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9 ,大小:681.04KB ,
资源ID:1485783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857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37 T 1756-2010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指南.pdf)为本站会员(proposalcash3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37 T 1756-2010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指南.pdf

1、 ICS F 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 T1756 2010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评价指南 2011 - 04 - 28 发布 2011 - 06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 T1756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节能协会、德州市节能监察支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世岩、尹洪坤、代兵、任香贵、慕晓燕、李琰、张士波、张涛、李晔、于磊。 DB37/ T17562010 1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

2、系 评价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指南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依据、评价内容、评 价方法和评价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对工业企业依据DB37/T 1013- 2009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 系 要求建立、实施能源 管理体系情况的评价;对依据其他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工业企业或其他类型用 能单位的评价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为以下对象提供评价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运行情况的指南: a) 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工业企业; b) 其他相关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

3、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DB37/T 1013-2009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DB37/T 1567-2010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1013-200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评价原则 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评价应坚持和遵守以下原则,以保证结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a) 科学、准确、合理的原则; b) 独立、公平、公正的原则; c) 以客观事实为判定依据的原则; d) 实际与标准相对照的原则。 5 评价依据

4、 对企业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可依据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a) 法律法规依据 1) 节能相关法律; DB37/ T17562010 2 2) 节能法规、行政性规章; 3) 地方性节能法规和行政规章等。 b) 节能政策依据 1) 国家相关能源方针; 2) 工业产业节能政策; 3) 政府及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要求; 4) 其他。 c) 节能标准依据 1) 国家、行业、地方有关的节能标准; 2) 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所依据的标准; 3) 其他。 d) 文件依据 1) 企业根据标准要求所编制的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 2) 其他节能技术文件。 6 评价内容 评价的内容包括: a) 企业所建立的能源管理

5、体系是否符合 DB37/T 1013-2009 的规定; b) 体系实施取得的能源管理绩效。 7 评价方法 能源管理体系评价采用量化打分的方法,由独立的评价组,利用评价打分表,对企业建立、实施能 源管理体系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所需的信息可通过观察、提问、听对方陈述、检查、比对、 验证等方式获取。具体方法如下: a) 对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管理职责、资源管理、过程策划、运行控制、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七项 管理要素进行评价打分。每项管理要素满分为 100 分,附录表 A-1 规定了各项管理要素在能源 管理体系运行中所占的权重。每项管理要素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见附录 A-2 至 A-8。评价内

6、 容中标有的为加分项,鼓励企业参照实施,不在 100 分范围内。 b) 依据各项评价内容,结合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打分,一是客观 评价内容,即满足评价内容则该条款得满分,没有则得 0 分;二是主观评价内容,即针对某项 条款,企业虽然开展了工作,但是不能完全满足条款要求的,则可根据企业实际水平,在适当 的范围内进行评分。 c) 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最终得分满分为 100 分。 体系评价的实际得分为各管理要素得分与相应的权 重值乘积之和。 d) 企业若没有评价内容规定的项目(不包括加分项目),按该项内容得满分计算,如能源采购。 e) 合格分为 70 分,80 分以上为能源管理

7、体系建设优秀企业,90 分以上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示范 企业。 f) 根据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各管理要素评价打分的结果, 对不符合 DB37/T 1013-2009 标准要 求的项目,提出制订、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效果验证的要求。 8 评价程序 DB37/ T17562010 3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评价程序可以参照附录B进行。 DB37/ T17562010 1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打分表 表 A.1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评价打分表 序号 评价内容 权重 各项评价得分 乘权重后得分 总得分 1 体系文件 15% 2 管理职责 10% 3 资源管理 1

8、0% 4 过程策划 20% 5 运行控制 20% 6 内部审核 15% 7 管理评审 10% DB37/ T17562010 1 表A.2 体系文件打分记录表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规定 分值 评价标准 得分 区间 评价 得分 评价记录 能源方针、目标 6 能源管理手册 6 程序文件 6 作业指导书 6 4.2.1 体 系 文 件 记录 6 1.有,体系文件较全 2.有,体系文件不全 3.无 6 3 0 编制文件控制程序 7 1.有 2.无 7 0 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的发布、评审、更新、处置以及 借阅得到负责人审批 7 7 4 0 文件的现行状态、更改、作废文件的保留和外来文件及 其发放标识

