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5 ,大小:1.57MB ,
资源ID:1500494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5004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GH T 1309-2020 蒙顶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GH T 1309-2020 蒙顶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pdf

1、 ICS 67.140.10 CCS X 5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供 销 合 作 行 业 标 准 GH/T 1309 2020 GH 蒙顶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Mengdingshan tea technological regulations for tea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2020 - 12 - 7 发布 2021 - 3 - 1 实施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发 布 GH/T 1309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种植环境条件 . 2 茶园立地 . 2 茶园环

2、境 . 2 茶园建设 . 2 5 茶树栽培 . 3 种植 . 3 肥培 . 3 病虫害防控 . 4 修剪 . 4 6 鲜叶采收、贮存和运输 . 5 采收 . 5 贮存 . 6 运输 . 6 7 生产追溯管理 . 6 投入品管理 . 6 人员及管理 . 6 追溯管理 . 7 8 加工场所 . 7 制茶工厂 . 7 制茶车间 . 7 9 加工设备及人员 . 8 加工设备 . 8 加工人员 . 9 10 工艺流程 . 9 蒙顶山绿茶 . 9 蒙顶山黄茶 . 10 蒙顶山红茶 . 10 蒙顶山花茶 . 11 11 加工管理 . 12 原料和加工过程管理 . 12 初加工管理 . 12 精加工管理 .

3、12 再加工管理 . 12 GH/T 1309 2020 II 12 品质控制与检验 . 13 品质控制 . 13 质量管理 . 13 13 产品管理 . 14 库房管理 . 14 包装、运输 . 14 贮存、记录 . 15 14 追溯和召回 . 15 追溯 . 15 召回 . 16 15 记录和文件管理 . 16 记录管理 . 16 文件管理 . 16 附录 A(规范性) 茶园主要有害生物的防治指 标和防治适期 . 17 附录 B(规范性) 茶园主要有害生物化学的防治方案 . 18 附录 C(资料性) 产品采收及流向记录 . 19 附录 D(资料性) 生产基地 田间农事活动记录 . 20 附

4、录 E(规范性) 茶叶生产加工质量追溯 . 21 GH/T 1309 2020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339)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雅安蒙顶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茶叶产 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雅安市名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雅安市名山区茶业协会、四川省名山茶 树良种繁育场、四川蒙顶山茶业有限公司、雅安市蜀茗茶厂、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蒙顶山味独珍茶业有限

5、公司、四川省蒙顶山皇茗园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杜晓、申卫伟、陈 书谦、张瑜、韦燕伟、梁健、于英杰、魏晓惠、边金霖、夏 家英、吴祠平、何春雷、李品武、李万林、代毅、钟国林、蒋丹 。 GH/T 1309 2020 1 蒙顶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蒙顶山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种植环境条件、茶树栽培、鲜叶采收、贮存 和运输、生产追溯管理、加工场所、加工设备及人员、工艺流程、加工管理、品质控制与检验、产品管 理、追溯和召回、记录和文件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蒙顶山茶区范围内蒙顶山茶的生产(种植)和茶叶(产品)加工全过程的技术与品控 的规范性文件。 2 规范性引

6、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4806.8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

7、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30375 茶叶贮存 NY 227 微生物肥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产地环境条件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2005第 75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茶叶生产 tea production 指 从茶园建设,到茶树种植、肥培修剪、病虫害防控,至鲜叶采收、贮运等农艺生产过程及其安全 追溯管理 。 GH/T

8、1309 2020 2 茶叶基地 tea farm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一个或多个茶园组成的,种植茶树、采收茶鲜叶的农业生产单元 。 茶叶加工 tea processing 按茶叶产品规格要求,对茶叶原料做各种技术处理工作(如改变外形、内质等)的总称 。 初加工 first manufacturing 按毛茶规格要求,对鲜叶做各种技术处理工作(如改变外形、内质等)的总称 。 精加工 refining 按成品茶的规格要求,对毛茶做各种技术处理工作(如 剔除 劣异、整理外形,改进内质,调剂品质, 评定质量,划分级别) 。 可追溯性 traceability 通过记录证明来追溯产品的历史、使用和所在

