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7 ,大小:871.19KB ,
资源ID:147137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71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B T 17501-1998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pdf)为本站会员(appealoxygen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B T 17501-1998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pdf

1、GB 17501-1998 前去口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和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的各种海洋工程大量增加。为海洋工程提供基础图件和资料的海洋工程测量也迅速发展。为了适应现代海洋工程测量发展的需要,使海洋工程测量规范化科学化,制定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是十分必要的。本规范就是为了对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进行技术监督和科学管理而制定的,它是全国和各地方开展海洋工程测量的技术标准。本标准与国家有关法律和标准协调一致。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并负责解释。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标准计量中心归口。

2、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申宪忠、周兴华、张卫红、仲德林、徐胜。802 1 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Speclficatlon for marine englneering topographic surveying 本规范规定了海洋工程地形测量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本规范适用于海洋工程地形测量1: 500-1 : 500比例尺图。2 引用标准GB 17501-1998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3、5791一19931: 5000 1: 10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1: 500 1: 1000 1: 2000地形图图式GB 12317-1990 海图图式GB 12898-19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50026-1993 工程测量规范CH 2001-199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海洋工程地形测量marine engineering topographic surveying 海岸、离岸及岛礁工程所需海底地形地貌测量及海底表面障碍物的探测。4 总则4. 1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的任务对实施海洋工程的海域含岸线、岛礁)进行海底地

4、形地貌测量及障碍物的探测,其目的是为海洋工徨设计及施工提供海底地形基础图件与微地貌资料。4.2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的主要内容一一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基础g一一水位观测,确定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理论深度基准面与当地平均海面的关系,计算水深测量时的水位改正值3海底地形测绘,一一海底微地貌测绘,海底表面障碍物探测,一海岸、岛礁地形测绘。国东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10-12批准1999- 04 -01实施803 GB 17501 1998 4.3 测量基准4. 3. 1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国家坐标系统,根据工程需要可采用其他坐标系统g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在远离大陆的岛、礁,其高程基准可采用

5、当地平均海面。4. 3. 2 海洋工程测量的深度基准面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或根据需要采用其他基准面,此时应给出所采用的基准面与理论深度基准面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关系。4. 3. 3 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所形成的实际界限进行测绘。4.4 测量精度4. 4. 1 测图比例尺及平面控制测量精度4.4.1.1 当测图比例尺小于1/500时,平面控制网最弱点相对于起始点的中误差小于等于士10Cffi; 4.4.1.2 当测图比例尺为1/500时,平面控制网最弱点相对于起始点的中误差小于等于士5cm。4.4.2 验潮站的工作水准点、水尺零点和海岸地形测量的高程控制精度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精度。4

6、. 4. 3 深度测量中,当测图比例尺为1/500时,定位中误差为图上土2.0mm;当比例尺小于等于1/1000且大于等于1/5000时,定位中误差为图上土1.0 mm;当比例尺小于等于1/10000旦大于等于1/50 000时,定位中误差为图上士0.5mm;对非比例尺的海上定位测量,应视工程的设汁要求确定定位精度。4.4.4 在深度测量中,当水深小于等于20m时,深度测量中误差小于等于土0.2m,当水深大于20rn 时,深度测量中误差为所测深度的士1%。4. 5 制图精度4. 5. 1 图廓边长度误差小于等于图上士0.1mm;对角线、方里网格线长度误差小于等于图上土Q.3mm;格网交点的直角

7、坐标位移小于等于图上:J:0.6mm, 4.5.2 控制点展点精度,以控制点间的距离来检查,每一控制点检查边数不得少于二条,且检查边交角应在30150之间,边长度误差小于等于图上土0.3mm。4.6 投影、分幅4. 6. 1 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6。带或3带投影,也可采用其他需要的投影;当测图比例尺小于等于1/2 000时,可采用高斯-克吕格1.5带投影。4.6.2 分幅采用国际统一分幅或自由分幅。4.7 图式符号一一一海域采用GB12317;陆域采用GB/T7929和GB5791, 4.8 仪器检定进行海洋工程测量的各种仪器,都应定期送法定检定单位检定,只有在检定合格时,才允许使用。5 技术设

