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8 ,大小:1.27MB ,
资源ID:1480975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809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32 T 3583—2019 生物中氚和碳-14的测定 液体闪烁计数法.pdf)为本站会员(orderah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32 T 3583—2019 生物中氚和碳-14的测定 液体闪烁计数法.pdf

1、 ICS 13.030.99 Z 05 DB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3583-2019 生物中氚和碳 -14 的测定 液体闪烁计数法 Determination of tritium and carbon-14 in biaological samples Liquid scintillation method 2019 - 04- 08 发布 2019 -04-30 实施 江 苏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江 苏 省 生 态 环 境 厅 发布 DB32/T 3583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方法原理

2、 . 1 4 试剂和材料 . 1 5 仪器和设备 . 2 6 样品 . 2 7 结果计算与表示 . 6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 8 9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9 10 废物处理 . 10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 11 DB32/T 3583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利华、 张起虹、 陶盛辉、 沈乐园、 赵锐、 刘静、 陈辛。 DB32/T 3583 2019 1 生物中氚和

3、碳 -14 的测定 液体闪烁计数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生物中氚和碳 -14 的液体闪烁计数法原理、试剂、仪器、操作流程、质量控制等 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动物、植物中自由水氚、有机结合氚和碳 -14 的测定。 典型条件下, 自由水氚探测下限可达 0.90 Bq/L或 0.72 Bq/kg鲜,有机结合氚探测下限可达 0.90 Bq/L 或 0.20 Bq/kg鲜,碳 -14 探测下限可达 4.17 Bq/kg鲜或 0.091 Bq/g碳。具体参见附录 A.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

4、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0259 液体闪烁计数器 GB 12379 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 HJ/T 61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 方法原理 自由水氚( TFWT):新鲜的生物样品经真空冷冻后,存在 于组织、细胞和细胞间隙中 游离态的水 结冰,再次解冻后,成为自由水, 水经纯化后与闪烁液混匀,用低本底液闪计数器测定样品中氚的放射 性活度浓度。 有机结合氚 ( OBT) 和碳 -14:冻干或烘干后的生物样品放入氧化燃烧 装置 中, 通 氧 气,加热 氧化 燃烧,生物样 品中 有机结合氢及 碳转化成水蒸汽和二氧化碳气体, 分别通过 冷凝 收集 和氢氧化钠碱性溶 液吸收 ,形成冷

5、凝水和 CO32-;冷凝水 进一步 纯化后与闪烁液混匀,用低本底液闪计数器测定有机结合 氚的放射性活度浓度; CO32-进一步 转化 成碳酸钙沉淀,与闪烁液混匀形成悬浮物,用低本底液闪计数 器测定碳 -14的放射性活度浓度。 4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或蒸 馏水。 4.1 高锰酸钾( KMnO4),纯度 99.0 %。 4.2 铜粉( Cu),纯度 99.0 %。 DB32/T 3583 2019 2 4.3 无水碳酸钠( Na2CO3),纯度 99.0 %。 4.4 过硫酸钾( K2S2O8),纯度 99.0 %。 4.

6、5 氢氧化钠( NaOH),纯度 99.5 %。 4.6 氢氧化钠溶液, 4 mol/L。称量 160 g 氢氧化钠( 4.5),去离子水定容至 1 L。 4.7 过氧化钠( Na2O2) , 纯度 99.0 %。 4.8 氯化铵( NH4Cl),纯度 99.5 %。 4.9 氯化钙( CaCl2),纯度 99.5 %。 4.10 饱和氯化钙溶液。 4.11 葡萄糖( C6H12O6),纯度 99.9%。 4.12 闪烁液,光谱纯。 4.13 甲苯 -TritonX-100 乳化闪烁液: 0.4 % 2, 5-二苯基恶唑 PPO 和 0.03 % 1, 4-双 -5-苯基恶唑基 -2- 苯 P

