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4-2 及答案解析(总分:40.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23.00)1.毒物与非毒物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 A温度 B时间 C剂量 D敏感性 E接触方式(分数:1.00)A.B.C.D.E.2.关于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可以通过生长发育等表型改变进行观察 B基因突变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C染色体畸变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D染色体缺失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E染色体易位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数:1.00)A.B.C.D.E.3.自来水出厂水必须每天测定 1 次的指标应除外 A细菌总数 B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2、 D总余氯 E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分数:1.00)A.B.C.D.E.4.可获得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的毒性试验是 A急性毒性试验 B亚急性毒性试验 C致畸试验 D慢性毒性试验 E蓄积毒性试验(分数:1.00)A.B.C.D.E.5.危险性评价由 4 部分组成,其中确定危险人群暴露总量的是 A危害认定 B危害性特征描述 C接触评定 D危险性特征分析 E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价(分数:1.00)A.B.C.D.E.6.除 B 细胞和 Th 细胞外,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细胞还有 A巨噬细胞 B巨核细胞 CNK 细胞 DTc 细胞 E红细胞(分数:1.00)A.B.C.D.E.7.外源的重组体与感受态细胞混
3、合后,一般作短暂热喇激的温度是 A37 B42 C57 D65 E70(分数:1.00)A.B.C.D.E.8.毒理学实验第 4 阶段实验包括 A急性毒性试验 B蓄积试验 C致突变试验 D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E代谢试验(分数:1.00)A.B.C.D.E.9.食品大肠菌群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为 A3 个稀释度 15 管法 B1 个稀释度 5 管法 C4 个稀释度 9 管法 D3 个稀释度 9 管法 E3 个稀释度 5 管法(分数:1.00)A.B.C.D.E.10.属于相反应的代谢反应是 A硫酸结合反应 B氧化反应 C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D甲基化作用 E乙酰化作用(分数:1.00)A.B.C.D
4、.E.11.琼脂糖凝胶电泳通常采用的装置是 A柱装装置 B水平装置 C管状装置 D垂直装置 E旋转装置(分数:1.00)A.B.C.D.E.12.突发病灶比较典型的立克次体是 A流行性斑疹伤寒 B地方性斑疹伤寒 C五日热 D洛矶山斑点热 E恙虫病(分数:1.00)A.B.C.D.E.13.公共场所空气中的细菌主要来源于 A场所内的垃圾 B场所内的植物 C场所内的物品 D场所内的污染水 E场所内人们的活动(分数:1.00)A.B.C.D.E.14.毒素转成类毒素后,其特点是 A增强了免疫原性 B减弱了毒素的病理作用 C增强了毒性作用 D增强与抗毒素的结合力 E减弱了致敏作用(分数:1.00)A.
5、B.C.D.E.15.影响化学毒物分布的最关键因素是 A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部位 B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和对化学毒物的亲和力 C化学毒物在机体的转运过程 D外源化学物的性质 E化学物的剂量(分数:1.00)A.B.C.D.E.16.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标本运输时应特别注意 A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B应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 C在送检过程中,对标本要进行保温 D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E标本要冷藏运送(分数:1.00)A.B.C.D.E.17.可用来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变形杆菌 C大肠埃希菌 D链球菌 E沙门菌(分数:1.00)A.B.C.D.E.18.印度蜱传斑点热的病原体是 A
6、莫氏立克次体 B立氏立克次体 C康氏立克次体 D贝纳柯克斯体 E小蛛立克次体(分数:1.00)A.B.C.D.E.19.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是指 A没有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未能发现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C未能发现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D引起少数个体出现损害的最大剂量 E引起少数个体出现损害的最低剂量(分数:1.00)A.B.C.D.E.20.霍乱弧菌噬菌体一生物分型方案中,属于流行株的是 A噬菌体型为 28 且生物分型 bg B噬菌体型为 17 且生物分型 ac C噬菌体型为 16 且生物分型 af D噬菌体型为 19 且生物分型 ad E噬菌体型为 37 且生物分型
