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1 ,大小:141.50KB ,
资源ID:140423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042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三)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三)及答案解析.doc

1、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三)及答案解析(总分:18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5,分数:45.00)1.“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这是(分数:1.00)A.群众史观B.唯物史观的一种表现C.辩证的全面的观点D.唯心史观的一种表现2.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分数:1.00)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分数:1.00)A.体力劳动者B.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C.进步的知识分子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4.先进的生产关系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在于(

2、分数:1.00)A.它内部的诸环节或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B.它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趋势C.它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提供较好的形式D.它同生产力没有矛盾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分数:1.00)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6.马克思说:“蒸气、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分数:1.00)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7.阶

3、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为(分数:1.00)A.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8._马克思说:“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分数:1.00)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在生产工具的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D.以生产工具为骨骼系统的生产力的性质和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革9.恩格斯说:“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期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

4、另一个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这说明(分数:1.00)A.伟大人物的出现是偶然的B.某个伟大人物的出现是必然的C.伟大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D.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不一定的10.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它遵循了(分数:1.00)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35 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1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分数:1.00)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

5、经济基础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的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份都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12.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分数:1.00)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活动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相互作用形式C.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13.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得到了迅速发展。这说明(分数:1.00)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变化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14.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

6、只能是(分数:1.00)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C.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的生产关系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15.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由于(分数:1.00)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统一16.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分数:1.00)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D.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17.在经济基础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分数:1.00)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产品分配关系C.产品消费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7、交换关系1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分数:1.00)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B.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C.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D.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19.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分数:1.00)A.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C.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态度和思想状况D.人们的社会分工状况20.经济基础是指(分数:1.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总和D.同生产力

8、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21.“生产力标准”的哲学依据是(分数:1.00)A.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原理B.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的原理22.“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分数:1.00)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2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分数:1.00)A.社会

9、革命是历史火车头的原理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24.人和物的要素从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因为(分数:1.00)A.劳动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B.把科学技术物化在机器工具等生产资料中C.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把诸要素结合起来D.正确调整分配关系以及由它决定的消费关系25.“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是(分数:1.00)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6.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分数:1.00)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

10、.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2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分数:1.00)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生产力具有自我增殖能力的原理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28.国家政权属于(分数:1.00)A.社会的经济基础B.社会的上层建筑C.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D.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29.交往形式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是(分数:1.00)A.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B.科学交往和技术交往C.国家交往和民族交往D.主动

11、交往和被动交往30.“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分数:1.00)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C.历史机械论观点D.历史辩证法观点3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分数:1.00)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32.我国实行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其哲学依据是(分数:1.00)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原理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D.阶级斗

12、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原理33.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分数:1.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34.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分数:1.00)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35.在相互依赖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分数:1.00)A.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B.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孤立地进行C.是在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D.是在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36.马克思、恩格斯说:“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

13、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人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这一论断说明(分数:1.00)A.交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B.交往对科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C.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D.交往扩大和发展促进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37.在阶级社会,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分数:1.00)A.社会革命B.阶级斗争C.改革D.生产力发展3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这说明(分数:1.00)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规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

14、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39.下列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的有(分数:1.00)A.一切唯物主义者B.某些唯心主义者C.马克思主义者D.唯意志论者4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分数:1.00)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41.“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活动的基本线索”,这是(分数:1.00)A.唯物史观的观点B.唯心史观的观点C.历史主义的观点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42.在阶级社会的变革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分数:1.00)A.政治革命B.议会斗争

15、C.和平过渡D.社会改良43.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这表明(分数:1.00)A.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B.在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是无所不能的C.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是非常完善的D.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大小是和社会历史条件联系在一起的44.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分数:1.00)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45.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只有在普遍的交往中,“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

16、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这两段论述深刻而又透彻地说明了(分数:1.00)A.交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B.交往对科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C.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D.交往扩大和发展促进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46.物质生产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其制约性表现有(分数:2.00)A.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B.物质生产为科学提供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C.物质生产决定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D.物质生产决定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

17、47.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属于(分数:2.00)A.物质关系B.经济关系C.生产关系D.政治关系48.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具体表现为(分数:2.00)A.在服务方向上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排斥异己B.在服务方式上通过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控制实现其职能C.在服务效果上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D.在服务手段上一切都通过国家的行政命令4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交往含义的有(分数:2.00)A.交往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B.交往是人们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C.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D.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50.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

