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综合-生理学-1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21,分数:52.50)1.Na + 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分数:2.50)A.近端小管B.髓袢升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D.远端小管2.水随溶质浓度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分数:2.50)A.远曲小管B.近端小管C.髓袢降支细段D.远端小管3.关于尿中 K + 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50)A.由肾小球滤过B.少部分在近端小管重吸收C.在各段小管不被重吸收D.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4.肾小管对 (分数:2.50)A.主要在近球小管重吸收B.与 H+的分泌有关C.以 CO2 的形式重吸收D.滞后于
2、Cl-的重吸收5.有关近球小管对 Na + 的重吸收,下列哪一项叙述正确(分数:2.50)A.约占滤液中 Na+总数的 1/3B.有主动转运,也有被动转运C.与葡萄糖、氨基酸转运无关D.与 H+的分泌无关6.糖尿出现时,全血血糖浓度至少为(分数:2.50)A.83B.66C.27D.87.下列结构中,对尿素通透性最高的部位是(分数:2.50)A.髓袢升支粗段B.髓袢升支细段C.髓袢降支细段D.集合管内髓部8.正常成年人每天需排出 900mmol/L 溶质。如果某人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尿液最大渗透浓度为300mmol/L,那么,他每天至少需饮多少水才能防止体液的渗透浓度升高(假定不显汗丧失水为
3、1.5L/d)(分数:2.50)A.1B.3C.4D.69.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50)A.肾小动脉收缩B.肾小囊内压升高C.ADH 分泌减少D.肾素分泌减少10.不引起醛固酮分泌的是(分数:2.50)A.血 Na+降低B.交感神经兴奋C.失血D.血 K+降低11.某患者多食、多饮、多尿,血糖浓度为 200mg/100ml,尿糖(+)。其尿量增加主要原因是(分数:2.50)A.肾小管中溶质浓度增加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C.肾小管重吸收减少D.血浆晶体渗透压高12.人体处于交感兴奋状态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50)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肾
4、素分泌减少D.醛固酮分泌减少13.若测得某物质的肾清除率为 80ml/min,则可认为肾小管对该物质(分数:2.50)A.必定能重吸收,但不能确定能否分泌B.必定能分泌,但不确定能否重吸收C.必定能重吸收,也必定能分泌D.必定不能重吸收,也必定不能分泌14.盆神经损伤时出现(分数:2.50)A.尿失禁B.尿潴留C.多尿D.无尿15.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原因是(分数:2.50)A.失去神经冲动的影响B.因肌肉瘫痪使供血减少所致C.肌肉受到病毒的侵害D.失去了运动神经的营养作用16.关于条件反射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分数:2.50)A.后天形成,数量无限B.具有极大的易变性C.可脱离
5、非条件反射而独立形成D.具有高度的适应性17.在整个反射弧中,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分数:2.50)A.感受器B.传入神经元C.反射中枢的突触D.传出神经元18.神经元胞体与轴突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交换依赖于(分数:2.50)A.血液供应B.细胞外液C.顺向轴浆流动D.双向轴浆流动19.神经纤维轴浆运输不涉及的过程为(分数:2.50)A.钠泵活动来驱动运输过程B.双向流动C.能量的消耗D.微管的功能20.脑损伤时,神经胶质细胞可因过度增生而功能减弱。下列与局部癫痫病灶形成有关的功能减弱是(分数:2.50)A.绝缘作用B.屏障作用C.泵 K+能力D.营养性作用21.必要时,能转变为巨噬细胞的神经胶质
6、细胞是(分数:2.50)A.星形胶质细胞B.小胶质细胞C.少突胶质细胞D.施万细胞二、B 型题(总题数:4,分数:32.50) A.NaCl B.尿素 C.NaCI+尿素 D.尿素+葡萄糖(分数:5.00)(1).形成外髓部高渗梯度的是(分数:2.50)A.B.C.D.(2).形成内髓部高渗梯度的是(分数:2.50)A.B.C.D. A.醛固酮分泌增多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ADH 分泌减少(分数:12.50)(1).循环血量减少使(分数:2.50)A.B.C.D.(2).严重呕吐、腹泻引起(分数:2.50)A.B.C.D.(3).饮清水 1000ml 主要引起(
7、分数:2.50)A.B.C.D.(4).大量输生理盐水主要引起(分数:2.50)A.B.C.D.(5).血 Na + 减少或血 K + 增多时(分数:2.50)A.B.C.D. A.水利尿 B.渗透性利尿 C.尿失禁 D.尿崩症(分数:7.50)(1).一次饮用大量清水导致尿量增多称(分数:2.50)A.B.C.D.(2).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引起(分数:2.50)A.B.C.D.(3).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分数:2.50)A.B.C.D. A.葡萄糖 B.菊粉 C.内生肌酐 D.碘锐特(分数:7.50)(1).血浆清除率等于 125ml/min 的物质是(分数:2.50)A.B.C.D.(2).
