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150 B 52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8902020 泥鳅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breeding 2020 - 02 - 20 发布 2020 - 05 - 20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5/T 18902020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名称与分类 . . 1 5 环境要求 . . 2 6 亲鱼要求 . . 2 7 亲鱼培育 . . 2 8 苗种繁
2、殖 . . 3 9 鳅苗培育 . . 4 DB35/T 1890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松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恒章、李善贞、何国森、曾占壮、陈度煌、练飞、蔡起瀚。 DB35/T 18902020 1 泥鳅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苗种繁育的术语和定义、名称与分类、环境要 求、亲鱼要求、亲鱼培育、苗种繁殖和鳅苗培育。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的泥鳅苗种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亲鱼 parent fish 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性泥鳅或雌性泥鳅。 3.2 鳅苗 loach seedling 从泥鳅受精卵刚孵化出来,体长3 mm5 mm,经过自然生长或人工培育,体长达到3 cm5 cm的泥 鳅的幼体。 3.3 鱼巢 fish nest 自然形成或人为设置的给鱼产卵用
4、的场所。 注: 鱼巢也叫鱼窝。鱼类受精卵附着在其中,以便鱼卵集中孵化。 4 名称与分类 4.1 学名 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4.2 俗名 鳅、土溜、长鱼。 DB35/T 18902020 2 4.3 分类位置 鲤形目(Cyprinidformes),鳅科(Cobitidac),泥鳅属( Misgurnus)。 5 环境要求 5.1 水质 水量应充足,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和NY 5051的规定。 5.2 亲鱼养殖池塘 宜采用水泥池或壤土土池,面积300 m 2 600 m 2 ,水泥池底部应铺有15 cm20 cm的壤土,土池底 质不宜为沙质
5、土,土池四周围铺防渗膜,池壁高约100 cm,进出水口应以铁丝网或尼龙筛绢拦住,筛绢 网目为20目(0.15 mm)。 6 亲鱼要求 6.1 亲鱼来源 泥鳅亲鱼可采用临近产卵期的野生泥鳅,也可采用生产单位自己培育经筛选具明显生长优势的个 体。无论何种来源,均应着力避免近亲繁殖。 6.2 亲鱼选择 泥鳅亲鱼以23龄个体为佳,雌性全长13 cm20 cm,体重15 g30 g,雄性全长10 cm20 cm, 体重12 g30 g;体质健壮、无畸形、无病无伤、活动力强、鳍条完整,体型体态匀称。 6.3 成熟度鉴别 雌性泥鳅胸鳍短而宽,末端偏圆,呈舌状,腹部丰满有弹性,生殖孔圆形、外翻,呈粉红色,轻轻
6、 挤压腹部,卵马上排出,呈米黄色,半透明,有黏着力;雄性泥鳅胸鳍大而狭长,末端偏尖,呈镰刀状, 最外侧23根鳍条末端略向上翻,生殖孔狭长、凹陷,呈暗红色,挤压时有乳白色精液从生殖孔流出。 7 亲鱼培育 7.1 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120 尾/m 2 l80 尾/m 2 ,亲鱼按雌雄比1:11:2放入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 7.2 饲养管理 7.2.1 亲鱼消毒 亲鱼入池前用3%4%食盐水浸浴5 min10 min。 7.2.2 移植水草 亲鱼池应移植经消毒的浮萍、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移植量占池塘面积的1/51/4。 DB35/T 18902020 3 7.2.3 投喂 秋季每天投喂两次,以动
