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020.40 Z 05 DB32 江苏省 地方标准 DB 32/T 3765-2020 应对 传染病疫情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mergency treatment of medical wastewaer during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送审稿) 2020-03-11 发布 2020-03-12 实施 发布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32/T 3765-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要求 .
2、2 5 工艺要求 . 2 5.1 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 2 5.2 新建污水处理设施 . 3 5.3 集中 隔离场所污水处理设施 . 4 6 消毒技术要求 . 4 6.1 药剂配制 . 4 6.2 投药方法 . 4 6.3 余氯监测 . 4 6.4 废气收集和处理 . 4 6.5 固体废弃物处理 . 4 7 风险防范 . 5 7.1 人员暴露风险防范 . 5 7.2 设施运行风险防范 . 5 附录 A ( 资料性附录 ) 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参考工艺流程 . 7 附录 B ( 资料性附录 ) 含氯消毒剂投加量计算方法 . 8 附录 C ( 资料性附录 ) 余氯监测方法 -快速检测试纸法 . 9
3、参考文献 . 10 DB32/T 3765-2020 II 前 言 为指导 相关人员 在发生 传染病疫情 时对 医疗污水 进行 应急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 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实施后,国家或本省发布的相关标准严于本标准时,应执行 新发布 标准。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 由 南京大学 提出。 本标准由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大学宜兴环保 研究院 、 南京大学、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任洪强 、 许柯 、 张徐祥 、 耿金菊 、 黄霞 、 张潇源
4、、 刘晓倩 、 朱燕 、 梁鹏 、 黄辉 、 吴兵 。 DB32/T 3765-2020 1 应对传染病疫情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为 应对 传染病疫情 进行 医疗污水应急 处理的一般要求、工艺要求、消毒技术要求和风 险防范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应对传染 病疫情医疗污水以及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废气和污泥的应急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 适用于本文件。 GB 11984 氯气安全规程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5、准 GB 18466-2005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8742 污水处理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 50849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CJ 343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HJ/T 177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HJ/T 276 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 试行 ) HJ 2029 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DB32/T 3547 医疗机构废水处理及在线监测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 试行 ) 环发 2003 206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用于本文
6、件 。 3.1 传染病疫情医疗污水 medical wastewater during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传染病 流行、 暴发 时 , 医疗机构 ( 医院、卫生院等 ) 、 集中 隔离场所以及疫情研究机构等排放的污 水。 3.2 应急 处理 enhanced emergency treatment DB32/T 3765-2020 2 为避免传染病 流行 、 暴 发时 排放的 医疗污水造成 病原体 传播,采取合理措施强化污水处理设施消毒 效果 的过程 。 3.3 有效氯 effective chlorine 与 单位 量 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用