9、明确 7 7 4 0 将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发放至各使用部门 7 7 3 0 4.2.2 文 件 控 制 文件存放合理,易于检索 5 1.完全符合文件控制要求 2.部分符合文件控制要求 3.完全不符合文件控制要 求 5 3 0 编制记录控制程序 7 1.有 2.无 7 0 记录方式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7 7 4 0 记录清晰,未被更改,具有明确标识 9 9 5 0 4.2.3 记录 控制 保存合理,标有明确的保存期限 9 1.完全符合记录控制要求 2.部分符合记录控制要求 3.完全不符合记录控制要 求 9 5 0 DB37/ T17562010 2 表A.2 (续)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规定 分

10、值 评价标准 得分 区间 评价 得分 评价记录 4.2.3 记录 控制 能源记录的处置得到能源管理负责人批准 5 1.完全符合记录控制要求 2.部分符合记录控制要求 3.完全不符合记录控制要 求 5 3 0 表A.3 管理职责打分记录表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规定 分值 评价标准 得分 区间 评价 得分 评价记录 5.1 管 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 系做出承诺, 并在能源管理手册中将管理承诺做出规定 5 1.有 2.无 5 0 做出贯彻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标准和其它应遵守的要求 的承诺 4 4 0 做出组织、制订并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建立节能目标 责任制的承诺

11、 4 4 0 做出构建强化企业节能文化的承诺 4 4 0 做出为建立运行体系提供资源的承诺 4 4 0 5.1 管 理承诺 做出主持管理评审的承诺 4 1.有 2.无 4 0 DB37/ T17562010 3 表A.3 (续)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规定 分值 评价标准 得分 区间 评价 得分 评价记录 制订了能源方针,并以文件形式予以发布,并得到了最 高管理者的审批 10 1.有、以文件形式发布且 最高管理者审批 2.有、未以文件形式发布 或未得到最高管理者审批 3.无 10 6 0 定期评审持续性、适宜性 4 1.是 2.否 4 0 在用能单位内得到宣传、沟通和理解,便于全体员工和 所有

12、相关方获取 3 1.是 2.否 3 0 符合用能单位实际情况 2 2 0 能为制订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依据 2 2 0 承诺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2 2 0 5.2 能 源 方 针 承诺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1.是 2.否 2 0 以文件形式任命能源管理负责人,并赋予职责 6 5.3 总 要求 以文件形式设立节能主管部门、并赋予职责 6 1.设立并赋予职责 2.设立未赋予职责 3.未设立 6 3 0 能源管理负责人能力满足岗位要求 3 1.能 2.否 3 0 组织编制、实施节能规划、计划 2 2 1 0 明确能源管理绩效考核准则和方法 2 2 1 0 定期组织分析能源

13、利用状况,评价能源管理绩效 2 定期组织评价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状况, 向最高管理者汇 报,并提出改进建议 2 5.3.1 能源管 理负责 人 负责与能源管理有关的外部联系 2 1.赋予职责且严格执行 2.赋予职责但未执行 3.未赋予职责 2 1 0 DB37/ T17562010 4 表A.3 (续)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规定 分值 评价标准 得分 区间 评价 得分 评价记录 是否有信息与沟通程序文件 15 1.有 2.无 15 0 明确内外部信息沟通的内容、方法、频次和时间,并按 其进行实施 4 明确内外部信息收集、审核、汇总、分析、报告和反馈 的渠道和方法,并按其实施 4 1.规定全面并严

14、格实施 2.规定全面未按其严格实 施 3.规定不全面 4.未规定 4 2 1 0 5.3.2 信息与 沟通 用能单位各部门、 各层次间沟通采用了自动化和即时化 的信息技术 2 1.采用 2.未采用 2 0 表A.4 资源管理打分记录表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规定 分值 评价标准 得分 区间 评价 得分 评价记录 宣传降低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益处 3 3 0 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对自己岗位效能的认识,培养 节能习惯 4 设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将目标分解到部门岗位、细化绩 效考核 4 6.1.1 节能 意识 开展表彰等活动,提高员工节能积极性 4 1.开展此项活动 2.未开展此项活动 4 0

