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350.88KB ,
资源ID:1494059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4940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63 T 443-2003 马铃薯青薯4号品种.pdf)为本站会员(cleanass3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63 T 443-2003 马铃薯青薯4号品种.pdf

1、I CS 备案号: 13862-200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 DB6 3 / 4 4 3 2 0 0 3 马铃 薯 青薯 4 号 2 0 0 3 - 0 6 - 2 8 发布 2 0 0 3 - 1 0 - 0 1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布发布发布发布 DB63/ 4432003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是资料性附录、附录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青海省种子管理站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永成 纳添仓 阮建平 孙海林 王志远 DB63/ 4432003 1 马铃薯 青薯 4 号 1 范

2、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青薯号的生物学特性、 植 物学特征以及经济性状, 对 其栽培技术要点、 生 产 能力、适宜种植地区作了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青薯号品种。可作为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农技、推广、生产单位、 种子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繁殖、检验、推广、收购和销售的依据。 2 技术内容 2.1 品种来源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 1981年以牛头为母本, 以 底西瑞为父本, 通 过有性杂交, 于 2001年选 育 而成。 原 代号为 82-1-3,属 SolanumtuberosumSSP. tuberosum 2003年 1 月 22日青海省第六届农作物 品 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

3、通过,定名为青薯 4 号,品种合格证号为青种合字第 0166号。 2.2 特征特性 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见附录 (资料性附录) 2.2.1 植株性状 半光生幼芽顶部较尖, 呈紫色, 中部黄色,基部圆形, 绿色, 茸毛少。 幼苗直立、 深绿色,株丛 繁 茂,株形直立高大,生长势强。株高 110.00 8.24厘米,茎粗 1.40 0.43厘米,茎绿色、茎横断面三 棱型,波状。主茎数 3.00 1.00个,分枝数 4.00 1.00个,着生部位较高,叶色浅绿,中等大小,边 缘平展,复叶椭圆形,排列中等紧密,互生或对生,有 6 对侧小叶,顶小叶尖形,次生小叶 4 对,互生 或对生,第二对较大,托叶呈

4、镰形。 2.2.2 花果性状 聚伞花序, 有 7 8 朵花, 排列较紧密, 花蕾椭圆形, 浅绿色, 总花梗长 20.00 25.00厘米, 花柄 节 紫色; 萼 片浅绿色, 尖锐形, 花 冠白色, 直 径 3.40 0.20厘米; 花 瓣尖, 白色, 雌 蕊花柱长, 柱头圆 形 , 二分裂,深绿包;雄蕊 5 枚,聚合成圆柱状,黄色。无天然果。 2.2.3 薯块性状 薯块椭圆形,表皮光滑,表皮白色,薯肉白色,致密度紧。芽眼浅,芽眼数 5 7 个 , 芽 眉 半 月 形 , 脐部中等,结薯集中,休眠期 35 4 天,耐贮藏。 2.2.4 经济性状 单株产量 1.26 0.37千克, 单 株结薯数

5、9.20 2.08个, 单 块重 0.13 0.07千克, 块 茎淀粉 17.12 , 蒸食品味好, Vc24.60mg 100g,粗蛋白 1.86,还原糖 0.538。 2.2.5 属性及生育期 属晚熟品种。播种至出苗期 42 2 天,期间 5 的积温 367.10 3.80 ;出苗至现蕾期 42 3 天, 期间 5 的积温 419.20 4.30 ;现蕾至成熟期 88 3 天,期间 5 的积温 1534.72 3.40 ;生育 期 120 6 天 , 期间 5 的积温 1905.30 7.60 , 全生 育 期 162 天 , 期间 5 的积温 2272.00 11.4 。 2.2.6 抗

6、逆性 耐旱、耐寒性强,耐盐碱性强,薯块耐贮藏。 2.2.7 抗病性 DB63/ 4432003 2 较抗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抗花叶病毒。 2.3 栽培要点 2.3.1 耕作要求 该品种结薯较晚, 结薯层深, 前茬作物收获后, 对土壤进行秋深翻、 翻匀、 翻松, 在翻地前施农 家 肥,有灌溉条件的应进行冬灌,并耙耱保墒。未进行冬灌的地块可在播前 7 10天进行春灌,播前进行 施肥,灭虫,灭草,进行深翻,耙耱平后播种。 2.3.2 施肥水平 每公顷施有机肥 30.000 60.000吨( 2000 4000千克亩),纯氮 0.150吨( 10.00千 克 亩 ) , 五氧化二瞵 0.078吨

