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6 及答案解析(总分:3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2 型题(总题数:39,分数:39.00)1.小王的家庭关系很糟糕,他的妻子总抱怨他不懂得体贴,心理咨询师提议让小王和妻子交换家庭身份来生活一天,这种心理训练技术是A敏感性训练 B角色扮演CP-A-C 分析 D角色期望E角色冲突(分数:1.00)A.B.C.D.E.2.喜欢锻炼的爸爸与外单位的爱运动的老张是球友,这主要是因为A相似性吸引 B互补性吸引C邻近性吸引 D外表的吸引E人格的吸引(分数:1.00)A.B.C.D.E.3.有关态度改变的各种说法,以下正确的是态度的改变不可能一次完成抵制态度改变的外部影响的方
2、法有贬损信息源、歪曲信息、掩盖或拒绝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有说服者、沟通信息、改变者和情景态度的改变是质的变化海德认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态度三因素的一致A B CD E(分数:1.00)A.B.C.D.E.4.李白 5 岁通六甲,7 岁观百家;达尔文年轻时被人认为智力低下,以后成为进化论创始人。这说明能力的A发展水平的差异 B表现早晚的差异C结构的差异 D性别的差异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E.5.王某一次因闯红灯被交警扣留,处以罚款 200 元,王某的同事肖某认为王某是故意不遵守交通法规,应该受罚;后来肖某也闯了红灯,但他认为自己是没注意到红灯,属于无心之过,不愿意接受处罚
3、。肖某对他人和自己做出了不同归因,这是因为A自我价值保护 B社会视觉的影响C肖某为人很自私 D忽视一致性因素E肖某比王某的道德水准更高(分数:1.00)A.B.C.D.E.6.某人活泼好动、热情、好交际、足智多谋,但常常朝三暮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此人最可能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D黏液质 E无法判断(分数:1.00)A.B.C.D.E.7.小西在上英语课时,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做笔记,这体现了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动摇性 D注意的分配性E注意的广度性(分数:1.00)A.B.C.D.E.8.小明得知自己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时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是情绪的A主观
4、体验 B面部表情C身段表情 D言语表情E复合情绪(分数:1.00)A.B.C.D.E.9.患者女,23 岁。贪吃,身高 158cm,体重 80kg,并有咬手指甲的习惯。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格发展一定阶段时出现停滞的结果,该女出现停滞的人格阶段是A口唇期 B肛门期 C生殖器期D潜伏期 E生殖期(分数:1.00)A.B.C.D.E.10.患者女,46 岁,公务员。半年前开始,常感头痛、头晕、耳鸣、目眩,容易激动、性情急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口干、出汗、面色潮红、皮肤发痒,感觉蚂蚁在身上爬动,月经量增多,伴有大量血块。经检查,无躯体疾病,亦无精神病史。该女最可能的诊断是A焦虑症 B恐惧症C躯体形式障
5、碍 D失眠症E更年期综合征(分数:1.00)A.B.C.D.E.11.小丽长得很美丽,见到她的人看见她美丽的相貌就会觉得她的人品也非常好,这是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E财富效应(分数:1.00)A.B.C.D.E.12.一位烟瘾很重的人,看到自己所尊重的亲友或领导不常抽烟的事实后,他吸烟的数量逐渐减少了。此案例所反映的行为原理是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D负惩罚 E替代性强化(分数:1.00)A.B.C.D.E.13.儿童不肯吃药,父母就告诉他,一吃完药,就可以得到一颗他喜爱的巧克力糖,结果儿童以后主动吃药的行为增加了,父母也每次都给了他巧克力糖。最能说明此行为训练技术原
6、理的是A连续强化 B部分强化C负强化 D差别强化E塑造(分数:1.00)A.B.C.D.E.14.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安静的办公室工作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总喜欢放点爵士乐兴奋一下。这种现象证明的动机理论是A本能论 B唤醒理论C驱力降低理论 D诱因理论E认知理论(分数:1.00)A.B.C.D.E.15.某个学生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又觉得学习太辛苦,因而又不愿学习,这种动机冲突是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C接近-回避式冲突D多重接近-回避式冲突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E.16.以下属于群体描述的是A偶尔一起乘电梯的几个人B在马路上围观交通事故的人们C排长队买冰淇淋的散客D奥
