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7 B 0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6512010 绿色食品 山东高温平菇生产技术规程 Green food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high temperature Pleurotus ostreatus for cultivating in Shandong 2010 - 08 - 31 发布 2010 - 10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 T 16512010 I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
2、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济南市食用菌工作站、山东嘉元食用菌科技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张柏松、黄春燕、单洪涛、郭洪军、张根平、张海兰、郭惠东、窦宗 礼。 DB37/ T 16512010 1 绿色食品 山东高温平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高温平菇( Pleurotus ostreatus)的产地环境、栽培基质、生产管理、采 收加工、病虫害防治、质量管理和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绿色食品高温平菇(糙皮侧耳)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3、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用菌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9172 平菇菌种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2-2000 绿色食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3
4、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200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6年3月27日农业部令第62号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1272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食品平菇 green food Pleurotus ostreatus DB3
5、7/ T 16512010 2 指朵形圆整、均匀,质地密实,菌盖肥厚、光滑,色泽纯正,菌褶细密,韧性强,菌柄短,根基小, 耐贮藏,不破碎,不老熟,不带泥土杂质,无异味,无变色菇、腐烂菇、枯死菇、病虫菇,在生产全程 中有限制地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GB 7096和NY/T 749的平菇产品。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GB 3095、GB 15618和 NY/T 391的规定。远离工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粉尘等污 染源。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生产区的堆料场、制种、发酵或灭菌、接种、发菌及出菇区、产品加工区、 仓库区合理分区。每季栽培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废菌料和废土、杂物,对菇场进行消毒
6、杀虫处理。 5 栽培设施 高温平菇可采用遮荫降温棚、林地拱棚设施栽培,要求地势平坦、冬暖夏凉、通风良好、便于排水 和生产操作,应利于控温、保湿和防治病虫害。所用的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及配套设施等,不应对环境 和平菇产品造成污染。 6 栽培季节 采用林地拱棚和遮荫降温棚等栽培平菇高温品种或耐高温的广温品种时,可进行夏季平菇生产。一 般安排在5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出菇。在装袋栽培前30d左 右生产栽培种。采用发酵料生产,需在栽培 前6d8d对原料进行堆制发酵。 7 品种选用、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7.1 品种选择 按照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进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 定委
7、员会登记,适于山东省栽培,出菇及转潮快、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高温平菇品种。使用转 基因技术育成的平菇菌种,应执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 7.2 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菌种生产过程应符合NY/T 528和NY/T 1731的要求。平菇成品菌种质量应符合GB 19172和NY/T 1742 的要求。 8 生产材料 8.1 主辅原料 可利用的栽培原料有:棉籽壳、玉米秸、玉米芯、豆秸、小麦秸、花生茎蔓等。主辅原料要求干燥、 纯净、无霉、无虫、不结块、无污染物,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混入。用于栽培高温平菇的作物秸秆,在收 获前1个月不能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8.2 覆土材料 DB37/ T 1
