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4 ,大小:1.44MB ,
资源ID:1476588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765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11 T 1742-2020 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与评估标准.pdf)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11 T 1742-2020 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与评估标准.pdf

1、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号:DB11/T 17422020 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与评估标准 Standard for sponge city planning compilation and evaluation 2020-07-02发布 2021-01-01实施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与评估标准 Standard for sponge city planning compilation and evaluation DB11/T 17422020 主编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北

2、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实施日期:2021年01月01日 2020 北京 前 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 年)实施,编制组按照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 和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7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 划的通知(京质监发20172号)的要求,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 经验,充分吸取科研成果以及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本标准的编制工 作。 本标准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要求; 4.规划编制;5.规划实施评估。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归口管

3、理,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 化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释(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0号;邮政编码:100045;电话:8073685; 电子邮箱: )。 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 公室,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电话:68021694,邮箱:)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北京市气候中心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

4、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工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韦明杰 王 军 黄鹏飞 任希岩 吕红亮 崔 硕 张书函 史建伟 马京津 李志萍 郭金燕 闫 斌 王 晨 张 义 费明龙 米子龙 司马文卉 孙道成 黄 鸥 赵 飞 牟晓英 曾 真 葛裕坤 杨京生 丛晓红 张晓昕 魏保义 于德淼 龚应安 于 磊 张 耀 武彦杰 杨若子 孙 颖 熊 林 杨默远 姚玉健 秦 越 路 遥 李 强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谢映霞 贾海峰 赵 锂 朱志红 余正维 杨忠山 杨 毅 王建龙 目 次 1. 总则 . 1 2. 术语和符号 . 2 2.1 术语 . 2 2.2 符号 . 3 3. 基本要求 . 4 3.1

5、 规划内容 . 4 3.2 规划成果 . 5 3.3 规划评估 . 5 4. 规划编制 . 7 4.1 基础条件分析 . 7 4.2 规划目标 . 8 4.3 规划格局与分区 . 9 4.4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确定 . 10 4.5 规划方案 . 11 4.6 近期建设规划 . 15 4.7 规划实施保障 . 16 5. 规划实施评估 . 17 5.1 评估内容 . 17 5.2 评估方法 . 17 5.3 评估成果 . 18 附录A 北京市地表岩性 . 19 附录B 北京市不同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 . 21 本标准用词说明 . 23 引用标准名录 . 24 附:条文说明 .

6、24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and Symbols . 2 2.1 Terms . 2 2.2 Symbols . 3 3. Basic Requirements . 4 3.1 Planning Contents . 4 3.2 Planning Deliverables . 5 3.3 Planning Assessments . 5 4. Planning Compilation . 7 4.1 Basic Condition Analysis . 7 4.2 Objectives . 8 4.3 Patterns and

7、 Zones . 9 4.4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Calculation . 10 4.5 Planning Programs . 11 4.6 Recent Construction Planning . 14 4.7 Implementation Guarantee of Planning . 15 5.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ssessment . 16 5.1 Assessment Contents . 16 5.2 Assessment Methods . 16 5.3 Assessment De

8、liverable. 17 Appendix A Surface Lithology of Beijing . 18 Appendix B Design Rainfall Correspongding to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 20 Explanations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22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23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23 DB11/T 17422020 1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

9、务院及国家相关部委对海绵城 市的建设要求,科学合理地编制海绵城市规划,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使 海绵城市在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文化方面发挥有效作用,制定 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总 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乡镇域规划中的海绵城市规划部分和海绵城市专 项规划编制,以及海绵城市规划实施评估。 1.0.3 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应遵循顶层性、系统 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1.0.4 海绵城市规划应与土地利用、防洪、雨 水排除与防涝、水资源与供水、绿地系统、城市交通、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 在管控空间、用地竖向、指标等方面做好协调衔接。 1.0.5 北京市海绵

10、城市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评 估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北京市有关标准的相关规定。 DB11/T 17422020 2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海绵城市 sponge city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 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 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1.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规划范围内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的雨水量占 多年平均降雨量的百分比。 2.1.3 年径流污

11、染削减率 annual runoff pollution removal rate 指在多年平均降雨典型年条件下,降雨径流经过各种预处理措施或低影响开 发设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和过程,规划范围内累计全年削减的径流污染 物总量占全年径流污染物总量的百分比。 2.1.4 非传统水资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resources 本标准指雨水和再生水。 2.1.5 污水再生利用率 ratio of wasterwater reuse 指城市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用于工业、城市杂用、河湖景观等领域的再生水 量占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再生水总量的百分比。 2.1.6 雨水资源利用率 ra