7、运会场馆里的几十个观众E电影院里的安全巡逻小分队(分数:1.00)A.B.C.D.E.17.张同学在参加外资公司的面试前,精心地修饰自己,想给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是运用了社会心理学中印象管理的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 D刻板印象与定型E晕轮效应(分数:1.00)A.B.C.D.E.18.小张在家比较懒惰,笤帚倒了也不愿扶一下,但在学校总是表现得很爱劳动,积极地分发课本、擦黑板、抬桌子,大家都对小张印象很好,小张的这种行为是由什么所推动A光环效应 B社会赞许性动机C角色中断 D外部归因E心理防御(分数:1.00)A.B.C.D.E.19.一个儿童在母亲生了小弟弟时,又重新尿床、吃手指,
8、这是哪种防御机制A压抑 B替代 C认同D投射 E退行(分数:1.00)A.B.C.D.E.20.年轻的妇女常模仿电影明星的装束、发型和行为风格,这是A压抑 B替代 C认同D投射 E合理化(分数:1.00)A.B.C.D.E.21.小华在班级中感受到同学的热情、关怀,并愿意为集体奉献自己的一份力,这是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分数:1.00)A.B.C.D.E.22.当中国选手取得冠军时,全场在座的人都沸腾了,这属于情绪状态的A激情 B心境 C应激D冲动 E快乐(分数:1.00)A.B.C.D.E.23.男孩 A 因为偷着拿壁橱中的糖果打破了一个杯子,男
9、孩 B 因为帮助妈妈洗碗时不小心打破了三个杯子。男孩 C 认为男孩 B 比男孩 A 打破了更多杯子而过失更大,这说明男孩 C 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A道德成规前期的避罚服从取向阶段B道德成规前期的相对功利取向阶段C道德循规期的寻求认可阶段D道德循规期的顺从权威阶段E道德自律期的法制观念阶段(分数:1.00)A.B.C.D.E.24.当着某儿童的面将两杯同样多的水中的一杯倒进一个细长杯子中,然后问他哪个杯子中的水多些时,他说高杯子中的水多些,这说明该儿童思维发展尚处于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进行E无法判断(分数:1.00)A.B.C.D.E.25.四名同学通过了大
10、学入学考试,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张同学认为是多亏了班主任的管理,王同学认为是自己比较刻苦,赵同学认为是自己一向比较聪明,而马同学认为是妈妈的关爱和他本人的坚持让他最终考取了理想的大学。请问,他们四人的归因类型应该分别是A内归因,外归因,外归因,混合归因B外归因,内归因,内归因,外归因C外归因,内归因,外归因,混合归因D外归因,外归因,内归因,内归因E外归因,内归因,内归因,混合归因(分数:1.00)A.B.C.D.E.26.某人性格内向,自卑,悲观,不善交际,总是离群独处,认为天底下没有一个人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人的“危机”没有得到积极解决的人生发展阶段是A
11、婴儿期 B学步期 C儿童期D学龄期 E青年期(分数:1.00)A.B.C.D.E.27.教师在学生面前作出符合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行动,属于A按社会常模或以对方的好恶表现自己B隐藏自我 C按社会期待表现自己D投人所好 E伪装自己(分数:1.00)A.B.C.D.E.28.小明在与父母吵架后,生气地把书摔在了地上,这种防御机制是A压抑 B替代 C认同D转移 E合理化(分数:1.00)A.B.C.D.E.29.社会无业青年梁某因吸毒被强制劳教两年,在劳教所里他戒了毒,学会了修理自行车和摩托车,重返社会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开了一家修理店,开始自食其力。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里称作A社会化 B再社会
12、化C政治社会化 D语言社会化E性别角色社会化(分数:1.00)A.B.C.D.E.30.患者男,30 岁。主诉自己对女孩从来都没感觉,只喜欢长相英俊的男性,并且只有和男性在一起时,才有性的冲动,自己有个相好的男朋友,两人想结婚,但苦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自己父母坚决反对,深感痛苦。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格发展一定阶段时出现停滞的结果,该男出现停滞的人格阶段是A口唇期 B肛门期 C生殖器期D潜伏期 E生殖期(分数:1.00)A.B.C.D.E.31.学生在一起完成作业比独立完成作业的效率高,这是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C安慰剂效应 D名人效应E从众效应(分数:1.00)A.B.C.D.E.32.写作业