7、( 5.20千克亩) , 氧化钾 0.150吨 ( 10.00千克亩) , 基肥用量占总用量的 90 , 现蕾至开花前施纯氮 0.069吨( 4.6千克亩)。 2.3.3 播种方法 2.3.3.1 种薯选择 播前选择无病、无伤的幼壮薯 30 50克作种,整薯播种。 2.3.3.2 适宜播期、播量及方法 适宜播期为 4 月中旬。播种量每公顷 2.250 3.000吨( 150.00 200.00千克亩)。一般行距 70.00厘米,株距为 25.00 30.00厘米,水地密度 4.50万株公顷( 3000.00株亩),旱地密度 6.00 万株公顷( 4000.00株亩)。热量高的川水地区实行平种及

8、宽行大垄和等行距种植,也可实行宽窄 行种植,宽行 80.00 100.00厘米,窄行 25.00 30.00厘米,热量低的脑山地区可起垄等行距种植。 2.3.4 田间管理 苗齐后除草松土, 松土层达 5.00厘米以上, 防止伤根伤苗, 开花前及时灌水、 施肥、 培土。 施肥 和 浇水同时进行, 第 一次浇水在现蕾后至开花前进行, 待 地皮微干时及时培土, 在 开花前后喷施磷酸二 氢 钾 2 3 次。 2.3.5 防治病、虫、害 2.3.5.1 选地选茬 选择三年以上未种马铃薯, 土地平整, 肥沃、 耕层深厚, 通气性好的地块。 在生育期发现病株, 随 时拔除,以防病害蔓延。 2.3.5.2 切

9、刀消毒 播种时若需切种应随时进行切刀消毒。 2.3.5.3 拔除病株 在生育期发现病株,随时拨除,以防病害蔓延。 2.3.5.4 防治地下害虫 播前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 2.4 收获与贮藏 于 9 月下旬田间植株茎叶枯黄 90以上时收获,防止机械损伤,薯块在通风透光阴凉处放置 1 2 天 后入窖,堆高不超过 1 米,窖温稳定在 1 4 为宜,于 11月中、下旬翻窖一次,去掉病薯和泥土,注意 防冻、防热、防湿,使薯块始终保持在休眠状态。 3 生产能力及适宜地区 生产能力情况见附录(资料性附录) 3.1 生产能力 水地种植每公顷产量 37.500 45.000吨( 2500.00 3

10、000.00千克亩) ; 半 浅半脑地区种植每公 顷 产量 30.000 35.000吨( 2000.00 2500.00千克亩)。 3.2 适宜地区 DB63/ 4432003 3 适宜我省水地及中、低、高位山旱地种植。 DB63/ 4432003 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西宁市莫家泉湾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A.2 时间 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海拔 2309.00米,年降水 343.00毫米,年平均气温 4.7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0 初日 3 月 26日 , 终日 10月 28日,期间积温 2724.70 :稳定通过 5 初日 4 月 15日,

11、终日 10月 10日,期间积温 2485.90 ,无霜期 124天。土壤类型栗钙土,土种白黄土,质地 粉砂壤。土壤有机 质 1.900,全氮 0.112 , 全磷 0.270, 全钾 2.550; 碱解氮 93.00mg kg, 速效磷 47.00mg kg、 速效钾 150.00mg kg, 属 湟 水流域灌区,灌溉条件较方便。 DB63/ 4432003 5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能力情况 B.1 水地: 2000年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水地种植 0.130公顷( 2.00亩),平均每公顷产量 45.618吨( 3041.2千 克亩)。 2001年在大通县双庙水地种植 0.130公顷

12、 ( 2.00亩) , 平 均每公顷产量 39.248吨 2616.5千克亩) 。 2002年在湟源县大桦乡水地种植 0.130公顷( 2.00亩),平均每公顷产量 56.699吨( 3779.9千克 亩)。 B.2 旱地 2000年在青海省互助县鲍家浅山种植 0.065公顷( 1.00亩),平均每公顷产量 38.429吨( 2561.9 千克亩)。 2001年在青海省互助县蔡家堡乡浅山种植 0.130公 顷 ( 2.00亩) ,平 均每公顷产量 3876.2吨 ( 2584.1 千克亩)。 2002年在青海省大通县青山乡浅山种植 0.0654公顷 ( 1.00亩) , 平 均每公顷产量 35.447吨( 2363.1 千克亩)。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