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课中国法制史-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1,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27.00)1.清朝入关后编制的第一部大清会典是(分数:1.00)A.顺治会典B.雍正会典C.康熙会典D.乾隆会典2.再嫁妇女不得带走从娘家获得的财产。法律首次明文作此规定的朝代是(分数:1.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3.元朝法律规定强奸幼女罪中,“幼女”的年龄是(分数:1.00)A.八岁以下B.十岁以下C.十二岁以下D.十四岁以下4.清朝绝大多数文字狱的罪名确定都是照律典正文中的(分数:1.00)A.谋反B.谋叛C.谋大逆D.大不敬5.明洪武三十一年,某省布政使上书皇帝
2、,嘉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依照大明律的规定,该上书行为构成的罪名是(分数:1.00)A.内乱B.左官C.奸党D.谋大逆6.明朝初年,朱元璋将其亲自审理的案件加以整理汇编,并加上因案而发的训导,作为训诫臣民的特别法令颁布天下,史称(分数:1.00)A.明大诰B.大明律C.大明会典D.问刑条例7.下列不属于元典章内容或者特点的是(分数:1.00)A.它对世祖以来约五十年间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例进行了汇编B.它是元朝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颁布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元朝法制基本状况的法典C.它以六部划分法规体例,是大明律以六部分篇之滥觞D.它仿照大明律附载五服图
3、,体现了元代“祖述变通”、“附会汉法”的立法思想8.关于元朝刑事立法,下列说法不能成立的是(分数:1.00)A.元朝基于民族分治和歧视政策,在刑罚的适用上实行蒙汉异法、同罪异罚的原则B.作为外来民族统治者,元朝在量刑原则上总的趋势是处罚加重,重法治国C.元朝罪名体系最显著的变化,是强奸幼女罪的确立D.元朝刑罚明显地带有蒙古民族的旧俗,公开允许私刑的合法存在9.元朝的最高宗教审判机关称之为(分数:1.00)A.大宗正府B.宗人府C.宣政院D.大理寺10.最先对明刑弼教立法思想进行新的阐释,有意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的是(分数:1.00)A.周公B.董仲舒C.朱熹D.朱元璋11.在明朝地方
4、行政机构中,“三司”同为一省长官,其中掌管司法和监察的是(分数:1.00)A.通政使司B.布政使司C.指挥使司D.按察使司12.关于明代申明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1.00)A.申明亭设于各州县乡间,由本里百姓推举正直乡里耆老、里长主持B.亭内树立板榜,定期张贴榜文,公布本地有过错人的姓名和过错行为,以示惩戒C.调处和审判有关婚姻、田土、斗殴等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D.若经申明亭调解仍不愿和息,始可向官府起诉,否则谓之越诉13.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明朝法定监察机构的是(分数:1.00)A.风宪衙门B.六科C.巡抚D.锦衣卫14.为规范各部院政务活动、保障其正常运转,清朝针对中央各部门的职
5、责、办事规程而制定的基本行政规则是(分数:1.00)A.编例B.则例C.条法事类D.决事比15.清朝明确规定了典当回赎权的年限,即若约定年限超过这一年限即认定为买卖契约,必须缴纳契税,这一年限是(分数:1.00)A.十年B.十五年C.十八年D.二十年16.清代独创的继承规定是(分数:1.00)A.嫡长子继承制B.昭穆相当的子侄继承绝户C.独子兼祧D.财产继承诸子均分制1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是(分数:1.00)A.大清现行刑律B.大清新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D.暂行新刑律18.大清民律草案后两编“亲属”与“继承”的起草机关是(分数:1.00)A.礼学馆B.修订法律馆C.资政院
6、D.宪政编查馆19.下列关于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主要内容的表述,最能体现其本质特点的是(分数:1.00)A.确认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确认中华民国为最高训政者,代行国民大会的统治权C.规定五院制的政府组织形式D.规定公民享有一系列的权利自由及应尽的义务20.南京国民政府对宪法、法律的统一解释机构是(分数:1.00)A.行政院B.立法院C.司法院大法官会议D.国民大会21.下列关于清末修律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清末修律进一步完善了中华法系B.通过修律,清政府收回了“治外法权”C.清末修律的成果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失去影响D.清末修律改变了中国传统上的“诸法合体”,形成近代法律
7、体系的雏形22.下列选项中,规定实行地方自治的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是(分数:1.00)A.中华民国宪法草案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D.钦定宪法大纲23.相对于传统的中国刑法而言,大清新刑律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比较大的改动,其中在调整罪名方面,将谋反罪改为了(分数:1.00)A.叛国罪B.叛乱罪C.内乱罪D.危害国家安全罪24.下列关于大清新刑律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1.00)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B.它首次取消了按六部名称进行分目的旧法典体例C.它首次开始采用近代刑罚体例,规定刑罚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D.它开始引入西方刑法原则和刑法学的通用术语25.
