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16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 T 1480 2017 梨 树 休眠期 病虫害 化学防治 技术规程 2017 - 12 - 10发布 2018 - 02 - 10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T 1480 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防治原则 . 1 5 防治对象 . 1 6 防治时期 . 1 7 防治方法 . 1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梨树主要病害症状 . 3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梨树主要虫害形态特征及越冬场所 . 4 DB14/ T 1480
2、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建斌、张鹏九、高越 、刘中芳、杨静、史高川、范仁俊、杜恩强。 DB14/ T 1480 2017 1 梨树休眠期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梨树 休眠期病虫害化学防治的 防治 原则、防治 对象、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梨树 休眠期病虫害的化学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3、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梨树休眠期 梨树从落叶至翌年萌芽阶段。 4 防治原则 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针对梨树休眠期病虫害发生情况,遵循广谱高效、安全第一的用药原则,做 到合理选药、安全用药和科学混药。依据 GB/T 8321(所有部分) 选用分散度高、悬浮性好、杀菌谱广、 杀灭力强的药剂,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 5 防治对象 梨树腐烂病( Valsa mali) 、 梨树 干腐病 (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 梨树 轮纹
4、病 (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 梨 黑星病( Venturia piritna) 等病害。梨小食心虫 ( Grapholitha molesta) 、中国梨 木虱 ( Psylla chinesis) 、 梨 黄粉蚜 ( Aphanostigma jakusuiense) 、康氏粉蚧 ( Pseudococcus comstocki ) 等虫害。 各病害症状 参 见附录 A, 虫害形态特征 及越冬场所 参 见附录 B。 6 防治时 期 梨树从落叶至翌年 萌芽 前,以萌芽前防治为主。 7 防治方法 DB14/ T 1480 2017 2 7.1 病害防治 7.1.1
5、 梨树腐烂病 ( Valsa mali) 7.1.1.1 用 3 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 45%石硫合剂晶体 100200 倍液或 1.8%辛菌胺醋酸盐 1 000 1 200倍液树体喷雾。 7.1.1.2 刮治病斑,刮除后及时涂抹 2.12%腐植酸铜水 剂 50 100倍 ,或者涂抹 3%甲基硫菌灵糊剂 50 100倍 或涂抹 1.8%辛菌胺醋酸盐 50 100倍 。 7.1.2 梨树干腐病 (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7.1.2.1 用 3 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 45%石硫合剂晶体 100200 倍液或 1.8%辛菌胺醋酸盐 1 000 1 200倍液树体喷雾。 7
6、.1.2.2 刮治病斑,刮除后及时涂抹 2.12%腐植酸铜水 剂 50 100倍液 ,或者涂抹 3%甲基硫菌灵糊剂 50 100倍液 或涂抹 1.8%辛菌胺醋酸盐 50 100倍 。 7.1.3 梨树轮纹病 (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7.1.3.1 用 3 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 45%石硫合剂晶体 100200 倍液或 1.8%辛菌胺醋酸盐 1 000 1 200倍液树体喷雾。 7.1.3.2 刮治病斑,刮除后及时涂抹 2.12%腐植酸铜水 剂 50 100倍液 ,或者涂抹 3%甲基硫菌灵糊剂 50 100倍液 或涂抹 1.8%辛菌胺醋酸盐 50 100倍 。 7.
