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27.010 CCS F 15 DB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243 2020 单井地热资源评价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geothermal resources evaluation of single well 2020 - 12 - 04 发布 2021 - 01 - 01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4243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资料收集 . 3 6 产能测试 . 4 7 样品采集与测试 . 6 8
2、 动态监测 . 6 9 热储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 6 10 单井地热资源估算 . 7 11 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 10 12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 10 13 资料整理、报告编写 . 10 附录 A( 资料性) 单井地热资源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 11 附录 B(资料性) 降压试验观测原始记录表 . 13 附录 C(资料性) 回灌试验观测原始记录表 . 14 附录 D(资 料性) 地热井动态监测资料汇总表 . 16 附录 E(资料性) 理疗热矿水水质标准 . 17 附录 F(资料性) 几种常见岩石和物质的比热、密度 . 18 附录 G(资料 性) 地热常用量代号和单位名称 . 19 参考文献
3、 . 20 DB37/T 4243 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 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 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守涛、刘帅、刘志涛、康凤新、蒋书杰、秦耀军、聂德久、黄松、王学鹏、 刘欢、周群道、杨询昌、张震宇、杨亚宾、黄星、冯克印、申中华、孙晓晓、
4、张平平、王明珠、冯颖、 陈京鹏、段晓飞、邱恺毅。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DB37/T 4243 2020 1 单井地热资源评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单井地热资源评价的总则、资料收集、产能测试、样品采集与测试、动态监测、热储 层水文地质参数确定、单井地热资源估算、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资料整理与报 告编写等工作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水热型单井地热资源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
5、B/T 11615 2010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DB37/T 4253 地热资源勘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11615 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热型地热资源 geothemlal resource of hydrothermal type 以蒸气为主的地热资源和以液态水为主的地热资源的统称。 3.2 产能测试 yield test 地热井完井后通过测试取得地热流体压力、产量、温度、采灌量比及热储层的渗透性能等参数的试 验,包括降压试验、放喷试验和回灌试验。 3.3 可开采量 recoverable resources 经勘查或开采验证的在当前开
6、采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从热储中开采出来的单井资源量,考虑到可持 续开发,经估算允许每年合理开采的地热流体量。 3.4 静水位埋深 static water level depth 地热井在非扰动条件下,静止液面到自然地面的垂直距离。 注: 单位为米。 DB37/T 4243 2020 2 3.5 热水头 hot water head 在地热井井口水温达到最高且稳定时的最高水位标高。 注: 单位为米。 3.6 动水位埋深 dynamic water level depth 地热井在开采条件下的水位埋深。 注: 单位为米。 3.7 回灌试验 reinjection test 在一定周期内将地热尾水灌
