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4 ,大小:1.19MB ,
资源ID:1479973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799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21 T 3225-2020 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medalangle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21 T 3225-2020 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01 B 16 DB21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225 2020 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the control of 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 2020 - 01 - 30 发布 2020 - 03 - 01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1/T 3225 2020 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 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虫情调查 . 1 5 防治方法 . 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2、. 4 附录 B( 规范 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线路踏查表 . 5 附录 C( 规范 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标准地调查表 . 6 附录 D( 规范 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标准地调查汇总表 . 7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 8 附录 F( 规范 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防治检查验收调查表 . 9 DB21/T 3225 2020 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 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 由鞍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 鞍山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 本标准起草人: 付 雷、 雷鸣雷 、李 璐、安 娜、徐海滨、兰心玲

3、、孔德利、安樟楠、徐艳梅 、董 大颖 。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 业和草原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 2号),联系电话: 024-23448927 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鞍山市铁东区新营路 38号,联系电话: 0412-5858534 DB21/T 3225 2020 1 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臭椿沟眶象防治的术语和定义、 虫情调查和防治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臭椿沟眶象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4、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21/T 2590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 DB21/T 2597 辽宁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本标准。 臭椿沟眶象 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 属鞘翅目 (Coleoptera) 象甲科( Curculionidae), 隐喙象亚科 (Cryp

5、torhynchinae)沟眶象属( Eucryptorrhynchus)。主要蛀食危害臭椿和千头椿,钻蛀性害 虫,食性单一。其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见附录 A。 4 虫情调查 4.1 踏查 于每年 4月上、中旬对应施踏查的林分按踏查路线进行踏查,仔细观察干基至 1.8m高度范围内的树 干皮层是否有羽化孔或 小块凹陷 。将踏查结果填入附录 B。具体技术按 DB21/T 2597执行 。 4.2 标准地调查 4.2.1 标准地设置 对踏查达到发生统计起点标准的设立标准地。每块标准地在 0.2 hm2左右,标准地内寄主植物至少 100 株。 4.2.2 标准地设置数量 块林按每 hm2设立 1块标准

6、地,绿化树行道树长度每 200m设立 1块标准地。具体技术按 DB21/T 2597执 行。 4.2.3 调查方法 DB21/T 3225 2020 2 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法随机选取标准树 30株 , 依据臭椿沟眶象被害状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 C。 4.2.4 发生面积统计 将标准地调查结果汇总填入附录 D。 4.3 危害程度划分标准 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见附录 E。具体技术按 DB21/T 2597执行。 5 防治方法 5.1 检疫措 施 加强检疫,严把调运检疫关 ,防止传播蔓延 ,严禁使用带虫苗木进行造林和育苗。特别是在省际间调 运苗木、木材和其它繁殖材料时 ,必须严格按植物检疫条例要求进

7、行调运。 5.2 营林措施 加强抚育管理 ,对危害严重无防治价值的衰弱木及时清理 ,减少虫源。一旦发现受害严重即将枯死的 苗木要及时伐除 ,避免蔓延。及时清除虫害木,对生长过密、臭椿沟眶象零星发生的林分,进行卫生伐, 作业时间为每年 5月成虫羽化前,伐除强度应控制在 30以下。伐下的虫害木必须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 5.3 人工防治 于 6月中旬开始, 利用成虫不喜飞、多在树干上活动及假死 性 , 由树上振落人工捕杀,每隔 2 3d 进行一次,至 7月下旬停止。 5.4 生物防治 在林中挂设人工巢箱招引啄木鸟,人工巢箱为长 50 60cm心腐木段,对半劈开,在中央凿 8 10cm 宽圆槽,对好缝

8、,两头用铁丝捆紧。悬挂高度 2m 以上,悬挂密度 1 2个 /hm2。 5.5 化学防治 5.5.1 涂白剂防治 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出孔前,使用涂白剂对树干 2m以下的部位涂白,减少卵的附着量,降低卵的孵 化率。 5.5.2 打孔注药防治 在臭椿沟眶象幼虫蛀道内危害期,于每年 7月上、中旬用打孔机在树干基部打孔深 1.5 2.0cm,按 胸径每 5cm打一孔,每孔注 5%吡虫啉乳 油(或其他药效相同的内吸杀虫剂)原液 5ml,后用黄泥封口。 5.5.3 喷药防治 在 7月初约在成虫羽化始盛期前 喷洒 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 400倍液、 1.2%烟参碱乳油 1000倍液、 1.8% 阿维菌素乳油

