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87KB ,
资源ID:140652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065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17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17及答案解析.doc

1、西医综合-生理学-1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33,分数:66.00)1.关于突触前抑制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C.突触后膜超极化D.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2.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分数:2.00)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B.突触后膜对 Ca2+、K+通透性增大C.突触后膜去极化D.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3.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引起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是(分数:2.00)A.兴奋传到神经末梢B.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C.Ca2+进入突触前末梢D.前膜内轴浆黏度的高低4

2、.抑制性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是(分数:2.00)A.Na+内流B.K+内流C.Ca2+内流D.Cl-内流5.有关突触传递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单向传递B.突触延搁C.总和D.不易疲劳6.关于外周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自主性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B.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C.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均为去甲肾上腺素D.躯体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7.递质共存是指(分数:2.00)A.多个神经元内存在同一种递质B.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C.个神经元可以同时存在两种不相同的递质D.两个神经元共存同一种递质8.关于闰

3、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为抑制性中间神绎元B.构成回返性抑制通路C.通过反馈联系抑制 运动神经元D.释放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数:2.00)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B.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C.调节内脏功能D.维持觉醒10.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分数:2.00)A.引起痛觉B.引起温度觉C.引起触觉D.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11.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分数:2.00)A.刺痛B.快痛C.定位不精确D.必有牵涉痛12.刺激强度与感受器传入神经动作电位频率之间呈(分数:2.00)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正变关系D.

4、反变关系13.当刺激感受器时,刺激仍在进行,但传入神经冲动的频率已开始下降,此现象称为(分数:2.00)A.传导阻滞B.衰减性传导C.疲劳D.适应14.视觉中枢位于(分数:2.00)A.额叶皮层B.颞叶皮层C.顶叶皮层D.枕叶皮层15.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光能力最强的界面是(分数:2.00)A.空气-角膜前表面间的界面B.角膜后表面-房水间的界面C.房水-晶状体前表面间的界面D.晶状体后表面-玻璃体间的界面16.潜水时,看水底物体会发生(分数:2.00)A.正视眼B.近视眼C.远视眼D.散光眼17.视远物和近物皆需调节的是(分数:2.00)A.正视眼B.近视眼C.远视眼D.散光眼18.近点主要决

5、定于(分数:2.00)A.瞳孔大小B.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C.房水折光指数D.晶状体弹性19.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B.晶状体变凸使物像后移而成像于视网膜上C.近点距离越近,眼的调节能力越差D.眼视近物时品状体形状的改变通过反射实现20.下列关于眼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正常人眼视近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B.晶状体弹性减弱时,眼的调节能力降低C.主要靠改变晶状体的折光力来实现D.瞳孔缩小时增大球面像差和色像差21.下列有关三原色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每个锥细胞内含有三种不同的

6、视色素B.视网膜上存在相当于红、黄、蓝色光的三类吸收光谱C.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视色素D.不能圆满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机制22.视野大小的顺序依次是(分数:2.00)A.白色黄蓝红绿色B.黄蓝红绿白色C.红绿白黄蓝色D.红白黄蓝红色23.当光照增强时,瞳孔缩小,此反射称为(分数:2.00)A.瞳孔近反射B.直接缩小反射C.瞳孔对光反射D.角膜反射24.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由哪种递质介导的(分数:2.00)A.去甲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谷氨酸D.甘氨酸25.瞳孔近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中枢的共同部位是(分数:2.00)A.延髓B.脑桥C.中脑D.丘脑下

7、部26.中央凹(分数:2.00)A.位于视轴的视网膜端B.含有比其他视网膜区更多的血管C.为视网膜上相对增厚的区域D.位于视盘的鼻侧27.下列关于双眼视野的叙述,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两眼鼻侧视野相互重叠B.两眼视网膜上各形成一个完整的物像C.来自物体同一部分的光线成像于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D.同一被视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像完全相同28.关于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鼓膜张肌收缩,可使中耳传音效能增强B.鼓膜张肌舒张,镫骨肌收缩,可使中耳传音效能增强C.鼓膜张肌收缩,镫骨肌舒张,可使中耳传音效能增强D.鼓膜张肌和镫骨肌同时收缩,可使中耳传音效能降低29.内

