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7.060 B 18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593.2 2019 乡村电力建设 第 2部分:通用技术标准 Rural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art 2: General technical standard 2019 - 07 - 23发布 2019 - 08 - 23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593.2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2 4 总则 . 5 5 中低压配电网 . 6 5.1 配电网 . 6 5.2 配电站
2、房及相关设备 . 6 5.3 箱式变电站 . 7 5.4 配电变压器 . 7 5.5 变压器台架及附件 . 8 5.6 无功补偿装置 . 8 5.7 水泥杆及基础 . 9 5.8 铁件及金具 . 9 5.9 拉线 . 9 5.10 电缆 . 10 5.11 防雷设施 . 11 5.12 接地体 . 11 5.13 低压出线 . 11 5.14 低压架空接线 . 11 5.15 低压电缆分支箱 . 11 5.16 电缆直埋接户线 . 12 5.17 户内配电设备 . 12 6 电能计量 . 12 6.1 电能计量方式 . 12 6.2 电能计量装置 . 13 7 临时用电 . 14 7.1 基本
3、要求 . 14 7.2 其他要求 . 14 8 清洁电能替代及绿色节能 . 14 8.1 电供暖 . 14 8.2 节能技术、产品、工艺应用 . 15 8.3 充换电设施 . 15 8.4 岸电 . 16 DB37/T 3593.2 2019 II 9 分布式电源的并网 . 17 9.1 基本分类 . 17 9.2 基本要求 . 17 9.3 光伏发电设备安装及测试 . 17 参考文献 . 19 DB37/T 3593.2 2019 III 前 言 DB37/T 3593乡村电力建设系列标准分为以下 3个部分: 第 1部分:规划编制指南; 第 2部分:通用技 术标准; 第 3部分:服务规范。
4、本部分为 DB37/T 3593的 第 2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民、孙冰莹、王治国、袁存兵、王庆华、文艳、孟海磊、郑富强、刘澍、翟 锦奎、陈晓东、赵辰宇、董啸、王志梁、鞠文杰、刘霄慧、李强、马法伟、左新斌。 DB37/T 3593.2 2019 1 乡村电力建设 第 2部分:通用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村配电网建设、改造应遵循的主要技术原则。 本标 准适用于山东省内指导以村为单位的乡村配电网建设工作。 2 规范性引
5、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 12326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395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 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594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 差 GB/T 16934 电能计量柜 GB/T 18487.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 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9065 电加热锅炉系统经
6、济运行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 GB/T 20052 三相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24819 普通照明用 LED模块安全要求 GB 26859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GB 26860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GB/T 28569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 GB/T 29316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质量技术要求 GB/T 29317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 GB/T 29781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 GB/T 32000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GB/T 33592 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控制规范 GB/T 33593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 GB/T
7、 34932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远程监控技术规范 GB/T 36028.1 靠港船舶岸电系统技术条件 第 1部分:高压供电 GB/T 36028.2 靠港船舶岸电系统技术条件 第 2部分:低压供电 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T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 计规范 GB/T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6 电热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DB37/T 3593.2 2019 2 GB/T 5006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4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966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 NB/T 3201