7、入回灌井中,根据动态监测数据,对回灌井可灌性进行的试验和评价。 3.8 井筒效应 wellbore effect 地热井降压期间,尤其是在降压初期, 井口流体温度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升高,而由于水的密度与 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此时尽管地热井内水位上升或保持不变,但热储压力却下降,这种地热流体普遍具 有的现象即为井筒效应。 3.9 动态监测 dynamic monitoring 对地热井的水位(压力)、温度(含开采井水温、回灌尾水温度)、流量(含开采量、回灌量)、 流体化学特征、地温场等,进行的定期观测。 3.10 热突破 geothermal breakthrough 灌入的地热尾水使开采井温度降
8、低的现象。 3.11 权益保护半径 protection radius of exploitation rights 整个开采期内,地热井维持正常开采,且产量与流体温度不会受周边地热开采(回灌)影响的热储 权益保护半径。 4 总则 4.1 单井地热资源评价目的是提供较为可靠的单井地热资源量及必要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 取得单井地热开发利用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最大限度的保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 单井地热资源评价的重点是在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施工开采(回灌)井,明确钻遇地层,求取地 热参数资料的前提下,开展现场调查,查明地热井开发利用现状及与周边地热井的相互关系,并进行产
9、 能测试及流体化学特征分析工作 ;查明地热流体物理性质及化学组分,对其可利用方向做出评价;估算 单井地热可开采量及权益保护半径,提出动态监测方案、地热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 DB37/T 4243 2020 3 4.3 单井地热资源评价原则: a) 以 50年服务年限考虑; b) 开采井水位年下降速率不大于 2 m; c) 回灌条件下,应贯彻“以灌定采、取热不取水”原则,并且不产生热突破。 4.4 单井地热资源评价工作流程参照图 1。 图 1 工作流程图 5 资料收集 进行单井地热资源评价工作应收集以下资料: a) 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热地质条件、矿业权设置、周边地热井等资料;
10、b) 地热井钻探施工阶段取得的各项资料,主要 包括:工程概况、钻探施工过程、钻完井工艺、地 热地质编录、钻孔和井身结构、地球物理测井、洗井、产能测试及流体特征等资料; c) 地热井揭露的地层结构、岩性、地温变化、热储特征等资料。 DB37/T 4243 2020 4 6 产能测试 6.1 一般要求 6.1.1 对负水头承压井采用降压试验,对自流井采用放喷试验。 6.1.2 产能测试前应进行洗井,疏通热储层,以达到最佳出水能力和回灌效果。 6.1.3 产能试验前宜先进行初步测试,根据测试情况,初步确定不同降深值,选择扬程、功率、流量、 耐温等技术指标相适宜的热水泵。 6.1.4 宜采用自动监测设
11、备进行数据的采集。 6.1.5 要做好现场记录,并绘制必要草图(如 Q-t、 S-t、 Q-S、 q-S、 S-lgt等曲线),判断是否存在 问题,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补做试验。 6.2 降压试验 6.2.1 测试资料应满足确定井流量方程,计算热储层渗透系数、影响半径等热储水文地质参数,为确 定地热井的可开采量提供依据。 6.2.2 应充分利用周围已有的同层地热井做观测孔,试验引起观测孔降深值不应小于 10 cm。 6.2.3 观测内容包括:水位(压力)、流量、水温、气温等。 6.2.4 在同一试验中应采用同一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观测和采集。 6.2.5 试验期间宜采用井下压力计测量压力变
12、化,条件不具备只能从井口测量水位(压)时,应同时 测得井内地热流体温度,换算 准确反映压力的水头。 6.2.6 水位观测数据精确到 5 mm;水温观测数据精确到 0.1 ;采用堰箱或孔板流量计进行流量观测 时,水位测量应读数到 1 mm,采用水表进行流量观测时读数精确到 0.01 m3。 6.2.7 宜进行 3个落程,最少不得少于 2个落程,最大压降值按含水层厚度及埋藏条件确定。压降一 般先大后小逐次进行,另外两次压降比例分别为最大压降的 2/3和 1/3左右。其中一次压降值宜接近 0.3 MPa。 6.2.8 最大一次降压的延续时间不少于 48 h,单井产量小于 10 m3/( d m)及流
