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3.080 P 66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 30292019 公路沥青路面柔性基层设计与施工 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flexible base 2019 - 05 - 27 发布 2019 - 06 - 17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 30292019 I 目 次 前言 . . I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沥青稳定 碎石基层设计 . . 2 4.1
2、 一般规定 . . 2 4.2 材料 . . 2 4.3 沥青稳 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5 4.4 密级配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检验 . 7 4.5 沥青稳 定碎石混合料设计参数 . 7 5 级配碎石 基层设计 . . 8 5.1 一般性规定 . . 8 5.2 粗集料 . . 8 5.3 细集料 . . 9 5.4 集料分 档与掺配 . . 10 5.5 级配碎 石混合料设计 . . 10 5.6 级配碎 石配合比设计 . . 11 5.7 级配碎 石设计参数 . . 12 6 柔性基层 沥青路面设计 . . 13 6.1 一般规定 . . 13 6.2 结构层设计 . . 13 6
3、.3 结构组合设计 . . 13 6.4 路面厚度计算 . . 14 7 沥青稳定 碎石基层施工 . . 14 7.1 一般规定 . . 14 7.2 进场前准备 . . 15 7.3 拌和过程控制 . . 15 7.4 运输过程控制 . . 16 7.5 摊铺过程控制 . . 16 7.6 碾压过程控制 . . 17 7.7 离析控制 . . 17 8 级配碎石 基层施工 . . 17 8.1 一般规定 . . 17 8.2 路拌法施工 . . 17 DB22/T 30292019 II 8.3 中心站 集中厂拌法施工. .20 8.4 级配碎 石基层压实度快速检测 .21 9 施工质量 管
4、理与检查验收. .21 9.1 沥青稳 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21 9.2 级配碎 石基层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21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沥青稳定碎石圆柱型试件振动成型法 .22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沥青稳定碎石动载压入试验方法 .25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体积法级配碎石设计试验方法 .28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级配碎石基层材料振动成型试验方法 .31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级配碎石循环加载试验方法 .34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级配碎石离析性能评价试验方法 .36 附 录 G (规范性附录) PF WD 级配碎石基层快速检测方法
5、.38 DB22/T 30292019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长春建业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栾海、王龙、纪青山、王东升、张洋、张利东、解晓光、霍玉霞、冯德成、赵 含、姜凤霞、赵光涛、陈昭、郝勇、崔雷。 DB22/T 30292019 1 公路沥青路面柔性基层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柔性基层的术语和定义、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设计、级配碎石基层设计、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施
6、工、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和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改扩建、养护工程采用沥青稳定碎石、级配碎石等柔性基层沥青路 面的设计和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40-2007 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7、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文件。 3.1 柔性基层 flexib le base 采用热拌沥青稳定碎石和(或)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基层。热拌沥青稳定碎石包括密级配沥青稳定 碎石、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半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等结构。粒料类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符合级 配要求的天然砂砾、部分砾石经轧制掺配而成的级配碎、砾石等基层材料。 3.2 过渡层 transition layer 设置在半刚性基层上面的柔性功能层,可采用无粘结粒料类材料。 3.3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dense-grad
