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数学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分,共 5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5 分 )已知 i 是虚数单位,则 (-1+i)(2-i)=( ) A. -3+i B. -1+3i C. -3+3i D. -1+i 解析 : (-1+i)(2-i)=-2+i+2i+1=-1+3i, 答案: B. 2.(5 分 )设集合 S=x|x -2, T=x|x2+3x-40 ,则 (CRS)T= ( ) A. (-2, 1 B. (- , -4 C. (- , 1 D. 1, +) 解析 : 集合
2、S=x|x -2, CRS=x|x -2, 由 x2+3x-40 得: T=x|-4x1 ,故 (CRS)T=x|x1 . 答案: C. 3.(5 分 )已知 x, y 为正实数,则 ( ) A. 2lgx+lgy=2lgx+2lgy B. 2lg(x+y)=2lgx2 lgy C. 2lgxlgy =2lgx+2lgy D. 2lg(xy)=2lgx2 lgy 解析 : 因为 as+t=asa t, lg(xy)=lgx+lgy(x, y 为正实数 ),所以 2lg(xy)=2lgx+lgy=2lgx2 lgy,满足上述两个公式 . 答案: D. 4.(5 分 )已知函数 f(x)=Acos
3、(x+ )(A 0, 0, R),则 “f (x)是奇函数 ” 是 “=”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 若 = ,则 f(x)=Acos(x+ ) f(x)=-Asin(x)(A 0, 0, x R)是奇函数; 若 f(x)是奇函数 f(0)=0, f(0)=Acos(0+)=Acos=0. =k+ , k Z,不一定有 = , “f(x) 是奇函数 ” 是 “= ” 必要不充分条件 . 答案: B. 5.(5 分 )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值是 ,则 ( ) A. a=4 B. a=5 C.
4、 a=6 D. a=7 解析 : 由已知可得该程序的功能是 计算并输出 S=1+ + =1+1- =2- . 若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值是 ,则 2- = .a=4 , 答案: A. 6.(5 分 )已知 ,则 tan2= ( ) A. B. C. D. 解析 : ,又 sin2+cos 2=1 , 联立解得 ,或 , 故 tan= = ,或 tan=3 , 代入可得 tan2= = =- , 或 tan2= = = . 答案: C 7.(5 分 )设 ABC , P0是边 AB 上一定点,满足 ,且对于边 AB 上任一点 P,恒有则 ( ) A. ABC=90 B. BAC=90 C. AB=A
5、C D. AC=BC 解析 : 以 AB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以 AB 的中垂线为 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 AB=4, C(a, b), P(x, 0), 则 BP0=1, A(-2, 0), B(2, 0), P0(1, 0), =(1, 0), =(2-x, 0), =(a-x, b), =(a-1, b), 恒有 , (2 -x)(a-x)a -1 恒成立 , 整理可得 x2-(a+2)x+a+10恒成立 , 令 f(x)=x2-(a+2)x+a+1, 当 a+2 -2,必有 f(-2)0 ,无解; 当 a+2 2,必有 f(2)0 ,无解; 当 -2a+22 ,必有 =(a+2)
6、2-4(a+1)0 , 即 =a 20 , a=0 ,即 C 在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 AC=BC , 故 ABC 为等腰三角形 . 答案: D 8.(5 分 )已知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设函数 f(x)=(ex-1)(x-1)k(k=1, 2),则 ( ) A. 当 k=1 时, f(x)在 x=1 处取得极小值 B. 当 k=1 时, f(x)在 x=1 处取得极大值 C. 当 k=2 时, f(x)在 x=1 处取得极小值 D. 当 k=2 时, f(x)在 x=1 处取得极大值 解析 : 当 k=1 时,函数 f(x)=(ex-1)(x-1). 求导函数可得 f(x)=ex(x-
7、1)+(ex-1)=(xex-1), f(1)=e-10 , f(2)=2e2-10 , 则 f(x)在在 x=1 处与在 x=2 处均取不到极值, 当 k=2 时,函数 f(x)=(ex-1)(x-1)2. 求导函数可得 f(x)=ex(x-1)2+2(ex-1)(x-1)=(x-1)(xex+ex-2), 当 x=1, f(x)=0,且当 x 1 时, f(x) 0,当 x0 x 1 时 (x0为极大值点 ), f(x) 0,故函数 f(x)在 (1, +) 上是增函数; 在 (x0, 1)上是减函数,从而函数 f(x)在 x=1 取得极小值 .对照选项 . 答案: C. 9.(5 分 )