13、体压力持续下降的, 应适当延长实验时间;带有观测孔的降 压试验最大一次降压的延续时间不少于 120 h。 6.2.9 降压试验方法分为稳定流降压试验和非稳定流降压试验。 6.2.10 稳定流降压试验按下列要求进行: a) 稳定流降压试验稳定标准,应符合在降压稳定延续时间内,降压孔流量和动水位与时间关系曲 线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且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当有观测孔时,应以最远观测孔的 动水位判断。水位波动值一般不超过 5 cm,涌水量波动值不超过平均流量的 3 %; b) 最大压降稳定延续时间不少于 24 h,其他两次稳定延续时间分别为 16 h、 8 h; c) 水位观测时间一般在降压开始
14、后第 1 min、 3 min、 5 min、 10 min、 20 min、 30 min、 45 min、 60 min、 75 min、 90 min 进行观测,以后每隔 30 min 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 1 h 观测一次;水 温、流量宜 1 h观测一次,观测时间应与水位观测时间一致; d) 观测孔水位与降压孔同步观测; e) 恢复水位观测频率与降压时观测频率相同。 6.2.11 非稳定流降压试验按下列要求进行: a) 降压孔的出水量应保持常量,变幅不大于 3 %; b) 降压延续时间宜按水位下降与时间关系曲线 S-lgt来确定: 1) 当 S-lgt曲线至拐点后出 现平缓段,并可以
15、推出最大水位降深时,降 压方可结束; 2) 当 S-lgt曲线没有拐点或出现几个拐点,则延续时间宜根据试验的目的确定。 DB37/T 4243 2020 5 c) 水位观测宜按第 0.5 min、 1 min、 2 min、 3 min、 4 min、 6 min、 8 min、 10 min、 15 min、 20 min、 25 min、 30 min、 40 min、 50 min、 60 min、 80 min、 100 min、 120 min进行观测,以后每隔 30 min 观测一次。水温、流量宜 1 h观测一次,观测时间应与水位观测时间一致。 6.3 放喷试验 6.3.1 热储水
16、头高于地面的地热井(即自流井 )应进行放喷试验,分为 单井放喷试验和多井放喷试验。 6.3.2 放喷试验的方法和技术要求按 GB/T 11615 2010执行。 6.4 回灌试验 6.4.1 试验应准确测定回灌井的回灌量、压力随时间变化、地热流体温度、压力、产量和化学组分变 化等,为确定稳定回灌量提供依据。 6.4.2 一般按下列要求进行试验: a) 回灌应为同层回灌; b) 回灌试验前宜先进行降压试验; c) 回灌水源应为经过利用后未污染的地热原水,防止回灌水源对热储和地热流体造成污染; d) 自然回灌时,应能确定最大自然回灌量;加压回灌时,应能确定安全、经济的压力值; e) 回灌流量宜以
17、20 m3/h的梯度增量进行逐级回灌,每级水位 应稳定 48 h。最大自然回灌量确定 时回灌水位距井口不应少于 10 m,稳定时间不应小于 120 h; f) 回灌时宜采用泵管回灌,泵管末端浸入水中深度宜大于 5 m,保证回灌密封进行; g) 对回灌水源应采取过滤措施,以防物理堵塞;回灌系统应采取密封、隔氧措施,以防生物和化 学堵塞。 6.4.3 按下列要求进行观测: a) 应对采灌井的开采量、回灌量、水位、水温进行观测,同时观测气温; b) 水位观测宜采用自动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方式进行,观测时间为第 1 min、 2 min、 3 min、 4 min、 6 min、 8 min、 10
18、min、 15 min、 20 min、 25 min、 30 min、 35 min、 40 min、 50 min、 60 min、 80 min、 100 min、 120 min,之后每 30 min观测一次,水位读数精确到 5 mm; c) 水温、气温同步观测,宜每隔 1 h一次,读数精确到 0.1 ,并与水位观测相对应; d) 回灌量、开采量与水位同步观测,每隔 1 h一次,观测数据精确到 0.01 m3; e) 停灌后,宜继续对水位、水温、气温等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与试验开始时相同,直至水位稳定 48 h后,试验结束。 6.5 产能测试资料整理 6.5.1 检查产能测试记录表中水位