9、 5000倍液毒杀, 主要部位为树干和大侧枝。 以 微湿为宜。具体技术按 GB/T 8321、 DB21/T 2590、 NY/T 1276执行。具体技术按 GB/T 8321、 DB21/T 2590、 NY/T 1276执行。 5.6 防治效果调查 DB21/T 3225 2020 3 5.6.1 调查内容 调查有虫株率,用有虫株率降低率表示防治效果。 5.6.2 调查时间 打孔注药后 10d后调查防治效果,喷 洒化学药剂 1d后调查防治效果。 5.6.3 检查方法 每个防治区按每 hm2设 1块标准地进行防治效果调查,采用对角线抽样法抽取 30株样株,调查有虫株 数,计算有虫株率,将调查

10、结果填入附录 F。 5.6.4 计算公式 有虫株率( %) =(调查有虫株数 /调查总株数 ) 100; 有虫株率降低率( %) =(防治前有虫株率 -防治后有虫株率) /防治前有虫株率 100。 DB21/T 3225 2020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A.1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 10 12mm,体宽 4.5 5mm,黑色 ,头部刻点粗大 ,喙细长 ,端部略放宽 ,触角着生点前方光 亮 ,具中 隆线;触角柄节不及眼前端 ,索节第 2节长于第 1节 ,第 3 7节渐次缩短 ,第 7节短柱形 ,宽大于 长 ,棒节长卵形 ,先端钝圆 ;眼大 ,上沿

11、具 1 凹沟。前胸背板宽大于长 ,密布灰白色及黄褐色鳞片 ,中央具纵 隆脊 ,其两端各具 1小瘤突。小盾板近圆形 ,鞘翅肩部最宽 ,向端部渐收窄 (行间窄 ),行纹宽 ,刻点大 ,近方 形 ,肩部、端部 1/4 处各具一由白色或黄色鳞片组成的斑纹 ,翅面散布零星白色或黄褐色鳞片。胸部胸沟 达中足基节间 ,腹面散布白色或黄褐色鳞片 ,足细长 ,腿节棒状具钝齿。 卵 长圆形 ,黄白色。 幼虫 体长 10 15mm,乳白色 ,体略向腹面 弯曲 ,前胸背板黄褐色 ,中央具纵沟 ,头黄袍色近方形 ,先 端黑褐色。 蛹 裸蛹 ,长 10 12mm,淡黄色长卵形。 A.2 生物学物性 2.1 生活史 每年发

12、生 1 代 ,以幼虫在树干皮层内、成虫在树干下 1 2cm深的表土内 ,两种虫态越冬。各虫期发 育不整齐。 3 月下旬 4 月上旬越冬成虫出土上树啃食树皮、芽苞等补充营养 ,越冬成虫危害盛期为 5 月中旬。 4 月中旬成虫大量产卵 ,将卵产于树皮韧皮部。卵期 8 9d,幼虫孵化后 ,以上颚咬破卵壳爬出 ,6 月下旬危害最猖獗 ,当年早期孵化的幼虫老熟于 6月上旬开始化蛹。赵冬幼虫翌年 4月上旬开始危害 ,5 月上旬为化蛹始期 ,蛹期 10 15d,5 月中旬羽化为成虫 ,新羽化的成虫于 6 月下旬开始交尾产卵 ,成虫 7 月最盛 ,成虫产卵可延至 8、 9 月份 ,卵孵化后幼虫先在皮层下钻蛀与

13、树干垂直的横向坑道 ,然后在周围韧 皮部与木质部之间钻扁平不规则虫道 ,并将粪便弃塞其中。 10 月中旬随气温下降 ,成虫和新孵化的幼虫 相继进入越冬状态,至 10月下旬成虫全部下树越冬。 2.2 生活习性 化蛹场所在皮层内 ,羽化孔圆形 ,孔径约 4mm,羽化孔多裸于树皮 ,少数隐于树皮缝隙 ,蛹室为长椭圆 形 ,直径 5mm,长度 14mm,蛹室干净。蛹发育期 2 3d,成虫羽化后 ,在蛹室内有 2d停留后开始咬食羽化孔 , DB21/T 3225 2020 5 经 6 7d 成虫出孔。成虫出孔时间在 9 16 时 ,成虫多于白天活动 ,活动高峰在 11 17 时 ,夜晚成虫活动 普遍减弱

14、 ,静伏于树干、枝桠或树皮裂缝隐蔽。沿树干及主侧枝爬行是成虫的主要活动方式。成虫由树 下向树上波浪式爬行 ,爬行速度一般为 3.8 4.2mm/s。野外观测一次性飞翔的最远距离 70cm,有时做短 时间旋飞和变向 ,无群体迁飞习性 ,飞翔只在白天进行 ,一般发生于受惊、迁移、寻找新栖息树时。炎热 的天气 ,成虫喜隐蔽 ,成群地聚集在一起 ,多隐蔽在树枝、石缝中 ,早晚气温低或风大时 ,常静止于 树干缝 隙中 ,10 月上旬成虫在树干阴面不活动 ,有群集性 ,一群可多达 27 头。除越冬阶段外 ,在 4 9 月间均可 发现成虫交尾 ,出孔后的成虫即可进行交尾活动 ,交尾多集中在臭椿树上 ,爬行中

