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B/T 1 ICS67.060 X 11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 DB37/T 6602007 无公害食品 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2007-01-08 发布 2007-02-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6602007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大学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振文 贺明荣 王开运 聂俊华 李增嘉 王振林 王东 张永丽 I DB37/T 6602007 无公害食品 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中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有关定义、生产技术以及收获、运输、贮藏、副产 品处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无
2、公害优质强筋小麦的生产。 附录 A 为本标准的规范性附录 附录B 为本标准的资料性附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T 8321.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795-1995 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6-1995 小麦赤霉
3、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8-1995 粘虫测报调查规范 GB/T 178921999 优质小麦 强筋小麦 GB/T 17980.108-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 108 部分: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 NY 525-2002 有机肥料标准 NY 5301 2005 无公害食品 麦类及面粉 NY/T 53 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凯氏法) NY/T 85-1988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 LY/T 1233 1999 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LY/T 1236 1999 森林土壤有效钾的测定 LY/T 1265 1999 森林土壤有效硫的测定 NY/T 612-2002 小麦
4、蚜虫测报调查规范 NY/T 613-2002 小麦白粉病测报调查规范 NY/T 614-2002 小麦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 NY/T 615-2002 麦蜘蛛测报调查规范 NY/T 617-2002 小麦叶锈病测报调查规范 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8512004 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DB37/T 6602007 3.1 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药、施肥到作物收获时允许的间隔天数。 3.2 高产水平 常年产量水平在 6000 7500kg/hm 2 。 3.3 中产水平 常年产量水平在 4500 6000kg/
5、hm 2 。 3.4 超高产水平 常年产量水平在 7500 9000kg/hm 2 。 3.5 晚播冬小麦 从播种至越冬前的积温低于 420 度日播种的冬小麦。 3.6 大穗型品种 单穗粒重 1.9g 及以上,每公顷穗数 450 万左右及以下。 3.7 中穗型品种 单穗粒重 1.11.8g ,每公顷穗数 525 675 万穗。 3.8 多穗型品种 单穗粒重 0.81.0g ,每公顷穗数 690 825 万穗。 4 一般要求 4.1 产地环境 应符合 NY/T 8512004 的规定。 4.2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强筋、高产小麦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T 4
6、404.1 的规定。 4.3 肥料使用准则 4.3.1 肥料使用原则应符合 NY/T 496-2002 的规定。 4.3.2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肥料。 4.3.3 禁止使用不符合有机肥料标准(NY525-2002 )的农家肥。 4.4 农药使用准则 4.4.1 农药使用应符合 GB 4285-89、GB/T 8321 (所有部分)的规定。附录 A 规定了无公害优质强筋 小麦生产中的禁用农药品种;附录 B 列出了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生产中的常用农药品种及常用剂型、 用量、安全间隔期等。 4.4.2 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害
7、抗药性的 2 DB37/T 6602007 产生和发展。 4.5 有害生物控制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5 栽培技术 5.1 播前准备和播种 5.1.1 合理施肥 优质强筋小麦栽培必须注意保持土壤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的平衡。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因土 壤肥力基础精确施肥。 高产与超高产水平条件下:0cm-20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1.0%,全氮 0.09%,碱解氮 70 mg/kg 80mg/kg,速效磷 20 mg/kg,速效钾 90 mg/kg,有效硫 12 mg/kg及以上的条件下
