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83KB ,
资源ID:140552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055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4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rderah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4及答案解析.doc

1、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1,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分析题(总题数:14,分数:100.00)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五品以上妾,犯非十恶者,流罪以下,听以赎论。” 【疏】议曰:“五品以上之官,是为通贵。妾之犯罪,不可配决。若犯非十恶,流罪以下,听用赎论;其赎条内不合赎者,亦不在赎限。若妾自有子孙及取余亲荫者,假非十恶,听依赎例。”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唐朝关于赎刑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数:2.00)_(2).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疏议”与律文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3).如何评价唐律的上述规定?(分数:2.00)_

2、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妻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出之者,徒一年半;虽犯七出,有三不去,而出之者,杖一百。追还合。若犯恶疾及奸者,不用此律。疏议曰:“义绝”,谓殴妻之祖父母、父母及杀妻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若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自相杀及妻殴詈夫之祖父母、父母,杀伤夫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及与夫之缌麻以上亲、若妻母奸及欲害夫者,虽会赦,皆为义绝。谓恶疾及奸,虽有三不去,亦在出限,故云“不用此律”。妻无子者,听出。妻年五十以上无子,听立庶以长。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何为“义绝”?请根据该段文字说明适用“义绝”的情

3、形。(分数:2.00)_(2).请根据该段文字分析不得以“义绝”论处的主要情形。(分数:2.00)_(3).如何评价唐律的该条规定。(分数:2.00)_唐律疏议斗讼律:“诸诬告人者,各反坐。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即嫡、继、慈母杀其父,及所养者杀其本生,并听告。诸部曲、奴婢告主,非谋反、逆、叛者,皆绞。诸投匿名书告人罪者,流二千里。诸被囚禁,不得告举他事。其为狱官酷己者,听之。即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者,听告谋反、逆、叛、子孙不孝及同居之内为人侵犯者,余并不得告。诸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请根据该

4、段文字归纳唐朝对告诉的限制情形。(分数:2.00)_(2).对于“以赦前事相告者”的定罪处罚,唐律如何定罪处罚?请说明原因。(分数:2.00)_(3).如何评价上述规定?(分数:2.00)_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年 70 以上,15 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但犯加役流、反逆缘坐流、会赦犹流者,不用此律;至配所,免居作)。80 以上,10 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有官爵者,各从官当、除、免法);余皆勿论。90 以上,7 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缘坐应配没者不用此律)诸犯罪时虽未老、疾,而事发时老、疾者,依老、疾论,犯罪时幼小,事发时长大,依幼小

5、论。”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8.00)(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朝的什么刑法原则?请分析该刑法原则的历史沿革。(分数:2.00)_(2).唐朝如何适用该刑法原则?(分数:2.00)_(3).对于该刑法原则的适用有何例外性规定?(分数:2.00)_(4).请分析该段文字反映原则的意义。(分数:2.00)_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诸谋杀制使,若本属府主、刺史、县令及吏卒谋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者,流二千里;诸谋杀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斩;诸部曲、奴婢谋杀主者,皆斩。” 唐律疏议斗讼律规定:“

6、诸斗殴杀人者,绞。以刃及故杀人者,斩;诸误杀人者,减斗杀一等;诸以力共戏杀人者,减斗杀二等;诸过失杀伤人者,各以其状,以赎论(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致;共举重物,力所不致;若乘高履危足跌及因击禽兽,以至杀伤之属,皆是)。”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该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制度?该制度包括的内容有哪些?(分数:2.00)_(2).请分析该段文字中不同的量刑情节。(分数:2.00)_(3).该段文字折射出的意义是什么?(分数:2.00)_唐律疏议名例律(卷六)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疏】议曰:断罪无正条者,一部律内,犯

7、无罪名。“其应出罪者”,依贼盗律:“夜无故人人家,主人登时杀者,勿论。”假有折伤,灼然不坐。又条:“盗缌麻以上财物,节级减凡盗之罪。”若犯诈欺及坐赃之类,在律虽无减文,盗罪尚得减科,余犯明从减法。此并“举重明轻”之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疏】议曰:案贼盗律:“谋杀期亲尊长,皆斩。”无已杀、已伤之文,如有杀、伤者,举始谋是轻,尚得死罪;杀及谋而已伤是重,明从皆斩之坐。又例云:“殴告大功尊长、小功尊属,不得以荫论。”若有殴告期亲尊长,举大功是轻,期亲是重,亦不得用荫。是“举轻明重”之类。 请根据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根据材料分析类推的