15、雌雄相遇 ,触角相互探 触 ,而后雄虫爬上雌虫体背 ,一雌多背一雄 ,少数雌虫同时背负 2 3个雄虫爬行 ,每次交尾时间从几十秒 到十几分钟不等 ,成虫一生不仅可多次交尾 ,而且一对成虫能够重复交尾。交尾多在 8 17时 ,以中午为 交尾高蜂。交尾后的雌成虫沿树干爬行 ,寻找合适的产卵场所 ,成虫交尾后约经一天即可产卵 ,产卵后的 雌虫不停地爬行 ,继续补充营养 ,再次交尾 。雌虫产卵时以喙在树皮凿孔。每头雌虫一生产卵 10 12粒 , 平均产卵量 8粒。成虫的扩散主要依靠爬行和飞翔。相邻树木之间成虫可通过交错的树枝爬行扩散。因 其飞翔能力较弱 ,所以主动扩散的能力也较差。成虫有假死性 ,在爬

16、行和交尾活动中受惊即呈假死状 ,雄 虫很快恢复活动 (约 1min)雌虫较慢 (约 5min)。臭椿沟眶象为专食性 ,幼虫孵化后就钻入内皮蛀食 ,沿着 边材部筑成不规则的坑道 ,内充满虫粪 ,稍长大即可蛀入木质部危害。越冬幼虫在隧道末端的表皮上咬一 针眼状小孔 ,抛出黄褐色细条状粪便 ,堆满地面 ,被害处流出白色胶状液 ,隧道颜色变深 ,呈油浸状 ,微凹 , 日久树皮开裂 ,树势衰弱 ,或整株死亡 ,成虫期有补充营养习性 ,取食叶柄基部和枝梢部 ;成虫取食量极少 , 可造成轻度危害。生活力较强 ,有一定的耐饥力 ,能忍受 7d以上的饥饿。 DB21/T 3225 2020 6 B 附 录 B

17、(规范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线路踏查表 踏查块编号: 踏查块面积( hm2): 踏查地点: GPS点数据: 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 对有 臭椿沟眶象 危害的寄主树木,在编号后空格填“ 1”,无 臭椿沟眶象 危害,填“ 0”。 标准 树号 虫情 记录 标准 树号 虫情 记录 标准 树号 虫情 记录 标准 树号 虫情 记录 标准 树号 虫情 记录 1 11 21 31 41 2 12 22 32 42 3 13 23 33 43 4 14 24 34 44 5 15 25 35 45 6 16 26 36 46 7 17 27 37 47 8 18 28 38 48 9 19 29 39 49 10

18、20 30 40 50 调 查株 数(株) 有 虫株 数(株) 有 虫株 率( %) DB21/T 3225 2020 7 B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标准地调查表 县(市) 乡(镇) 调查单位: 调查地点 标准地编号 树种组成 GPS点数据 标准地面积 ( hm2) 代表面积 ( hm2) 平均胸径( cm) 平均树高( m) 林龄( a) 坡度 坡向 海拔( m) 标准株号 虫情记录 (有虫记 1 无虫记 0) 标准 株号 虫情记录 (有虫记 1 无虫记 0) 标准株号 虫情记录 (有虫记 1 无虫记 0) 1 11 21 2 12 22 3 13 23 4 14 24

19、5 15 25 6 16 26 7 17 27 8 18 28 9 19 29 10 20 30 合计 调查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DB21/T 3225 2020 8 C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 臭椿沟眶象标准地调查汇总表 县(市) 乡(镇) 调查单位: 标准地号 发生程度 (有虫株率 %) 发生面积( hm2) 备注 合计 轻 中 重 合 计 汇总人: 汇总日期: 年 月 日 DB21/T 3225 2020 9 D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虫 态 单 位 发生程度 轻 中 重 幼 虫 有虫株率( %)( x) x 10 10 x 20

20、X 20 DB21/T 3225 2020 10 E F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臭椿沟眶象防治检查验收调查表 施工单位: 调查地点: 防治措施: 防治面积: 防治前有虫株率( %): 防治时间: 年 月 日 标准树号 虫情记录 (有虫记 1;无虫记 0) 标准树号 虫情记录 (有虫记 1;无虫记 0) 1 16 2 17 3 18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30 有虫株数(株) 有虫株率( %) 防治效果(有虫株率降低率 %):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DB21/T 3225 2020 11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