8、耳血管纹的重要作用是(分数:2.00)A.营养基底膜B.缓冲蜗管内压力变化C.产生和维持蜗管内淋巴的正电位D.产生外淋巴30.耳蜗底部受损将导致(分数:2.00)A.高频听力受损B.低频听力受损C.中频听力受损D.中低频听力受损31.飞机上升和下降时,乘务员嘱乘客作吞咽动作,其意义在于(分数:2.00)A.调节基底膜两侧的压力平衡B.调节前庭膜两侧的压力平衡C.调节卵圆窗膜内外压力平衡D.调节鼓室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平衡32.下列哪一种电位是交流性质的(分数:2.00)A.终板电位B.基本电节律C.视觉细胞感受器电位D.耳蜗微音器电位33.关于耳蜗微音器电位的描述,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

9、没有潜伏期B.有去极化电位,也有超极化电位C.波形与声波无关D.是多个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复合表现二、B 型题(总题数:3,分数:34.00) A.动作电位 B.阈电位 C.局部电位 D.后电位(分数:4.00)(1).终板电位是(分数:2.00)A.B.C.D.(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分数:2.00)A.B.C.D. A. 受体 B. 受体 C.肌肉型烟碱受体 D.神经元型烟碱受体 E.M 受体(分数:10.00)(1).骨骼肌终板膜上的受体为(分数:2.00)A.B.C.D.E.(2).导致心肌收缩加强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为(分数:2.00)A.B.C.D.E.(3).导致冠脉血管收缩的肾上

10、腺索能受体为(分数:2.00)A.B.C.D.E.(4).神经节细胞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为(分数:2.00)A.B.C.D.E.(5).受交感神经支配的汗腺上的受体为(分数:2.00)A.B.C.D.E. A.外周神经递质 B.中枢神经递质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分数:20.00)(1).乙酰胆碱属于(分数:5.00)A.B.C.D.(2).去甲肾上腺素属于(分数:5.00)A.B.C.D.(3).多巴胺属于(分数:5.00)A.B.C.D.(4).甘氨酸属于(分数:5.00)A.B.C.D.西医综合-生理学-1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3

11、3,分数:66.00)1.关于突触前抑制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C.突触后膜超极化D.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解析:解析 突触前抑制产生的结构基础是轴突在与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联系的同时,先与其他神经元的轴突形成轴突-轴突式突触联系,该轴突-轴突式突触兴奋后使轴突发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去极化(Cl - 电导增加,外流增多),动作电位幅度减小,结果造成兴奋性递质释放量的减少(Ca 2+ 内流减少),从而产生突触的抑制。2.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分数:2.00)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B.突触后膜对 Ca2+、

12、K+通透性增大C.突触后膜去极化D.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解析:解析 当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时,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会提高突触后膜对 K + 、C1 - ,特别是对 Cl - 的通透性,导致 Cl - 内流,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超极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使突触后的神经元产生抑制性效应。3.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引起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是(分数:2.00)A.兴奋传到神经末梢B.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C.Ca2+进入突触前末梢 D.前膜内轴浆黏度的高低解析:解析 经典突触传递过程:兴奋传到神经末梢前膜去极化前膜 Ca 2+ 通道开放Ca 2+ 入突触前膜由于 C

13、a 2+ 作用,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后膜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电位。可见引起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是 Ca 2+ 进入突触前末梢。4.抑制性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是(分数:2.00)A.Na+内流B.K+内流C.Ca2+内流D.Cl-内流 解析:解析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 Cl - (为主)、K + 通道开放,从而 Cl - 内流(为主)、K + 外流,突触后膜发生超级化。5.有关突触传递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单向传递B.突触延搁C.总和D.不易疲劳 解析:解析 突触传递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单向传递;中枢(突触)延搁;兴

14、奋和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由于中枢兴奋传递有突触结构和化学递质的参与,因此其特征与一般的突触传递很相似,但由于中枢中间神经元之间存在大量的环式联系,因此还可出现后放电(后发放)现象。6.关于外周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自主性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B.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C.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均为去甲肾上腺素 D.躯体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解析:解析 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和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但少数释放肽类或嘌呤类递质。多数交感神经