8、标志着中国古代重实体、轻程序终结的清末法律文件是(分数:1.00)A.大理院审判编制法B.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C.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D.上海洋汀浜设官会审章程26.根据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相关规定,中国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间的民事和刑事诉讼案件,适用法律和实行司法管辖的原则是(分数:1.00)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被告主义原则D.原告主义原则27.辛亥革命之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出台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分数:1.00)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42.00)28.以都察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
9、的朝代有(分数:3.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9.下列各选项中,以六部官制作为分篇体例的国家律典有(分数:3.00)A.宋刑统B.大明律C.大清律例D.大清现行刑律30.清朝制定的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专门法律包括(分数:3.00)A.西宁番子治罪条例B.蒙古律C.钦定八旗则例D.回律31.下列各选项,属于元朝立法指导思想的是(分数:3.00)A.祖述变通,附会汉法B.明刑弼教,重点治吏C.因俗而治,蒙汉异制D.轻徭薄赋,约法省刑32.作为异族政权,元朝在婚姻制度上有一些特点,下列各选项中属于这些特点的有(分数:3.00)A.诸色人同类自相婚姻者,各从本俗法B.实行一夫多妻,“父
10、兄弟婚”的制度C.建立婚姻必须订立婚书,婚书载明聘礼数额或者招赘则写明养老或出舍的年限D.媒妁规范化,只有经过相关人员推荐的“信实妇人”才能充任媒妁33.明代基本立法中,内容直接载有或涉及案例的有(分数:3.00)A.大明律B.大诰C.问刑条例D.大明会典34.流刑在中国古代有多个变种,即与一般流刑有所区别的特别流刑,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类刑罚的有(分数:3.00)A.刺配B.充军C.发遣D.戍边35.关于明朝会审制度,下列说法不能成立的有(分数:3.00)A.三司会审的“三司”是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B.朝审是一种定期由皇帝委派宦官会同三法司官员审录囚徒的制度,是一种全面的狱案清理工作C.热审是指
11、在每年暑天小满后十余天,由宦官、锦衣卫会同三法司会审囚犯,是一种决遣和清理在押未决犯及对现监囚犯减等发落的制度D.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有利于皇帝控制和监督司法活动,纠正冤假错案36.清代旗人犯罪享有特权和优待,其中对于一般旗人刑事案件的审理权属于(分数:3.00)A.宗人府B.步军统领衙门C.内务府慎刑司D.内务府监所37.为贯彻“重农抑商”政策,清朝政府广设钞关,重征商税,以严刑峻法推行禁榷制度,依此制度由官府垄断经营的民生物资有(分数:3.00)A盐B茶C酒D矾38.关于秋审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分数:3.00)A.秋审是清朝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因在每年秋天举行而得名B.秋审审理
12、的对象是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C.会同秋审的有九卿、詹事、科道以及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D.如秋审认为罪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则立即执行死刑39.清末“礼法之争”的焦点主要包括(分数:3.00)A.修律的必要性B.无夫奸C.子孙违反教令D.正当防卫40.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民法的表述,正确的有(分数:3.00)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B.它采取民商分立的编纂体例C.它是分编草拟、分期公布的D.它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保留了较多的传统色彩41.北洋政府时期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包括(分数:3.00)A.采用、删改清末新订法律B.制定和颁布大量单行法规C.判例和解释例成为重要的法律渊源D.采
