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 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第 卷(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0题为生物学学科试题, 11-18题为化学学科试题, 19-26题为物理学科试题。 1-18题每题 2分, 19-26题每题 3分) 1( 2012随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B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 C 音调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D 超声波不是声波 考点 :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 分 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
2、的传播速度稍慢,气体最慢,同一介质还与温度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波分为超声波和次声波 解答: 解: A、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 A 错误;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也与温度有关,故 B 错误; C、音调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 C 错误; D、声波分为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也是声波,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以及频率与音调的关系,要结合声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知识 2( 2012随州)有关信息的传播与信号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B 模拟
3、信号比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 C 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是紫外线 D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红外线;电磁波的传播。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 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 2)根据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特点,以及数字信号的优点来分析此题 ( 3)紫外线的用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能杀菌;紫外线能促使维生素 D 的合成 ( 4)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A、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
4、地球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这类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故本选项正确 B、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相比具有不失真、抗干扰、能加密、易储存等优点,故本选项错误 C、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故 本选项错误 D、电磁波是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 1)此题涉及到运动和静止性、红外线、电磁波的传播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是中考常见题型 ( 2)分析 A 选项时要注意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进行灵活处理和分析,理解 “同步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 2012随州)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雾的形成 B 霜的形成 C 水结成冰 D 露的形成 考点 : 生活中的凝华现
5、象。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 A 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 B正确; C、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 C 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 分析生活
6、中的热现象 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 2012随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电荷的电量是 1.61019C B 电能表能计量出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C 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 220Hz D 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考点 : 交流电;物理常识;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电子所带的电量称为元电荷,即 1.610 19C; ( 2)电能表是测量某用户在某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物理量; ( 3)在家庭电路中,我国交流电
7、的频率是 50Hz ( 4)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能产生磁,即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解答: 解: A、我们把电子所带的电量称为元电荷,即 1.610 19C,故错误; B、电能表能计量出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的仪表,故正确; C、在家庭电路中,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 50Hz,故错误; D、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能产生磁,即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故错误 故选 B 点评: 该题考查了元电荷的理解、电能 表的作用、奥斯特的贡献及家庭电路电流的频率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5( 2012随州)运用物理知识提高安全教育认识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雷雨天气里,不要在高大的树木下避雨 B 一旦发生电
8、路起火或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实施灭火或抢救工作 C 坐在行驶汽车前排的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是通过减小惯性来保障安全的 D 如果乘客站在铁路安全线以内等侯列车,是非常危险的 考点 : 惯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为了防止遭 遇雷击,在雷雨天气里,不要在高大的树木下避雨; ( 2)由于人的身体是导体,所有一旦发生电路起火或触电事故,不能用手去触摸电线,故应先切断电源再实施灭火或抢救工作; ( 3)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4)据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汽车快速行驶时,其内侧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其外