7、OPOP 甲苯溶液与乳化剂乙二醇聚氧 乙烯 异辛基酚醚 TritonX-100 体积比 2.5: 1。 4.14 氚标准溶液:浓度和待测试样尽量相当,需经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定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并持有 相应的活度浓度证明。 4.15 碳 -14 标准溶液:浓度和待测试样尽量相当,需经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定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并持 有相应的活度浓度证明。 4.16 本底氚水:深地下水、低水平矿泉水或冰川 水。 5 仪器和设备 5.1 低本底液闪计数器:仪器的性能指标应满足 GB/T 10259 的要求。 5.2 生物真空冷冻装置,冷阱温度 -70 10 。 5.3 生物水分仪,可读性水分含量为 0.0

8、1 %;重复性为 0.10 %( 2 g 样品)。 5.4 生物样品电动粉碎机,功率 3 kW,粉碎细度 70-300 目。 5.5 氧化燃烧装置,温度可达 1000 10 。 5.6 分析天平,感量 0.1 mg。 5.7 蒸馏烧瓶(含蛇形冷凝管), 100 mL。 5.8 样品瓶,聚乙烯、 聚四氟乙烯 或低钾玻璃 , 20 mL。 5.9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6 样品 6.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生物样品和可食部分的采集及预处理按 HJ/T 61 的相关规定执行。 生物样品可食部分的采集:按 HJ/T 61 的要求采取样品可食部分作为分析样品,需洗涤的样品,洗 后用清洁干布擦去表面水

9、分,或晾至表面水分刚除尽,立即称量,为鲜样质量。 DB32/T 3583 2019 3 若生物样不能及时处理,应置于 0 4 保鲜,长期保存的生物样品应于 -18 冷冻保存。 6.2 样品的制备 6.2.1 自由水氚样品 6.2.1.1 真空冷冻 取 1.0 kg 鲜样,切碎混匀,装入生物真空冷冻装置( 5.2)的 快速冻 干瓶或平铺在铝制隔板上, 真 空冷冻至样品恒重,分别收集冻干的生物干样和冻出的液态水。 6.2.1.2 自由水氚样品制备 量取 50 mL 300 mL 液态水样品装入蒸馏烧瓶( 5.7)中,按每升样品 1.0 g 的比例加入高锰酸钾 ( 4.1),蒸馏,收集中间部分馏出液

10、。 6.2.1.3 生物样品含 水率 的测定 取 5 g 15 g 混匀的生物鲜样,放入生物水分仪( 5.3)样品盘内,均匀摊开,测量自由水占生物鲜 样的质量分数 1;也可以 将生物鲜样置于 105 烘箱内,烘至恒重后,称量生物样品前后质量差,计 算自由水占生物 鲜样的 质量分数 1,即为 生物样品 的 含 水率 。 6.2.2 有机结合氚和碳 -14 样品 6.2.2.1 样品预处理 经烘箱 105 下恒重的生物干样 ,用生物 样品 电动粉碎机( 5.4)磨粉后备用。 6.2.2.2 氧化燃烧装置的准备 将氧化剂铜丝装入氧化燃烧装置( 5.5)的高温催化区(图 1-1c)。取两个干净的水蒸汽

11、冷凝管,称 重,记为 m1,置冷阱中于 -4 冷却。量取 250 ml 氢氧化钠溶液( 4.6)分别置于两个碱液吸收瓶内,按 图 1 将氧化燃烧装置各吸收部件连接起来。 6.2.2.3 氧化燃烧 称取 50.0 g 100 g 粉状生 物干样,装入样品燃烧舟内,表面平铺一层铜粉( 4.2),置于氧化燃烧装 置的高温氧化区(图 1 b)内,关闭高温氧化区阀门,打开气路阀门,通入氧气或氧气、氮气混合气体, 气体流速控制在 0.5 L/min 0.7 L/min,通气 1 min,赶净氧化燃烧管内空气;打开高温催化区(图 1 c) 开关,温度设定在 700 ,启动升温,当高温催化区的温度达到 700