7、 af(分数:1.00)A.B.C.D.E.21.水体中细菌总数检测培养条件不包括 A营养琼脂培养基 B(361)培养箱培养 C培养时间 24h DpH7.47.6 E厌氧培养(分数:1.00)A.B.C.D.E.22.急性毒性试验选用的适宜动物为 A初成年动物 B幼龄动物 C初断乳动物 D青壮年动物 E老龄动物(分数:1.00)A.B.C.D.E.23.致癌物根据在致癌过程中所表现的作用,可分为 A遗传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性致癌物 B可疑致癌物和确证致癌物 C动物致癌物和人类致癌物 D启动物、促癌物和催展物 E可疑致癌物和非致癌物(分数:1.00)A.B.C.D.E.二、配伍选择题(总题数:7,
8、分数:9.50) A10:1 B1:20 C1:2 D2:1 E20:1(分数:1.50)(1).羊布鲁菌 A 抗原与 M 抗原之比是(分数:0.50)A.B.C.D.E.(2).牛布鲁菌 A 抗原与 M 抗原之比是(分数:0.50)A.B.C.D.E.(3).猪布鲁菌 A 抗原与 M 抗原之比是(分数:0.50)A.B.C.D.E. A硝酸银 B碘液 C苯扎溴胺 D乙醇 E高锰酸钾(分数:1.50)(1).卤素及其化合物消毒剂包括(分数:0.50)A.B.C.D.E.(2).表面活性剂消毒剂包括(分数:0.50)A.B.C.D.E.(3).氧化剂消毒剂包括(分数:0.50)A.B.C.D.E
9、. A与肝炎发病有关 B与鼻咽癌发病有关 C艾滋病病原体 D与尖锐湿疣发病有关 E与成人 T 细胞白血病有关(分数:1.50)(1).HTLV1(分数:0.50)A.B.C.D.E.(2).HPV(分数:0.50)A.B.C.D.E.(3).EBV(分数:0.50)A.B.C.D.E. A毒性作用 B效应 C效应反应关系 D反应 E剂量(分数:1.00)(1).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为(分数:0.50)A.B.C.D.E.(2).化学毒物引起机体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数量在群体中占有的比率为(分数:0.50)A.B.C.D.E. A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 B化学物随血流和
10、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的过程 C化学物经各种酶催化,发生化学结构与性质变化的过程 D化学物由与机体接触部位进入血液的过程 E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分数:1.50)(1).吸收是指(分数:0.50)A.B.C.D.E.(2).分布是指(分数:0.50)A.B.C.D.E.(3).代谢是指(分数:0.50)A.B.C.D.E. A评价外来化合物蓄积毒性的试验 B检测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试验 C检测化学物对生殖过程的损害的试验 D检测外源化学物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的试验 E检测化学物毒性强度分级的试验(分数:1.00)(1).急性毒性试验是(分数:0.50)A.B.C.D.E.(
11、2).遗传毒性试验是(分数:0.50)A.B.C.D.E. A确定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B阐明不同剂量水平下的待测物质与接触群体中出现的最为敏感的关键性的有害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C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测化学毒物的总量 D估算待评化学物在接触人群中引起危害概率(即危险度)的估计值 E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测化学毒物的总量(分数:1.50)(1).危害性特征是指(分数:0.50)A.B.C.D.E.(2).危害性认定是指(分数:0.50)A.B.C.D.E.(3).接触评定是指(分数:0.50)A.B.C.D.E.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8.00)24.干扰素
12、抗病毒作用的特点有(分数:1.00)A.一般只在产生该干扰素的同种细胞中起作用B.选择性地作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C.作用具有广谱性D.可直接灭活病毒E.生物活性高25.霍乱肠毒素的特点有(分数:1.00)A.由 A、B 2 个亚单位组成,A 单位为毒性单位B.为不耐热毒素C.对纤维蛋白酶抵抗D.对胃蛋白酶敏感E.在细菌对数期合成26.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试验包括(分数:1.00)A.RF 试验B.RPR 试验C.TPHA 试验D.ASO 试验E.TPI 试验27.细菌 L 型的菌落类型有(分数:1.00)A.L 型,呈油煎蛋样B.M 型,黏液型C.G 型,颗粒状,无核心部分D.F 型,呈丝状E.S
