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工商大学 2008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文学理论试题(A 卷)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6530 分)(总题数:5,分数:30.00)1.艺术概括(分数:6.00)_2.艺术形式 (分数:6.00)_共鸣_4.文学风格(分数:6.00)_5.第一文本与第二文本(分数:6.00)_二、简答题:(15460 分)(总题数:4,分数:60.00)6.简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分数:15.00)_7.简要分析“灵感即直觉”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分数:15.00)_8.简析“有意味的形式”。 (分数:15.00)_9.简析
2、“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 (分数:15.00)_三、论述题:(30260 分)(总题数:2,分数:60.00)10.举例论析文学意境的特征。(分数:30.00)_11.以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为例,论析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分数:30.00)_重庆工商大学 2008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文学理论试题(A 卷)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6530 分)(总题数:5,分数:30.00)1.艺术概括(分数:6.00)_正确答案:(艺术概括: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
3、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解析:2.艺术形式 (分数:6.00)_正确答案:(艺术形式: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是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是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解析:共鸣_正确答案:(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解析:4.文学风格(分数:6.00)_正确答案:(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
4、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解析:5.第一文本与第二文本(分数:6.00)_正确答案:(第一文本与第二文本: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品,而只能被称为“第一文本”。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存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作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文本”而存在。“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基础上,经由读者再创造的结果。)解析:二、简答题:(15460 分)(总题数:4,分数:60.00)6.简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分数:15.00)_正确答案:(要点:孔子在论语中对文学社会作用的概括。兴,文学作品有审美感染力量
5、,能“感发意志”。观,文学作品有“考见得失”的社会认识作用。群,文学作品有相互交流启发,“群居相切磋”的社会教育作用。怨,文学作品有“怨刺上政”,揭露讽刺腐败,促使社会改善的作用。)解析:7.简要分析“灵感即直觉”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分数:15.00)_正确答案:(要点:此观点不正确。灵感与直觉有如下区别:1、灵感是长久思索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的突兀判断;2、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3、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解析:8.简析“有意味的形式”。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要点:克莱夫?比尔提出这一理论的背景及其含义。
6、其积极与消极意义。赋予其科学的内涵。)解析:9.简析“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要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反对模仿、再现现实,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观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表现手段,突出虚幻性和假定性。正确认识和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解析:三、论述题:(30260 分)(总题数:2,分数:60.00)10.举例论析文学意境的特征。(分数:30.00)_正确答案:(要点:首先是讲清“意境”这一概念,然后分析三个基本特征: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又有三种不同类型: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
7、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举例略))解析:11.以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为例,论析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分数:30.00)_正确答案:(要点:典型环境的含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因此,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根据这样的关系,在文学创造中,既要塑造历史的大环境,又要塑造个人的小环境,既刻画环境造就的典型性格,又要揭示典型人物对环境影响即“反作用”,这样才能“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举例略) )解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