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8 ,大小:723.57KB ,
资源ID:1484340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843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37 T 2023-2012 甜叶菊有机栽培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proposalcash3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37 T 2023-2012 甜叶菊有机栽培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 B 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0232012 甜叶菊有机栽培技术规程 2012- 01 - 10 发布 2012 - 02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023-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岩、孙景文、孙良泉、李国清。 。 DB37/T 2023-2012 1 甜叶菊有机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甜叶菊有机栽培的选地、整地、施肥、选用品种、种子处理、播

2、种、移栽、田间管理 和病虫草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甜叶菊有机栽培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有机农业 以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保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 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对人类安全、健康的食品为目的;以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化学 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激素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以及转基因工程为手段的一种有机 生态农业体系。 2.2 有机栽培 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采用符合有机农业及国家有关要求的生产资料及技术手段,规定了管理及 栽培技术的要点,以生产有机农产品的技术体系。 2.3 传统农业

3、指沿用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主要以人、畜力进行耕作,采用农业、人工措施或传统农药进行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农业生产模式。 2.4 甜叶菊 甜叶菊(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别名甜菊、糖草,为菊科斯台维亚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原产地在南美洲亚热带地区。 2.5 转换期 从开始有机管理至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间为转换期。 DB37/T 2023-2012 2 2.6 缓冲带 有机生产体系与非有机体系之间的过度地带(隔离带)称缓冲带。 2.7 有机肥 指无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甜叶菊专用肥。有机肥料的污染物 质含量应符合附录A

4、的要求,并经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 2.8 甜叶菊脱毒苗 通过茎尖剥离、分生组织培养而脱去其体内所带病毒、类病毒的试管苗及其扩繁苗。 2.9 脱毒甜叶菊繁育体系 从培养脱毒苗开始,逐世代扩大繁育生产初代苗,一代苗,二代苗直至四代苗的梯级体系,包括设 施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 2.10 初代苗 从组培室中取出的材料包括生根材料和无根材料, 经扦插在育苗池中培养出来的能直接植入大田的 甜叶菊苗。 2.11 继代苗 在育苗池中取得的材料,进行扦插所得到的甜叶菊苗。 3 基地选择与建设 3.1 地块 选择符合有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排灌条件良好,周围无环境污染源的地块。地块环境应符合附 录B、

5、 附录C的要求或得到有机认证机构的许可。 并重视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增进生物多样性。提倡建立绿肥种植区,尽可能为甜叶菊生产提供有机肥源。 3.2 缓冲带 有机甜叶菊生产田与未实施有机管理的土地之间必须设有宽度至少8m的缓冲带, 与其它作物相结合 为最好。 3.3 轮作 DB37/T 2023-2012 3 应采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轮作安排,且轮作其他作物时仍按有机要求进行管理。 4 土壤管理及培肥 4.1 土壤管理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采取 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 4.2 肥料要求 4.2.

6、1 有机肥 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外来有机肥确认符合附录A的要求并得到有机认证机构的许可后才能使 用。叶面肥料最后一次喷施与采收期间隔不少于20天。 4.2.2 禁用肥源 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禁止使用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 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 5 品种选择 5.1 依据需求和当地栽培条件选用高甜叶菊糖甙 (Stevioside, STV )或高莱包迪甙 (Rebaudioside A, RA) 甜叶菊品种。 5.2 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 6 甜菊苗繁育 有机生产上以种子育苗繁育、组织培养培育脱毒苗繁育以及扦插育苗繁殖为主。推荐使用组织

7、培养 培育脱毒苗繁育。 6.1 种子繁育 6.1.1 种子来源 来源于有机农业体系。在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当地没有所需的有机生产所需要的种子材料,可以使用 传统农业生产的种子,使用之前应得到有机认证机构的准许。 6.1.2 种子处理 将种子在阳光下晒1-2天,禁止曝晒。禁止使用化学物质或有机农业生产中禁用物质处理种子。 6.1.3 育苗地选择 选环境条件符合有机生产要求,排灌良好、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的PH值约为7.0的砂壤质地块。 6.1.4 营养土的配制及使用 DB37/T 2023-2012 4 选用经国家认证的有机肥或经检测合格的当地腐熟的有机肥,使其占营养土总量的2530,再用 过筛的疏松