12、 时,打开高温氧化区开关,温度 设定在 100 ,有氚化水分流入冷阱接收瓶,保持这个温度,直到水分流出速度变慢时再缓慢升温,并 仔细观察通氧情况,避免碱液吸收瓶内的气泡 大量溢出;当高温氧化区温度达到 600 时, 继续保持 1 h 左右,确保样品完全氧化,然后切断电源,停止通气。 6.2.2.4 氧化燃烧产物 的 收集 氚化水分通过冷阱收集于接收瓶,供有机结合氚分析测定;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氢氧化钠碱液吸收, DB32/T 3583 2019 4 供碳 -14 分析测定。 ba c 6 8 3 4 5 2 9 氧 气 或 氧 气 和 氮 气 混 合 气 体 1 1 0 总 开 关 c 段 开 关

13、 a 段 开 关 b 段 开 关 7 气 体 流 量 1 氧化燃烧装置; 2 样品氧化燃烧管; 3 冷阱; 4 氚化水分吸收瓶; 5 氢氧化钠碱液吸收瓶; 6 铜丝; 7 气体管路; 8 氧气或氧气、氮气混合气体; 9 温度、气体流量 控制开关; 10 燃烧舟; a 缓冲区; b 高温氧化区; c 高温催化区。 图 1 生物中氚和碳 -14 氧化燃烧装置示意图 6.2.2.5 有机结合氚样品 的 制备 称量冷凝吸收后的水蒸汽吸收瓶重量,记为 m2。在所收集的冷凝水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 4.7), 调节溶液的 pH 值至 7 左右,转入 100 mL 蒸馏瓶,加入 1 g 3 g 高锰酸钾(

14、4.1),氧化回流约 2 h,若 溶液仍带色,可再加 2 g 左右高锰酸钾回流 2 h,重复氧化回流,直至溶液完全褪色,收集中间部分的 馏出液。 6.2.2.6 碳 -14 样品制备 将 已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吸收液转入到 1000 mL 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铵( 4.8),调节 pH 值 到 10 左右,然后用饱和氯化钙溶液( 4.10)滴定,直至无白色沉淀产生为止。过滤白色沉淀,分别用 20 mL 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 1 次,在 105 烘箱中烘至恒重,置于干燥器内冷却后研磨备用。 6.2.2.7 氧化燃烧装置回收率的测定 准确称取 50 g 分析纯葡萄糖粉末( 4.11)按照 6.

15、2.2.16.2.2.6 方法操作,收集氧化燃烧产物,通过 称量水蒸汽吸收瓶以及装有氢氧化钠碱性溶液的吸收瓶前后重量差,获得收集的水分和 二氧化碳重量, 与理论上应该生成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的重量比较,计算装置对水分和二氧化碳的回收率。 DB32/T 3583 2019 5 %10067.1 6126 2 OHC OHH m mY . (1) 式中: HY 氧化燃烧装置对生物 中 组织水 的回收率, %; OHm2 葡萄糖氧化燃烧后收集的 水样 总 量, g; 6216 OHCm 实际加入的葡萄糖的重量, g; 1.67 转换系数 。 %10068.0 6126 3 OHC C a C OC m

16、mY . (2) 式中: CY 氧化燃烧装置对 生物中 碳 的回收率, %; 3CaCOm 葡萄糖氧化燃烧后 实际得到的碳酸钙 总 量, g; 6216 OHCm 实际加入的葡萄糖的重量, g; 0.68转换系数。 注: 采用元素分析仪进行生物样品氢和碳元素的分析,可进一步提高方法的准确度。 6.3 本底样 品 6.3.1 氚本底样 品 的制备 用氚本底水( 4.16)进行本底样的制备。取 400 ml 的本底水加入 0.25 g 的高锰酸钾( 4.1)、 0.125 g 的铜粉( 4.2)和 0.125 g 的无水碳酸钠( 4.3),蒸馏,收集中间部分馏出液。 6.3.2 碳 -14 本底样