8、5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NB/T 33002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NB/T 33011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测试技术规范 NB/T 33018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供电系统技术规范 NB/T 33019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运行管 理规范 NB/T 33022 电动汽车充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 477 农村低压电气安全工作规程 DL 493 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 DL/T 499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DL/T 599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DL/T 601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736 农村电网剩余
9、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规程 DL/T 825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 DL/T 5118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DL/T 5220 10kV及以下架空配 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B37/T 2737.1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DB37/T 2908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消防安全技术规程 DB37/T 5061 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 SD131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 供电营业规则 电力工业部令第 8号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 国务院令第 196号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美丽乡村 beautiful village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
10、协调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的可持续发展乡村( 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 3.2 供配电设施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facilities 从配电网电源点至居民电能计量装置(含表箱、电表)及相关低压供电公建设施的产权分界处的电 气设施。 3.3 产权分界点 division point of property 供电企业和用户资产(维护、管理)的电气设备连接分界处。 DB37/T 3593.2 2019 3 3.4 配电室 distribution room 主要为低压用户配送电能,设有中压进线(可有少量出线)、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
11、电装置,带有低 压负荷的户内配电场所称为配电室。 3.5 箱式 变电站 cabinet/pad-mounted distribution substation 安装于户外,也称预装式变电站或组合式变电站,指将中压开关、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开关、无 功补偿装置和计量装置等设备共同安装于一个封闭箱体内的户外配电装置。 3.6 电缆分支箱 cable branch box 也称电缆分接箱,完成配电系统中电缆线路的汇集和分接功能。 3.7 低压供电半径 low voltage power supply radius 从变电站(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到其供电的最远负荷点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包含表 后线路长
12、度。 3.8 接户线 connecting line 从低压电力线路到用户室外计量装置的一段线路为接户线。 3.9 进户线 incoming line 从用户室外计量箱出线端至用户室内第一支持物或配电装置的一段线路为进户线。 3.10 TN 系统 TN system 电力系统的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该接地点相连接。根据中性导 体( N)和保护导体( PE)的配制方式, TN系统可分为如下三类: a) TN-C系统,整个系统的 N、 PE线是合一的; b) TN-C-S系统,系统中有一部分线路的 N、 PE线是合一的; c) TN-S系统,整个系统的 N、 PE线是分
