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 1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潜伏期为( ) A116 天,通常在 35 天 B820 天,通常在 810 天 C1530 天,通常在 1018 天 D1520 天,通常在 1015 天 E130 天,通常在 1015 天(分数:1.00)A.B.C.D.E.2.流行性出血热病理改变最明显的器官是 ( ) A心脏 B肝脏 C脑实质 D肾脏 E肺(分数:1.00)A.B.C.D.E.3.确诊流行性出血热的依据是( ) A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B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C“三痛征”和“酒醉貌
2、” D特异性 IgM 抗体 E鼠类接触史(分数:1.00)A.B.C.D.E.4.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一般出现在病程的第 914 天 B血中 BUN 和 Cr 开始下降 C多尿早期尿毒症症状加重 D每日尿量可多达 15000ml E可发生休克(分数:1.00)A.B.C.D.E.5.大多数 SARS 发生在( )群体。这种疾病传染模式反映了医护人员、他们的家人和有社会关系的接触者以及国际间旅行者多处于该年龄段。 A儿童 B中年 C老年 D青壮年 E白种人(分数:1.00)A.B.C.D.E.6.重型肝炎的治疗中不宜( ) A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B稳定体内环境和支持治
3、疗 C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D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 E防治并发症(分数:1.00)A.B.C.D.E.7.在肝炎患者中,最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血清学检查项目是( ) A谷丙转氨酶 B谷草转氨酶 C凝血酶原活动度 D血清胆碱酯酶 E-谷氨酸转肽酶(分数:1.00)A.B.C.D.E.8.关于流行性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B人-人传播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C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鼠类 D流行性出血热的特征之一是肾脏损害 E流行性出血热都具有典型的五期经过(分数:1.00)A.B.C.D.E.9.血清中能检出抗 HAV IgG 的最佳
4、时间是 ( ) A起病后数天内 B起病后 12 周内 C起病后 23 个月内 D起病后 4 周内 E起病后 6 个月内(分数:1.00)A.B.C.D.E.10.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不包括( ) A急性肝炎 B慢性肝炎 C重型肝炎 D淤胆型肝炎 E药物性肝损害(分数:1.00)A.B.C.D.E.11.某些传染病尚在病中,同一病原体从外界再。度入侵,形成( ) A复发 B再燃 C再感染 D重复感染 E再复发(分数:1.00)A.B.C.D.E.12.艾滋病的潜伏期通常是( ) A210 天 B210 周 C210 个月 D210 年 E25 年(分数:1.00)A.B.C.D.E.13.传染性
5、非典型肺炎临床确诊必须的依据是 ( ) A明确的流行病史 B符合临床症状和体征 C核酸阳性或抗体阳转 D明确的流行病史,符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和核酸阳性或抗体阳转 E密切接触史(分数:1.00)A.B.C.D.E.14.感染过程中最易识别的是( ) A隐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健康携带者 E恢复期携带者(分数:1.00)A.B.C.D.E.15.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 ( ) A继发细菌感染 B小动脉痉挛 C高热、大汗、呕吐所致血容量下降 D严重腔道出血 E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分数:1.00)A.B.C.D.E.16.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早期发生低血压休克时的补液疗
6、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以全血为主,扩充血容量 B液体应晶、胶结合,以晶体液为主,快速输入,同时给予胶体液 C防治 DIC D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E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分数:1.00)A.B.C.D.E.17.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痛”是指( ) A头痛、全身痛和腰痛 B头痛、关节痛和腰痛 C头痛、腓肠肌痛和腰痛 D头痛、眼眶痛和腰痛 E头痛、腹痛和腰痛(分数:1.00)A.B.C.D.E.18.流行性出血热的脑水肿多发生在哪期( ) A发热期 B少尿期 C低血压休克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分数:1.00)A.B.C.D.E.19.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是( ) A主要为病毒的直接作用 B主要