8、计5. 1 技术设计的依据有关部门下达的任务书、合同,技术装备情况以及有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5.2 项目设计确定测区范围、测绘比例尺和划分图幅,制定测量工作中的主要技术措施,编写项目设计书和绘制有关图件。5.3 专业设计全面收集和分析测区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实地勘察,对初步设计进行修改,并制订技术设计书。5. 3. 1 测区资料收集和分析最新出版的陆域及海域地形图g804 GB 17501-1998 一平面及高程控制成果资料及其说明;潮沙资料;一气象资料,一其他有关资料。对所收集的资料,对其可靠性和精度进行分析,并对资料能否采用作出结论。5. 3. 2 专业设计的内容5. 3

9、. 2. 1 平面控制根据测区已知点情况及视!图比例尺,选择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及所要达到的精度。5. 3. 2. 2 高程控制。确定由己知高程点至待测高程控制点或验潮站的施洞l路线及测量精度。5. 3. 2.3 水深测量1)根据测图比例尺确定测线间隔、测线数量及布设方向。2)根据不同定位方法和手段,确定岸台(或基准台)的位置,估算测区定位中误差。3)确定验潮站、水文点的位置及水位改正方案。4)确定定位系统及测深仪器的检验与测定方法。5. 3. 2.4 海岸及岛礁地形测量1)依据实际情况,划分图幅.2)布设平面及高程控制。3)依据测区情况,确定测图方法。5.3.2.5 微地貌测量和障碍物探测1)

10、确定测量范围。2)根据测量海区水深及覆盖率的要求,确定测线布设方案。5. 3. 3 实地勘察5. 3. 3. 1 测区的社会情况、自然地理、水文气象、交通运输、通讯、用船及避风锚泊等条件。5. 3. 3. 2 测区己知控制点及验潮站实地情况。5. 3. 3. 3 测区内工作条件。5.3.4 根据实地勘察,完成专业设计,提交技术设计书。5.4 外业实施计划在确定外业实施计划时应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外业工作时间,一一技术人员选定及分工s主要仪器装备配备;二一用船计划及船只解决方法g一按技术设计书要求,进行技术准备工作p外业工作期间通讯方案。6 平面控制测量6. 1 般规定在控制测量前,要收集测区已有

11、的控制点成果资料,凡符合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已有控制点成果,均可作为同等级点使用。6. 1. 1 平面控制点应在国家大地控制点上发展,如在没有国家大地控制点的区域,可建立独立的控制网。6.1.2 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设的原则,也可同级扩展或越级布设。6. 1. 3 平面控制点按其精度,可分为一级控制点、二级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805 GB 17501-1998 6. 1.4 平面控制测量可选用导线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GPS测量等方法。6. 1. 5 本规范导线测量指光电测距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按GB500261993中2.1. 5、2.1. 6和2.1.

12、7 的要求进行。6. 1. 6 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按GB50026-1993中2.1. 3和2.1.4进行。6. 1. 7 三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按GB50026-1993中2.1.8、2.1.10和2.1. 11进行。6.1.8 GPS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6. 1.8. 1 用GPS测量布测平面控制点,一般采用GPS静态或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方法,当满足本标准的精度要求时,也可采用GPS实时相位差分法.6.1.8.2 GPS相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l和表2的规定。表1GPS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点平均边长,kmGPS接收机观测量接收机标称精度优于一级1 单/双频载波相位10 m

