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S 备案号: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 DB6 3 / T 6 9 5 2 0 0 8 甘蓝 型杂交 油菜青杂 4 号 制种 技术规 范 2 0 0 8 - 0 1 - 2 4 发布 2 0 0 8 - 0 2 - 2 3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布发布发布发布 DB63/T 6952008 I 前 言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起草。 本规范起草人:唐国永、王瑞生、余青兰、李钧。 本规范的附录 A 是资料性附录。 DB63/T 6952008 1 甘蓝型杂交油菜 青 杂 4 号 制种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
2、规范规定了青杂 4 号品种的制种技术操作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青杂 4 号制种时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 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 随后所有 的 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 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0464-2006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GB/T3543.1-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3 产量指标 上等肥力地每公顷产量 1.65吨 -1.80吨( 110.00千克 -120.00千
3、克 / 亩); 中等肥力地每公顷产量 1.50吨 -1.65吨( 100.00千克 -110.00千克 / 亩)。 4 制种田要求 4.1 选择隔离区 选海拔 2650.00米 -2700.00米区域。隔离区有天然屏障,周围 1000.00米范围内不得有十字花科作 物;隔离区无天然屏障,制种区周围 5000.00米不得有十字花科作物。 4.2 选地 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旱涝保收,至少一年未种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集中连片。 5 备耕 5.1 秋耕 前作收获后及时深翻,耕深 25.00厘米 -30.00厘米,耕深一致,不重不漏,犁垡齐平。 5.2 灌溉 5.2.1 冬灌 当日平均气温降至
4、 -5 -5 (土壤表层达日消夜冻状态时) 灌 冬水, 灌 后土表达泛白状态及时耱 平 保墒。 5.2.2 春灌 未进行冬灌的田块播前 8 天 -12天春灌,灌后土壤达适耕状态及时耙耱保墒。 5.3 整地 早春土壤解冻 25.00厘米 -30.00厘米时进行耕翻,平整土地,使土壤达到地平、土细、上虚下实的 待播状态。 5.4 施肥(底肥) 5.4.1 有机肥 DB63/T 6952008 2 结合播前整地,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 45.00 吨 - 60.00 吨( 3.00 千克 / 亩 - 4.00 吨 / 亩 )。 5.4.2 化肥 五氧化二磷每公顷 0. 135吨 - - 0. 180吨
5、( 9.00 千克 / 亩 - 12.00 千克 / 亩 )、纯氮 每 公 顷 0.045吨 - - 0. 048吨 ( 3. 00 千克 / 亩 - 3.22 千克 / 亩 )。 5.5 药剂灭草 结合整地, 播前每公顷用 48%的氟乐灵 0.00225吨 ( 0.17千克 / 亩) ,兑水 0.750吨( 50.00千克 / 亩)喷雾或加沙土 1.00吨( 66.67千克 / 亩)撒施或用其他有效药剂处理。 6 播种技术 6.1 选种 将清选好的青杂 4 号恢复系 (以下简称父本) 和 青杂 4 号不育系 (以下简称母本) 种 子, 根据制 种 面积核对父、母本种子量是否准确无误,整理好种
6、子。 6.2 播期 4 月下旬父母本同期播种。 6.3 播种量 父本每公顷播种 0. 003吨 ( 0. 20 千克 / 亩 ),并和 种 肥 纯 氮 0.0043吨 ( 0.29 千克 / 亩 )、五氧 化 二 磷 0 . 0067 吨( 0. 45 千克 / 亩)、 低毒低残留药剂,混匀后加入播种机父本种子箱。 母本每公顷播种 0.006吨 ( 0.4千克 / 亩) , 并和种肥纯氮 0.013吨 ( 0.86千克 / 亩) 、 五氧化二 磷 0.013吨( 0.88千克 / 亩),低毒低残留药剂,混匀后加入播种机母本种子箱。 6.4 播种方式 采用杂交油菜制种专用播种机条播, 父本行距
