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3.200 A 00 DB36 江西省 地方标准 DB36/T 1234 2020 智慧景区建设指南 The construction guide for smart scenic area 2020 - 04 - 07 发布 2020 - 10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1234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础设施 . 2 5 智慧管理 . 3 6 智慧服务 . 9 7 智慧营销 . 10 8 运维及保障 . 12 9 新技术应用 . 1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2、 智慧景区等级评分 . 13 参考文献 . 26 DB36/T 1234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 。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江西智旅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江西省分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成员:杨新、毛炜翔、周悦梅、 王坚、芦伟华、宿振虎、应明 、 周立松、李浩宇、 唐建伟、彭纪源、罗迅 、郑盛 。 DB36/T 1234 2020 1 智慧景区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标 准规定了智慧景区建设的 基础设施、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运维及保障、新技术 应 用等内容
3、。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规范及评估 我省境内 A级景区的智慧化 建设、运维 及保障 。 注: A级景区是依据 GB/T 17775的取得了质量等级的景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571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34678 智慧城市 技术参考模型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
4、术标准 GD/J 089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慧景区 smart scenic area 运用 大数据、云计算 等 现代 通信技术, 建立有 效 统 一 的管理、服务、营销等信息系统, 以 提升景区 游客 体验度和 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类景区 。 3.2 最大承载量 carry capacity of scenic area 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 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注: 引自 LB/T 034-2016的 2.1。 3.3 虚拟现实 virtual r
5、eality 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 技术。即 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 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 到该 虚拟 环境中。 (以下简称 DB36/T 1234 2020 2 “ VR”) 3.4 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 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 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 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以下简 称“ AR”) 3