13、用“隆礼”和“重刑”并重,全面复活封建法制三、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7.00)42.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分数:7.00)_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24.00)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盗贼及有关币帑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 (清)薛允升:唐明律合编祭祀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8.00)(1).如何理解薛允升的上述观点?(分数:4.00)_(2).为什么明律较唐律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分数:4.00)_运用中国法制史相关知识,分析下述材料。 “天下重罪逮京师者,收系(锦衣卫)狱中使断治。” “令宦官
14、访辑谋逆大奸,与锦衣卫均权势。”“(西厂)以太监汪直领之所领绮骑倍东厂,势远出卫上。” “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接行之,至未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 问题:(分数:8.01)(1).这三段话描述了明代的什么现象?(分数:2.67)_(2).介绍相关机构的基本情况。(分数:2.67)_(3).这些机构以及现象反映了明代政治法律制度的什么特点?(分数:2.67)_结合法制史知识分析下述材料,回答后附问题。 材料一:若农民佃户雇请工作之人,并店铺小郎之类,平日共坐共食,彼此平等相称,不为使唤服役,素无主仆名分者,亦无论其有无文契、年限,俱依凡人利断。 乾隆五十三
15、年(1767 年)定例 材料二:凡士工商贾,皆赖食干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 清世宗实录卷五十七 材料三:凡客商匿不纳课程者,笞五十,货物一半入关入门不吊印者,同匿税法。 大清律例户例课程 问题:(分数:8.00)(1).三段材料分别是关于什么问题的?(分数:4.00)_(2).它们共同反映了清代的什么现象和政策?如何评价?(分数:4.00)_综合课中国法制史-3 答案解析(总分:100.01,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27.00)1.清朝入关后编制的第一部大清会典是(分数:1.00)A.顺治会典B.雍正会典C.康熙会典 D.乾隆会典解析:解析 本题
16、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三节中的大清会典。为了规范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加强行政管理,提高统治效能,清政府仿效明朝,先后编制了康熙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嘉庆会典光绪会典,合称“五朝会典”,统称大清会典。这里关键是要理解大清会典的内容是清朝各级国家机关的职掌、事例、活动规则与有关的制度,一般为国家基本制度,少有变动;具体的变更,则在增修则例中完成。第一部大清会典并不是在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时期编制的,而是在康熙时期,这可能是由于入关初期相关制度还不完善,所以不能编订针对性的会典。2.再嫁妇女不得带走从娘家获得的财产。法律首次明文作此规定的朝代是(分数:1.00)A.宋朝B.元朝 C.明朝D.清朝解析:
17、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元朝婚姻继承制度。元朝以前,法律允许改嫁寡妇带走原有妆奁,不准寡妇带走的限于亡夫的遗产(或应得份额)。但元朝规定,离婚妇女或寡妇如果再婚,丧失原先从父母处得来的妆奁物及其他继承得来的财产,夫家财产更是不得带走。明清受元朝影响,皆有“(寡妇)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的规定。对于此类一改前例的制度变化,需要注意更改的时期,以及之后沿用情况。3.元朝法律规定强奸幼女罪中,“幼女”的年龄是(分数:1.00)A.八岁以下B.十岁以下 C.十二岁以下D.十四岁以下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三章第一节中的元代刑事立法。元朝罪名体系最为显著的
18、变化,是强奸幼女罪的确立。唐律、宋刑统的奸类罪中,未特别列出强奸幼女罪。元朝法律则规定:“诸强奸幼女者,处死;虽和同强,女不坐。”处罚比一般强奸罪(杖 107下)要重得多。元朝将“幼女”的年龄界定为 10岁以下。同样,作为显著变化的规定,以及当代也有相关规定的古代制度,要注意掌握,以便能够在古今比较中得出相关认识和理解。从命题技术特点上来看就是涉及不那么繁琐、复杂的数字规定的知识点,通常也容易出题。4.清朝绝大多数文字狱的罪名确定都是照律典正文中的(分数:1.00)A.谋反B.谋叛C.谋大逆 D.大不敬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三节清代文字狱以及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十恶”具体内容。为
