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6 ,大小:1.51MB ,
资源ID:1492070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920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52 T 1501.6-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6部分:小麦抗纹枯病.pdf)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52 T 1501.6-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6部分:小麦抗纹枯病.pdf

1、 ICS 65.020.01 B 1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501.6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 6 部分 小麦抗纹枯病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crop resistance to diseases Part 6: Wheat resistance to sharp eyespot 2020-05-22 发布 2020-09 - 01 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501.62020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

2、和定义 . . 1 4 鉴定方法 . . 2 5 抗病性评价 . . 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小麦纹枯病病原、症状及发生流行规律 . 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小麦纹枯病抗病性鉴定田间病圃示意图 . 5 附录 C(资料 性附录) 高粱粒培养基制作方法 . 6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小麦纹枯病病情分级与抗病性评价分级 . 7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小麦纹枯病抗病性鉴定、评价记载表 . 8 DB52/T 1501.62020 II 前 言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分为17个部分: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 第2部分:水稻抗稻曲病 第3部分:水稻抗纹枯病 第4部分:小麦抗条锈病 第5部分:小

3、麦抗白粉病 第6部分:小麦抗纹枯病 第7部分:马铃薯抗晚疫病 第8部分:玉米抗丝黑穗病 第9部分:玉米抗大斑病 第10部分:玉米抗小斑病 第11部分:玉米抗灰斑病 第12部分:玉米抗南方锈病 第13部分:辣椒抗枯萎病 第14部分:辣椒抗炭疽病 第15部分:白菜抗根肿病 第16部分: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 第17部分: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本部分为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Z/TC1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贵州

4、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贵州省烟草公司安顺市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谭清群、薛原、陈文、吴石平、陈小均、何海永。 DB52/T 1501.62020 1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第 6 部分 小麦抗纹枯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抗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 E.P. Hoeven / Rhizoctonia solani J.G. Khn)的 鉴定方法和抗病性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系)、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

5、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1443.5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5部分 小麦抗纹枯病评价技术规范 NY/T 3248 西南冬麦区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麦纹枯病 wheat sharp spot 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E.P. Hoeven)和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J.G. KJ.G) 引起的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小麦真菌病害,见附录A。 3.2 接种

6、体 inoculum 可用于人工接种的病原物。 3.3 抗病性评价 evaluation of di sease resistance 根据抗病性分级标准判别小麦对纹枯病的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 3.4 对照品种 control variety 用于衡量病害发生程度的抗、感品种。 DB52/T 1501.62020 2 4 鉴定方法 4.1 病圃设置 4.1.1 盆栽病圃设置 盆栽病圃设置在不小于100 m 2 的温室大棚,采用单盆(10 cm10 cm)单份材料播种,每盆播20粒 可发芽种子,每材料播5盆,同时播种相同数量的当地感病品种做对照。 4.1.2 田间病圃设置 田间病圃设置在小麦纹枯

7、病适发区,采用条播、等行距方播种,每行均匀撒播可发芽的种子100粒, 设3次重复,每隔20份参试品种播1行感病对照品种,四周播种1行当地感病对照品种,田间病圃示意图 见附录B.1。 4.1.3 田间管理 整个生育期间不进行病害防治,虫害防治及其它栽培管理按照GB/T 8321、NY/T 3248、NY/T 1276 进行。 4.2 接种体制备 选择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强致病力混合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活化, 25 培养7 d,制成0.5 cm的菌丝块,将10个菌丝块接至灭菌的高粱粒培养基(培养基制作方法见附录 C.1),25 恒温培养14 d,每隔24 h充分摇匀1次。

8、4.3 人工接种 4.3.1 盆栽病圃人工接种 于10月上中旬进行播种,播种当日,将每份参试品种的25粒种子与25 g带菌高粱粒充分拌匀,均匀 撒施于盆内,再行覆土,喷水使表土湿润后覆膜,待苗出土后将膜揭开,而后正常管理。 4.3.2 田间病圃人工接种 于10月上中旬进行播种,播种当日,将每份参试品种的种子与100 g带菌高粱粒充分拌匀,均匀撒 施于播种沟内,再行覆土,并浇水使表土湿润,接种后保湿24 h,若遇干旱,及时进行田间灌溉。 4.4 病情调查 4.4.1 盆栽调查 于小麦蜡熟期进行病情调查,每盆调查全部植 株,记载病情级别,分级标准见附录D.1,症状描述 参照NY/T 1443.5,

9、记载表格参见附录E.1。 4.4.2 田间调查 于小麦蜡熟期进行病情调查,每行随机调查30个茎秆,记 载病情级别,分级标准见附录D.1,症状 描述参照NY/T 1443.5,记载表格参见附录E.1。 DB52/T 1501.62020 3 4.5 结果计算 通过对小麦鉴定材料群体中个体植株发病程度的统计计算,确定各鉴定材料的病情指数。病情指数 按(1)式计算。 100 d di MM BB DI )( . (1) 式中: DI 病情指数; iB 各级严重度病株数; dB 各级严重度代表值; M 调查总株数; dM 严重度最高级代表值(此处为9)。 5 抗病性评价 5.1 鉴定有效性判别 当盆栽