7、30.00厘米、 母本行距 28.00厘米。 父母本行比 2 4 。种植行向与当地风向垂直。 播深 3. 00 厘米 - 4.00 厘米。 6.5 播种要求 每一地块的边行必须播两行父本; 播 种机必须有专人操作, 亲本种子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 父 、 母 本播种机加种子时不得加错; 严格分清父、 母本行, 行直不交叉, 保证不重播、 漏播, 父本行头种标 记 植物。播完后立即顺播种行耱平。 7 田间管理 7.1 苗期 7.1.1 母本间、定苗及去杂 出苗时防治跳甲危害。 检 查隔离区内所有的田块, 将 不属于制种要求的十字花科作物全部拔除。 苗 长到 3 片 -4片真叶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
8、苗,行距 28.00厘米,株距 6.80厘米 -7.50厘米,每公顷保苗 67.50万株 -75.00万株 ( 4.50万株 / 亩 -5.00万株 / 亩) 。 追 施纯氮 0.0138吨 -0.0207吨每公顷 ( 2.00千克 / 亩 -3.00千克 / 亩)。 拔掉弱苗、稠苗、病苗等,并根据母本叶色、叶形、心叶色泽等特征,间除杂苗。 7.1.2 父本间、定苗及去杂 出苗时防治跳甲危害。 苗长到 3 片 -4 片 真 叶 时 ,结合 中 耕 除 草 进 行 间 苗 ,行 距 30.00厘 米 ,株 距 10.00 厘米 -15.00厘米,每公顷保苗 75.00万株 -82.50万株( 5
9、.00万株 / 亩 -5.50万株 / 亩);父本行间开沟 每公顷追施纯氮 0.0138吨 -0.0207吨 ( 2.00千克 / 亩 -3.00千克 / 亩) , 促使花期相遇和延长父本花期 。 拔掉弱苗、稠苗、病苗等,并根据父本叶色、叶形、心叶色泽等特征,间除杂苗。 7.2 蕾苔期 防治菌核病、霜霉病及小菜蛾、菜青虫、 蚜虫等病虫害。依 据父母本叶色、 叶型、花蕾等特征特 性拔除杂株。 7.3 初花期 7.3.1 调整花期 DB63/T 6952008 3 母本开花较早,采用掐去主茎顶部部分花蕾的办法,促使父母本花期相遇。 7.3.2 去杂去劣 根据父、 母本特征特性, 彻 底拔除杂株,
10、并全部带出制种田集中掩埋,每 1 天 - - 2 天彻底拔除一次 , 隔 1 天拔除 1 次,连续拔除 4 次 - 5 次。田间杂株率控制在 0 . 50%之内为合格田。 7.4 盛花期 鼓励蜂农在制种区放蜂, 保 证蜂源, 增多放蜂数量和放蜂时间, 提 高授粉结实率, 最终提高产量 和 纯度。 7.5 终花期 在终花期前 3 天内及时彻底割除父本,并将母本行中结实不正常植株(主要表现结萝卜角的植株、 比普通植株高大的植株)拔除。及时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等虫害 1 次 -2次。 8 收获 8.1 收获时间 全田角果 80%呈黄色时,及时收割,在田间凉晒 8 天 - 10 天后收获。 8
11、.2 收获方法 为严防混杂, 田 间设点及时收购, 每 块制种地就地单打, 严 禁制种农户将制种田外的油菜带入制 种 田和制种田种子带出制种区; 收 购的种子当天运输到规定的晒场, 当 天晚上开始晾晒或烘干处理。 收 购 时每户制种田种子抽检样品三份,农户、制种单位和鉴定样各一份。 8.3 种子检验 收购后的种子及时晾晒或烘干和精选, 严 格按 GB/ T 3543.1-3543.7-1995的要求进行检验, 种 子水 分 含量 9. 00%、净度 98.00%、芽率 80.00%以上时方可入库储藏。 8.4 收获后对制种田处理 制种田收获后不进行秋耕,灌水 1 次,来年播种时进行浅耕或免耕,
12、浅耕 8 厘米 - 12 厘米,使散 落 到制种田的种子充分发芽。 9 纯度鉴定和包装 将田间抽取的鉴定样品分别进行实验室快速鉴定和南繁种植鉴定,纯度 83.00%属合格的种子。 种子标签严格按 GB120464-2006要求执行。 DB63/T 6952008 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青杂 4 号制种用三系 A.1 杂交种来源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利用早熟白菜型油菜和优质甘蓝型油菜杂交,选 育成特早熟甘蓝 型 优质材料,用该材料和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测交并连续回交,选育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 A.2 不育系和保持系 通过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选育出特早熟甘蓝型双
13、低品系 025,用该品系与特早熟甘蓝 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144A测交后连续回交,育成不育系 025A和保持系 025B。 A.2.1 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特征特性 A.2.1.1 植株性状 子叶呈心脏形、 幼茎绿色、 心叶绿色、 无刺毛。 抽苔前生长习性半直立。 缩茎叶为浅裂、 色绿、 叶 脉白色, 长柄叶, 叶缘锯齿,腊粉少。 苔茎叶披针形, 无叶柄, 叶基半抱茎, 苔茎绿色。单株主茎上 绿 叶数 8. 80 片 - 11. 20 片。最大叶 长 27.25 厘米 - 28. 75 厘米,宽 6. 00 厘米 - 7.60 厘米。有效分枝 部 位 15.24 厘米 - 25.24 厘米,