19、了扑灭汉族士大夫的反清意识和压制明末以来萌发的反专制主义思潮,清朝大力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专制统治,突出的表现就是大兴文字狱,以语言文字定罪。清朝虽然未曾制定一条文字语言犯罪的条例,绝大多数文字狱都比照“谋大逆”判罪,一案构成,往往全家遭诛甚至灭族。而为什么要定谋大逆罪,而不是其他罪名呢?主要在于文字狱本身并不涉及图谋叛乱或者投奔外国,所以不是谋反或者谋叛;也不涉及皇帝御用器物的偷盗或者指摘,而御用品是大不敬罪的犯罪对象,所以不是大不敬罪;而谋大逆所涉及的毁坏宗庙、陵寝及宫阙,其实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毁损,更多的是精神上、语言上的攻击而导致的对皇家威严的侵犯,而文字狱正有这样的特点,故而清朝将其列为
20、谋大逆。实际上在明清之前,大不敬罪名中也有此内涵,但明清两朝将文字狱之类的语言攻击皇家权威上升为排序为第二的谋大逆,也体现了其强化专制集权的特点。5.明洪武三十一年,某省布政使上书皇帝,嘉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依照大明律的规定,该上书行为构成的罪名是(分数:1.00)A.内乱B.左官C.奸党 D.谋大逆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代奸党罪。鉴于历代臣下结党造成皇权削弱,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导致国亡民乱的教训,明严禁臣下结党,在大明律中增设“奸党”罪,并罗列了该罪的种种表现: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大小官员巧言进谏,请求宽免死罪之人,暗中邀买人心者;司法官不执行法律,而听从
21、上级命令出入人罪者;“奸邪进谗言,左使杀人者”;甚至“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均构成奸党罪,一律处以斩刑。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集权制度的高峰时期,其表现就是清代以文字狱为特色,明代则废丞相以及对官员的严苛规定,相关特别规定如奸党之类的,需要注意。6.明朝初年,朱元璋将其亲自审理的案件加以整理汇编,并加上因案而发的训导,作为训诫臣民的特别法令颁布天下,史称(分数:1.00)A.明大诰 B.大明律C.大明会典D.问刑条例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代立法概况。为贯彻“刑乱国用重典”的方针,防止“法外遗奸”,朱元璋御制大诰,作为明初的刑事特别法。大诰之名来自周公东征殷遗民时对臣民
22、训诫的记录尚书大诰。大诰内容包括朱元璋亲自审理的案例,朱元璋对臣民的训导以及新颁布的重刑法令。大诰的效力在律之上,对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其打击锋芒主要指向贪官污吏。但是朱元璋死后,大诰很快被束之高阁。本题也可以采用排除法:大明律是专门的制定法,不可能是案例汇编;大明会典是关于明代行政法汇编,主要关于官制和基本组织结构之类的;问刑条例条例是明律以外的单行法规,简称为“例”。通常由司法机关根据典型案例拟定条文,经皇帝批准颁布,成为可以普遍适用的法律形式。例与律的关系,“律者万世之常法,例者一时之旨意”,例比律更具灵活性,但并不是由朱元璋亲自审理的案件构成,也不带有直接的训导。7.下列
23、不属于元典章内容或者特点的是(分数:1.00)A.它对世祖以来约五十年间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例进行了汇编B.它是元朝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颁布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元朝法制基本状况的法典 C.它以六部划分法规体例,是大明律以六部分篇之滥觞D.它仿照大明律附载五服图,体现了元代“祖述变通”、“附会汉法”的立法思想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元代主要法典。元统一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典是至元新格,因其于至元年间颁布而得名;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元朝法制基本状况的法典是大元通制;元典章全称为大元圣政国朝典章,是元朝江西地方政府对世祖以来约五十年间有关政治、
24、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例的汇编,元典章以六部划分法规体例,是大明律以六部分篇之滥觞。大明律附载五服图的做法,在元典章中也已有先例。元典章虽非中央政府所颁法典,但它系统保存了元朝法律的内容,成为研究元朝社会及法律的珍贵材料。8.关于元朝刑事立法,下列说法不能成立的是(分数:1.00)A.元朝基于民族分治和歧视政策,在刑罚的适用上实行蒙汉异法、同罪异罚的原则B.作为外来民族统治者,元朝在量刑原则上总的趋势是处罚加重,重法治国 C.元朝罪名体系最显著的变化,是强奸幼女罪的确立D.元朝刑罚明显地带有蒙古民族的旧俗,公开允许私刑的合法存在解析:解析 把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元代刑事立