8、ed asphalt-treated base 按照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由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合而成、 设计空隙率较小的沥 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空隙率为 3 %6 %。缩略语为ATB。 3.4 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open-grade d asphalt-treated base 由少加填料或不加填料设计空隙率一般不小于 18 % 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缩略语为ATPB。 DB22/T 30292019 2 3.5 未筛分碎石 crushed stone 去除超尺颗粒后得到的碎石混合料。 3.6 离析系数 segregatio n coefficient 级配碎石离析试验中集料
9、堆积直径与堆积高度的比值,采用参数L表示。 3.7 变形模量 modulus of deformation 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求得的压缩性指标, 即在部分侧限条件下, 其应力增量与相应的应变增量的比值, 缩略语为 Evd。 4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现场调查、资料搜集、交通量和荷载预测分析。 4.1.2 调查掌握沿线路基特点,查明土质、路基干湿类型,保证路基稳定和刚度的基础上,进行路基 路面综合设计。 4.1.3 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节约资源的原则,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施工 的路面结构方案。 4.1.4 结合当地条件,积极、慎重地推广新技术、新
10、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并认真铺筑试验路段, 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 4.1.5 沥青稳定碎石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压实层厚度相匹配。对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的压实厚度不宜 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 2.5 倍3.0 倍,对半开级配、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公称 最大粒径的 2.0 倍2.5倍。 4.1.6 沥青稳定碎石宜用于中等及其以上交通。 4.2 材料 4.2.1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可采用基质沥青或改性沥青。采用基质沥青时,A-70 和A-90 号石油沥青技 术指标见表 1。使用 SBS改性沥青时,技术指标见表 2。使用橡胶改性沥青和橡胶 SBS 复合改性时技术 指标见表 3。 表
11、1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要求 试验指标 A-90 A-70 试验方法 针入度 25 、5 s、100 g/0.1 mm 80100 6080 针入度指数PI -1.5+1.0 T 0604 软化点(R&B)/ 44 45 T 0606 60 动力粘度/ PaS 140 160 T 0620 10 延度/ cm 30 25 15 延度/ cm 100 T 0605 DB22/T 30292019 3 表 1 (续) 指标要求 试验指标 A-90 A-70 试验方法 蜡含量(蒸馏法)/ % 2.2 T 0615 闪点/ 245 260 T 0611 溶解度/ % 99.5 T 0607 密度
12、(15 )/ (g/cm 3 ) 实测记录 T 0603 质量变化/ % 0.8 T 0610或 T 0609 残留针入度比/ % 57 61 T 0604 残留延度(10 )/cm 8 6 TFOT(或RTFOT)后 残留延度(15 )/cm 20 15 T 0605 表2 SBS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度 25 ,100 g,5 s/0.1 mm 6080 针入度指数PI -0.4 T 0604 延度 5 , (5 cm/min) / cm 30 T 0605 软化点 TR&B / 55 T 0606 运动粘度135 / Pas 3 T 0619 闪点/ 23
13、0 T 0611 溶解度/ % 99 T 0607 弹性恢复25 / % 65 T 0662 离析,48 h软化点差/ 2.5 T 0661 质量损失/ % 1.0 T 0610 针入度比/ % 60 T 0604 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163 ,75 min) 残留延度(5 )/cm 20 T 0605 原样沥青/kPa 1.0 动态剪切70 G * /sin RTFOT试验后/kPa 2.2 T 0628 动态剪切 25 G * /sin 5000 蠕变劲度(-18 )/MPa 300 PAV老化后 m值 0.3 T 0630 DB22/T 30292019 4 表3 橡胶改性沥青和橡胶 S
14、BS 复合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试验指标 橡胶改性沥青 橡胶SBS复合改性沥青 试验方法 针入度 25 ,100 g,5 s/ 0.1 mm 6080 6080 T 0604 延度 5 , (5 cm/min)/ cm 15 20 T 0605 软化点 TR&B / 55 65 T 0606 布氏旋转粘度180 / Pas 14 14 T 0625 闪点/ 240 240 T 0611 溶解度/ % 99 99 T 0607 弹性恢复25 / % 55 85 T 0662 离析,48 h软化点差/ 8 5.5 T 0661 质量损失/ % 0.8 0.8 T 0610 针入度比/ % 6