8、如图 F1、 F2是椭圆 C1: +y2=1 与双曲线 C2的公共焦点 A、 B 分别是 C1、 C2在第二、四象限的公共点,若四边形 AF1BF2为矩形,则 C2的离心率是 ( ) A. B. C. D. 解析 : 设 |AF1|=x, |AF2|=y, 点 A 为椭圆 C1: +y2=1 上的点, 2a=4 , b=1, c= ; |AF 1|+|AF2|=2a=4,即 x+y=4; 又四边形 AF1BF2为矩形, + = ,即 x2+y2=(2c)2= =12, 由 得: ,解得 x=2- , y=2+ ,设双曲线 C2的实轴长为 2a,焦距为 2c, 则 2m=|AF2|-|AF1|=
9、y-x=2 , 2n=2 =2 , 双曲线 C2的离心率 e= = = . 答案: D. 10.(5 分 )在空间中,过点 A 作平面 的垂线,垂足为 B,记 B=f (A).设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对空间任意一点 P, Q1=f f (P), Q2=f f (P),恒有 PQ1=PQ2,则 ( ) A. 平面 与平面 垂直 B. 平面 与平面 所成的 (锐 )二面角为 45 C. 平面 与平面 平行 D. 平面 与平面 所成的 (锐 )二面角为 60 解析 : 设 P1=f (P),则根据题意,得点 P1是过点 P 作平面 垂线的垂足 , Q 1=f f (P)=f (P1), 点 Q1是
10、过点 P1作平面 垂线的垂足 , 同理,若 P2=f (P),得点 P2是过点 P 作平面 垂线的垂足 , 因此 Q2=f f (P)表示点 Q2是过点 P2作平面 垂线的垂足 , 对任意的点 P,恒有 PQ1=PQ2, 点 Q1与 Q2重合于同一点 , 由此可得,四边形 PP1Q1P2为矩形,且 P 1Q1P2是二面角 -l- 的平面角 , P 1Q1P2是直角, 平面 与平面 垂直 . 答案: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8分 . 11.(4 分 )设二项式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A,则 A= . 解析 : 二项式 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Tr+1= ( -1)r=
11、(-1)r . 令 =0,解得 r=3,故展开式的常数项为 - =-10, 答案: -10. 12.(4 分 )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 (单位: cm)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cm3. 解析 : 几何体为三棱柱去掉一个三棱锥后的几何体,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 3,4,侧面的高为 5,被截取的棱锥的高为 3.如图: V 棱柱 = =16(cm3). 故答案为: 16 13.(4分 )设 z=kx+y,其中实数 x, y满足 ,若 z的最大值为 12,则实数 k= . 解析 : 可行域如图: 由 得: A(4, 4),同样地,得 B(0, 2), 当 k - 时,目标函数 z=kx+y
12、 在 x=4, y=4 时取最大值,即直线 z=kx+y在 y 轴上的截距z 最大,此时, 12=4k+4,故 k=2. 当 k 时,目标函数 z=kx+y 在 x=0, y=2 时取最大值,即直线 z=kx+y 在 y 轴上的截距 z 最大,此时, 12=0k+2 ,故 k 不存在 . 综上, k=2. 答案: 2. 14.(4 分 )将 A, B, C, D, E, F 六个字母排成一排,且 A, B 均在 C 的同侧,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种 (用数字作答 ) 解析 : 按 C 的位置分类,在左 1,左 2,左 3,或者在右 1,右 2,右 3, 因为左右是对称的,所以只看左的情况最后乘以
13、2 即可 . 当 C 在左边第 1 个位置时,有 A , 当 C 在左边第 2 个位置时 A A , 当 C 在左边第 3 个位置时,有 A A +A A , 共为 240 种,乘以 2,得 480.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480 种 . 答案: 480. 15.(4 分 )设 F 为抛物线 C: y2=4x 的焦点,过点 P(-1, 0)的直线 l 交抛物线 C 于两点 A, B,点 Q 为线段 AB 的中点,若 |FQ|=2,则直线 l 的斜率等于 . 解析 : 由题意设直线 l的方程为 my=x+1,联立 得到 y2-4my+4=0, =16m 2-16=16(m2-1) 0. 设 A(x1,
14、 y1), B(x2, y2), Q(x0, y0). y 1+y2=4m, =2m, x 0=my0-1=2m2-1.Q(2m 2-1, 2m), 由抛物线 C: y2=4x 得焦点 F(1, 0). |QF|=2 , ,化为 m2=1,解得 m=1 ,不满足 0. 故满足条件的直线 l 不存在 . 答案: 不存在 . 16.(4 分 )ABC 中, C=90 , M 是 BC 的中点,若 ,则 sinBAC= . 解析 : 如图 , 设 AC=b, AB=c, CM=MB= , MAC= , 在 ABM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 ,代入数据可得 = ,解得sinAMB= , 故 cos=co