15、有岗位能力说明书、评价方法,且岗位能力说明书包含 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 3 1.有、内容全面 2.有、内容不全面 3.无 3 1 0 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并提供记录 4 定期进行能力验证,提供相关记录 4 6.1.2 能力 和培 训 针对需求提供教育制订培训计划或采取其他措施, 并提 供记录 4 1.实施且记录完整 2.实施且记录不完整 3.未实施 4 2 0 6.2 总 要求 编制设施设备程序文件,并对设施设备的采购、使用、 维护和处置做出规定 10 1.有且全面 2.有但不全面 3.无 10 6 0 DB37/ T17562010 5 表A.4 (续)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规定 分值

16、评价标准 得分 区间 评价 得分 评价记录 提供了基础设施 6 1.有 2.无 6 0 6.2.1基础 设施 制订并实施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的规章制度 4 1.有并实施 2.有但未实施 3.无 4 2 0 采购、使用的设施设备是节能先进设备 4 采购使用的设施设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正在使用的 设施设备不存在淘汰产品 4 1.是 2.否 4 0 建立与设施设备相关的制度且合理有效、建立设备台 帐、运行规程,有运行记录 4 在采购、替换和改造设施设备时进行了评估论证、提 供相关记录 4 6.2.2用能 设施设备 定期对重点用能设备进行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 4 1.有且全面合理 2.有但不全面 3.无

17、 4 2 0 存有 GB 17167 标准文本 2 1.有 2.无 2 0 按GB 17167标准要求对计量器具进行控制 6 1.完全按照 2.未完全按照 3.完全未按照 6 3 0 有计量器具的使用规程、计量器具校验的记录和相关 资料 3 1.有且全面 2.有但不全面 3.无 采用规范的表格,建立能源统计报表,保证数据的可 追溯性 3 1.有且清晰合理 2.有但不清晰合理 3.无 3 2 0 6.2.3计量 和监测装 置 建有能源计量数据中心,实现能源计量数据的即 时化、网络化管理 5 1.有 2.无 5 0 DB37/ T17562010 6 表A.5 过程策划打分记录表 评价 项目 评价

18、内容 规定 分值 评价标准 得分 区间 评价 得分 评价记录 有获取、评价法律法规的程序文件;对法律法规的识别 范围、种类全面;获取法律法规的渠道合理 4 1.有且全面 2.有但不全面 3.无 4 2 0 定期获取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识别适用的法律 法规条款 4 1.有且定期识别 2.有但未定期识别 3.无 4 2 0 已建立法律法规传递和遵守落实的渠道; 渠道畅通有效 4 1.建立且有效 2.建立但无效 3.无 4 2 0 法律法规识别全面、到位;能充分识别其他鼓励性政策 4 1.识别全面 2.识别不全面 3.未识别 4 2 0 7.1 法 律法规 和其他 要求 对法律法规定期评价;

19、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有整改措 施 4 1.评价且有整改措施 2.评价但无整改措施 3.未评价 4 2 0 明确各用能系统的能源种类及其品质; 各系统使用的能 源种类和品质合理,考虑用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 能源 5 使各系统、设施设备相互匹配优化;各系统、设施设备 之间的能源传输参数、工艺参数设置合理 5 对各用能系统进行定期的监测; 各用能系统监测的方式 方法合理,对监测出现的结果有记录分析 5 对各用能系统的余热余压等资源进行回收利用; 对余热 余压等余能按质使用、合理使用 5 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对新、改、扩建等 项目的节能评估内容全面合理 5 1.考虑全面 2.考虑不全面

20、 3.未考虑 5 3 0 7.2 用 能系统 对于识别和策划的结果,相关资料的保存全面,有利于 企业后期的策划和运行 5 1.有且全 2.有但不全 3.无 5 3 0 DB37/ T17562010 7 表A.5 (续)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规定 分值 评价标准 得分 区间 评价 得分 评价记录 有对用能全过程识别、评价与策划的程序文件;程序文 件规定的内容全面、可行 5 1.有且全面可行 2.有但不全面 3.无 5 3 0 对能源利用全过程进行划分为各用能系统、过程和环 节;对能源利用全过程的划分全面、细致 5 1.已划分且全面 2.已划分但不全面 3.未划分 5 3 0 围绕能源利用全过