6、.5 全域旅游 all-for-one tourism 将 一定区域 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 , 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 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 统筹 管理、整体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实现旅游业现 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 注: 改写自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旅发 2017 79号 的 1.2。 3.6 在线旅游 服务商 online travel agency 依托互联网,可满足旅游消费者信息查询、产品预订和线上或线下支付、服务评价等需求的在线旅 游平台商。 (以下简称“ OTA
7、”) 3.7 基于位置的服务 location-based service 通过 通信 运营商的无线电通 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 GIS 平台 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 与用户位置相关的 服务 。(以下简称“ LBS”) 3.8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 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 (以下简称 “ GIS”) 4 基础设施 4.1 物联感知设备 4.1.1 建设物联感知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感知
8、设备、安全感知设备、图像感知设备、身份感知设 备、位置感知设备、设施感 知设备,且符合 GB/T 34678的要求; 4.1.2 可实现对智慧景区各个单元的全面感知和识别、以及信息的获取和采集。 4.2 网络通信设备 4.2.1 应接入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外网。 4.2.2 应 建设满足景区内部指挥调度、视频监控、应急管理等需求的内部局域网。 DB36/T 1234 2020 3 4.2.3 应保障景区主要出入口、游客中心、各主要景点、游步道等游客主要聚集区域具有 4G以上的通 信信号和无线网络覆盖。 4.3 基础数据库 4.3.1 可 实现管理、服务、营销、运维及保障信息数据的 存储
9、与 融合 。 4.3.2 支持灵活、快速的业务部署、管理及实现服务 。 4.3.3 可向上级主管部门开放数据接口 。 4.3.4 具有权威性、海量性和价值 性的特点。 4.4 应用终端 4.4.1 能够接入和利用物联感知层、网络通信层、基础数据库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 4.4.2 能面向景区管理者和相关主管部门,提供景区综合管理、产品运行、销售、服务、评价等分析、 决策和处理功能 。 4.4.3 能面向游客提供智慧化服务 。 4.5 安全防护 4.5.1 景区根据各自需要,保持自身的基础设施满足 GB/T 22239-2019不同级别的安全保护要求。 4.5.2 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防范系统还应
10、满足 GB/T 16571的相关要求。 5 智慧管理 5.1 指挥调度中心 5.1.1 设施设备 应建有指挥调度中心,配备大屏、调度台、电脑、会议系统 、视频对讲 和覆盖全景区的 IP智 能 广播 系统等 电子 设施设备。 其中, IP智能 广播系统 应满足 GD/J 089的相关要求。 5.1.2 电子地图 应配有 GIS电子地图,实现对景区的地形地貌、公共交通的实时监测,及时发送相关指令信息,实 现基于地理位置的实时动态管理。能够直观反映景区内各 区域 游客分布热力。 5.1.3 动态 监测 应接入客流、车船、重要人员、环境、气象、防火、防盗、危险区域侵入、紧急求助等信息数据。 当遇警情或