12、tio of rainwater use 指收集并用于工农业生产、城市杂用、河湖景观等领域的降雨总量占多年平 均降雨量的百分比。 2.1.7 生态岸线 ecological shoreline 指模仿自然岸线具有的“可渗透性”特点,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 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蚀、淘刷的 自然堤岸的统称。 DB11/T 17422020 3 2.1.8 蓄涝区 flooding storage area 用于蓄滞涝水的低洼地、绿地及水域等区域。 2.1.9 管控单元 control zone 为便于海绵城市的规划管理、考核和实施,结合规划范围、规划阶

13、段、排水 流域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单元(街区、片区等),将规划城市建设区划分形成 的基础片区。 2.2 符号 H控制降雨量; Y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 V调蓄容积; S污水管道规划设计标准; 安全系数; A规划范围内建设区面积; W平均日污水排放量; k污水排放系数; G平均日用水量。 DB11/T 17422020 4 3. 基本要求 3.1 规划内容 3.1.1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海绵城市规划应包括 下列内容: 1 海绵城市规划目标、格局、分区及管控要求; 2 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主要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生态岸线比例、地表水 功能区达标率、内涝防治重现期、污水再生利用率; 3 海绵

14、城市设施规划,主要包括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 等方面的重大设施布局及规模; 4 近期建设区域及重大设施建设计划; 5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1.2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海绵城市规划应包 括下列内容: 1 规划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及规划设计要点; 2 河湖蓝线规划及管控要求; 3 再生水厂、泵站、蓄洪区、蓄涝区、合流制及径流污染控制设施规划用地 落实; 4 排水分区及排水方式,排水和再生水管网规划; 5 地表径流组织方式及对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要求。 3.1.3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建设条件及现状问题; 2 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 3 规划格局、分区及管控要求

15、; 4 海绵城市管控单元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 5 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水文 化发展等规划; DB11/T 17422020 5 6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内容; 7 近期建设区域、目标、指标和重点建设项目; 8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2 规划成果 3.2.1 海绵城市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说 明和图纸。 3.2.2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宜包括下列图纸: 1 历史积水点分布图; 2 河湖水系现状水质达标评价图; 3 用地功能规划图; 4 海绵城市总体格局规划图; 5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分区图; 6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规划图(

16、以街区为管控单元); 7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规划图(以排水分区为管控单元) 8 雨水管道及泵站规划图; 9 河道及蓄涝区规划图; 10 污水管道及污水处理厂规划图; 11 再生水管道及再生水厂规划图; 12 近期建设重点区域规划图; 13 近期建设项目规划图。 3.3 规划评估 3.3.1 海绵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部门,应每五 年组织对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时间宜与城市总体规划评 估时间一致。 3.3.2 海绵城市规划实施评估应依据以下内容: DB11/T 17422020 6 1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2 已批准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3 实测数据、统计数据、现场调查和公众意见。

17、3.3.3 海绵城市规划实施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 括规划指标、规划建设项目完成情况,规划实施保障情况,公众满意度,问题分 析及改进措施。 DB11/T 17422020 7 4. 规划编制 4.1 基础条件分析 4.1.1 基础条件分析的基础资料应包括下列内 容: 1 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河湖水系、潜水地下水埋深、地表岩性、 洪涝灾害; 2社会经济:人口、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情况、用水量及水 源结构、水体水质及污染源; 3市政基础设施: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再生水管网、污水厂、再生水厂、 泵站、调蓄设施、水利枢纽; 4 相关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乡镇域规划以

18、及相关专 项规划。 4.1.2 基础条件分析宜包括下列内容:自然地 理、社会经济、低影响措施适宜性、城市积水与内涝风险、河道基流、水环境容 量测算、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水生态状况。 4.1.3 应在基础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规划 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DB11/T 17422020 8 4.2 规划目标 4.2.1 规划目标应包括海绵城市建设的预期效 果、海绵城市管理的预期效果、近期和远期达到海绵城市要求的面积和比例、海 绵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等四方面内容。 4.2.2 规划主要控制性指标应包括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生态岸线比例、城市河湖蓝线划定率、年径流污染削减率、重要江河