9、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故人要是距离列车太近,外侧的大气压容易把人压向列车,造成危险事故 解答: 解: A、为了防止遭遇雷击,在雷雨天气里,不要在高大的树木下避雨,故不符合题意; B、由于人 的身体是导体,所有一旦发生电路起火或触电事故,不能用手去触摸电线,故应先切断电源再实施灭火或抢救工作,故不符合题意; C、坐在行驶汽车前排的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对人造成伤害,但不能减小惯性,故符合题意; D、据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汽车快速行驶时,其内侧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其外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故人要是距离列车太近,外侧的大气压容易把人压向列车,造成危险事故,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
10、评: 该题考查了注意防雷的知识、安全用电的常识、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和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理解,是一道 综合题,难度较大 6( 2012随州)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 B 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C 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D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一定不改变 考点 :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概念。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体现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化; ( 2)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即其运动状 态不会发
11、生变化; ( 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就有力的作用 解答: 解: 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 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也可能发生力的作用,如不接触的磁铁吸引铁钉;故 B 错误; C、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 C 错误; D、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一定不改变;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故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在不 同受力情况下所处的运动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7( 2009威
12、海)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所示现在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 3V 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的电阻值大于乙的电阻值 B 甲的电压大于乙的电压 C 甲消耗的电功率大于乙消耗的电功率 D 甲的电流等于乙的电流 考点 :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功率的计算。 103034 专题 : 信息给予题;图析法。 分析: 根据 U I 图象提 供的信息,可求 R 甲 和 R 乙 ,因为两电阻串联,所以可以得出电压、电流和电功率的关系 解答: 解:方法一:由图知: 两电阻串联 , I 甲 =I 乙 ; 方法二:由图知当电压等于 2V 时, I 乙 I 甲 ,所以,
13、R 乙 R 甲 , 当两电阻串联时, I 甲 =I 乙 ;根据公式 U=IR 和 P=I2R 可知 U 甲 U 乙 , P 甲 P 乙 , 故选 D 点评: U I 图象提供的信息: 求电阻; 比较两电阻大小(利用控制变量法,当电压相同时,电流大的电阻小); 当两电阻串联时,除电流相等外, 8( 2012随州)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 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 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 B,金属块 B 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 h1;然后取出金属块 B,液面又下降了 h2;最后取出木块 A,液面又下降
14、了 h3由此可判断 A 与 B 的密度比为( ) A h3:( h1+h2) B h1:( h2+h3) C ( h2 h1): h3 D ( h2 h3): h1 考点 :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103034 专题 : 推理法。 分 析: 当细线断开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减小,减小的浮力等于金属块 B 的重力与金属块 B所受浮力之差;根据此关系列出等式; 木块在水中最后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此关系列出等式,二式相比较即可 h2得出结论 解答: 解:细线断开后,木块减小的浮力 F 浮 1= 水 gV 排 1= 水 gSh1=GB 水 gSh2=BVg 水
15、 gSh2; 所以 BVg= 水 gSh1+ 水 gSh2; 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F 浮 2=GA= 水 gSh3=AVg; 所以 = = ;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物体 密度的大小比较,关键是对 AB 进行受力分析,找出 AB 所受浮力与液面降低的关系,这是本题的难点 二、第 卷(共 19题。 27-37题为物理学科试题、 38-43题为化学学科试题、 44-45题为生物学学科试题。) 9( 2012随州)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 实 (填 “实 ”或 “虚 ”)像,在投影仪中成 倒立 (填 “正立 ”或 “
16、倒立 ”)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的 放大 (填 “放大 ”或 “缩小 ”)的像 考点 :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 解: 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制成的 投影仪是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制成的 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制成的 故答案为:实;倒立;放