13、开的。 3.11 TT 系统 TT system 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接至与电力系统接地点无关的接 地极。 3.12 配电自动化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DB37/T 3593.2 2019 4 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综合利用多种通信方式,实现对配电系统的 监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科学管理。 3.13 电能计量装置 electric energy metering device 由各种类型的电能表或与计量用电压、电流互 感器(或专用二次绕组)及其二次回路相连接组成的 用于计
14、量电能的装置,包括成套的电能计量柜(箱、屏)。 3.14 智能电能表 smart electricity meter 由测量单元、数据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等组成,具有电能量计量、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测、自 动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的电能表。 3.15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 electric energy 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 对各测量点进行用电信息采集的设备,简称采集终端。可实现电能表数据的采集、管理、转发或执 行控制命令。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按应用场所分 为厂站采集终端、专变采集终端、集中抄表终端(包括集 中器、采集器)、回路状态巡检仪等类型。 3.16 电能计量封印 e
15、lectric energy metering seal 具有自锁、防撬、防伪等功能,用来防止未授权的人员非法开启电能计量装置及相关设备,或确保 电能计量装置不被随意开启,且具有法定效力的一次性使用的专用标识物体。 3.17 通信接口转换器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converter 通信接口转换器可通过 RS-485、微功率无线、 M-BUS等多种通信接口采集电、水、气、热表数据, 并能与用 电信息采集终端或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 3.18 临时用电 temporary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小型基建工地、农田基本建设和非正常年景的抗旱
16、、排涝等用电,时间一般不超过 6个月。临时用 电不包括农业周期性季节用电,如脱粒机、小电泵等电力设备。 3.19 充换电设施 charging/battery swap infrastructure 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相关设施的总称。一般包括充电站、电池更换站、电池配送中心、集中或分 散布置的交流充电桩等。 3.20 交流充电桩 AC charging spot 采用传导方式为具有车载充电机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能的专用装置。 DB37/T 3593.2 2019 5 3.21 船舶岸电系统 shore-to-ship power supply system 在船舶停靠港口时,由岸上供电设施向
17、船舶提供电力的系统。 3.22 岸电电源 shore-to-ship power 能够提供适合靠岸船舶电压和频率的专用供电装置,可分为高压岸电电源和低压岸电电源。 3.23 孤岛 islanding 公共电网失压时,电源仍保持对用户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继续供电的状态。孤岛现场可分为非计 划性孤岛现象和计划性孤岛现象。 注 1: 非计划性孤岛现象:非计划 、不受控地发生孤岛现象。 注 2: 计划性孤岛现象:按预先设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现象。 3.24 光伏方阵 photovoltaic array 光伏方阵又称光伏阵列,是由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具有固定
18、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3.25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设备 basic equipment for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包括光伏组件、光伏方阵支架、汇流箱、并网逆变器、配电设施、供电系统监控装置和防雷设 施。 4 总则 4.1 为服务美丽乡村电气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要,促进乡村配电网建设与社会经济发 展相协调,结合山东省经济发展和配电网现状,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经济、实用、节能、环保、适度 超前的原则,制定本标准。 4.2 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标准,根据不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自然条件,
