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4 ,大小:1.40MB ,
资源ID:1492054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920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52 T 1501.17-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7部分:大豆花叶病毒病.pdf)为本站会员(proposalcash3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52 T 1501.17-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7部分:大豆花叶病毒病.pdf

1、 ICS 65.020.01 B 15 DB52 贵州省 地方标准 DB52/T 1501.17 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 17 部分 :大豆花叶病毒病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crop resistance to diseases Part 17: Soybean resistance to Soybean Mosaic Virus 2020 - 05 - 22 发布 2020 - 09 - 01 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501.172020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鉴定方法 . 2 5 抗病性评价 . 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芜菁花叶病毒病原、症状及发生流行规律 . 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芜菁花叶病毒病原鉴定及保存方法 . 5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抗病性鉴定记载、评价表 . 8 DB52/T 1501.172020 II 前 言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分为17个部分: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 第2部分:水稻抗稻曲病; 第3部分:水稻抗纹枯病; 第4部分:小麦抗条锈病; 第5部分:小麦抗白粉病; 第6部分:小麦抗纹枯病; 第7部分:马铃薯抗晚疫病; 第8部分:玉米抗丝

3、黑穗病; 第9部分:玉米抗大斑病; 第10部分:玉米抗小斑病; 第11部分:玉米抗灰斑病; 第12部分:玉米抗南方锈病; 第13部分:辣椒抗枯萎病; 第14部分:辣椒抗炭疽病; 第15部分:白菜抗根肿病; 第16部分: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 第17部分: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本部分为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的第1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Z/TC1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贵州省油料研究所、三都县植保站、岑巩县植

4、保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莉爽、刘学辉、艾祯仙、李淳、何海永、陈小均、谭春燕、许兴亮。 DB52/T 1501.172020 1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 17 部分 : 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 大豆 抗大豆花叶病毒 (Soybean Mosaic Virus,SMV)鉴定方法与抗病性评价。 本部分适用于贵州区域种植的 大豆 品种 (系 )、种质资源对 大豆 花叶病毒抗病性的鉴定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

5、件。 NY/T 3114.1 大豆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 1部分 : 大豆抗花叶病毒病鉴定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3.1 大豆花叶病毒 Soybean Mosaic Virus,SMV 大豆花叶病毒是马铃薯病毒属的成员之一 ,具有马铃薯病毒属病毒的一般特性;是一种世界性分布 的植物病毒(病原 、 田间症状和发生规律见附录 A)。 3.2 盛荚期 p ods period 大豆植株完全结荚,无花朵。 3.3 田间鉴定 field Identification 大豆品种种植在病区的试验地,在大豆盛荚期对各个参鉴品种发病程度进行调查,经结果分析确定 各个大豆品种的

6、抗性水平。 3.4 病圃 disease nursery 在大豆病毒病常年发生较重区域选择作为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鉴定的地块。 3.5 对照品种 susceptible contr ol variety 用于衡量病害发生程度的抗、感品种。 DB52/T 1501.172020 2 3.6 抗病性评价 evalu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根据抗病性分级标准判别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 4 鉴定方法 4.1 病圃设置 4.1.1 田间设置 参试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为 5 m2 10 m2,株行距 0.1 m 0.4 m,每一行参试品种,

7、种一行感病品种诱发行,待大豆出苗后接种病原物(病原物的鉴定、保存及接种方法见附录 B),以确 保发病的均一性。每个参试品种重复 3 次。 4.1.2 对照品种的选择 以感病品种 南农 1138-2作为田间抗病性鉴定的对照品种 。 4.1.3 栽培技术及管理 诱发行的播种时间为当地最适播种期的前 10 天 20 天,参试品种按当地正常播种时期进行播种。 大豆整个生长期不使用任何杀虫剂和杀菌剂。 4.2 调查 4.2.1 调查时间 在大豆盛荚期进行病情调查。 4.2.2 调查方法 和计算 每小区 5点取样,每点调查 6 株,共 30 株。 按照分级标准 进行 病情 调查和 记载发病总株数, 用公式