8、,每公顷生产小麦 6000 kg 7500 kg9000kg,每公顷总施肥量:纯氮 180 kg 210 kg240kg , P 2 O 5 75 kg 93 kg 112.5 kg, K 2 O 75 kg 93 kg112.5 kg ,S 65kg ,提倡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上述总施肥量中, 全部有机肥、磷肥,氮肥的 30%50% ,钾肥的 50%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施余下的 50 70的氮肥和 50%的钾肥。硫素采用硫酸铵或硫酸钾或过磷酸钙等形态肥料施用。 中产水平条件下: 0cm-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0.8%左右, 全氮 0.06% 0.08%,碱解氮
9、 60 mg/kg 70mg/kg,速效磷 10 mg/kg15mg/kg,速效钾 60 mg/kg80mg/kg ,有效硫 12 mg/kg及以上的条件下, 每公顷生产小麦 4500 kg6000kg,每公顷总施肥量:纯氮 180 kg 210kg, P 2 O 5 75 kg 105 kg, K 2 O 75 kg 105 kg, S 65kg,提倡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上述总施肥量中,全部有机肥、磷 肥,氮肥和钾肥的 50%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施余下 50%的氮肥和钾肥。硫素采用硫酸铵 或硫酸钾或过磷酸钙等形态肥料施用。 5.1.2 选用良种 选用品质达到优质强筋
10、小麦国家标准 GB/T178921999 、单株生产力高、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 株型较紧凑、光合能力强、经济系数高、不早衰的强筋小麦良种。 5.1.3 种子处理 选用经过提纯复壮的种子,播种前用高效低毒的专用种衣剂包衣。 5.1.4 群体指标 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公顷 225 万270 万基本苗,冬前每公顷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 2.3 倍2.5 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 2.5 倍 3.0 倍,每公顷穗数 450 万左右;每穗粒数 45 粒左 右,千粒重 45 克左右;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公顷基本苗 180 万225 万,冬前总茎数为计 划穗数的 1.2 倍,春季最大总
11、茎数为计划穗数的 1.8 倍 2.0 倍,每公顷穗数 525 万 675 万;每穗粒数 33 粒 35 粒,千粒重 43 克45 克左右;分蘖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每公顷基本苗 120 万 180 万, 每公顷穗数 690 万 825 万。晚播小麦相应提高基本苗量,采用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每公顷基本苗 375 万525 万。 5.1.5 整地 耕深 20cm 以上,破除犁底层,耕耙配套,耕层土壤不过暄,无明暗坷垃,无架空暗垡,达到上松 下实;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 70%80% ,畦面平整,保证浇水均匀,不冲不淤。播前土壤墒情 不足的应造墒,坚持足墒播种。提倡玉米秸秆还田。 5.1.6
12、播种 3 DB37/T 6602007 抗寒性强的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 1816 时播种,抗寒性一般的半冬性品种在 1614 时 播种。在适宜播种期内应先播冬性强的品种,后播半冬性品种。选用小麦精播机或半精播机播种,精确 调整播种量,播种深度为 3 cm5 cm ,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种植规格,一般应适当扩大畦宽,以 2.5 m3.0 m 为宜,畦埂宽不超过 40 cm,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 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平均行距为 23 cm 25 cm 为宜。 5.2 田间管理 5.2.1 冬前管理 5.2.1.1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浸种催芽的种子。出苗
13、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 结。 5.2.1.2 于十一月中下旬浇冬水,灌水量每公顷 600 m 3 左右。 5.2.2 春季管理 5.2.2.1 划锄镇压 早春镇压划锄。 5.2.2.2 拔节后期追肥浇水 施拔节肥、浇拔节水的具体时间要根据品种、地力、墒情和苗情掌握。 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在拔节期前(幼穗分化期)或拔节初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追肥浇水。 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地力水平较高时,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初期或中期(药隔期)追肥 浇水;地力水平高、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后期(旗叶露尖)追肥浇水,灌水量每公顷 600 m 3 左 右。 5.2.3 后期水分管理
14、 一般应于挑旗期进行。如小麦挑旗期墒情较好,可推迟至开花期浇水,以后不 再浇水;如小麦挑旗期和开花期墒情较好,可推迟至灌浆初期浇水,灌水量每公顷 600 m 3 左右。 5.2.4 防治病虫 白粉病、锈病、蚜虫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防治。 5.2.5 收获 蜡熟末期收获,蜡熟末期籽粒的千粒重最高,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最优。蜡熟 末期的长相为植株茎秆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率 22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 品种固有光泽、籽粒较为坚硬。在蜡熟末期收获,提倡用联合收割机收割,麦秸还田。实行单收、单打、 单储。 5.3 安全间隔期 15 天以上。 5.4