15、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但少数释放乙酰胆碱,如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胆碱能神经纤维。7.递质共存是指(分数:2.00)A.多个神经元内存在同一种递质B.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C.个神经元可以同时存在两种不相同的递质 D.两个神经元共存同一种递质解析:解析 递质共存是指在一个神经元内可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递质共存的意义在于协调某些生理功能活动。例如,猫唾液腺接受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副交感神经内含乙酰胆碱和血管活性肠肽,前者能引起唾液分泌,后者则可舒张血管,增加唾液腺的血供,并增强唾液腺上胆碱能受体的亲和力,两者共同作用,结果引起唾液腺分泌大量稀薄的唾液;交

16、感神经内含去甲肾上腺素和神经肽Y,前者有促进唾液分泌和减少血供的作用,后者则主要收缩血管,减少血供,结果使唾液腺分泌少量黏稠的唾液。8.关于闰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为抑制性中间神绎元B.构成回返性抑制通路C.通过反馈联系抑制 运动神经元 D.释放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解析:解析 脊髓前角的 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沿轴突到达骨骼肌发动运动,同时冲动经轴突发出的侧支兴奋与之构成突触的闰绍细胞,后者兴奋时释放甘氨酸,回返性抑制原先发动运动的 运动神经元和其他同类神经元。故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运动神经元,它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的支配。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

17、数:2.00)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B.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C.调节内脏功能D.维持觉醒解析:解析 各种感觉冲动(嗅觉除外)通过感觉传入纤维上传到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后,然后再由感觉接替核内的神经元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感觉区,这一传入系统称特异性投射系统。它可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放传出神经冲动。特异投射系统的上行纤维进入大脑皮质的第四层后形成丝球结构,主要与第四层内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诱发其兴奋,且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引起特定感觉。10.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分数:2.00)A.引起痛觉B.引起温度觉C.引起触觉D.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

18、状态 解析:解析 感觉传入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许多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多突触联系,抵达丘脑的髓板内核群换元后,由此发出纤维弥漫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这一传入系统称非特异性传入系统。它的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使机体处于醒觉状态。11.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分数:2.00)A.刺痛B.快痛C.定位不精确 D.必有牵涉痛解析:解析 内脏痛的特征主要有:发生缓慢、疼痛持久、定位不精确(主要特点);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对机械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敏感;常伴不愉快或不安等精神感觉和出汗、恶心、血压降低等自主神经反应;常伴牵涉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

19、觉过敏的现象)。12.刺激强度与感受器传入神经动作电位频率之间呈(分数:2.00)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正变关系 D.反变关系解析:解析 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能对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进行编码,例如对性质相同而强度不同的刺激,感受器可以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频率的高低和参与传导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的多少来进行编码。刺激强度越大,单一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越高,并且参与传导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也越多,但不呈完全的正比关系,而是正变关系。13.当刺激感受器时,刺激仍在进行,但传入神经冲动的频率已开始下降,此现象称为(分数:2.00)A.传导阻滞B.衰减性传导C.疲劳D.适应 解析:

20、解析 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但出现的快慢在不同感受器有很大的差别,通常分为快适应和慢适应感受器两类。但适应并非疲劳,如果再次增加刺激的强度,又可引起传入冲动的增加。14.视觉中枢位于(分数:2.00)A.额叶皮层B.颞叶皮层C.顶叶皮层D.枕叶皮层 解析:解析 视觉传导通路如下:视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交叉到对侧,与来自对侧颞侧视网膜的视神经纤维组成视束,视束进入丘脑的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发出的纤维形成视放射,投射到同侧的视觉中枢枕叶皮层。15.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光能力最强的界面是(分数:2.00)A.空气-角膜前表面间的界面 B.角膜后表面-房水间的界面C.房水-晶状体前表面间的界面

21、D.晶状体后表面-玻璃体间的界面解析:解析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折光指数不同的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将发生折射,并且两种介质的折光指数差别越大,光线折射则越大。外界光线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过程中,共有 4 个发生折射的界面,即空气-角膜前表面界面、角膜后表面-房水界面、房水-晶状体前表面界面和晶状体后表面-玻璃体界面。构成界面的四对介质中,空气和角膜间折光指数差别最大,所以发生在空气-角膜前表面界面的折射最大。16.潜水时,看水底物体会发生(分数:2.00)A.正视眼B.近视眼C.远视眼 D.散光眼解析:解析 潜水时,水底物体发出的光线从水中进入眼球,由于水-角膜间折光指数差别小于空气-