8、适用条件和类推方法。(分数:2.00)_(2).何谓“举重明轻”?何谓“举轻明重”?请根据材料各列举一例说明。(分数:2.00)_(3).如何评价上述规定?(分数:2.00)_宋史刑法志三:“徒、流折杖之法,禁纲加密,良民偶有抵冒,致伤肌体,为终身之辱;愚顽之徒,虽一时创痛,而终无愧耻。若使情理轻者复古居作之法,遇赦第减月日,使良善者知改过自新,凶顽者有所拘系。” 沈家本刑法分考:“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免决数。”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8.00)(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制度?(分数:2.00)_(2).该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9、(分数:2.00)_(3).实施该制度的意义是什么?(分数:2.00)_(4).实施该制度有何弊端?根据该段文字说明当时解决该弊端的措施。(分数:2.00)_宋史刑法志一:“凡劫盗罪当死者,籍其家赀以赏告人,妻子编置千里;罪当徒、流者,配岭表;流罪会降者,配三千里,籍其家赀之半为赏,妻子递降等有差。应编配者,虽会赦,不移不释。凡囊橐之家,劫盗死罪,情重者斩,余皆配远恶地,籍其家赀之半为赏。盗罪当徒、流者,配五百里,籍其家赀三之一为赏。窃盗三犯,配杖五百里或邻州。虽非重法之地,而囊橐重法之人,以重法论。其知县、捕盗官皆用举者,或武臣为尉。盗发十人以上,限内捕半不获,劾罪取旨。若复杀官吏,及累杀三

10、人,焚舍屋百间,或群行州县之内,劫掠江海船栰之中,非重地,亦以重论。”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该段文字反映了宋朝何种制度?宋朝为什么制定该制度?(分数:2.00)_(2).宋朝对于触犯该制度的人是如何处理的?(分数:2.00)_(3).如何评价该制度?(分数:2.00)_唐律疏议名例律(卷二):诸一人兼有议、请、减,各应得减者,唯得以一高者减之,不得累减。【疏】议曰:假有一人,身是皇后小功亲,合议减;又父有三品之官,合请减;又身有七品官,合例减。此虽三处俱合减罪,唯得以一议亲高者减之,不得累减。若从坐减、自首减、故失减、公坐相承减,又以议、请、减之类,得累减。

11、请根据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请根据本条规定分析律文和疏议的关系。(分数:2.00)_(2).请根据材料举例概括说明唐朝减刑适用中不得累减和得累减的适用情形。(分数:2.00)_(3).请根据材料分析唐朝对于减刑适用的意义及其实质。(分数:2.00)_宋史刑法志三:“配法既多,犯者日众,黥配之人,所至充斥。(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 1184 年),校书郎罗点言其太重,乃诏刑、寺集议奏闻。至十四年(公元 1187 年),未有定论。其后臣僚议,以为:若止居役,不离乡井,则几惠奸,不足以惩恶;若尽用配法,不恤黥刺,则面目一坏,谁复顾藉?强民适长威力

12、,有过无由自新。”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8.00)(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宋朝何种刑罚制度?该制度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2).宋朝设立这种刑罚的原因是什么?(分数:2.00)_(3).校书郎罗点召集大理寺和刑部官员集议的原因是什么?(分数:2.00)_(4).根据该段文字分析适用该刑罚的弊端。(分数:2.00)_明史刑法志一:“自汉以来,刑法沿革不一。隋更五刑之条,设三奏之令。唐撰律令,一准乎礼,以为出入。宋采用之,而所重者敕。律所不载者,则听之于敕。故时轻时重,无一是之归。元制,取所行一时之例为条格而已。明初,丞相李善长等言:历代之