7、物碎肉或碎内脏、鱼粉等动物性饵料为主,辅以少量的麦麸、豆渣、米糠、 饼类等植物性饵料,也可投喂配合饲料,日投饵量为体重的3%5%。三月下旬开始进行强化培育,投喂 高蛋白饲料,日投饵量为体重的5%10%。 7.2.4 施肥 冬季及早春,停止投饵,适量加入消毒发酵有机肥作为追肥。 7.2.5 水质管理 开春培育初期,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41/3。催产前1个月,应每隔3 d冲水一次。水质保持 肥、活、嫩、爽,透明度保持在30 cm为宜。 8 苗种繁殖 8.1 催产 8.1.1 催产季节 4月底至11月中旬,水温稳定在22 以上时。 8.1.2 催产药物与剂量 催产药物可选择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8、CG),用量为每千克雌鱼注射15 000 IU,雄鱼用量减半。催 产药物稀释液为0.9%的生理盐水。 8.1.3 注射方法 以背部肌肉或腹腔注射法,注射部位应避开腹部中线。采用4号针头,注射时可用纱布或小毛巾包 住泥鳅,注射器与鱼体呈45夹角进入,注射深度0.5 cm以内,每尾亲鱼只注射1次。 8.2 产卵 8.2.1 产卵设施 在流水水泥池中设置产卵网箱与集卵箱,产卵箱悬置于集卵箱内;产卵箱网目大小宜为 10 目/cm 2 20 目/cm 2 ,集卵箱网目大小宜为80 目/cm 2 100 目/cm 2 ,集卵箱底则应设置鱼巢。 8.2.2 产卵水温 产卵适宜水温为22 28 ,最适水温25
9、 。当水温22 时,亲鱼14 h后便可发情产卵,水温 25 28 时,10 h后便趋于发情产卵。 8.2.3 受精 8.2.3.1 自然受精 泥鳅亲鱼注射催产药物后,放入规格为150 cm200 cm60 cm的网箱中,在网箱内放网片或棕片 作鱼巢,每箱放泥鳅亲鱼5080组(雌雄比1:21:3)。产卵完毕,将鱼巢捞出置于孵化器孵化。 DB35/T 18902020 4 8.2.3.2 人工授精 当泥鳅亲鱼集中发情时将其捕起, 用手轻轻挤压雌泥鳅亲鱼腹部, 收集卵子; 雄鳅则解剖取出精巢, 研磨后加0.9%的生理盐水。把卵子和精子在短时间内同时放入事先清洗干净的瓷碗或瓷盆内,用羽毛轻 轻搅拌,使
10、卵粒和精液混匀,待充分受精后,用滑石粉混悬液进行脱粘后,清水漂洗干净,将受精卵均 匀地撒在经过消毒的孵化框上,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整个授精过程防止阳光直射。 8.3 孵化 8.3.1 孵化池 孵化池为长方形水泥池,面积5 m 2 10 m 2 为宜,池深0.5 m1 m为宜,池底平整,设注排水管道。 孵化前6 d7 d,用生石灰彻底消毒。 8.3.2 孵化方式 孵化池微流水孵化,流水流速为0.2 m/s0.4 m/s,池水溶解氧应在6 mg/L以上。 8.3.3 孵化密度 孵化池放卵密度为1.5 万粒/m 3 2 万粒/m 3 。 8.3.4 出膜 当水温在22 25 时,40 h544 h
11、可孵出鳅苗,水温25 28 时,24 h28 h即可孵出 鳅苗。出膜3 d左右,待鳅苗颜色由黑转为淡黄色时,可移出孵化池,进入苗种培育阶段。 9 鳅苗培育 9.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667 m 2 2 001 m 2 ,池深80 cm100 cm,池底淤泥厚15 cm20 cm,池中移植浮萍、轮叶 黑藻或伊乐藻等水草,水草占池塘面积的1/5 1/4。池塘四 周采用防渗膜护坡,设防虫、防敌害网。 9.2 池水培育 9.2.1 清塘消毒 鳅苗下池前10 d15 d用 生石灰100 kg/667 m 2 干塘消毒。 9.2.2 肥水 鳅苗下池前6 d7 d,施入经发酵的有机肥作基肥培育水质,用量10
12、0 kg/667 m 2 200 kg/667 m 2 。 9.3 放养密度 鳅苗投放密度:800 尾/m 2 1 500 尾/m 2 ,规格应一致。 DB35/T 18902020 5 9.4 饲养管理 9.4.1 投喂 仔鱼的开口饵料为轮虫,当开口饵料不足时,可投喂豆浆、蛋黄、鱼粉或其他粉状配合饲料等。豆 浆投喂量为每日每667 m 2 的水面投喂3 kg黄豆磨成的豆浆。每天上午8时至9时和下午5时至6时各投喂一 次,上午投喂日投饲量的30%、下午投喂日投饲量的70%。投饵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 饵应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9.4.2 水质管理 鳅苗下塘时的前期培育(鳅苗体长小于2 cm)水位一般在20 cm 30 cm,下塘后3 d内不加水,以 后视鳅苗生长情况每隔1 d加水3 cm5 cm,保持池水透明度在20 cm30 cm,池水溶解氧应在5 mg/L 以上。 9.4.3 日常管理 苗种培育期间不宜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放苗后要注意预防病害的发生,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水 质调节剂等改良水质。 坚持巡塘,防止敌害生物,做好生产记录。 _ DB35/T 18902020 福建省地方标准 泥鳅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DB35/T 18902020 * 2020年2月第 一版 2020 年 2 月第一次印刷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