9、位置的能力(即材料和成分的来源、产品的加工历史、 产品交货后的销售和安排等) 。 4 种植环境条件 茶园立地 4.1.1 茶园选址 应选择在空气、土壤、灌溉水等自然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 域 。 4.1.2 茶园道路 应根据茶叶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合理设置,并形成包括主道路宽 3.5m 4.0m、支道路宽 3.0m 3.5m、机械作业道路宽 1.5m 2.0m、步道路宽 0.8m 1.2m和地头道的道路系统 。 4.1.3 立地条件 茶园一般应地处平地或缓坡,坡 度 应在 25以下,耕土层应厚于 60cm,有机质不低于 10%,地下水 位低于 1m以下,土壤

10、酸度为 4.5 6.5范围;茶叶基地应建立必要的水利系统,做到能蓄能排 。 茶园环境 4.2.1 茶园应远离化工厂及其它对土壤、水体、气体等有毒有害各类污染源,距离主干公路 200m 以 上 。 4.2.2 茶园与主干公路、荒山、林 地和农地等的边界应设立 50m 100m 以上的隔离沟、林带或物理障 碍区 。 4.2.3 茶叶产地环境的空气、土壤和灌溉水等质量指标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 茶园建设 4.3.1 茶园的四周应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种植防护林,主要道路两侧可以种常绿树木,沟渠两边可 GH/T 1309 2020 3 以种植绿化树木,树木间隔 5m 10m,遮阴率控制于

11、 10% 30%。 4.3.2 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 4.3.3 坡度 15以下的缓坡地宜等高横坡开垦,梯宽应 在 5m 7m 以上,长度 40m 以内;坡度 15 25以下的宜建内倾等高窄幅梯地,梯坡高宜低于 1.5m,梯宽应在 2.0m 以上,长度 40m 以内;初垦深 度约 50cm、复垦深度 25cm 30cm,并破除土壤障碍层(如硬隔层、网纹层或犁底层) 。 5 茶树栽培 种植 5.1.1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所制茶类,并经过国家或省级审(认、鉴)定的茶树中小叶品 种 。 5.1.2 合理配置早、中晚生茶树品种,茶树种

12、苗质量应符合 GB 11767 规定的 1 级、 2 级标准,引种时 应通过植物检疫,符合 GB 11767 的规定 . 5.1.3 茶苗定植应适合机械作业要求,采取单行 条植或双行条植的种植方式;单条植的行距 1.2m 1.5m,栽单株距 0.17m、栽双株距 0.33m,双行条植的行距 1.5 1.8m,列距 0.3m,栽单株距 0.17m、 栽双株距 0.33m。 5.1.4 种植前按每亩 2500kg 5000kg 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为主,底肥深度在 30cm 40cm, 种植茶苗根颈距土表 3cm 左右,根系离底肥相距 10cm 以上 。 肥培 5.2.1 土壤管理 5.2

13、.1.1 定期(每 2 年 1 次)监测土壤的酸度、肥力水平及重金属离子含量,保持土壤 pH 值 4.5 6.5 范围,肥力良好,未受有害或有毒物品的污染 。 5.2.1.2 幼龄期或台刈的茶 园应间作绿肥、铺草或秸秆等措施保土蓄水;采取除杂草、修剪枝叶等措 施维护树冠 。 5.2.1.3 茶园土壤板结的应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改良土壤结构;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或树冠 覆盖度大、或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 5.2.2 施肥 5.2.2.1 合理确定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期、次数;实施茶园平衡施肥,应避免缺肥或过量施肥, 防止偏施化学或矿物源肥料,宜多施有机肥 。 5.2.2.2

14、施用农家肥应经堆肥腐熟、并无害化处理;不施用生活污水、淤泥及城市垃圾;微生物肥料 应符合 NY 227 要求 。 5.2.2.3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秋季开沟 20cm 以上深施;一般每 667m2施饼肥或商 品有机肥 200kg 400kg 或农家肥 1000kg 20000kg,根据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肥、钾肥与其他所需养分 。 5.2.2.4 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及采收生产多次施肥,在茶叶开采前 15d 30d 开沟施入,沟深 10cm 左右,一般每 667m2每次施用化学氮肥不超过 15kg,年最高用量不能超过 60kg,施肥后及时盖土 。 5.2.2.5 慎施限用叶面肥,叶面肥应与