11、预测数据超出安全范围时,指挥中心能实时发出声光报警。同时,报警信息可分级分层推送 至相关工作人员。 5.1.4 事故处理 应配置电话、视频等对讲设备,并可与外场 工作人员进行音视频连线,实现现场远程可视化的处理 事故。 5.1.5 OA 办公自动化 5.1.5.1 应建有 OA办公自动化系统, 包含流程管理、电子邮件、文档管理、公文流转、审批管理、工 作日历、人员动态展示、公告、新闻、通知,个人信息维护、会议管理、考勤管理等内容。 DB36/T 1234 2020 4 5.1.5.2 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能提供各级领导对业务人员的业务办理进展和结果进行网络化查询和督 办,确保业务办理进度,提高工作
12、效率。 5.1.6 安全应急管理 5.1.6.1 应制定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并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实时联动,快速 反应。 5.1.6.2 指挥调度中心能根据安全 风险的类型和级别,自动弹出相对应的应急预案,并向相关人员推 送。 5.1.7 安全事故案例库 应将本景区和其他类似景区发生的有关安全事故建立电子案例库,收录相关事故的起因过程、应急 处置、善后处理、事故损失及经验教训等信息,供安全相关人员学习和参考。 5.1.8 外部接口 指挥 调度 中心 的 通讯设备 、数据系统等应与消防、公安、医疗及上级主管部门指挥中心互联互通 。 5.2 安全防范管理 5.2.1 视频监控 5
13、.2.1.1 应配备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核心景点、客流密集地、危险区域等场所的视频高清监控。 5.2.1.2 视频图像能实时接入景区、上级部门和公安部门指挥调度中心,相关工作人 员可通过手机移 动端查看视频监控。 5.2.1.3 监控图像数据至少能保存 1个月。 5.2.2 防火 监控 5.2.2.1 应在游览场馆、办公区域、户外森林及其他游客密集地部署防火监测系统。可合理选择智能 图像识别、红外识别和烟感等技术器件, 可智能 发现景区内异常热源并实现自动报警、推送信息,室内 还应能启动自动灭火设备。 5.2.2.2 防火监测及预警信息 能 实时接入景区、上级 部门 和消防部门的指挥调度中心及
14、景区安全监控 室。 5.2.3 安全巡防 5.2.3.1 可智能安排或提醒相关人员监测、维护景区安全设施设备,保障安全设施设备的有效性能。 5.2.3.2 可 定时、定路线、定点位的 开展 防火、治安 等 巡查工作, 可 对防火、治 安巡逻人员进行有效 的监督与考核。 5.2.3.3 可利用 GPS、 GIS、北斗系统、无线通讯等技术,通过管理人员手持的移动终端设备,对景区 内的各种违章和突发事件进行现场拍照记录,并实时传送到指挥中心,实现景区的动态化的高效管理。 5.2.4 入侵警报 系统 DB36/T 1234 2020 5 5.2.4.1 应在 景区重点区域 、办公区域等重要处所部署 入
15、侵警报 系统 且满足 GB 50348的相关要求 。根 据现场需要,可合理选择红外、微波、震动、玻璃破碎、压力、声感、超声波等技术器件,能及时发现 人员侵入,自动报警、推送信息,并触发警灯和警铃。 5.2.4.2 入侵警报 信息实时接入景区和上级 部门 、公安 部门 的指挥调度中心 及景区安全监控室,报警 信息可实时推送到相关人员手机。 5.2.5 危险区域监控 5.2.5.1 应在危险区域设置监控及预警系统 ,该系统 监控信息实时接入景区和 上级 部门 、公安 部门 的 指挥调度中心 。 5.2.5.2 可 采用红外对射感应装置及高 清视频监控, 当 电子感应设备监测到有人员侵入景区危险区域
16、, 能 语音 提示侵入人员退出安全区域 且将预警信息 推送到相关人员手机。 5.2.6 灾害预警 应基于对地质、气象、水文、电场、红外等设置在景区现场的传感器监测到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采 集、编辑与分析得出灾害发生概率,或气象部门的灾害预警通知,采取不同程度的预警措施与启动应急 程序,以在灾害发 生前做好防护,减少损害。 5.2.7 紧急求助 5.2.7.1 宜 在游客密集区、危险路段或区域、公厕等易出现意外处所安装紧急求助按钮,并在景区 官 方 门户 PC端及 移动端设置紧急求助功能按钮,为突遇疾病、受伤、事故和盗抢事件的游客提供一键求 助服务,同时报送当前地理位置信息。 5.2.7.2 紧急
17、求助及地理位置信息能实时传送到景区指挥调度中心和安全监控室,以便相关人员及时 救援处置。 5.2.7.3 视频监控系统宜能主动感知残障人士、老人、孕妇、及携带小孩的群体,能主动询问其是否 需要相关帮助。 5.2.7.4 具备条件的景区宜向有需求的游客提供定位设施的有偿服务。定位设施 能实时显示佩戴的人 员 的 位置 和历史轨迹信息,支持一键报警服务,指挥中心可以根据定位和报警信息实时掌握其动态。 5.2.8 安全宣传 可通过景区大屏、 IP智能广播系统、移动终端(公众号、小程序、景区 APP)、官方微博等媒体以 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发布景区安全宣传信息,提高游客游玩的安全意识。 5.3 客流
