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6 ,大小:636.90KB ,
资源ID:1491096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910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51 T 1760-2014 牧草品种生产试验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51 T 1760-2014 牧草品种生产试验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30 B 40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7602014 牧草品种生产试验技术规程 2014 - 04 - 08 发布 2014 - 06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7602014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试验方案制定 . . 1 5 田间实施 . . 4 6 数据收集 . . 5 7 汇总分析 . . 5 8 档案管理 . . 6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 生产试验记录表格 . 2 DB51/T 17602014 II 前

2、言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负责起草,广元市饲草饲料站、凉山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达州市 饲草饲料站、甘孜州草原站参与。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瑞珍、何光武、张新跃、周俗、杨成勇、王同军、王元清、马涛、刘登锴。 DB51/T 17602014 1 牧草品种生产试验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牧草品种生产试验中试验方案制定、田间实施、数据收集、汇总分析和档案管理的内 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牧草品种生产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3、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1/T 6662007 牧草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DB51/T 9442009 牧草引种试验技术规程 DB51/T 10922010 牧草田间试验中田间区划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产试验 Productive trial 在区域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较大面积种植,鉴定新品种(系)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的经济性状和其它 特性,从而确定其实际推广利用价值的多年多点试验。 4 试验方案制定 4.1 确定试验品种(系) 4.1.1 试验品种(系) 对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区域

4、试验中表现突出, 需进一步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检测其丰产性能及推广利用 价值的品种(系)。 4.1.2 试验品种(系)的数量 试验品种(系)可以是1个或多个。 4.1.3 对照品种的选择 应为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当地主要栽培品种或由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品种作为对照品种。 4.1.4 对照品种的数量 DB51/T 17602014 2 对照品种可以是1个2个。 4.2 试验点设置 应根据试验品种(系)的适应区域和生产特性,安排3个以上不同区域的试验点。 4.3 试验地选择 应选择在能代表试验地区大田生产的气候、土壤、肥力条件、地势平坦、前茬一致、排灌方便的地 块。 4.4 试验期限 通常一年生试验品

5、种(系)不少于2个生产周期,多年生试验品种(系)不少3个生产周年。 4.5 试验面积 一个试验点每个品种(系)种植面积为1000 m 2 3000 m 2 。 4.6 播种 4.6.1 播种方式 根据试验品种(系)具体生产应用性质以及栽培技术要求确定播种方式及播后覆土深度。 4.6.1.1 条播 根据试验品种(系)具体生产应用性质以及栽培技术要求确定条播行距。 4.6.1.2 穴播 根据试验品种(系)栽培技术要求确定穴播的密度。 4.6.1.3 撒播 应按要求撒种均匀。 4.6.2 播种量 根据试验品种(系)的栽培技术要求,按照以下公式具体计算其实际播种量。 K=Kl/P/M (1) 式中:

6、K播种量,kg/hm 2 ; Kl理论播种量(种子用价100 %),kg/hm 2 ; P净度,%; M发芽率,% 。 4.6.3 播种时间 根据试验目的和试验品种(系)的栽培技术要求,结合当地气候状况具体确定,一般春播3月4 月、夏播4月6月、秋播9月11月。同一试验品种(系)必须在同一天完成播种。 4.7 田间管理 DB51/T 17602014 3 4.7.1 苗期管理 应根据试验品种(系)的栽培技术要求,制定出苗期具体的管理措施。 4.7.2 施肥 应根据试验品种(系)的需肥要求,制定出具体施肥的种类、方法和数量。 4.7.3 灌溉 有条件的视牧草生长情况适时灌溉。 4.7.4 病虫害

7、防治 应根据试验品种(系)及其草种类型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设计,注明重点观察防治的病虫害。 4.8 观察记载 4.8.1 物候期 按照DB51/T666 2007的规定执行。 4.8.2 抗性观察 内容:越冬率、越夏率、病虫害和倒伏性等。 方法: 按照DB51/T9442009的规定执行。 4.8.3 鲜草产量测定 4.8.3.1 测定时间 根据试验品种(系)的品种特性和利用情况确定测定时间,一般禾本科牧草抽穗期测定,豆科牧草 在初花期测定。 4.8.3.2 测定方法 在试验区除边行外,随机取3个或3个以上面积为15 m 2 30 m 2 样方进行测产。 4.8.3.3 产量计算 根据样方测定