13、 型,光滑型28.临床常用培养基根据性质及用途,可分为(分数:1.00)A.代谢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E.合成培养基29.外毒素的特点是(分数:1.00)A.只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化学成分为多糖C.选择性的毒害作用D.抗原性强E.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30.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分数:1.00)A.肽聚糖B.脂多糖C.外膜D.磷壁酸E.核蛋白31.可用于钩端螺旋体早期诊断的试验有(分数:1.00)A.血凝试验B.间接荧光抗体检测C.间接血凝试验D.地高辛配基标记的 DNA 探针检测E.聚合酶联链反应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4-2 答案解析(总分:40.5
14、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23.00)1.毒物与非毒物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 A温度 B时间 C剂量 D敏感性 E接触方式(分数:1.00)A.B.C. D.E.解析:几乎所有化学物质都有引起机体损伤的潜力,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使二者之间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剂量。2.关于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可以通过生长发育等表型改变进行观察 B基因突变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C染色体畸变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D染色体缺失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E染色体易位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数:1.00)A.B. C.D.E.解析:3.自来水出厂水必须每天
15、测定 1 次的指标应除外 A细菌总数 B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总余氯 E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分数:1.00)A.B.C.D. E.解析:出厂水必须每天测定 1 次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并适当增加游离余氯的测定频率。4.可获得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的毒性试验是 A急性毒性试验 B亚急性毒性试验 C致畸试验 D慢性毒性试验 E蓄积毒性试验(分数:1.00)A.B.C.D. E.解析: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通常根据慢性毒性试验结果确定。5.危险性评价由 4 部分组成,其中确定危险人群暴露总量的是 A危害认定 B危害性特征描述 C接触评定 D危险性特征分析 E
16、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价(分数:1.00)A.B.C. D.E.解析:6.除 B 细胞和 Th 细胞外,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细胞还有 A巨噬细胞 B巨核细胞 CNK 细胞 DTc 细胞 E红细胞(分数:1.00)A. B.C.D.E.解析:抗体是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产物,初次免疫应答时,巨噬细胞有提呈抗原的作用。7.外源的重组体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后,一般作短暂热喇激的温度是 A37 B42 C57 D65 E70(分数:1.00)A.B. C.D.E.解析:在外源的重组体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后给予 42,90s 的热刺激,此时细菌细胞膜的液晶结构会发生剧烈扰动,并随之出现许多间隙,为 DNA 分子提
17、供了进入细胞的通道。8.毒理学实验第 4 阶段实验包括 A急性毒性试验 B蓄积试验 C致突变试验 D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E代谢试验(分数:1.00)A.B.C.D. E.解析:毒理学实验包括 4 个阶段,第 4 阶段包括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9.食品大肠菌群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为 A3 个稀释度 15 管法 B1 个稀释度 5 管法 C4 个稀释度 9 管法 D3 个稀释度 9 管法 E3 个稀释度 5 管法(分数:1.00)A.B.C.D. E.解析:食品大肠菌群国标检测方法: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 3 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 3 管。10.属于相反应的代谢反应
18、是 A硫酸结合反应 B氧化反应 C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D甲基化作用 E乙酰化作用(分数:1.00)A.B. C.D.E.解析:生物转化的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11.琼脂糖凝胶电泳通常采用的装置是 A柱装装置 B水平装置 C管状装置 D垂直装置 E旋转装置(分数:1.00)A.B. C.D.E.解析:12.突发病灶比较典型的立克次体是 A流行性斑疹伤寒 B地方性斑疹伤寒 C五日热 D洛矶山斑点热 E恙虫病(分数:1.00)A.B.C.D.E. 解析:恙虫病立克次体寄居于恙螨,人若被恙螨叮咬则可感染得病。叮咬部位出现溃疡,周围红晕,上盖黑色痂皮(焦痂),为恙虫病特征表现之一。13.公共