8、血浆清除率接近 125ml/min 的物质是(分数:2.50)A.B.C.D.(3).血浆清除率大于 125ml/min 的物质是(分数:2.5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6,分数:15.00)22.下列各部位中尿素不易通透的是(分数:2.50)A.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B.髓袢升支C.髓袢降支细段D.内髓23.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激素是(分数:2.50)A.血管紧张素B.醛固酮C.甲状旁腺素D.心房钠尿肽24.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的因素包括(分数:2.50)A.大量出汗B.剧烈腹泻C.循环血量增加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25.血管紧张素的生理作用为(分数:2.50)A.缩血管作用B.
9、刺激醛固酮的分泌C.刺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D.引起渴感26.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有(分数:2.50)A.单向性B.绝缘性C.生理完整性D.相对不疲劳27.关于丘脑的结构与功能(分数:2.50)A.丘脑是所有感觉的换元接替站B.丘脑与大脑皮层构成双向联系C.丘脑细胞群大致分为三类D.联络核属于非特异投射系统西医综合-生理学-1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21,分数:52.50)1.Na + 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分数:2.50)A.近端小管 B.髓袢升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D.远端小管解析:解析 近端小管重吸收超滤液中约 65%70%Na + 、C
10、l - 和水;在髓袢,肾小球滤过的 NaCl 约20%被重吸收,水约 15%被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NaCl 和水的重吸收可根据机体的水、盐平衡状况进行调节,水的重吸收主要受抗利尿激素调节,而 Na + 和 K + 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因此,近端小管是重吸收 Na + 量的主要部位。2.水随溶质浓度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分数:2.50)A.远曲小管B.近端小管 C.髓袢降支细段D.远端小管解析:解析 超滤液中的水 65%70%在近端小管重吸收,是伴随溶质重吸收而吸收,属于等渗性重吸收,与体内是否缺水无关。而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属于调节性重吸收,可因体内水的需求情况而变化。当机体
11、缺水时,ADH 分泌增加,水重吸收增多;不缺水时,水重吸收减少,以此调节体内水的相对稳定。3.关于尿中 K + 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50)A.由肾小球滤过B.少部分在近端小管重吸收C.在各段小管不被重吸收D.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解析:解析 肾小球超滤液中的 K + 大部分在近端小管重吸收,尿中排出的 K + 主要是远曲小管、集合管分泌的。K + 分泌与 Na + 重吸收有密切联系,醛固酮可通过 Na + -K + 交换作用,促进 K + 分泌,其分泌量视 K + 摄入量而定。4.肾小管对 (分数:2.50)A.主要在近球小管重吸收B.与 H+的分泌有关C.以 CO2 的形式重吸收D
12、.滞后于 Cl-的重吸收 解析:解析 近端小管和髓袢对 重吸收机制如下 与 Na + -H + 交换分泌到管腔内的 H + 结合生成 H 2 CO 3 ,H 2 CO 3 迅速分解为 CO 2 和 H 2 O,CO 2 即扩散入上皮细胞,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在此酶的作用下,CO 2 即与细胞内的 H 2 O 结合生成 H 2 CO 3 ,H 2 CO 3 又解离成 和 H + ,而 5.有关近球小管对 Na + 的重吸收,下列哪一项叙述正确(分数:2.50)A.约占滤液中 Na+总数的 1/3B.有主动转运,也有被动转运 C.与葡萄糖、氨基酸转运无关D.与 H+的分泌无关解析:解析 近球
