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5.50KB ,
资源ID:140482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048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39-1-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39-1-1及答案解析.doc

1、综合练习试卷 39-1-1 及答案解析(总分:3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20.00)1.视觉悬崖实验(分数:2.00)_2.认知风格(分数:2.00)_3.概念同化(分数:2.00)_4.发现学习(分数:2.00)_5.生成学习(分数:2.00)_同化_7.自我效能感(分数:2.00)_8.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分数:2.00)_9.技能(skill)(分数:2.00)_10.心智技能(mental skill)(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1.哪些措施有利于控制儿童的攻击性?(分数:2.0

2、0)_12.柯尔伯格如何解释个体道德的发展?(分数:2.00)_13.儿童的知觉的发展有何特点?(分数:2.00)_14.比较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和产生式理论的异同。(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15.与学习的联结理论和认知理论相比,人本学习理论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一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分数:2.00)_16.如何理解奥苏伯尔“为迁移而教”这句话的含义?(分数:2.00)_综合练习试卷 39-1-1 答案解析(总分:3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20.00)1.视觉悬崖实验(分数:2.00)_正确答案:(

3、正确答案:视觉悬崖实验指人的立体视觉发展的一个体现。人类在婴儿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出深度知觉的能力。吉布森和沃克发明了视觉悬崖。实验者设计了一个台子,左右半边有高度的落差,在台子上铺一层透明玻璃,让婴儿在上面爬行,婴儿爬到中间时,即使他手摸得到前方的透明玻璃,仍然不敢再向前爬过去,发现他们的心跳速率减慢,证明人类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对深度有了警觉心,这种能力具有帮助物种生存的作用。)解析:2.认知风格(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特征。1953 年加德纳首次指出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

4、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人们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不同于智力上的差异,它无好坏之分,但与人的个性特征有关。心理学家已发现数十种认知方式。其中认知风格主要有: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反省性认知风格与冲动性风格、发散性认知风格与辐合性认知风格。由于个体的认知风格不同,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解析:3.概念同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例如,学生在学习完长方形以后学习正方形的概念。学生首先接受新概念(正方形),并与原有概念(长方形)

5、联系起来,把新概念纳入到原有概念中;其次,必须将新概念“正方形”与原有的有关概念(如三角形、圆形等)加以区别,精确分化;最后,还需要使一般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有关概念融合,贯通成一个整体结构,便于记忆和运用。)解析:4.发现学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发现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一些事实和问题,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的一种学习方式。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Burner,JS)所极力倡导。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探索,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自己得出结论。他认为,要

6、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重要的是发展学生对待学习的探究性态度。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这种指导发现学习与一般科学家所谓独立发现学习有区别,学生的发现学习的四大益处为: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养成探究态度;促进知识巩固。发现学习更适用于年级较高、具备一定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的学生。因其耗时较多,没有必要应用于所有学科知识的学习。)解析:5.生成学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生成学习是指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环境中所接受的感觉信息互动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维特罗克提出的一种人类学习模式。该模式

7、一方面坚持生成作用是理解中的一个基本认知过程,另一方面又坚持人脑不是被动的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同先前经验相结合主动地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并建构信息的意义。该模式表明,学习过程不是始于感觉,而是始于对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解析:同化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同化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这是建构主义的发展观中的重要概念。皮亚杰认为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

8、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也只有通过这一过程,主体才能对新刺激作出反应。)解析:7.自我效能感(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人们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他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关于某种行为可引起某种具体结果的信念;效能预期是指自己是否具有引发某一结果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本质上就是效能预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

9、情绪唤醒等。自我效能感具有一些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的情绪。)解析:8.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意义学习指通过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而进行的学习。与“机械学习”相对。在运用有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联系,达到理解事物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学习者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应的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许多研究表明,意义学习在掌握材料的全面性、准确性、巩固性以及速度等方面均优于机械学习。

10、)解析:9.技能(skill)(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复杂的专门的行为模式,可以分为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亦称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智力技能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解析:10.心智技能(mental skill)(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心智技能即“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对象的观念性、过程的内潜性和结构的简缩性等特点。广义的心智技能指个体表现在求学、做事等各

11、方面的聪明才智。狭义的心智技能指智力测验测到的能力。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区别于本能。它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主体通过动作经验的内化而形成的。)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1.哪些措施有利于控制儿童的攻击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早期行为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摒弃意识、意向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

12、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在教学中,在单独运用一种行为改变技术的同时,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行为技术塑造良好行为。 (1)塑造良好行为。通过连续接近技术等逐步引导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通过自我比较调节,达到减少攻击性行为的目的。在塑造行为时要注意这样一个原则:学生必须在他们能力所及的行为范围内得到强化,同时这些行为又必须能向新的行为延伸。 (2)消退不良行为。消退就是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行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去寻找儿童攻击

13、性行为的根源,然后有针对性地去消退不良行为。教师在消退时要注意,要前后一致地忽视某些不好的行为,并且,应结合消退使用其他方法,如强化适当的行为。最后,有些错误行为在密度和频率上一开始会上升,这种上升如果还属于能忍受的范围,就从这种情景中选择准备消退的行为。 (3)根据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的表现特征、根源等综合运用多种行为改变技术,包括消退法、渐隐法、惩罚法等,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解析:12.柯尔伯格如何解释个体道德的发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柯尔伯格用海茵茨偷药的两难故事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道德认知是对是非、