15、土壤施肥相结合,采摘前 10d 停止使用,施用的叶面肥应经农 业部登记注册 。 5.2.3 灌溉 GH/T 1309 2020 4 茶园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 70%时应节水灌溉;根据土壤水分、茶树长势、气候条件等情况,确定合 理的需水量和灌溉时间;灌溉用水要求水质良好,未受污染,应符合 NY/T 5010的规定 。 病虫害防控 5.3.1 综合防治 5.3.1.1 遵循“绿色防控,综合防治”方针,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及生物多样性,使环境条件对病虫危 害不利,而利于天敌(益虫)繁衍 。 5.3.1.2 综合运用防治措施,使病虫害控制在危害临界值内(见附录 B);限制使用化学农药种类、剂 量及次数(见附

16、录 A);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应符合 GB 2763 的规定 。 5.3.2 农业防治 5.3.2.1 茶园新种或换种时,应选用对病虫害具有耐抗性的品种 。 5.3.2.2 外地引种时,应进行植物检疫,不得随种苗带入(出)危险性的病虫草 。 5.3.2.3 合理控制茶树病虫蓄源,通过春后轻修平茶蓬面,或秋末轻剪压低树冠,以降低病虫源越冬 基数等;秋冬翻耕、结合施基肥,降低土壤病虫源,减少次年象甲类和鳞翅目害虫的发生;秋末清理根 际落叶及表土深埋行间,以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 5.3.3 物理防 治 5.3.3.1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发生期,在田间设诱虫灯,进行灯光诱杀;利用害虫

17、的趋色性, 进行色板诱杀 。 5.3.3.2 对发生较轻、危害中心明显及有假死性的害虫,进行人工捕杀;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清除杂 草 。 5.3.4 生物防治 5.3.4.1 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 5.3.4.2 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 5.3.5 化学防治 5.3.5.1 严格按指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茶园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见附录 A。 5.3.5.2 宜采用低容量喷雾,蓬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对茶丛中下部害虫,宜采用侧位低容量喷雾 。 5.3.5.3 有限制的使用高效、低毒、低残 留的农药(见附录 B)。按

18、照 GB/T 8321 的要求控制农药施 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 5.3.5.4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配药、施药,并做好人员安全保护措施。茶树主要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方案见附录 B。 5.3.5.5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及国家禁用农药。例如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 1605)、甲基对硫 磷(甲基 1605)、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氟酚钠、杀虫脒、克百威、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灭多威、 硫丹、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 。 修剪 5.4.1 修剪方式 GH/T 1309 2020 5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 养树形、优化树冠及复 壮树冠

19、。 5.4.2 定型修剪 5.4.2.1 定型修剪目的是栽苗后每年剪、采培育高产树形、树冠;幼年茶树一般进行三次定型修剪 。 5.4.2.2 第 1 次定型修剪于 75% 80%的苗高 30cm 以上,于栽苗时或当年栽苗剪口离地 15cm 20cm 处 剪去主干(侧枝不剪),剪口内倾,留外侧腋芽 。 5.4.2.3 第 2 次定型修剪于第一次修剪的次年当苗高 40cm 后,剪口离地 35cm 40cm 修剪去主干及主 侧枝,剪口内倾,留外侧腋芽 。 5.4.2.4 第 3 次定型修剪于第二次修剪的次年,剪口离地 45cm 55 cm 剪去以上全部的枝叶,适当留 采 。 5.4.3 轻修剪和深修

20、剪 5.4.3.1 轻修剪 幼年茶树在定型修剪后应经过 2次轻修剪,以扩大篷面、平整采面,在上次剪口上提高 8cm 10cm平 剪;成龄茶园每年或隔年在剪口上提高 5cm平剪,以剪除细密枝、枯枝败叶,平整冠面 。 5.4.3.2 深修剪 以剪除“鸡爪枝”更新树冠、恢复树势为目的,一般剪去叶层的一半,约 10cm 15cm,深修剪后可 维护 4 6年左右 。 5.4.4 重修剪和台刈 5.4.4.1 重修剪 对育芽弱、产量低的茶园,其茶树“未老先衰”或树冠衰老、枯枝多,但骨干枝健壮的茶树进行重 剪复壮;一般在 5月下旬 6月上旬,离地 30cm 40cm剪除枝梢,重剪前秋冬施足基肥,重剪后后清园