18、在于(分数:2.00)A.它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B.它基本适合生产力的状况C.它能不断地自我调整、自我完善D.它的变革不受生产力的制约51.在我国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就必须(分数:2.00)A.从根本上改造社会制度B.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C.建设具有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D.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水平52.下列各项反映科学的本质的有(分数:2.00)A.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B.科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C.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D.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现象的知识53.既承认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又承认英雄人物对历史的重大影响作用的观点是(分数:2.00)A.坚

19、持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B.说明对群众作用的肯定内在地包含了对个人作用的肯定C.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D.把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调和起来54.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者都(分数:2.00)A.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个人意志的体现B.主张精神的力量主宰历史C.主张英雄人物是神意或绝对精神的受托者D.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55.下列属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分数:2.00)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基本结构、性质和面貌的规律5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分数:2.

20、00)A.人民群众的活动创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57.认为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有(分数:2.00)A.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人们的眼界B.剥削阶级的偏见曲解历史的发展C.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高D.认识上的直线性和片面性58.历史唯心主义的两个根本缺陷是(分数:2.00)A.看不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看不到物质生产是人们思想动机的根源C.不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D.看不到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59.任何政治斗争归根到底是为阶级的经济利益而斗争,因此,无

21、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须把经济斗争摆到首位。这种观点(分数:2.00)A.正确处理了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思想斗争的关系B.夸大了经济斗争的地位和作用;混淆了斗争的目的和手段C.不懂得无产阶级根本的经济利益只有在政治斗争中才能得到集中体现D.符合首先解决吃穿住,然后才从事其他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60.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分数:2.00)A.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中的三个方面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总和D.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总和61.下列命题中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是(分数:2.00)A.王者,

22、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C.谋事在人,成事在天D.英雄造时势62.“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分数:2.00)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规律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63.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的关系是(分数:2.00)A.“全球问题”是科技发展造成的B.对科技的使用不当是造成“全球问题”的重要原因C.科技发展为解决“全球问题”创造了条件D.要把科技发展同变革、调整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管理、更新观念结合起来,综合解决“全球问题”64.“全球问题”实质上(分数:2.00)A.深刻反映了人类与

23、自然的矛盾B.深刻反映了科学与价值的矛盾C.不仅是科技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D.是涉及社会制度和社会管理的复杂问题65.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分数:2.00)A.科学是物质形态的直接的生产力B.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C.科学中包含着生产力D.科学渗透到生产力基本要素中转化为生产力66.我国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因为(分数:2.00)A.改革是自觉调节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B.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并不触及生产关系C.改革不是变革现有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D.改革是一种自觉的活动,而不是自发实现的67.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24、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分数:2.00)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68.国体和政体的关系表现在(分数:2.00)A.国体和政体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B.国体决定政体,要求政体适应和服务于国体C.政体对国体有反作用,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D.政体决定国体,国体为政体服务69.下列各条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有(分数:2.00)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

25、质的规律B.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的规律C.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律D.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70.列宁说:“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象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这段语录说明(分数:2.00)A.革命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B.革命指出了人民群众摆脱生活绝境的出路C.革命使得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D.革命能更大地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1.社会革命的实质是(分数:2.00)A.国家政权在各阶级之间的相互转移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C.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

26、会制度D.对现存社会结构的局部改变72.“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分数:2.00)A.判断一切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B.判断一切社会制度进步、优越与否的根本标准C.判断我们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D.判断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73.在阶级社会中,上层建筑的科学含义是指(分数:2.00)A.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制度和设施B.经济、政治制度和设施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D.全部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74.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内容表现为(分数:2.00)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

27、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B.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能否产生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产生后的发展方向D.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的状况75.生产关系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客观原因在于(分数:2.00)A.生产力是活跃多变的因素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决定性反作用C.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D.生产力是相对稳定的76.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是(分数:2.00)A.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上层建筑指导下建立起来的B.政治上层建筑一经建立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思想上层建筑C.政治上层建筑决定思想上层建筑D.国家政权是整个上层建筑的核心力量77.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

28、的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分数:2.00)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B.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组织形式D.经济基础随着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7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分数:2.00)A.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B.按理性原则进行的C.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D.按领袖意志实现的79.在关于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分数:2.00)A.前者可以改变历史发展规律,后者不能改变历史发展规律B.前者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后者对历史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C.两者共同创造历史D.前者需要后者,后者来自前者80.群众

