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3 ,大小:1.22MB ,
资源ID:1483382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833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37 T 3599-201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指南.pdf)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37 T 3599-201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指南.pdf

1、ICS 13.020.40 Z 06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599 201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mergency monitoring in abrupt environmental accidents 2019 - 07 - 23发布 2019 - 08 - 23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599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响应启动 . 2 5 现场调查与污染物初步判别 . 2 6 监测方案 .

2、 2 7 现场采样与监测 . 3 8 应急监测报告 . 4 9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5 10 应急监测终止 . 5 11 应急监测评估 . 5 12 日常保障 .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任务单 . 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现场调查记录单 . 9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编制提纲 . 10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常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选用指南 . 11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报告编制提纲 . 16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评估记录单 . 19 DB37

3、/T 3599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强、朱晨、魏子勇、郑雁、王述伟、程磊、戴金平、冯德达、李恒庆、张存 良、高洁。 DB37/T 3599 2019 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突 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响应启动、现场调查与污染物初步判别、编制监测方案、现 场采样与监测、编制监测报告、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应急监测终止、应急监测评估以及日常保障等技 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4、山东省境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的应急监 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辐射污染事件、海洋污染事件、地质环境突发事件、涉及军事设施污染事件、生物 和微生物污染事件等的应急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

5、范 HJ 58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HJ 664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监测 emergency monitoring 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至应急响应终止前,对污染物、污染 物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的 监测。 3.2 应急监测响应 emergency monitoring response 指应急监测部门接到应急监测任务指令后,组织开展的应急监测等应对措施。 3.3 应急监测终止 emergency monitoring termination DB37/T 3599 2019 2 指突发环境事件

6、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消除后,根据环境应急现场指挥部下达的应急终止命令, 终止现场应急监测工作。 3.4 应急监测评估 emergency monitoring evaluation 指应急监测终止后,组织对本次应急监测的重点工作环节进 行效果评估,以便进一步完善、改进应 急监测工作。 3.5 应急监测演练 emergency monitoring drilling 指为检验应急监测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的适应性和应急监测人员的协同性 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 4 响应启动 4.1 应急监测部门接到应急监测任务指令后,应立即启动本部门的应急监测预案,快速集结应急监

7、测 人员,准备监测仪器装备,赶赴事件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应急监测部门在启动应急监测预案的同时,应 立即展开现场相关情况的收集调查。按附录 A的格式填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任务单 ,详细了解 记录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判定事件性质(如爆炸、泄露、超标排放、非法倾倒等),以 及污染物种类、性质、危险特点等。 4.2 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调取事发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 4.3 应急监测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后,可视事件污染情况及发展趋势提出响应级别调整建议。 5 现场调查与污染物初步判别 5.1 应急监测人员到达事件现场后,应立即展开现场调查,补充完善事件信息,按附录 B的格式填写 应急监测现

8、场调查记录单。 5.2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原因、过程等基本情况;主要污染物种类、理化及毒理性质,扩散 途径,污染范围及污染 程度;周围居民区、学校、饮用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收集或绘制事件现场平面布置图等。 5.3 应急监测人员在现场调查过程中,可通过以下途径确定主要污染物: a) 已知污染物及其可能在环境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反应副产物、衍生物等; b) 未知污染物可通过以下方法确认 :污染物的特征气味、颜色、挥发性和遇水反应特性,以及对 周围环境、作物的影响等;事件现场周围可能产生污染的排放源的生产、环保、安全记录等; 事件现场周围的空气、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在线

9、监测系统等;人员或动物中毒反应的特殊 症状;使用检测试纸、快速检测管、便携 (直读)式监测仪器等现场快速分析手段。根据收集 的信息,对污染物的类别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精准分析确定; c) 难以现场快速确认的污染物,应快速采集样品,经实验室定性分析后确定。 6 监测方案 6.1 基本要求 DB37/T 3599 2019 3 6.1.1 监测方案应依据调查结果制定,经应急监测现场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6.1.2 监测方案主要包括事件基本情况、现场地理位置和监测点位示意图、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分 析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质量保证等内容。监测方案编制参见附录 C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编制提 纲。 6.1