13、律,皆以汉九章为宗,至唐始集其成。今制宜遵唐旧。”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10.00)(1).根据本段文字说明唐、宋、元主要的法律表现形式。(分数:2.00)_(2).请说明本段文字中“五刑”“三奏”“一准乎礼”的含义。(分数:2.00)_(3).如何理解和评价材料中的“元制,取所行一时之例为条格而已”?(分数:2.00)_(4).根据本段文字说明明朝采用唐朝旧律的原因。(分数:2.00)_(5).请对比分析唐明律在定罪量刑上的异同。(分数:2.00)_明史刑法志一:五刑之外,徒有总徒四年,(遇例减一年者),有准徒五年,(斩、绞、杂犯减等者。)流有安

14、置,有迁徙,(去乡一千里,杖一百,准徒二年。)有口外为民,其重者曰充军。充军者,明初唯边方屯种。后定制,分极边、烟瘴、边远、边卫、沿海、附近。军有终身,有永远。二死之外,有凌迟,以处大逆不道诸罪者。充军、凌迟,非五刑之正,故图不列。凡徒流再犯者,流者于原配处所,依工、乐户留住法。三流并决杖一百,拘役三年。拘役者,流人初止安置,今加以居作,即唐、宋所谓加役流也。徒者于原役之所,依所犯杖数年限决讫,应役无得过四年。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8.00)(1).请根据该段文字说明大明律在“五刑”之外所规定的刑种。(分数:2.00)_(2).请根据该段文字说明充

15、军刑适用情形的发展。(分数:2.00)_(3).请根据该段文字说明凌迟和徒流再犯者的刑罚适用情形。(分数:2.00)_(4).请根据该段文字评价明朝刑罚制度的发展。(分数:2.00)_明史刑法志三:“内官同法司录囚,始于正统六年,命何文渊、王文审行在疑狱,敕同内官兴安。周忱、郭瑾往南京,敕亦如之。时虽未定五年大审之制,而南北内官得与三法司刑狱矣成化八年,命司礼太监王高、少监宋文毅两京会审,而各省恤刑之差,亦以是岁而定。十七年辛卯,命太监怀恩同法司录囚。其后审录必以丙辛之岁。凡大审录,赍敕张黄盖于大理寺,为三尺坛,中坐,三法司左右坐,御史、郎中以下捧牍立,唯诺趋走惟谨。三法司视成案,有所出入轻重

16、,俱视中官意,不敢忤也。”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8.00)(1).试说明该段文字所反映的制度。(分数:2.00)_(2).试说明该段文字所反映的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分数:2.00)_(3).为什么三法司对于成案“俱视中官意,不敢忤”?(分数:2.00)_(4).该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数:2.00)_清史稿刑法志三:“朝审原于明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但有该决重囚,三法司会同公、侯、伯从实审录。秋审亦原于明之奏决单,冬至前会审决之。”顺治元年,刑部左侍郎党崇雅奏言:“旧制凡刑狱重犯,自大逆、大盗决不待时外,余俱监候处决。在京有热审、朝审之例

17、,每至霜降后方请旨处决。在外直省,亦有三司秋审之例,未尝一丽死刑辄弃于市。望照例区别,以昭钦恤。”此有清言秋、朝审之始。嗣后逐渐举行,而法益加密。初制分情实、缓决、矜、疑,然疑狱不经见。雍正以后,加入留养承祀,区为五类。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8.01)(1).何为秋审?其历史渊源是什么?(分数:2.67)_(2).试分别说明秋审案件的五种处理方式。(分数:2.67)_(3).清朝秋审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数:2.67)_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4 答案解析(总分:100.01,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分析题(总题数:14,分数:100

18、.00)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五品以上妾,犯非十恶者,流罪以下,听以赎论。” 【疏】议曰:“五品以上之官,是为通贵。妾之犯罪,不可配决。若犯非十恶,流罪以下,听用赎论;其赎条内不合赎者,亦不在赎限。若妾自有子孙及取余亲荫者,假非十恶,听依赎例。”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唐朝关于赎刑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对于五品以上官员的妾,如果所犯之罪不属于十恶大罪,且判处的刑罚为流刑以下的,适用赎刑;对于不符合该条之外的涉及赎刑律条规定的适用条件的,即使属于该条适用赎刑范围的,也不能适用赎刑;五品以上官员的妾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享有一部