18、管理 5.3.1 监测与预警 5.3.1.1 可 实时采集和分析电子票务、门禁系统、通信运营商信令、人流量监测设备、停车场管理、 智能 WIFI等多渠道的数据,对景区各主要景点、关键部位的客流进行实 时统计监测,并以热力图形式 在景区 电子 地图上呈现,实现管理指挥可视化。 5.3.1.2 应按照 LB/T 034 所提供的方法,对 主要 景点、游步道等关键区域设置最大承载量,当 客流 实 时监测或预测数据接近承载量时 , 系统可自动 进行预警, 并 提醒 相关 管理人员做好游客分流疏导。 5.3.1.3 当游客达到最大承载量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在 提醒 相关 管理人员 的同时,可将报警信息自
19、 动推送给政府有关部门。 DB36/T 1234 2020 6 5.3.1.4 可通过 游客中心大屏、景区 APP、 公众平台、官网、微博等媒体公布当前游客人数及游客容 量 ,提示客流预警信息 , 并 为游客智能推送分流线路。 5.3.2 动线与预测 5.3.2.1 景区可根据 电子票务、门禁系统、 通信运营商信令、人流量监测 设备、停车场管理、智能 WIFI 等渠道的客流相关 数据, 对 游客 的 主要 运动轨迹进行监控和 分析,实时描绘客流动线 ,为 景区管理客流 、 布局 配套服务与设施 提供 依据 ,也为客流预测提供 数据支撑 。 5.3.2.2 景区可 根据客流 实时监测数据、客流
20、动线、 游客 停留时长和 消费 习惯、 电子 票务 、 门禁 数据 、 通信运营商信令、 OTA等数据,通过数学模型的运算,能预测景区 7日内的客流量及当日主要景点、关 键部位的客流分时预测数据, 为游客安全 管理 、 游客分流 及游客出行路线提供 决策依据 。 5.4 游客洞察 5.4.1 游客来源 可通过 票务实名制或通信运营商信令 数据 、 WIFI、 OTA、 停车场等系统和渠道,获取游客归属地信 息 , 并 对客源地数据进行 统计 分析,为 景区的 宣传推广、市场营销布局 和营销考核 提供数据支撑。 5.4.2 游客画像 可通过票 务实名制或通信运营商信令数据 、景区自有商业游客消费
21、数据、 WIFI、 OTA、停车场等渠 道获取到的游客信息数据,对游客性别结构、年龄分布、消费能力、行为习惯等数据进行多维度统计分 析,绘制游客画像、揭示游客特征,为 景区的客群定位、 商业 业态优化和市场营销提供决策辅助。 5.4.3 游客 预测 可 根据游客性别结构、年龄分布、消费能力和行为习惯等数据,对市场需求做精准分析, 针对性的 制定 景区营销和竞争策略。 5.4.4 游客评价 可 通过自助触控设备、门户网站等多种渠道,采集游客满意度评价 信息 ,接入 OTA 相关游客评价数 据, 可通过技术手段 自动检索获取全网游客评价信息 , 可 从价格、服务、环境、满意度等多方面,对游 客评价
22、进行统计分析,为景区的管理、服务提升提供方向和依据。 5.5 景区 资源管理 5.5.1 资源保护 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 对景区内水质、空气、气象、生物资源、森林病虫害、文物资源 等景观资 源进行信息化 监测、记录、记载、保护、保存、修缮、维护等。 5.5.2 环境卫生 5.5.2.1 可对景区内的路面、广场、森林、河流、湖泊的废弃物、漂浮物等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 回传到景区 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可实现智能下达清洁任务。 5.5.2.2 宜配置机械化环卫设施、路面清扫车、清洁机器人,实现景区环境智能化治理。 5.5.3 景区景点 DB36/T 1234 2020 7 应包括对自有景区、景点
23、,以及同一目的地或周边合作景区景点的 信息化 管理。管理的内容 可 包括 但不限于 :景区景点基本信息、关键部门联系人、票务信息、行政及市场监管动态(包含投诉、差评、 行政执法和处罚信息等)、相关舆情及游客评价信息、景区评级等信息的管理。 5.5.4 周边商户 应 建有对周边商户的 信息化 管理,商户包括景区自营商户和非自营商户。管理的内容 可 包括 但不限 于 :商户基本信息、负责人、联系人、主营产品 、行政及市场监管动态、相关舆情及游客评价信息、信 用评级信息等。 5.5.5 合作旅行社 应对构建合作关系的旅行社进行 信息化 管理,包括组团社和辖区内地接社。 管理内容 可 包括 但不限 于