10、.3 监测方案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现场应急处置和污染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6.2 点位布 设 6.2.1 监测点位布设应以事件发生地及其附近区域为主,并综合考虑事件类型、现场地貌、周围环境 敏感点、水文特征、气候条件,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影响范围,以及样品采集的方便性、可操作性等 现场实际因素。 6.2.2 根据事件现场情况,监测点位主要包括污染控制点、消减点、对照点和环境敏感点。监测过程 中可根据污染物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进行适当调整监测点位。 6.2.3 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应按 HJ 589的有关规定执行。 6.3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应为现场调查确定的主要污染物。监测过程中可根据

11、现场污染状况变化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监测项目。 6.4 监测频次 6.4.1 监测 频次按照 HJ/T 55、 HJ/T 91、 HJ/T 164、 HJ/T 166、 HJ 194、 HJ 589和 HJ 664中监测频 次相关规定执行。 6.4.2 根据现场污染状况变化情况,事件初期应适当增加监测频次,待污染物变化规律或污染物浓度 变化趋于稳定后,逐步减少监测频次。 6.5 监测方法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要求包括: a) 现场可监测的项目,应首选对样品前处理要求低、可直接读数,能给出定性、半定量或定量检 测结果的快速标准分析方法。无标准分析方法的项目,优先选择检测结果准确程度高的快速检 测方法和

12、检测仪器。现场无法测定的项目,应迅速送至实 验室分析; b) 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事件现场周围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等作为补充 监测手段。也可采用生物监测、无人机监测、激光雷达探测等新型监测技术手段辅助监测; c) 对于影响事件处置、司法鉴定或损害评估判定结果的关键样品,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 准方法测定; d) 当需要开展跨界联合监测或多地、多部门联动监测时,各监测方应统一采用应急监测现场指挥 部确定的应急监测方法。不能统一监测方法的,应做好方法间的比对验证。 7 现场采样与监测 7.1 现场采样 7.1.1 应急监测现场的样品采集应参照 HJ/T 55、 HJ/T 9

13、1、 HJ/T 164、 HJ/T 166、 HJ 194和 HJ 664 的相关采样规定执行。 DB37/T 3599 2019 4 7.1.2 对影响事件处置判断的重要监测项目,应采集现场平行样,同时进行现场快速测定和实验室分 析,且采样量应满足留样要求。 7.2 样品保存与运输 需送实验室进行分析的样品,应按照 HJ 589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保存及运输。 7.3 现场监测 7.3.1 凡具备现场测定条件的监测项目,应现场进行测定。 7.3.2 现场测定时,应优先选用满足快速定性鉴别污染物、半定量或定量测定污染物浓度、样品前处 理要求低等条件的监测方法。 7.3.3 现场应急监测仪器可参考附

14、录 D中的相关应急监测方法,以选用便携式 、直读式、多参数的监 测仪器为主,以及整合便携式、车载式监测仪器设备的水质和大气应急监测车。 7.3.4 对于应急监测人员难以进入的污染核心区或其他监测点位,可采用无人机监测、激光监测、遥 感监测等监测手段作为辅助。 7.3.5 检测试纸、快速检测管和便携式监测仪器应按照相应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使用过程中应注意 避免干扰。测定时至少连续平行测定两次。必要时送回实验室对现场测定结果进行确认、鉴定。 7.3.6 现场测定产生的实验废液、固体废物等应妥善处置。 7.4 信息记录 7.4.1 现场监测记录应信息完整、记录及时。 7.4.2 采样及样品交接应做好

