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23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822 2020 食用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edible soybean production 2020-01-10 发布 2020-02-1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1822 2020 I 前 言 本标 准按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M/TC 20)归 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本
2、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强、苏二虎 、 王雪娇、李婷、陈广平、廉博、李金龙、刘宝君 、 李银换、贾 利敏、陈强、赵晓宇、王新华 。 DB15/T 1822 2020 1 食用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标准规定了内蒙古食用大豆生产的选地与轮作、整地、播前准备、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 收获、贮藏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及呼和浩特市等大豆产区 食用大豆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
3、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NY/T 285 绿色食品 豆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食用大豆 edible soybean 用于食用或加工成豆制品的富含蛋白质的大豆。 3.2 垄三栽培技术 ridge-three technique 在垄作基础上,综合采用深松、分层深施肥、垄上双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垄距 65 cm 70 cm,垄 上双行苗带距离 15 cm 18 cm。 3.3 大垄高台栽培
4、技术 big-ridge high-platform technique 在传统垄三栽培基础上,起垄,将垄宽变为 110 cm,垄台高 18 cm 20 cm, 用垄上三行精量播种机 播种,垄上三苗带,各行苗带间距为 24 cm,米间落粒 13粒 16粒。 DB15/T 1822 2020 2 3.4 平播栽培 flat planting technique 选用精量播种机平作点播,行距 40 cm 55 cm。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选地与轮作 地块应集中连片、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肥沃,优先选择适宜机械作业的地块。与 非豆科作物(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年以上轮作,避免重迎茬
5、和种植甜菜、油菜 、向日葵茬口。地块 环境质量应符合 NY/T 391的要求。 4.2 整地 4.2.1 垄播整地 根据不同的种植方式,选用不同的起垄方式。秋季整地灭茬起垄镇压一次完成作业,灭茬深度 10 cm 15 cm,粉碎根茬长度 5 cm 6 cm。春整地要顶浆旋耕起垄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4.2.2 平播整地 4.2.2.1 无深翻、深松基础地块 进行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 18 cm 20 cm,深松深度 25 cm以上,耕深一致,耕幅一致, 回垡一致,做到不重耕,不漏耕。翻、耙结合 ,耙茬深度 12 cm 15 cm。 4.2.2.2 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 进行秋耙茬,
6、耙深 12 cm 15 cm,耙平耙细,拣净茬子;春整地要做到翻、耙、耢、压连续作业。 4.3 播前准备 4.3.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经过内蒙古自治区或国家审定的抗病虫、熟期适宜、蛋白质含 量 40%以上的品种。其中,大豆灰斑病、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级别达到抗病及以上, 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抗性级别达到中抗及以上。 4.3.2 种子质量 籽粒 饱满,发芽率 大于等于 95.0 %,纯度 大于等于 98.0%,净度 大于等于 99.0 %, 种子含水量 小于 等于 12.0 %,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2大豆 种子 要求。 4.3