24、 :旅行社基本信息、 经营 资质和年检信息、负责人、联系人、产品信息 、行政及市场监管动态、相关 舆情及游客评价信息、旅行社信用评级信息 等 。 5.5.6 旅游产品 5.5.6.1 应 对 旅游产品 进行信息化管理。 对合作旅行社、 OTA及周边商户的主要旅游产品进行台账管 理和跟踪调查动态管理,以优化旅游环境,维护稳定、诚信的旅游市场和竞争环境。 5.5.6.2 应纳入管理的旅游产品类型可包括但不限于:景区、景 点、演艺票务,车船、索道票,各优 惠票种,旅游交通、停车场服务、导游服务、酒店住宿、餐饮主菜和团餐,主要特产等 。 5.5.6.3 应纳入 产品管理的内容应包括:供应商(商家)、类
25、别、品名、物价局定价、实际(淡旺季) 售价、渠道分销价、游客评价等。 5.5.7 从业人员 5.5.7.1 应对 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信息化 管理,建立 从业人员台账进行 动态管理。对景区内部主要 岗位、 关键岗位人员宜 实施当前地理位置和运动路径的管理,以实现对相关人员的及时联络与指挥调度,规范 从业人员执业行为 。 注: 从业人员包含景区内负责人、安全员 、司机、导游、稽查等主要和关键岗位人员 ;合作旅行社 的 导游、司机、 负责人、联系人 ; 周边住宿、餐饮、娱乐、特产等商户的安全员、负责人、联系人等 。 5.5.7.2 管理的内容可包含但不限于:单位、职务、从业资格 及年审信息、联系方式、
26、相关投诉和监 管动态、游客评价信息等 。 5.5.8 旅游车船 5.5.8.1 应对旅游车船 及站点 实施 信息化 管理, 智能分析各站点游客并调度运营车船,包含但不限于 景区内运行的观光车、大巴、电瓶车、游船、竹筏及索道等各类交通工具。 5.5.8.2 车载监控摄像机能监控到司乘人员服务情况、车辆、船舶行驶情况和车(船)内游客情况并 通过高速的无线网络向指挥中心回传视屏,实现对景区车辆、船舶超速和脱离运营路线的 报警,实现对 车辆、船舶行驶轨迹和行驶状态的记录和回放。 5.5.9 旅游 停车场 DB36/T 1234 2020 8 5.5.9.1 应对全景区旅游停车场进行信息化管理,规范辖区
27、内停车场的服务和管理,实现计费透明、 出入便捷。 5.5.9.2 停车场宜具备基于电子地图的 旅游停车场 可视化管理功能,可实时采集各旅游停车场 连续 、 有效 的 数据 及统计数据, 在 地图上动态 呈现旅游停车场位置、规模和停车位占用、车位超限预警等信息。 5.5.9.3 可实现对全景区旅游停车场运营的实时、 动态监管, 配合相关人员适时 开展 车辆分流、引导 等指挥调度工作,并为景区 旅游停车场的 规划布局和建设 决策提供 数据 支持。 5.5.10 旅游公厕 5.5.10.1 可对辖区的 旅游公厕 实施基于电子地图的“ 一张图 ”可视化管理,可在地图上以图形化形式 显示 旅游公厕的分布
28、情况 、蹲位占用及人流、环境卫生及保洁 信息 ,并 对人流超限、紧急求助等预警信 息实时显示和推送, 可智能监测景区旅游公厕的管理、设施与服务满足 GB/T 18973的相关要求。 5.5.10.2 具备条件的景区, 可根据如厕男女数量动态切换男女厕位,整个公厕利用智能化设备, 在高峰期对卫生间进行 自动化潮汐 调整。 5.6 票务 购销 5.6.1 售票 5.6.1.1 宜在售票窗口显眼位置提供售票二维码,便于游客 在 窗口扫码购票。 5.6.1.2 应在游客中心配备足够数量、满足需要的自助售取票机,实现无人售取票。游 客可通过售取 票机自助购票,在线预订的游客也可通过售取票机自助取票。 5
29、.6.1.3 应开设互联网在线购票功能,游客可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在景区官方门户及各主要 OTA 渠道预订景区门票、观光车票、船筏票、索道票和其他景区产品票务,并可实现在线支付。对有需 要的景区、场馆,可通过在线预订、预约数据,来控制景区、场馆的流量。 5.6.2 验证核销 5.6.2.1 应在入口处配备验票闸机对门票进行快速验证,为已购票游客开启通道放行。 5.6.2.2 应配备手持验票终端设备,供人流高峰、闸机故障、紧急断电时应急备用。 5.6.2.3 验票设备可选择采用条码、二维码、纸质门票、 IC卡门票或年 卡年票、线上产品卡券等多样 验证方式。 5.6.2.4 应支持二代身份证