15、监测断面(点位)位置信息及气 象水文参数等信息的记录。 7.4.3 分析测试应做好分析方法、分析日期、仪器型号及编号等信息的记录。 7.4.4 采样与分析测试的原始记录应保证全过程留痕的要求。 7.5 安全防护 7.5.1 进入事件现场的应急监测人员,应注意自身安全防护,至少 2人同行。 7.5.2 应急监测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按规定穿戴防护服、防毒面具、安全报警装置等防护器材。未经 现场指挥或警戒人员许可,不应进入事件现场进行采样监测。 7.5.3 对进入事件现场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应采取防水、防爆等防护措施。现场临时搭建的应急指挥、 监测场所应与事件现场保持安全距离。 8 应急监测报告 8.1

16、 报告编制 8.1.1 应急监测报告的编 制、报送要求按照 HJ 589中的相关规定执行,编制格式参见附录 E突发环 境事件应急监测报告编制提纲。 8.1.2 根据现场监测结果,按照相关要求编制并上报应急监测快报和应急监测报告。应急监测快报应 在第一时间报出,并尽快汇总监测结果,编制应急监测报告。 8.1.3 应急监测报告应根据监测结果评价事件周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分析污染变化趋势。 8.1.4 污染物评价标准优先选取国家和地方现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暂无环境质量、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可根据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认可或推荐的标准进行评价。 8.2 报告审核 DB37/T 3599 2

17、019 5 现场出具的应急监测快报和应急监 测报告,需经编制人、审核人、现场负责人三级审核签字后报出。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处置需要,也可参照计量认证要求提供相关监测报告。 8.3 存档 应急监测的现场记录、录像、照片等资料应与应急监测报告一同存档。 9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9.1 应急监测的质量保证与数据处理应按照 HJ 589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9.2 现场质量控制措施应重点关注监测点位、监测项目、样品采集的代表性,分析方法选用的合理性, 现场监测分析的规范性。 9.3 现场快速分析方法应采用同一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多次测试比对,或选用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比 对测试等作为应急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18、 。 9.4 开展多部门联合应急监测时应注意监测数据的可比性检验,检验检查内容包括仪器、方法、环境 条件是否一致,浓度单位是否相同等。 10 应急监测终止 10.1 突发环境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消除后,根据环境应急现场指挥部门下达的应急终止命 令,由现场应急监测负责人宣布应急监测终止。若事件现场全部监测点位的污染物连续 3次监测结果达 到评价标准或要求,或者连续 3次监测结果均恢复到本底值或背景点位水平,现场应急监测负责人可以 向环境应急现场指挥部门提出应急监测终止建议,经批准后宣布应急监测终止。 10.2 根据环境应急现场指挥部门要求,对短期内不 易消除、降解的污染物,应在应急监测终止

19、后开展 跟踪监测,继续监视、报告污染变化情况。 11 应急监测评估 11.1 应急监测终止后,应急监测部门应按照附录 F的格式填写应急监测评估记录单,及时总结评 估应急监测工作的经验及失误,必要时应对本部门应急监测预案进行修订。 11.2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 a) 应急监测响应启动是否及时到位; b) 应急监测现场工作是否符合要求; c) 应急监测日常保障是否满足需要; d) 应急监测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措施建议。 12 日常保障 12.1 预案编制与实施 12.1.1 应急监测预案编制可参照 HJ 589的相关规定执行。 12.1.2 各级应急监测部门编制应急监 测预案应以“内容全面、职责

20、明确、贴近实战”为原则,结合本 单位工作实际,并应与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应急预案和上级环境监测部门的应急监测预案相衔接。 DB37/T 3599 2019 6 12.1.3 应急监测预案应明确应急监测队伍的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及工作制度, 并附应急监测人员名单、联系方式、仪器装备等表格。 12.1.4 应急监测预案制定后,应围绕预案做好应急监测日常准备工作,定期开展培训演练,明确职责 分工,熟悉工作程序。突发环境事件中应急监测预案应作为开展应急监测工作的指导性程序文件。 12.2 演练和培训 应急监测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应急监测演练和培训,主要 包括: a) 应急监测全程序、