19、场所空气中的细菌主要来源于 A场所内的垃圾 B场所内的植物 C场所内的物品 D场所内的污染水 E场所内人们的活动(分数:1.00)A.B.C.D.E. 解析:公共场所空气中的细菌主要来自于场所内人们的活动,来自飘扬起来的尘埃及人和动物呼吸道飞沫等。14.毒素转成类毒素后,其特点是 A增强了免疫原性 B减弱了毒素的病理作用 C增强了毒性作用 D增强与抗毒素的结合力 E减弱了致敏作用(分数:1.00)A.B. C.D.E.解析:细菌外毒素经 0.3%0.4%的甲醛处理后,转变为类毒素,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15.影响化学毒物分布的最关键因素是 A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部位 B器官和组织的血流
20、量和对化学毒物的亲和力 C化学毒物在机体的转运过程 D外源化学物的性质 E化学物的剂量(分数:1.00)A.B. C.D.E.解析:外源化学物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和体液后,随血流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不同的外源化学物在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分布存在不均一性。器官或组织的血流量和对外源化学物的亲和力是影响外源化学物分布的最关键的因素。16.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标本运输时应特别注意 A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B应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 C在送检过程中,对标本要进行保温 D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E标本要冷藏运送(分数:1.00)A.B.C. D.E.解析:脑膜炎奈瑟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不耐寒冷
21、干燥,标本采集后应保暖保湿,立即送检。17.可用来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变形杆菌 C大肠埃希菌 D链球菌 E沙门菌(分数:1.00)A.B. C.D.E.解析: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具有与变形杆菌某些 X 株的菌体抗原(O)共同抗原,因而临床上常用以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作为人或动物血清中相关抗体的检查。这种交叉凝集试验称为外斐反应,作为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18.印度蜱传斑点热的病原体是 A莫氏立克次体 B立氏立克次体 C康氏立克次体 D贝纳柯克斯体 E小蛛立克次体(分数:1.00)A.B.C. D.E.解析:19.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是指 A没有引起
22、任何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未能发现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C未能发现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D引起少数个体出现损害的最大剂量 E引起少数个体出现损害的最低剂量(分数:1.00)A.B. C.D.E.解析: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是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20.霍乱弧菌噬菌体一生物分型方案中,属于流行株的是 A噬菌体型为 28 且生物分型 bg B噬菌体型为 17 且生物分型 ac C噬菌体型为 16 且生物分型 af D噬菌体型为 19 且生物分型 ad E噬菌体型为 37 且生物分型 af(分数:
23、1.00)A.B.C. D.E.解析:我国在霍乱防治研究中,根据噬菌体一生物分型方案,对分离的 O1 群 E1Tor 型霍乱菌株区分为流行株与非流行株。发现来自霍乱流行期间或散发的霍乱病人的菌株聚集在噬菌体型 16 以及生物分型af,这些菌株均能产生霍乱毒素,为流行株。21.水体中细菌总数检测培养条件不包括 A营养琼脂培养基 B(361)培养箱培养 C培养时间 24h DpH7.47.6 E厌氧培养(分数:1.00)A.B.C.D.E. 解析:水体中细菌总数检测所检测的是一群能在营养琼脂上发育的嗜中温的需氧的细菌菌落总数,不需厌氧培养。22.急性毒性试验选用的适宜动物为 A初成年动物 B幼龄动
24、物 C初断乳动物 D青壮年动物 E老龄动物(分数:1.00)A. B.C.D.E.解析:急性实验动物不宜过老或过幼,通常要求选择刚成年动物进行实验,而且须是未曾交配和受孕的动物。23.致癌物根据在致癌过程中所表现的作用,可分为 A遗传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性致癌物 B可疑致癌物和确证致癌物 C动物致癌物和人类致癌物 D启动物、促癌物和催展物 E可疑致癌物和非致癌物(分数:1.00)A.B.C.D. E.解析:按照不同化合物在致癌过程中所表现的作用来划分,致癌物可分为:引发物或启动物、促癌物与催展物。实际上有些化学物质只具有单一作用,而有些则往往几种作用兼而有之。二、配伍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9.