8、、肥沃、富含有机质、无草籽的腐殖土作母土,占营养土总量的7075,混匀过筛按每平 方米苗床需15kg营养土备用。 6.1.5 育苗地整理 选定的育苗地按畦面宽1.5m,床面比四周低0.20m,长20m左右。整出种植畦,地块四周建排水沟, 把营养土按用量均匀撒在整平的床面上,要求畦面平整。 6.1.6 育苗操作 温度稳定在15左右时进行。将苗床灌足水,水渗完后将甜叶菊种子和细沙混匀后撒播于床面,再 薄薄的撒一层细土,以种子似露非露为宜。 6.1.7 育苗地管理 保持畦面湿润,遇寒流加盖草帘保温,如气温高于30则应遮荫。注意病虫草害防治,幼苗5对叶 时,施用符合标准的速效有机肥1次,结合人工除草进

9、行间苗,移栽前10天进行炼苗。 6.2 脱毒苗繁育 6.2.1 组培无菌苗繁育 待甜叶菊苗长至8cm10cm时,剪取上段2cm进 行消毒后,在无菌室内超净工作台上剥出长0.2mm 0.5mm顶端生长锥备用,将选择好的品种在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室内进行催芽、繁育和扩繁,扩繁苗要严 格进行病毒检测。 6.2.2 初代苗繁育 6.2.2.1 繁育设施 初代苗必须在温室或网棚内繁育生产。制备大小适中、深度20cm的培养盘,或挖出长2m、宽1m、深 20cm的苗池,底覆一层塑料薄膜,上铺蛭石基质,厚度10cm。苗床建成后,可移植培养初代苗,也可扦 插快繁继代苗。 6.2.2.2 初代苗定植 扩繁脱毒苗经过

10、适应性锻炼后直接带根移植或切段后再扦插到培养盘或苗池中, 用符合有机生产规 定的养分含量高的或速效有机肥配成营养液浇灌。按4cm5cm的密度在培养盘或苗池中定植扦插。扦插 后苗床喷洒清水,同时搭建小拱棚。过10天15天扦插苗生根后移去拱棚。 6.2.2.3 管理方法 扦插初期小拱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5%100%之 间,蛭石基质持水量达到饱和;扦插苗生长前期创 造2025的茎叶生长适温;生育后期调低温度至1822并设法适当扩大昼夜温差。夏季中午防 止强光照射扦插苗应遮阴; 冬季增加温室和小拱棚内透光度, 使扦插苗多见日光。 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应清除温室或网棚内外杂草,处理作物残枝枯叶。 6.

11、2.2.4 液面肥喷施 黄弱扦插苗用0.2%尿素液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加少量葡萄糖叶面喷施。 DB37/T 2023-2012 5 6.2.2.5 病毒检测 对繁育生产的初代甜叶菊苗按照标准严格进行病毒检测。 6.2.3 续代苗生产 6.2.3.1 扦穗准备 温室或网棚内,待初代苗长至 15cm以上时,剪取健壮茎段(长约 6 8cm),运至设施外将茎段下 半部在水中浸泡 0.1h,为扦插做准备。 6.2.3.2 苗地准备 如 6.1.3, 6.1.4, 6.1.5。 6.2.3.3 扦插操作 扦插应做到即剪即插。扦插时扦插条不经过任何处理。株、行距一般为 3cm5cm为宜。插后需压实 土壤,并及

12、时浇水。 6.2.3.4 扦插管理 扦插后应及时搭棚覆盖塑料薄膜、加盖遮阳网遮阳,切忌光线直射,保持畦土湿润注意病虫害防治 与除草松土,10天左右生根。秋季,扦插苗生根后揭去遮阳网,待茎叶开始生长后揭去小棚塑料薄膜; 冬季,繁殖苗需在小棚外加盖大棚,以提高温度。 6.2.3.5 田间标注 在田间标志牌上注明扦插材料来源及所繁育的代数, 为保证品种品质及脱毒质量以不超过3代为宜。 6.2.3.6 田间检验 对病害发生和品种混杂情况进行调查。以病毒病、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发病率、品种纯度等 指标为依据,开据田间检验单。 6.2.3.7 管理 基地内分农户建立繁种档案,加强跟踪管理。 6.3 扦

13、插繁育甜叶菊苗 利用扦插方式进行甜叶菊繁育时技术管理如 6.2.3.1, 6.2.3.2, 6.2.3.3, 6.2.3.4。 6.4 甜叶菊苗出圃标准 健壮无病虫,56对真叶,株高1215cm,茎粗3mm以上,茎部半木质化;叶片肥厚、叶色深绿、根 条数57条、第23对真叶的叶腋有分枝萌发。 7 大田管理 7.1 整地 秋季深耕与春季深耕相结合,深翻25cm,适时进行耙耱镇压整平耙细保墒,移栽之前开沟做畦。 DB37/T 2023-2012 6 7.2 定植 春栽时当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215,地温达到10以上即可。栽苗时最好选择阴天或晴天的15 时后进行。 春栽种植密度一般在1.0万株666.