21、全过程的技术演练和培训; b) 针对应急响应、快速集结、仪器设备操作、现场采样测试、野外生活保障等重点环节的专项演 练; c) 针对应急监测预案、应急采样及监测技术、质量保证、方案和报告编制、安全防护等重点环节 的专项培训。 12.3 人员储备 12.3.1 应急监测人员应熟悉本部门应急监测预案和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12.3.2 技术人员要做到持证上岗,掌握应急监测相关专业技能。后勤人员应明确岗位职责,熟练操作 技能。 12.3.3 建立应急监测专家库,为现场监测和日常保障提供专家咨询。 12.4 技术储备 应急监测部门应做好技术储备工作,主要包括: a) 国家和地方 相关环境应急法律、法规、

22、制度储备; b) 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应急监测分析方法储备。对储备的非标准应急监测分析方法,以及检 测试纸、检测管等现场快速测定方法,日常应做好方法适用性、准确性比对确认; c) 应急监测信息化系统建设,对辖区内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和特征污染物分布动态掌控,建立污 染扩散模型、远程数据传输、专家咨询等技术支持系统。 12.5 物资储备 12.5.1 应急监测物资储备主要包括监测仪器设备、耗材及交通、通讯、防护、电力和野外生活作业等 物资的储备与保障。主要包括: a) 适合现场测试的快速、便携、车载式监测仪器设备; b) 满足应急需要的乘 用车、监测车、监测船(舟),方便联络的手机、对讲机等通讯

23、工具; c) 保障应急监测人员现场安全的防护装备; d) 满足长时间野外作业需要的必要生活设施; e) 保证在特殊环境下开展应急工作的供电、照明、雨具等辅助设备。 12.5.2 环境监测部门应做好本级应急监测物资储备与保障,同时应掌握辖区内应急监测人员、物资及 应急监测能力情况,遇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任务时统筹调配。 12.5.3 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安全防护装备配置应满足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和全国环保部门环境 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环发 2010146号)要求,同时还应满足辖区内危险源、危险化 学品和特征污染 物的应急监测要求。 12.6 设备维护 12.6.1 基本要求 DB37/T 35

24、99 2019 7 应急监测仪器需有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校准、维护、保养,实行规范化管理。 12.6.2 仪器校准 便携式监测仪器使用非标方法不能进行计量检定时,应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包括一般性检查(外观、 电路、气路)、检出限、标准曲线校准、准确度和精密度检查等。 12.6.3 维护保养 各类检测管、试剂、耗材应定期更新,仪器定期开机、充电,更换电池、干燥剂等。做好应急仪器 设备关键部位的保养,各类现场便携式监测仪器应定期检查探头、清洗管路。 12.6.4 规范操作 应急监测部门应对主要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编制标准化操作规程 。 DB37/T 3599 2019 8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25、)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任务单 应急监测部门在接到应急监测任务指令后,应填写表 A.1。 表 A.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任务单 任务下达 时 间 任务来源 上级主管部门指令,下达人: 其他: 事发地点 事发时间 事件性质 爆炸 泄露 超标排放 非法倾倒 其它 污染源及 污染物情况 已知: 。 已知污染物为 ;但 未知污染源,需进一步调查污染来源。 已知污染源为 ;但 未知污染物,需通过现场调查确定。 未知,需要根据现场周围地理环境和危险源 分布情况进行排查、监测。 污染程度 及 范 围 应急监测 任务要求 外部应急 监测协同 有: 无 响应建议 全体应急监测分队 气专项监测组 水专项监测组