13、m士3XIO-6m二级O. 5 单/双频载波相位10 m:m士3XI0-6m图根O. 2 单/双频载波相位10 mm土3Xl0m表2GPS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在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同步观测数据采样间隔观测时段数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 卫星总数接收机数量(8) (PDOP) 一级注15二三4注215-60 注1运10二级;?: 15 二主42 15-60 注1运10图根注15二4注215-60 二月三三106.1.8.3 GPS网应布设成三角网形或导线网形,或构成其他独立检核条件可以检核的图形。6.2 选点与埋石6. 2. 1 在设计和选点时,应充分利用已有点位,并使之构成良好图形。6.2.2

14、 相邻控制点之间应尽量通视良好,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的高度(或距离大于等于0.5m , 当采用GPS定位测量布测控制点时,允许部分相邻点不通视。6.2.3 主要控制点应埋设标石,也可选用不易破坏的固定地物凿设标志和点号代替埋石。6. 3 水平角观测按GB50026-1993中2.3的要求进行。6.4 距离测量按GB50026-1993中2.4的要求进行。6.5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的记录、整理和平差计算6. 5. 1 手簿中记载项目和原始观测数据记录必须字迹清晰.填写齐全。外业原始记录不得擦拭,不准转抄。使用电子簿或便携式微机记录时,所用程序必须经过鉴定和审核批准,必须保留原始记录数据并存档。6

15、. 5. 2 水平角观测、距离测量、GPS测量等外业测量资料,整理时要加入各项必要的改正,检查合格后方可计算。6.5.3 三角测量的检验6. 5. 3. 1 三角网的测角中误差按(1)式计算gm=土匹亚J3n . ( 1 ) 式中,W一一三角形闭合差,(勺gn 兰角形个数。6. 5. 3. 2 三角网极条件,边条件和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分别按(2)、(3)、(4)式计算。806 GB 17501一1998W I!l ft 士学l2.ctg2. ( 2 ) W ll =:I: 2 f(宇内地2+(苦)+(;,2).(3) W方允=+20叫+mi:+mLHHH-H. . . . .叫式中,m相

16、应等级的测角中误差,() , 传距角;m m ,., 甘Ef起算边边长相对中误差gmj刑。2起算方位角中误差,(勺,n一一方位角推算路线的测站数。6.5.4 三边测量的检验6.5.4.1 用光电测距仪往返观测时,距离测量的单位权中误差按(5)式计算z11 Pdd 1 = ,/亏汇根据及户,估算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按(6)式计算=mD, =:I: ,.jf 式中zd 往返测距离的较差,m,n一一测距边数,户!一距离测量的先验权,户户去,8D为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的标称精度计算;D 一一距离测量的单位权中误差。6.5.4.2 兰边网中观测一个角度的观测值与由测距边计算的角值较差的检核2

17、根据各边的平均测距相对中误差检核,按(7)式计算限差g ( 5 ) ( 6 ) W允=:I:2叫苦p)r咄+咐+叩,ctg) +叫( 7 ) 式中,a, 三角形中观测角以外的另二个角度;m, 相应等级的测角中误差,(勺;Ef 各边的平均测距相对中误差。6.5.4.3 三边网角条件,包括圆周角条件与组合角条件自由项的俭核按(8)式计算限差w、允=土2mD.,faa丁式中:mD一一观测边的平均测距中误差,mm-;a一-圆周角条件或组合角条件方程式的系数。6.5.5 导线测量的检核其测角中误差按(9)式计算。mp =:i: j生子式中,!,一一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勺;n 计算!,的

18、测站数;N一一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 8 ) . ( 9 ) 807 GB 17501 -1998 6.5.6 GPS静态相对测量成果的检核,按CH2001-1992中的11.1. 5和11.1.6进行。6. 5. 7 一、二级平商控制和图根控制测量结果都应按最小二乘原理进行严密平差计算。6.5.8 内业汁算数字取位应符合表3的规定。水平角观测方向值各项改正数(勺1 7 高程控制测量7.1 一般规定表3内业计算数字取位边长观测值及各项改正数边长与坐标m 虹、0.001 0.001 方位角( 1 7. 1. 1 测区的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