17、 品 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无水碳酸钠( 4.3)于烧杯中,加入去除二氧化碳气体的去离子水溶解,然后用饱和 氯化钙溶液( 4.10)滴定,直至无白色沉淀产生为止,过滤白色沉淀,分别用 20 mL 去离子水和无水乙 醇各洗涤 1 次,在 105 烘箱中烘至恒重,置于干燥器内冷却后研磨 、 备用。 6.4 标准 样品 6.4.1 氚标准 样品 的制备 量取 8.00 mL 氚标准溶液( 4.14)于 20 mL 样品瓶( 5.8)中,与 12 mL 闪烁液( 4.12)混匀 ,加盖 密封,放入低本底液闪计数器( 5.1)内暗适应 12 h,选择氚水平测量模式进行测量,测量时间不少于 1000 min

18、,也可参见附录 A.2。 DB32/T 3583 2019 6 6.4.2 碳 -14 标准 样品 的制备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无水碳酸钠( 4.3)于烧杯中,加入去除二氧化碳气体的去离子水溶解,再加入 一定量的碳 -14 标准溶液( 4.15),调节 pH 值到 10 左右,用饱和氯化钙溶液( 4.10)滴定,直至无白色 沉淀产生为止,过滤白色沉淀,分别用 20 mL 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各洗涤 1 次,在 105 烘箱中烘 至 恒重, 以碳酸钙( CaCO3)形式计算碳 -14 标准样品 的 活度浓度 。 标准样品 置于干燥器内冷却 研磨、备 用。 6.5 测量 6.5.1 氚的测量 称取 8.

19、000 g 自由水氚( 6.2.1.2)或有机结合氚( 6.2.2.5)样品于 20 mL 样品瓶( 5.8)中,与 12 mL 闪烁液( 4.12)混匀, 加盖密封, 放入低本底液闪计数器( 5.1)内暗适应 12 h,选择氚水平测量模式进 行测量, 氚 测量时间不少于 1000 min,也可参见附录 A.2。测量时选择用外标源或者淬灭源测量样品的 淬灭参数,并与标样和本底样进行比较,若差别较大,则应考虑样品前处理引 入的测量误差。 6.5.2 碳 -14 的测量 称取 2.000g 碳酸钙粉末于 20 mL 样品瓶( 5.8)中,与 14 mL 闪烁液( 4.13)和 4 mL 去离子水混

20、 匀,加盖密封,放入低本底液闪计数器( 5.1)内暗适应 2h 以上,选择碳 -14 测量模式进行测量,碳 -14 测量时间不少于 300 min,也可参见附录 A.2。测量时选择用外标源或者淬灭源测量样品的淬灭参数, 并与标样和本底样进行比较,若差别较大,则应考虑样品前处理引入的测量误差。 7 结果计算与表示 7.1 结果计算 7.1.1 生物样中自由水氚活度浓度计算公式 1000 60 )( 1 HH bxTF W T EmNNA . (3) 式中: TFWTA 生物样中自由水氚活度浓度, Bq/(kg鲜 ); xN 自由水氚 样品的 计数率, min -1; bN 氚本底 样品的 计数率

21、, min -1; 1 生物样 品的 含水率, % Hm 氚 测量所 量取的 水样质量, g; DB32/T 3583 2019 7 HE 仪器对氚的探测效率, %。 7.1.2 生物样中有机结合氚活度浓度计算公式 1000 60 )1()( 1 MYEm mNNA HHH O B TbxO B T . (4) 式中: OBTA 生物样中有机结合氚活度浓度, Bq/(kg鲜 ); xN 有机结合氚 样品的 计数率, min -1; bN 氚本底 样品的 计数率, min -1; OBTm 生物样 品 氧化燃烧后产生的水样量, g; 1 生物样 品的 含水率, % ; Hm 氚 测量所 量取的