15、s( -AMC)=sinAMC=sin( -AMB)=sinAMB= , 而在 RTACM 中, cos= = , 故可得 = ,化简可得 a4-4a2b2+4b4=(a2-2b2)2=0, 解之可得 a= b,再由勾股定理可得 a2+b2=c2,联立可得 c= , 故在 RTABC 中, sinBAC= = = = , 答案: 17.(4 分 )设 、 为单位向量,非零向量 =x +y , x、 y R.若 、 的夹角为30 ,则 的最大值等于 . 解析 : 、 为单位向量, 和 的夹角等于 30 , =11cos30= . 非零向量 =x +y , | |= = = , = = = = ,
16、 故当 =- 时, 取得最大值为 2, 答案: 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2 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8.(14 分 )在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 an中,已知 a1=10,且 a1, 2a2+2, 5a3成等比数列 . ( )求 d, an; ( )若 d 0,求 |a1|+|a2|+|a3|+|a n|. 解析 : () 直接由已知条件 a1=10,且 a1, 2a2+2, 5a3成等比数列列式求出公差,则通项公式 an可求; () 利用 () 中的结论,得到等差数列 an的前 11 项大于等于 0,后面的项小于 0,所以分类讨论求 d 0 时
17、|a1|+|a2|+|a3|+|a n|的和 . 答案: () 由题意得 ,即 ,整理得 d2-3d-4=0.解得 d=-1 或 d=4. 当 d=-1 时, an=a1+(n-1)d=10-(n-1)=-n+11. 当 d=4 时, an=a1+(n-1)d=10+4(n-1)=4n+6. 所以 an=-n+11 或 an=4n+6; () 设数列 an的前 n 项和为 Sn,因为 d 0,由 () 得 d=-1, an=-n+11. 则当 n11 时, . 当 n12 时, |a1|+|a2|+|a3|+|a n|=-Sn+2S11= . 综上所述, |a1|+|a2|+|a3|+|a n
18、|= . 19.(14 分 )设袋子中装有 a 个红球, b 个黄球, c 个蓝球,且规定:取出一个红球得 1 分,取出一个黄球 2 分,取出蓝球得 3 分 . (1)当 a=3, b=2, c=1 时,从该袋子中任取 (有放回,且每球取到的机会均等 )2 个球,记随机变量 为取出此 2 球所得分数之和 .求 分布列; (2)从该袋子中任取 (且每球取到的机会均等 )1 个球,记随机变量 为取出此球所得分数 .若 ,求 a: b: c. 解析 : (1) 的可能取值有: 2, 3, 4, 5, 6,求出相应的概率可得所求 的分布列; (2)先列出 的分布列,再利用 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公式,即可得
19、到结论 . 答案: (1)由题意得 =2 , 3, 4, 5, 6, P(=2)= = ; P(=3)= = ; P(=4)= = ; P(=5)= = ; P(=6)= = . 故所求 的分布列为 (2)由题意知 的分布列为 E= = D=(1 - )2 +(2- )2 +(3- )2 = . 得 ,解得 a=3c, b=2c,故 a: b: c=3: 2: 1. 20.(15 分 )如图,在四面体 A-BCD 中, AD 平面 BCD, BCCD , AD=2, BD=2 .M 是 AD 的中点, P 是 BM 的中点,点 Q 在线段 AC 上,且 AQ=3QC. (1)证明: PQ 平面
20、 BCD; (2)若二面角 C-BM-D 的大小为 60 ,求 BDC 的大小 . 解析 : (1)取 BD 的中点 O,在线段 CD 上取点 F,使得 DF=3CF,连接 OP、 OF、 FQ.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结合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出四边形 OPQF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 PQOF ,再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证出 PQ 平面 BCD; (2)过点 C 作 CGBD ,垂足为 G,过 G 作 GHBM 于 H,连接 CH.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证出 BMCH ,因此 CHG 是二面角 C-BM-D 的平面角,可得 CHG=60. 设 BDC= ,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算出 HG 和 C