30、识别和验证,实现无票刷身份证入园;有条件的景区可通过人脸、掌纹、 掌静脉识别或指纹比对,实现游客验证;有需要的景区,也可凭 线上 付款码,实现入园即购票。 5.7 经营分析管理 5.7.1 销售情况分析 可对各类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系统能根据时间段、产品类别、销售渠道等多种维 度自动统计、绘制图形,能自定义统计项进行相关销售数据的分析,并能导出数据报表和分析结果。 5.7.2 游客团散分析 DB36/T 1234 2020 9 可通过电子票务、旅游分销、旅行社报团等系统数据,分别对接待散客和旅行社组团的数量、比例 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营销工作的评价和规划提供依据。 5.7.3
31、区域营销分析 可根据游客画像、游客来源、游客评价等游客洞察大数据,对景区各区域市场的来客数、旅游人次、 旅游收入、产品比例、游客性别比、游客年龄段等营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区域市场的营销战略优化、 推广策略制订和营销人员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持。 6 智慧服务 6.1 信息服务 6.1.1 多媒体信息发布 应在游客中心内外、主干道、主要景点、游客广场和游客休息区等区域设立多媒体信息大屏幕,用 于向游客发布景区门票规则、营销信息、宣传视频、安全宣传、客流情况、指挥调度、应急通知、天气 预报和 投诉方式等资讯信息。 6.1.2 触控终端 应在游客中心、主要景点或其他有需要的场所设立多媒体触控终端,向游
32、客提供自助信息查询服务。 6.1.3 智能推送 可智能获取进入区域的手机信号,并 以 手机 短信 、手机 APP或其他智能方式 向游客的手机 推送相关 旅游服务 信息。 6.1.4 IP 智能广播 应配置 IP智能广播系统,可播放背景音乐、景区营销活动、客流动态以及应急广播等信息,可用于 指挥调度。可对各扬声器分类、分群、分区管理,灵活地向指定扬声器传送音频或口播通知。 6.1.5 咨询服务 应设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线上、线下、电话咨询的游客提供信息咨询解答和投诉受理服 务。 有 条件的景区宜为特殊人群提供预约服务。 6.2 官方门户 服务 6.2.1 建有 景区的 官方 门户 系统,能 支
33、持多平台、多样化的媒介形式, 包含但不限于: PC端网站、 移 动端 网站、公众号、生活号和 景区 APP等。 6.2.2 官方门户的各媒介渠道应统一规划、统一后台管理, 能 承载各项信息和交互服务功能,实现一 部手机游景区。 6.2.3 官方门户系统可向游客提供资讯信息、咨询投诉、旅游线路推荐和行程规划、景区推介产品与 服务、语音导览、交通导航、 7日内气象预报及客流预测、票务及产品预订支付、评论留言等服务。 6.2.4 官方门户内容应保证真实可靠、常态更新。景区统一官方门户宜有 不少于中英日韩四种外语版 本。 6.3 停车 服务 DB36/T 1234 2020 10 6.3.1 应在自助
34、触控终端、官方门户(含 PC 端及移动端)发布基于电子地图的停车场位置信息,并动 态显示车位占用情况,能为游客提供手机交通导航和车位预约服务。 6.3.2 游客车辆到达停车场后,停车场系统通过高清识别摄像机记录车辆号牌,快速开启道闸入场、 提供车位指引,游客车辆出场可通过手机移动支付实现无感支付。 6.3.3 游客取车,景区客户端软件可为游客提供步行导航,为游客 提供 智能取车服务。 6.4 公共交通服务 在景区内公共交通站点(车站或码头)应配置显示屏,或可通过手机移动端为游客提供车船交通服 务信息,如最 近车船数量、及预计到达信息等。 6.5 公厕服务 6.5.1 应在自助触控终端、官方门户
35、(含 PC 端及移动端)发布基于电子地图的旅游公厕位置信息,并 将景区主要公厕的蹲位占用、等待人数、环境空气质量等信息实时公布。 6.5.2 可向游客智能推送距离游客位置最近的旅 游公厕,并提供驾车、步行 等 导航 服务。 6.6 导览服务 6.6.1 可通过自助触控终端和官方门户(含 PC端及移动端)向游客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导航服务。 6.6.2 向游客提供的导览服务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景区景点自动语音导览及讲解、全景虚拟游览、周 边景点和商户、周边的公交站、停车场、公厕、加油站、 ATM等公共服务设施 以及 智能行程规划等。 6.7 共享服务 宜 配备 共享电子导览机、 共享充电宝 、 共享
