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消费与接受的牲质)-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文学消费(分数:2.00)_2.文学生产(分数:2.00)_3.文学传播(分数:2.00)_4.大众传播媒介(分数:2.00)_5.文化市场(分数:2.00)_6.高雅文学(分数:2.00)_7.大众文学(分数:2.00)_8.文学接受(分数:2.00)_9.文学欣赏(分数:2.00)_10.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分数:2.00)_11.文学接受的认识属性(分数:2.00)_12.文学接受的价值诠释属性(分数:2.00)_13.文学接受
2、的交流属性(分数:2.00)_14.文学消费的二重性。(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二、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15.为什么文学消费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请述之。(厦门大学 2002 年)(分数:2.00)_16.结合实际经验谈谈文学消费和意识形态消费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7.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什么关系?(分数:2.00)_18.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分数:2.00)_19.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消费有何意义?(分数:2.00)_20.为什么说文学消费既是
3、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分数:2.00)_21.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分数:2.00)_22.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分数:2.00)_23.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分数:2.00)_24.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分数:2.00)_25.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价值诠释活动?(分数:2.00)_26.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交流活动?(分数:2.00)_27.如何理解文学创作与金钱的关系?(分数:2.00)_28.试论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关系。(厦门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29.文学消费对文学生产的制约。(
4、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分数:2.00)_30.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兰州大学 2004 年)(分数:2.00)_31.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在互联网和电视电影冲击下,文学消费有什么新的特点?(大意)(湖南大学 2005 年)(分数:2.00)_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消费与接受的牲质)-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文学消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消费是相对于文学生产、文学产品而言的。它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
5、商品,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有了文学消费,文学生产才实现了其对象化的目的,文学再生产才有可能与方向,整个文学活动过程才得以顺利运转。)解析:2.文学生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的文本创作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变为文学读物的物态化生产。)解析:3.文学传播(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从而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
6、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目的是将作家的个人创作转化为某种程度的社会共享,实现的手段与方式多种多样。文学传播是沟通文学创造者与文学接受者之间的桥梁。)解析:4.大众传播媒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指的是用于大众传播的物质媒介和技术手段。大众传播是由一些专业机构或群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媒体,向为数众多、各不相识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的传播方式。大众传播使用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等)和电子媒介(如广播、电影、电视以及电脑网络等)大量收集、复制和传播信息。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大范围播布、传递迅速和单向扩散或互动交流等特点。)解析:5.文化市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7、: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文化市场。狭义的文化市场指为现实文化商品流通、提供文化消费服务而设立的场所,如书店书市、剧场影院、录像放映厅等。广义的文化市场泛指文化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作为整个商品市场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既要按一般市场的价值规律运作,又要遵循国家有关的文化政策和法规。文化市场应以社会效益为主,力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文化市场在文化生产与消费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解析:6.高雅文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一种典雅、正统、经典、精致、纯粹的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高雅文学主要服务于社会上文化修养较高的阶层。内容和题材充实、深广;主题或者意蕴富于深度;艺术
8、形式上具有探索性和独创性;鲜明的个性风格;诉诸读者以严肃的思考、体验和想象,同时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些都是高雅文学的特点。它有时也称为“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或“精英文学”。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但二者并不极端和绝对,甚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解析:7.大众文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与高雅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浅近、通俗、平易、流行的文学类型。其特点是:思想内容的浅易,艺术形式的简明,富于消遣娱乐功能。在商业社会,大众文学又称“消费文学”,往往具有明显的盈利性和较高的商业价值。)解析:8.文学接受(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接受这