22、角膜间的差别,所以光线从水中进入眼球时,在水-角膜前表面界面处的折射将小于从空气进入眼球时的折射。这样,对于未做调节的正视眼,潜水时水底远物发出的平行光线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将不能聚焦于视网膜上,而是聚焦于视网膜后,产生屈光性远视。17.视远物和近物皆需调节的是(分数:2.00)A.正视眼B.近视眼C.远视眼 D.散光眼解析:解析 远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能力过弱,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远视眼的特点是在看远物时就需进行调节,看近物时,则需作更大程度的调节才能看清物体,因此远视眼的近点比正视眼远。于远视眼不论看近物还是看远物都需要进行调节,故易发生调节疲劳。18.近点主要决定于(分数:

23、2.00)A.瞳孔大小B.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C.房水折光指数D.晶状体弹性 解析:解析 近点的远近主要决定于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折光能力越大,将近物发出的辐射光汇聚于视网膜上的能力就越大,近点就越近。眼球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构成,其中晶状体折光能力变化较大,晶状体越凸,折光能力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近点的远近主要决定于晶状体所能变凸的最大程度,而晶状体变凸的最大程度又决定于晶状体本身的弹性。所以,近点的远近主要决定于晶状体的弹性。19.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B.晶状体变凸使物像后移而成像于视网膜上C

24、.近点距离越近,眼的调节能力越差D.眼视近物时品状体形状的改变通过反射实现 解析:解析 当眼视远物(6m 以外)时,从物体发出而进入眼内的光线可认为是平行光线,对正常眼来说,不需任何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当眼看近物(6m 以内)时,从物体发出而进入眼内的光线呈不同程度的辐射状,像将成于视网膜之后,为使像能清晰成于视网膜上,需通过眼的调节来实现。人眼的调节主要靠改变晶状体的折光力来实现,晶状体变凸能使物像前移而成像在视网膜上。此外,瞳孔的调节及两眼球的会聚也起重要作用。视近物时晶状体形状的改变,是通过反射实现的。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表示,这个距离称为近点。近

25、点距眼的距离可作为判断眼的调节能力大小的指标,近点距眼越近,说明晶状体弹性越好,即眼的调节能力越强。20.下列关于眼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正常人眼视近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B.晶状体弹性减弱时,眼的调节能力降低C.主要靠改变晶状体的折光力来实现D.瞳孔缩小时增大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解析:解析 当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晶状体变凸、双侧瞳孔缩小和双眼球会聚。瞳孔缩小可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像更清晰;双眼球会聚的意义在于两眼同时视一近物时,物像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因此不会发生复视。当眼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向前和向后凸出,物像前移,从而

26、成像在视网膜上。眼调节主要靠改变晶状体的折光力来实现,晶状体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21.下列有关三原色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每个锥细胞内含有三种不同的视色素B.视网膜上存在相当于红、黄、蓝色光的三类吸收光谱C.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视色素 D.不能圆满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机制解析:解析 三原色学说认为在视网膜上存在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视色素,有实验证明视网膜上存在相当于红、绿、蓝色光的三类吸收光谱。当某一定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视锥细胞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这样的信息传入中枢后便可产生某一种颜

27、色的感觉。根据三原色学说,色盲和色弱的发病可能是缺乏某种视锥细胞所致,而颜色对比现象则不能以此学说加以解释。22.视野大小的顺序依次是(分数:2.00)A.白色黄蓝红绿色 B.黄蓝红绿白色C.红绿白黄蓝色D.红白黄蓝红色解析:解析 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用不同颜色的目标物测得的视野大小不一样,白色视野最大,其次为黄蓝色,再次为红色,而以绿色视野为最小。23.当光照增强时,瞳孔缩小,此反射称为(分数:2.00)A.瞳孔近反射B.直接缩小反射C.瞳孔对光反射 D.角膜反射解析:解析 瞳孔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应,是一种神经反射,称为瞳孔对光反射。在亮光处缩小,在暗光处散大。瞳孔的对光反射是一种重要的