7、.3 种子 处理 精选过的大豆种子播前于晴天 10: 00 15: 00,阳光下晾晒 2 d 3 d,但不能暴晒;采用 35 %多福克 大豆种衣剂按种子量的 1.0 % 1.5 %包衣,还可进行硼钼微肥拌种。微肥拌种与种子包衣同时应用时, 应先拌种,阴干后再包衣。 DB15/T 1822 2020 3 4.4 播种 4.4.1 播种期 内蒙古东部区一般 5月上旬至中旬播种,内蒙古西部区一般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播种。在适宜播种期 内尽量早播。 4.4.2 栽培方式与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当地生态和土壤条件选用适合的栽培方式与适宜的播种密度。 4.4.2.1 垄三栽培法 公顷保苗 25 万株 30
8、 万 株。 4.4.2.2 大垄高台栽培法 公顷 保苗 31.5 万株 40.5 万株。 4.4.2.3 平播栽培法 公顷 保苗 30 万株 35 万株。 4.4.3 播种量 每公顷播种量按公式( 1)计算: A D X= 1+C ( 1) V R 10 式中: X 每公顷播种量,单位为千克 /公顷( kg/hm2); A 公顷保苗数,单位为万株 /公顷( 万株 /hm2); D 百粒重,单位为克( g) ; V 净度, %; R 发芽率, %; C 田间损失率, %, 一般以 10 %计算。 4.4.4 播种深度 平坦地块播种深度 4 cm,坡耕地播种深度 4 cm 5 cm,低洼地播种深度
9、 3 cm 4 cm,视土壤墒情播 后及时镇压,覆土严密,深度均匀一致。 4.5 施肥 4.5.1 底肥 公顷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等养分的有机肥 15 t以上,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施肥深度 15 cm 18 cm。 DB15/T 1822 2020 4 4.5.2 种肥 公顷施用纯氮 20 kg 35 kg、五氧化二磷 50 kg 70 kg、氧化钾 60 kg 80 kg,或等 养分量的有机 - 无机复混肥料,配合使用微生物肥料。种肥一次施于种下 4 cm 5 cm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 4.5.3 追肥 当大豆鼓粒期发现脱肥现象时,公顷用尿素 4.5 kg 6.0 kg、磷酸二氢钾
10、 1.5 kg 2.0 kg、钼酸 铵 300 g 500 g,对水 650 kg 750 kg,叶面喷施。 4.6 中耕 当大豆子叶拱土时,在内蒙古东部区要进行铲前垄沟深松,深度 20 cm 25 cm,西部区要进行闷锄 一遍。齐苗后及时铲趟,深度 8 cm 12 cm, 铲 趟 不脱节,伤苗率小于 3 %, 于大豆封垄前结束 。 4.7 灌溉 有灌溉 条件的地方,大豆分枝期和开花结荚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水。灌溉量:分枝至开花期 30 mm, 开花至结荚期 35 mm 45 mm,结荚鼓励粒期 30 mm 40 mm。 4.8 病虫害防治 4.8.1 大豆灰斑病 灰斑病初发时,灰斑病出现时可 用
11、 70 %甲基硫菌灵 或 50 %多 菌 灵可湿 性 粉剂 ,每公顷用量为 1.5 kg, 对水 225 kg 450 kg喷雾 。 4.8.2 大豆蚜虫 采用黄色诱蚜板进行物理防治,或在大豆田释放异色瓢虫进行生物防治。如点片发生并有 5 % 10 % 的植株卷叶或有蚜株率达到 50 %,每公顷用 50 %的抗蚜威水分散粒剂 100 g 160 g喷雾防治 。 4.8.3 大豆食心虫 选用抗虫品种的基础上,在成虫产卵盛期,采用释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每公顷放蜂量 30 万头 40 万头,或用 20 %的氰戊菊酯乳油 300 g 450 g喷雾防治 。 4.9 杂草防除 4.9.1 播后苗前处理
12、 土壤墒情正常时,可以在大豆播后 3d内进行封闭处理。每公顷用 96 %精异丙甲草胺 750 ml 1200 ml 或 50 %乙草胺乳油 2250 ml 3000 ml+70 %嗪草酮可湿性粉剂 300 g 600 g,对水 900 kg 1800 kg地面 喷雾。 4.9.2 苗期除草 大豆第一片复叶展开后,杂草 2 4片叶龄期进行。每公顷用 48 %苯 达松 1500 ml 2000 ml+5 %精喹 禾灵 1500 ml 2000 ml,对水 225 kg 300 kg喷雾。 DB15/T 1822 2020 5 4.10 收获 人工收获在 90 %叶片脱落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在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割茬高度以不 留底荚为准,一般为 5 cm 6 cm。收割损失率小于 1 %,脱粒损失率小于 2 %,破碎率小于 5 %,泥花脸 率小于 5 %,清洁率大于 95 %。 4.11 贮藏 脱粒后进行机械或人工清选,产品质量符合大豆收购质量标准三等以上,水分低于 13.5 %时,入仓 贮藏。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