13、小管对 Na + 的重吸收重吸收量为肾小球滤过率的 65%70%,前半段主动重吸收(占2/3);后半段为被动重吸收(占 1/3)。在 Na + 重吸收的同时,伴有葡萄糖、氨基酸、Cl - 、 6.糖尿出现时,全血血糖浓度至少为(分数:2.50)A.83B.66C.27D.8 解析:解析 原尿中葡萄糖浓度与血浆相同,但在终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说明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仅位于近端小管,特别是近端小管的前半段。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一种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通过 Na + -葡萄糖同向转运体)。我们把不出现糖尿的最高血糖浓度(一般为 160180mg/100ml),称为肾糖阈。7.下列结构中
14、,对尿素通透性最高的部位是(分数:2.50)A.髓袢升支粗段B.髓袢升支细段C.髓袢降支细段D.集合管内髓部 解析:解析 从肾小球滤过的尿素,除在近端小管被吸收外,髓袢升支细段对尿素中度通透,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高度通透,其他部位对尿素不通透或通透性很低。8.正常成年人每天需排出 900mmol/L 溶质。如果某人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尿液最大渗透浓度为300mmol/L,那么,他每天至少需饮多少水才能防止体液的渗透浓度升高(假定不显汗丧失水为 1.5L/d)(分数:2.50)A.1B.3C.4 D.6解析:解析 此人尿液最大渗透浓度为 300mmol/L,至少需饮水 3L/d 才能排出 900m
15、mol/L 溶质,加上不显汗丧失水 1.5L/d,所以至少需饮水 4.5L/d。9.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50)A.肾小动脉收缩 B.肾小囊内压升高C.ADH 分泌减少D.肾素分泌减少解析:解析 机体在安静时,肾血流量较大;当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时,如失血、休克、缺氧及剧烈肌肉运动等情况,将使肾血流暂时减少,全身血液主要供应其他更重要器官。交感神经兴奋时还可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10.不引起醛固酮分泌的是(分数:2.50)A.血 Na+降低B.交感神经兴奋C.失血D.血 K+降低 解析:解析 醛固酮
16、的分泌主要受血管紧张素和血中 K + 、Na + 浓度的调节。当血 K + 浓度升高和血Na + 浓度降低时,也可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加醛固酮的分泌,导致保 Na + 排 K + ,维持血 K + 和血 Na + 浓度的平衡。醛固酮的分泌对血 K + 浓度升高十分敏感。醛固酮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可增加 K + 的排泄和增加 Na + 、水的重吸收。除此之外,交感神经兴奋、失血也可刺激醛固酮的分泌。11.某患者多食、多饮、多尿,血糖浓度为 200mg/100ml,尿糖(+)。其尿量增加主要原因是(分数:2.50)A.肾小管中溶质浓度增加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C.肾小管重吸收减
17、少D.血浆晶体渗透压高解析:解析 糖尿病患者或正常人进食大量葡萄糖后,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可超过近端小管对糖的最大转运率,造成小管液渗透压升高,结果将阻碍水和 NaCl 的重吸收,不仅尿中出现葡萄糖,而且尿量也增加。糖尿病病人出现多尿即由渗透性利尿所致,即通过肾小管中溶质浓度增加。12.人体处于交感兴奋状态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50)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肾素分泌减少D.醛固酮分泌减少解析:解析 交感神经兴奋时将导致尿量减少的机制为入球小动脉收缩作用大于出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减少。13.若测得某物质的肾清除率为 80ml
18、/min,则可认为肾小管对该物质(分数:2.50)A.必定能重吸收,但不能确定能否分泌 B.必定能分泌,但不确定能否重吸收C.必定能重吸收,也必定能分泌D.必定不能重吸收,也必定不能分泌解析:解析 若某物质的肾清除率为 125ml/min,说明肾小管不重吸收,也不分泌;小于 125mL/min,说明必定能重吸收,但不确定能否分泌;大于 125ml/min,必定能分泌,但不确定能否重吸收。14.盆神经损伤时出现(分数:2.50)A.尿失禁B.尿潴留 C.多尿D.无尿解析:解析 盆神经为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当膀胱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经传入神经将冲动传至排尿中枢,再经传