28、适应功能,其意义在于使视网膜不致因光量过强而受到损害,也不会因光线过弱而影响视觉。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中脑。24.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由哪种递质介导的(分数:2.00)A.去甲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谷氨酸 D.甘氨酸解析:解析 目前比较明确的是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由谷氨酸介导的。25.瞳孔近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中枢的共同部位是(分数:2.00)A.延髓B.脑桥C.中脑 D.丘脑下部解析:解析 对光反射的反射弧:视网膜视神经中脑顶盖前区(换神经元)同、对侧的动眼神经核副交感纤维瞳孔括约肌。近反射的反射弧:模糊的视觉视区皮层锥体束中的皮层中脑的正中核动

29、眼神经的有关核团睫状神经睫状肌。所以两个反射的中枢共同部位是中脑。26.中央凹(分数:2.00)A.位于视轴的视网膜端 B.含有比其他视网膜区更多的血管C.为视网膜上相对增厚的区域D.位于视盘的鼻侧解析:解析 中央凹位于视轴的视网膜端、视盘的颞侧。在中央凹处视锥细胞多,但无视杆细胞。27.下列关于双眼视野的叙述,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两眼鼻侧视野相互重叠B.两眼视网膜上各形成一个完整的物像C.来自物体同一部分的光线成像于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D.同一被视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像完全相同 解析:解析 人的双眼都在头部的前方,两眼的鼻侧视野相互重叠,凡落在此范围内的任何物体都能形成一个完整的

30、物像,由于眼外肌的精细协调运动,可使来自物体同一部分的光线成像于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并在主观上产生单一物体的视觉,称为单视。主观上还产生被视物体的厚度以及空间的深度或距离等感觉,称为立体视觉,其原因是同一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像并不完全相同,左眼从左方看到物体的左侧面较多,有眼从有方看到物体的右侧面较多,来自两眼的图像信息经过视觉高级中枢处理后,产生一个有立体感的物体图像。28.关于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鼓膜张肌收缩,可使中耳传音效能增强B.鼓膜张肌舒张,镫骨肌收缩,可使中耳传音效能增强C.鼓膜张肌收缩,镫骨肌舒张,可使中耳传音效能增强D.鼓膜张肌和镫骨肌同时收

31、缩,可使中耳传音效能降低 解析:解析 鼓膜张肌和镫骨肌对内耳具有保护作用。当声强过大时(70dB 以上),可反射性引起这两块肌肉收缩,使得鼓膜紧张,各听小骨间的连接更为紧密,听骨链传递振动的阻力加大,振动幅度减小。29.内耳血管纹的重要作用是(分数:2.00)A.营养基底膜B.缓冲蜗管内压力变化C.产生和维持蜗管内淋巴的正电位 D.产生外淋巴解析:解析 静息状态下,以鼓阶中外淋巴为参考 0 电位,测得耳蜗毛细胞膜内电位为-80-70mV,而蜗管中内淋巴的电位为+80mV 左右。蜗管中内淋巴正电位的产生和维持,同蜗管外侧壁血管纹结构的细胞活动密切相关。实验证明,血管纹细胞膜含有丰富的活性很高的

32、Na + -K + -ATP 酶,具有 Na + 泵的作用,能将血浆中的 K + 泵入蜗管内的内淋巴,同时将蜗管内淋巴中的 Na + 泵入血浆。由于被转运的 K + 的量超过 Na + 的量,导致蜗管内淋巴中有大量的 K + 蓄积,从而保持内淋巴较高的正电位。30.耳蜗底部受损将导致(分数:2.00)A.高频听力受损 B.低频听力受损C.中频听力受损D.中低频听力受损解析:解析 行波理论认为,声波振动到达前庭窗后传至内耳,使基底膜随之振动。而且这种基底膜的振动是从耳蜗底部基底膜开始,向蜗顶方向纵向推进,振动幅度逐渐加大,当抵达某一部位基底膜时可达最大,以后则很快衰减;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基底膜振

