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0 ,大小:627.52KB ,
资源ID:1476569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765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11 T 384.10-2018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0部分:图像采集点设置要求.pdf)为本站会员(diecharacter3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11 T 384.10-2018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0部分:图像采集点设置要求.pdf

1、ICS 35.240.01 M 63 DB11 北京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384.10 2018 代替 DB11/T 384.10 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 10 部分:图像采集点设置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m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art 10: Image gather spot established requirements 2018 - 12 - 17 发布 2019 - 04 - 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 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384.10 2018 I 目 次

2、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目标分类 .1 5 基本要求 .1 6 设备选择要求 .2 7 安装位置要求 .3 8 目标分辨率要求 .4 9 图像全天候采集要求 .4 DB11/T 384.10 2018 II 前 言 DB11/T 384 2018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分为以下 18个部分: 第 1 部分:总体平台结构; 第 2 部分:视音 频格式与编码; 第 3 部分:通信控制协议; 第 4 部分:传输网络; 第 5 部分: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 第 6 部分:图像存储与回放; 第 7 部分:工程要求与验收; 第 8 部分:危险场所

3、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第 9 部分:图像资源及系统设备编码与管理; 第 10 部分:图像采集点设置要求; 第 11 部分:控制权限分类与管理; 第 12 部分:图像采集区域标志的设计与设置; 第 13 部分:图像信息存储系统; 第 14 部分:移动终端联接技术要求; 第 15 部分:软件质量评价方法; 第 16 部分:视频图像字符叠加要求; 第 17 部分:运行维护要求; 第 18 部分: 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本部分为 DB11/T 384 2018的第 10部分。 本 部分 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 代替 DB11/T 384.10 2009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

4、术规范 第 10部分:图像采集点设置要求 。 本标准与 DB11/T 384.10 2009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 增加了规范 性引用文件“ GB 51158”和“ YD 5148”(见 2); 删除了术语 和定义“水平占屏比”、“垂直占屏比”和“覆盖率”(见 2009 年版的 2.2、 2.3 和 2.4); 修改了 目标分类,将“高点场景”修改为“ 制高点目标对象 ”,并增加了“ 其他自行确定的重 点部位 ”(见 4,2009 年版 4); 增加了基本要求的相关内容(见 5.1、 5.2); 修改了设备选择要求的相关内容(见 6,2009 年版 5); 增加了以建筑物内空间

5、、过道等为目标的摄像机的安装要求(见 7.7); 修改了章标题为“目标分辨率要求”,并相应将目标的占屏比要求修改为分辨率要求(见 8,2009 年版 7); 删除了“各级别图像采集点目标覆盖率要求”(见 2009 年版 9)。 本部分由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 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提出 。 本部分由 北京市公安局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公安局组织实施。 DB11/T 384.10 2018 III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公安局、富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艾立克电子有限公司、北京中星 微电子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钟永强、张鑫、史红、刘钊、蔡东亮、吴园、宋杉、焦永利、任兆争、崔国勤 。 本部

6、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1/Z 384.10 2007; DB11/T 384.10 2009。 DB11/T 384.10 2018 1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 10 部分:图像采集点设置要求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图像采集点的目标分类、基本要求、设备选择要求、安装位置要求、目标分辨率要求、 图像全天候采集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建设,其他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7、适用于本文件。 GB 51158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 5148 架空光 (电 )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目标 objective 根据需要确定的人、车辆、道路、建筑物等监视对象。 4 目标分类 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运动的人员 /车辆; 通行道 /路; 路口 /出入口; 人员 /车辆集散场所; 重要建筑物、建筑群,设施的外表面及内立面; 制高点目标对象; 其他自行确定的重点部位 。 5 基本要求 5.1 应根据设防区域的重要程度和应用需求,科学合理的规划图像采集点设置。 5.2 宜借助地理信息定位等辅助计算工具,实现图像采集点的点、线

8、、面合理覆盖。 DB11/T 384.10 2018 2 5.3 对同一目标进行监视时,应充分考虑与已有图像采集点的复用,避免重复建设。 5.4 图像采集点的设置应综合考虑环境等因素,布设在有利于摄取目标图像的位置,视野范围满足监 视的要求。 5.5 图像采集点的设置应能清晰显示目标的特征。宜采用多点位设置方案,对目标进行多角度观察。 5.6 图像采集点设置时应考虑到监控目标的特殊需求,采集点可应用智能采集等功能。 5.7 图像采集点应设置在目标区域附近不易受外界损伤的位置,设置位置不应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 员正常活动。 5.8 摄像机安装位置应尽量避开逆光、强电场、强磁场、易发生火灾、潮湿、

9、易遭受雷击和重度环境 污染等区域。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相应的技术保护措施。 5.9 电梯厢内摄像机的安装位置及方向应能满足乘员有效监视的要求。 5.10 前端设备应根据需要满足抗风、防雷、防雨、防尘、防暴等功能 ,特殊场所的前端设备还应具有 防爆、防腐蚀功能,并应与现场环境相协调。 5.11 前端设备安装应平稳、牢固、便于操作维护。如采用立杆安装,立杆应遵循 GB 51158、 YD 5148 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 5.12 室外摄像机宜采用低照度摄像机,并根据应用需要考虑附加照明装置。附加照明装置的光源光线 宜避免直射摄像机镜头 ,以免产生晕光,并力求环境照度分布均匀。需要隐蔽监控时

10、,附加照明装置宜 采用红外光源。 6 设备选择要求 6.1 摄像机 6.1.1 应根据现场环境、目标特点等,选择适合的分体式枪型摄像机或一体化球型、半球型摄像机。 6.1.2 目标的环境照度不高, 而要求图像清晰度较高时,宜选用彩转黑低照度摄像机。 6.1.3 应根据现场环境照度变化情况,选择适合的宽动态范围的摄像机;现场环境照度变化大时,宜 选用具有自动光圈功能摄像机。 6.1.4 重点监控图像采集点宜选用分辨率不低于 1080P 的摄像机。 6.1.5 制高点监控图像采集点宜选用具有图像增强功能的摄像机。 6.1.6 需要辨别目标特征和异常事件时,宜选用具有智能分析功能的摄像机。 6.1.