19、湖 泊水功能区达标率、内涝积水点治理率、污水再生利用率、雨水资源利用率,宜 按表4.2.2取值。 表4.2.2海绵城市主要控制性指标规划取值范围表 指标名称 指标值 中心城 副中心 新城 乡镇中心区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75 80 7580 7580 生态岸线比例(%) 55 90 4090 4090 城市河湖蓝线划定率(%) 100 100 100 100 年径流污染削减率(%) 根据水体达标方案具体确定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95 95 95 95 内涝积水点治理率(%) 100 100 100 100 污水再生利用率(%) 90 90 90 90 雨水资源利用率(%)

20、 2 2 2 2 注:1. 根据国家要求及本市实际降雨特征确定本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其中,延庆区 不低于80%,其他地区不低于75%; 2.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全市2035年重要江河湖泊水 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大于95%; 3. 内涝积水点治理率100%是指在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对应的暴雨情况下,不出现 内涝积水现象。 DB11/T 17422020 9 4.3 规划格局与分区 4.3.1 应根据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 本底条件确定海绵城市规划格局,重点识别实现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 净化等功能的生态要素。 4.3.2 规划格局应包括区域自然生态空间相对

21、集中的海绵基质、承担区域径流路径功能的海绵廊道、承担区域或流域尺度雨洪 渗滞蓄功能的海绵斑块。 4.3.3 总体格局应包括下列要素: 1 区域自然生态空间相对集中的农田、林地、山地; 2 承担区域径流路径功能的河道及两侧绿化带; 3 承担区域或流域尺度雨洪渗滞蓄功能的水域和水源保护区; 4 城市尺度的绿化廊道。 4.3.4 宜根据区域尺度,基于地形地貌、水文 地质条件、水功能区划、城市规划、水土保持分区等特征划分海绵城市分区。 4.3.5 应针对分区特征及存在主要问题,提出 各分区的海绵城市规划管控策略。 DB11/T 17422020 10 4.4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确定 4.4.1 管控

22、单元宜按规划街区和雨水分区两种 方式划分。 4.4.2 应结合规划区降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实施难度、城市建设强度等要素,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 4.4.3 应根据规划区的地表岩性类型和渗透条 件、潜水地下水埋深等因素,提出差异化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值及适用设施 类型。北京市平原区地表岩性和渗透性的空间分布见附录A。 4.4.4 城市用地可划分为建筑与小区、道路广 场及绿地三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规划新建的建筑与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低于85%; 2 已建成的建筑与小区可分类为居住、老城历史街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工业仓储,其海绵化改造可按典型案例分

23、析法确定年径流 总量控制率指标,每个典型分类不应少于两个典型案例; 3 新建及改建道路应根据断面形式、径流组织方式、可改造条件等因素,采 用面积加权法计算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4 新建及改建绿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小于90%。 4.4.5 应选用各行政区内代表气象站30年以上 日降雨资料统计得到的各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对应曲线,各区年径 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关系表详见附录B。 4.4.6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根据控制降雨量, 查询规划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曲线得到。控制降雨量可按下式计算: F VH Y= 10 (4.4.6) 式中:H控制降雨量(mm); Y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24、 F汇水面积(hm2); V径流控制体积(m3),应按 现行 国家 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GB 51345计算。 4.4.7 规划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采用面积 加权法计算得到。 DB11/T 17422020 11 4.4.8 规划应根据规划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用地功能、工程可实施性等因素,提出本规划区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的规 划设计要点。 4.5 规划方案 4.5.1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宜包括水安全保障、 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水文化发展等。 4.5.2 水安全保障规划应在现状调查和问题分 析的基础上,结合规划目标和标准,编制源头控制、雨水管渠及泵站、雨水

25、调蓄、 雨水行泄通道、排涝河道及蓄涝区等规划内容,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收集规划区及周边地区现状雨水管渠、河道、泵站、蓄涝区、积水点资 料及上位规划资料并开展现场调查,因地制宜编制规划方案,并与相关规划协调。 2 应对现状雨水设施进行校核,对不满足规划要求的现状雨水干线管道应提 出解决方案。 3 编制下凹桥区雨水排除规划时,应在下凹桥区外侧设置挡水墙和道路变坡 点,并在下凹桥区四周布置雨水管渠,就近接入高水区雨水管渠;下凹桥区道路 最低点高程低于与本桥区防涝标准对应的下游河道洪水位时,应设置桥区雨水泵 站。 4 排涝河道规划应以流域规划为基础,结合城市防涝要求编制。有流量限泄 要求的排涝河