15、灌溉水质量要求 应符合 NY/T8512004 的规定 6 有害生物控治 6.1 农业防治 6.1.1 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6.1.2 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6.2 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 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天敌。蚜茧峰寄生率超过 30%或益害比 1:80100 时可不用药剂防治, 利用天敌防治,控制害虫。 6.3 药剂防治 6.3.1 主要病害的防治 6.3.1.1 种子处理 4 DB37/T 6602007 依据 GB/T 1
16、7980.108-2004 的规定,在小麦播种前用具有杀虫和杀菌作用的 14纹枯灵等小麦种衣 剂包衣,然后播种。 6.3.1.2 小麦条锈病 依据 GB/T 15795-1995 的规定,当地菌源病叶率 5%,外来菌源病叶率 1%时,每公顷用 40戊唑 双可湿性粉剂 900g 加水 750kg 喷雾防治。 6.3.1.3 小麦赤霉病 依据 GB/T 15796-1995 的规定,开花期遇阴雨,开花后每公顷用 750g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750g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 10001500 倍,于开花后对穗喷雾防治。 6.3.1.4 小麦白粉病 依据 NY/T 613-2002 的
17、规定,当病情指数 1.83,病叶率 10%时,每公顷用 40戊唑双可湿性粉剂 900g 加水 750kg 喷雾防治。 6.3.1.5 小麦纹枯病 依据 NY/T 614-2002 的规定,当病株率 15%20% ,病情指数 6% 7%时,每公顷用 40戊唑双可 湿性粉剂 900g,或井岗霉素 10g12.5g 加水 750kg 喷雾防治。 6.3.2 主要虫害的防治 6.3.2.1 麦蚜 依据 NY/T 612-2002 的规定,当秋苗至拔节期百株蚜量 30 50 头,小麦开花末期至灌浆初期百穗 蚜量 500 头,或蚜株率达 70时,每公顷用 2蚜必杀乳油 450ml,或 2.5蚜虱立克乳油
18、450ml,或 3 吡蚜灵乳油 450ml,兑水 450kg 喷雾防治。 6.3.2.2 粘虫 依据GB/T 15798-1995 的规定,在麦田幼虫达 15 头/m 2 时,每公顷用 25灭幼脲 3 号悬浮剂 300ml, 或 90敌百虫原药 450g,或 40辛 .敌乳油 450ml,兑水 450kg喷雾防治。 6.3.2.3 麦红蜘蛛 依据 NY/T 615-2002 的规定,在小麦红蜘蛛发生时,每公顷用 20甲氰菊酯乳油 450ml,或 40 马拉硫磷乳油 450ml,或 20双甲脒乳油 450ml,兑水 450kg 喷雾防治。 6.3.3 杂草防治 于冬前小麦分蘖期,或越冬后小麦返青
19、期,双子叶杂草可用 10苯黄隆可湿性粉剂等,单子叶杂 草用世玛等防治。 7 晾晒、运输、贮藏及副产品处理要求 7.1 晾晒 实行无公害强筋小麦与普通小麦分收、分晒。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粒、 晾晒。 7.2 产品 产品符合 NY5301 2005 的规定 7.3 包装、运输、贮存 依据 NY53012005 的规定,产品包装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采用洁净的袋具,袋质结实,包装封 口严密。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污染。运输中应有防雨防晒设施,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 味的货物混装运输。产品不应露天堆放,应贮存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无鼠害、毒害和虫害的成品 库房中。不应与有
20、毒、有害、腐败变质、有不良气味或潮湿的物品同库存放。 5 DB37/T 6602007 7.4 副产品处理 无公害优质小麦生产的副产品包括秸秆、麦糠等,应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提倡秸秆还田和堆制有 机肥;严禁焚烧、到处堆放、丢弃和污染环境。 6 DB37/T 6602007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 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见表A.1 。 表 A.1 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 农药种类 名 称 禁用原因 有机氯 DDT、六六六、林丹、艾氏剂、狄氏剂、氯丹 高残留 有机磷 甲拌磷、乙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磷胺、内吸磷、甲
21、胺磷 高毒、药害 氨基甲酸酯 克百威、灭多威 高毒 磺酰脲类 甲磺隆、绿磺隆 对后作有影响 7 DB37/T 6602007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常用的农药品种 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常用的农药品种见表 B.1。 表 B.1 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常用的农药品种 农药名称 最多使用次数 安全间隔期d 备 注 蚜必杀 2 20 吡虫啉+ 顺式氰戊菊酯 吡虫啉 2 20 顺式氰戊菊酯 2 20 氧乐果 1 30 苗期使用 纹枯灵种衣剂 1 拌种使用 戊唑双 2 30 戊唑醇+ 福美双 多菌灵 2 30 甲基硫菌灵 2 30 戊唑醇 2 30 福美双 2 30 苯黄隆 1 30 2,4 -D 1 30 8 DB37/T 6602007 9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无公害食品 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山东省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印刷部印刷 开本 8801230 1/16 印张 7/8 字数 17.1千字 2007年1月第一版 2007年1月第一次印刷 版权专有 不得翻印 DB37/T 6602007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