14、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表现在道德判断上,道德判断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他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在这一水平上,逻辑推理局限于具体直觉,在具体经验和观察中进行学习。第一阶段:他治道德;第二阶段:个人主义、工具性目标和交换。 (2)习俗的水平。在这一水平上,个人力图针对具体现象进行部分的逻辑运算。第三阶段:人际的相互期待、关系和人际遵从;第四阶段:社会系统和良知。 (3)后习俗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个人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第五阶段:社会契约或效用和个人权利;第六阶段:普遍性的伦理原则。 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

15、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交往等有关。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们不断接触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解析:13.儿童的知觉的发展有何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儿童知觉发展主要表现在空间知觉和物体知觉的发生和发展方面。空间知觉包括方位知觉、距离知觉,物体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 (1)婴幼儿时期知觉发展的特点。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向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新生儿已能对逼近物体有某种初步反应,并具备原始的深度知觉。婴儿在 3 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在 8、9 个月以前就获得了形状恒常性。4 个

16、月以前的婴儿就已具有了大小知觉的恒常性,6 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到幼儿时期逐渐开始发展和完善。(2)小学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特点。在大小知觉方面,小学儿童不仅能熟练地用目测和比测进行直觉判断,而且还逐渐能用推理进行判断。在形状知觉方面,在小学教育的影响下,儿童形状知觉水平逐年提高,他们不仅能正确辨认几何图形,而且能正确绘制各种图形,最后还能用语言正确说明图形的特征,但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还缺乏把握。在方位知觉方面,小学教学的影响下,儿童在方位知觉上有了较大的发展。79 岁儿童已能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911 岁儿童已能比较概括、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解析:14.比较学习迁移的共同

17、要素说和产生式理论的异同。(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心理学家开始借助实验来检验形式说的迁移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在 1890 年首先通过记忆实验来研究学习迁移问题。继詹姆士之后,桑代克和伍德沃斯以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 桑代克在 1901年所做的“形状知觉”实验是共同要素说的经典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迁移是

18、非常具体的、有限的,只存在于含有共同要素的一些领域,同时,学习活动中存在的共同要素越多,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对形式训练说影响下的只重形式训练而忽视实际生活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对避免学校教育与实际生活脱离具有重要意义。但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只能机械解释具体的特殊迁移,难以揭示复杂的学习迁移的实质。 (2)迁移的产生式理论。产生式迁移理论则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所谓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 CA 规则。 产生式迁移理论是根据安

19、德森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简称 ACT)发展而来。根据 AcCT 理论,技能的学习分两个阶段:首先,规则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进入学习者的命题网络,然后经过变式练习转化为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当两项任务之间有共同的产生式或产生式的重叠时,迁移就会发生。也就是说,产生式的相似是迁移产生的条件。 安德森等设计了大量实验来验证他的迁移理论,但目前该理论的研究仍停留于计算机模拟阶段。尽管如此,它在实际教学中的含义还是十分明显。因两项任务共有的产生式数量决定迁移水平,因此要注重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的教学,以便为后继的学习做准备。此外,先前学习的内容必须有充分的练习,才易于迁移。 (3)两种理论都是关于迁移

20、的重要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迁移的产生。虽然产生式理论也强调迁移中的共同要素,但这种共同要素更侧重于认知成分,因此,与传统的强调客观的共同要素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15.与学习的联结理论和认知理论相比,人本学习理论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一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学习的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完形、形成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而以马斯洛、罗杰斯

21、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更多地关注个体情感和人格的健康成长,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问题。 (2)随着学习理论的深人发展,教育心理学家发现,仅关注行为改变的联结学习理论和 只强调知识获得的认知学习理论,对于解释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教育心理学家越来越关注个体情感和人格的健康成长,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问题。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 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主要体现

22、在: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 (3)对教育教学改革启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运用策略组织知识,有意义学习;改革教材死板的知识体系;从学校环境、家庭、社会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发展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差异

23、。)解析:16.如何理解奥苏伯尔“为迁移而教”这句话的含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是一种有创见的分类。这种分类指明了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划分与区别,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是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主的规律。对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创造力,实现“为迁移而教”。奥苏伯尔认为,“为迁移而教”的实质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可以从教学技术、教材内容及教材呈现这三个方面,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以利于迁移。(2)知识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其突出地反映在新 11 日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奥苏伯尔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

24、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恰当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但如果学生已具备原有知识,而且原有知识处于激活状态,则教师在上新课前复习旧知识就显得多余。如果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已经知觉了新学习的信息,则教师单纯提供信息的讲课也成了多余的事。如果知识是作为办事的规则学习的,教师仅要求学生熟记规则,而不知如何设计变式练习,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则违背了知识分类学习的思想,教学必然失败。而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学生能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各种新的情境中,促成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发生认知冲突,进入相互作用,进而形成新的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理清新旧知识的关系,使新知识被旧知识同化或顺应,同时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设计变式练习,使学习的概念和规则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和迁移;同时试图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建立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机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即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体验出发去研究学生的学习,不剥夺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愿望,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