11、7 摄像机的工作温度、湿度应适应现场气候条件的变化,必要时宜配套适应环境条件的防护罩。 6.2 镜头 6.2.1 镜头像面尺寸应与摄像机靶面尺寸相适应,镜头的接口与摄像机的接口配套。 6.2.2 用于固定目标 监视的摄像机,可选用固定焦距镜头,目标视距较大时可选用长焦镜头;在需要 改变目标的观察视角或视场范围较大时应选用变焦距镜头;目标视距近且视角较大时可选用广角镜头。 6.2.3 目标观察视角或视场范围变化较大的场合,宜选用自动聚焦的变焦镜头。 6.2.4 目标照度恒定或变化较小时可选用手动可变光圈镜头。 6.2.5 目标照度变化范围高低相差达到 100 倍以上或昼夜使用的摄像机应选用自动光

12、圈镜头。 6.2.6 变焦镜头应满足最大距离的特写与最大视场角观察需求,并宜选用具有自动光圈、自动聚焦功 能的变焦镜头。变焦镜头的变焦和聚焦响应速度应与移动目标的活动速度和云台的 移动速度相适应。 6.2.7 镜头解析度应不低于所配套摄像机的标称分辨率。 6.2.8 需要隐蔽安装时应采取隐蔽措施,镜头宜采用小孔镜头或棱镜镜头。 DB11/T 384.10 2018 3 6.2.9 镜头焦距的选择根据视场大小和镜头到目标的距离等来确定,目标成像示意如图 1 所示,镜头 焦距可参照公式( 1)计算: H 镜头 监 视 目 标 L f A 像 场 图 1 目标成像示意图 HLAf (1) 式 中:

13、f 焦距( mm); A 像场高 /宽( mm); L 镜头到目标的距离( mm); H 视场高 /宽( mm)。 6.3 云台 /支架 6.3.1 监视固定目标时,宜配置固定支架。 6.3.2 监视目标范围较大时,应配置电动遥控云台,宜水平无限位连续旋转、变速控制,云台的负荷 能力应大于实际负荷的 1.2 倍。 6.3.3 云台转动停止时应具有良好的自锁性能,水平和垂直转角回差应 0.5。 6.3.4 云台的运行速度(转动角速度)和转动的角度范围,应与跟踪的移动目标相适应。 6.3.5 室内型电动云台在承受最大负载时,机械噪声声强级应 50dB。 6.3.6 根据需要可配置快速云台或一 体化

14、遥控摄像机(含内置云台等)。 6.3.7 云台(配套控制解码器)宜支持矢量定位控制、故障状态监测功能。 6.3.8 云台的工作温度、湿度范围应满足现场环境要求。 6.4 防护罩 6.4.1 根据使用要求选用防护罩,并应与现场环境相协调。 6.4.2 防护罩尺寸规格应与摄像机、镜头等相配套。 7 安装位置要求 7.1 以运动的人员 /车辆为目标的摄像机,安装位置宜在距地面 3.5 米至 10 米的高度。 7.2 以通行道 /路为目标的摄像机,安装位置宜在距地面 3.5 米至 10 米的高度。 DB11/T 384.10 2018 4 7.3 以路口 /出入口为目标的摄像机,安装位置宜在距地面 2

15、.5 米至 10 米的高度。 7.4 以人员 /车辆集散场所为目标的摄像 机,安装位置宜在距地面 10 米至 30 米的高度。 7.5 以重要建筑物、建筑群和设施的外表面为目标的摄像机,安装位置宜在距地面 3.5 米至 50 米的高 度。必要时,宜采用多点位设置。 7.6 通过高点场景采集方式,以城市火情、森林火情、城市人防、环境污染等为目标的摄像机,安装 位置宜在距地面大于 50 米的高度。 7.7 以建筑物内空间、过道等为目标的摄像机,安装位置应以不妨碍行人通行,宜距地面 2.5 米以上 高度。 8 目标分辨率要求 8.1 需要辨别人员体貌特征(如性别、衣着、身型等)时,人员成像应不小于

16、200 垂直像素数。 8.2 需要辨别人员携带物(如携带方式、物 品类别等)时,人员成像应不小于 300 垂直像素数。 8.3 需要辨别人员动作特征时,人员成像应不小于 400 垂直像素数。 8.4 需要辨别人员面部特征(发型、五官、配饰)时,人员头部成像应不小于 200 垂直像素数。 8.5 需要辨别车辆类别(如卡车、轿车、挂车)时,车辆成像应不小于 180 水平像素数。 8.6 需要辨别车辆型号时,车辆成像应不小于 240 水平像素数。 8.7 需要辨别车辆号牌时,号牌成像应不小于 90 水平像素数。 9 图像全天候采集要求 9.1 需要在夜间、尘雾、雨雪等条件下采集图像时,宜采用低照度、宽动态、图像增强、红外热成像 等技术的摄像机,必要时可采 用辅助光源。 9.2 采用低照度和辅助光源技术时,摄像机输出的图像应能识别目标的体貌特征或形体结构。 9.3 采用图像增强、红外热成像技术时,摄像机输出的图像应能识别目标的属性轮廓。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