26、土壤专项监测组 任务上报 上报部门: 上报时间: 现 场 联系人 姓 名 : 电 话 : 记 录 人 记录时间 DB37/T 3599 2019 9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现场调查记录单 应急监测人员到达事件现场后,应立即展开现场调查,并填写表 B.1。 表 B.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现场调查记录单 事件名称 事发地点 及 时 间 事件性质 爆炸 泄露 超标排放 非法倾倒 其它 污染物种类 气污染物: 水污染物: 土壤污染物: 其它: 污染物理化 及毒理性质 事发原因 及 经 过 泄露规模 初步估计: 未知 污染范围 污染已得到基本控制 污染已扩散至: 扩散

27、途径 及 趋 势 周围环境 敏 感 区 住宅区 学校 河流 饮用水源地 其它 人员和动植 物中毒症状 无明显症状 有明显症状: 已采取的 应急处置 措 施 事件现场 示 意 图 注:应清晰标示事件点和周边环境敏感点及监测点、警戒区域等。 处置建议 调 查 人 记录时间 附件 如有:固定源引发突发环境事件,可附相关企业环评资料等资料性文件; 流动源引发突发环境事件,可附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的外包装、准运证、押运证等。 DB37/T 3599 2019 10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编制提纲 应急监测人员应依据现场调查情况编制应急监测方案。 C.1 事件基本情况

28、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过程,主要污染物及其污染范围和程度,已采 取的主要应急措施等。 事件发生地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 现场气象参数、水文参数等情况。 C.2 现场监测内容 C.2.1 监测点位。 C.2.2 监测项目。 C.2.3 监测频次。 C.2.4 监测方法。 C.2.5 监测仪器。 C.2.6 评价标准。 C.3 现场位置及监测点位示意图 C.4 现场质量保证与质控措施 DB37/T 3599 2019 11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常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选用指南 常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详见表 D.1。 表 D.1 常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一览表 化合物名称 应急监测

29、方法 常规无机污染物 氯气、 HCl (环境空气) 检测试纸法 比长式检测管法( HJ 871-2017) 电化学传感器法( HJ 872-2017) 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 HJ 920-2017)( HCl) CO、 CO2 (环境空气) 检测试纸法 比长式检测管法( HJ 871-2017)( CO) 电化学传感器法( HJ 872-2017)( CO) 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 HJ 920-2017) 便携式光学(非分散红外吸收)检测器法 HF (环境空气) 检测试纸法 比长式检测管法( HJ 871-2017) 电化学传感器法( HJ 872-2017) 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 HJ

30、 920-2017) SO2、 NO、 NO2、 NOx、 NH3 (环境空气) 检测试纸法 比长式检测管法( HJ 871-2017)( SO2、 NOx、 NH3) 电化学传感器法( HJ 872-2017)( SO2、 NH3) 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 HJ 920-2017)( SO2、 NO、 NO2、 NH3) 便携式光学检测器法 H2S (环境空气) 检测试纸法 比长式检测管法( HJ 871-2017) 电化学传感器法( HJ 872-2017) 便携式光学检测器法 便携式分光光度法 便携式离子色谱法 AsH3, PH3 (环境空气) 检测试纸法 比长式检测管法( HJ 871

31、-2017)( AsH3) 气体检测管法( PH3) 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PH3) DB37/T 3599 2019 12 表 D.1 常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一览表 (续) 化合物名称 应急监测方法 常规无机污染物 HCN (环境空气) 检测试纸法 比长式检测管法( HJ 871-2017) 电化学传感器法( HJ 872-2017) 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 HJ 920-2017) 便携式分光光度法 光气 (环境空气) 检测试纸法 比长式检测管法( HJ 871-2017) 电化学传感器法( HJ 872-2017) 便携式仪器法 便携式分光光度法 沥青烟 (环境空气)