21、、 中耕或 浅翻、施化肥,剪后待新梢长至 10cm左右,适当打顶采,并配合轻剪,加强肥水管理 。 5.4.4.2 台刈 是一种老茶园更新复壮、恢复树势的措施,对重剪不能恢复树势的衰老茶树离地 5cm 10cm处或齐 地用台刈铗或割灌机剪去地上所有枝条,利用根颈不定芽的萌发,加强肥水管理,重新培育强壮树冠 。 5.4.5 边缘修剪 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行边缘修剪,以保持 20cm的茶行间距,利于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 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 5.4.6 修剪枝叶的处理 修剪枝叶可留于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和粗枝应清除、运出茶园处理 。 6 鲜叶采收、贮存和运输 采收 6.1.1 应

22、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的加工原料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GH/T 1309 2020 6 按照采摘原料标准适时、分批采收 。 6.1.2 手工采茶应提(扳)采,不宜掐采、抓采或揑采,应保持完整、匀净、新鲜 。 6.1.3 机械采茶应保证采摘质量,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园、土壤、茶树和鲜叶 。 贮存 6.2.1 采用清洁、透气性良好,内壁柔软、光滑,网眼竹编的茶蓝或篓筐盛装鲜叶 。 6.2.2 采收鲜叶应妥善防护,不能暴晒、雨淋,并及时运抵室内或茶厂,防止劣变 。 6.2.3 鲜叶贮存应放在清洁、通风、阴凉的场所,防止鲜叶劣变或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 运输 6

23、.3.1 运输鲜叶的工具应清洁卫生,禁止与其他易污染的物资混运,防止污染 。 6.3.2 鲜叶运输过程应避免直接日晒、雨淋,不得挤压、叠放,有足够空间、通风透气,保持新鲜, 防止发热及劣变 。 7 生产追溯管理 投入品管理 7.1.1 肥料 7.1.1.1 肥料 须 从正规渠道采购 , 不应采购 非法 销售点销售的肥料、不合格的肥料、超过保质期的肥 料 。 7.1.1.2 肥料应贮存在专用区域 ,并 有相应的防护设施 ; 不与农产品、农药、污染物和废弃物等 共同 储存,以防交叉污染 。 7.1.1.3 化肥储存区域应洁净、干燥、遮光、避雨、通风,使化肥不受阳光、雾气或雨水等因素影响 。 7.1

24、.1.4 有机肥料储存区域应适当隔离,以降低环境污染 及对 人类和动物 生活卫生 的影响 。 7.1.2 农药 7.1.2.1 农药须从正规渠道采购。不应采购非法照销售点销售的、无登记证或临时登记证、无生产许 可证或者生产批准文件、无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无标签或标签内容不完整、超过保质期的农药 。 7.1.2.2 农药应储藏于专用仓库。仓库应运离存放其他物品的场所,并符合防火、防盗、防雨、清洁、 防腐,避光、通风、荫凉等安全条件要求,分类存放;配有农药配制量具、急救药箱,入口处应贴有警 示标 志 。 7.1.2.3 剩余药液或清洗废液应根据国家或地方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 7.1.2.4 农

25、药容器、包装物不应重复使用,应及时收回,妥善保管和处理 。 人员及管理 7.2.1 植保员 根据基地规大小,配备一定数量的植保员,负责 对茶园病虫害 发生情况的调查、预报、防治指导等 。 7.2.2 培训 凡采购、使用、处理农业化学品的人员,以及所有操作危险或者复杂设备的人员都应经过必要的操 作技能和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 采茶、修剪等人员应进行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卫生知识培训 。 GH/T 1309 2020 7 7.2.3 卫生 工作队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 不得在工作场所化妆、吃食物、吸烟和随地吐痰 , 采摘人员不得 将个人物品放置在盛装鲜叶的容器内 。 7.2.4 劳动保护 施药人员施药

26、时,应穿着防护服 。 追溯管理 7.3.1 批次管理 7.3.1.1 生产批次 任何一地块采用同一种植管理模式在同一天采的同一品种为 1个生产批 ; 以 1年为 1个流水周期编号, 共 3位数 。 7.3.1.2 产品批次号 为采收日期( yymmdd) +流水号 +产品名称拼音首字母 +基地所在省 (市、区 )行政区域代码( 6位) +基地名称拼音首字母,填写产品采收及流向记录表(见附录 C) 。 7.3.2 档案记录 7.3.2.1 生产档案 每个生产地块按应当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保留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记录 。 7.3.2.2 记录 填写生产基地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见附录