19、因地制宜开展配 电网规划,结合“四改一建”,同步实施村级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优化网络、提升供电能力。 4.3 乡村配电网设计应满足标准化建设要求,差异化设计,设备及材料选型应坚持安全可靠、经济适 用、节能环保、寿命周期合理的原则。积极稳妥采用成 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入网的 设备及材料均应符合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的规定并抽检合格。 4.4 乡村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应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检验手段,合理安排施工周期,严格按照标准验 收,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应便于验收检验,隐蔽工程应在工程实施各阶段予以介入管控并落实相应技术要 求。 4.5 乡村配电网建设应符合智能电网发展趋势,满足分布式电源接
20、入需求,满足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 息采集同步建设、同步改造要求,满足同期线损管理要求。 4.6 乡村供配电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DB37/T 3593.2 2019 6 5 中低压配电网 5.1 配电网 5.1.1 中压配电网应合理布局,接线方式灵活、简洁,原则上应分区、分片供电,供电范围不应交叉 重叠。 5.1.2 中压配电网接线应确定合理供电半径,乡村中压配电网线路供电半径不宜超过 15 km。 5.1.3 对于负荷密度小,超长供电的 10 kV线路,宜装设线路调压器的方式,调整线路中后端电压。 5.1.4 乡村中压配电网线路宜采用架空方式和绝缘导线
21、。主干线路架空导线截面选择应参考供电区域 饱和负荷值,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架空主干线截面宜选用 240 mm2,乡村电网进村线路截面宜选用 95 mm2。 5.1.5 乡村 10 kV线路档距不宜超过 70 m,特殊地段根据设计要 求选定。对雷害多发地区及架空绝缘 线路应加装防雷装置,防止雷击断线。 5.1.6 低压线路可与同一电源 10 kV配电线路同杆架设。当 10 kV配电线路有分段时,同杆架设的低 压线路不应跨越分段区。 5.1.7 低压配电网应遵循分区供电、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原则,一般采用单电源辐射接线。 5.1.8 乡村低压线路供电半径不宜超过 500 m。用户分布特别分散的地区
22、供电半径可适当延长,但要 对末端电压质量进行校核, 220 V单相供电电压偏差为标称电压的 +7 %、 -10 %, 380 V三相供电电压偏 差为标称电压的 7 %。 5.1.9 低压主干线路导线截面应参考供电区 域饱和负荷值,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低压主干线路导线 截面宜采用 120 mm2。 5.1.10 中低压线路宜采用架空绝缘导线,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认定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 和民居,以及对环境、安全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可采用低压电缆进行改造。 5.1.11 导线紧好后,弧垂的误差不应超过设计弧垂的 5 %,同档内各相导线弧垂力求一致,水平排 列的导线弧垂相差不应大于 50 mm
23、。 5.1.12 直线杆采用顶槽绑扎法固定,在导 线与绝缘子接触部分均应用绝缘自粘带缠绕,缠绕长度应超 出绑扎部位或与绝缘子接触部位两侧各 30 mm, 绑线使用截面不小于 2.5 mm2铜 塑线。小角度直线杆采 用边槽绑扎法。 5.1.13 耐张杆导线采用悬式绝缘子、绝缘耐张线夹进行固定,回头“ S弯”绑扎至主线,各相引线弧 度保持一致。 5.2 配电站房及相关设备 5.2.1 乡村站房标准:单母线方式: PB-1(油浸式变压器 2 630 kVA)和 PB-2(干式变压器 2 800 kVA); 单母线分段: PB-3(油浸式变压器 2 630 kVA)、 PB-4(干式变压器 2 800
24、 kVA)和 PB-5(干式变压 器 4 800 kVA)。土建须按照 2台或者 4台变压器的最终规模建设,变压器可分期安装投运。 5.2.2 变压器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本体及附件无 损伤及变形,油漆完好;油浸式变压器油箱封闭 良好,无漏油、渗油现象,油标处油面正常;带有防护罩的干式变压器,防护罩与变压器的距离应符合 标准规定。 5.2.3 变压器在搬运或装卸前,应核对高低压侧方向;变压器就位时,应注意其方位和距墙尺寸应与 图纸相符,允许误差为 25 mm,图纸无标注时,纵向按轨道定位,横向距离不得小于 800 mm,距门不 得小于 1 000 mm。 DB37/T 3593.2 2019
25、7 5.2.4 变压器一次引线采用电缆,二次引线采用封闭母线,变压器一二次引线的安装不应使变压器接 线柱直接承受应力。 5.2.5 封闭母线水平敷设距地高度不应小于 2.5 m;母线槽的端头应 装封闭罩,并可靠接地;母线与 设备联接宜采用软联接;母线槽悬挂吊装,吊杆直径应与母线槽重量相适应,螺母应能调节。 5.2.6 高压环网单元与基础应固定可靠,排列整齐、高低一致,相邻两柜顶部水平误差小于 2 mm,成 列柜顶部小于 5 mm;相邻两柜边盘面误差小于 1 mm,成列柜面误差小于 5 mm,柜间接缝小于 2 mm。进 入环网单元的三芯电缆用电缆卡箍固定在高压套管的正下方,电缆从基础下进入环网单