19、原高程系统;当边远测区联测困难时,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或通过验潮、水位观测等方法确定高程基准。7. 1. 2 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划分为四等和等外两级,各等级视需要,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7. 1. 3 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和GPS水准测量。7. 1. 4 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当布网要求加密时,宣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只有在特殊困难情况下,才允许布设支线。7.2 水准测量7.2.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观测次数不符值、闭合差限差等级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与已知附合或环线区段、测段往返附合路

20、线或M, Mw 点联测测高差不符值环线闭合差四等5 10 往返各次往一次士20.fR:t20 ./ 等外8 15 往返各一次往一次:t30 ./言:t30 .fL 注,R为区段或测段1*度.L为附告路线或环线的长度.K为已测测段的1*度,均以km计7.2.2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7.2.2.1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小于等于20飞7.2.2.2 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小于等于0.5mm。.2.2.3 采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时,其补偿误差小于等于o.2/1。检测已测线段高差之差士30./K士35./K 7.2.3 每个测区应根据范围大小及工程需要

21、埋设水准点,也可利用稳定建筑物或天然地物凿设标志代替水准点。水准点应设于最高潮位线以上,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一个测区及其周围应有23个水准点。新埋设的水准点需经过一天以上的稳定时间,方可进行观测。各等级水准点,应绘制点之记,必要时设置指示桩。7.2.4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808 GB 17501-1998 表5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仪器类型及标尺前后前后视视线基辅(红黑基辅(红黑)左右路线间歇I:i等级视线民度类型视距差累积差高度分划常数差分划高差之差转点差高差之差自1m m m 口1町1mm m盯1mm DS1150 四等双丽5. 0 10. 0 0.2 3.0

22、5.0 5. 0 5. 0 DS,乓100等外D5.1运100双面10. 0 50.0 0.1 4.0 6. 0 6. 0 6. 0 7. 2. 5 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当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应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7.2.6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7.2.6.1 每条水准路线若分测段进行施测时,应按水准路线往返测段高差较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按(10)式计算.=J主学式中.ma高差偶然中误差,mm;4一一水准路线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L一一水准测段长度,km;n 往返测的水准路线测段数。( 10 ) 7.2.6.2 每条

23、水准路线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应按(11)式计算zw -布平式中gmw高差全中误差,mm;W一一闭合差,mm;L一一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N 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7.2. 6. 3 应按最小二乘原理,对水准网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并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7.2.7 水准观测计算取位应符合表6的规定。等级测站读数mm 四等.0 等外, 0 ?3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7.3.1 布设原则表6水准观测计算取位规定往返测深差总和往返测高差中数正高、尺长改正数mm mm 口1自1.0 .0 1. 0 .0 .0 1. 0 ( 11 ) 高程自1lI

24、10 7.3.1.1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控制,宜在高级点间布设成附合路线或高程导线网。四等应起迄于不低于三等水准的高程点上,等外应起迄于不低于四等的高程点上。个别困难地区也可采用支线布测等外高程控制点。7. 3. 1.2 高程路线中边长不应超过1km.边数不应超过6条,支导线边数不应超过3条。当边长不超过0.5km或单纯作高程控制时,边数可增加1倍。809 GB 17501 1998 7. 3. 1.3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与同等水准测量混合使用,但在同一测段中只能使用一种方法。7. 3. 2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回数指标

25、差较差垂直角较差对向观测高是较差附合或环形闭合差等级仪器中丝法二丝法( ) ( ) 盯1m口1口1四等DJ, 3 2 10m时,应检查4个点(最浅、最深、中间三个点t.z为测区最浅、最深水深之差值。在流量较大的江河地段,持续暴雨和台风后的岸边浅水区等,均应增加测深仪的检查次数。9.2.6.5 测深期间船速、航向变化或船体明显倾斜时,必须进行动态吃水变化的测量。9.2.6.6 回声测深仪以测深记录纸模拟记录为主.当采用数字记录时也必须有模拟记录,且采集的数据必须经计算机平滑处理。9.2.7 在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补测s一一测深时,当测深线偏离设定测线的距离超过规定间隔的1/2时,固定水深剖面重复监