22、水样质量, g; HE 仪器对氚的探测效率, %; HY 氧化燃烧装置对生物 中组织水 的回收率, %; M 加入的生物样干样质量, g。 7.1.3 生物中碳 -14 活度浓度计算公式 12.060 )(1 CC bxC Em NNA . (5) 式中: 1CA 生物样中碳 -14的放射性浓度, Bq/( g碳); xN 碳 -14 样品 的计数率, min -1; bN 碳 -14 本底 样品 的计数率, min -1; Cm 碳 -14 测量所量取的 碳酸钙的重量, g; CE 仪器对碳 -14 的探测效率, %; 0.12 碳酸钙中碳的百分比。 DB32/T 3583 2019 8 1

23、000 60 )1()( 132 MYEm mNNA CCC C a C ObxC . (6) 式中: 2CA 生物样中碳 -14的放射性浓度 Bq/( kg鲜); xN 碳 -14 样品 的计数率, min -1; bN 碳 -14 本底 样品 的计数率, min -1; 3CaCOm 生物样转化 后所得到的碳酸钙总重量, g; 1 生物样 品的 含水率, % ; Cm 碳 -14 测量所量取的 碳酸钙的重量, g; CE 仪器对碳 -14 的探测效率, %; CY 氧化燃烧装置对 生物中碳 的回收率, %; M 加入的生物样干样质量, g。 7.1.4 探测效率计算公式 选用一定计数时间间

24、隔,对标准试样进行计数,求出标准试样的计数 率,然后用下式计算仪器的探 测效率: DNNE bs 60 . (7) 式中: E 仪器的探测效率, %; sN 标准 样品的 计数率, min -1; bN 本底 样品的 计数率, min -1; D 加入到标准 样品 中氚或碳 -14的 放射性活度, Bq。 7.1.5 碳酸钙标准粉末 比活度 的计算公式 DB32/T 3583 2019 9 7.2 结果表示 当测定结果小于 0.1 Bq/kg 时,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测定结果不小于 0.1 Bq/kg 时,结果保留 三位有效数字。不确定度计算参见附录 A.3。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8.1

25、精密度 6 家实验室对 统一 的 蔬菜和肉类 样品 中 自由水氚、有机结合氚和碳 -14 的活度浓度进行 测定, 方法 精密度见表 1。 表 1 方法精密度测量结果 样品 项目 放射性活度浓 度( Bq/kg) 实验室内 相对标准偏 % 实验室间相对 标准偏差 % 重复性限 r( Bq/kg) 再现性限 R( Bq/kg) 蔬菜 自由水氚 1.09 6.8 % 47.2 % 30.0 % 0.74 1.10 有机结合氚 0.149 8.828.3 7.6 0.072 0.073 碳 -14 7.45 6.022.1 12.0 2.66 3.49 肉类 自由水氚 6.39 1.3 % 29.9

26、% 8.2 % 2.60 2.80 有机结合氚 0.892 3.115.7 11.6 0.289 0.392 碳 -14 36.7 5.922.8 10.6 13.2 16.2 8.2 准确度 6 家实验室对蔬菜 的 自由水氚进行加标测试,对 已知活度浓度 的 标准 生物样 中 有机结合 氚和碳 -14 的 活度浓度进行 测定, 方法准确度见表 2。 表 2 方法准确度测量结果 项目 加标回收率 相对误差 加标回收率最终值 相对误差最终值 备注 自由水氚 93.2%106.7% / ( 99.69.2) % / 加标测试 有机结合氚 / 2.4 % 22.5 % / ( 11.217.8) %