13、的时候,如果旁边有他人,小明很容易就写错字或算错题,这种现象叫做A社会助长 B结伴效应C观众效应 D社会惰化E皮格马利翁效应(分数:1.00)A.B.C.D.E.33.小丽上语文课时,突然外面有鞭炮声,这时小丽顺着窗外向有鞭炮声方向望去,这是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稳定性E有意后注意(分数:1.00)A.B.C.D.E.34.儿童哭闹发脾气时,不予以注意,他的行为就会停止,这是A条件强化 B部分强化C正强化 D负强化E消退(分数:1.00)A.B.C.D.E.35.以下不符合社会化内容的是A木匠的儿子跟着父亲学做家具B人猿泰山从小被母猿收养,学会了林中捕食C小明在中国科
14、学院读书,决定以后要做个科学家D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学习怎么过马路E大勇毕业后想去海滨城市工作(分数:1.00)A.B.C.D.E.36.一些新生对于升入高一级学府,面对新生活的不适应属于A角色间冲突 B角色内冲突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E角色失败(分数:1.00)A.B.C.D.E.37.患者男,24 岁。中学语文教师,热衷于哲学,自言要创立一个新的哲学流派,因此,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哲学研究上了,离群独处,很少参与交际活动,平素少言,但喜钻牛角尖,日常生活经常丢三落四,不注意生活细节。此人的人格类型最可能是A外倾思维型 B内倾思维型C外倾感觉型 D内倾感觉型E内倾直觉型(分数:1.00)A.B.C
15、.D.E.38.某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坦诚地对待自己的情感,平等地与来访者交流,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来访者的经验和情绪,对来访者的行为不做任何好坏的判断,帮助来访者充分发掘他的全部自我概念和经验,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成长。治疗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是A精神分析疗法 B行为疗法C认知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E格式塔疗法(分数:1.00)A.B.C.D.E.39.一名 21 个月的幼儿,每晚当父母将他放在床上离去时就大哭大闹,孩子父母不得不在孩子睡觉前陪伴他 12 小时,直到他安然入睡后才能离去。后在心理学家指导下,孩子父母还像平常那样把他放到床上,告诉他,让他自己睡觉,父母不再进屋,旋即离去,不理睬他的哭闹
16、,这样到第 10 个晚上后,该幼儿哭闹行为就完全消失了。此案例中所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D负惩罚 E消退(分数:1.00)A.B.C.D.E.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6 答案解析(总分:3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2 型题(总题数:39,分数:39.00)1.小王的家庭关系很糟糕,他的妻子总抱怨他不懂得体贴,心理咨询师提议让小王和妻子交换家庭身份来生活一天,这种心理训练技术是A敏感性训练 B角色扮演CP-A-C 分析 D角色期望E角色冲突(分数:1.00)A.B. C.D.E.解析:2.喜欢锻炼的爸爸与外单位的爱运动的老张是球友,这主要是因为A相似性吸引 B互
17、补性吸引C邻近性吸引 D外表的吸引E人格的吸引(分数:1.00)A. B.C.D.E.解析:爸爸爱锻炼,老张爱运动,说明他们有共同的兴趣,所以属于相似性吸引。外单位,说明不是空间距离接近,所以 C 不正确,互补性、外表和人格吸引找不到可以支持的信息。3.有关态度改变的各种说法,以下正确的是态度的改变不可能一次完成抵制态度改变的外部影响的方法有贬损信息源、歪曲信息、掩盖或拒绝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有说服者、沟通信息、改变者和情景态度的改变是质的变化海德认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态度三因素的一致A B CD E(分数:1.00)A.B.C. D.E.解析:态度的改变有两种含义:一是量变(一致性改变),方
18、向不变,强度变化;一是质变(不一致性改变),以性质相反的新态度取代原有态度,所以的观点不正确;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态度三因素的一致,这是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的观点,所以的说法也不正确。4.李白 5 岁通六甲,7 岁观百家;达尔文年轻时被人认为智力低下,以后成为进化论创始人。这说明能力的A发展水平的差异 B表现早晚的差异C结构的差异 D性别的差异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 C.D.E.解析:此案例中,李白和达尔文都是男性,可排除 D;两人都表现了很高的能力水平,可排除 A;没有具体分析他们能力的结构,可排除 C;李白早慧,达尔文晚达,说明的是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故正确答案是 B。5.