8、的产量,计算产量。其计算方法如下: W Wn /n/S10000 (2) 式中: W 鲜草产量,kg/hm 2 ; Wn 各样方鲜草产量之和(1 n),kg; n 样方数; S 样方面积,m 2 。 4.8.4 干草产量测定 4.8.4.1 干鲜比 从收获的鲜草中取500 g,风干或烘干至含水量14 %以下,计算出干草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DB51/T 17602014 4 L(%) =Wg/500100% (3) 式中: L 干草比率(烘干率) ,%; Wg 500g鲜草的风干重量,g。 4.8.4.2 干草产量 通过干鲜比,计算出干草产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Wy W L (4) 式中:

9、Wy 干草产量,kg/hm 2 ; W 鲜草产量,kg/hm 2 ; L 干草比率(烘干率),%。 4.8.5 茎叶比 以实际生产中刈割时间测定(禾本科抽穗期,豆科开花期),其测定方法按照DB51/T666 2007标 准相关内容执行。 4.8.6 种子产量 种子成熟后,在试验区内随机取至少3个15 m 2 30 m 2 植株全部收获进行脱粒,并将种子风干、清选 后称重,据此计算种子产量,其公式如下: Sw= W N /N/S10000 (5) 式中: Sw 种子产量,kg/hm 2 ; N 样方数; W N 各样方种子产量之和(1 N),kg; S 样方面积,m 2 。 5 田间实施 5.1

10、 播前准备 5.1.1 种子准备 根据方案要求,备足试验用种,计算出每个试验点各参试品种的实际播种量。 5.1.2 试验地准备 播前应清除试验用地石块杂物、杂草,施足基肥,翻耕、平整地面。 5.2 播种/移栽 按试验设计的播种时间、播种方式进行播种。根据材料的育苗和播种时间及生长情况确定移栽期, 并按设计确定移栽的株行距。 5.3 田间管理 DB51/T 17602014 5 按照试验方案设计进行田间管理,内容包括查苗、间苗、补种、中耕、除草、灌溉、施肥、病虫害 防治等。 6 数据收集 6.1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概况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海拔、地形、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地下水位、前茬等,具体

11、内容记录于附录A表A.2。 6.2 气象数据 试验点设有小型自动气象观测站的,试验期间注意及时收集气象数据。试验点没有小型自动气象观 测站的,收集当地气象部门试验阶段同期气象资料。 6.3 肥力状况 在整地前采用S型取样的方法取土壤样,风干后采用4分发,取约200g土样送到相关单位测定土壤pH 值、土壤养分(有机质、速效N、P、K)。 6.4 物候期观察 按试验设计要求按时观察测定,并填写观察内容于附录A表A.3、附录A表A.4。 6.5 株高测定 每次刈割前测定,在测产的样方内随机选取10株,测定其拉伸高度,数据记录于附录A表A.5,数据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6.6 草产量测定 按试验设计

12、的刈割时间、刈割高度进行刈割测产, 数据记录于附录A表A.6,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2 位。 6.7 茎叶比 按试验设计要求分期测定,数据记录于附录A表A.10。 6.8 种子产量测定 按试验设计进行测定,注意收种时期。一般是70 %的草种子成熟后即可收获、脱粒、风干测产,数 据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数据记录于附录A表A.11。 6.9 其它数据 凡有关试验的干旱、冻害、病害、虫害、杂草的发生及防除方法,中耕的时间、次数,施肥情况等 基本情况都应详细记载。 7 汇总分析 7.1 数据汇总 DB51/T 17602014 6 试验设计中所设数据收集完后,将每次产量汇总,计算出年度平均产量,记录于附录A

13、表A.6。 7.2 结果分析 将试验测定数据统计分析,对试验品种(系)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计算出新品种(系)与对 照品种的差异程度,从而确定其生产性能和丰产性能。结果记录于附录A表A.7和附录A表A.8。 7.3 综合评价 根据试验品种(系)试验结果,对新品种(系)的生产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总结,并判定其在试验 地区推广利用价值。 7.4 生产试验报告 根据试验目的,试验设计和试验资料,对试验品种(系)做出评价,写出生产试验报告。 8 档案管理 应对试验资料分类归档,内容包括生产试验品种(系)登记表、试验方案、试验记录、分析整理的 资料、试验图片以及生产试验报告等。 DB51/T 17602