14、一 次有效分枝数 2.60 个 - 3.60 个 ,二次 分 枝 数 3. 60 个 - 4.80 个 ,主花 序 长 52.65 厘米 - 59.65 厘米,植株呈帚型,匀生分枝。株高 130.18 厘米 -140.18厘米。 A.2.1.2 花和角果性状 不育系花黄色,花冠椭圆形,花瓣形状辐 射、皱缩。雄蕊败 育成三角形、 长 1. 81 毫米 - 2.21 毫 米 , 雌蕊色泽淡黄、长 5.8毫米 -6.20毫米。( 保持系花黄色,花冠椭圆形,花瓣形状侧叠、平展;雄蕊色 泽金黄,长 5.60毫米 -6.00毫米, 雌 蕊色泽淡黄、长 5.90毫米 -6.10毫米。) 不 育系和保持系成熟
15、角 果 黄绿色、斜 生,角 果长 5.43厘米 -7.40厘米,果 喙长 1.10 厘米 -1.52厘米 , 籽粒节较明显。角 果密度 0. 79 个 / 厘米 - 0.97 个 / 厘米。 A.2.1.3 种子性状 种子黑褐色 、 圆球形,种皮光滑。 A.2.1.4 经济性状 单株有效角果 数 106.28 个 - 166.84 个,单株产 量 5.52克 -7.92 克,每果粒 数 24.42个 -24.98个 , 千粒重 3.26克 -3.74克, 容重 7 00.00 克 / 升, 经济系数 0.3 0 , 籽粒中含油量 45.20%, 油中芥酸 0.70% - 0.80%,硫代萄葡糖
16、甙 27.00 mol/ g-28.50 mol/ g 。 A.2.1.5 生育期 春性、早熟。出苗至五叶期 28 天 -30天,期间 5.00 的积温 402.00 -404.00 ;五叶期到开 花 16 天 -18天,期间 5.00 的积温 282.00 -293.00 ; 开花至成熟期 58 天 -62天 , 期间 5.00 活 动积温 665.50 -666.00 ; 全生育期 130天 -135天 , 期间 0 的活动积温 1382.00 -1383.00 。 A.2.1.6 抗逆性 抗旱性、耐寒性、抗倒伏中等。 A.2.1.7 抗病虫害性 田间菌核病发病率 3%-5%,茎象甲危害率
17、为 3%- 5%,抗根肿病。 A.3 恢复系 用带有不育胞质的低芥酸恢复系 90I1400R作母本与双低保持系 144B杂交,对杂种后代进行连续 5 个 生长季节分离选择,最后选育出低芥酸恢复系 238R 。 A.3.1 恢复系的特征特性 A.3.1.1 植株性状 DB63/T 6952008 5 子叶呈心脏形、幼茎绿色、心叶绿色、无刺毛。抽苔前生长习性半直立。缩茎叶为浅裂、色淡绿、 叶脉白色, 长柄叶, 叶缘锯齿,腊粉少。 苔茎叶披针形, 无叶柄, 叶基半抱茎, 苔茎淡绿色。单株主 茎 上绿叶数 10.80 片 - 13.20 片 。最大 叶 长 31.25 厘米 - 32.75 厘 米 ,
18、宽 8.00 厘米 - 9.60 厘米。有 效分枝部位 1 5. 84 厘米 - 25.84 厘米,一 次有效分枝数 4.60 个 - 5.60 个 ,二次 分 枝 数 5. 18 个 - 6.38 个 ,主花 序 长 62.65 厘米 - 69.65 厘米,植株呈帚型,匀生分枝。株高 140.18 厘米 - 150.18 厘米。 A.3.1.2 花和角果性状 花黄色,花冠椭圆形, 花瓣形状侧叠、平展;雄蕊色泽金黄,长 6.20毫米 -6.60毫米,雌蕊色泽 淡黄、长 5.90毫米 -6.10毫米。成熟角果黄绿色、斜生,角果长 5.45厘米 - 7.45 厘米,果喙长 1. 09 厘 米 -
19、1.51 厘米 , 籽粒节较明显。角果密度 0.76 个 / 厘米 - 0.94 个 / 厘米。 A.3.1.3 种子性状 种子黑褐色 、 圆球形,种皮光滑。 A.3.1.4 经济性状 单株有效角果 数 1 28.28 个 - 188.84 个,单株产 量 6.82克 -9.22克,每果粒 数 24.22个 -24.78个 , 千粒重 3.30克 -3.70克, 容重 7 06.00 克 / 升, 经济系数 0.3 3 , 籽粒中含油量 45.58%, 油中芥酸 0.60% - 0.80%,硫代萄葡糖甙 28.00 mol/ g-30.50 mol/ g 。 A.3.1.5 生育期 春性、早熟。出苗至五叶期 30 天 -33天,期间 5.00 的积温 402.00 -404.00 ; ;五叶期到 开花 15 天 -17天,期间 5.00 的积温 382.00 -385.00 ; 开花至成熟期 62 天 -65天 , 期间 5.00 活动积温 725.50 -726.00 ; 全生育期 135天 -138天 , 期间 0 的活动积温 1282.00 -1283.00 。 A.3.1.6 抗逆性 抗旱性、耐寒性、抗倒伏中等。 A.3.1.7 抗病虫害性 田间菌核病发病率 3%-5%,茎象甲危害率为 3%- 5%,抗根肿病。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