19、王某一次因闯红灯被交警扣留,处以罚款 200 元,王某的同事肖某认为王某是故意不遵守交通法规,应该受罚;后来肖某也闯了红灯,但他认为自己是没注意到红灯,属于无心之过,不愿意接受处罚。肖某对他人和自己做出了不同归因,这是因为A自我价值保护 B社会视觉的影响C肖某为人很自私 D忽视一致性因素E肖某比王某的道德水准更高(分数:1.00)A. B.C.D.E.解析:个体在归因时,对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归因朝着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是一种利己性归因偏差,具体来说,当自己的行为是好的、成功时,倾向于内部归因;当行为本身不好、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归结为外因。而当他人的行为是好
20、的、成功时,倾向于外部外因;当他人的行为本身不好、失败时,则倾向于用他人的个人特征来解释,从而保护自己的价值。6.某人活泼好动、热情、好交际、足智多谋,但常常朝三暮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此人最可能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D黏液质 E无法判断(分数:1.00)A.B.C. D.E.解析:胆汁质:热情、果敢但脾气暴躁,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感情用事,刚愎自用;多血质:情感丰富,活泼、热情大方,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乐于交际但兴趣和注意难专一,缺乏耐心,见异思迁;黏液质:情绪平稳、安静,思维灵活性差但考虑问题细致周到,喜欢沉思,稳重踏实,交往适度,但主动性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21、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行为举止迟缓,软弱胆小,优柔寡断。此人所表现出的气质特征与多血质最符合,故正确答案是 C。7.小西在上英语课时,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做笔记,这体现了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动摇性 D注意的分配性E注意的广度性(分数:1.00)A.B.C.D. E.解析:注意的选择性是指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了另外的刺激;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动摇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上强度的起伏;注意的分配性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个以上的对象;注
22、意的广度性是指同一时间内注意所能清晰把握对象的数量。本案例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性,故正确答案是 D。8.小明得知自己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时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是情绪的A主观体验 B面部表情C身段表情 D言语表情E复合情绪(分数:1.00)A.B.C. D.E.解析:9.患者女,23 岁。贪吃,身高 158cm,体重 80kg,并有咬手指甲的习惯。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格发展一定阶段时出现停滞的结果,该女出现停滞的人格阶段是A口唇期 B肛门期 C生殖器期D潜伏期 E生殖期(分数:1.00)A. B.C.D.E.解析: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的经验决定了他们成人时的人格特征,心
23、理性欲发展顺利过渡到下个阶段的基本条件是适当满足本我欲求,本我欲求的过度满足或不满足都会造成发展的停滞或延缓,成为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疾病的根源。前口唇期停滞的儿童成人后会有大量口部活动习惯如贪吃、酗酒、抽烟、接吻等,具有口唇不协调特征,后口唇期停滞的人很可能有咬手指甲的习惯,也贪吃,常常讽刺、冷嘲热讽和指责等,具有口唇施虐狂特征,此女的情况与这些特征符合,故正确答案是 A。10.患者女,46 岁,公务员。半年前开始,常感头痛、头晕、耳鸣、目眩,容易激动、性情急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口干、出汗、面色潮红、皮肤发痒,感觉蚂蚁在身上爬动,月经量增多,伴有大量血块。经检查,无躯体疾病,亦无精神病史。该
24、女最可能的诊断是A焦虑症 B恐惧症C躯体形式障碍 D失眠症E更年期综合征(分数:1.00)A.B.C.D.E. 解析: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月经逐渐减少,周期也就是间隔时间延长,经期也就是出血时间缩短,以致逐渐停经。但也有月经量增多,伴有大量血块等情况,然后慢慢停止,生殖能力丧失,生殖器官萎缩。精神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常感到头颈部一阵阵地潮红,潮热出汗,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腰痛,口干,喉部有烧灼感,思想不易集中,而且紧张激动,情绪复杂多变,性情急躁,失眠健忘,皮肤发麻发痒,有时有蚁走感,即有蚂蚁在身上爬动的感觉等,甚至歇斯底里样发作等。心悸、血压增高、肥胖、下肢水肿、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