9、一概念是随着 20 世纪 60、70 年代德国接受美学的兴起而广泛流传的。文学接受被认为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或信息的主动选择、接纳或抛弃。)解析:9.文学欣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相对于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更高级的形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审美活动活动。文学欣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形象的感受、玩味、体验和认识。读者在受到美感教育、获得美的认识和评价的过程,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得到提高,艺术上得到享受。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共同指向的核心均为文学欣赏或审美
10、鉴赏这个文学阅读活动的最高层次。)解析:10.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知识,给人以理智上的启迪,而且能给读者带来审美的享受,具有审美属性。这种属性能够从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它的来源主要在于文学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所造成的既源于现实又不同于现实的艺术世界。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是文学接受活动的其他文化属性的基础。)解析:11.文学接受的认识属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社会性话语产品,认识属性也是其古老而又基本的文化属性之一。这一属性不仅着眼于反映自然界的现象或者规律,而且也反映“人化的自然”,
11、即人类社会。同时也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使读者通过阅读加深对人类自身特性和本质的了解。)解析:12.文学接受的价值诠释属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产品,对于读者来说,具有一种多方面满足其文化阐释与品评兴趣的价值或者属性。文学的文化阐释价值是文学属性中最为古老也最为现代、最为深厚也最为广泛的属性。一般说来,文化价值是包含认识属性、审美属性在内的总体化价值属性,因而它往往也大于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解析:13.文学接受的交流属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话语活动。文学活动自古以来就具有一定的社会交际与沟通的作
12、用。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在论述诗歌的作用时就说到“诗可以群“。“群“即意为文学作品可以使广大接受者沟通情感、和谐交往、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种交流活动不仅存在于读者和作者之间,而且存在于读者和作品人物之间,读者与其他读者之间,以及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之间。)解析:14.文学消费的二重性。(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是指,文学消费既是商品消费,又是意识形态消费与审美消费;既是有形的实物形式的损耗(如书籍、电影拷贝、音像带等),又是无形的精神文化的享受;既是产品的欣赏与接受,又是产品的再创造与再生产;既须遵循商品消费的一般规律(
13、如等价交换与市场供需原则),又受制于意识形态体制与艺术法则。总之,文学消费具有商品消费的属性,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审美产品的消费,是既享用又创造的一种精神活动。)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15.为什么文学消费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请述之。(厦门大学 2002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文学消费作为一般商品消费,具有商品属性,对作者、出版者、发行者以及广大读者有着重要的各具特色的作用和影响。进入 20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文艺发展的实践都证明了马克思关于文艺产品具有一般商品属性的论断的科学性。所以我们可以说文学消费具有一般
14、商品消费的属性。(2)但是我们又不能将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完全等同起来,文学消费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认识和审美等精神属性。第一,一般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例如同一部高雅文学作品全集,对于一位文学教授和对一位书店售货员,它的消费价值就有很大的不同。第二,一般物质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严格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而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往往只能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质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而与其中蕴涵的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后者的独特价值则往往难以作定量评估。第三,一般物质商品的消费是一种纯粹的价值耗损,其使用价值随
15、着消费中的有形耗损与无形耗损,有一个必然被淘汰的过程,它们中的个别物品可能转化为文物被博物馆收藏,但绝大多数会退出消费领域。但文学产品则不然,尽管大量文学产品也存在被淘汰的可能,然而各个时代的优秀作品却有超时代性,它们以永久的艺术魅力而为历代读者所共享,伟大的经典文学名著甚至具有价值增殖性。第四,一般商品消费是名副其实的消费,而文学产品的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并且往往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文学作品如果不经过消费者转化为现实的审美对象,文学消费就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所以说,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解析:16.结
16、合实际经验谈谈文学消费和意识形态消费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文学消费实为一种意识形态消费。一般来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意识形态消费除了文学以外,还有政治、哲学、艺术等等,文学消费只是其中的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消费,使人在阅读的时候获得审美的享受。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环境幽雅的地方,心情舒畅的读一首好诗,或是一篇好文,便会有如沐春风之感。如果文学作品本身就有宣扬某种意识形态的作用的话,那么我们在进行文学消费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这种意识形态的消费。比如 18 世纪法国的启蒙文学,就宣扬着新兴资产阶级关于自由、平等、博爱等意识形态的观念。(2)文