27、 标准样测试 碳 -14 / 2.9 % 18.9 % / ( 10.115.0) % 标准样测试 9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9.1 仪器稳定性 9.1.1 仪器本底泊松分布检验 仪器本底计数应满足泊松分布 。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本底计数 的 泊松分布检 验,如果本底很低,可用 一定活度的标准源代替。 DB32/T 3583 2019 10 选择一个工作日或一个工作单元(如完成一个或一组样品测量所需的时间)为检验的时间区间,在 该时间区间内,测量 10 20 次相同时间间隔的本底计数,按照公式( 8) 计算 2 的值, 并与 2 分布 表 中与选定显著水平的分位数进行比较 ,检验仪器 本底计数 的

28、泊松分布 。 N Sn 22 )1( . (8) 式中: 2 统计量值; n 所测本底的次数 ; S n次本底计数的标准偏差; N n次本底计数的平均值,也是按泊松分布计算的本底计数的方差 。 9.1.2 仪器本底、效率质量控制 使用质量控制图检验仪器的稳定性, 保证日常工作的一致性。 在仪器工作电压以及其他可调参数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 以固定的测量时间 定期测量仪器的本底和 参考源的 探测 效率,绘制仪器本底和效率质控图。 参考源推荐使用氚标准溶液和碳 -14 标准溶液。 本底测量频次: 1 次 /月,测量时间取 60 240 min,每次测量 3 次以上,取算术平均值;效率测量 频次: 1

29、 次 /1 月,测量时间取 5 10 min,每次测量 3 次以上,取算术平均值。 当积累 20 个以上数据后,以计数率为纵坐标,日期(或测量次序)为横坐标,绘制质量控制图, 在平均值 n的上下各标出控制线( n3)和警告信线( n2)。若定期测量的本底计数率或效率在警告 线内,则表示仪器性能正常;若本底计数率或效率超过控制线或两次连续同侧超过警 告线,则表示仪器 可能不正常,应及时寻找故障原因;若测量结果长期(连续 7 次)偏于平均值一侧,说明仪器性能发生 系统偏差,须绘制新的质量控制图。 9.1.3 平行双样的测定 每批次( 20)样品,随机抽取 10 % 20 %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

30、样品数量少于 10 个时,应 至少测定 1 组 平行 双 样。 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 35%,也可按照公式( 9)进行判断。 )(221 yUyy . (9) 式中: 1y 样品测 量结果, Bq/L; 2y 平行样测量结果, Bq/L; )(yU 样品测量不确定度(置信水平 95 %), Bq/L。 DB32/T 3583 2019 11 9.1.4 实验室全过程空白试剂测定 每更新一批试剂均需进行全过程空白试剂测定。若测量的全过程空白试剂计数率在本底计数率 三 倍 标准偏差范围内则可以忽略。如果空白值不能忽略,则应选用更低放射性的试剂或选用空白值代替本底 值。 10 废物处理 实验中

31、产生的废液或废渣应按有关要求安全处理。 DB32/T 3583 2019 12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 探测下限 计数器测量探测下限 Ld( Bq/L)可近似表示为式( A.1): )1()( b x x bd tttNkkL . (A.1) 式中: dL 仪器测量探测下限, min -1; k 与预选的错误判断放射性存在的风险几率( )相应的标准正态变凉的上限百分数值; k 与探 测放射性存在的预选置信度( 1-)相应的值; bN 本底样品中氚或碳 -14计数率, min -1; xt 样品的测量时间, min; bt 本底的测量时间, min。 如

32、果风险几率( )和预选置信度( 1-)在同一个水平上,则 k= k= K。 若样品的计数率与本底 计数率 接近,则探测下限 Ld 可近似表示为式( A.2): b bd tNKL 22 . (A.2) 式中: dL 仪器测量探测下限, min -1; bN 本底样品中氚或碳 -14计数率, min -1; bt 本底的测量时间, min。 对不同的 , K 值见表 A.1。 DB32/T 3583 2019 13 表 A.1 , K 值表 1- K K22 0.01 0.99 2.326 6.58 0.02 0.98 2.082 5.89 0.05 0.95 1.645 4.65 0.10 0