8、6512010 3 要求结构疏松,孔隙度大,通气性和持水性好,有一定团粒结构,土粒直径以0.5cm2cm为宜, pH7.2pH7.8。 8.3 生产用水 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应符合GB 57 49的要求。喷水中不得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 物质。 8.4 肥料及添加剂 培养料可选用的添加剂有: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生石灰、石膏粉、轻质碳酸钙 等。肥料的使用执行NY/T 394-2 000中生产A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 9 生产技术 9.1 培养料配方 高温平菇栽培料配方宜选用: a) 配方 1:棉籽壳 90%,麦麸 6%,尿素 0. 3%,过磷酸钙 1.2%,石膏粉
9、 1%,生石灰 1.5%; b) 配方 2:玉米芯粉 63.5%,棉籽壳 25%,麦麸 8%,石膏粉 1%,生石灰 2.5%; c) 配方 3:豆秸粉 52%,棉籽壳 40%,麦麸 5%,石膏粉 1%,生石灰 3%; d) 配方 4:糠醛渣 60%(干基),棉籽壳 24%,麦麸 8%,石膏粉 1%,生石灰 7%。 以上配方 pH 值均调至 7.88.5,料水比为 1+1.6 左右。栽培料均需堆制发酵或蒸汽灭菌处理。 9.2 培养料发酵与灭菌接种 9.2.1 培养料发酵与灭菌 高温平菇培养料拌混均匀润湿,宜采用圆堆插孔覆膜鼓风发酵,堆料升温快而高,堆温达到65以 上,培养料发酵均匀,在堆料中可添
10、加微生物发酵剂,其质量符合GB 20287的规定,发酵结束后将栽培 料pH调至7.27.5。采用熟料栽培,装袋后4h内进锅灭菌,防止培养料或菌袋因操作不及时而发酸变质 或升热“烧料” ,栽培袋宜经过高压或常压蒸汽灭菌处理,达到彻底灭菌。 9.2.2 接种 发酵料晾堆后,即可装袋接种;蒸汽灭菌料袋冷却后,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 9.3 发菌培养 发菌培养室全面消毒,清除杂菌源。保持发菌场所具有良好的遮荫、通风条件。培养环境温度控制 在 1725,袋内最高料温不应超过 28,空气相对湿度宜控制在 65%以下,避免光线直接照射, 光照强度小于 150lx 或黑暗发菌。经常翻袋检查,对杂菌污染菌袋
11、随时检出隔离并集中处理。对轻微污 染的菌袋可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过氧乙酸注射或石灰乳液涂盖杂菌斑,置于阴凉通风处继续培养; 对严重污染杂菌的菌袋,深埋处理。 9.4 出菇管理 9.4.1 出菇方式 高温平菇出菇方式可采取地畦菌袋立排半覆土或平排不覆土出菇模式。 DB37/ T 16512010 4 9.4.2 生长管理 调节出菇棚温度在2332范围内, 控制棚内昼夜温差在10以内, 通过喷雾与大水浇灌相结合, 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95%,早晚气温适中时通风换气,菇棚空气中CO 2浓度控制在0.06%以下,通风 前后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差异控制在10%以内,出菇生长阶段给予300lx500l
12、x的散射光照。 9.5 采收及加工、包装、贮运 9.5.1 采收 当菌盖边缘稍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即可采收。采收人员应戴口罩,防止孢子过敏。采后将菇根 清理干净。 9.5.2 加工、包装、贮运 鲜平菇及时包装保鲜或加工处理,装入干净、专用容器内。保鲜及加工的材料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 关卫生标准。鲜菇采后应放入05冷库预冷,整理分级,贮藏保鲜。长途运输时采用冷藏车运输, 包装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塑料箱应符合NY/T 658的要求;内包装塑料膜应符合GB 9687或GB 9688 的规定。高温平菇加工所用食品添加剂应执行NY/T 392-2000中生产A级绿色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准 则。 10
13、病虫害防治 10.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 治为辅”的治理原则。以规范栽培管理技术预防为主,对高温平菇病虫杂菌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10.2 防治对象 高温平菇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黄腐病、锈斑(点)病等;主要杂菌有木霉、青霉、曲霉、毛霉、脉 孢霉等;主要虫害有眼菌蚊、瘿蚊、菇螨、跳虫等。 10.3 防治方法 10.3.1 菇棚消毒 菇棚经晒棚或闷棚处理,在进袋前 7d,将地面整平,撒一层石灰粉,灌浇一次透水;进袋前 2d, 用 1%的漂白粉溶液或 0.5%等量式波尔多液将菇棚内地面全部喷洒一遍。 10.3.2 原料处理 栽
14、培原料宜选用当年产、无霉变的原料,在烈日下暴晒 3d5d 备用。科学、合理配制栽培料,经 生石灰碱化处理,应用鼓风机通风进行全面、均匀、彻底发酵,或采用熟料栽培。 10.3.3 栽培防控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平菇品种,避免使用经高温培养及长期贮存的老化菌种,确保菌种不带病虫。 接种时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接种量充足,保持相对低温及恒温发菌,避光培养。出菇期间保持菇棚内适 宜的温度和空气湿度,防止温差、湿差过大,避免强风直吹。发生病害后,及时清理病菇、病料,停止 喷水,降低菇棚湿度和温度,创造不适于病菌、杂菌侵染和生理性病害发生的条件。 10.3.4 物理防治 DB37/ T 16512010 5 菇