26、道,河道槽蓄无法满足调蓄要求时,可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在排入下 游河道前设置蓄涝区。 5 雨水管道接入有洪水倒灌风险的河道时,应在雨水管道出口设置防倒灌工 程措施;对于低洼建成区,可采用独立雨水泵站的方式排除其涝水。 6 应划定排水方式分区,并根据雨水排放条件确定自排区、泵排区、蓄排区、 蓄排结合区范围,并确定雨水泵站、蓄涝区布局及其规模和用地面积。 7 宜采用数学模型法评估城市内涝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模型参数应利用 实测降雨、流量和积水数据进行率定和验证。无实测数据时,可根据自然地理特 征与水文条件相似流域的数据推求本流域模型参数。 8 应根据城市内涝风险评估结果,对新建区的竖向提出规划要求。

27、雨水调蓄 DB11/T 17422020 12 设施宜结合绿地、停车场、广场、体育场等公共用地进行设置,并保证地面积水 可重力流排入调蓄设施,同时应保证以上各类公共用地的基本功能。 4.5.3 水环境改善规划应在城市水环境问题及 成因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水体水质达标规划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污 水管网(含泵站)及处理厂站布局、合流制改造、径流污染控制、河湖内源治理 等规划,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城市建设区应采用分流制。老城历史街区无法进行分流制改造的合流制管 道应进行污水截流,截流倍数不宜小于5。 2 污水管道规划设计标准应采用平均日污水量按式(4.5.3-1)计算。 S=W/A (4

28、.5.3-1) 式中:S污水管道规划设计标准(m3/dhm2); 安全系数,可取12; A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面积(hm2); W平均日污水排放量(m 3 /d),应按式( 4.5.3-2)采用平均日用水量计 算。 W=kG (4.5.3-2) 式中:k污水排放系数,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9,工业及仓储污水排放 系数采用0.8; G平均日用水量(m3/d)。 3 规划区污水收集率不应低于99%。 4 年径流污染削减率应结合降雨特征、实测径流的水质变化过程和受纳水体 的水质目标经济合理确定。 5 径流污染控制应优先在源头采用生态处理措施,不具备源头生态处理条件 的项目,可在雨水管渠系统中进行截

29、流、调蓄,并采取生态或工程措施进行处理。 6 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应按照规划污水量、合流雨水量、径流污染控制雨水量 及来水特征综合确定。 7 河湖内源污染治理可采用底泥清淤、漂浮物打捞、生物净化的方法。 4.5.4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应在水生态现状 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制定规划方案,营造良好水生态环境,其内容应包括城市河 DB11/T 17422020 13 湖蓝线划定、城市湿地坑塘沟渠保护与修复、城市水系岸线生态保护与修复、河 湖水系水源补给,以及对滨水空间的开发建设管控要求,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水生态现状调查评价内容应包含水源、径流量、水质。 2 城市规划区内除防洪岸线外,新建、改建、扩建

30、城市水体的生态岸线率不 宜低于70%,并同时满足表4.2.2的要求。 3 应划定城市河湖蓝线,结合城市规划用地功能合理安排滨水空间。 4 城市水系岸线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应根据相关规划确定的生态廊道布局 制定。 5 生态岸线的河底、河坡宜透水。 6 应编制城市水系景观生态水源供给规划,水源可为雨洪水和再生水。 4.5.5 非传统水资源利用规划应在现状设施及 用水需求特征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再生水、雨水的利用方向,进行用水量计算, 有效替代清水资源,其内容应包括再生水利用分区、再生水管网及厂站布局、雨 水利用,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再生水应优先用于工业、绿化灌溉、环卫作业、河湖景观用水、建筑冲厕。 收集净化的雨水宜用于绿化、道路环卫及河湖景观用水。 2 污水再生利用率不应低于90%,雨水资源利用率不应低于2%。 3 再生水供水分区应根据地形高程,河道、高速公路、铁路分布,以及再生 水厂布局进行划定,并满足用水量需求及出厂水压要求。再生水厂出厂水压宜控 制在50m以下。 4 有特殊要求的工业用再生水宜采用独立管道供水。其他再生水管道宜采用 环状管网供水。 5 再生水管网管径应根据高日高时供水量,经平差计算确定,必要时应设置 加压泵站以保证用水压力需求。再生水干线管道布置及管径应同时满足近远期用 水需求。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