26、测测量,当测深线偏离设定测线的距离大于10m时;一一两定位点问测深线漏测或测深仪回波信号记录中断(或模糊不清)在图上超过5mm 时;一测深仪信号不能正确量取水深时;当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全覆盖测深时,如因偏航、船只规避等原因导致测线间有未覆盖区域时;一测深期间,验潮中断时。9.2.8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应重测z一一主、检点位水深比对时重合深度点(图上距离1.0 mm以内)的不符值限差。15m为0.3m.15m以上为水深的2%.超限的点数超过参加比对总点数的25%时e一图幅拼接的点位水深比对超限时$定位中误差超限时,一一其他严重违反本规范要求时。9.3 测深定位9. 3. 1 测深点定位中误差按4.4

27、. 3进行。9. 3. 2 测深定位的控制点(岸台不低于二级点的精度。9. 3. 3 尽量选用先进的定位仪器设备、定位方法和图像导航技术进行导航定位以及数据自动采集。9.3.4 在测深船停靠处设立比对点,每天工作前后比对坐标一次。9. 3. 5 测深仪换能器与定位中心若不在同一铅委线上,偏心改正的要求按8.1.5进行.814 GB 17501-1998 9.4 外业资料整理9.4.1 测深资料的整理9.4.1.1 每日开始(结束)工作时应注明x年月日时开始(结束)工作,在每条测深线第一定位点前注明所测线号,在定位线上注明点号及时间。9.4.1.2 记录纸两端,应贴上标签,注明工作海区或项目名称

28、,测深线号应从各自一端的顺序填写。9.4.2 定位资料的整理9.4.2.1 定位于簿、测深手簿、测深仪记录纸所记的线号、点号、日期、时间均应一致。9.4.2.2 如外业资料由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获取,数据文件中应包括如下要素:线号、点号、日期、时间、经纬度、X、Y坐标、采集的深度值、水位改正值、改正深度值及备注。9.4.3 水位观测资料整理9.4. 3. 1 验潮人员对所观测的资料必须在现场及时整理,如发现问题应正确处理。9.4. 3. 2 在水尺零点确定无误后,根据水位观测资料计算水位改正值,水位改正值精确至厘米。9.4. 3. 3 根据水位改正值绘制水位曲线图。9. 5 内业资料整理9. 5.

29、 1 一般规定9.5.1.1 在内业整理中,严禁随意划改原始数据。9.5.1.2 成果图板整理中每一项目完成后,必须由另一作业人员进行全面校对。9.5.2 展绘定位点9.5.2.1 展绘定位点的展点误差1)展点误差在图上要小于等于土0.2mm , D内插点在图上要小于等于土0.5mmo 9.5.2.2 当测深线上的定位点过密时,可以舍去适当的个别定位点,但必须遵循下述原则1)其水深值,应与附近深度变化基本一致;2)航向、航速变化的定位点不能舍去;3)特殊深度和影响地貌特征的定位点不能舍去;4)对特殊深度,必须全面检查。9. 5. 3 绘制测深线航迹图在展点的同时,以定位点为圆心,用1mm_ 2

30、 mm直径小圆圈表示,并注记相应的点号,圆圈之间用实线连接,绘成测深线航迹图。点位密集时,可只注记逢五、逢十的点号,着点号之间有中断时,中断点及起始点均应注记点号。9.5.4 深度量取量取深度之前,应对记录纸进行检查与整理9.5.4.1 回波信号模糊不清或中断超过图上3mm者,须检查外业所勾绘的回波信号连线的准确性。没有数字线测深仪的连线用红铅笔勾绘在回波信号靠近零讯号的一侧。当没有涌浪滤波装置且受风浪影响而回波信号呈现波浪状时,连线应勾绘在回波信号的波峰与波谷的中央。9.5.4.2 内插两定位点间的特殊水深点,插点标记线应平行于定位点标记线。检查线与主测线之交点和所有特殊深度均不应遗漏,准确