19、、流量 、水温、观测时间等数据,表格见附录 B、附录 C,发现有误 可根据情况进行校正。 6.5.2 试验结束后,应编制试验小结,并绘制产能测试综合图表,一般包括以下图表: a) Q、 S、 T-t历时曲线; b) Q-f( S) 曲线; c) q-f( S) 曲线; d) S-lgt曲线; e) 计算参数时所需要的其他相应曲线; f) 钻孔综合柱状图表。 7 样品采集与测试 DB37/T 4243 2020 6 7.1 样品采集与测试目的是了解 流体的物理、化学特征,为地热流体质量评价提供资料。 7.2 产能测试结束前,按 DB37/T 4253有关规定进行地热流体样品采集。 7.3 回灌试
20、验前后宜分别采集采、灌井地热流体样品进行测试分析。 7.4 分 析项目包括全分析和同位素分析,按 DB37/T 4253 有关规定执行。 7.5 可充分利用附近同层地热井同位素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7.6 凡有气体逸出的地热井,按 DB37/T 4253有关 规定进行气体样品的采集、分析、评价。 8 动态监测 8.1 动态观测目的是掌握地热流体动态变化,为地热资源评价、管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8.2 动态监测应贯穿整个服务期。 8.3 监测内容:水位(压力)、温度(含开 采井水温、回灌尾水温度)、流量(含开采量、回灌量)、 流体化学特征、地温场等。 8.4 水位(压力)、温度、流量、流体
21、化学特征按下列要求进行监测频率的设定: a) 水位(压力)、温度、流量宜统一监测时间; b) 开采期水位(压力)、温度、流量按每月 1日、 6日、 11日、 16日、 21 日、 26日各监测一次; c) 非开采期水位每 10天监测一次; d) 流体化学特征宜每年监测一次,开采井水温、水位出现异常变化的,应加密监测。 8.5 宜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地热资源开发远程自动化动态监测。 8.6 地热尾水回灌时,宜在回灌前后进行井内测温,观测开采井、回灌井垂向上的温度序列变化,分 析回灌对地温场的影响。 9 热储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9.1 地热流体水位校正 9.1.1 为消除井筒效应,需将产能测试获得
22、的不同温度的观测水位统一换算到某一 温度下的校正水位。 9.1.2 校正方法:观测水位换算到某一温度下的水位校正可采用式( 1)式进行。 t t HhHH 平 中 中 校 . (1) 式中: Ht 校正后水位埋深,单位为米( m); H中 取水段中点垂深,单位为米( m); 平 地热井内水柱平均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 kg/m3),一般取热储与液面的平均温度所 对应的密度; ht 观测水位埋深,单位为米( m); 校 校正温度对应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 kg/m3)。 注: 平 、 校 取值可查询 GB/T 11615 2010附录 C中表 C.2。 9.1.3 热水头的确定方法如下
23、: a) 公式计算法:利用公式( 1)将观测到的静水位埋深,按热储平均温度进行水位校正; b) 作图法:依据降压试验时 3次降深测得的动水位埋深( h)和流量( Q)作图,通过回归计算得 出热水头埋深值; DB37/T 4243 2020 7 c) 水位恢复法:降压试验停泵后,立即观测恢复水位。恢复水位出现的峰值即为热水头。 9.1.4 降压试验动水位埋深一般采用开采井出水温度按公式( 1)进行校正。 9.1.5 回灌试验水位埋深一般采用 回灌温度按公式( 1)进行校正。 9.2 热储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方法 9.2.1 根据试验方法的不同,分为稳定流降压试验求参方法和非稳定流降压试验求参方法。
24、 9.2.2 稳定流降压试验求参方法。根据降压试验中观测孔数量不同,分为以下三种计算方法: a) 只有降压孔观测资料,无观测孔时,按式( 2)、式( 3)迭代进行参数的求取: ln 2 WwRQK SM r . (2) 10WR S K . (3) 式中: K 含水层渗透系数,单位为米每天( m/d); Q 降压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 m3/d); M 地热井利用热储厚度,单位为米( m); S 降压孔中水位降深,单位为米( m); Rw 影响半径,单位为米( m); rw 降压孔半径,单位为米( m)。 b) 当有降压孔和一个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按式( 4)进行参数的求取: 1 1 ln