25、50) A10:1 B1:20 C1:2 D2:1 E20:1(分数:1.50)(1).羊布鲁菌 A 抗原与 M 抗原之比是(分数:0.50)A.B. C.D.E.解析:布氏杆菌含有 2 种抗原物质,M 抗原种和 A 抗原。2 种抗原的各菌种含量有所不同,羊布氏杆菌含M 抗原较多,A 抗原与 M 抗原之比为 1:20。(2).牛布鲁菌 A 抗原与 M 抗原之比是(分数:0.50)A.B.C.D.E. 解析:牛布氏杆菌含 A 抗原较多,A 抗原与 M 抗原之比为 20:1。(3).猪布鲁菌 A 抗原与 M 抗原之比是(分数:0.50)A.B.C.D. E.解析:猪布氏杆菌含 M 抗原及 A 抗原
26、含量居于二者之间,A:M 久为之比为 2:1。 A硝酸银 B碘液 C苯扎溴胺 D乙醇 E高锰酸钾(分数:1.50)(1).卤素及其化合物消毒剂包括(分数:0.50)A.B. C.D.E.解析:(2).表面活性剂消毒剂包括(分数:0.50)A.B.C. D.E.解析:新洁尔灭属于表面活性剂消毒剂,主要作用机制是损伤细胞膜,灭活酶活性,使蛋白沉淀。(3).氧化剂消毒剂包括(分数:0.50)A.B.C.D.E. 解析:高锰酸钾属于氧化消毒剂,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氧化作用使蛋白沉淀。 A与肝炎发病有关 B与鼻咽癌发病有关 C艾滋病病原体 D与尖锐湿疣发病有关 E与成人 T 细胞白血病有关(分数:1.50
27、)(1).HTLV1(分数:0.50)A.B.C.D.E. 解析:人类嗜 T 细胞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HTLV)有 2 型,HTLV和 HTLV。据调查,HTLV与成人 T 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2).HPV(分数:0.50)A.B.C.D. E.解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virus,HPV)能引起人类皮肤和烈膜的多种良性乳头状瘤和疣,常见有:寻伟疣、跖疣、扁平疣和尖锐湿疣。(3).EBV(分数:0.50)A.B. C.D.E.解析: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 Epstein 和 BalT 从
28、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的一种人类疱疹病毒。近年从鼻咽癌活检组织中找到了 EBV 的 DNA 和 EBNA,且该类患者的血清中 EBV 相关抗原的抗体效价高于正常人。 A毒性作用 B效应 C效应反应关系 D反应 E剂量(分数:1.00)(1).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为(分数:0.50)A.B. C.D.E.解析:效应指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又称生物效应。(2).化学毒物引起机体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数量在群体中占有的比率为(分数:0.50)A.B.C.D. E.解析:反应指化学毒物引起机体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数量在群体中占有的比率,如死亡率、患病率等。 A化学
29、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 B化学物随血流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的过程 C化学物经各种酶催化,发生化学结构与性质变化的过程 D化学物由与机体接触部位进入血液的过程 E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分数:1.50)(1).吸收是指(分数:0.50)A.B.C.D. E.解析:吸收是指化学毒物从接触部位,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的生物膜转运至血液循环的过程。(2).分布是指(分数:0.50)A.B. C.D.E.解析:化学毒物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和体液后,随血液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3).代谢是指(分数:0.50)A.B.C. D.E.解析: A评价外来化合物蓄积
30、毒性的试验 B检测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试验 C检测化学物对生殖过程的损害的试验 D检测外源化学物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的试验 E检测化学物毒性强度分级的试验(分数:1.00)(1).急性毒性试验是(分数:0.50)A.B.C.D.E. 解析:急性毒性试验提供化学毒物短期接触所致毒效应的信息,所得结果除主要用于估计化学毒物对人类的潜在危险性强度外,还可作为化学毒物分级的基础。(2).遗传毒性试验是(分数:0.50)A.B. C.D.E.解析: A确定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B阐明不同剂量水平下的待测物质与接触群体中出现的最为敏感的关键性的有害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C
31、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测化学毒物的总量 D估算待评化学物在接触人群中引起危害概率(即危险度)的估计值 E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测化学毒物的总量(分数:1.50)(1).危害性特征是指(分数:0.50)A.B. C.D.E.解析:危害性特征描述所期待得到的是建立起剂量反应关系,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价是危险度评价的第二阶段,又是定量危险度评价的第一步。目的是在认定待评物质具有危害性的基础上,阐明不同剂量水平的待评物质与接触群体中出现的最为敏感的关键性的有害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确定特定接触剂量下评价人群危险度的基准值。(2).危害性认定是指(分数:0.50)A.B.C.D.E. 解析:危害性认定是危险度评