25、法。A、C、D 选项是比较好理解的基本知识点,B 选项说法是比较容易误解的,元朝虽然是外来民族王朝,但在量刑原则上总的趋势却是处罚减轻,形成了元一代崇尚轻刑的风习。9.元朝的最高宗教审判机关称之为(分数:1.00)A.大宗正府B.宗人府C.宣政院 D.大理寺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元朝司法制度。大宗正府是元代司法机构之一,审理蒙古、色目人和宗室案件,与中书省、枢密院并列,不受御史台监察,成为蒙古王公垄断的中央审判机构;宗人府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大理寺是南北朝至清末修律之前的最高审判机构;宣政院是主持全国佛教事务和统领吐蕃地区军、民之政的中央机构,同时也是
26、全国最高宗教审判机关,负责审理重大的僧侣案件和僧俗纠纷案件。10.最先对明刑弼教立法思想进行新的阐释,有意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的是(分数:1.00)A.周公B.董仲舒C.朱熹 D.朱元璋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朝立法指导思想。周公在法制史上的作为是周公制礼以及提出以德配天的学说;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支配地位;朱熹重新阐释了明刑弼教,提高了刑的地位;朱元璋在总结元亡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刑乱国用重典”的立法指导思想,明刑弼教的思想是重典治国的理论依据。11.在明朝地方行政机构中,“三司”同为一省长官,其中掌管司法和监察的是(分
27、数:1.00)A.通政使司B.布政使司C.指挥使司D.按察使司 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朝行政立法。明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省、府、县三级。各省设布政使司掌行政,按察使司掌司法和监察,指挥使司掌军事,合称“三司”,同为一省长官,均直属于中央,彼此地位平等,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通政使司统一收发各部门与皇帝之间的奏章文件,即负责秘书工作。12.关于明代申明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1.00)A.申明亭设于各州县乡间,由本里百姓推举正直乡里耆老、里长主持B.亭内树立板榜,定期张贴榜文,公布本地有过错人的姓名和过错行为,以示惩戒C.调处和审判有关婚姻、田土、斗殴等民事纠纷和轻微
28、的刑事案件 D.若经申明亭调解仍不愿和息,始可向官府起诉,否则谓之越诉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代申明亭。申明亭虽然是作为地方基层司法组织存在,但是它更倾向于对百姓实施教化,以及调处纠纷,亦即只有调解的权力,而不是强制判决案件。13.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明朝法定监察机构的是(分数:1.00)A.风宪衙门B.六科C.巡抚D.锦衣卫 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代监察制度和司法制度。风宪衙门是都察院的别称,是明代的中央监察机关;六科是中央六部每部设置负责内部监察的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的合称,是与都察院并列的监察机构,直接向皇帝负责;巡抚在明朝时为加强对地方
29、的控制,朝廷还时常派出六部尚书、侍郎一级的官员“巡抚”各省,行监察之职,明朝中后期才转为行政长官;锦衣卫是负责皇帝出入仪仗和警卫事宜的卫队,并非国家的正式司法或者监察机构。14.为规范各部院政务活动、保障其正常运转,清朝针对中央各部门的职责、办事规程而制定的基本行政规则是(分数:1.00)A.编例B.则例 C.条法事类D.决事比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三节中的清代立法概况,以及法制史上其他有关立法形式的概念。编例是宋朝对皇帝和中央司法机关发布的单行条例,或者判例汇编,前者称为“条例”或“指挥”,后者称“断例”;则例是清代各部门职责和办事规程;条法事类是宋代对敕、令、格、式依事分门
30、别类进行的一种法律汇编方式;决事比是汉代在律无正条的情况下,比照援引判例作为裁断案件的依据的判例法。对于每朝新出现的法律形式要特别注意。15.清朝明确规定了典当回赎权的年限,即若约定年限超过这一年限即认定为买卖契约,必须缴纳契税,这一年限是(分数:1.00)A.十年 B.十五年C.十八年D.二十年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三节中的清朝债权制度的发展。清户部则例规定,若约定年限超过十年,即认定为买卖契约,必须缴纳契税。若十年后出典人无力回赎,“听典主执业转典”。这一规定跟我国合同法对房屋租赁期限最高 20年的规定有异曲同工之处:租房最高期限也是为了避免以租代购,逃避房产税,只是清代出