7、由免疫损伤引起 C各种体液因子导致损害 D高热引起血管的损伤 E病毒的直接作用与免疫损伤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数:1.00)A.B.C.D.E.20.典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征是( ) A发热、出血、腓肠肌疼痛 B发热、出血、皮疹 C发热、出血、休克、肾损害 D发热、出血、昏迷 E发热、出血、休克、肝损害(分数:1.00)A.B.C.D.E.21.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 A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在卫生防疫机构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 C自行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D由卫生防疫机构进行消毒处理 E在医疗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
8、行消毒处理(分数:1.00)A.B.C.D.E.22.在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 A健康携带者 B潜伏期携带者 C慢性携带者 D隐性感染 E显性感染(分数:1.00)A.B.C.D.E.23.人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特征是( ) A单链 DNA 病毒,外有类脂包膜 B双链 DNA 病毒,外有类脂包膜 C单链 RNA 病毒,外有类脂包膜 D双链 RNA 病毒,含反转录酶 E双链 DNA 病毒,含反转录酶(分数:1.00)A.B.C.D.E.24.艾滋病不常合并的感染是( ) A巨细胞病毒感染 B隐球菌感染 C隐孢子虫感染 D卡氏肺孢子虫感染 E布氏杆菌感染(分数:1.00)A.B.C.D.E.25
9、.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原则中的“三早一就”不包括( ) A早发现 B早休息 C早诊断 D早治疗 E就近治疗(分数:1.00)A.B.C.D.E.26.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肝炎( )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自身免疫性肝炎(分数:1.00)A.B.C.D.E.27.部分乙型肝炎患者会出现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肝外症状,其机制是( ) A病毒使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所致 B病毒变异所致 C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 D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害 E自身免疫反应所引起的免疫病理损害(分数:1.00)A.B.C.D.E.28.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 HBV 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 )
10、 A表面抗原(HBsAg) B表面抗体(抗-HBs) Ce 抗原(HBeAg) De 抗体(抗-HBe) E核心抗体(抗-HBc)(分数:1.00)A.B.C.D.E.29.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中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热、乏力、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及感冒症状 B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 C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出现各种病原体感染 D因免疫缺陷继发肿瘤,如卡波济肉瘤 E急起高热、畏寒,伴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鼻塞、流鼻涕,气促、呼吸困难(分数:1.00)A.B.C.D.E.30.病原体侵入后,人体的表现除外( ) 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B病原体携带状态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11、E感染进一步加重(分数:1.00)A.B.C.D.E.3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人诊断依据的主要区别是( ) A无明确流行病学史 B符合临床症状和体征 C排除其他疾病 D病毒核酸或抗体阳性 E影像学的改变(分数:1.00)A.B.C.D.E.32.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 ) A一种 DNA 病毒 B正性单链 RNA 病毒 C与丙型肝炎病毒一样 D与艾滋病毒(HIV)相同属反转录病毒科 E汉坦病毒属,为负性单链 RNA 病毒(分数:1.00)A.B.C.D.E.3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染源为( ) A隐性感染者 B患者 C潜伏期感染者 D慢性感染者 E康复的病人(分数:1.00)A.