7、1.4 梨黑星病( Venturia piritna) 用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6 000 7 000倍液 或 70%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 800 1 000倍液 等树体 喷雾 。 7.2 虫害防治 7.2.1 梨小食心虫 ( Grapholitha molesta) 喷洒 3 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 45%石硫合剂晶体 100 200倍液或 3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5 000 6 000倍液 。 7.2.2 中国梨木虱 ( Psylla chinesis) 喷洒 3 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 45%石硫合剂晶体 100 200倍液 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 1 500倍液
8、。 7.2.3 梨黄粉蚜 ( Aphanostigma jakusuiense) 喷洒 3 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 45%石硫合剂晶体 100 200倍液 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 剂 1 000 1 500倍液。 7.2.4 康氏粉蚧 ( Pseudococcus comstocki ) 喷洒 3 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 45%石硫合剂晶体 100 200倍液 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 1 500倍液 或 3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5 0006 000 倍液。 DB14/ T 1480 2017 3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梨树主要病害症状 A.1 梨树腐烂病 ( Va
9、lsa mali) 发生在主干、主枝、侧枝及小枝上,有时主根基部也受害。病部树皮腐烂且多发生在枝干向阳面及 枝杈部。初期稍隆起,水浸状,按之下陷,轮廓呈长椭圆形。病组织松软、糟烂,有时溢出红褐色汁液, 发出酒糟气味,遇弱树则可穿透皮层达木质部,引起枝干死亡。 展叶开花进入旺盛生长期后,春季发生的小溃疡斑停止活动,失水形成干斑,埋在树皮裂缝下,刮 除粗皮可见椭圆或圆形干斑,呈红褐色,较浅,多数未达木质部,组织松软,病健部开裂,生长期内不 活动,入冬后继续扩展,穿过木栓层形成红褐色坏死斑,湿润进一步扩展,导致树皮腐烂。 夏秋季发病,主要产生表面溃疡,沿树皮表层扩展,略湿润,轮廓不明显,病组织较软,
10、只有局部 深入,后期停止扩展稍凹陷;晚秋初冬由于树皮表面死组织中的病菌在树体活力减弱,开始扩展为害, 在枝干粗皮边缘死皮与活皮邻接处出现坏死点;入冬后继续扩展,呈溃疡形。春季 2-4年生小枝上发病, 蔓延很快,衰弱大枝发病,也呈现这种症状。枝干树皮发病,扩展环绕枝干一周时,全枝及整株逐渐死 亡。 A.2 梨树干腐 病 (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 枝干染病,皮层变褐并稍凹陷,后病枝枯死,其上有黑褐色小粒点。 主干染病,初生轮纹状溃疡斑,病斑环干一周后,地上部枯死。 果实染病,病果上产生轮纹病,症状与梨轮纹病相似。 苗木和幼树染病,树皮现黑褐色长条状
11、湿润病斑,致叶片萎焉或枝条枯死。后期病部失水凹陷,四 周龟裂,表面密生小黑粒点。 A.3 梨黑星 病 ( Venturia piritna) 主要为害鳞片、叶片、叶柄、叶痕、新梢、花器、果实等梨树地上部所有绿色幼嫩组织。特征是在 病部形成显著的黑色霉层。 花序染病,花萼、花梗基部产生霉斑。 叶簇基部染病,致花序、叶簇萎焉枯死。 叶片染病后,先在正面发生褪色黄斑,在叶背面产生辐射状霉层,小叶脉上最易产生,病情严重时 造成大量落叶。 新梢染病初期形成梭形病斑,后期病部皮层开裂呈粗皮状的疮痂。 幼果染病大多早落或病部木质化形成畸形果。 大果染病形成多个疮痂状凹斑,发生龟裂,有些病斑呈放射状黑色星点,