19、出神经(盆神经)传出信息,引起排尿反射。盆神经损伤时,排尿反射消失,故出现尿潴留。15.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原因是(分数:2.50)A.失去神经冲动的影响B.因肌肉瘫痪使供血减少所致C.肌肉受到病毒的侵害D.失去了运动神经的营养作用 解析:解析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是指神经对所支配的组织除发挥调节作用外,神经末梢还经常释放一些营养性因子,后者可持续调节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与神经冲动无关。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不易被觉察,但当神经被切断后即可明显表现出来,表现为肌肉逐渐萎缩。例如,脊髓灰质炎患者一旦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
20、则它所支配的肌肉将发生萎缩。16.关于条件反射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分数:2.50)A.后天形成,数量无限B.具有极大的易变性C.可脱离非条件反射而独立形成 D.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解析:解析 条件反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反射。其特点是:后天获得;形式高级,具有高度的适应性;数量无限;可以建立,可以消失,具有极大的易变性。条件反射建立的关键是条件刺激的形成,一旦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的建立即告完成。17.在整个反射弧中,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分数:2.50)A.感受器B.传入神经元C.反射中枢的突触 D.传出神经元解析:解析 在反射活动中,突触最易受内环境变化
21、的影响,缺 O 2 、CO 2 过多、酸性代谢产物蓄积等均可使突触传递发生障碍,所以突触传递对内环境变化很敏感。同时,突触也是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的环节,因为神经递质以及合成神经递质的原料是有限的。当突触长时间传递兴奋后,递质和合成递质所需的原料减少、耗竭,突触传递就会停止。18.神经元胞体与轴突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交换依赖于(分数:2.50)A.血液供应B.细胞外液C.顺向轴浆流动D.双向轴浆流动 解析:解析 神经元的胞体与轴突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的交换,主要依赖于轴浆运输这种方式。轴浆运输包括顺向轴浆运输和逆向轴浆运输两种方式。顺向轴浆运输又可分为快速轴浆运输和慢速轴浆运输。19.神经纤维轴浆运输不
22、涉及的过程为(分数:2.50)A.钠泵活动来驱动运输过程 B.双向流动C.能量的消耗D.微管的功能解析:解析 轴突内的轴浆经常是流动的,轴浆流动是双向的,包括顺向轴浆运输和逆向轴浆运输。自胞体向轴突末梢的顺向轴浆运输分两类,一类是快速轴浆运输,指的是具有膜的细胞器的运输;另一类是慢速轴浆运输,指的是轴浆内可溶性成分随微管、微丝等结构不断向前延伸。在缺氧、氰化物中毒等情况下,神经纤维的有氧代谢紊乱使 ATP 减少到 50%以下时,快速轴浆流动即停止,说明它是一种耗能过程,其能量由驱动蛋白的横桥 ATP 酶激活而提供的,而不是依靠钠泵。20.脑损伤时,神经胶质细胞可因过度增生而功能减弱。下列与局部
23、癫痫病灶形成有关的功能减弱是(分数:2.50)A.绝缘作用B.屏障作用C.泵 K+能力 D.营养性作用解析:解析 脑损伤时,神经胶质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瘢痕变化,其泵 K + 能力减弱,可导致细胞外高 K + ,使神经元去极化,兴奋性增高,从而形成局部癫痫病灶。21.必要时,能转变为巨噬细胞的神经胶质细胞是(分数:2.50)A.星形胶质细胞B.小胶质细胞 C.少突胶质细胞D.施万细胞解析:解析 在脑和脊髓受损而变性时,小胶质细胞能转变为巨噬细胞,与来自血中的单核细胞和血管壁上的巨噬细胞,共同清除变性的神经组织碎片。碎片清除后留下的缺损,由星形胶质细胞来充填。在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轴突沿施万细胞所构
24、成的索道生长。二、B 型题(总题数:4,分数:32.50) A.NaCl B.尿素 C.NaCI+尿素 D.尿素+葡萄糖(分数:5.00)(1).形成外髓部高渗梯度的是(分数:2.50)A. B.C.D.解析:(2).形成内髓部高渗梯度的是(分数:2.50)A.B.C. D.解析:解析 (1)肾外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 NaCl 有关。髓袢升支粗段能主动吸收 Cl - 和 Na + ,而对水不通透,故升支粗段内小管液向皮质方向流动时,管内 NaCl 浓度逐渐降低,渗透梯度逐渐下降,而升支粗段外围组织间液则变成高渗。髓袢升支粗段位于外髓部,故外髓部的高渗梯度主要是由升支粗段NaCl 的重吸收所形成