31、量取。9.5.4.3 自动采集的水深数字取量至O.01 m,在模拟记录纸上人工量取水深时水深均量取至0.1m , 9.5.4.4 自动采集的水深数字必须与记录纸全面对应检查,并内插两定位点|町的特殊水深点。9.5.5 深度改正深度改正包括吃水改正(测深仪无吃水改正功能时)、水位改正、声速改正和动态吃水改正。9. 5. 5. 1 水位改正9.5.5.1.1 在进行水位改正前,需经检查各验潮站的零点、平均海面和深度基准丽的确定是否准确。平815 GB 17501 -1998 均海面、深度基准面的计算取至O.01 m.其计算方法按附录C进行。9. 5. 5. 1. 2 当相邻验潮站的控制范围重叠时,

32、两验潮站间的瞬时水深应以其实测水位资料分别改正。9. 5. 5. 1. 3 当相邻验潮站的控制范围值不重叠时,两验潮站间的瞬时水深,可采用直线分带法或时差法进行水位改正,采用上述方法时均要求两站间的潮时和潮高的变化与其距离成比例,分带时带的界线基本上应与潮波方向垂直。9. 5. 5. 1. 4 对离岸较远,又无法设立海上定点验潮站的海域,可采用预报水位内插处理方法解决。改正后的深度值精确至0.1m. 9. 5. 5. 2 声速改正水深大于20m,声速对测深精度影响较大时,应进行声速改正。声速改正方法按附录D执行。9. 5. 5. 3 动态吃水改正当动态吃水变化大于5cm时,必须顾及动态吃水改正

33、。9.6 水深图的绘制9. 6. 1 图件绘制的基本要求当水深小于50m时,深度值注记至0.1m,当水深大于50m时,深度值四舍五入后注记至整米。注记水深值的点位位移误差要小于等于0.3mm。定位点间内插的深度点,位置误差要小于等于0.5mm。9. 6. 2 在不影响真实地反映海底地貌的前提下,为使图面清晰易读,可以合理地取舍深度点。但不准舍去如下情况的点。9. 6. 2. 1 能确切地显示礁石、特殊深度、浅滩、岸边石阪等航行障碍物的位置、形状及其延伸范围)以及深度(高度)的点。9.6.2.2 能确切显示港口、航道、岛屿周围的地貌和狭窄水道中的深水航道的点。9.6.2.3 特殊深度和反映其变化

34、程度的特征点。9.6.2.4 能正确地勾绘零米线、等深线及显示干出滩坡度的特征点。9.6.3 当转绘的岸线及其干出部分与水深资料发生矛盾时,应根据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正确处理。9. 7 测量原图的制作9. 7. 1 水深地形图的制作9.7.1.1 控制点名称,符号在图上无法表示时(影响水深、岸线的绘制).可不着墨。9.7.1.2 文字注记和水深注记的书写一律朝图幅的正北方向。9.7.1.3 水深注记以米为单位,小数用拖尾小号数字表示。水深的实测点位在整数中心。9.7. 1.4 以零米线为界,零线以深水深用右斜等线体注记,如25;零米线至岸线部分用正等线体注记,如1,岸线以上高程按陆地高程点注记,

35、如.3. 5。水深字的大小,可根据海底地貌和水深点的疏密而定。9.7.1.5 明礁、干出礁的面积在图上大于0.2mm2时,应绘出实测形状,小于等于0.2mm2时,用符号表示。在干出礁旁注记干出高度,如(2,)。9.7. 1.6 暗礁和水下障碍物,要注记最浅深度、底质或性质。9.7.1.7 底质用汉字表示,当其位置与深度点重合时,可稍向下移动。9.7. 1.8 清绘时,除有特殊规定外,一律用黑色着墨。9.7.2 干出滩绘制9. 7.2. 1 干出滩上的深度点,应在其位置上写干出数字,如52.9.7.2.2 干沟,用虚线绘出其形状,并注记沟深。9.7.3 等深线绘制要求9.7. 3. 1 基本等深