12、B.C.D.E.34.传染源是指( ) A病原体已在体内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动物和人 B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和水 C带有病原体的节肢动物 D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和血制品 E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分数:1.00)A.B.C.D.E.3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 ) A轮状病毒 B新型冠状病毒 C衣原体 D支原体 E嗜血细胞病毒(分数:1.00)A.B.C.D.E.36.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限是根据( ) A该病传染性的大小 B病程的长短 C病情的严重程度 D潜伏期的长短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37.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干扰素 B护
13、肝片 C贺普丁 D泛昔洛韦 E某些中药(分数:1.00)A.B.C.D.E.38.病原体侵入血液后,并在血中生长繁殖,引起急性感染,出现严重临床表现( )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感染中毒性休克(分数:1.00)A.B.C.D.E.39.对于消化道传染病应搞好“三管一灭”是指 ( ) A管好水源、饮食、粪便和消灭苍蝇 B管好水源、饮食、粪便和消灭蟑螂 C管好水源、饮食、垃圾和消灭苍蝇 D管好衣物、饮食、粪便和消灭苍蝇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4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原因不包括 ( ) A病毒基因组中编码包膜糖蛋白 E2最易发生变异 B常合并丁
14、型肝炎病毒感染 C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攻击 D病毒可感染免疫细胞 E机体抗 HCV 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分数:1.00)A.B.C.D.E.41.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可简单地概括为( ) ACD +4T 细胞在 HIV 的作用下,细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破坏,导致免疫缺陷 B小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C组织的出血、浸润、坏死及水肿,自然杀伤细胞异常 D全身广泛性小血管损伤,B 细胞功能表现异常 E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的损害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变化(分数:1.00)A.B.C.D.E.42.流行性出血热的并发症不包括( ) A早期低血压休克 B消化道出血 CARDS D肾脏自发性破裂 E血压升高,颅内出
15、血(分数:1.00)A.B.C.D.E.43.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早期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 A出血导致的血容量下降 B高热、出汗导致体内液体相对不足 C心肌炎引起的心功能衰竭 D血浆外渗于组织间隙,血容量下降 E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分数:1.00)A.B.C.D.E.44.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是( ) A甲型病毒性肝炎 B艾滋病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霍乱 E细菌性痢疾(分数:1.00)A.B.C.D.E.45.下列哪项关于艾滋病的描述是错误的( ) A人免疫缺陷病毒有两个型,均能引起艾滋病 B人免疫缺陷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 C人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感染 CD9+8、T
16、淋巴细胞 D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E目前尚无清除 HIV 感染的治疗方法(分数:1.00)A.B.C.D.E.46.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传播途径不包括( ) A夏天蚊虫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其他人 B吸入被鼠类带病毒的排泄物污染的尘土 C进食被鼠类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食物 D孕妇感染的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 E经过皮肤伤口感染(分数:1.00)A.B.C.D.E.47.流行地区甲型肝炎最常发生在( ) A老年人 B妇女 C成年人 D吸烟者 E学龄前儿童(分数:1.00)A.B.C.D.E.48.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中下列哪项可除外 ( ) A病毒发生变异,导致免疫逃逸 B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导致
17、免疫耐受 C病毒基因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 D乙型肝炎病毒是血液、体液传播 E病毒感染宿主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分数:1.00)A.B.C.D.E.49.关于 HIV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热敏感,5630 分钟即可灭活 B75%的酒精能将其灭活 C0.2%次氯酸钠及漂白粉能将其灭活 D对紫外线和 射线敏感 E对 0.1%福尔马林敏感(分数:1.00)A.B.C.D.E.50.淤胆型肝炎的诊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 B黄疸较深,消化道和全身症状相对较轻 C常有皮肤瘙痒、明显肝大,大便颜色变浅 D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 E肝功能 T-Bil 明显升高,以间接
18、胆红素为主(分数:1.00)A.B.C.D.E.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 1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潜伏期为( ) A116 天,通常在 35 天 B820 天,通常在 810 天 C1530 天,通常在 1018 天 D1520 天,通常在 1015 天 E130 天,通常在 1015 天(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为 116 天之间,通常在 35 天。2.流行性出血热病理改变最明显的器官是 ( ) A心脏 B肝脏 C脑实质 D肾脏 E肺(分数:1.00)A