25、。(2)内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尿素的再循环和 NaCl 重吸收有密切关系:远曲小管及皮质部和外髓部的集合管对尿素不易通透,但在 ADH 作用下对水通透性增加,由于外髓部高渗,水被重吸收,使小管液中尿素的浓度逐渐升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增大,小管液的尿素就顺浓度梯度向内髓组织间液扩散,渗透梯度因之升高;髓袢降支细段对尿素不易通透,而对水则易通透,所以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水被“抽吸”出来;降支细段对 Na + 不易通透,结果小管液被浓缩,于是其中的NaCl 浓度愈来愈高,渗透压也不断升高;当小管液得以反流入升支细段时,它同组织间液之间的 NaCl浓度梯度就建立起来了。升支细段对 Na + 通
26、透,Na + 便顺浓度梯度而被动扩散到内髓部组织间液,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髓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因此,内髓部组织间液的渗透梯度由内髓部集合管扩散出来的尿素以及髓袢升支细段扩散出来的。NaCl 两个因素造成的;尿素可以再循环,因为升支细段对尿素有中等的通透性,所以从内髓部集合管扩散到组织间液的尿素又进入升支细段,而后流过升支粗段、远曲小管、集合管,又回到内髓部集合管处再扩散到内髓部组织间液,这样就形成了尿素的再循环。 A.醛固酮分泌增多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ADH 分泌减少(分数:12.50)(1).循环血量减少使(分数:2.50)A. B.C.D.解析:(2).
27、严重呕吐、腹泻引起(分数:2.50)A.B. C.D.解析:(3).饮清水 1000ml 主要引起(分数:2.50)A.B.C.D. 解析:(4).大量输生理盐水主要引起(分数:2.50)A.B.C. D.解析:(5).血 Na + 减少或血 K + 增多时(分数:2.50)A. B.C.D.解析:解析 (1)醛固酮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可增加 K + 的排泄和增加 Na + 、水的重吸收。故循环血量减少或 Na + 减少/K + 增多均可促进醛固酮分泌增多。(2)正常人一次饮用 1000ml 清水后,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和血容量增加,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ADH 释放量明
28、显减少,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加,属于水利尿。(3)生理盐水是等渗溶液,当静脉快速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可提高血容量,增加肾血流量,使血液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将增加。 A.水利尿 B.渗透性利尿 C.尿失禁 D.尿崩症(分数:7.50)(1).一次饮用大量清水导致尿量增多称(分数:2.50)A. B.C.D.解析:(2).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引起(分数:2.50)A.B.C.D. 解析:(3).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分数:2.50)A.B. C.D.解析:解析 (1)大量饮水,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
29、多,称水利尿。(2)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视上核及室旁核分泌,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可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尿崩症。(3)渗透性利尿是小管液中的溶质增多,使其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而引起的多尿。 A.葡萄糖 B.菊粉 C.内生肌酐 D.碘锐特(分数:7.50)(1).血浆清除率等于 125ml/min 的物质是(分数:2.50)A.B. C.D.解析:(2).血浆清除率接近 125ml/min 的物质是(分数:2.50)A.B.C. D.解析:(3).血浆清除率大于 125ml/min 的物质是(分数:2.50)A.B.C.D.