15、0 65 T 0604 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163 ,75 min) 残留延度(5 )/ cm 10 15 T 0605 4.2.2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用粗集料宜采用石灰岩、玄武岩、辉绿岩或安山岩等硬质石料加工,颗粒 形状接近立方体,宜采用反击式破碎设备生产。粗集料指粒径不小于 4.75 mm 的集料,粗集料应洁净、 干燥、表面粗糙,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4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用粗集料技术要求 试验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 % 22 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25 T 0317 表观相对密度 2.50 T 0304 吸水率/ % 2.0 T 0304 坚固性 8 T 031
16、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 18 其中粒径大于9.5 mm/% 15 其中粒径小于9.5 mm/ % 20 T 0312 水洗法0.075 mm颗粒含量/% 1 T 0310 软石含量/ % 2 T 0320 与沥青的粘附性/级 4 T 0616 注1: 对于石灰岩粗集料,压碎值最大值可放宽到26 %。 注2: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符合本表的要求,当使用不符要求的粗集料时,宜掺加消石灰、水泥或用饱和石灰 水处理后使用,或者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必要时也可采用上述措施或者采用 改性沥青,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掺加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
17、验确定。 DB22/T 30292019 5 4.2.3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所用粗集料各档的规格应满足 JTG F40-2004 中表4.8.3中 S1-S14的技术要 求。 4.2.4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用细集料可使用沿线石场生产的石屑或专门生产的机制砂,宜采用石灰岩材 质,不宜使用天然砂。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级配应满足 JTG F40-2004 中表 4.9.4 中 S15 或S16 的要求,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5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用细集料技术要求 试验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2.50 T 0328 坚固性(0.3 mm部分)/ % 10 T 03
18、40 含泥量(0.075 mm的含量)/ % 3 T 0333 砂当量/ % 70 T 0334 棱角性(流动时间)/ s 30 T 0345 亚甲蓝值/ g/ kg 20 T 0346 水洗法0.075 mm颗粒含量/ % 15 T 0327 4.2.5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用的矿粉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制而成, 母岩的粘附性不应小于 5 级,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 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6的规定。 表6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用矿粉质量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 (g/cm 3 ) 2.50 T 0352 含水率/
19、 % 1 T 0103烘干法 0.6 mm 100 0.15 mm 90100 粒度范围/ % 0.075 mm 80100 T 0351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T 0353 塑性指数/ % 4 T 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 0355 4.3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3.1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排水 功能。 4.3.2 沥青稳定碎石宜采用骨架 密实型级配,宜采用体积法设计混合料的配合比,当有减裂和排水 等功能要求时,可选用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4.3.3 根据结构层的厚度和功能要求, 参照表 7 选择与之相