33、.90 1.282 3.63 0.20 0.80 0.877 2.48 0.50 0.50 0 0 表 A.2 不同条件下生物样品中自由水氚和有机结合氚探测下限一览表 样品 类别 鲜样 量( g) 干样 量( g) 自由水 量( g) 仪器效 率( %) 本底 ( cpm) 干样含 水率 ( %) 回收率 ( %) 自由水氚 有机 结合氚 Bq/L Bq/kg鲜 Bq/kg鲜 动 物 类 100 20 80 27.2 0.637 0.800 95.5 0.90 0.72 0.030 505 96.5 408.5 27.0 0.564 0.511 95.5 0.85 0.69 0.017 505

34、 96.5 408.5 26.7 0.564 0.457 95.5 0.86 0.70 0.015 760 100 660 27.0 0.564 0.500 95.5 0.85 0.74 0.0077 600 161.5 438.5 27.0 0.564 0.642 95.5 0.85 0.62 0.042 1000 215 785 26.7 0.636 0.300 95.5 0.92 0.72 0.013 植 物 类 100 10 90 27.0 0.564 0.364 95.5 0.85 0.77 0.0033 100 72 28 26.7 0.654 0.419 95.5 0.93 0.

35、26 0.21 392 125 267 26.7 0.636 0.358 95.5 0.92 0.62 0.035 542.9 265 277.9 26.7 0.654 0.272 95.5 0.93 0.48 0.063 注: 自由水氚和有机结合氚测量时间为 1000min。 表 A.3 不同条件下生物样品中碳 -14 探测下限一览表 样品 类别 鲜样量( g) 干样量( g) 仪器效率 ( %) 本底 ( cpm) 碳酸钙生 成量与干 样量之比 回收率 ( %) 碳 -14 Bq/gC Bq/kg鲜 动 物 类 100 20 18.9 0.839 2.5 60.0 0.091 9.05 5

36、05 96.5 30.0 0.852 2.3 60.0 0.057 5.05 505 96.5 48.0 0.822 2.2 60.0 0.035 2.97 760 100 27.5 0.839 2.2 60.0 0.062 3.60 600 161.5 27.8 0.852 2.4 60.0 0.057 8.01 1000 215 14.6 0.822 2.4 60.0 0.12 11.97 植 物 类 100 10 18.9 0.839 2.3 60.0 0.091 4.17 100 72 30.0 0.852 1.8 60.0 0.057 14.90 392 125 14.6 0.822

37、 2.2 60.0 0.12 16.28 542.9 265 27.8 0.839 1.9 60.0 0.062 11.42 注: 碳 -14测量时间为 300min。 DB32/T 3583 2019 14 A.2 测量时间 测量时间可按照公式( A.3)估算: 22)( ENN NNNt bx bxxx . (A.3) 式中: xt 样品测量所需要的时间, min; xN 样品 中 氚或碳 -14的 计数率, min -1; bN 本底样品中氚或碳 -14的 计数率, min -1; E 预定的相对标准偏差。 A.3 不确定度 根据计算公式,不确定度分量包括计数不确定度分量 1u 、仪器探

38、测效率不确定度分量 2u 、回收率 不确定度分量 3u 、取样的不确定度分量 4u 、仪 器检定不确定度分量 5u 。其中,计数不确定度 1u 见式 ( A.4): bx b b x x NN t N t N u 1 . (A.4) 式中: 1u 由测量仪器统计计数引起的不确定度; xN 样品 中 氚或碳 -14的 计数率, min -1; bN 本底样品中氚或碳 -14的 计数率, min -1; xt 样品的测量时间, min; bt 本底的测量时间, min。 合成不确定度 u 按(公式 A.5)计算: 2524232221 uuuuuu . (A.5) 扩展不确定度 U 由式( A.6)计算: DB32/T 3583 2019 15 kuU . (A.6) 式中: U 扩展不确定度; k 包含因子,一般为 2,相应的置信度约为 95 %; u 合成不确定度。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