30、解析:解析 临床上几种常见物质的肾清除率如下表所示: 经肾排出的方式 临床意义 正常值 菊粉 由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 收和分泌 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 125ml/min 内 由 清 80生肌酐 肾小球滤过,小管少量重吸收 和分泌 除率肾小球滤过率 120ml/min 碘锐特 (或对氨马尿酸) 全部被清除 清除率=有效肾血浆流量 660ml,min 尿素 由肾小球滤过后,被肾小管重 吸收 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 70ml/min 三、X 型题(总题数:6,分数:15.00)22.下列各部位中尿素不易通透的是(分数:2.50)A.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 B.髓袢升支 C.髓袢降支细段 D.内髓解析:
31、解析 根据尿液浓缩机制可以看出,肾脏各部位中仅在内髓集合管对尿素有较高通透性,在髓袢升支细段对尿素中等度通透。23.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激素是(分数:2.50)A.血管紧张素 B.醛固酮 C.甲状旁腺素 D.心房钠尿肽 解析:解析 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激素有: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 Na + 与排出 K + ;甲状旁腺素,促进远曲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钙,尿钙减少,血钙升高;心房钠尿肽,抑制集合管对NaCl 的重吸收,增加其排出;血管紧张素,可直接刺激近曲小管对 NaCl 的重吸收,同时刺激醛固酮的合成。24.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的因素包括(分数:2.50)A.大量出汗 B.剧烈腹泻 C
32、.循环血量增加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解析:解析 抗利尿激素(ADH)释放的有效刺激主要是血浆品体渗透压和细胞外液量的变化。大量出汗或腹泻,晶体渗透压升高,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增强,引起 ADH 释放增加;血量过多时,心房和静脉扩张,容量感受器受刺激而兴奋,传入冲动沿迷走神经进入中枢,上传到下丘脑,反射性地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引起利尿。25.血管紧张素的生理作用为(分数:2.50)A.缩血管作用 B.刺激醛固酮的分泌 C.刺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D.引起渴感 解析:解析 肾素由近球细胞分泌后使血管紧张素原水解变成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在转换酶作用下,变成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还可进一步
33、被氨基肽酶水解为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有较强的缩血管作用,其次能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还有引起渴觉,刺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等作用。26.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有(分数:2.50)A.单向性B.绝缘性 C.生理完整性 D.相对不疲劳 解析:解析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完整性:神经纤维只有在其结构和功能上都完整时才能传导兴奋;双向性:刺激引起的兴奋可沿纤维向两端传播;绝缘性:一根神经干内各神经纤维传导兴奋时互不干扰;相对不疲劳性:连续电刺激神经,神经纤维始终能保持其传导兴奋的能力。27.关于丘脑的结构与功能(分数:2.50)A.丘脑是所有感觉的换元接替站B.丘脑与大脑皮层构成双向联系 C.丘脑细胞群大致分为三类 D.联络核属于非特异投射系统解析:解析 丘脑是除嗅觉外的各种感觉传入通路的重要中继站,它与大脑皮层构成双向联系,并能对感觉传入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综合。丘脑的核团或细胞群可分为以下三大类:第一类细胞群,这类细胞群称为特异感觉接替核;第二类细胞群,这类细胞群称为联络核,它们接受来自特异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其功能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大脑皮层的联系协调有关;第三类细胞群,这类细胞群称为非特异投射核。第一、二类细胞群与特异性投射系统有关,第三类细胞群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有关。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