14、7m 2 、 夏栽1.2万1.4万株666.7m 2 。 栽后应浇足定根水, 并在栽后1周内浇1-2次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成活。切忌移栽后大水漫灌。 7.3 查苗补苗 移栽后及时查苗补苗,否则缺苗断垄,影响产量。 7.4 灌溉与排水 7.4.1 灌水 要求合理灌溉,以保持土壤干湿适当。凡植株出现嫩叶凋萎、顶梢下垂,特别是夏季高温干旱季节, 中上部茎叶出现萎垂时,应及时浇灌。 灌溉水质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7.4.2 排水 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除,做到田间无积水,以防增加病害或涝害。 7.5 摘心 一般均需选择晴天在移栽后长出第1片新叶时进行摘心打顶, 第2次摘心应在甜叶菊株高1m左右时根 据长势

15、进行。摘(剪)下的顶芽全部带出甜叶菊地销毁 7.6 中耕除草 以1015天1次为宜,直至封行前。灌水后地面微干前应进行中耕,中耕时宜浅不宜,除草时要培 土壅根,保护根系防倒伏,封行后改为拨草。 7.7 施肥方法 7.7.1 基肥 一般每667m 2 施用有机肥200kg300kg,可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深翻前撒于 地表。 7.7.2 追肥 结合甜叶菊生育规律进行多次,采用腐熟后的有机肥,进行沟施;或每667m 2 每次施商品有机肥50kg 左右,在7月中旬开沟施入,沟深10cm左右,施后覆土。 7.7.3 叶面肥 根据甜叶菊生长情况合理使用,但使用的叶面肥必须在农业部登记并获

16、得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叶 面肥料使用与甜叶菊收获间隔期至少20天。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DB37/T 2023-2012 7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甜叶菊生产基地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 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而不利于病虫草生存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 生产基地生态平衡。 8.2 加强检疫 从国外或外地引种时;必须进行植物检疫。 8.3 农业防治 8.3.1 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强的品种。选用健壮植株,培育健壮菊苗。 8.3.2 实行轮作,合理间作,加强土、肥、水管理。甜叶菊收获后清除宿根和枝叶,实行秋冬深翻, 减轻病虫害危害

17、基数。 8.4 物理防治 8.4.1 采用人工捕捉害虫,摘除病叶集中销毁,抑制其种群发展。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8.4.2 利用害虫的趋避性,使用灯光、色板、异性激素等诱杀,或有色地膜、防虫网等拒避害虫。 8.5 生物防治 8.5.1 保护和利用当环境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蜥蜴和鸟 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8.5.2 允许有条件地使用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认证委员会允许使用的可以用来控制病虫草害 的生物源农药。 8.6 农药使用准则 8.6.1 禁止使用和混配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8.

18、6.2 生物源农药宜在病虫害大量发生时使用。矿物源农药应严格控制在甜叶菊采收前 30 天使用。 8.7 有机甜叶菊生产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有机甜叶菊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 参见附录 E、附录 F、附录G中列出的药剂和 方式。否则需得到有机认证机构准许。 9 采收加工 9.1 采收 9.1.1 田间群体 10%植株见蕾作为标准收割期,且收割应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收割后将叶片和嫩茎 摘下烘干处理。 9.1.2 种植密度过大或生长茂盛时,可将分枝下部的老叶分期摘下晒干,但一次不能采摘太多。 9.2 烘干打包处理 9.2.1 烘干设施应建立在基地附近,采收季节前要全面清理干净,去除尘土

19、等杂质。 9.2.2 做到收获植株、摘收叶片、烘干处理、结捆打包连续进行,防止霉烂变质及增加杂质率。 9.3 打包 DB37/T 2023-2012 8 甜叶菊叶从烘干设备下线后, 待温度降至常温应立即进行打包。 打包所用材料应避免使用化纤产品, 可用稻草绳代替。菊包规格应相同,以利运输和储藏。 9.4 运输储藏 运输储藏时应不同品种、不同代系单独处理,严禁与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混储。做好跟踪记录, 保存档案,加强管理。 9.5 质量要求 叶片应新鲜、色绿,干燥后的水分达到安全贮 藏的含水量(10%),即手捏易碎。无杂质、泥沙、 枝梗、枯叶和黑叶。贮藏时应防霉烂变质。 DB37/T 2023-