29、观点、群众路线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们是(分数:2.00)A.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B.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C.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D.无产阶级政党坚持唯物史观的原则问题81.群众路线包括(分数:2.00)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B.满足群众的一切眼前利益C.一切工作要搞群众运动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82.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阶级的出现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生产组织中分为“组织者”和“执行者”的结果,这种“分工论”的错误在于(分数:2.00)A.从经济领域中分析阶级现象B.掩盖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划分阶级的主要依据C.否认阶级的实质是一部分人无偿

30、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D.把阶级划分与生产分工相联系83.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杰出人物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84.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监狱C.法院D.哲学85.“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命题表明(分数:2.00)A.人是社会的主体B.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C.历史规律形成并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D.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8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数:2.0

31、0)A.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B.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C.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D.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87.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哲学意义是(分数:2.00)A.它表明和证实,社会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B.它表明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C.它表明要正确处理人类社会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并把它们结合起来D.它表明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类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统一起来88.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他们可以(分数:2.00)A.加速历史任务的解决B.暂时延缓历史的进程

32、C.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D.决定历史事件的外貌和特征89.恩格斯指出:“在现代历史中至少已经证明: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这里阐明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关系是(分数:2.00)A.一切阶级斗争都是围绕政权进行的B.夺取政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C.经济利益只有通过政治斗争的手段才能解决D.政治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解放90.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主要含义是(分数:2.00)A.经济基础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一切特点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变化的方向和根本性

33、质C.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决定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D.上层建筑会绝对地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的需要91.下列属于我国的经济基础现象的是(分数:2.00)A.铁路的社会主义国有化B.社会主义的商品交换C.社会主义的劳动生产率D.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92.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分数:2.00)A.是否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B.是否能帮助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C.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D.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巩固93.群众活动和社会历史条件的辩证关系是(分数:2.00)A.历史条件为人民群众提供活动前提B.人民群众的活动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C.人民群

34、众能不断打破原有历史条件的制约D.人民群众不断创造新的社会历史条件94.一定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的内容包括(分数:2.00)A.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与一定经济基础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C.发展到一定水平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生产力D.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95.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分数:2.00)A.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B.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C.历史人物是历史过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D.历史人物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三、B分析题/B(总题数:4,分数:40

35、.00)96.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认为:“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 鲁迅在谈到拿破仑时曾说过:“有一次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雄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士兵。” 请运用历史唯物论有关原理分别评价赵尔巽与鲁迅的观点。(分数:10.00)_97.西方一位哲人说,历史是“上帝的作坊”。事实上,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 (1)“历史是上帝的作坊”和“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说明“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分数:10.00)_98.分析下列材料: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

36、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之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在政治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实行“车同轨”,“书同文”。但是,秦始皇毕竞是封建帝王,还在兼并战争过程中,他就让人图写六国的宫殿建筑式样,兴建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和豪华的骊山陵墓。其他如筑长城、修驰道、征匈奴、伐百越等,虽对巩固全国统一有积极作用,但因旷日持久地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而且使广大农民无暇从事生产,社会经济生活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馈,女子纺绩不足于盖形”的局面。与此

37、同时,秦朝统治者还制订了严刑酷法,人民动辄触犯刑律,导致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人民群众反抗斗争不断发生。一些儒生和游士也针对时政,引证诗、书,以古非今,“惑乱黔首”。于是,秦始皇运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思想文化的统制政策,采取了焚书坑儒等严酷措施,希望以此杜绝政权不稳的祸患。然而,仅仅四年以后,就暴发了最终导致秦王朝灭亡的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在起义的过程中,起组织动员作用的多为以“鱼腹丹书”、“篝火狐鸣”、“天降陨石”等形式挟带的简单口号。而不是书于竹帛的政治纲领。由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推翻了秦王朝的黑暗统治,显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 有人认

38、为,这一史实说明“焚书坑儒”所针对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更替并不起什么作用,社会心理才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有人认为:“这一史实证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根据所给材料对以上观点进行分析。(分数:10.00)_99.以下是关于历史发展不同观点的材料:材料 1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