27、D),记录应保留两年以上 。 8 加工场所 制茶工厂 8.1.1 环境条件 8.1.1.1 茶叶加工厂所处大气环境应符合 GB 3095 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加工用水达到 GB 5749 的 要求 。 8.1.1.2 建厂应选择地势干燥、水源清洁充足、日照充分的地方;远离排放“三废”的工矿企业,周 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 射性及其它物质的扩散性污染源,距垃圾场、畜牧场、医院、化粪池、化 验室等 50m 以上,距农田 100m 以上,距交通主道 20m 以上 。 8.1.2 厂区布局 8.1.2.1 厂区布局应根据加工规模和产品工艺要求,合理设置厂房、库房和其它用房的配比、位置及 朝向,仓

28、库应设在干燥处,厕所、锅炉房应处于下风口;加工区与办公区、生活区隔离 。 8.1.2.2 厂区环境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应硬化路面,排水通畅,地面无积水,绿化合理 。 8.1.2.3 厂房应满足加工工艺对温度、湿度和其他工艺参数的要求,防止毗邻车间相互干扰 。 制茶车间 GH/T 1309 2020 8 8.2.1 环境条件 8.2.1.1 车间地面应保持坚固、平整、光洁、耐磨、卫生,排水良好,便于清洁和清洗;车间墙壁无 污垢、浅色涂饰无毒;墙裙宜用白色瓷砖砌成 1.5m 高 。 8.2.1.2 车间的采光、照明良好,光线柔和明亮、照度 500lux 以上,不改变在制品色泽,照明灯管还 应

29、添加防护设施 ,控制噪声低于 80 分贝( dB) 。 8.2.1.3 车间通风、通气良好,粉尘多的车间或作业区应安装换气扇或除尘设备;杀青、干燥车间, 应安装足够的排湿、排气设备;屋顶、墙顶设换排气窗口,便于清洁除尘 。 8.2.1.4 车间应有防火、防鼠、防蝇、防虫措施,以防家畜、家禽和宠物出入的相应设施。如放置灭 火器、安装防鼠板 、安装纱门、纱窗、排水口网罩、通风口网罩、下水道隔离网等设备 。 8.2.2 布局配置 8.2.2.1 车间内部设备应与工艺流程和加工规模相适应布置,能满足工艺、质量和卫生的要求 。 8.2.2.2 初制厂一般配置贮青车间、主加工车间和毛茶包装车间等,各车间面

30、积依据制茶种类、产量 和工艺合理配置 ; 贮青车间按摊叶厚度不超过 30cm 或按每 100kg 鲜叶需 6m2 8m2配置, 其它车间的作 业区不低于设备占地面积的 4 倍;车间层高不低于 4m,并多开门窗,宜用排窗双层斜屋顶 。 8.2.2.3 精 制厂一般配置 原料 车间、主加工车间和 产品 包装车间等,各车间面积依据制茶种类、产量 和工艺合理配置 ;主车间的作业区不低于设备占地面积的 6 倍;车间层高不低于 4.5m,并少门多窗, 宜用排窗双层斜屋顶 。 8.2.3 卫生设施 8.2.3.1 加工车间入口应设更衣室,更衣室内配备足够数量的洗手、消毒、杀菌、干手设备或用品 。 8.2.3

31、.2 车间附近的厕所应处于清洁状态,厕所门不直接朝向车间,厕所附近有洗手设施、肥皂 (非香 皂 )或洗手液、水和干手设备或用品 。 8.2.3.3 应有相应的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及废弃物的设施,并便于清扫、冲洗,保持清洁 。 9 加工设备及人员 加工设备 9.1.1 设备要求 9.1.1.1 茶机设备应符合制茶品类及工艺流程的要求,根据年加工规模、日加工能力、单机效率及工 序均衡等因素 选型配套,合理配置设备规格与数量 。 9.1.1.2 茶机用具的材质无污染,茶机用料允许使用铁、铜、不锈钢和食品级塑料;直接接触茶叶的 设备及零件,不得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锰黄铜、铅黄铜、铸铝及铝合金材料;