36、雨伞 、 共享储物柜 等共享服务设施,支持游客采用在线 支付的 方式 支付共享服务费用,使游客便捷 使用 景区 共享 服务设施设备 。 6.8 虚拟 服务 6.8.1 VR 游览服务 建设 VR虚拟体验系统,向游客展示景区的景观、历史和文化,游客可在 PC端和移动端进行虚拟游览, 增强游客体验。 6.8.2 AR 导览服务 可将 AR技术应用于景区的导航导览、景点讲解、诗词和文物介绍等游客导览服务以及线上营销等活 动中,以提升游客体验感,提高传播效果。 6.8.3 高清视频直播服务 可在重要观景点设立高清视频摄像头,并 通过互联网门户向全球网络用户进行直播。直播过程可与 网友进行文字和视音频互
37、动,增强用户体验。高清视频直播可支持 5G网络。 6.8.4 声光电交互服务 可 利用声、光、电、图技术 ,对景区的景观、场馆资源进行展览 展示 的辅助,并实现互动交互服务, 以提升观赏性、增强体验感 。 7 智慧营销 DB36/T 1234 2020 11 7.1 产品包装 7.1.1 宜整合周边全域旅游产品,将票务、食宿、特产、导游、车辆、卡券、线路等产品进行包装和 组合,以美图美文对产品进行描述, 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和故事。 7.1.2 在产品整合包装中,应考虑提升景区全域旅游人次、消费增长的需要,可规划设计联票、年卡 和度假、线路类旅 游产品,以提高游客的旅游频次。 7.2 渠道建设
38、在运营过程中,可根据产品的属性选择适当 的平台开展渠道的销售工作。 营销渠道 包含但不限于 以下渠道: a) 官方门户、 景区 APP等自媒体渠道和全民营销渠道; b) 省、市、县级及景区的“一部手机游”平台; c) 各类 OTA、大 V和本地新媒体 等 。 7.3 电子商务 宜建 有 全域旅游 电子商务平台, 该平台 应 配置标准化 API接口,能 与景区官方门户、 各旅游分销平 台、景区电子票务系统及手机短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实 现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游客可通过平台实现 景区内的吃、住、行、游、购、娱 等产品的预订、在 线支付、 在线 评价 等 ; b) 景区可通过平台
39、实现产品管理、订单管理,以及产品销售和游客评价数据汇总 和智能 分析 ; c) 景区线上交易额占经营收入比重宜达到 20%及以上。 7.4 旅游分销 宜建有旅游分销平台,且配置标准化 API接口,能与各 OTA、社群、集团系统的信息交换,可与景区 电子票务系统、酒店客房管理系统、车船票务验证系统等供应商经营系统接驳。实现包含但不限于以下 功能: a) 游客向 吃、住、行、游、购、娱 等供应 商 展示 移动端 或手持终端的相关信息(如二维码或相关 订单凭据) ,即可实现便捷消费 与核销 ; b) 景区通过平台 可实现产品库管理、分销商管 理、多级 众销 管理、授信管理、统计结算管理等功 能。 7
40、.5 创新营销 7.5.1 宜构建创新营销平台,为创新营销工作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撑 。 便于 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和 思维的创新营销,包含但不限于 活动营销、卡券营销、积分营销、会员营销等营销方式。 7.5.2 创新营销平台应 配置 标准化 API接口,以便与 景区 官方门户、电商平台、分销平台及跨界合作 单位的会员、积分系统快速对接、互联互通。 7.5.3 宜 建有 对创新营销带来的访问量、用户数和销售情况、转化率等效果评估的统计分析 ,实现多 维度的查询统计和图形化分析,为创新营销的优化 提供数据支持。 7.6 文旅 融合 7.6.1 提炼景区的文 化元素,开发系列文化创意产品 传播景区历
41、史文化,提升游客旅游的感知和体验, 促进景区文化品牌传播。 注: 如 小说期刊、漫画连载、电子出版物、明信片、电子旅游护照、手游软件、二次元作品 等。 DB36/T 1234 2020 12 7.6.2 可 对传播内容进行文化创意包装,采用美图美文、视频影像和创意动图 等 形式,对景区景点、 旅游线路和产品详情进行描述包装。 7.6.3 也可通 过对热点及新奇事件进行文化创意和包装设计, 制造网络爆点,吸引用户关注,从而推 动景区品牌传播。 8 运维及保障 8.1 概述 应对智慧景区的运维及保障进行整体策划,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实施运维及保障项目管理,对运 维及保障过程、 结果进行监督、测量、