31、典年限只有十年。对这些包含了特定考虑或者法理的规定要特别注意理解。16.清代独创的继承规定是(分数:1.00)A.嫡长子继承制B.昭穆相当的子侄继承绝户C.独子兼祧 D.财产继承诸子均分制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三节中的清代继承制度。独子兼祧是清朝的独创,民间俗称“两房合一子”,即一人可以继承两房的香火和财产。嫡长子继承制是我国宗祧继承历朝历代都采取的做法;绝户继承的子侄必须符合辈分要求,即所谓昭穆相当,这一规定在唐朝就已经有同样规定了;财产继承的诸子均分制也是很多朝代长期共有的做法。1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是(分数:1.00)A.大清现行刑律B.大清新刑律
32、C.中华民国刑法D.暂行新刑律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中清末到民国存在过的几部刑法典。上述选项中,大清新刑律(原称钦定大清刑律)是清政府于 1911年 1月公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大清现行刑律是清政府于 1910年 5月 15日颁行的一部过渡性法典,它在大清律例的基础上作局部调整删改而成,但只是在局部和形式上进行修改,无论在表现形式、法典结构以及具体内容上都仍是一部传统性质的法典;暂行新刑律是北洋政府对大清新刑律对于民国国体不相适应的条款进行必要删减修改后的暂行刑法;中华民国刑法有两部: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北洋政府暂行新刑律和改定的第二次刑法草案为基础
33、,于 1928年 3月公布了第一部中华民国刑法,通称“旧刑法”。1935 年 1月 1日公布修订第二部中华民国刑法,通称“新刑法”。清末民初是我国法制的大变革时代,其中涉及很多“第一部”、“首次”等字样的史实,都要注意区分确认。18.大清民律草案后两编“亲属”与“继承”的起草机关是(分数:1.00)A.礼学馆 B.修订法律馆 C.资政院D.宪政编查馆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清末修律活动。本题是 2006年真题中的单项选择题,按照考试分析的说法,其制定由修订法律馆与礼学馆共同承担:修订法律馆委托日本法学家松冈义正起草民律草案前三编总则、债权、物权,后两编亲属与继承由修订法律
34、馆会同礼学馆制订。本题需要注意的点有三:其一,如上所示,该草案后两编的起草者是修订法律馆会同礼学馆;其二,清末的修律具体起草者可能如上述,可能由外国法律学者和中国相关部门进行这是由于清末“中外通行,有裨治理”这一修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所强调的,修律既要吸收引进西方近现代法律形式和法律制度,又不能违背中国传统的伦理纲常;其三,礼学馆、资政院、宪政编查馆、修订法律馆都是清末的修律机关或者参与机关,在了解相关法律或者草案时需要注意其起草者或者制定者。19.下列关于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主要内容的表述,最能体现其本质特点的是(分数:1.00)A.确认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确认中华民国为最高训政者,代
35、行国民大会的统治权 C.规定五院制的政府组织形式D.规定公民享有一系列的权利自由及应尽的义务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四节中的南京国民政府宪法性文件与宪法。首先必须认识到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本质是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与这一本质相一致的是 B选项。20.南京国民政府对宪法、法律的统一解释机构是(分数:1.00)A.行政院B.立法院C.司法院大法官会议 D.国民大会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四节中的南京国民政府司法制度。1947 年中华民国宪法颁布后,国民政府即依照宪法规定,制定新的司法院组织法。该法第 3条规定:“司法院设大法官会议,以
36、大法官十七人组织之。行使解释宪法及统一解释法律命令之职权。大法官会议以司法院院长为主席。”诸如专门规定法律解释机关这样的之前法制史上没有的规定需要注意。21.下列关于清末修律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清末修律进一步完善了中华法系B.通过修律,清政府收回了“治外法权”C.清末修律的成果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失去影响D.清末修律改变了中国传统上的“诸法合体”,形成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 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清末修律的意义。本题虽然也可以从考试分析上直接找出相关内容,但实际上可以通过简单分析排除错误选项:清末修律并非中华法系传统的继续发展,而是由于西方法律思想以及实践的