32、不宜用铜质材料 制造揉切机的转子、揉捻机的揉盘等发生强烈摩擦的零部件 。 9.1.1.3 大宗茶类加工设备的炉灶间、热风炉应设在加工车间隔墙外间,压力锅炉应另设锅炉间 。 9.1.1.4 燃油设备的油箱、燃气设备的钢瓶罐和锅炉等易燃易爆设施与加工车间应有隔离墙,并至少 有 3m 的安全距离 。 9.1.1.5 震动强烈的加工设备应采取防震措施,可分离安装的大型风机设在车间外,车间 内的噪声低 于 80 分贝( dB),噪声低于 80 分贝( dB) 。 9.1.2 设备维护 9.1.2.1 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每个茶季的开始及结束应对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维保 。 GH/T 1309

33、 2020 9 9.1.2.2 允许使用竹篾、藤条、无异味木材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器具和工具,所 用器具应清洗干净后使用,并随时保持清洁卫生 。 9.1.2.3 茶机设备每次使用前应清洁干净,对转动零、部件要定期润滑,润滑油添加适量,不得外溢 。 加工人员 9.2.1 加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 。 9.2.2 加工人员上岗前和每年度均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能上岗 。 9.2.3 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衣、 帽和鞋,存放更衣室内;加工、包装场所应禁止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得用餐和进食零食 。

34、 9.2.4 包装、精制车间工作人员还需戴口罩上岗 。 10 工艺流程 蒙顶山绿茶 10.1.1 特色名茶 10.1.1.1 蒙顶石花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理(压)条摊凉整形烘干分选拼配提香定量装箱入库 。 10.1.1.2 蒙顶甘露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初揉复炒(烘)摊凉复揉初干(炒或烘)曲毫(炒)分选 拼配 提香定量装箱入库 。 10.1.1.3 蒙山毛峰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初揉复炒(烘)摊凉复揉初干(炒或烘)理条提毫分选拼 配提香定量装箱入库 。 10.1.2 特色优质茶 10.1.2.1 蒙山春露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初揉复炒(烘)摊凉复 揉初干(炒或烘)滚炒提毫整理

35、拼 配烘焙提香定量装箱入库 。 10.1.2.2 蒙顶山银毫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蒸汽热风杀青冷却初揉炒(烘)摊凉复揉初干(热风或微波)理条提毫 烘干整理拼配提香定量装箱入库 。 10.1.2.3 蒙顶山玉绿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蒸青冷却粗揉中揉初炒(烘)摊凉初干(热风或微波)精揉烘干抖 筛圆筛拣梗风选拼配定量装箱入库 。 10.1.2.4 蒙顶山香茶工艺流程 GH/T 1309 2020 10 鲜叶摊放蒸汽热风杀青摊凉初揉连续滚炒摊凉复揉解块连续滚炒摊凉筛分 风选拣梗拼配炒香定量装箱(袋)入库 。 蒙顶山黄茶 10.2.1 特色名茶 10.2.1.1 蒙顶黄芽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炒青摊凉初炒包黄复炒堆

36、黄理压条整形烘干分选拼配烘焙提 香定量装箱入库 。 10.2.1.2 蒙顶山黄毛尖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炒青摊凉初揉复炒堆黄初干(热风或微波)摊黄烘干分选拼配烘 焙提香定量装箱入库 。 10.2.1.3 蒙顶山黄毛峰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炒青摊凉初揉复炒堆黄复揉初干(热风或微波)摊黄烘干分选 拼 配烘焙提香定量装箱入库 。 10.2.2 特色优质茶 10.2.2.1 蒙顶山黄金叶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炒青摊凉轻揉初理条堆黄复理条摊黄初烘分选拼配提香定量 装箱入库 。 10.2.2.2 蒙顶山黄珍眉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炒青摊凉初揉复炒初堆黄复揉连续滚炒复堆黄干燥(滚炒)摊凉 筛分风选拣梗拼配烘焙提香定量装箱入库 。 10.2.2.3 蒙顶山黄大茶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炒青摊凉初揉复炒堆黄复揉摊黄三炒三揉干燥(烘或炒)筛分 风选拣梗拼配烘焙提香定量装箱入库 。 10.2.2.4 蒙顶山紧压黄茶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炒青摊凉初揉复炒堆黄复揉摊黄干燥(热风或微波)拼配压制成形 脱模烘房干燥装箱入库 。 蒙顶山红茶 10.3.1 特色名茶 10.3.1.1 蒙顶山红芽工艺流程 鲜芽萎凋(自然或加温)初揉初发酵(自然或加温)初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