19、分适用赎刑的特权,即如果五品以上官员的妾有子孙的或者有其他亲属荫及己身的,也可以获得与适用赎刑者相等的法律特权。(2).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疏议”与律文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疏议”是对律文的解释,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唐律的本条“疏议”具体解释了五品以上官员属于因贵族官员犯罪的范畴而适用赎刑专条,又明确了赎刑的总体适用范围,这对于其他涉及适用赎刑的律文具有指导意义。该疏议条的目的在于阐明律意,以便于准确地适用律文。(3).如何评价唐律的上述规定?(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将犯有十恶大罪之人排除在赎刑适用范围之外,表明了唐律对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

20、益的维护;五品以上官员之妾在一定条件下享有赎刑部分特权的规定,体现了对封建家族等级秩序的维护。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妻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出之者,徒一年半;虽犯七出,有三不去,而出之者,杖一百。追还合。若犯恶疾及奸者,不用此律。疏议曰:“义绝”,谓殴妻之祖父母、父母及杀妻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若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自相杀及妻殴詈夫之祖父母、父母,杀伤夫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及与夫之缌麻以上亲、若妻母奸及欲害夫者,虽会赦,皆为义绝。谓恶疾及奸,虽有三不去,亦在出限,故云“不用此律”。妻无子者,听出。妻年五十以上无子,听立庶以长。 分析上述

21、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何为“义绝”?请根据该段文字说明适用“义绝”的情形。(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义绝”即夫妻情义已绝,是唐朝规定的强制离婚的条件。“义绝”的情形包括:丈夫殴打妻子的祖父母、父母以及杀害妻子的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或者夫妻上述亲属之间相互杀害的;妻子殴打、咒骂丈夫的祖父母、父母,杀伤丈夫的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以及丈夫缌麻以上亲;如果妻子的母亲与丈夫通奸或谋害丈夫的,虽遇赦免,都以义绝论处;对于以无子休妻的,必须是妻子年 50 以上;妻子如果有重大疾病或者犯有奸罪,虽然有“三不去”的理由,仍可休妻。(2).请根

22、据该段文字分析不得以“义绝”论处的主要情形。(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妻子没有“七出”情形而休妻的,丈夫处徒一年半;妻子有“三不去”的理由而休妻的,丈夫处杖一百。(3).如何评价唐律的该条规定。(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唐律将“七出、三不去”作为强制离婚的条件,这不仅是对传统婚姻解除制度的继承,而且也体现了唐朝对稳定婚姻关系的重视;唐律将“义绝”认定的着眼点放在夫妻一方杀伤对方直系或旁系尊亲属上,旨在维护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等级秩序和伦理尊卑。唐律疏议斗讼律:“诸诬告人者,各反坐。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即嫡、继、慈母杀其父,及所养者杀其本生,并听告。诸部曲、奴婢告主,

23、非谋反、逆、叛者,皆绞。诸投匿名书告人罪者,流二千里。诸被囚禁,不得告举他事。其为狱官酷己者,听之。即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者,听告谋反、逆、叛、子孙不孝及同居之内为人侵犯者,余并不得告。诸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请根据该段文字归纳唐朝对告诉的限制情形。(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上述文字反映了唐朝对告诉限制的如下情形:禁止诬告,诬告者反坐;除谋反、谋大逆、谋叛等罪外,禁止卑幼告发尊长,但告母杀父、继母杀亲母不在此限;禁止卑贱控告尊贵;在押犯只准告狱官虐待事,但禁止告发他事;禁止投匿名

24、信控告;80 岁以上、10 岁以下以及笃疾者只准告谋反、谋大逆、谋叛、子孙不孝或者同居之内受人侵害事,其他事不得控告;禁止告发赦前之事。(2).对于“以赦前事相告者”的定罪处罚,唐律如何定罪处罚?请说明原因。(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对于“以赦前事”进行控告的,以所赦之罪定罪处罚。原因:防止将赦免之罪作为控告对象;体现了赦免的刑事案件不追诉原则。(3).如何评价上述规定?(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唐律规定了诸多告诉限制,体现了如下立法倾向:严防诬告;坚决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和伦理尊卑;对于谋反、谋大逆、谋叛等重罪的告诉不予限制,体现了对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阶级根本利益的维