26、元时应有足够的 弯曲半径,能够垂直进入,电缆孔封堵良好。 5.2.7 低压开关柜与基础应固定可靠,排列整齐、高低一致,柜体应满足垂直度小于 1.5 mm/m;相邻 两柜顶部水平误差小于 2 mm,成列柜顶部小于 5 mm;相邻两柜边盘面误差小于 1 mm,成列柜面误差小 于 5 mm,柜间接缝小于 2 mm。 5.2.8 电缆绑扎应牢固,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电缆绑扎应采用扎带,绑扎的高度一致、 方向一致;电缆固定后应悬挂电缆标识牌,标识牌尺寸、规格统一。 5.2.9 电缆进出口及穿越墙壁、楼板、盘柜和管道两端时,应用防火堵料封堵。防火封堵材料应密实 无气孔,封堵材料厚度不应小于 1
27、00 mm。 5.3 箱式变电站 5.3.1 乡村电网建设改造需采用箱式变压器的,应选用美式箱变和欧式箱变。 5.3.2 美式箱变:变压器 选用 S13及以上节能型油浸式变压器,根据负荷情况选用 200 kVA及 400 kVA 两种型号。 5.3.3 欧式箱变:变压器选用 S13及以上节能型油浸式变压器,根据负荷情况选用 400 kVA及 630 kVA 两种型号。 5.4 配电变压器 5.4.1 乡村公用配变容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乡村电气化水平、气候特点、用电负荷特性及同时系数 等因素。 5.4.2 配电台区应按照“密布点、短半径、小容量”、“先布点、后增容”的原则建设与改造。变压 器应布
28、置在负荷中心,一般采用柱上安装方式,变压器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 3.4m。对人口密集、 安全性要求高的地区可采用箱式变 电站或配电室供电。 5.4.3 新装及更换配电变压器应选用 S13型及以上节能配电变压器或非晶合金铁芯配电变压器。 5.4.4 对于季节性负荷波动大的台区,可选择高过载能力配电变压器或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 5.4.5 配变台架应按照终期规模一次建设到位,配电变压器容量应根据近期规划负荷合理选择。柱上 配电变压器容量不应超过 400 kVA,箱式变电站内变压器容量不应超过 630 kVA,配电室单台变压器容 量,油浸式变压器不宜超过 800 kVA,干式变压器不宜超过 1 2
29、50 kVA。 5.4.6 单相变压器应采用高效节能型两相两绕组油浸式变压器,容量 10 100 kVA, 10 kV侧采用跌落 式熔断器, 220 V侧采用带空气断路器的低压开关箱。单相变压器台采用单杆, 10 kV侧架空绝缘线采 用侧面引下,熔断器背面安装,低压开关箱采用悬挂式安装; 220 V侧架空绝缘导线引至杆上低压开关 箱内。 5.4.7 以居民生活用电为主,且供电分散的地区可采用单、三相混合供电,单相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 50 kVA。 5.4.8 柱上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宜采用熔断器保护,箱式变电站配电变压器宜采用负荷开关 -熔丝组合 单元保护,配电室配电变压器宜采用断路器保护,低压
30、侧宜配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低压电网剩余电流 保护一般采用 剩余电流总保护(中级保护)和末级保护的多级保护方式。 DB37/T 3593.2 2019 8 5.4.9 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装置应具有防雷、过流保护、计量、测量、信息采集等功能,箱体应采用 坚固防腐阻燃材质。 5.4.10 新建或改造配电台区宜按照智能配电台区建设,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装置内应配备安装智能配 变终端和电能计量装置(包含用电信息采集终端)。 5.4.11 地处偏远地区的变压器等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 5.5 变压器台架及附件 5.5.1 10 kV侧采用绝缘导线正面引下,熔断器正面安装,低压综合配电箱悬挂式安装,变压器
31、与线 路平行安装。横担安装总体要求:各层横担安装符合安全距离。 5.5.2 变压器托担安装 ,托担使用螺栓固定、托担抱箍支撑,托担抱箍与杆体贴实,紧贴上层横担, 方向与横担垂直,变压器托担中心水平面距地面 3 400 mm,低压综合配电箱悬挂安装。 5.5.3 变压器使用背铁角钢固定在托担上,变压器高压出线柱头与熔断器在同一侧。低压综合配电箱 采取悬挂式安装,利用双头螺栓(可采用防盗螺栓)和背铁角钢固定在变压器托担上。 5.5.4 避雷器横担及避雷器安装,避雷器横担采用单横担,安装在变台的变压器低压出线柱头一侧, 横担中心水平面距地面 5 200 mm,在避雷器横担上安装避雷器和侧装绝缘子(朝
32、向变压器高压出线柱 头);避雷器应加装与 相序同色的绝缘护罩。 5.5.5 熔断器横担及熔断器的安装,熔断器横担采用单横担,安装在变台的变压器高压出线柱头的一 侧,横担中心水平面距地面 6 400 mm,在熔断器横担上安装上装和侧装绝缘子(朝向变压器低压出线 柱头一侧),熔断器使用螺栓固定在熔断器连板上,熔管轴线与地面垂线夹角宜为 15 30。 5.5.6 引线横担及绝缘子的安装,引线横担采用单横担,安装在变台的变压器高压出线柱头一侧,引 线各相绝缘子间距离应不小于 500 mm,绝缘子安装在横担侧面,朝向变压器低压接线柱头一侧。 5.5.7 螺栓安装要求,变压器托担及托担抱箍使用螺栓按“两
33、平一弹双螺母”方式进行固定;穿向为 由前向后、由下向上、由内向外;单螺母螺杆丝扣露出的长度不少于两个螺距,双螺母螺杆丝扣露出的 长度与螺母相平。 5.5.8 台架引下线安装,台架引下线采用直接下引或者 C型线夹 T接的方式;引线各相间距为 500 mm, 引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 200 mm。 5.5.9 熔断器引线安装,上引线在上装绝缘子固定后,连接到熔断器上接线端;下引线经侧装绝缘子 绑扎回头固定后,连接到熔断器下接线端。 5.5.10 接地挂环安装,在距熔断器横担侧装绝缘子中心水平面以下 600 mm处安装接地挂环,接地挂 环开口方向向下 ,安装方向一致,并在同一水平