36、距1m。当海底平坦,基本等深线不能明确反映海底地貌时,可加绘补助等深线:当海底坡度很大时,可适当增加等深距。9. 7.3.2 等深线可在测深精度两倍范围内移动,勾绘成圆滑的曲线,816 GB 17501-1998 9.7. 3. 3 零米线以0.2mm直径的点表示z基本等深线以0.1mm的实线表示,补助等深线以0.1mm 的虚线表示。逢5逢10等深线绘制tlo. 25 mm的加粗等深线。9.7.4 图廓绘制9.7.4.1 内图廓线粗0.1mm,外图廓线粗1.5 mm,内图廓线至外图廓线外沿的距离为10mm , 9.7.4.2 方里网线粗为0.1mm。9.7.4.3 图廓绘制精度要求按4.5.

37、1进行。9.7.5 测深线航迹图的绘制9.7.5.1 如用透明纸在内业图板上复制测深线航迹图,转绘误差不得超过0.5mmo 9. 7. 5. 2 图廓清绘按9.7. 4的要求进行。9.8 机助制图9.8.1 尽量使用机助制图方法代替手工绘图。9.8.2 绘图仪技术参数一一量测系统分辨率小于等于0.002mm/step; 可寻址分辨率小于等于O.025 mm/step; 一一零点定位差小于等于0.04mm; 动态误差小于等于O.1 mm , 一一-单笔重复误差小于等于0.05mm; 一一有效绘图面积具有Ao幅面。9.8.3 机助绘图可以将铅笔原图和清绘结合在起,一次性完成图件的绘制任务。机助绘图

38、完成的图件种类:测线布设图;一一水位曲线图,测深线航迹图,水深地形图g一一水深剖面图;一一海底立体地形图。10 海岸地形测量10. 1 一般规定10. 1. 1 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除按甲方规定的比例尺测图外,也可按表9选用。表9测图比例尺的选用比例尺用途1/25 000-1/50 000 规划选址112 000-1/10 000 可行性研究1/1 000 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等1/500 10.1.2 实测海岸地形时,海岸线以上向内陆地测进$在本规范的范围内至少为图上2cm(如甲方有特殊要求除外)。海岸线以下测至半潮线与水深测量相拼接。海岸线应进行实测。10. 1.

39、 3 地形类别可分为平坦地予丘陵地、山地和高山地,其分类规定见表10。817 GB 17501 -1998 表10地形分类的参考标准地形类别地面倾角平坦地a (dME-ds21一(dM2-dsz)E 二三60。.HH-HH-( B5 ) B2.2 正规日潮海区,每两次主要分潮天文变量的差数之差应满足下列条件:3000(d0142)I一(d01-dEhE二60。. . . . ( B6 ) 式中,d一为四个主要分潮的天文变量(根据日期查天文变量表得h1 , n 分别为第一次、第二次观测.B2.3 混合潮海区,应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B3 凡使用分带法或时差法进行水位改正时,与其有关的验潮站,水位

40、观测时间较测深时间应提前或延迟1h2 h。附录C(标准的附录)平均海面与深度基准面的确定C1 平均海面C1.1 长期验潮站采用2年(含以上连续水位观测数据,取其每小时的平均值求得平均海面。C1.2 短期验潮站的平均海面,一般用邻近的两个长期验潮站的平均海面转测求得,转测误差小于等于10cm,转测方法如下。c1. 2. 1 几何水准测量法z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要求,直接联测水准点间的高差,进而求得短期站的平826 GB 17501-1998 均海面。C1. 2. 2 同步改正法:采用30天(一个月)同步观测水位平均值,首先计算长期站的月平均海面与其多年平均海面的差值即同步改正数,然后将短期站的月平