25、2 ww rQK M h h r . (4) 式中: h1 观测孔稳定水位埋深,单位为米 ( m); hw 降压孔动水位埋深,单位为米( m); r1 观测孔与降压孔距离,单位为米( m)。 c) 当有降压孔和两个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按式( 5)进行参数的求取: 2 2 1 1ln2 rQK M h h r . (5) 式中: h2 观测孔稳定水位埋深,单位为米( m); r2 观测孔与降压孔距离,单位为米( m)。 9.2.3 非稳定流降压试验求参方法参照 GB 50027有关规定执行。 10 单井地热资源估算 10.1 估算原则 10.1.1 根据地热流体利用方式的不同,分为非回灌和 回灌
26、两种不同条件的估算。 DB37/T 4243 2020 8 10.1.2 非回灌条件下,可以利用降压试验、限定区域和统计分析三种方法估算单井地热可开采量,并 根据实际条件综合确定。 10.1.3 回灌条件下,单井地热可开采量取稳定回灌量和热突破估算的最小值。 10.1.4 应充分利用附近同 层地热井动态监测资料,利用统计分析法估算单井地热可开采量。 10.2 非回灌条件下 10.2.1 利用降压试验估算可开采量 可用井流量方程法和内插法,分析降压试验数据,估算可开采量。 10.2.1.1 井流量方程法 应先根据降压试验资料求出井流量方程,再根据降深,估算可开量: a) 按以下方法求取井流量方程
27、:将 S1、 S2、 Q1、 Q2代入式( 6)计 算得曲度值 n,根据表 1判定降 压试验曲线类型,并选定对 应方程; 12lg lg lg lgSSn QQ . (6) 式中: n 曲度值; S2、 S1 任意两次落程的降深值,单位为米( m); Q2、 Q1 两次落程所对应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 m3/d)。 b) 根据水位年降幅确定估算降深,见表 2,按井流量方程估算可开采量。 表 1 曲度值对应曲线类型 曲度值范围 曲线类型 曲线方程 n=1 直线型 Q=qS 1 n 2 指数型 Q=nS1 /m n=2 抛物线型 S=aQ+bQ2 n 2 对数型 Q=a+blgS n 1 数据
28、异常,试验重做 注: q、 n、 m、 a、 b为待定系数,由降压试验得出的 Q、 S实测值求出。降压试验进行三个落程时,宜进行三次计算, 待定系数取三次计算结果的平均值。 表 2 单井地热资源可开采量估算水位埋深约束条件 水位年降幅 m/a 估算降深 m 2 50 2 30 注: 对于深部裂隙岩溶型热储,地热流体单位产能小于 5 m3/h,且周边没有影响的地热井时,可根据降压试验最大 降深适当加大估算降深值,但最大降深不得大于 200 m。 10.2.1.2 内插法 根据降压试验绘制 Q-S曲线,用内插法估算地热井可开采量,采用的降深值,见表 2。 DB37/T 4243 2020 9 10
29、.2.2 限定区域估算 10.2.2.1 限定影响区域半径按以下两种情况确定: a) 采矿权或拟设采矿权面积对应的等效圆半径; b) 开采井周边存在其他同层井时,取与最近井直线距离的 1/2。 10.2.2.2 估算公式如下:对于盆地型地热田,可用式( 7)估算限定影响区域下的可开采量。 2M R cQ tc 限 . (7) 其中 1 rrc n c n c . (8) 式中: Q 可开采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 m3/d); 热储回收率(无量纲),松散岩类孔隙热储取 0.25,岩溶裂隙热储取 0.15,中生 代砂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类热储根据裂隙发育情况取 0.05 0.1; M 地热井利用热储
30、厚度,单位为米( m); t 地热井 50 a内的开采总日数,单位为天( d); R限 限定影响区域半径,单位 为米( m); , , r 热储层平均密度,热储流体密度,热储岩石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 kg/m3); c , c , cr 热储层平均比热,热储流体比热,热储岩石比热,单位为焦每千克度 J/( kg) ; n 空隙率。 10.2.3 统计分析法 10.2.3.1 根据单井开采量和水位动态监测数据拟合的曲线,推算每年 2 m降深下的可开采量。 10.2.3.2 利用的单井 地热开 采量和水位动态监测资料应不少于 5年。 10.2.3.3 计算方法参见 DB37/T 4253。
31、10.3 回灌条件下 10.3.1 稳定回灌量估算 10.3.1.1 根据回灌试验结果 ,利用统计分析法,估算稳定回灌量。 10.3.1.2 利用附近同层、相同成井工艺回灌井动态监测资料,估算稳定回灌量。 10.3.2 热突破 以 50年开采期内不产生热突破的可回灌量作为可开采量。可回灌量按式( 9)估算。 2 c= 3t cDMQ 回 . (9) 式中: Q回 可回灌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 m3/d); D 同层采、灌井底距离,单位为米( m); M 回灌井利用热储厚度,单位为米( m); t 回灌井 50 a内的回灌总天数,单位为天( d); DB37/T 4243 2020 10 10.