20、匹配的最大公称粒径的级配及其级配类型, 最大公称粒径宜小于 37.5 mm。 DB22/T 30292019 6 表7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矿料级配表 各筛孔通过百分率/ %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 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筛孔尺寸/ mm ATB-25 ATB-30 ATB-40 ATPB-25 ATPB-30 ATPB-40 5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37.5 100 100 90100 100 100 70100 31.5 100 80100 8095 100 80100 6590 26.5 90100 6588 6588 80100 7090 5585 19.0
21、6585 4872 5075 60100 5385 4375 16.0 5570 4065 4065 4580 4080 3570 13.2 4560 3558 3558 3070 3075 3065 9.5 3850 3050 3050 2050 2060 2050 4.75 2538 2538 2538 1530 1530 1530 2.36 2032 2032 1532 1024 1024 1024 1.18 1527 1527 1025 518 518 518 0.6 1022 1022 818 213 213 213 0.3 616 616 514 08 08 08 0.15 411
22、 411 310 06 06 06 0.075 27 27 26 04 04 04 4.3.4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成型方法宜采用振动成型或者大型马歇尔击实成型,成型参数见表 8,振 动成型试验方法见附录 A。 表8 成型工艺参数 成型方法 材料 频率/ Hz 离心力/ kN 振动时间/s 振幅/ mm ATB 30 6.2 150 0.89 振动成型 ATPB 30 6.2 120 0.89 大马歇尔击实 ATB 双面各击实112次 4.3.5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见表 9。 表9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试验指标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
23、B) 试验方法 试件尺寸/ mm 152.495.3 T 0702或附录 A 空隙率VV/ % 36 T 0705 稳定度/ kN 18 T 0709 DB22/T 30292019 7 表 9 (续) 试验指标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 试验方法 流值/ mm 25.5 T 0709 沥青饱和度VFA/ % 5570 T 0705 ATB-40 ATB-30 ATB-25 矿料间隙率VMA / % 10.5 11 11.5 T 0705 4.3.6 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PB)的公称最大粒径宜用等于或大于 26.5 mm,结合料宜采用橡胶改性 沥青、橡胶 SBS 复合改性沥青、SBS
24、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宜符合表 10 的规定。 表10 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PB)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试验指标 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PB) 试验方法 试件尺寸/ mm 152.495.3 T 0702或附录 A 空隙率VV/ % 1825 T 0705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 % 0.3 T 0732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 25 T 0733 4.4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检验 4.4.1 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应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性能 试验,并符合表 11 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沥青稳定碎石,应更
25、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二级公 路参照执行。 表11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混合料性能技术要求 试验指标 基质沥青 改性沥青 试验方法 20 无侧限抗压强度/ MPa 2.5 3.0 T 0713 动稳定度/ (次/ mm) 1500 3000 T 0719 渗水系数/ (ml/min) 120 120 T 0730 马歇尔残留强度比/ % 80 85 T 0709 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 % 75 80 T 0729 4.4.2 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有条件时应进行动载压入试验,试验温 度为45 ,20 kN 循环加载 100 次后的永久变形不超过 2.
26、5 mm。具体试验方法见附录 B。 4.5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参数 4.5.1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按 JTG E20-2011中 T 0738 测定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动态模量, 试验温度为 20 ,加载频率为 5 Hz。 4.5.2 对于二级及以下公路,当试验条件不具备时,ATB 材料的动态压缩模量可参照表 12确定设计参 数。 DB22/T 30292019 8 表12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参数 动态压缩模量/MPa 材料名称 70号沥青 90号沥青 SBS改性沥青 密级配ATB-25 800012000 750011500 900013000 密级配ATB-30 700011