41、均海面加上此同步改正数即可求得短期站的平均海面。其计算方法,也可采用回归分析法。C1.3 临时验潮站的平均海面,是与邻近的长期验潮站或短期验潮站以几何的水准法或同步改正法求得。C1.4 海主定点验潮站的日平均海面,是与邻近长期站或短期站以同步改正法求得。C2 深度基准面C2.1 长短期验潮站的深度基准面采用理论最低潮面,其计算公式为zL=(fHK1cosk1+(fff),与cos(2于k,+ 2gK,一180- gK,) 一/(fH)M, + (fH)o,cos(供,+gK,+gO,-gM,J+刑,(0) ; gl;, =tg- (fH)p,sin(阳,+gK, + gp, -gs,) J/

42、(fH)s, + (fH)p,cos(供,+gK,+gp,-gS,)J+刑,C); rp,;.=张1阶gK,一ES2lw川但5,=2供1,+2gK,-gs,-g5缸,(0) ; ,=gl;,-180, ()。H、g和f为M,、5,、N2K2.Kl、0,、P,、QM,、M5,、M,、5.、5等13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和节点因数jPK1为分潮K,的相角,它的变化从0。至360,由此可求得L的最小值,相应的潮面称为理论最低潮面。M,、S2.NhK2、K,、0,、矶、Q,、M,、M5,、M,分潮的调和常数H、g,由30d水位观测资料,用潮沙调和分析法求得。Sa,5s.分潮的调和常数以一年的水位观测资料求得

43、,对短期验潮站的58,Ss.分潮的调和常数,可采用邻近长期验潮站S.,5s.分潮的调和常数。c2.2 临时验潮站的深度基准面,根据邻近潮沙性质相同的二个长期验潮站或短期验潮站的深度准面,以内插法求得,计算公式为2L = (ALA + ALB)/(A + B) ( C2 ) 式中zL一一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面至其平均海面的高度,CffijLA、LB分别为A、B验潮站深度基准面至其平均海面的高度,cm;A、B在同一比例尺图上分别量取临时站A、B站的垂足间距离,cm。c2.3 海上定点验潮站的深度基准面,根据海区潮沙的传播情况,可选用下列方法求得g827 GB 17501-1998 a)根据一次或三次

44、24h观测的水位资料,采用准调和分析法求得M,、5KlO)分潮的调整和常数,然后计算理论最低潮面。b)根据15天水位观测资料,采用潮沙调和分析法求得M2.S2、N2,Kt,K,、0)、P)、Q)分潮的调和常数,然后按附录A求出理论最低潮面,但此时不考虑浅海分潮和气象分潮改正。c)根据海上定点验潮四个主要分潮M2.S2、凡、0)的调和常数,按下列经公式计算其深度基准面。L=日士吝(H旷H叽鸟J士H凡K旷Ho)沟)t式中,L定点站深度基准面至其平均海面的高度,cm;n一一长期验潮站的个数,L; i验潮站深度基准面至其平均海面的高度,cm;(HM,、HS2.HKl、HO)i一-,验潮站的调和常数,c

45、m;(HM,、H鸟、HK)、Ho)一一定点验潮站的调和常数,cmoC2.4 测区的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原则上采用已有的数据,只有在已有数据缺乏的情况下,才采用上述的方法求得。声速公式z附录D(标准的附录)声速改正v = 1449.2 + 4. 6t - O. 055t + O. 00029t + (1. 34 - O. 01t) (5 - 35) + 0.0172 式中,t一一温度(), 5一一盐度eZ 深度,m。计算时取平均值.Pi为各层厚度。声速改正公式:828 t, = Pit;/Pi 5 , = Pi5J三JPsZn=号b.Zv = 2(在一斗,V,= 1 500m/s ( D1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