20、2012 9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有机肥料污染物质允许含量 表A.1 有机肥料污染物质允许含量 项 目 浓度限值 mgkg 砷 30 汞 5 镉 3 铬 70 铅 60 铜 250 六六六 0.2 滴滴涕 0.2 DB37/T 2023-2012 10 B D E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有机甜叶菊生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表B.1 有机甜叶菊生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项目 日平均 1h平均 总悬浮颗粒(TSP)/(mg/m2) (标准状态) 0.12 二氧化硫(SO2)/(mg/m2) (标准状态) 0.05 0.15 二氧化氮(NO2)/(mg/m2) (标准状态) 0.08 0.

21、12 7ug/m2 20ug/m2 氟化物(F) (标准状态 1.8ug/(dm2d) 注: 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1h平均指任何h的平均浓度 DB37/T 2023-2012 11 C F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有机甜叶菊生产环境土壤质量标准 表C.1 有机甜叶菊生产环境土壤质量标准 项目 浓度限值 PH 4.06.5 镉,mg/kg 0.20 汞,mg/kg 0.15 砷,mg/kg 40 铅,mg/kg 50 铬,mg/kg 90 铜,mg/kg 50 DB37/T 2023-2012 12 D G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有机甜叶菊生产灌溉水质量标准 表D.1 有机甜叶

22、菊生产灌溉水质量标准 项目 浓度限值 PH 5.57.5 总汞mg/L 0.001 总镉mg/L 0.005 总砷mg/L 0.05 总铅mg/L 0.1 总铬(六价) ,mg/L 0.1 氰化物mg/L 0.5 氯化物 mg/L 250 氟化物 mg/kg 2.0 石油类 mg/kg 5 DB37/T 2023-2012 13 E H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主要病害特征及发生条件、防治方式 表E.1 主要病害特征及发生条件、防治方式 名称 特征、发生条件 推荐方法 叶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初下部叶片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 展成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外部有一不明显 黄色晕圈, 整个病斑逐

23、渐变成黑褐色, 中央稍褪色, 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遍及整个叶片,病叶枯死发 黑,但并不脱落,发病是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 至整个植株叶片枯死。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高温高 湿、土壤排水不良,湿度过大,或因连作栽培,或 因氮肥施用过多等等。该病发生的时期在每年的5 月10月。 1轮作倒茬。要求轮作周期为两年以 上。 2加强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3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采取有效措 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立枯病 主要危害刚出土幼苗和大苗。初期茎部产生长圆形 暗褐色病斑,病斑逐渐凹陷扩大绕茎一周。根部受 害,皮层腐烂,随后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部 常有淡褐色蛛丝状霉物。 1合理选择苗床苗床应选择

24、地势高 燥、 避风向阳、 排灌方便、 土壤肥沃、 透气性好的无病地块。 2苗期喷施5001000倍磷酸二氢 钾,或10002000倍氯化钙等,提 高抗病能力。 花叶病 病株心叶黄化或花叶,叶脉绿色,叶片自下而上枯 死;病株幼苗叶片畸形,心叶上有灰绿色略隆起的 浅状条纹,排列不规则,后期症状逐渐消失;叶片 上产生黄色不规划斑块,边缘界限明显;叶片暗绿 色,小而厚,叶缘或叶背呈紫红色,发病植株易染 霜霉病和叶枯病致叶片枯死。 1生产中推荐使用采用经茎尖处理培 养的组培苗。 2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种植地应远离 病毒其他寄主的种植田, 以防相互传 染。 3在植株生长季节发病,用1.5至 2.5的磷酸三钠

25、或热肥皂水进行喷 施3至4次。 4 严格防治蚜虫、叶蝉等,切断媒介 昆虫。 DB37/T 2023-2012 14 F I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主要虫害特征及发生时间、防治方式 表F.1 主要虫害特征及发生时间、防治方式 名称 特征及主要发生时间 推荐药剂及使用方法 地老虎 甜叶菊在幼苗期的主要地下害虫, 体褐色或黄 褐色,幼虫灰黑色,俗称“黑拱虫”。一年四 代,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一般以第一 代幼虫在每年四月中旬开始为害幼苗,4月下 旬至5月上旬为害严重, 常在日落后于拂晓前 来咬食甜叶菊嫩苗,被害植株即出现萎倒。 1结合清园,秋季深耕,消灭过冬虫蛹。 2配制糖醋液诱杀成虫。