25、。凡 4555 岁的妇女,如有上述症状,经医生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是每个妇女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每人所表现的症状轻重不等,时间久暂不一,轻的可以安然无恙,重的可以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更年期疾病。短的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更年期综合征虽然表现为许多症状,但它的本质却是妇女在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11.小丽长得很美丽,见到她的人看见她美丽的相貌就会觉得她的人品也非常好,这是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E财富效应(分数:1.00)A.B.C. D.E.解析:12.一位烟瘾很重的人,看到自己所尊重的亲友或领导不常抽烟的事实后
26、,他吸烟的数量逐渐减少了。此案例所反映的行为原理是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D负惩罚 E替代性强化(分数:1.00)A.B.C.D.E. 解析:正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却增加,这种刺激的增加为正强化。负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却增加,这种刺激的减少为负强化。正惩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物的出现,而且,作为结果,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负惩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物的消除,而且,作为结果,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别人行为后所受到的强化。此案例反映的是替代性
27、强化,故正确答案为 E。13.儿童不肯吃药,父母就告诉他,一吃完药,就可以得到一颗他喜爱的巧克力糖,结果儿童以后主动吃药的行为增加了,父母也每次都给了他巧克力糖。最能说明此行为训练技术原理的是A连续强化 B部分强化C负强化 D差别强化E塑造(分数:1.00)A. B.C.D.E.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行为强化原理。连续强化是每个期望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部分强化是在期望反应之后,有时候给予强化,有时又不给予强化;负强化是指在期望反应之后。导致了刺激的消失或刺激强度的降低,从而提高该反应的发生概率;差别强化是期望反应后面给予强化而其他行为后面不给予强化;塑造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促使有机体作出越来越接近
28、最终要求的行为。此案例运用的是连续强化原理,故正确答案是 A。14.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安静的办公室工作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总喜欢放点爵士乐兴奋一下。这种现象证明的动机理论是A本能论 B唤醒理论C驱力降低理论 D诱因理论E认知理论(分数:1.00)A.B. C.D.E.解析:本能论认为特定的活动是先天内在安排好的;唤醒理论认为人类活动常常不是为了减少驱力,而是要增加驱力,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驱力降低理论认为生理需要引起紧张或者造成驱力状态,有机体必须做某些事以满足需要才能使驱力降低;诱因理论强调外部条件作为动机起因的重要性;认知理论认为观念在刺激和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29、它能引起行为,又能改变行为,因而认知具有动机作用。此案例中现象与唤醒理论的观点最吻合,故正确答案是 B。15.某个学生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又觉得学习太辛苦,因而又不愿学习,这种动机冲突是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C接近-回避式冲突D多重接近-回避式冲突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 D.E.解析:双趋冲突是指人们同时受两种或两种以上接近动机的吸引,又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时出现的冲突;双避冲突是指人们同时受两种或两种以上回避动机的吸引,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种时出现的冲突;接近-回避式冲突是指人们对同一事物同时具有接近动机和回避动机时的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式冲突是指人们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30、目标,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接近-回避式冲突,人们很难进行目标的选择时发生的冲突。