21、程识别能源因素; 能源因素的查找合 理 5 1.已识别且合理 2.已识别但不全面 3.未识别 5 3 0 对能源因素进行评价和筛选,并制订控制和管理方法; 针对能源因素制订的可行对策; 重要能源因素的判定合 理;针对重要能源因素制订的节能改进方案可行 5 1.评价且策划控制方法 2.评价但未策划控制方法 3.未评价 5 3 0 当有情况发生时,重新识别能源因素;重新识别能源因 素时能够充分利用外界条件 5 1.重新识别且充分 2.重新识别但不充分 3.未重新识别 5 3 0 7.3 识别评 价与策 划 有相应的识别、评价和策划的结果记录;记录的结果能 够为其日后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基础 5 1.有

22、且全面 2.有但不全面 3.无 5 3 0 有建立基准、标杆、目标指标的程序文件;程序文件规 定的内容合理、可行 5 制订了基准;能源基准的设定合理 5 制订了目标指标体系;能源目标指标的制订过程合理; 能源目标指标的确定量化、科学、可实现) 5 1.有且合理 2.有但不合理 3.无 5 3 0 7.4 能 源目标 和指标 对目标指标定期评审,并修订和更新;对能源目标指标 评审的原因恰当,修订和更新的依据合理 5 1.评审且合理有效 2.评审但不全面 3.无 5 3 0 表A.6 运行控制打分记录表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规定 分值 评价标准 得分 区间 评价 得分 评价记录 DB37/ T1

23、7562010 8 制订经济运行的操作规范或程序 5 明确能源利用信息的传递方式, 能源利用过程协调调度 畅通和过程优化匹配 5 定期对用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5 规定了能源消耗较大和影响较大的过程和环节的控制 的方法、运行及记录要求,并定期进行合理性评价 5 8.2 控 制 要 求 对可能导致偏离的运行过程和环节制订了控制文件 5 1.满足要求; 2.部分满足要求; 3.不满足要求 5 3 0 编制了能源采购程序文件 3 1.有 2.无 3 0 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能源的产地、种类、品质、数量和 稳定能源供方 3 确立能源采购的方式、渠道和流程 3 准确计量能源数量和检验能源质量,并形成记录 3

24、 8.3.1 能源 采购 定期对采购过程进行评价,验证其有效性 3 1.满足要求; 2.部分满足要求; 3.不满足要求 3 1 0 表A.6 (续)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规定 分值 评价标准 得分 区间 评价 得分 评价记录 明确需要制订节能改进方案的重要能源因素 4 1.明确; 2.没有明确 4 0 根据工艺技术、实施过程等要求制订了方案 4 1.已经制订; 2.没有制订 4 0 方案中明确了实施部门及其职责、采用的技术方法、施 工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和所需资源 4 明确方案实施的分解步骤, 以及每个步骤所预计达到的 效果,并进行记录 4 8.3.2 节能 改进 方案 明确效果验证的方法、标

25、准,并考核方案实施效果 4 1.满足要求; 2.部分满足要求; 3.不满足要求 4 2 0 8.3.3 余热 余压 制订了余热余压利用完善的方案 5 1.已考虑; 2.未考虑 5 0 DB37/ T17562010 9 实施方案并进行控制 5 1.已实施并达到预期效 果; 2.未实施 5 0 制订了过程监测控制程序 6 1.已制订; 2.未制订 6 0 对各用能系统、 过程和环节的运行参数进行日常性的监 测,并形成记录 3 利用能源统计等工具,汇总、分析用能数据,判断能源 目标、指标的实现情况以及节能改进方案符合预定安 排,并形成记录 3 8.4 过程 监测 利用巡检、 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文件

26、执行的符合性进行 检查,并形成记录 3 1.满足要求; 2.部分满足要求; 3.不满足要求 3 1 0 识别不符合,制订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验证其有 效性 4 识别了潜在的不符合并制订预防措施 4 8.5 不符 合、纠 正措施 和预防 措施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进行记录, 并定期评审其有 效性 4 1.满足要求; 2.部分满足要求; 3.不能满足要求 4 2 0 表A.6 (续)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规定 分值 评价标准 得分 区间 评价 得分 评价记录 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订应急预案, 并进行有效性验 证 3 3 1 0 注: DB37/T1013-2009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