32、 气体检测管法 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 VOCs)检测仪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硫酸雾 /硝酸雾 (环境空气) 检测试纸法 气体检测管法 便携式仪器法 可燃气 (环境空气) 气体检测管法 便携式 LEL传感器法 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 VOCs)检测仪法 COD (水) 水质检测管法 COD光度法快速测定仪法( HJ 924-2017) 快速回流法 化学测试组件法 便携式比色计 /光度计法 溶解氧 (水) 水质检测管法 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法( HJ 925-2017) 化学测试组件法 阴离子洗涤剂、有机络合物 (水) 水质检测管法 便携式比色计 /光度计法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 余氯、 ClO2 (水

33、) 检测试纸法 水质检测管法 化学测试组件法 便携式比色计 /光度计法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 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 DB37/T 3599 2019 13 表 D.1 常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一览表 (续) 化合物名称 应急监测方法 常规无机污染物 AOX、 N2H4(联氨) (水) 化学测试组件法 便携式比色计 /光度计法 O3 (环境空气、水) 检测试纸法(水) 比长式检测管法( HJ 871-2017)(环境空气) 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法(环境空气) 便携式光学检测器法(环境空气) 便携式比色计 /光度计法(水)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水) 铵离子( NH4+) (水、土壤) 检测试纸法 水质检

34、测管法 化学测试组件法 便携式比色计 /光度计法 便携式离子计法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 便携式离子色谱法 元素磷 (水、土壤) 萃取比色法 实验室快速气相色谱法 总磷、总氮、 SiO2 (水、土壤) 水质检测管法(总磷、总氮) 化学测试组件法(总磷、 SiO2) 便携式比色计 /光度计法(总氮、 SiO2)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 氯化物、氰化物、硫化物 (水、土壤) 检测试纸法 醋酸铅试纸法(硫化物) 水质检测管法 化学测试组件法 便携式比色计 /光度计法 便携式离子计法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 便携式离子色谱法 氟化物、碘化物、卤化物 (环境空气、水、土壤) 检测试纸法 水质 检测管法(氟化物、碘化

35、物) 化学测试组件法(氟化物、碘化物) 便携式比色计 /光度计法 便携式离子计法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 便携式离子色谱法 DB37/T 3599 2019 14 表 D.1 常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一览表 (续) 化合物名称 应急监测方法 常规无机污染物 硫酸盐、亚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 磷酸盐,硫氰酸盐、铬酸盐 (水、土壤) 检测试纸法 淀粉 -KI试纸法(亚硫酸盐、亚硝酸盐) 水质检测管法 化学测试组件法 便携式比色计 /光度计法 便携式离子计法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 便携式离子色 谱法 过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水、土壤) 检测试纸法 化学测试组件法 便携式比色计 /光度计法 便携式分光光度

36、计法(过氧化物) 便携式红外光谱仪器法(碳氢化合物) 现场萃取 -实验室分析法(碳氢化合物) 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As、 Be、 Hg、 Pb、 Ni、 Cd、 Se、 Sn (环境空气) 检测试纸法 砷检测管法( As) 检测管法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 便携式 X射线荧光光谱仪法 便携式阳极溶出伏安法 As、 Ag、 Al( )、 B、 Ba、 Be、 Bi、 Ca、 Cd、 Co、 Cr、 Cu、 Fe、 Hg、 Pb、 Mg、 Mn、 Mo、 Na、 Ni、 Sb ( )、 Se、 Sn、 Tl、 Ti、 Zn、 Zr( )、 V (水、土壤) 检测试纸法 自制试纸采用丁二酮肟法( Ni)

37、水质检测管法 化学测试组件法 便携式比色计 /光度计法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 便携式 X射线荧光光谱仪法 有机污染物 总烃 (环境空气) 气体检测管法 目视比色法 便携式 VOC监测仪法 DEHA(二乙基羟胺 ) (水、土壤) 化学测试组件法 便携式比色计 /光度计法 CS2 (环境空气、水、土壤) 现场 吹脱捕集 -检测管法 化学测试组件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DB37/T 3599 2019 15 表 D.1 常见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法一览表 (续) 化合物名称 应急监测方法 有机污染物 甲醛 (环境空气、水、土壤 ) 检测试纸法 比长式检测管法( HJ 871-2017)(环境空气) 检测管法(