39、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材料 2黑格尔说:从世界史的观察,我们知道世界历史的进展是一种合理的过程,知道这一历史已经形成了“世界精神”的合理的必然路线这个“世界精神”的本性永远是同一的,而它在世界存在的各种现象中,显示了它这种单一和同一的本性这种本性必然表现为它自己为历史的最终结果。材料 3尼采说:以拿破仑为例。革命时期的法国,以及革命前的法国,原可以产生与拿破仑相反的典型,但也产生了拿破仑。在法国只

40、有他是超人。伟大是必然的,而他们出现于其中的时代是偶然的,他们之所以几乎总是时代的主人,只是因为他们更强大无比,他们身上的积聚过程更悠久。请回答:(1)材料 1 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材料 1 同材料 2 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何区别。(3)材料 1 同材料 3 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何区别。(分数:10.00)_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三)答案解析(总分:18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5,分数:45.00)1.“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这是(分数:1.00)A.群众史观B.唯物史观的一种表现C.辩证的全面的观点D.唯心史观的一种表现 解析:“群众和英雄共同

41、创造历史”的观点是英雄史观的观点,是唯心史观的一种具体表现。因为这一观点把英雄从人民群众中分离出来,并把英雄放在与人民群众同等的地位,这是在抬高英雄的作用而贬低人民群众的作用,因而是英雄史观即唯心史观的表现。唯物史观即群众史观是同英雄史观根本对立的;英雄史观是唯心的因而不是辩证全面的观点,所以 ABC 不能选。2.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分数:1.00)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解析: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因而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应该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而不应该是上层建筑中的其他方面,也不是社会主义精

42、神文明,所以 ABD 不能选。3.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分数:1.00)A.体力劳动者B.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C.进步的知识分子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 解析: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即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及其知识分子。A 和 C 都不够完整,B 把人民群众的主体扩大了,因此,这三个选项都不能选。4.先进的生产关系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在于(分数:1.00)A.它内部的诸环节或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B.它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趋势C.它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提供较好的形式 D.它同生产力没有矛盾解析: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提供较

43、好的形式,使各要素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诸环节之间是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但是,光这样讲还不能说明为什么它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能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是有矛盾的,这是绝对的,因此 ABD 不能选。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分数:1.00)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解析: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它不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而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只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而且是主要的内容,

44、但不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全部内容,因此,ABC 都不能选。6.马克思说:“蒸气、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分数:1.00)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科技革命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包括引起社会的政治革命,这才是马克思这段话的含义。A 项说法不确切:科技革命并不直接导致对统治阶级甚至是反动统治阶级的威胁,对于先进的统治阶级更没有这个问题;B 项把社会问题简单化了,科

45、技革命对社会制度不会有直接的作用,而要通过复杂的社会程序才会显现出其对社会制度的影响;C 项说法本身有合理性,但它不是这段话所强调的,何况题干并没有说对科技成果的滥用。注意:此话强调的是科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会导致社会革命。所以,考生不要被题干的字面意思所迷惑,而要深刻把握其中的内涵。7.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为(分数:1.00)A.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解析: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更不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或直接动力,所以 ABC 不能选。8._马克

46、思说:“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分数:1.00)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在生产工具的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D.以生产工具为骨骼系统的生产力的性质和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革 解析:手工磨和机器磨都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状况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物质标志。题中引用的马克思那段著名的话不是讲生产力本身,而是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是强调生产工具在生产关系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因此,D 为正确选项,最合题意。备选项 A、B 本身是正确的,但不合题意。备选项 C 也是正确判断,但不

47、是最合题意的。9.恩格斯说:“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期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一个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这说明(分数:1.00)A.伟大人物的出现是偶然的B.某个伟大人物的出现是必然的C.伟大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D.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不一定的解析:一定的时代一定会出这一时代的伟大人物,即恩格斯讲的经过时代的筛选,“最终总是会出现的”,因此,伟大人物的产生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但是由谁来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恰巧是某个人而不是别人,伟大人物出现的具体时间、地点

48、、方式,则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伟大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正确选项是 C。备选项 A、D 否认了伟大人物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备选项 B 否认了某个伟大人物出现的偶然性,都是错误的。10.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它遵循了(分数:1.00)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35 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解析:这一改革直接地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而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是从属于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是最一般的规律,是这一改革的根本出发点而不是直接遵循的规律;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是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集中表现而已,因此 BCD 不能选。1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分数:1.00)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的D.社会中一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