17、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 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是比较基础性的习题利用凸透镜制成的设备: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摄像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将每种设备与凸透镜成像的具体情况对应起来是解决这种类型的关键 10( 2012随州)某快速热水壶上标有 “220V, 1000W”的字样,它表明该热水壶在额定电压220V 下工作时,功率为 1000W,小明用该水壶盛水至 1L 刻度线处,若水的比热容为 C 水=4.2103J/( kg ),水的初温为 20 ,若在 1 标准大气压下将水烧至沸腾,则该电热水壶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所用的时间为 5.6 分钟 考点 : 热量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18、;电功的计算。 103034 专题 : 计算题。 分析: 知道水壶内水的体积,可利用公式 m=V 计算出水的质量,又知道水的比热容和温度变化,可利用热量公式 Q 吸 =Cm( t t0)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 水吸收的热量等于消耗的电能放出的热量,而电热水壶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所以其功率为额定功率,可利用公式 t= 计算出工作时间 解答: 解: V=1L=1dm3=1000cm3, =1103kg/m3=1g/cm3, 水的质量为: m=V=1g/cm31000cm3=1000g=1kg; 又 C 水 =4.2103J/( kg ), t=100 , t0=20 , 水吸收的热量为: Q 吸 =C
19、水 m( t t0) =4.2103J/( kg ) 1kg( 100 20 )=3.36105J; 而电热水壶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所以其功率为 P=1000W, W=Q 吸 =3.36105J, t= = =336s=5.6min 故答案为: 5.6 点评: 本题是一道热学和电学的综合应用题,主要考查质量、吸收热量和所用时间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与生活相连,使 学生觉得学了物理有用,在应用时要注意应结合题意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1( 2012随州)场地自行车赛的赛道是圆形的,该圆形赛道的半径为 R,甲、乙两运动员沿赛道骑自行车的速度为 V1和 V2,且
20、 V1 V2,两同学在同一起点开始沿相同方向骑自行车,则两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是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结果) 考点 :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03034 专题 :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本题属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等量关系为: 相遇:骑车快的速度 时间 +骑车慢的速度 时间 =跑道周长 追及:骑车快的速度 时间骑车慢的速度 时间 =跑道周长 解答: 解:两人速度不同,因为 V1 V2,两人再次相遇时,甲走的路程正好是乙走的路程加上圆形跑到的周长; 所以 S 甲 =S 乙 +2R; 整理可得: V1t=V2t+2R; 所以相遇的时间为 t= 故答案为: 点评: 在环形跑道上,若两人同时同地出发到第一
21、次相遇,反向时,两人路程之和为一圈路程,同向时快者与慢者路程之差为一圈路程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再求解 12( 2012随州)一人正对竖直平面镜站立,人的脸宽为 20cm,两眼的距离为 10cm,欲使自己无论闭上左眼还是右眼,都能用另一只眼睛从镜中看到自己的整个脸,则镜子的宽度至少为 15 cm 考点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图析法。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先作出身体的像,再根据光路可逆,分别把人的两只眼睛与身体像的边界相连,镜子的有效范围刚好是两只眼睛和身体像组成的梯形的中位
22、线 解答: 解:如图所示,人的脸宽为 AB 等于 20cm,两眼为 C、 D, CD=10cm, 如果用左眼看完整的像需用 PR 之间的平面镜,如果用右眼看完整的像需用 QS 之间的平面镜,所以无论闭上左眼或右眼都能看到完整的像需用 PS 之间的平面镜 因 PS=是梯形 CDBA的中位线,则 PS= ( AB+CD) 因 AB=AB=20cm CD=10cm,所以 PS= ( 20cm+10cm) =15cm 故答案为: 15 点评: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了像的位置后,正确找出边界光线是解题的关键;灵活运用 反射定律利用光的可逆性画出反射光线画反射光线只需在找到边界光线与镜面交点后连接像 点或
23、物点至交点延长即可,其反射角必等于入射角,解答此题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 13( 2012随州)在如图电源左右两端的括号中用 “+”“ ”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考点 :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安培定则。 103034 专题 : 作图题。 分析: 知道小磁针静止时 N、 S 极的指向,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以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 N、 S 极,再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从而可以判断出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 解:小磁针 N 极向左, S 极向右,因同名磁 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螺线管左侧为 N 极,右侧为 S 极; 由安培定则可知,
24、电流由螺旋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即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故答案如图所示: 点评: 安培定则共涉及三个方向:电流方向、磁场方向、线圈绕向,告诉其中的两个可以确定第三个在此题中就是间接告诉了磁场方向和线圈绕向来确定电流方向 14( 2012随州)一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与地面相平,在池的中心正上方 B 处悬挂着一盏灯,一人站在岸边,设 A 处为人眼,作出灯发出的光经过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反射光线(保留辅助线) 考点 :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103034 专题 : 作图题。 分析: 反射光线是由点光源 B 发出的,但感觉是由点光源在水中的像发出的,也就是说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首先利用平
25、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 B 的像点 B,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有像点 B和 A 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解答: 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作出点光源 B 在关于水面的对称点B,即像点 连接 BA,与水面的交点 O 即为反射点,连接 OA 即为反射光线,连接 BO 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注意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点是物像关于平面镜的轴对称;所有的反射