15、棚内采用安装黑光灯、杀虫灯、粘虫板或设置糖醋药液、毒饵诱杀等措施防治害虫。菇棚门窗及 通风口封装 0.28mm 孔径的防虫纱网。出菇期间进出菇棚做到随手闭门,门口设置消毒防虫隔离带。 10.3.5 生物防治 优先选择使用微生物源、植物源农药防治。应用中生菌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等农用抗菌素制 剂,可预防和控制平菇多种病害。在无菇期或避菇使用多杀霉素、苦参碱、印楝素、烟碱、鱼藤酮、除 虫菊素、茴蒿素、茶皂素等防治平菇害虫。 10.3.6 化学防治 掌握不同栽培阶段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将病虫消灭在局部和发生初期,控制其传播蔓延。发现局部 菌料受杂菌污染或子实体发病时及时进行隔离、清除和药剂控制,有
16、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施药方法;若 发现菇棚内有害虫发生时,在无菇期或避菇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针对目标集中喷杀。常用防治药 物及使用方案参见附录 A。 11 质量安全管理 11.1 安全合理用药 执行 GB 4285、GB/T 8321 的规定。不得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化学农药及重金属制剂、杀鼠剂 等;不得在高温平菇子实体上使用农药及生长激素类物质;不得使用活体微生物制剂和非农用抗生素。 高温平菇出菇阶段环境用药剂量、浓度应低于栽培前或发菌阶段的正常用药量,以喷洒地面环境为主, 选择科学的施药方式,使用合适的施药器械,配药时使用标准称量器具。不得使用的农药应执行 NY/T 393-2000
17、中生产 A 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 11.2 采后安全管理 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a) 采后从事贮藏加工的人员应身体健康,无传染病; b) 推行高温平菇产品包装标识上市,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12 生产档案 12.1 建立绿色食品高温平菇生产档案。 12.2 对高温平菇的产地环境条件及栽培基质、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 行详细记录。 DB37/ T 16512010 6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绿色食品高温平菇病虫害防治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案 表 A.1 规定了绿色食品高温平菇病虫害防治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案。 表 A.1 绿色食品高温平菇病虫害防治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案 药
18、物通用名 防治对象 使用方法 使用浓度或剂量 石灰粉(水、乳) 真菌、害虫 拌料、拌土、喷(撒)地面环境、擦 洗用具、处理杂菌斑 1%5% 漂白粉 细菌、真菌、线虫 1%溶液喷洒环境。5%溶液擦洗工具。 0.5%用量消毒覆土。 见使用方法 二氯异氰尿酸钠 细菌、真菌、病毒 喷雾及处理霉菌斑、喷洒环境、覆土 或浸沾菌棒 40%可溶性粉剂 800 1000 倍液 二氯异氰尿酸钠(烟剂) 细菌、真菌 密闭熏蒸接种箱(室) 、培养室或菇棚 66%烟剂 3g/m 3 4g/m 3 高锰酸钾 细菌、真菌 喷洒栽培环境及擦洗消毒用具 0.1%0.2%溶液 过氧乙酸 细菌、真菌等 喷洒环境、菌畦、出菇面及处理
19、菌袋 0.2%0.5% 波尔多液 多种病原菌、霉菌 消毒处理菇棚地面或喷洒环境,随配 随用 0.5%等量式波尔多液 (0.50.5100) 硫酸铜 病原真菌、霉菌 环境消毒、处理霉菌污染料 0.5%1%溶液 咪鲜胺锰盐 (Prochloraz-manganese) 病原真菌 喷洒出菇面、覆土层或浸沾菌棒 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 0.5g/m 2 噻菌灵(Thiabendazole) 病原真菌 处理覆土、喷洒覆土层或地面环境 500g/L 悬浮剂 15002000 倍液 中生菌素 细菌性、部分真菌 性病害 出菇前于菌袋出菇面或覆土层上喷雾 3%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多抗霉素(Poly
20、oxin) 真菌性病害 出菇前于菌袋出菇面或覆土层上喷雾 10%可湿性粉剂 1200 倍液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菇螨、跳虫等 处理覆土或无菇时针对目标喷雾 1%乳油 40005000 倍液 高效氟氯氰菊酯 菌蚊、跳虫等 处理覆土或无菇时针对目标喷雾 2.5%乳油 20003000 倍液 氰胺化钙 病原真菌、细菌、 线虫等 处理棚内地面土壤或覆土材料 粉 剂 50kg/667m 2 地面或 1kg/m 3 覆土;液剂 400ml/m 3 覆土 多杀霉素(Spinosad) 鳞翅目、双翅目害 虫、跳虫等 避菇使用或无菇时针对目标喷雾 2.5%悬浮剂 1500 倍液 苦参碱、印楝素、烟碱、鱼 藤酮、除虫菊素等 跳虫、线虫、菌蛆、 潮虫、蛞蝓和蠼螋 等 针对目标或地面环境、菌畦喷雾 分别按农药使用说明书执 行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