12、病斑伤口常被其它腐生菌 侵染,致全果腐烂。 A.4 梨树轮纹 病 (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DB14/ T 1480 2017 4 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较少为害叶片。 枝干染病从皮孔侵入,现 0.3 cm 2 cm扁椭圆形略带红色的褐斑,病斑中心突起,质地较硬,边缘 龟裂,与健部形成一道环沟状裂缝。病组织上翘,呈马鞍状。表皮粗糙,称粗皮病。 果实染病多在成熟和储藏期发病,从皮孔侵入,生成水渍状褐斑,很快呈同心轮纹状向四周扩散, 致全果腐烂。烂果多汁,带有酸臭味。 叶片受害,产生圆形病斑,同心轮纹明显,呈褐色,约 0.5 cm 1.5 cm。后期色泽较浅并现黑色小 粒
13、点。叶片上病斑多时可引起叶片干枯早落。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梨树主要虫害形态特征及越冬场所 B.1 梨小食心虫 ( Grapholitha molesta) 成虫:体长 5 mm 7 mm,翅展 11 mm 14 mm,暗褐或灰黑色,下唇须灰褐上翘,触角丝状,前翘灰 黑、前缘有 10组白色短斜纹,中央近外缘 1/3处有一明显白点,翅面散生灰白色鳞片,后缘有一些条纹, 近外缘约有 10个小黑斑,后翅浅茶褐色,两翅合拢,外缘合成钝角。足灰褐,各足跗节末灰白色,腹部 灰褐色。 卵:扁椭圆形,中央隆起,直径 0.5 mm 0.8 mm,表面有皱折,初乳白,后淡黄 幼虫:体长 10 mm 1
14、3 mm,淡红至桃红色,腹部橙黄,头褐色,前胸盾浅黄褐色,臀板淡褐色,臀 栉 4 7齿,腹足趾钩单序环 30 40个,臀足趾钩 20 30个。前胸气门前片上有 3根刚毛。 蛹:长 7 mm,黄褐色,渐变暗褐色,腹部3 7节,背面具二排横列小刺, 8 10节各生一排稍大刺, 腹末有 8根钩状臀棘。 茧:丝质白色,长椭圆形,长约 10 mm。 DB14/ T 1480 2017 5 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冬茧越冬,在树干周围一米范围内 3 cm 6 cm以上土层中占绝大多数。 B.2 中国梨木虱 ( Psylla chinesis) 成虫:分冬型和夏型。冬型体长 2.8 mm 3.2 mm,体褐至暗褐
15、色,具黑褐斑纹,前翅臀区具明显褐 斑。夏型体长 2.3 mm 2.9 mm,绿至黄色,翅上无斑纹。胸背均具 4条红黄色或黄色纵条纹。 卵:长卵形,长 0.3 mm,一端尖细,具一细柄,夏卵乳白色,越冬成虫在梨展叶前产的卵暗黄,展 叶后产的卵淡黄至乳白色。 若虫:扁椭圆形,第一代初孵若虫淡黄色,复眼红色;夏季各代若虫初孵时乳白色,后变绿色;末 龄若虫绿色,翅芽长圆形,突出于体两侧。 以冬型成虫在树缝内、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 B.3 梨黄粉蚜 ( Aphanostigma jakusuiense) 成虫:普通型体形呈倒卵圆形,体长 0.7 mm 0.8 mm,全体鲜黄色略具光泽。喙发达、伸达腹
16、部前 端。触角丝状 3节,短小。足短小,无翅,无腹管,无尾片。有性型体长椭圆形,雌长 0.47 mm,雄长 0.35 mm,体鲜黄色,触角和足淡黄黑色,口器退化,其它特征同普通型。 卵:有 3种类型。越冬卵长 0.33 mm,淡黄色,孵化前出现红色眼点。普通型卵长 0.26 mm 0.3 mm, 初淡黄绿色,渐变黄绿色。有性型的卵雌长0.41 mm ,雄长 0.36 mm,黄绿色,孵化前出现红色眼点。 若虫:与成虫相似,体型较小,淡黄色。足淡黄黑色,口器退化,其它特征同普通型。 以卵在果台、树皮裂缝、翘皮下或枝干上的残附物内越冬。 B.4 康氏粉蚧 ( Pseudococcus comstoc
17、ki ) 成虫:雌体长 5 mm,宽 3 mm,椭 圆形,淡粉红色,被较厚的白色蜡粉,体缘具 17对白色蜡刺,前端 蜡刺短,向后渐长,最末 1对约为体长的 2/3。触角丝状 7 8节,末节最长,眼半球形。足细长。雄体长 1.1 mm,翅展2 mm左右,紫褐色,触角和胸背中央色淡。前翅发达透明,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尾毛长。 卵:椭圆形,长 0.3 mm 0.4 mm,浅橙黄被白色蜡粉。 若虫:雌 3龄,雄2龄。 1龄椭圆形长 0.5 mm,淡黄色体测布满刺毛; 2龄体长 1 mm被白蜡粉,体缘出 现蜡刺; 3龄体长1.7 mm 与雌成虫相识。 蛹:雄蛹长约 1.2 mm,淡紫色。 茧:长椭圆形 ,长 约 22.5 mm,白色绵絮状。 以卵在树体各种缝隙及树干基部附近土石缝处越冬,少数以若虫和受精雌 成虫 越冬。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