32、价的第一阶段,为定性评价阶段。目的是确定待评化学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与机体接触后,能否产生损害效应;效应的性质和特点如何;化学毒物与损害效应之间有无因果关系。(3).接触评定是指(分数:0.50)A.B.C. D.E.解析:接触评定是危险度评价的第三阶段。目的是确定危险人群接触的总量并阐明接触特征,为危险度评价提供可靠的接触数据或估测值。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8.00)24.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有(分数:1.00)A.一般只在产生该干扰素的同种细胞中起作用 B.选择性地作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 C.作用具有广谱性 D.可直接灭活病毒E.生物活性高 解析: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有 5 个特点。生
33、物活性高:1mg 纯化干扰素有(25)10 8活性单位;广谱性:几乎对所有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对的种属特异性:一般只在产生该干扰的同种细胞中起作用;间接性:通过细胞基因组中的抗病毒蛋白基因编码产生的抗病毒蛋白来发挥效用。25.霍乱肠毒素的特点有(分数:1.00)A.由 A、B 2 个亚单位组成,A 单位为毒性单位 B.为不耐热毒素 C.对纤维蛋白酶抵抗D.对胃蛋白酶敏感E.在细菌对数期合成 解析:霍乱肠毒素是霍乱弧菌致病的重要因素,为不耐热毒素,对蛋白酶敏感,对胰蛋白酶抵抗,毒素在细菌生长对数期合成并释放到菌体外;分子量为 84kD,由 A 和 B2 个亚单位组成,A 亚单位起生物活性作
34、用即毒性单位。26.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试验包括(分数:1.00)A.RF 试验B.RPR 试验 C.TPHA 试验 D.ASO 试验E.TPI 试验 解析: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试验主要有 2 类:非螺旋体抗原试验,如性病研究室试验(vDRL)、不加热的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环状卡片试验(RPR);螺旋体抗原试验,如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D)、螺旋体制动试验(TPI)、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等。27.细菌 L 型的菌落类型有(分数:1.00)A.L 型,呈油煎蛋样 B.M 型,黏液型C.G 型,颗粒状,无核心部分 D.F 型,呈丝状 E.S 型,光滑型解析:细
35、菌 L 型的菌落有 3 种。L 型,呈油煎蛋样,中心致密,透光性差;G 型,颗粒状,整个菌落由透明颗粒组成,无核心部分:F 型,呈丝状,菌落似 F 型,但周边为透明丝状。28.临床常用培养基根据性质及用途,可分为(分数:1.00)A.代谢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E.合成培养基解析:根据培养基的性质及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 5 类。基础培养基:含有大多数细菌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如肉浸液、肉膏汤、蛋白胨等。营养培养基:根据细菌的营养要求加入血液、血清、葡萄糖、酵母浸膏、生长因子等。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作用底物,观察细菌在其中生长时分解底物的作用情况,从而
36、鉴别细菌。如糖发酵管、硫化氢培养基等。选择培养基:加入某种化学物质,能抑制某类细菌生长,而促进另一类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选择出来,如 SS 琼脂。厌氧培养基:加入还原剂以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并以石蜡或凡士林封口,隔离空气,如庖肉培养基。29.外毒素的特点是(分数:1.00)A.只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化学成分为多糖C.选择性的毒害作用 D.抗原性强 E.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 解析:外毒素的特点:源于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细菌:胞质内合成,分泌至胞外或细菌溶解溃后释放;本质是蛋白质,不稳定;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的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表现;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生素,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30.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分数:1.00)A.肽聚糖 B.脂多糖C.外膜D.磷壁酸 E.核蛋白解析:革兰阳性细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及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31.可用于钩端螺旋体早期诊断的试验有(分数:1.00)A.血凝试验B.间接荧光抗体检测C.间接血凝试验D.地高辛配基标记的 DNA 探针检测 E.聚合酶联链反应 解析:对钩端螺旋体,近年开展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早期诊断技术。钩端螺旋体 DNA 探针技术,尤以地高辛配基标记的 DNA 探针为好;DNA 基因扩增技术,如聚合酶联链反应的 DNA 扩增技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