10、病圃中的感病对照品种调查有效株数100株,田间病圃感病对照品种调查有效株数90株的平 均病级达7级及以上时,该批次小麦纹枯病抗病性鉴定视为有效。 5.2 抗病性评价标准 根据参试品种调查总株数的平均病情指数值确定其抗性水平,以盆栽和田间调查结果中最重的来评 价参试材料的抗性水平,评鉴标准见附录D.2。 5.3 鉴定结果记录 抗病性评价结果按附录E中的表E.2进行填写。 DB52/T 1501.62020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小麦纹枯病病原、症状及发生流行规律 A.1 病原 小麦纹枯病病原为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 cerealis E.P. Hoeven)和立枯

11、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J.G. Khn),其中禾谷丝核菌为其主要病原菌。 A.2 症状 麦苗34叶期,易感纹枯病,通常在第一个叶鞘上出现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的云纹状病斑,严重 时因抽不出新叶而造成死苗;返青拔节期感病症状为下部叶鞘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 斑,多个病斑相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田间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的黄褐色的 菌核。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分蘖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抽穗,但结实减少,仔粒瘪瘦,形 成“枯白穗”。 A.3 发病规律 小麦纹枯病菌以菌核或病残体上的菌丝在土壤中越夏或越冬,在小麦播种后不久即可侵染小麦。其

12、发生和流行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病害在冬季和拔节期形成两个发病高峰。冬前的发病程度与 后期的枯白(孕穗)率有较大关系。小麦进入拔节期后,当气温回升到15 以上时,病株率迅速提高, 水平方向表现为病茎数的增加,垂直方向表现为病斑在叶鞘上的位置上升,形成另一个发病高峰期。 DB52/T 1501.62020 5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小麦纹枯病抗病性鉴定田间病圃示意图 B.1 小麦纹枯病抗病性鉴定田间病圃示意图 见表B.1。 保护行 100cm 宽 诱发品种 材料 1 2345678 9 * * * * * * * * * * * * 行长 100cm * 行距 33cm *

13、* * 诱发品种 材料 1 2345678 9 * * * * * * * * * * * * * * * * 诱发品种 保护行 100cm 宽 保护行 100cm 宽 保护行 100cm 宽 图B.1 小麦纹枯病抗病性鉴定田间病圃示意图 DB52/T 1501.62020 6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高粱粒培养基制作方法 C.1 高粱粒培养基制作方法 市购粘高粱,用冷水浸泡至“无白心、不开裂”的标准后,用滤筛将泡发的高粱粒过滤、清水冲洗、 至不滴水时分装于500 mL的三角瓶,体积在1/31/2 之间,121 灭菌45 min,取出置于无菌操作台备 用。 DB52/T 1501.

14、62020 7 D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小麦纹枯病病情分级与抗病性评价分级 D.1 小麦纹枯病病情分级 见表D.1。 表 D.1 小麦纹枯病病情分级 病情级别 症状描述 0 无症状 1 叶鞘变褐,有病斑,但病菌未侵入茎秆 3 病菌侵入茎秆,病斑环绕茎秆不超过1/2 5 病斑环绕茎秆的1/23/4 7 病斑环绕茎秆的3/4以上 9 出现枯、白穗或整株死亡 D.2 小麦纹枯抗病性评价分级 见表D.2。 表 D.2 小麦纹枯抗病性评价分级 抗病性分级 病情指数 抗病性评价 0 0 免疫 (I) 1 0DI10 抗 (R) 3 10DI20 中抗 (MR) 5 20DI40 中感 (MS)

15、 7 4060 高感 (HS) DB52/T 1501.62020 8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小麦纹枯病抗病性鉴定、评价记载表 E.1 小麦纹枯病病情调查记载表 见表E.1。 表E.1 小麦纹枯病病情调查记载表 播种(移栽)日期: 鉴定地点: 经纬度: 海拔: 接种日期 : 调查人: 记录人: 调查日期: 鉴定圃类别 病情分级 鉴定 编号 重复 盆栽/田间 总株数 0 1 3 5 7 9 I II 1 III I II 2 III I II 3 III I II 4 III DB52/T 1501.62020 9 E.2 小麦纹枯病抗病性评价记载表 见表E.2。 表 E.2 小麦纹枯病抗病性评价结果记录表 序号 鉴定编号 鉴定品种 鉴定圃类别盆栽 /田间 重复 I 病情指 数 重复 II 病情指数 重复 III 病情指数 平均 病情指数 抗病性 评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_ DB52/T 1501.6-2020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