37、影响被迫改变传统,A 选项错误;清末修律并未收回治外法权,民国时期还在为此而斗争就可以得出 B选项错误,实际上是在二战结束后才完全收回治外法权;理论上看,法律的继承性是必然的,从实践上看,清末修律的成果对之后民国时期的立法、司法理念和实践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见 C选项错误;修律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随着修律过程中一系列新的法典、法规的出现,不仅传统的“诸法合体”的形式被抛弃,而且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修律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通过清末大规模的立法,参照西方资产阶级法律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为后世特别是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法律制度的发
38、展提供了条件,D选项正确。22.下列选项中,规定实行地方自治的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是(分数:1.00)A.中华民国宪法草案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D.钦定宪法大纲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提及的清末民初几部主要宪法的内容及其背景特点。规定实行地方自治的宪法是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这部宪法名义上实行地方自治,实则已然承认国内的军阀割据现实。为了平衡各派军阀和大小军阀之间的关系,巩固曹锟、吴佩孚控制的中央大权,对“国权”和“地方制度”作了专门规定,实际上宪法成了大小军阀实现利益分配的账单。这部宪法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宪法,但是其内容却非常之“不宪法”,以
39、滑稽地方式展现了“宪法反映政治现实”。23.相对于传统的中国刑法而言,大清新刑律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比较大的改动,其中在调整罪名方面,将谋反罪改为了(分数:1.00)A.叛国罪B.叛乱罪C.内乱罪 D.危害国家安全罪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清末修律活动。清末修律活动是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意识到必须修律,遵循“中外通行,有裨治理”进行的,因此,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作了比较大的改动,这些改动都是我国传统法理与西方近现代法理不合之处,因而值得注意。本题中将谋反罪改为内乱罪,在一定意义上是将“阴谋反对皇上”改为“祸乱内部”的意思,可见修改后至少形式上君主地位有所下降。24.下列关于
40、大清新刑律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1.00)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B.它首次取消了按六部名称进行分目的旧法典体例 C.它首次开始采用近代刑罚体例,规定刑罚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D.它开始引入西方刑法原则和刑法学的通用术语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清末修律活动。首次取消按照六部进行分目这一旧法典体例的是作为过渡性法典的大清现行刑律,而不是大清新刑律,A、C、D 选项都是大清新刑律的基本知识点,正确。对于这一阶段出现的大量前后时间相隔不久、名称类似的法典或法律文件,一定要注意区分相关要点,这种区分中实际上就包含着对渐进变革过程的认识,以及新旧改变的要点。2
41、5.标志着中国古代重实体、轻程序终结的清末法律文件是(分数:1.00)A.大理院审判编制法B.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 C.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D.上海洋汀浜设官会审章程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清末法院组织法与诉讼法。上述四个法律文件中,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第一部法院编制法或者说法院组织法,是关于司法机关组织结构的法律;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和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都是关于诉讼程序的,且民诉草案只比刑诉草案晚三天完成,但还可以从法制理念方面去理解:沈家本等人认为的各国法制“大致以刑法为体,以诉讼法为用;体不全,无以标立法之宗旨;用不备,无以收行法之实功。二者相因,不容偏废”,
