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 ,大小:566.27KB ,
资源ID:1481788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817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34 T 3035-2017 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pdf)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34 T 3035-2017 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pdf

1、ICS 65.020 B 6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0352017 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Regulation of Provincial Wetland Parks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12 - 30 发布 2018 - 01 - 30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3035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湿地保护中心、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小春、周立

2、志、阮怀静、王子鹏、刘嵩、张颖、王同慰、周忠泽、田胜尼。 DB34/T 30352017 1 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级湿地公园的规划与管理、设施建设、科研监测、保护修复、宣传教育和可持 续发展等建设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级湿地公园,其他级别湿地公园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HJ 710(所有部分)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LY/T 1953 自然保护区设施标识规

3、范 DB34/T 2831 湿地植被修复技术规程 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国办发201689号)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 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 安徽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皖政办201776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省级湿地公园 provincial wetland park 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 可供开展湿地保护、 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3.2 湿地修复 wetland restoration 为恢复湿地结构

4、和功能,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而采取的生物、工程和综合措施。 3.3 湿地驳岸 wetland embankment DB34/T 30352017 2 指湿地与陆地过渡或交错或衔接的地带。 4 规划与管理 4.1 规划 4.1.1 总体规划 依照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编制。 4.1.2 详细规划 根据总体规划,编制详细规划,以指导各项建设工程实施。 4.1.3 规划修订 规划编制期满或发生重大变动后,应及时修订总体规划。 4.1.4 规划审核 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须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规划编制工作须有湿地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学、规划设计等相关专业人员参与。 4.2 管理 4.2.1

5、 边界与权属 四至明确,功能分区清晰,均须有地理信息矢量图。 区域内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经营权等权属关系明确。与相关利益方无冲突。 4.2.2 管理机构 4.2.2.1 议事协调机构 成立由当地林业、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水利、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组成 的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 4.2.2.2 智库 组建由湿地生态、野生动植物、林学、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计、法律等方面专家组成的 智库,指导湿地公园建设。 4.2.2.3 专门机构 成立由县级以上编制部门批准的湿地公园专门管理机构, 命名格式为:安徽 + 市或县(市、区) 行政区域名 + 湿地名 + 省级 + 湿地

6、公园管理局(处),并明确职能、机构和人员。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 60。 4.2.3 管理制度 4.2.3.1 管理办法 制定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并经湿地公园所在地县(市、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正式发布。 DB34/T 30352017 3 4.2.3.2 管理制度 制定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管理制度包括日常办公、保护巡护、宣教培训、森林防火、安全保 卫、社区共管、档案管理等制度。 5 设施建设 5.1 标识设施 5.1.1 入口标识 主入口修建体现湿地公园特色的标志性构筑物或建筑物,并附有规范的湿地公园名称。 5.1.2 分区界牌 在湿地公园边界四至及拐点处设置界碑、界桩。在湿地公园各功

7、能分区、出入口、居民点附近或人 为活动频繁处设置分区标牌。 界碑、界桩和标牌应符合 LY/T 1953 的规定。 5.1.3 宣传牌、警示牌 湿地公园内部设置宣传牌、警示牌,内容包含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公告警示等。 5.1.4 解说系统 配置解说系统,包括导览图、知识解说、景点解说、动物解说、植物解说等内容。 5.2 管理服务设施 5.2.1 办公设施 按照国家规定标准,配备办公设施。 5.2.2 服务中心 设有服务中心,提供管理服务功能,包括咨询引导、解说、公共卫生设施和救助中心等。 5.2.3 站点建设 按照湿地公园详细规划,设置观鸟点、监测站、巡护站点、救助点等。 5.2.4 宣教中心

8、依照详细规划,设置不少于 200 的宣教馆,展示湿地功能、价值、演变等。宣教内容包含湿地 公园简介、沙盘模型、功能分区示意等。 5.3 科研设施 5.3.1 科研监测中心 宜与管理服务站点设施集中建设,包括样品初处理室、样品储藏室、检测分析室、数据分析室、设 备储存室、学术研讨室等。 5.3.2 监测设备 DB34/T 30352017 4 5.3.2.1 常规监测设备和资料 配备手持 GPS 或北斗定位手持设备、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底泥采样器、动植物测量设备、 底栖生物网、采水器、标本箱(瓶)、暂养设备、活动帐篷、照相机等常规调查设备,以及各类野生动 植物图鉴、图谱等资料。 5.3.2.