27、000 650010500 800012000 4.5.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进行预测路面使用性能时,可根据空隙率采用式(1)测算密级配沥青稳定 碎石(ATB)混合料在 20 、5 Hz 时的动态压缩模量 a E 。 aa E V3.89916364 . (1) 式中: a V 实测空隙率( %)。 4.5.4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泊松比,密级配 ATB-25 取0.3,密级配ATB-30取 0.35。 5 级配碎石基层设计 5.1 一般性规定 5.1.1 级配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过渡层、基层和底基层。 5.1.2 用于二级及以上公路基层和底基层的级配碎石应由预先筛分成几组不同粒径的粗集料及细集
28、料 组成。 5.2 粗集料 5.2.1 用作级配碎石基层和底基层的粗集料应采用硬质石料轧制,母岩抗压强度不得小于 80 MPa,碎 石中不应有黏土块、植物等物质。 5.2.2 轧制碎石的材料应为各种类型的硬质岩石、砾石和矿渣。破碎前砾石的粒径应是破碎后最大粒 径的 3 倍以上,破碎后的颗粒形状接近立方体。矿渣应崩解稳定,其干密度和质量均匀,视密度不小于 2600 kg/m 3 。 5.2.3 级配碎石或级配砾石用作过渡层、基层和底基层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最大粒径不大于 26.5 mm、31.5 mm 和 37.5 mm。二级及以下公路最大粒径不大于 31.5 mm、37.5 mm和 53 m
29、m。 5.2.4 级配碎石的粗集料宜采用反击式破碎机生产,技术指标见表 13。 表13 级配碎石的碎石技术要求 公路等级 指标 层位 二级以下 公路 二级公路 高速公路 和一级公路 基层或过渡层 30 26 22 压碎值/% 底基层 35 30 26 DB22/T 30292019 9 表 13 (续) 公路等级 指标 层位 二级以下 公路 二级公路 高速公路 和一级公路 试验方法 基层或过渡层 20 18 16 针片状含量/% 底基层 22 20 18 T 0312 粉尘含量/% 基层或过渡层 2 1.2 T 0310 软石含量/% 基层或过渡层 5 3 T 0320 注: 对石灰岩石料,压
30、碎值可放宽到26 %。 5.2.5 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的粗集料各档规格应符合表 14 的要求。 表14 级配碎石粗集料规格要求 通过下列筛孔( mm)的质量百分率/ 规格 名称 工程粒径 ( mm) 53 37.5 31.5 26.5 19.0 13.2 9.5 4.75 2.36 G1 2040 100 90100 010 05 G2 2030 100 90100 010 05 G3 2025 100 90100 010 05 G4 1525 100 90100 010 05 G5 1520 100 90100 010 05 G6 1030 100 90100 010 05 G7 1025
31、 100 90100 010 05 G8 1020 100 90100 010 05 G9 1015 100 90100 010 05 G10 515 100 90100 4070 010 05 G11 510 100 90100 010 05 5.2.6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 4.75 mm 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 的规格料,以满足控制级配变异的要求。 5.3 细集料 5.3.1 级配碎石中的细集料可采用石屑或机制砂,宜采用石灰岩。 5.3.2 级配碎石细集料宜采用两档备料,规格满足表 15 的要求。 表15 细集料规格要求 下列筛孔( mm)的通过率/% 规
32、格 名称 工程粒径 mm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XG1 35 100 90100 015 05 XG2 03 - 100 90100 515 XG3 05 100 90100 520 DB22/T 30292019 10 5.3.3 级配碎石细集料的砂当量应大于 65 %。 5.3.4 为提高级配碎石的强度和施工和易性,可在级配碎石中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粉煤灰的掺加量 可采用级配碎石 CBR 试验确定,一般为 3 %5 %,不宜超过6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可参见 JTG/T F20-2015。 5.4 集料分档与掺配 5.4.1 用于二级及
33、以上公路基层和底基层的级配碎石,应由不少于 4 种规格的集料掺配而成。 5.4.2 级配碎石混合料应按表 16 的要求进行掺配。 表16 级配碎石混合料集料分档要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层位 极重、特重和重交通 中、轻交通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基层 5 4 4 底基层 4 4 3 注: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级配碎石的细集料应分两档备料,分别采用XG1和XG2细集料级配。 5.5 级配碎石混合料设计 5.5.1 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应采用体积法,具体设计方法见附录 C,也可以采用表 17的级配,根 据各层位最大粒径编号分别为 U-B-30、U-B-25、U-B-20,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验证。 表