42、即刑法是法制主体,加之考虑中国民刑不分的传统,刑诉草案的意义自然也就更大了。上海洋汀浜设官会审章程是租界内设置会审公廨的相关组织、程序文件。26.根据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相关规定,中国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侨民间的民事和刑事诉讼案件,适用法律和实行司法管辖的原则是(分数:1.00)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被告主义原则 D.原告主义原则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清末领事裁判权。司法管辖和适用法律问题上的三个原则:其一,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国民诉讼之间采取属人主义,由国籍国法律管辖。这个并非毫无依据,相反,考虑到当时中西法制差异巨大,如果撇开主权,要求西方国家适用中国传统
43、法律实际上更不恰当;其二,如果不是第一种情况,则一般采取被告主义原则,这一原则的法理在于,立法者往往认为既然原告在起诉上享有主动权,其他方面理应承担更多的诉讼责任。为了实现公平,在管辖制度上,被告的“方便”被大大扩大化;其三,如果被告所属国不享有领事裁判权,则依照中国法律解决,实际上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中国主权。27.辛亥革命之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出台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分数:1.00)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二、三、四节中的中华民国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各省
44、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的关于筹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纲领性文件,它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以美国的国家制度为蓝本,确立了中华民国的基本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临时约法具有中华民国临时宪法的性质;北洋政府于 1914年 5月 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因系袁世凯一手操纵和炮制,故又称“袁记约法”,它是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标志;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是北洋政府时期的第一部宪法草案,又称“天坛宪草”,该草案采用三权分立原则,确认了民主共和制度,体现了国民党等在野派势力通过制宪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意图。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42.00)28.以都察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的朝代有(分数:3.0
45、0)A.宋朝B.元朝C.明朝 D.清朝 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一、二、三节中的监察制度。监察机构是我国古代法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御史本为先秦时期负责记录的秘书官,秦代御史成为专门监察官员,汉代开始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称御史台,自明代起,御史台改名都察院,清代沿用此名。对于这类长期存在的制度,要注意其名称的变化。29.下列各选项中,以六部官制作为分篇体例的国家律典有(分数:3.00)A.宋刑统B.大明律 C.大清律例 D.大清现行刑律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大明律和第三节中的大清律例的体例结构。大明律改变了唐、宋旧律的传统体例,以名例冠于篇首,下按六部官制分吏、户
46、、礼、兵、刑、工六律。这一变化,是与明朝取消宰相制度,强化六部职能的体制变革相适应的,大清律例沿用之。而大清现行刑律是清政府于 1910年颁行的一部过渡性法典,它在大清律例的基础上作局部调整删改而成,与大清律例相比,大清现行刑律的变化主要是:取消了大清律例中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名称而分的六律总目,将法典各条按其性质分隶 30门。由此可见,明代以前的隋唐宋元等都按照旧体例,明代变革后,至清末修律,又改为近现代的法典体例,所以采用明朝六部官制分篇体例的只有大明律和大清律例。30.清朝制定的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专门法律包括(分数:3.00)A.西宁番子治罪条例 B.蒙古律 C.钦定八旗则例D.回律 解析: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