38、水、土壤) 化学测试组件法 便携式检测仪法 石油类、烷烃类、烯炔烃类 (环境空气、水、土壤 ) 气体检测管法 水质检测管法(石油类) 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 HJ 919-2017)(环境空气丙烷、乙烯、丙烯、 乙炔) 便携式 VOC检测仪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 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 醇类、醛酮类、氰 /腈类、氯苯类、苯 胺类、硝基苯类、醚酯类 (环境空气、水、土壤 ) 气体检测管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 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 卤代烃类、苯系物类、多环芳烃类 (环境空气、水、土壤) 比长式检测管法( HJ 871-2017)(环境空气中苯、

39、甲苯、苯乙烯) 气体检测管法 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法( HJ 919-2017)(环境空气中苯、甲苯、乙苯、 苯乙烯) 便 携式 VOC检测仪法 现场吹脱捕集 -检测管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 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 酚类及其衍生物 (环境空气、水、土壤) 气体检测管法 水质检测管法 化学测试组件法 便携式比色计 /光度计法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 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 有机磷农药 (环境空气、水、土壤) 残留农药测试组件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 便携式红外分光光度法 DB37/T 3599 2019

40、16 E E 附 录 E (资料性 附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报告编制提纲 应急监测人员应依据监测结果,编制应急监测快报和应急监测报告。 E.1 应急监测快报 快报可参考以下格式: 应急监测第( )次监测快报 监测类别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结果 监测时间 点位坐标 达标情况 水(废水) 标准及限值: 标准及限值: 大气(废气) 标准及限值: 标准及限值: 土壤 标准及限值: 标准及限值: 监测结论及建议: 事故现场及点位布设示意图: 填表人 审核人 签发人 DB37/T 3599 2019 17 E.2 应急监测报告 E.2.1 前言 应说明任务来源,开展应急监测的时间、地点和突发污染事

41、件等基本情况。 E.2.2 事件发生 E.2.2.1 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和原因等,主要污染物以及对周围环境污染的程度、 范围等。 E.2.2.2 从接受应急监测指令到启动应急监测程序 、赶赴事件现场、实施应急监测的基本情况。应说 清重要时间节点,测试地点,是否与其他监测单位联合实施,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E.2.3 监测内容 应主要包括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和监测方法等内容。 表 E.1 监测内容一览表 序号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1 编号 名称 坐标 2 编号 名称 坐标 3 编号 名称 坐标 4 表 E.2 监测方法一览表 序号 监测项目 分析仪器及编号 分析

42、方法 检 出 限 1 废气 2 3 废水 4 5 E.2.4 监测 结果 应主要包括监测时间、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及结果、评价标准及气象参数等内容。 表 E.3 监测期间气象参数 监测日期 监测时间 天气状况 风向 风速( m/s) 气温( ) 气压( kpa) 年月日 -:- -:- 年月日 -:- -:- DB37/T 3599 2019 18 表 E.4 监测结果一览表 监测时间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1 监测项目 2 监测项目 3 监测项目 4 年月日 -:- 第一次监测 废 水 点位 1 点位 2 达 标情况 废 气 点位 1 点位 2 达标情况 年月日 -:- 第二次监测 废 水 点位 1 点位 2 达标情况 废 气 点位 1 点位 2 达标情况 标准限值 注: 列出适用标准的名称。 E.2.5 结论建议 依据选用的环境质量或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说清污染种类、程度、范围及变 化趋势。 符合终止应急 监测条件的,建议上级部门终止现场应急监测。 E.2.6 报告签发 按照应急监测部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相关程序文件要求执行。 DB37/T 3599 2019 19 F F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评估记录单 应急监测终止后,应急监测部门应填写突发环境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