17、学消费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某种意识形态观念再生产的过程。读者在文学欣赏和阅读的过程中,维系一定社会结构所需要的某种意识形态观念被再生产出来,并被转化为接受者的思想意识。比如中国古代的经典诗歌总集诗经,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推崇,虽然作品中的文学审美价值不容忽视,但其传递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这类温柔敦厚的意识形态观念,更是封建统治阶级稳定社会秩序的法宝。从而在文学作品的消费中达到了意识形态再生产的目的。(3)正是因为文学消费可能直接为某种现行体制和社会结构服务,传播和再生产现行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意识形态,尤其是现代资产阶级通过高度商品化的现代艺术消费,销蚀了文学消费者对现行制度的历史性思考,瓦解
18、了文学消费者变革现实、改造世界的要求。所以我们更是要在马克思文艺理论思想的指导下理性地看待文学消费和意识形态消费,树立科学的文学消费观。)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7.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什么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消费和文学之间是辩证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文学产品。没有消费对象的消费行为是不存在的,消费者最终能消费到什么样的文学作品也是由生产者决定的,所以说文学消费对象受者文学生产的规定。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不同的传播媒介便会带来不同的
19、文学消费方式。首先,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产品都是指向消费,为了消费,并以消费为中心与终极目标。离开文学消费这一最后环节,文学生产变得毫无意义,文学传播失去了对象,文学产品也不成其为真正的现实的文学作品。其次,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文学消费不仅对生产起调节作用,而且它本身即是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消费产生了生产的动机与需要,从而制约着文学生产的规模与方式。这就决定了作家事实上无法躲避文学消费对自己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学消费所塑造。再次,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文学产品。文学消费区别于物质产品消费的一个根本性特征,就
20、在于它不仅是对产品单纯的享用,同时也是对产品价值与意义的再生产、再创造。消费者在文学活动过程中并不是文学产品的被动接受者,他对作品的理解并不与作家完全一致,他完全可以在创造性的阅读与欣赏中使作品增值与丰富。于是,消费者就在某种意义上转化为生产者,成为文学生产的参与者与作家的合作者。所以说,文学消费是一般消费的享用性与特殊消费的再生产性的统一。)解析:18.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文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文学传播与文学生产、文学消费是紧紧相扣的环节。文学消费是文学传播的直接对象,是传播到人的社会行为。正因为有了传播,文学产品才得以面对消费者
21、;如果没有传播,那么作品只能是作家自我欣赏的“独白”,至多只能算“半成品”。此外,文学传播又联结着生产与消费,充当着文学价值实现的社会中介。文学价值只有经过一定的传播通道传递和散布到文学消费者那里,其价值才有可能实现。作为不可或缺的中介环节,文学传播直接沟通着文学创作者与文学消费者之间的联系。社会是一个主要由传播所维持的各类关系的网络,文学作为社会文化活动与形式之一,并不能例外。 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从而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目的是将作家的个人创作转化为某种程度的社会共
22、享,实现的手段与方式多种多样。文学传播是沟通文学创造者与文学接受者之间的桥梁。 文学传播方式的不断演变本来就是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相适应的,机器工业印刷使文学作品能够批量生产,文学欣赏也就日益走出少数人欣赏的圈子,从而走向了大众。现代大众传播媒体与文学的结合,使得读者大众迅猛增加。我们不仅可以阅读文学书刊,而且可以通过广播、电影、电视、电脑等现代媒介,以视听和网络的方式消费文学,可以欣赏到由畅销书或经典名著改编成的广播文学和影视作品,以及改编的或原创的网络文学。这一切表明,现代文学传播方式作为作家创作与读者消费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对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双方都已经或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解析:
23、19.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消费有何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健康的文化市场对繁荣文艺具有积极的功能,它会大大促进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的联系;它意味着艺术生产者要树立市场观念和读者观念,按文化市场的需求来安排生产;它将激发艺术家的创造潜能,有助于艺术生产力的大解放;它使艺术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促进艺术的多元化,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因而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满足。此外,文化市场的竞争机制还推动艺术家对文艺观念和写作方法的探索,促进文学生产的繁荣和发展,具体说来:(1)文学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要借助于文化市场来实现。从文化流通领域来看,文学产品具有明显的商品性质,文学消费也随之深深
24、烙下了一般商品消费的印记。由于文学产品的创造不仅凝聚了作家的智慧和心血,而且作为物态化生产过程的产品,还凝聚了其他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消耗,因而具有一定的交换价值或价格。文学消费者为取得对文学产品的消费权,就必须以购买或租借的方式,付出一定的货币,使文学再生产得以维持。(2)文学书籍作为被消费的商品,其价值受到文化市场的调节。在文化市场上,文学书籍作为一种物态化的商品,也有一个破损、毁坏的问题。一本图书、一本期刊被多次翻阅,在旧书店里就要折价出卖。这种旧书旧刊的降价买卖,除了受其文本的内在内容因素的影响之外,与作为图书外观的损耗也有一定关系,后者也常是书商和顾客要考虑的因素。(3)社会一般商品消
25、费心理反过来影响到文化市场上文学产品的消费趋向。文学产品消费趋向的市场预测也是困难的,这不仅仅是由于购书者的隐性造成的,同时也是与文化生产受整个社会一般商品消费心理的影响分不开的。当社会的一般消费心理处于趋向新潮、赶时髦时,畅销书往往与某种走俏的物品一样为消费者争相抢购;而当社会的一般消费心理崇尚地位、声望和教养的时候,一些装帧精美的经典文学名著则常常为消费者所收藏。)解析:20.为什么说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文学消费作为一般商品消费,具有商品属性,对于作者、出版者、发行者以及广大读者有着重要的各具特色的作用和影响。进