34、17 级配碎石颗粒组成及液塑限要求 底基层U-B-30 上基层/过渡层U-B-25 过渡层U-B-20 工程粒径/ mm 通过率/ % 37.5 100 31.5 10095 100 26.5 9577 10085 100 19 8654 9063 10080 16 7043 7449 9059 13.2 5736 6139 7242 1.18 2814 2814 2814 0.6 2410 2410 2410 0.3 186 186 186 0.15 124 124 124 0.075 82 82 82 液限及塑性指数 液限/ % 28 28 28 塑性指数 9 9 9 DB22/T 302
35、92019 11 5.5.2 级配碎石物理指标的确定和相关力学性能试件的制备应采用振动成型方法,见附录 D,振动成 型参数见表 18。 表18 振动成型工艺参数 频率/Hz 离心力/kN 振动时间/s 振幅/mm 加速度/g 振动强度/(100 J/S) 30 6.2 180 0.89 4.24 g 3.52 5.5.3 级配碎石应在最佳含水率附近碾压,直到达到表 19 按振动成型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 表19 级配碎石压实度与压实含水率的要求 极重、特重 重、中、轻交通 层位 压实度/% 压实含水率要求/% 压实度/% 压实含水率要求/% 过渡层 99 opt1.0 98 opt1.0 基
36、层 98 opt1.2 97 opt1.5 底基层 96 opt1.5 96 opt2.0 5.6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 5.6.1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采用振动成型法,二级及以下公路,可采用振动成型法或击实法。 5.6.2 根据公路不同等级及荷载情况,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验证可分别采用 CBR 法、循环加载试验 法和静三轴试验法。 5.6.3 二级及以下公路, 宜采用 CBR 法验证级配碎石的力学性能, 不同荷载条件下 CBR 的要求见表 20。 表20 不同交通荷载条件下级配碎石压实度和 CBR 要求 极重、特重交通 重交通 中、轻交通 CBR/% CBR/% CBR/% 层位 压实度/
37、% 击实成型 振动成型 击实成型 振动成型 击实成型 振动成型 过渡层 99 180 200 160 180 140 160 基层 98 160 180 140 160 130 150 底基层 96 130 150 120 140 110 130 5.6.4 当采用级配砾石、 未筛分碎石作为基层、 底基层时, 其压实度和 CBR 的要求应满足下表 21 规定。 表21 不同交通荷载条件下级配砾石、未筛分碎石的压实度和 CBR 要求 重交通 中、轻交通 CBR/% CBR/% 层位 压实度/% 击实成型 振动成型 击实成型 振动成型 基层 98 100 120 底基层 96 100 120 80
38、 100 DB22/T 30292019 12 5.6.5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采用循环加载试验确定碎石级配,循环加载试验方法见附录 E,当条 件不具备时,也可采用 CBR 法进行级配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a) 采用循环加载试验方法进行材料设计时, 不同结构层级配碎石的回弹模量与累积塑性变形要求 见表 22; 表22 循环荷载作用下回弹模量和累积塑性变形的要求 特重、重交通 中、轻交通 层位 压实度/% 回弹模量/MPa 塑性变形/mm 压实度/ % 回弹模量/MPa 塑性变形/mm 过渡层 99 500550 1.52.0 98 400500 2.02.5 基层 98 400500 2.0
39、2.5 96 300400 2.53.0 底基层 96 300400 2.53.0 95 250350 注: 回弹模量为循环加载200次的回弹模量,塑性变形为循环加载200次的累积塑性变形。 b) 采用 CBR 法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其 CBR 值见表 23。 表23 CBR 法配合比设计要求 极重、特重交通 重交通 中、轻交通 层位 压实度/ % CBR/ % CBR/ % CBR/ % 过渡层 99 220 200 180 基层 98 200 180 170 底基层 96 170 160 150 5.6.6 用于特重交通条件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级配碎石过渡层,有条件时,应采用静三轴试验测
40、试抗剪强度,验算结构层抗剪切破坏的能力。抗剪强度要求见表 24,试验方法见 JTG E40-2007中的 T0147。 表24 级配碎石抗剪强度要求 成型方法 围压/kPa 抗剪强度/MPa 振动成型 50 0.12 5.6.7 级配碎石的离析系数 L应满足表 25的要求,离析系数测定试验方法见附录 F。 表25 不同公路等级级配碎石离析系数要求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二级以下公路 离析系数L 2.8 3.0 3.2 注: 当离析系数满足不了要求时,可以通过增加石屑中粉料的含量或掺加适量的粉煤灰进行改善。 5.7 级配碎石设计参数 DB22/T 30292019 13 5.7.1 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级配碎石,条件具备时应用动三轴试验测试回弹模量,试验方法参 见 JTG D50-2017 附录D。 5.7.2 当不具备动三轴试验条件时,可根据级配碎石所在层位,参考表 26 确定级配碎石设计参数。 表26 级配碎石在各结构层位的回弹模量推荐值 结构层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