案例中的学生对学习这一活动,既想接近,又想回避,表现的是接近-回避式冲突,故正确答案是C。16.以下属于群体描述的是A偶尔一起乘电梯的几个人B在马路上围观交通事故的人们C排长队买冰淇淋的散客D奥运会场馆里的几十个观众E电影院里的安全巡逻小分队(分数:1.00)A.B.C.D.E. 解析:群体与一般所见的人群是不同,人群是个体无序的聚合,群体则有特定的组织方式,而前四个选项都是随机无序地聚集起来的一群人,只有选项 E 的安全巡逻小分队是有组织目标、纪律和共同的活动,属于群体的范畴。17.张同学在参加外资公司的面试前,精
31、心地修饰自己,想给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是运用了社会心理学中印象管理的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 D刻板印象与定型E晕轮效应(分数:1.00)A.B. C.D.E.解析:18.小张在家比较懒惰,笤帚倒了也不愿扶一下,但在学校总是表现得很爱劳动,积极地分发课本、擦黑板、抬桌子,大家都对小张印象很好,小张的这种行为是由什么所推动A光环效应 B社会赞许性动机C角色中断 D外部归因E心理防御(分数:1.00)A.B. C.D.E.解析:小张的在校行为显然是为了获得自尊和他人的尊重,这种期望获得他人及其社会的赞扬、承认、肯定和鼓励,即取悦于人的内在心理倾向,就是社会赞许性效应。光环效应,也叫晕轮效
32、应,是人们初次相见后所做的判断,会极大地影响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如果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的印象,就会对他的人格品质倾向于肯定评价。角色中断指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中断的现象。外部归因指将事物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原因。心理防御指个体在遭受挫折时内心所具有的一种自我保护,以减轻精神痛苦和不安,恢复情绪稳定,达到平衡心理的适应性倾向。19.一个儿童在母亲生了小弟弟时,又重新尿床、吃手指,这是哪种防御机制A压抑 B替代 C认同D投射 E退行(分数:1.00)A.B.C.D.E. 解析:20.年轻的妇女常模仿电影明星的装束、发型和行为风
33、格,这是A压抑 B替代 C认同D投射 E合理化(分数:1.00)A.B.C. D.E.解析:21.小华在班级中感受到同学的热情、关怀,并愿意为集体奉献自己的一份力,这是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分数:1.00)A.B.C. D.E.解析:22.当中国选手取得冠军时,全场在座的人都沸腾了,这属于情绪状态的A激情 B心境 C应激D冲动 E快乐(分数:1.00)A. B.C.D.E.解析:23.男孩 A 因为偷着拿壁橱中的糖果打破了一个杯子,男孩 B 因为帮助妈妈洗碗时不小心打破了三个杯子。男孩 C 认为男孩 B 比男孩 A 打破了更多杯子而过失更大,这说明
34、男孩 C 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A道德成规前期的避罚服从取向阶段B道德成规前期的相对功利取向阶段C道德循规期的寻求认可阶段D道德循规期的顺从权威阶段E道德自律期的法制观念阶段(分数:1.00)A. B.C.D.E.解析:避罚服从取向阶段,尚缺乏是非观念,专注于行为的结果(如打破多少个杯子),遵从他人的规则以逃避惩罚、得到奖赏;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予的回报来考虑服从原则,他们以被满足的需要来评价行为;寻求认可阶段,希望取悦他人,帮助他人,好孩子的标准是成人定的,为寻求行为上的认可遵守好孩子的标准规范;顺从权威阶段,服从团体规范,尊重法律权威,判断是非时初具法制观念;法制观
35、念阶段,尊重法制,相信法律是为了大众利益而制定的,所以大家应该遵守;价值观念取向阶段,相信道德法则的普遍价值,认识人性的尊严,凭自己的良知去做是非判断。故正确答案为A。24.当着某儿童的面将两杯同样多的水中的一杯倒进一个细长杯子中,然后问他哪个杯子中的水多些时,他说高杯子中的水多些,这说明该儿童思维发展尚处于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进行E无法判断(分数:1.00)A.B. C.D.E.解析:本案例中,儿童已能运用语言来表征事物,并运用符号进行简单的思考活动,说明他的思维已超出感知运动阶段,但只能根据事物的表面来进行思考,思维具有片面性,尚未形成容量守恒,而容量
36、守恒要在具体运算阶段才形成,故可判断该儿童尚处于前运算阶段,正确答案是 B。25.四名同学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张同学认为是多亏了班主任的管理,王同学认为是自己比较刻苦,赵同学认为是自己一向比较聪明,而马同学认为是妈妈的关爱和他本人的坚持让他最终考取了理想的大学。请问,他们四人的归因类型应该分别是A内归因,外归因,外归因,混合归因B外归因,内归因,内归因,外归因C外归因,内归因,外归因,混合归因D外归因,外归因,内归因,内归因E外归因,内归因,内归因,混合归因(分数:1.00)A.B.C.D.E. 解析:内因指存在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