19、.B.C.D. E.解析:解析 一般认识流行性出血热有多器官损伤的特点,其中以肾损害最为突出。3.确诊流行性出血热的依据是( ) A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B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C“三痛征”和“酒醉貌” D特异性 IgM 抗体 E鼠类接触史(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血清中检出特异性 IgM 抗体可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4.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一般出现在病程的第 914 天 B血中 BUN 和 Cr 开始下降 C多尿早期尿毒症症状加重 D每日尿量可多达 15000ml E可发生休克(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一
20、般出现在病程的第 914 天,虽早期尿量增加但尿毒症症状并未减轻,仍应注意保护肾功能,并预防感染防止继发性休克的发生。5.大多数 SARS 发生在( )群体。这种疾病传染模式反映了医护人员、他们的家人和有社会关系的接触者以及国际间旅行者多处于该年龄段。 A儿童 B中年 C老年 D青壮年 E白种人(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大多数 SARS 发生在青壮年。6.重型肝炎的治疗中不宜( ) A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B稳定体内环境和支持治疗 C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D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 E防治并发症(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适用于肝
21、炎处于活动期。7.在肝炎患者中,最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血清学检查项目是( ) A谷丙转氨酶 B谷草转氨酶 C凝血酶原活动度 D血清胆碱酯酶 E-谷氨酸转肽酶(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ALT 主要表示肝细胞变性的程度而非坏死程度。在所有答案中,凝血酶原活动度是最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8.关于流行性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B人-人传播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C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鼠类 D流行性出血热的特征之一是肾脏损害 E流行性出血热都具有典型的五期经过(分数:1.00)A.B.C.D.E. 解析:9.
22、血清中能检出抗 HAV IgG 的最佳时间是 ( ) A起病后数天内 B起病后 12 周内 C起病后 23 个月内 D起病后 4 周内 E起病后 6 个月内(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血清中能检出抗 HAV IgG 的最佳时间是起病后 23 个月内。10.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不包括( ) A急性肝炎 B慢性肝炎 C重型肝炎 D淤胆型肝炎 E药物性肝损害(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药物性肝损害不属于病毒性肝炎范畴。11.某些传染病尚在病中,同一病原体从外界再。度入侵,形成( ) A复发 B再燃 C再感染 D重复感染 E再复发(分数:1.00)A.B
23、.C.D. E.解析:解析 某些传染病尚在病中,同一病原体从外界再度入侵,形成重复感染。12.艾滋病的潜伏期通常是( ) A210 天 B210 周 C210 个月 D210 年 E25 年(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艾滋病的潜伏期通常是 210 年。1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确诊必须的依据是 ( ) A明确的流行病史 B符合临床症状和体征 C核酸阳性或抗体阳转 D明确的流行病史,符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和核酸阳性或抗体阳转 E密切接触史(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确诊必须的依据是明确的流行病史,符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和核酸阳性或抗体阳
24、转。14.感染过程中最易识别的是( ) A隐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健康携带者 E恢复期携带者(分数:1.00)A.B.C. D.E.解析:15.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 ( ) A继发细菌感染 B小动脉痉挛 C高热、大汗、呕吐所致血容量下降 D严重腔道出血 E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的病理改变为毛细血管的感染中毒性损伤,原发性低血压的原因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于疏松组织,使血容量下降所致。16.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早期发生低血压休克时的补液疗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以全血为主,扩充血容量 B液
25、体应晶、胶结合,以晶体液为主,快速输入,同时给予胶体液 C防治 DIC D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E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以全血为主,扩充血容量在出血热患者早期发生低血压休克时的补液疗法中是不正确的,因本期血液呈浓缩状态。17.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痛”是指( ) A头痛、全身痛和腰痛 B头痛、关节痛和腰痛 C头痛、腓肠肌痛和腰痛 D头痛、眼眶痛和腰痛 E头痛、腹痛和腰痛(分数:1.00)A.B.C.D. E.解析:18.流行性出血热的脑水肿多发生在哪期( ) A发热期 B少尿期 C低血压休克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分数:1.00)A.B.C. D.
