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150 B 51 备案号 : 19152 2006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337 2006 黄鳍鲷养殖技术规范 苗种培育技术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yellowfin porgy culture Technique for fry and fingerling rearing 2006-07-19 发布 2006-08-10 实施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4 DB44/T 337 2006 I 前 言 本标准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质量与标准化技术研究中心归口。 本标准
2、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贤庆、张汉华、区又君、李来好、刁石强、周婉君。 DB44/T 337 2006 1 黄鳍鲷养殖技术规范 苗种培育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鳍鲷 (Sparus latus Houttuyn)苗种培育的环境条件、鱼苗培育、鱼种培育、苗种 质量、苗种运输和苗种质量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黄鳍鲷鱼苗和鱼种的培育及质量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 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
3、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3 环境条件 3.1 培 育用水 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养殖用水应符合 NY 5052 的规定。苗 种培育过程的水温以 17 22为宜,盐度 13 25为佳, pH7.8 8.4,溶解氧 5 mg/L以上。 3.2 培育池 室内苗种培育池面积以 10 m2 50
4、m2为宜,水深约 1 m,应有微流水和充氧设备;室外池塘面积 0.1 hm2 0.3 hm2,水深 1.2 m 1.5 m,备有定置网箱和围网。 4 鱼苗培育 4.1 培育条件的准备 育苗用砂滤水或二次沉淀水,水质要清新,育苗用水可培育小球藻,在 15 d内维持 50 104个细胞 /mL左右。光照控制在 1 000 Lx以下。 4.2 鱼苗来源 由来自 海区和人工养殖 的成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的后代。 4.3 鱼苗放养 鱼苗培育应采用单养方式,放苗时应准确计数,一次放足。 每立方米水体放 养初孵 仔鱼 1 104尾 2 104尾 。 4.4 饵料及投喂方法 孵化 后 第 三 天大部分仔鱼开口,
5、此时开始投喂轮虫,轮虫密度保持 5个 /mL 15个 /mL。每天投轮虫 2 次,投喂前计数轮虫密度。仔鱼 23日龄前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投饵密度 0.5个 /mL,还可补充投喂小型 桡足类。 40日龄前后投喂鱼糜。 4.5 饲养管理 4.5.1 日常管理 DB44/T 337 2006 2 育苗期间,每天测 定水温、盐度、 pH、溶解氧、氨氮、光照等各种环境因子,并作好记录。 4.5.2 水质管理 育苗前期 5 d 6 d静水培育,以后逐步由微流水至流水,到第 10 d换水 50% 100%,第 15 d换 100% 150%,第 20 d换 150% 200%,第 30 d开始换 200%
6、 300%。 4.5.3 分筛 黄鳍鲷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生长速度不一,个体大小差异悬殊,互相残食严重。因此在鱼苗饲养期 间,要求个体大小尽量一致,培育过程必须及时过筛,按规格分级分池培育,减少自相残食以提高育苗 成活率。 4.6 鱼苗育成规格 由初孵仔鱼培育至全长约 1.5 cm以 上的规格。 5 鱼种培育 5.1 培育条件的准备 清池与肥水按 SC/T 1008 的规定执行。 消毒使用药物应符合 NY 5071 的规定。鱼苗下塘前一天须 用小型密网箱放养约 10尾左右黄鳍鲷鱼苗试水,证实水中药性消失后才投放鱼苗。 5.2 鱼种来源 海区捕捞的天然鱼苗或按第 4章培育的鱼苗。 5.3 鱼种消毒
7、 鱼种出入池塘应进行药物消毒。 5.4 放养密度与分疏饲养 网箱、网围放养规格为全长 1.5 cm 2.5 cm鱼苗 300尾 /m2 350尾 /m2。经 15 d 20 d培育成规格为 全长 2.5 cm 4 cm,此时将鱼种分疏转入小土池饲养,放养 密度为 35尾 /m2 40尾 /m2,饲养 60 d 90 d 可养成全长 5 cm 8 cm。 5.5 饲养管理 5.5.1 日常管理 需有专人值班,每天巡塘应不少于二次,清晨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发现严重浮头或鱼病应及时处 理。并做好水质、水温、投饲、摄食、换水及鱼苗状态的检查及记录。 5.5.2 投饵 5.5.2.1 投饵原则 应定时、
8、定点、定量投喂,保证供给足够的饲料,让较小的鱼也能吃饱。每 15 d应将饲料台、饲料 框、食场消毒一次。 5.5.2.2 饲料及投喂方法 视规格大小和驯食情况,投喂的饲料有低值冰鲜杂鱼虾、小贝类或配合饲料等,使用的 饲料应符合 NY 5072 的规定,动物性饲料应新鲜、清洁。日投饲二次至三次,上午投饲与施肥时应注意水质与天 气变化情况,下午清洗饲料台并检查吃食情况。 5.5.2.3 投饵量 日投饵量,低值冰鲜杂鱼虾、小贝类饵料为鱼体总重 8% 10%,配合饲料则为鱼体总重 3% 5%,根 据生长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5.5.3 水质管理 培育过程保持水质清新,每 7 d 10 d注水一次
9、。定期开动增氧机增氧。 5.5.4 疏苗 坚持定期按规格过筛分疏饲养,以保持密度适中、鱼种规格较为一致。 5.6 鱼种育成规格 由全长 1.5 cm的鱼苗培育至全长 5 cm 8 cm的规格。 DB44/T 337 2006 3 6 苗种质量 6.1 外观 体形正常,鳍条、鳞被完整,体表光滑,有粘液,色泽正常,游动活泼,摄食正常。 6.2 可数指标 畸形率小于 1%,损伤率小于 1%,带病率小于 1%。 6.3 检疫 不带有传染性疾病的个体。 7 苗种运输 7.1 运输前 苗种 的处理 由海区捕 获 的 苗种 ,要经过筛选,除去鱼体瘦弱和受伤的 苗种 。起运以前, 应 吊养 2 d 3 d,使
10、 苗 种 受到锻炼和排 清 粪便。 7.2 运输用水 装运 苗种 的用水应与吊养池水的盐度相接近,运输途中加水也要保持盐度相对稳定。 7.3 装运密度 一般一个 350 kg容积的大木桶,可装 全 长 1.5 cm的 鱼种 5 104尾 6 104尾,或 全长 2.5 cm的 鱼种 3 104尾 4 104尾 。装运密度要随水温、路程、时间及运输技术而调整。 7.4 增氧 运输途中 需增氧 ,可采用人工击水 、机械 增氧 或氧气瓶充氧等 方法 。 7.5 到达目的地后的处理 苗种 运抵后在下池之前,要调好 池的 水温、盐度, 使其 不能与运输用水相差太大。 苗种 卸下后先 放 在池中吊养 1 h 2 h,再清理死鱼和污物,然后点数移往放养池。 8 苗种质量检验方法 8.1 取样 每批苗种随机取样应在 100尾以上;鱼种可量指标测量取样在 30尾以上。 8.2 全长测量 用标准量具逐尾量取吻端至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8.3 称 量 吸去苗种体表水分,用天平称重。 8.4 畸形率与损伤率 用肉眼观察计数。 8.5 疾病 按鱼病常规诊断方法检验。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