26、糖醋液配制方法: 糖6份、 醋3份、白酒 1份、水10份、90%万灵可湿性粉剂 1份调匀,在成虫发生期设置。结合利用黑光灯诱 杀成虫。 3清晨在被害苗株的周围,找到潜伏的幼虫,每天 捉拿,坚持1015天。 4 喷施 Bt 制剂,或喷施植物源农药:鱼藤酮、清 源保 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体乳白色,俗称“白拱 虫”,头部赤褐色或黄褐色,体圆筒形,整个 身体呈“C”字形蜷曲,常切食甜叶菊根部, 使甜叶菊叶子枯黄致死。一年发生一代,以幼 虫越冬,为害盛期为5月初至6月初,6月中 旬开始化蛹羽化,7月中旬田间出现新一代幼 虫为害甜叶菊根部及叶片。 1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蛴螬的发生数量。 2发生

27、严重的地区,秋冬翻地可把越冬幼虫翻到地 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防效 明显。 3利用甜叶菊色食虫虻、金龟子黑土蜂、白僵菌等 蚜虫 6月中、 下旬开始为害, 78月份是为害盛期, 成、若蚜群集在嫩叶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卷 缩垂萎。 1 将蚜虫栖居或虫卵潜伏过的病枯枝叶,彻底清 除,集中烧毁。 2用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4小时后喷洒。 3用1:4: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的溶 液喷洒。 4 喷 25鱼藤精 1000 倍液,或姻草石灰水 60 倍液(另加0.1%洗衣粉) 斜纹夜蛾 爆发性、暴食性,幼虫群集为害,食叶、花蕾、 花及果实, 四龄以后分散为害, 并进入暴食

28、期, 严重时可将全田作物吃光。成虫具昼伏夜出, 喜糖、醋等香甜物质,趋光性;幼虫高温天气 白天藏于根际土壤中,夜晚出来取食。 1 按酒:水:糖:醋=1:2:3:4 的比例配制诱虫 液,将盆于傍晚放于田间(用支架等方法使盆高于 植株),诱杀成虫。 2在各代盛孵期,注意检查叶背面,发现卵块和新 筛网状被害叶,随手摘取带出基地集中喷药消灭。 3利用天敌:斜纹夜蛾的天敌种类较多,如瓢虫、 蜘蛛、赤眼蜂、寄生蜂、病原菌及捕食性昆虫。 DB37/T 2023-2012 15 G J 附 录 G (规范性附录) 有机甜叶菊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 表G.1 有机甜叶菊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

29、质与方法 种类 名称 使用条件 多抗霉素(多氧霉素) 限量使用 浏阳霉素 限量使用 华光霉素 限量使用 春雷霉素 限量使用 白僵菌 限量使用 绿僵菌 限量使用 苏云金杆菌 限量使用 核型多角体病毒 限量使用 微生物源农药 颗粒体病毒 限量使用 性信息素 限量使用 寄生性天敌动物、如赤眼蜂、昆虫病原线 虫 限量使用 动物源农药 捕食性天敌动物、如瓢虫、捕食螨、天敌 蜘蛛 限量使用 苦参碱 限量使用 鱼藤酮 限量使用 除虫菊素 限量使用 印楝素 限量使用 苦楝 限量使用 川楝素 限量使用 植物油 限量使用 生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 烟叶水 只限于非采甜叶菊季节 合硫合剂 非生产季节使用 硫悬浮剂 非生产季节使用 可湿性硫 非生产季节使用 硫酸铜 非生产季节使用 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非生产季节使用 矿物源农药 石油乳油 非生产季节使用 DB37/T 2023-2012 16 表G.1 (续) 有机甜叶菊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 种类 名称 使用条件 二氧化碳 允许使用 明胶 允许使用 糖醋 允许使用 卵磷脂 允许使用 蚁酸 允许使用 软皂 允许使用 热法消毒 允许使用 机械诱捕 允许使用 灯光诱捕 允许使用 色板诱捕 允许使用 漂白粉 限量使用 生石灰 限量使用 其他物质和方法 硅藻土 限量使用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