8、 ( 1) 计算病情指数。 100 9 调查总株数 相应级数值)(各级病株数)病情指数( DI . (1) 4.2.3 调查分级 病情分级及其对应的症状描述 见表 1。 DB52/T 1501.172020 3 表 1 大豆 花叶 病毒病病情分级 病情级别 病 情 描 述 0 植株正常无病毒症状。 1 轻花叶皱缩、或褐色小斑占叶面积 10%以下;结荚正常。 3 叶片皱缩、花叶或叶脉坏死,褐斑面积占整株叶面积的 10%-20%。 5 叶片皱缩、花叶或叶脉坏死,褐斑面积占整株叶面积的 20%-30%。 7 叶片出现明显皱缩、重花叶或叶脉坏死,褐斑面积占整株叶面积的 30%-50%;结荚畸形。 9

9、叶片严重皱缩、花叶或 50%以上叶片褐斑枯死,植株严重矮化或顶枯死亡。荚畸形,甚至不结荚。 5 抗病性评价 5.1 有效性鉴定 当设置的对照品种 盛荚期的 病情指数高于 40视为病毒病自然发病鉴定有效。 5.2 抗性评价标准 根据大豆盛荚期大豆病毒病的病情指数平均值作为大豆病毒病抗性评价的依据,具体标准参照表 2。 记录见附录表 C。 表 2 大豆花叶病毒病抗病性评价分级 抗病级别 平均病情指数( DI) 抗病性评价 0 DI=0 免疫 ( I) 1 0.1 DI 25 抗病( R) 3 25.1 DI 40 中抗( MR) 5 40.1 DI 55 中感( MS) 7 55.1 DI 70

10、感病( S) 9 70.1% 高感( HS) DB52/T 1501.172020 4 BB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大豆病毒病病原、症状及发生流行规律 A.1 病原 引起大豆病毒病的主要病原病毒是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 )。 A.2 危害症状 SMV的寄主范围较窄,主要侵染大豆,在大豆上的症状表现受大豆品种、病毒株系和环境条件的 影响。危害大豆后主要有花叶和坏死两大类症状,花叶类症状在感染初期表现为嫩叶上出现明脉,陆续 出现轻花叶、黄斑花叶、叶片向下反卷,或疮叶、畸形叶、皱缩、矮化等畸形症状,茎杆和豆荚上的茸 毛消失,产生“ 光荚” 。坏死型症状在感

11、染初期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枯斑或叶脉坏死,随后坏死 部分扩大甚至连成一片,严重时叶片脱落(图A.1)。 图 A.1 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症状图 A.3 发生流行规律 大豆花叶病毒以带毒种子作为田间传播的主要初侵染源,经蚜虫非持久性传播及汁液摩擦接种引起 再次侵染。 DB52/T 1501.172020 5 CC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大豆病毒病病原的分离、保存及接种方法 B.1 病原物分离 采集田间具有花叶或皱缩等症状的大豆病毒病的大豆叶片,采用RNA 的反转录和 cDNA的聚合酶链 式扩增相结合的技术( RT-PCR)鉴定或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DAS-ELISA)鉴定等方法,确定

12、分 离株系为大豆花叶病毒( Soybean mosaic virus,SMV)后,采用心叶烟进行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保 存备用。 B.2 病原物的繁殖和保存 B.2.1 病原物的繁殖 将已鉴定纯化的 SMV株系人工接种在感病品种上隔离培养,待大豆花叶病毒显症后采集新鲜病叶 作为接种毒源。 B.2.2 病原物的保存 病毒株系可活体保存在感病品种,或将病叶保存在-80 的超低温冰箱。 B.3 接种方法 采用人工摩擦接种,具体方法参考NY/T 3114.1。 DB52/T 1501.172020 6 DD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大豆花叶病毒病抗病性鉴定记载、评价表 表 C.1 大豆花叶病毒病抗病性鉴定田间调查记载表 播种(移栽)日期: 鉴定地点: 经纬度: 海拔: 接种日期 :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日期: 鉴定 编号 重复 总株数 病情分级 013579 I II III I II III I II III 表 C.2 大豆花叶病毒病抗病性评价表 鉴定 编号 鉴定 品种 重复 I 病情指数 重复 II 病情指数 重复 III 病情指数 平均 病情指数 抗病性 级别 抗病性 评价 _ DB52/T 1501.17 -2020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