26、E.解析: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的脑水肿多发生在低血压休克期。19.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是( ) A主要为病毒的直接作用 B主要由免疫损伤引起 C各种体液因子导致损害 D高热引起血管的损伤 E病毒的直接作用与免疫损伤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的可能发病机制是病毒的直接作用与免疫损伤共同作用的结果。20.典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征是( ) A发热、出血、腓肠肌疼痛 B发热、出血、皮疹 C发热、出血、休克、肾损害 D发热、出血、昏迷 E发热、出血、休克、肝损害(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典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征是发热、出血
27、、休克、肾损害。21.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 A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在卫生防疫机构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 C自行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D由卫生防疫机构进行消毒处理 E在医疗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消毒处理(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由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22.在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 A健康携带者 B潜伏期携带者 C慢性携带者 D隐性感染 E显性感染(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传染病的表现形式在不同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来说隐性感染最常见
28、。23.人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特征是( ) A单链 DNA 病毒,外有类脂包膜 B双链 DNA 病毒,外有类脂包膜 C单链 RNA 病毒,外有类脂包膜 D双链 RNA 病毒,含反转录酶 E双链 DNA 病毒,含反转录酶(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人免疫缺陷病毒为含反转录酶的单链 RNA 病毒,外层有类脂包膜。24.艾滋病不常合并的感染是( ) A巨细胞病毒感染 B隐球菌感染 C隐孢子虫感染 D卡氏肺孢子虫感染 E布氏杆菌感染(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艾滋病常合并感染的病原体包括:巨细胞病毒、隐球菌、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分枝杆菌等。25.流行性
29、出血热治疗原则中的“三早一就”不包括( ) A早发现 B早休息 C早诊断 D早治疗 E就近治疗(分数:1.00)A.B.C. D.E.解析:26.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肝炎( )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自身免疫性肝炎(分数:1.00)A. B.C.D.E.解析:27.部分乙型肝炎患者会出现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肝外症状,其机制是( ) A病毒使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所致 B病毒变异所致 C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 D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害 E自身免疫反应所引起的免疫病理损害(分数:1.00)A.B.C.D. E.解析:28.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 HBV 有活动性复制和
30、传染性的是( ) A表面抗原(HBsAg) B表面抗体(抗-HBs) Ce 抗原(HBeAg) De 抗体(抗-HBe) E核心抗体(抗-HBc)(分数:1.00)A.B.C. D.E.解析:29.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中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热、乏力、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及感冒症状 B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 C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出现各种病原体感染 D因免疫缺陷继发肿瘤,如卡波济肉瘤 E急起高热、畏寒,伴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鼻塞、流鼻涕,气促、呼吸困难(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急起高热、畏寒,伴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鼻塞、流鼻涕,气促、呼吸困难不属
31、于艾滋病的临床表现。30.病原体侵入后,人体的表现除外( ) 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B病原体携带状态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感染进一步加重(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只有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感受的致病原过强时才会首先表现为感染,之后才有可能感染进一步加重。3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人诊断依据的主要区别是( ) A无明确流行病学史 B符合临床症状和体征 C排除其他疾病 D病毒核酸或抗体阳性 E影像学的改变(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人诊断依据的主要区别是病毒核酸或抗体阳性。32.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 ) A
32、一种 DNA 病毒 B正性单链 RNA 病毒 C与丙型肝炎病毒一样 D与艾滋病毒(HIV)相同属反转录病毒科 E汉坦病毒属,为负性单链 RNA 病毒(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汉坦病毒属,为负性单链 RNA 病毒。3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染源为( ) A隐性感染者 B患者 C潜伏期感染者 D慢性感染者 E康复的病人(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传染源为患者。34.传染源是指( ) A病原体已在体内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动物和人 B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和水 C带有病原体的节肢动物 D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和
33、血制品 E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传染源有两点要求一是病原体在体内繁殖,二是能将其排出体外而传染。3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 ) A轮状病毒 B新型冠状病毒 C衣原体 D支原体 E嗜血细胞病毒(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36.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限是根据( ) A该病传染性的大小 B病程的长短 C病情的严重程度 D潜伏期的长短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限应综合判断。37.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干扰素 B护肝片 C贺普丁 D泛昔洛韦 E某些中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