21、G 关于 的表达式,最后在 RtCHG 中,根据正切的定义得出tanC HG= = ,从而得到 tan= ,由此可得 BDC. 答案: (1)取 BD 的中点 O,在线段 CD 上取点 F,使得 DF=3CF,连接 OP、 OF、 FQ. ACD 中, AQ=3QC 且 DF=3CF, QFAD 且 QF= AD, BDM 中, O、 P 分别为 BD、 BM 的中点 , OPDM ,且 OP= DM,结合 M 为 AD 中点得: OPAD 且 OP= AD, OPQF 且 OP=QF,可得四边形 OPQF 是平行四边形 , PQOF , PQ 平面 BCD 且 OF 平面 BCD, PQ 平
22、面 BCD; (2)过点 C 作 CGBD ,垂足为 G,过 G 作 GHBM 于 H,连接 CH, AD 平面 BCD, CG 平面 BCD, ADCG , 又 CGBD , AD、 BD 是平面 ABD 内的相交直线 , CG 平面 ABD,结合 BM 平面 ABD,得CGBM , GHBM , CG、 GH 是平面 CGH 内的相交直线 , BM 平面 CGH,可得 BMCH , 因此, CHG 是二面角 C-BM-D 的平面角,可得 CHG=60 , 设 BDC= ,可得 , RtBCD 中, CD=BDcos=2 cos , CG=CDsin= sincos , BG=BCsin=2
23、 sin2 , RtBMD 中, HG= = ; RtCHG 中, tanCHG= = , tan= ,可得 =60 ,即 BDC=60 . 21.(15 分 )如图,点 P(0, -1)是椭圆 C1: + =1(a b 0)的一个顶点, C1的长轴是圆C2: x2+y2=4 的直径, l1, l2是过点 P 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其中 l1交圆 C2于 A、 B 两点,l2交椭圆 C1于另一点 D. (1)求椭圆 C1的方程; (2)求 ABD 面积的最大值时直线 l1的方程 . 解析 : (1)由题意可得 b=1, 2a=4,即可得到椭圆的方程; (2)设 A(x1, y1), B(x2,
24、 y2), D(x0, y0).由题意可知:直线 l1的斜率存在,设为 k,则直线l1的方程为 y=kx-1.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弦长公式即可得出圆心 O到直线 l1的距离和弦长 |AB|,又 l2l 1,可得直线 l2的方程为 x+kx+k=0,与椭圆的方程联立即可得到点 D 的横坐标,即可得出 |PD|,即可得到三角形 ABD 的面积,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其最大值,即得到 k 的值 . 答案: (1)由题意可得 b=1, 2a=4,即 a=2. 椭圆 C1的方程为 ; (2)设 A(x1, y1), B(x2, y2), D(x0, y0). 由题意可知:直线 l1的斜率存在,
25、设为 k,则直线 l1的方程为 y=kx-1. 又圆 的圆心 O(0, 0)到直线 l1的距离 d= .|AB|= =. 又 l2l 1,故直线 l2的方程为 x+ky+k=0,联立 ,消去 y 得到 (4+k2)x2+8kx=0,解得 , . 三角形 ABD 的面积 . =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故所求直线 l1的方程为 . 22.(14 分 )已知 a R,函数 f(x)=x3-3x2+3ax-3a+3. (1)求曲线 y=f(x)在点 (1, f(1)处的切线方程; (2)当 x 0, 2时,求 |f(x)|的最大值 . 解析 : (1)求出原函数的导函数,求出函数取 x=1 时的导数值
26、及 f(1),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写出切线方程; (2)求出原函数的导函数,分 a0 , 0 a 1, a1 三种情况求 |f(x)|的最大值 .特别当 0a 1 时,仍需要利用导数求函数在区间 (0, 2)上的极值,然后在根据 a 的范围分析区间端点值与极值绝对值的大小 . 答案: (1)因为 f(x)=x3-3x2+3ax-3a+3,所以 f(x)=3x 2-6x+3a, 故 f(1)=3a -3,又 f(1)=1,所以所求的切线方程为 y=(3a-3)x-3a+4; (2)由于 f(x)=3(x -1)2+3(a-1), 0x2. 故当 a0 时,有 f(x)0 ,此时 f(x)在 0,
27、2上单调递减,故 |f(x)|max=max|f(0)|, |f(2)|=3-3a. 当 a1 时,有 f(x)0 ,此时 f(x)在 0, 2上单调递增,故 |f(x)|max=max|f(0)|, |f(2)|=3a-1. 当 0 a 1 时,由 3(x-1)2+3(a-1)=0,得 , . 所以,当 x (0, x1)时, f(x) 0,函数 f(x)单调递增; 当 x (x1, x2)时, f(x) 0,函数 f(x)单调递减; 当 x (x2, 2)时, f(x) 0,函数 f(x)单调递增 . 所以函数 f(x)的极大值 ,极小值. 故 f(x1)+f(x2)=2 0, . 从而 f(x1) |f(x2)|. 所以 |f(x)|max=maxf(0), |f(2)|, f(x1). 当 0 a 时, f(0) |f(2)|. 又 =故 . 当 时, |f(2)|=f(2),且 f(2)f(0). 又 =. 所以当 时, f(x1) |f(2)|. 故 . 当 时, f(x1)|f(2)|. 故 f(x)max=|f(2)|=3a-1.综上所述 |f(x)|max=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