34、面上。 5.5.11 避雷器引线安装在避雷器横担中心向上约 100 mm处将避雷器引线与熔断器下引线连接,引线 另一端固定到避雷器接线端。 5.5.12 变压器高、低压侧引线安装,变压器高压侧引线使用接线端子、抱杆线夹与变压器高压接线柱 连接,并安装绝缘护罩。变压器低压侧出线,使用接线端子、抱杆线夹与变压器低压侧接线柱连接,弯 头处用绝缘胶带整齐包扎,做好防水处理,并安装绝缘护罩。 5.6 无功补偿装置 5.6.1 配电变压器配置低压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容量应根据配变容量和负荷性质,通过计算 确定。 5.6.2 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一般按配变容量 的 10 % 30 %配置,可实现共补、分补
35、以及相间补偿,采用 复合开关自动投切(可控硅投切、接触器运行)方式。 5.6.3 配变低压无功补偿与运行数据采集应采用一体化装置。 DB37/T 3593.2 2019 9 5.7 水泥杆及基础 5.7.1 一般采用直埋式,受地形限制时可采用套筒无筋式、套筒式和台阶式等水泥杆基础型式。钢管 杆或铁塔一般采用台阶式基础,也可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及各地区使用情况选用合理的基础型 式,对于特殊地质条件须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 5.7.2 低压架空线路宜采用 12 m及以上混凝土杆,稍径不小于 190 mm;考虑负荷发展需求,可按 10 kV 线路电杆选型,为 10 kV线路延伸预留通道,采用非预
36、应力型混凝土电杆,防止车撞脆断。 5.7.3 底盘的规格应按设计图纸选定,使用水准仪对基坑底部进行抄平,利用方向桩、辅助桩和线绳 确定底盘安装位置,底盘安装应平整,盘下回填土应夯实,其横向位移不应大于 50 mm。 5.7.4 卡盘安装依据设计图纸中标定的型式安装卡盘,卡盘上平面距地面不小于 500 mm,允许偏差为 50 mm。 5.7.5 拉盘的强度、埋设深度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土应每 300 mm夯实一次,地面上应留有高 300 mm的防沉土台。拉线棒埋设槽道角度正确且受力后不应弯曲。 5.7.6 电杆表面应光洁平整,无露筋 、跑浆现象,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 1/1 000。钢管
37、杆整体开 始组装前,必须先核对现场基础预埋地脚螺栓个数及地脚螺栓分布直径与基础配置表中相应参数是否一 致,同时应核实杆塔横担方向,核对无误后方可组塔施工。 5.7.7 电杆埋深及杆基回填:电杆埋深可根据对应杆位的地质条件确定,其中 10米杆埋深不小于 1.7 m, 12米杆埋深不小于 1.9 m, 15米杆埋深不小于 2.3 m;回填土应打碎并每隔 300 mm夯实一次;电杆 周围设防沉土层,其上部面积不小于坑口面积,培土高度应超出地面 300 mm。 5.7.8 电杆位移及偏差: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 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 3 %,横向偏离线路中心线不应 大于 50 mm;直线杆的倾斜、杆梢的位
38、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 1/2。 5.7.9 钢管杆位移及偏差:钢管电杆连接后,其分段及整根电杆的弯曲均不应超过其对应长度的 2 ; 架线后,直线杆的倾斜不应超过杆高的 5 ,转角杆组立前宜向受力侧预倾斜,预倾斜值应由设计确 定。 5.8 铁件及金具 5.8.1 横担上下歪斜、左右扭斜,允许最大偏差为 20 mm。线路直线杆横担均装于负荷侧,与线路方 向垂直。 10 kV直线杆横担中心水平面距杆顶为 1 000 mm,杆顶抱箍下抱箍板中心距杆顶为 350 mm; 380 V直线杆横担中心水平面距杆顶为 150 mm。 5.8.2 10k V架空绝缘线路直线杆之间最小垂直距离为 500 mm,分支
39、或转角杆之间最小垂直距离为 300 mm; 380 V架空绝缘线路直线杆之间最小垂直距离为 300 mm,分支或转角杆之间最小垂直距离为 200 mm。 5.8.3 10 kV、 380 V架空绝缘线路同杆架设时,横担间距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1 000 mm。 5.8.4 线路出线杆、转角杆、分支杆及终端杆处应加装接地挂环。 5.8.5 螺栓安装施工顺线路的从电源侧穿入;横线路的面向负荷侧由左向右穿入;垂直地面的由下向 上穿入(耐张串与横担连接 的螺栓由上向下穿入)。 5.9 拉线 5.9.1 拉线抱箍位于横担下方 150 mm处,方向与线路横担垂直。楔形线夹、 UT型线夹的舌板与钢绞 线接
40、触吻合紧密,线夹凸肚在尾线侧,尾线露出线夹的长度宜为 400 mm,用镀锌铁线或钢线夹子与主 线绑扎固定,绑扎长度宜为 300 mm,端部留头 50 mm并固定;采用钢线卡子固定时,数量不少于 2个, 拉线对地面夹角宜为 45,受地形限制时不应大于 60或不应小于 30,地面范围的拉线应设置保护 套。 DB37/T 3593.2 2019 10 5.9.2 穿越和接近导线的拉线必须装设与线路电压等级相同的拉线绝缘子。拉线绝缘子应装在最低穿 越导线以下。在下部 断拉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处不应小于 2.5 m。拉线绝缘子,各地视情况并结 合运行经验确定。 5.10 电缆 5.10.1 电缆的选择 5.10.1.1 电力电缆选用应满足负荷要求、热稳定校验、敷设条件、安装条件、对电缆本体的要求、运 输条件等。 5.10.1.2 电力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5.10.1.3 电缆截面的选择,应在不同敷设条件下电缆额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