37、个人特征;外因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运气、他人影响、工作难度、特异性等。张同学归因为班主任的管理,属于外部归因中的他人影响;王同学归因为学习刻苦,赵同学归因为自己的聪明,分别属于内部归因的努力程度和智商;而马同学的归因既包括了妈妈的爱(他人影响)和自己的坚持(毅力),是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归因的,所以是混合归因。26.某人性格内向,自卑,悲观,不善交际,总是离群独处,认为天底下没有一个人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人的“危机”没有得到积极解决的人生发展阶段是A婴儿期 B学步期 C儿童期D学龄期 E青年期(分数:1.00)A. B.C.D.E.
38、解析: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婴儿期(01 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如果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如果得不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会产生基本的不信任感,在一生中对他人都是疏远和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信任他人。题干中的描述与此阶段危机的消极解决结果最吻合,故正确答案为 A。27.教师在学生面前作出符合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行动,属于A按社会常模或以对方的好恶表现自己B隐藏自我 C按社会期待表现自己D投人所好 E伪装自己(分数:1.00)A.B.C. D.E.解析:28.小明在与父母吵架后,生气地把书摔在了地上,这种防御机制是A
39、压抑 B替代 C认同D转移 E合理化(分数:1.00)A.B.C.D. E.解析:29.社会无业青年梁某因吸毒被强制劳教两年,在劳教所里他戒了毒,学会了修理自行车和摩托车,重返社会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开了一家修理店,开始自食其力。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里称作A社会化 B再社会化C政治社会化 D语言社会化E性别角色社会化(分数:1.00)A.B. C.D.E.解析: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过程中没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梁某没有掌握相关的谋生技能,无法养活自己;同时他未能遵守国家法律和相关法规,吸食毒品,说明他在早期的生活阶段中
40、未能充分社会化,被劳教后强制接受社会的再社会化。30.患者男,30 岁。主诉自己对女孩从来都没感觉,只喜欢长相英俊的男性,并且只有和男性在一起时,才有性的冲动,自己有个相好的男朋友,两人想结婚,但苦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自己父母坚决反对,深感痛苦。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格发展一定阶段时出现停滞的结果,该男出现停滞的人格阶段是A口唇期 B肛门期 C生殖器期D潜伏期 E生殖期(分数:1.00)A.B.C. D.E.解析: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的经验决定了他们成人时的人格特征,心理性欲发展顺利过渡到下个阶段的基本条件是适当满足本我欲求,本我欲求的过度满足或不满足都会造成
41、发展的停滞或延缓,成为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疾病的根源。生殖器期,男孩产生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为寻求解脱,男孩力图仿效、认同父亲,从而得到母亲性冲动的替代性满足,从而顺利地解决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但如果正常的认同被颠倒了,男孩对母亲产生了认同,则会产生同性恋。该男性是个同性恋者,故正确答案是 C。31.学生在一起完成作业比独立完成作业的效率高,这是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C安慰剂效应 D名人效应E从众效应(分数:1.00)A. B.C.D.E.解析:32.写作业的时候,如果旁边有他人,小明很容易就写错字或算错题,这种现象叫做A社会助长 B结伴效应C观众效应 D社会惰化E皮格马利翁效
42、应(分数:1.00)A.B.C.D. E.解析:社会惰化是指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也叫社会抑制,即由于他人在场而使绩效降低。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绩效的现象,包括两种效应:结伴效应和观众效应。33.小丽上语文课时,突然外面有鞭炮声,这时小丽顺着窗外向有鞭炮声方向望去,这是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稳定性E有意后注意(分数:1.00)A.B. C.D.E.解析:34.儿童哭闹发脾气时,不予以注意,他的行为就会停止,这是A条件强化 B部分强化C正强化 D负强化E消退(分数:1.00)A.B.C.D.E. 解析:35.