33、动幅度最大的部位是不同的,声波频率越低,波长越长,行波传播越远,其基底膜振动幅度最大的部位越靠近蜗顶;相反,声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其基底膜发生最大振幅的部位越接近蜗底。所以耳蜗底部受损将导致高频听力受损,耳蜗顶部受损则导致低频听力受损。31.飞机上升和下降时,乘务员嘱乘客作吞咽动作,其意义在于(分数:2.00)A.调节基底膜两侧的压力平衡B.调节前庭膜两侧的压力平衡C.调节卵圆窗膜内外压力平衡D.调节鼓室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平衡 解析:解析 飞机上升和下降时,因为高空大气压较低,故外耳道内气压很快降低,但由于咽鼓管的鼻咽部开口经常处于关闭状态,所以鼓室内压不易很快降低而仍处于原初水平,于是鼓膜内

34、外出现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将使鼓膜紧张度增加而引起听力降低,甚至产生疼痛感。此时,若乘客作咀嚼、吞咽动作,则能打开咽鼓管的鼻咽部开口,使鼓室内的压力与外耳道的压力取得平衡,从而起到保护鼓膜和维持正常听力的作用。32.下列哪一种电位是交流性质的(分数:2.00)A.终板电位B.基本电节律C.视觉细胞感受器电位D.耳蜗微音器电位 解析:解析 局部电位有去极化型和超极化型,还有交流型,本题中耳蜗微音器电位属于交流型,即电位变化的方向与纤毛受力的方向有关,当纤毛向一个方向弯曲时,出现去极化电位,反之,当纤毛向相反方向弯曲时,出现超极化电位。33.关于耳蜗微音器电位的描述,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

35、没有潜伏期B.有去极化电位,也有超极化电位C.波形与声波无关 D.是多个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复合表现解析:解析 耳蜗微音器电位是一种与声波的频率和幅度完全一致的电位变化,不是与声波无关,在低频范围内,电位的振幅与声压呈线性关系。耳蜗微音器电位(CMP)的特点有:在一定的刺激强度范围内,其波形和频率与刺激声波非常一致;几乎没有潜伏期(0.1ms);没有不应期;对深麻醉和低氧相对不敏感;既有去极化电位,也有超极化电位,是多个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复合表现。二、B 型题(总题数:3,分数:34.00) A.动作电位 B.阈电位 C.局部电位 D.后电位(分数:4.00)(1).终板电位是(分数:2.00)

36、A.B.C. D.解析:(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终板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都是局部电位,它们都不表现“全或无”特性,其大小与前膜释放的递质的量成正比,无不应期,表现总和现象等。 A. 受体 B. 受体 C.肌肉型烟碱受体 D.神经元型烟碱受体 E.M 受体(分数:10.00)(1).骨骼肌终板膜上的受体为(分数:2.00)A.B.C. D.E.解析:(2).导致心肌收缩加强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为(分数:2.00)A.B. C.D.E.解析:(3).导致冠脉血管收缩的肾上腺索能受体为(分数:2.00)A. B.C.D.E.解析:(4).神经节细胞突触

37、后膜上的受体为(分数:2.00)A.B.C.D. E.解析:(5).受交感神经支配的汗腺上的受体为(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周围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分布情况大致如下: 胆碱能纤维 肾上腺素能纤维 大体分布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节前纤维; 大多数副交在外周主要分布在大部分交感节后纤维上 (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的胆碱能纤维除 外) 感神经节后纤维;少数交感神经 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躯体运动 神经纤维(神经-肌接头处) 分类 M受N受受受体(毒蕈碱受体)体(烟碱受体)体 体 亚型 M 1 M 5 N 1 (神经元型)N 2 (肌肉型) 1 、 2 1 、 2

38、 、 3 具体分布 多数副交感节后少数交感节后(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自主神经节的突触后膜上神经-骨骼肌接头皮肤、肾、胃 肠、冠脉的血 管平滑肌 骨骼肌、肝脏的血管平滑肌、心脏 A.外周神经递质 B.中枢神经递质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分数:20.00)(1).乙酰胆碱属于(分数:5.00)A.B.C. D.解析:(2).去甲肾上腺素属于(分数:5.00)A.B.C. D.解析:(3).多巴胺属于(分数:5.00)A.B. C.D.解析:(4).甘氨酸属于(分数:5.00)A.B. C.D.解析:解析 外周神经递质主要是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另外还有少数神经纤维释放嘌呤类和肽类递质。中枢神经递质范围很广,除了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外,还有单胺类、氨基酸类、肽类、阿片类、嘌呤类等递质,同时还包括一些气体,如 NO、CO 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