7、 mg/L表示。 3.4 游离余氯 free residual chlorine 含氯消毒剂与水接触一定时间后,与水中微生物、有机物等反应后消耗掉一部分,余留在水中的次 氯酸、次氯酸根离子 和 单质氯 ,用 mg/L表示。 3.5 总 余氯 total residual chlorine 游离余氯与化合 余氯之和 ,用 mg/L表示。 3.6 预消毒 predisinfection 在化粪池 、 集水井 或预消毒接触池进行的消灭或灭活污水中病原体 的过程 。 4 一般要求 4.1 应根据疫情、物资供应和储备、场地条件 、气象条件 等,因地制宜进行应急处理。 4.2 进行 应急处理前应 向 相关
8、管理部门 报备,符合 相关 法律法规要求。 4.3 新建医疗污水处理 设施 应 符合 GB 50015、 GB 50849、 HJ 2029 的 相关 规定。 4.4 已建成 医疗 污水处理设施 应全面检修所有设施设备,保证正常运行, 并 严格实施预消毒和 消毒。 4.5 新建 医疗 污水处理设施 总体要求: a) 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优先考虑使用一体化处理设备 或模块化组合 设备 ; b) 设施与病房、居民区的距离应不小于 10 m,并设置隔离带; c) 从预消毒接触池至消毒接触池的总水力停留时间应不小于 48 h; d) 排水宜采用重力流,必要时可设置提升泵站; e) 构筑物
9、或一体化设备应采取防腐蚀、防渗漏、防冻等措施,加盖密闭,并设置微负压抽吸集气 装置。 4.6 应急 处理后的医疗污水 粪大肠菌群数 应小于 100 MPN/L。 应急处理后 排入终端已建有正常运行 的 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 的 污水管网时,按照 GB 18466-2005 中表 1 和 CJ 343 规定执行;排入地表水体或 海域时,按照 GB 18466-2005 中表 1 和 各地区排 放要求 ,取最严格者执行。 5 工艺要求 5.1 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DB32/T 3765-2020 3 5.1.1 工艺 设计 在原有化粪池 或 集水井 进行预消毒,并强化消毒。 注: 建有预消毒接触池
10、的 污水处理设施 不必重复 进行 预消毒 。 5.1.2 单元工艺 5.1.2.1 预消毒 5.1.2.1.1 使用含氯消毒剂直接在化粪池 或 集水井 进行预消毒。 5.1.2.1.2 宜采用次氯酸盐或液氯,在化粪池 或 集水井 入口处连续投加,参考有效氯投加量不小于 50 mg/L。 5.1.2.2 消毒 5.1.2.2.1 含 氯消毒 剂消毒 5.1.2.2.1.1 消毒接触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 1.5 h,参考有效氯投加量不小于 50 mg/L,且 游离 余氯 量不小于 6.5 mg/L。 5.1.2.2.1.2 若确因场地有限消毒接触时间小于 1.5 h, 应 增加有效氯投加量和 游离
11、 余氯量。接触时间 为 1 h,参考有效氯投加量为 80 mg/L, 游离 余氯量不小于 10 mg/L。若接触时间不足 1 h,投氯量与 游 离 余氯还 应 适当增大。 5.1.2.2.1.3 污水处理后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 总 余氯应小于 0.5 mg/L。 5.1.2.2.2 臭氧消毒 5.1.2.2.2.1 污水悬浮物浓度应小于 20 mg/L,接触时间不小于 15 min,投加量不小于 30 mg/L。 5.1.2.2.2.2 在工艺末端 应 设置尾气处理装置,反应后排出的臭氧尾气 应 经过分解破坏, 处理后的尾 气中 臭氧浓度 应 小于 0.1 mg/L。 5.1.2.
12、2.3 紫外消毒 污水悬浮物浓度应小于 20 mg/L,照射 剂量不小于 90 mJ/cm2,照射接触时间不小于 10 s。 5.2 新建污水处理设施 5.2.1 工艺 设计 5.2.1.1 采用预消毒 +化粪池 +二级处理 +消毒工艺 。 5.2.1.2 消毒采用紫外或臭氧消毒工艺时, 消毒前 应 采 用 膜生物反应器 工艺或混凝沉淀工艺。 5.2.1.3 应设事故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 24 h。 5.2.1.4 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投用前,应采用临时储罐收集污水 暂存 。 5.2.1.5 附录 A 给出了两种 供 参考 的 工艺流程。 5.2.2 污染负荷 设计水量和设计水质 应符合 HJ
13、 2029的 相关规定 。 5.2.3 单元工艺 5.2.3.1 预消毒 DB32/T 3765-2020 4 5.2.3.1.1 使用含氯消毒剂 ( 如 二氧化氯、次氯酸盐、液氯 ) 进行预消毒。 5.2.3.1.2 预 消毒接触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 1.5 h,参考有效氯投加量不小于 50 mg/L。 5.2.3.2 化粪池 应采用玻璃钢制化粪池,有效容积按最高日排水量设计,停留时间不小于 36 h, 自投入使用开始 清 掏周期不小于 360 d。 5.2.3.3 二级处理 5.2.3.3.1 二级处理 包括格栅、调节池、生化处理和混凝沉淀 。 5.2.3.3.2 调节池应选用曝气搅拌,并