9、2 联合监测设备 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支撑单位的设备实施联合监测。 5.4 交通设施 5.4.1 陆道 5.4.1.1 一级道路 连接湿地公园内外部交通的干道, 通往主入口、 次入口及各个管理区域。 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优化, 设计道路宽度 57 m。 5.4.1.2 二级道路 连接湿地公园内各个节点的巡护游览服务道路,可以通行电瓶车、自行车等观光车,严禁机动车辆 通行。设计道路宽度 35 m。 5.4.1.3 游步道 有相对完整的人行游步道,尽可能连接各节点 和管理设施,设计宽度 13 m。尽可能使用可循环 利用材料。 5.4.2 水道 有可供游船使用的水上游览或水上巡护线路,有供游客游览

10、或开展生产管理的栈道线路。 5.4.3 停车场 符合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与湿地公园游客规模相当的停车场。 5.4.4 交通工具 以使用清洁能源为主的电瓶车(船)或石油液化气车(船),提倡使用自行车。 6 科研监测 6.1 科学考察 应符合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的规定,开展综合科学考察,编制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6.2 常规监测 6.2.1 监测对象和内容 定期对湿地公园内动植物资源、水体、物候、环境状况、人为活动和保护管理情况等进行监测。 6.2.2 监测站点(带)设置 DB34/T 30352017 5 6.2.2.1 气象、水质监测站 建立常规气象站 1 个,水质监测点不少于 35 个。

11、 6.2.2.2 鸟类监测站 在湿地公园内设置观鸟屋和观鸟台(掩体)。 6.2.2.3 固定监测样地(带、点) 固定监测样地(带、点)设置应符合 HJ 710 的规定。 6.2.3 监测技术和频次 定期开展湿地生态监测。生物监测技术和频次应符合 HJ 710 的规定,地表水监测应符合 GB 3838 的规定。 6.3 巡护救护 依据物种分布、植被类型、管理需求和监测目的等科学设置监测巡护路线,准确及时填写巡护监测 表,建立巡护档案。 湿地公园巡护记录表见附录A。 6.4 专项研究 针对湿地公园资源特点或技术难题,对湿地公园内特有物种、指示物种、外来物种、保护物种、湿 地修复等开展专项研究。 6

12、.5 技能培训 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巡护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和研修活动。 6.6 视频监测 构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搭建视频监控网络, 对湿地公园内的动植物物种和湿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 6.7 监测评估及数据管理 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形成书面成果,并归档。 7 保护修复 7.1 湿地保护 保护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水质等,防止湿地萎缩、功能退化和被非法侵占。 7.2 湿地修复 7.2.1 修复方案的编制 依据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湿地植被修复技术规 程和详细规划,编制湿地修复实施方案。 7.2.2 修复措施 DB34/T 3035

13、2017 6 7.2.2.1 生物修复 采取包括植被修复、投放植食性鱼类、调整养殖结构、改变种植模式、生物治污、关键种的再引入、 控制外来物种等生物措施。 植被修复应符合 DB34/T 2831 的规定。 7.2.2.2 工程修复 采取包括退田还湖、退耕还湿、清淤扩湖、人工除草、水系贯通、栖息地完善、微地形改造、生态 湿地驳岸构建、外来物种清除等工程措施。 7.2.2.3 综合修复 采取包括人工湿地构建、控制污染源、生物治污、封山育林等综合措施。 7.3 保护修复成效评价 通过第三方对保护修复成效进行评价。包括对生物种群、主要保护对象、湿地功能状况、水质、湿 地生境、关键种群的规模和数量等进行