14、014 2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生产试验记录表格 表A.1 生产试验品种(系)登记表 年份: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填表人: 草种名称 产地 序 号 试验品 种(系) 编号 原编号 种名 学名 品种名 系谱(父本、母 本、选育人、年 份、单位) 国家或 地区 海拔 m 经纬度 材料提 供者 材料 数量 g 新品种 (系) 来源 收到日期 (年月日) 对本批材料处 理的意见 表A.2 生产试验点基本情况统计表 试验点名称 海拔 m 年降雨量 mm 年均温度年日照时数 h 相对湿度 % 无霜期天数 极端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土壤类型 土壤 pH DB51/T 17602014 3

15、表A.3 禾本科牧草田间观测记载表 单位:日/月,cm,d, 成熟期 试验地 编号 试验品种 (系)编号 种名 播种 期 出苗期 (返青期) 分蘖 期 拔节 期 孕穗 期 抽穗 期 抽穗期 株高 开花 期 乳熟 蜡熟 完熟 完熟期 株高 生育 天数 枯黄 期 生长 天数 越冬 (夏)率 备 注 表A.4 豆科及其他科牧草田间观测记载表 单位:日/月,cm,d,%,cm 开花期 试验地 编号 试验品种 (系 )编号 种名 播种 期 出苗期 (返青期 ) 分枝 期 现蕾 期 初花 盛花 开花初 期株高 结荚 期 成熟 期 成熟期 株高 生育 天数 枯黄 期 完熟期 株高 生长 天数 越冬 (夏 )

16、率 根颈入 土深度 根颈 直径 抗逆 性 DB51/T 17602014 4 表A.5 株高观测记载表 草种名称: 观测日期: 年 月 日 生育期: 刈割茬数: 观测人: 观测值(cm) 试验地 编号 试验品种(系) 编号 种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平均 (cm) 表A.6 产草量登记表 试验点名称: 草种名称: 试验年度: 观测人: 第一次刈割 第二次刈割 年累计产量 (/100) 试验地 编号 试验品种(系) 编号 测产 日期 生育 期 株高 (cm

17、) 计产面 积() 鲜草重 () 干鲜比 (%) 干草重 () 测产 日期 生育 期 株高 (cm) 计产面积 () 鲜草重 () 干鲜比 (%) 干草重 () 鲜草 干草 注: 1、刈割次数超过2次者可续表填写;2、*表干鲜比为干草重占鲜草重的百分率,以%表示。 DB51/T 17602014 1 表A.7 方差分析表 试验点名称: 草种名称: 理论F值 变异原因 自由度 平方和 方差 F值 0.05 0.01 品种 重复 随机误差 总变异 表A.8 产量多重比较表 试验点名称: 草种名称: 显著水平 试验品种 (系 ) 编号 样方平均产量kg/样方 0.05 0.01 表A.9 干鲜比测定

18、登记表 试验点名称: 草种名称: 测定日期: 年 月 日 测 定 人: 试验品种(系)编号 刈割茬次 样品鲜重(g) 样品风干重(g) 干鲜比(%) 注:干鲜比为样品风干重占鲜重的百分率,以%表示。 DB51/T 17602014 2 表A.10 叶茎比测定登记表 试验点名称: 草种名称: 测定日期: 年 月 日 测 定 人: 叶(风干) 茎(风干) 试验品种(系)编号 叶茎总重 (风干)(g) 重量(g) 占叶茎总重(%) 重量(g) 占叶茎总重(%) B _ 表A.11 牧草种子产量测定表 试验点名称: 草种名称: 测定日期: 年 月 日 测 定 人: 试验品种 (系 ) 编号 物候期 收割期(月 /日) 收种面积 ( m 2 ) 牧草高度 ( cm) 小区产量 ( kg) 折合种子量 ( kg/hm 2 ) 千粒重( g) _ DB51/T 17602014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