14、设置余氯在线监测仪。若调节池中 总 余氯大于 2 mg/L,应投加 还原剂脱氯,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还原剂可采用脱氯机投加。 5.2.3.3.3 生物处理宜采用活性污泥法或泥膜混合法。 5.2.3.3.4 污水处理后排入城镇污水管网时 可采用水解酸化 +好氧工艺;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时 可采用 厌氧 +缺氧 +好氧工艺。 5.2.3.3.5 好氧池 采用 膜生物反应器 时 , 可不设混凝沉淀,否则应在生化处理后设混凝沉淀 。 5.2.3.4 消毒 宜 使用含氯消毒剂 消毒, 也可使用 紫外线或臭氧 进行消毒 ,使用方法同 5.1.2.2。 5.3 集中 隔离场所污水处理设施 新建污
15、水处理设施 , 应符合 5.2 的要求 。 如 确 无条件新建污水处理设施 ,则应 购置玻璃钢化粪池或 利用原有化粪池 , 按照 5.1.2.1 的 要求 , 对化粪池或集水井 实施预消毒后排入城镇污水 管网。 6 消毒技术要求 6.1 药剂配制 所有化学药剂的配制 应 用塑料容器和塑料工具。 含氯消毒剂投加量计算方法参 见 附录 B。 6.2 投药方法 6.2.1 采用含氯消毒剂消 毒应遵守 GB 50014 的相关要求,并做到: a) 投放液氯用真空加氯机,并将投氯管出口淹没在污水中, 且应符合 GB 11984 的 相关 要求; b) 二氧化氯用二氧化氯发生器 制备 ; c) 次氯酸钠用
16、 次氯酸钠 发生器 制备 或液体药剂,宜使用自动投加装置 。 6.2.2 臭氧用臭氧发生器 制备 。 6.2.3 加药设备至少为 2 套, 1 用 1 备。 6.2.4 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消毒剂的投加点或投加量。没有条件时, 可 在污水入口处直接投加, 排水 高峰期时应适当加大投药量。 6.3 余氯监测 宜采用余氯在线监测仪进行实时监测 , 按 DB32/T 3547的规定 执行 。如无在线监测仪, 参见 附录 C 采用 快速检测 试纸法 进行 监测 ,也可采用碘量法、 DPD滴定法等。 6.4 废气收集和处理 DB32/T 3765-2020 5 6.4.1 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应进行加盖改造
17、,收集废气 后 消毒处理。 6.4.2 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应完全密闭, 并配置负压报警系统, 收集 所有废气后消毒处理。 6.4.3 消毒处理工艺宜采用碱液喷淋 +紫外消毒 +活性炭吸附。 6.4.4 碱液喷淋 pH 应为 9.510。 6.4.5 紫外消毒宜采用 185 nm 波长,照射剂量不小于 1.14 J/cm2,接触时间不小于 20 s。 6.4.6 活性炭 更换周期不小于 6 个月。 6.4.7 废气处理后 应达到 GB 16297 要 求, 高空排放,排放高度不小于 15 m,废液排入调节池 。 6.5 固体废弃物处理 6.5.1 化 粪池 污泥 、格栅 渣 、 生化处理剩余污泥
18、和吸附饱和的活性炭 均属于危险废弃物,应符合医 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HJ/T 177、 HJ/T 276 有关规定,由具有危险废物 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 处置。 6.5.2 污泥在贮泥池中进行消毒。新建设施贮泥池有效容积应不小于处理系统 24 h 产泥量,且不宜小 于 1 m3。贮泥池内需采取搅拌措施,以利于污泥加药消毒。可使用 含 氯消毒剂、石灰等消毒。 6.5.3 采用漂白粉消毒时,投加量约为污泥 量 的 10%15%( w/w) 。采用石灰消毒时,投加量约为 15 g/L 污泥, pH 为 1112,搅拌接触 30 min60 min,并存放 7 天以上。 6.5.4 污泥脱水处
19、理 应 密封 进行 ,尽可能采用离心脱水装置 ,并对气体进行抽吸消毒处理,脱水后的 污泥应密闭封装、运输。 6.5.5 污泥清掏前应按照 GB 18466-2005 中表 4 的规定进行监测。 7 风险防范 7.1 人员暴露风险防范 7.1.1 工作人员应避免与污水直接接触,到污水池、曝气池、机房附近作业时应佩戴防水手套、护目 镜、面罩、安全帽,返回后立刻洗手 洗脸 ,从 病原体 暴露高风险区域返回时还 应 全身清洁 。 7.1.2 在 病原体 暴露高风险区域 作业时 , 工作人员应提升自身的防护措施,宜佩戴符合 N95/KN95 及 以上标准的 医用 外科 口 罩、防水手套、防护靴、护目镜、
20、面罩,必要时配备防护服、防水服等。 7.1.3 充分利用 在线监测设备,减少到污水池附近作业的时间。 7.1.4 工作前防护要求如下: a) 准备好医用 外科 口罩,丁腈等材质防水手套、工作服、护目镜、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做好体温 检测和记录; b) 作业区应配备有消毒用品; c) 办公文具 不混用 。 7.1.5 工作中防护要求如下: a) 应 避免 在 开放式设施附近停留 的; b) 使用工具检修、操作时,使用前后对工具进行清洁消毒,避免被污水直接污染; c) 当需要与污水直接接触时,宜内层佩戴丁腈手套,外层佩戴厚橡胶手套,检修结束后立即洗手; d) 进入泵房、风机室等 机房内时,应保持足够