14、评价。 8 宣传教育 8.1 宣教体系 建立宣传与教育相结合、室内与户外相结合、专业与趣味相结合的宣教体系。 8.2 宣传方式 8.2.1 常规宣传 宣教主题突出,符合本湿地公园特色。每年举办宣教活动 不少于 2 次,每年通过报纸、杂志、电 视、网络、创作诗歌、绘画、摄影等方式,开展相关宣传报道不少于 3 次。 8.2.2 主题宣传 结合世界湿地日、安徽湿地日、爱鸟周等节日,开展湿地保护宣传。 8.2.3 宣教载体 通过与周边学校和幼儿园合作,建立湿地学校,开设湿地课堂;通过湿地网站、湿地微信公众号等 宣传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湿地宣教活动。 8.3 宣传材料 印制宣传折页、宣传册,制作本湿地公

15、园的影像资料,鼓励专业人员撰写论文、出版著作。 8.4 志愿者 吸纳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具有一定宣教能力的志愿者。 9 可持续发展 DB34/T 30352017 7 9.1 社区共建共管 湿地公园管理机构与社区建立资源保护、联防巡护等共建共管机制。优先吸纳社区群众参与湿地公 园的工程用工、水面保洁、入侵物种清理、巡护救护、游客接待等工作。引导社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 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湿地植物种植业等。 9.2 生态旅游 合理利用湿地景观资源和动植物观赏资源,挖掘湿地人文景观,发展农家乐、湿地农耕文化、渔事、 采摘等生态旅游。 9.3 湿地产品 开发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水生蔬菜、花卉、水产品等

16、湿地产品。 DB34/T 30352017 8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湿地公园巡护记录表 路线编号: 巡护人员: 记录人员: 巡护日期: 年 月 日;起止时间: 时 分至 时 分;天气: 巡护路线: 起点 GPS 位置: 终点 GPS 位置: 里程: 序 号 时 间 GPS 点位 干扰信息 动物信息 植物信息 群落 类型 备 注起点 终点 类 型 强 度 时 间 名 称 数 量 行 为 痕 迹 名 称 数 量 物 候 a) 编号:填写八位数,格式为六位数年月+两位数路线编号。 b) 干扰类型: 1) 1-渔事( 围网 捕捞 垂钓 其它), 2) 2-养殖和放牧( 鹅 鸭 牛 羊

17、猪 其它), 3) 3-采集( 水生植物 底栖动物 其它), 4) 4-采伐( 木材 薪材 积肥 其它), 5) 5-盗猎( 铁丝扣 线扣 枪械 其它), 6) 6-毁林、毁湿和开荒, 7) 7-蚕食、围垦湿地和林地, 8) 8-旅游( 生态旅游 科研 探险 其它), 9) 9-建设, 10) 10-灾害( 火灾 病害 虫害); c) 干扰强度:1-强,2-中,3-弱; d) 干扰时间:1-临时,2-永久; e) 动物行为:1-取食,2-饮水,3-休息,4-行走,5-站立,6-攻击,7-躲避,8-其它直接描述; f) 动物痕迹类型:1-粪便,2-足迹,3-食痕;4-鸣叫,5-卧迹,6-窝穴,7-擦痕,8-其它直接描 述; g) 植物物候观测:1-初芽,2-初蕾,3-初花,4-盛花,5-末花,6-花谢,7-初果,8-落果,9- 落叶,10-枯萎; h) 群落类型:1-针叶林,2-常绿阔叶林,3-落叶阔叶林,4-针阔混交林,5-竹林,6-灌丛,7- 草丛(草甸),8-苔藓,9-浅水植物,10-其它。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