25、护。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年 70 以上,15 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但犯加役流、反逆缘坐流、会赦犹流者,不用此律;至配所,免居作)。80 以上,10 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有官爵者,各从官当、除、免法);余皆勿论。90 以上,7 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缘坐应配没者不用此律)诸犯罪时虽未老、疾,而事发时老、疾者,依老、疾论,犯罪时幼小,事发时长大,依幼小论。”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8.00)(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朝的什么刑法原则?请分析该刑法原则的历史沿革。(分数:2.00)_正确答案:

26、()解析: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朝的老幼废疾减刑的定罪量刑原则。该原则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经过汉魏南北朝的发展,唐朝完善了该制度。(2).唐朝如何适用该刑法原则?(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凡是年龄在 70 岁以上,15 岁以下,以及轻病残者的,犯流罪以下的,适用赎刑。80 岁以上,10岁以下的,以及重病残者,犯谋反、谋大逆和杀人罪应处死刑的,须上请;犯盗罪以及伤人罪,也适用赎刑。其他犯罪均不论处。年龄在 90 岁以上,7 岁以下,即使犯死罪,也不处刑。犯罪时未年老、病残,而案发时年老、病残的,依据年老、病残处理;犯罪时幼小,案发时长大,依据幼小论处。(3).对于该刑法原则的适用有何例

27、外性规定?(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首先,对于年龄在 70 岁以上,15 岁以下,以及轻病残者,犯加役流、反逆缘坐流及会赦犹流的,不适用老幼废疾减刑原则;其次,对于年龄在 80 岁以上,10 岁以下及重病残者,如果是有官爵位的,依据官当、除名、免官法处理,不适用老幼废疾减刑原则;最后,对于年龄在 90 岁以上,7 岁以下的,犯缘坐及配流刑的,以及没官为奴的,不适用老幼废疾减刑原则。(4).请分析该段文字反映原则的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唐律对老幼废疾减免处罚的规定,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以及唐律所具有的文明化和科学化倾向,这些规定体现了宽刑精神,反映了唐朝法制

28、的开明。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诸谋杀制使,若本属府主、刺史、县令及吏卒谋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者,流二千里;诸谋杀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斩;诸部曲、奴婢谋杀主者,皆斩。” 唐律疏议斗讼律规定:“诸斗殴杀人者,绞。以刃及故杀人者,斩;诸误杀人者,减斗杀一等;诸以力共戏杀人者,减斗杀二等;诸过失杀伤人者,各以其状,以赎论(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致;共举重物,力所不致;若乘高履危足跌及因击禽兽,以至杀伤之属,皆是)。”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该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制度?该制度包括

29、的内容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朝的“六杀”制度。所谓“六杀”,就是唐朝以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为根据,对杀人的行为所作的六种划分,包括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和戏杀。(2).请分析该段文字中不同的量刑情节。(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唐朝“六杀”理论中,区分了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这种区分故意和过失的刑法原则最早起源于西周,经过秦汉魏晋的发展,唐朝不仅区分了故意和过失,还发展了对杀人罪的区分从而形成“六杀”理论。对于谋杀,处徒 3 年,造成伤害的,处绞刑,造成死亡的,处斩刑,若谋杀的对象是官员的,流二千里,对于婢幼谋杀尊长、以贱谋杀贵的,处斩

30、刑;对于故杀,处斩刑;对于斗杀,处绞刑;对于误杀,减斗杀一等即流三千里论处;对于戏杀,减斗杀二等即徒三年论处;对于过失杀,因属于过失犯罪,允许以铜赎罪。(3).该段文字折射出的意义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唐律在量刑的规定上注意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一般是故意犯罪处刑从重,过失犯罪处刑从轻,这表明唐律已经注意行为人的主观心里动机对量刑产生的影响。同时,唐朝对于过失犯罪的情形也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即对其杀伤人的行为结果没有预见,原无杀伤人的动机和目的,表明行为人没有犯罪的故意,因此应当减免刑罚,并允许以铜赎罪。这表明,唐律区分了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情形,并按照情形分定了过失杀的处断,进一步体现了唐律对行为人过失状态下的高度认识。“六杀”理论的出现,反映了唐代刑法的完备与立法技术的发展。唐律疏议名例律(卷六)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