21、的通风。 7.1.6 工作结束后防护要求如下: a) 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脱下防护用具后放到单独的收集位置; b) 口罩等一次性防护用具单独收集,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 必须 做消毒处理并风干后才可再次使 用。 DB32/T 3765-2020 6 7.2 设施运行风险防范 7.2.1 所有污水处理设备安全要求和措施 应符合 GB/T 28742 的相关规定 。 7.2.2 现场制备消毒剂的房间应做好连续通风。 7.2.3 疫情期间应密切观察进水、出水水质水量变化,提前预判并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确保系统稳定。 7.2.4 使用液氯消毒时,应设置液位控制仪对消毒接触池液位 和氯溶液贮池液位指示、报警
22、和控制, 同时设置氯气泄漏报 警装置,并 按 GB 11984 的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DB32/T 3765-2020 7 A A 附 录 A ( 资料性附录 ) 新建污水处理设施 工艺 流程 图 A.1 污水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工艺流程 图 A.2 污水处理后直排 工艺 流程 注: 若消毒不采用 含氯消毒剂 ,则不必设脱氯池 。 DB32/T 3765-2020 8 B B 附 录 B ( 资料性附录 ) 含氯消毒剂投加量计算方法 B.1 一般要求 含氯消毒剂的投加应优先考虑使用自动投加装置,通过与余氯在线监测仪联用,实现自动调节投 加量。 B.2 每日投加量 B.2.1 根据有效氯投加量和日
23、均处 理水量确定。 B.2.2 含氯消毒剂外包装上或出厂说明中会标明有效氯含量,以百分比表示。 B.2.3 以次氯酸钠为例,其有效氯含量为 8%12%,为方便计算取中间值,即 10%,表示 1 L次氯酸钠 原液中含有 100 g有效氯。 B.2.4 以日处理废水 200 m3、有效氯投加量 50 mg/L( 即 50 g/m3) 计算,每天需投加有效氯为 20050 =10000 g,则所需次氯酸钠原液量为 10000100=100 L。 DB32/T 3765-2020 9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余氯监测方法 -快速检测试纸法 C.1 仪器和设备 总余氯检测试纸 : 测量范围为
24、 010 mg/L。 C.2 操作步骤 C.2.1 取出一 条检测试纸,迅速盖上盖子。 C.2.2 将反应区部分浸入被检测液 2 s,甩去多余的水珠。 C.2.3 放置 30 s后,与色卡比色,颜色接近色块即为被测液体的余氯浓度值。 C.3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按照 HJ/T 91 和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 ( 第二版 ) 进行质量控制。 C.4 注意事项 C.4.1 被测水样温度应在 15 以上,尽快测试。 C.4.2 测试时 手勿接触反应区 。 C.4.3 做好防护措施,如不小心沾到皮肤,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 C.5 废物处理 使用后的器皿应严格消毒,一次性使用物品、废液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25、。 DB32/T 3765-2020 10 参 考 文 献 1 GB 19193-2015 疫源地消毒总则 2 GB 50015-2003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3 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4 CECS 07-2004 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务院令第 376号 6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588号 7 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 环办水体函 2020 52号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余氯现场监测指导意见 环境监测总站 9 SARS病毒污染的污水应急处理 技术方案 环明传 2003 3号 10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环发 2003 197号 11 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编, 2003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