26、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要过像点 15( 2012随州)小明做 “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的实验时,用如图所示的滑轮成滑轮组,请用笔画出在图中使用该滑轮组时最省力的绕法 考点 :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103034 专题 : 实验 题;作图题。 分析: ( 1)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绕过上面的定滑轮;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定滑轮,然后再绕过动滑轮 ( 2)通过比较提升物体绳子条数的多少确定最省力的绕法 解答: 解: 对由两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有两种绕法: 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这种绕法滑轮组
27、上的滑轮都使用,有四股绳子承担物重;拉力是滑轮组提升物重的四分之一; 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最后滑轮组只能使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 ,有一个动滑轮后没有使用,这种绕法只能有三股绳子承担物重,拉力是滑轮组提升物重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知,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是绳子股数最多是第一种,即四股绕线的方法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滑轮组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不同,分析时注意并不是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越多、越省力,要把两种绕法(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都画出来选择 16( 2012随州)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经常测量和记录数据,请识图并记录下
28、面的测量结果 ( 1)如图( a)是测量橡皮擦 的长度为 3.10 cm ( 2)如图( b)是测量某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 4.0 N ( 3)如图( c)是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为 3.510 2 L ( 4)如图( d)是某实验站温度的示数,此时气温为 5.0 考点 : 刻度尺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量筒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103034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使用刻度尺时,首先看清量程分度值,在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结果必须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 2)弹簧测力计读数时,首先看清量程分度值,视线与刻度 垂直; ( 3)量筒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
29、最低处保持相平 ( 4)首先观察寒暑表的分度值然后再看液面到达的刻度即可; 解答: 解:( 1)从图中可知清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起始端为 3.00cm,末端为 6.10cm,故结果为 3.10cm ( 2)因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故结果为 4.0N ( 3)因为量筒的分度值为 1mL,据液柱的上表面的位置,所以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35mL; ( 4)因为察寒暑表的分度值为 1 ,液柱在 0 刻线以下的第五个格,所以此时的温度为 5 ; 故答案为:( 1) 3.10cm;( 24.0N;( 3) 3.510 2;( 4) 5 点评: 此题难度不大,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
30、做好这些题目的关键是学习时要亲身经历长度、温度等的测量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锻炼自己测量长度和温度等的实践能力 17( 2011河南)小亮在做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中,所用小灯泡上标有 “2.5V“字样 ( 1)右图是小亮未连接好的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 2)电路连好后,小亮分别测出了小灯泡的几组电压和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次数 1 2 3 U/N 2.0 2.5 2.8 I/A 0.22 0.25 0.26 R/ 小亮从数据中发现,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你认为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温度 (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亮看到滑动动变阻器的铭牌模糊不清,于是想测量
31、变阻器的最大阴值 Rx他从实验室找来一个阻值已知为 R0的定值电阻替换了灯泡同时撤去了发生故障的电流表,并利用余下器材(电压未知的电源、量程合适的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导线),在不改动电压表位置及其连线的情况下,很快测出了 Rx的大小 请把你设计的电路电路图在虚线框内 简述实验过 程中要测量的物理量并用相应字母表示: ( i)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 a 端阻值为零处,记下电压表的示数 U ; ( ii)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 b 端阻值最大处,记下电压表的示数 U0 ; Rx=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考点 :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实物的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的设计;影响电阻
32、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 103034 专题 : 实验题;作图题;设计与制作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 ( 1)灯泡额定电压为 2.5V,来选择电压表量程,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 滑动变阻器选择一上一下 ,选定下面接线柱,上面接线柱任意选择 ( 2)根据 R= 计算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导体电阻跟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从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来考虑 ( 3)没有电流表,使已知定值电阻 R0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找电流相等,电路不能重组,要测出电源电压,把电压表与定值电阻 R0并联,可以把滑动变阻器滑到阻值为 0,测电源电压,滑动变阻器滑到阻值最大,找电流相等,列出等式求解 解答: 解:
33、( 1)灯泡额定电流为 2.5V,电压表选择 0 3V,电压表与灯泡并联 滑动变阻器已选定下面接线柱,上面接线柱任意选择,把 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如图: ( 2) R= = =10 根据 R= ,分别求出 1、 2、 3 次实验电阻为: 9.1、 10、 10.8,实验过程中,灯丝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不变,电压不同,温度不同,电阻不同 ( 3)如图, 无电流表,定值电阻 R0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与定值电阻 R0并联,滑片在 a端阻值为 0 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U,滑片滑到 b 端最大阻值处时,电压表测定值电阻 R0两端电压 U0,此时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电流相等,所以 = 所以 RX
34、= 故答案为:( 1)如上面实物图; ( 2) 10; 温度 ; ( 3) 如上面电路图; ( i)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 a 端阻值为零处,记下电压表的示数 U; ( ii)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 b 端阻值最大处,记下电压表的示数 U 点评: 没有电压表,利用定值电阻和电流表以及其他元件测量电阻的阻值时,一般设计成并联电路,找电压相等列等式求出被测电阻; 没有电流表,利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以及其他元件测量电阻的阻值时,一般设计成串联电路,找电流相等列等式求出被测电阻 18( 2012随州)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 R1=R2=R0( R0为已知定值电阻),若只闭合 K1时R1的电功率与 K1、
35、K2都闭合时 R1与 R2并联产生的电功率相等,求: Rx=? 在只闭合 K1和 K1、 K2都闭合两种工作状态下, Rx消耗的功率之比 考点 : 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 103034 专题 : 计算题;图析法。 分析: 只闭合 K1时,电阻 R1与 Rx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公式 P=I2R 表示出知道 R1的电功率当 K1、 K2都闭合时,R1、 R2并联后与 Rx串联,首先根据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计算出并联部分的电阻,再根据串 联电路电阻的特点计算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最后再根据公式 P=
36、I2R 表示出 R1与 R2并联产生的电功率;根据题意联立等式即可求出 Rx 根据公式 P=I2R 表示出只闭合 K1和 K1、 K2都闭合两种工作状态下 Rx消耗的功率,再结合 Rx的阻值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 只闭合 K1时,电阻 R1与 Rx串联,如图 1 所示: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R=R1+RX=R0+RX,而电源电压为 U,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I1= = , 则电阻 R1的电功率为; P1=I12R1=( ) 2R0 当 K1、 K2都闭合时, R1、 R2并联后与 Rx串联,如图 2 所示: 电阻 R1、 R2并联后当电阻为: R 并 = = = , 则此时电路中的总
37、电阻为: R 串 =R 并 +RX= +RX,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I2= = , 电阻 R1与 R2并联产生的电功率为: P 并 =I22R 并 =( ) 2 , 从题可知, P1=P 并 , 即: =( ) 2R0=( ) 2 , 解得: RX= R0 在图 1 状态下, Rx消耗的功率为: PX1=I12RX=( ) 2RX, 在图 2 状态下, Rx消耗的功率为: PX2=I22RX=( ) 2RX, 而 RX= R0, 答: Rx的阻值为 R0 在只闭合 K1和 K1、 K2都闭合两种工作状态下, Rx消耗的功率之比为 1: 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串联电路电阻的
38、特点,关键是开关、闭合时电路串、并联的辨别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的计算和欧姆定律公式的计算,弄清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较大 19( 2012随州)如图所示,有一粗细均匀,重为 40N,长为 4m的长木板 AB,置于支架上,支点为 0,且 AO=1m,长木板的右端 B 用绳子系住,绳子另一端固定在 C 处,当长木板 AB 水平时 ,绳与水平成 30的夹角,且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60N一个重为 50N的体积不计的滑块 M 在 F=10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 AO 之间某处以 V=1m/s 的速度向 B端匀速滑动,求: 滑块匀速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当滑块
39、匀速运动时拉力 F 做功的功率 滑块在什么范围内滑动才能使 AB 保持水平 考点 : 功率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103034 专题 : 计算题;图析法。 分析: ( 1)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到的两个力为平衡力,根据二力 平衡条件求出滑块匀速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 2)根据 P=Fv 求出当滑块匀速运动时拉力 F 做功的功率; ( 3)当 M 在 O 点左侧且绳子的拉力为 0 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滑块水平平衡的最左侧位置;当在 O 点右侧且拉力为 60N 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滑块在O 点最右侧的位置,即可得
40、出滑块移动的范围,要注意均匀杠杆的重心位于几何中心上 解答: 解: 滑块匀速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的拉力和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f=F=10N; 当滑块匀速运动时拉力 F 做功的功率: P=Fv=10N1m/s=10W; 当 M 在 O 点左侧离 O 点 X1米,且 T=0,则 GX1+GOA LOA=GOB LOB,即 50NX1+10N 1m=30N 3m, 解得: X1=0.8m; 当 M 在 O 点右侧离 O 点 X2米时,且 T=60N,则 GOA LOA=GX2+GOB LOB TLOBsin30,即 10N 1m=50NX2+30N 3m60N3m , 解得: X2=1m, 故滑块在 O 点左侧 0.8m到右测 1m范围内滑动才能使 AB 保持水平 答: 滑块匀速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 为 10N; 当滑块匀速运动时拉力 F 做功的功率为 10W; 滑块在 O 点左侧 0.8m到右测 1m范围内滑动才能使 AB 保持水平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