43、以下不符合社会化内容的是A木匠的儿子跟着父亲学做家具B人猿泰山从小被母猿收养,学会了林中捕食C小明在中国科学院读书,决定以后要做个科学家D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学习怎么过马路E大勇毕业后想去海滨城市工作(分数:1.00)A.B. C.D.E.解析:木匠的儿子跟着父亲学做家具,是在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大勇想毕业后去海滨城市工作,这是选定具体生活目标;小明上科学院读书,决定要当个科学家,这是在培养获得社会角色;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学习怎么过马路,这是在学习社会行为规范;而人猿泰山从小被母猿收养,学会了林中捕食,这不是在社会环境下的学习,所以不属于社会化的内容。36.一些新生对于升入高一级学府,面对新生活的不适
44、应属于A角色间冲突 B角色内冲突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E角色失败(分数:1.00)A. B.C.D.E.解析:37.患者男,24 岁。中学语文教师,热衷于哲学,自言要创立一个新的哲学流派,因此,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哲学研究上了,离群独处,很少参与交际活动,平素少言,但喜钻牛角尖,日常生活经常丢三落四,不注意生活细节。此人的人格类型最可能是A外倾思维型 B内倾思维型C外倾感觉型 D内倾感觉型E内倾直觉型(分数:1.00)A.B. C.D.E.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荣格根据 2 种定势和 4 种思想功能的组合将人格分为 8 种类型。其中,内倾思维型的特点是:热衷于抽象思维和创造新的理
45、论;有忽略日常生活实践的倾向;很少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做决定,坚定、顽固和冷漠。此案例中,该男性的种种表现正好符合内倾思维型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 B。38.某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坦诚地对待自己的情感,平等地与来访者交流,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来访者的经验和情绪,对来访者的行为不做任何好坏的判断,帮助来访者充分发掘他的全部自我概念和经验,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成长。治疗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是A精神分析疗法 B行为疗法C认知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E格式塔疗法(分数:1.00)A.B.C.D. E.解析:本案例中,治疗者主要创造的是一种治疗气氛,如真诚、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这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要求。因此,正确
46、答案是 D。39.一名 21 个月的幼儿,每晚当父母将他放在床上离去时就大哭大闹,孩子父母不得不在孩子睡觉前陪伴他 12 小时,直到他安然入睡后才能离去。后在心理学家指导下,孩子父母还像平常那样把他放到床上,告诉他,让他自己睡觉,父母不再进屋,旋即离去,不理睬他的哭闹,这样到第 10 个晚上后,该幼儿哭闹行为就完全消失了。此案例中所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D负惩罚 E消退(分数:1.00)A.B.C.D.E. 解析:正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这种刺激的增加为正强化。负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却增加,这种刺激的减少为负强
47、化。正惩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物的出现,而且,作为结果,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负惩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物的消除,而且,作为结果,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消退:在特定情境中,个体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行为,但此时这个反应之后并不跟随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境时,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强化使将来行为被加强;惩罚使将来行为被削弱。消退与惩罚的区别:消退是“没有结果”,即无强化物的出现,不涉及结果的去除或呈现;惩罚是反应之后随之发生厌恶事件的呈现或积极刺激的撤离;消退是强化物的始终缺席,强化结果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被破解,不涉及“先有后无再有”的现象,负惩罚是个体正在享用强化物,当出现问题行为时,暂时或始终部分丧失强化物,强化结果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改变。故正确答案为 E。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