42、分析和评审,并实施改进。 8.2 策划 对运维及保障项目应有策划且满足以下要求: a) 根据景区的定位和能力,策划运维及保障对象的内容和要求,并形成运维及保障目录; b) 明确 专职 运维及保障团队、流程、目标,对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进行规划,建立相适应的 运维及保障 管理标准体系 。 8.3 实施 在实施运维及保障管理过程中,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制定满足整体策划的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b) 建设运维及保障中心 , 能够监管物联感知、网络通信、计算存储、数据服务、智慧运用等各层 次中硬件设备、控制系统、应用程序的运行状况,并能够及时响应。 8.4 检查 应对运维及保障管理过程和实施结
43、果进行监控、测量、分析和评审,以符合运维及保障的要求和质 量目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定期评审运维及保障过程及相关管理体系,以确保运维及保障能力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b) 定期 调查各相关方满意度,并对运维及保障能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c) 定期 检查运维及保障目录各项指标达成情况。 8.5 改进 应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改和优化运维及保障管理计划和规程,改进运维及保障过程中的不 足, 以持续提升运维及保障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建立运维及保障能力管理改进机制; b) 对不符合策划要求的行为及未达成的指标进行调查分析, 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关运维及保障工 作。 9 新技术应用 9.1 鼓励
44、景区在智慧化建设中运用推广包含但不限于 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卫星导航、 VR 和 AR 等新技术。 9.2 景区采用的新技术应用宜获得省级以上表彰。 DB36/T 1234 2020 13 10 等级评定 行业主管部门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智慧景区等级评定工作,具体等级评分的情况详见附录 A。 A DB36/T 1234 2020 14 A B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智慧景区等级 评分 A.1 分值分配 为更好的指导我省各级景区开展智慧景区建 设, 本附录在标准文本的基础上细化智慧景区的评分 表 。总分 共计 1000 分, 其中基本分 940 分,加分 60 分, 详见表 1。
45、表 B.1 评分表分值分配 项目 内容 基本分( 940) 加分( 60) 总分 基础设施 智慧管理 智慧服务 智慧营销 运维及保障 新技术运用 分值 200 290 240 160 50 60 1000 A.2 等级分数 将 智慧景区 最后得分 分为三级,分别用罗马数字 I、 II 和 III 表示一级、二级和三级,其中一级为智 慧景区的最低级别,三级为最高级别。 各等级分数详情如下: a) 总评分达到 700分以上,可评为 I级智 慧景区; b) 总评分达到 800分以上,且加分项评分达到 20分以上 ,可评为 II级智慧景区; c) 总评分达到 900分以上,且加分项评分达到 40 分以上,可评分 III级智慧景区。 A.3 评分表 A.3.1 打分说明: 10 栏为打分点,所有 10 分值总和为 1000分。 A.3.2 若 评分项出现合理删减情况后, 实际评分 计算方法 如下 : a=b/c*1000 式中: a为实际 评 分; b为实际得分总和; c为涉及得分项总和。 DB36/T 1234 2020 15 表 B.2 景区智慧化 评分表 序 号 评定项目内容 次 分 项 分 值 栏 小 项 分 值 栏 自 检 计 分 栏 评 定 计 分 栏 1 基础设施( 200) 1.1 物联感知设备( 100) 按照 GB/T 34678 要求建设物联感知系统: 100 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