26、入 20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文艺发展的实践都证明了马克思关于文艺产品具有一般商品属性的论断的科学性。从而使得文学消费所具有的一般商品消费的属性愈加明显。(2)文学消费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认识和审美等精神属性。第一,一般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例如同一部高雅的文学作品全集,对于一位文学教授和对一位书店售货员,它的消费价值就有很大的不同。第二,一般物质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严格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而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往往只能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质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而与其中蕴涵的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后者的独
27、特价值则往往难以作定量评估。第三,一般物质商品的消费是一种纯粹的价值耗损,其使用价值随着消费中的有形耗损与无形耗损,有一个必然被淘汰的过程。它们中的个别物品可能转化为文物被博物馆收藏,但绝大多数会退出消费领域。但文学产品则不然,尽管大量文学产品也存在被淘汰的可能,然而各个时代的优秀作品却有超时代性,它们以永久的艺术魅力而为历代读者所共享,伟大的经典文学名著甚至具有价值增值性。第四,一般商品消费是名副其实的消费,而文学产品的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并且往往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文学作品如果不经过消费者转化为现实的审美对象,文学消费就没有得到
28、真正的实现。所以说,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解析:21.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消费的意识形态性质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为古今中外人们所普遍认识到的,但它们的表现形式非常复杂,或隐或现,或轻或重。一般说来,在社会矛盾激化的动荡世纪,其意识形态性表现得很鲜明,而在社会矛盾缓和的情况下则表现得间接和隐蔽。说文学消费是一种意识形态消费,并不是说文学消费本身就直接是意识形态,也并不是说文学消费等同于政治、哲学等观念的直接接受和占有。而是寓思想观念于艺术形式的结构和艺术娱乐的效果之中,往往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或更新消费
29、者的艺术感受力,进而影响其对整个世界的感受力。)解析:22.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消费已经包含了文学接受的内容。但是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首先,文学消费既指未含阅读活动的购买、占有文学产品的物质消费行为,又包括阅读、欣赏作品的精神消费活动,具有文学消费和精神消费的二重性。而文学接受则专指审美文化范围内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其次,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又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则一定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比如有的人买书并不是为了阅读,而是为了收藏、摆
30、设或显示某种品味、身份;或者投资购买某一种罕见的版本,还有出于对美好东西的嗜好而购买。购买、拥有而未曾进入阅读属于文学消费行为,不能称之为文学接受活动。文学接受则需要精神消费能力,是为欣赏而阅读,所以说文学接受活动只是对进入了具体的文学阅读过程的读者而言的。第三,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它们的主客观条件是各有侧重的,主观条件方面。文学消费要求文学消费者具备必要的文化知识、阅读能力、消费心理和经济能力、闲暇时间等;而文学接受除了以上的条件外,更强调接受者的个性、气质、人生观、文化修养、审美趣味、期待视野和阅读心境等。客观条件方面,文学接受则主要指接受的文本以及接受者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
31、等。总之,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关系既有不能互相替代的一面,又有相互联系的一面,二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文学消费是文学接受的必备条件与初级状态,可以说它是初级状态的或者说低层次的文学接受;而文学接受是文学消费的现实延伸,可以说它是高级状态的或者说高层次的文学消费。文学消费包括但并不等于文学接受,文学接受是文学消费的最终完成与价值实现,二者共同指向的核心均为文学欣赏或审美鉴赏这个文学阅读活动的最高层次。)解析:23.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与其他的文化形态不同,它具有特殊的审美属性。这种属性能够从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32、使他们获得共鸣,给他们带来审美享受。 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的来源首先在于文学作品在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深深地渗透着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态度。一般而言,当作家把他在生活中体验的真善美诗意的表现在作品中时,往往会激起读者肯定性的评价,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而当作家将生活中的丑恶揭露展示在作品中时,则先会引起人们的否定性评价,并通过对丑恶事物的厌恶、憎恨、愤怒等,唤起一种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其次除了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包含作家情感态度的生活内容具有审美价值以外,文学作品的形式本身也是文学审美价值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价值可以表现为:叙述视角的独特,例如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情节设置的巧妙
33、,例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以及抒情意向的奇特等等。最后文学的审美属性的最根本的来源是文学作品中内容和形式辩证统一所造成的即源于现实又不同于现实的艺术世界,为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提供的一种其他意识形态不能替代的处所。 文学的审美属性规定了文学阅读活动可以而且应该是一种审美方式的阅读。即读者以一种“非功利性”的态度来对待文学世界,从而获得消遣、娱乐、游戏和休息的需要,尽情地从文学世界中获得审美享受。当然,这并不是审美式阅读的全部心理,它往往还存在着其他心理背景。因此,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本身也是有层次的。大体上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层次。它们分别指接受者对作品艺术形式的审美感知(包括艺术通感)及其所引起的感性快适、对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审美体验及其带来的感情和想象的愉悦,以及读作品中关于宇宙、历史和人生的深邃思想意蕴的领悟及其所带来的超越感、升华感和自由感。文学的审美属性是文学活动的其他文化属性的基础,人们之所以愿意以文学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知识,启迪自己的理智和智慧,增进自己的人际交往,首先就是因为文学接受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具有审美属性。)解析:24.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分数:2.00)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