27、求条款“8.1总则”的评价内容及评分标准已体现在“8.3.3余热余压” 中。 表A.7 内部审核打分记录表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规定 分值 评价标准 得分 区间 评价 得分 评价记录 9 内 编制内审程序文件 15 1.有 2.无 15 0 DB37/ T17562010 10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 10 1.是 2.否 10 0 内部审核范围明确、全面,编制内部审核计划,职责分 配明确 15 15 8 0 成立内审小组、进行内审人员培训 10 10 5 0 编制检查表并按其执行 15 15 8 0 制订审核记录表,并进行审核记录 10 针对发现的不符合,形成不符合报告 10 10 5 0 针对

28、不符合,分析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 验证 15 1.有且全面 2.有但不全面 3.无 15 8 0 表A.8 管理评审打分记录表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规定 分值 评价标准 得分 区间 评价 得分 评价记录 制订计划,内容明确 5 1.制订且明确 2.制订但不明确 3.未制订 5 3 0 定期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 10 1.是 2.否 10 0 保持管理评审记录 5 1.是 2.否 5 0 包括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变化 5 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和节能监察机构考核、审计、监察、 检查的改进要求 5 10 管 理评 审 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价结果 5 1.有且全面 2.有但不全面

29、 3.无 5 3 0 DB37/ T17562010 11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规定 分值 评价标准 得分 区间 评价 得分 评价记录 包括能源目标、指标及节能改进方案的实现程度 5 包括产品、能源结构调整和技术工艺等的变化 5 包括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适用情况 5 包括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5 包括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5 包括持续改进建议 5 包括能源方针、基准、标杆及目标指标等变更的重大决 策 5 包括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 5 包括实施改进的资源需求 5 1.有且全面 2.有但不全面 3.无 5 3 0 编制评审报告 10 1.有且全面 2.有但不全面 3.无 10 5 0 评价

30、持续改进的机会和变更需求,对提出的改进措施及 时实施,并进行效果验证 10 1.评价且采取措施 2.评价未采取措施 3.未评价 10 5 0 DB37/ T17562010 1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评价程序 B.1 成立评价组 评价组应由至少三名工作责任心强、公正可靠、具有丰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实践经验的人员 组成, 任命评价组组长。 评审组成员应包含具备设备经济运行评定及节能改进潜力分析能力的专业人员。 评价组责任和义务包括: a) 制订评价工作计划(包括人员分工、评价步骤及方式、时间进度等),按计划完成评价任务; b) 审查企业资料; c) 认真贯彻

31、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 d) 客观、公正、准确的反映企业实际情况; e) 为企业保守商业机密(包括生产技术、生产工艺、财务和业务往来等); f) 必要时,参与纠正措施的研讨。 B.2 首次会议 评价组在进入现场开展评价前,应召开首次会议,保证评价工作的有效性。首次会议应: a) 由评价组组长主持; b) 参加会议人员应包括企业最高管理者、能源管理负责人、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等; c) 会议内容包括: 1) 评价组组长宣布评价开始; 2) 介绍评价组成员; 3) 说明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计划、评价方式和评价组成员分工等内容; 4) 双方对评价提出要求。 B.3 实施现场评价 按照评

32、价计划,评价组实施现场评价: a) 对评价项打分,认真填写评价记录; b) 针对评价中发现的不符合,及时在现场与管理者充分交换意见; c) 按照分工,及时沟通情况,在组长主持下,评价组内部应进行阶段性交流; d) 每位成员均应在现场评价结束前写出评价意见; e) 在组长主持下,全体成员分别汇报评价结果,充分讨论形成初步评价意见,经评价组长确认后 统计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运行情况的最终分数,得出评价结论; f) 评价组组长代表评价组就评价分数、结论、意见及建议与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人沟通,必要时可 与最高管理者沟通; g) 形成正式评价报告。 B.4 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应由评价组长签字确认,必要时

33、应有评价机构签章。评价报告内容应包括: a) 评价目的; b) 评价依据; c) 评价范围; d) 评价成员及其分工; DB37/ T17562010 2 e) 现场评价活动实施的日期、时间、地点; f) 评价中发现的不符合; g) 纠正措施的建议; h) 评价分数及评价结论; i) 其他。 B.5 末次会议 现场评价结束后,评价组应组织召开末次会议。末次会议应: a) 由评价组组长主持; b) 参加会议人员与首次会议相同; c) 会议内容包括: 1) 评价组组长宣布评价意见和评价结论; 2) 评价组组长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及实施效果验证的要求; 3) 企业最高管理者发表意见; 4) 评价组组长宣布评价工作结束。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