32、4 权益 保护半径估算 10.4.1 对盆地型地热田,可用式( 10)估算地热井开采对热储的影响范围,视其为单井开采权益保护 的范围。 = tQ cR Mc 开 . (10) 式中: R开 地热井开采 50 a权益保护半径,单位为米( m); 10.4.2 对有一定补给的地热田,可按式( 3)计算开采影响半径,再考虑可能的井间干扰,适当增大 一定距离,确定为其开采的合理井距及其权益保护范围。 10.4.3 对于已进行全地热田可开采量评价的地热田或开采区,则可按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单井开采量 占 全热田或开采区可开采量的比例确定其开采权益保护的范围。 10.4.4 当权益保护半径大于开采井与(拟设
33、)采矿权边界最小距离时,宜调整(拟设)采矿权范围或 重新估算可开采量。 11 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11.1 地热流体质量评价应与单井地热资源估算同时进行,以提供地热资源的质量品位,作为地热资源 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11.2 地热流体质量评价应依据不同用途按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综合评价。 11.3 地热流体不同用途评价、有用矿物组分评价、腐蚀性评价、结垢评价、起泡评价等按照 DB37/T 4253 相关规定执行。 12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单井地热资源开采经济效益 评价、环境效益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按照 DB37/T 4253相 关规定执行。 13 资料整理、报告编写 13.1 资料整理
34、应对单井地热资源评价取得的各项资料,包括:地热钻井、地球物理测井、地热流体化学分析、地 热井产能测试原始记录、完井报告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目、造册、存档备查。 13.2 报告编写 13.2.1 资料整理完成后,应及时编写单井地热资源评价报告。 13.2.2 报告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论证充分,文、图、表一致,结论明确,附图附件齐全。 13.2.3 报告编制提纲见附录 A。 DB37/T 4243 2020 1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单井地热资源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A.1 单井地热资源评价报告是地热井资源审 批和办理采矿许可证的重要依据。报告内容应在充分论述 地热地质条件、产能测
35、试和水质分析等成果基础上,明确提出地热井可开采量、权益保护半径等。 A.2 报告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目的任务 第二节 矿业权设置及变更 第三节 矿区周边其他矿山、矿业权情况 第四节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第五节 以往研究程度 第六节 本次工作与质量评述 第七节 地热开发利用概况 第二章 区域地热地质条件 第一节 区域地质 第二节 水文地质特征 第三节 地温场特征及边界条件 第 三章 矿区地热地质特征 第一节 钻遇地层特征 第二节 地球物理测井及解译 第三节 成井结构及成井质量评述 第四节 热储特征 第五节 地热水补径排关系 第六节 地热水动态特征 第四章 产能测试 第一节 降压试
36、验 第二节 回灌试验 第三节 数据整理及热储参数计算 第五章 单井地热资源估算 第一节 热储概念模型 第二节 地热井可开采量估算 第三节 权益保护半径 第六章 地热流体特征及评价 第一节 地热流体特征 第二节 地热流体质量评 价 第七章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第一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DB37/T 4243 2020 12 第二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节 地热资源保护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存在问题和建议 A.3 报告主要附图 报告主要附 图包括: a) 地热地质图,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比例尺不宜小于 1: 1万; 2) 应包括附近可能影响到的
37、地热矿权; 3) 应包含热储层厚度分区、断裂、矿权范围、地热井基本信息、地热地质剖面图等内容。 b) 地热井采矿(勘 查)许可范围与资源估算范围叠加图; c) 地热井综合图表(包括钻孔柱状图、成井 结构图、水质分析结果表、降压试验成果表、交通位 置图、简要说明、编制人等相关内容)。 A.4 报告主要附表 报告主要附表包括: a) 降压试验观测记录表; b) 回灌试验观测记录表; c) 地热井动态监测资料汇总表; d) 水质分析汇总表。 A.5 报告主要附件 报告主要附件包括: a) 委托书; b) 水质分析报告; c) 测井解译报告; d) 拟设采矿权相关文件; e) 矿业权人承诺书; f)
38、编制单位承诺书。 DB37/T 4243 2020 13 B B 附 录 B (资料性) 降压试验观测原始记录表 表 B.1 降压试验观测原始记录表 井号: 井位: 坐标: X Y 井深: m 第 页 静水位埋深: m 液面温度: 测点距地面距离: m 地面标高: m 共 页 观测时间 流量观测 水位(压力)观测 井口温度 气 温 备 注 月 日 时 分 延续 时间 min 流量表 读数 m3 涌水量 m3/h 由测点 算起 m 压力表 读数 MPa 水位埋深 m 水位降深 m 注: 压力表读数仅在放喷试验中填写。 记录: 审核: 日期: DB37/T 4243 2020 14 C C 附 录
39、 C (资料性) 回灌试验观测原始记录表 表 C.1 回灌试验回灌井观测原始记录表 井号: 井位: 坐标: X Y 井深: m 第 页 静水位埋深: m 液面温度: 测点距地面距离: m 地面标高: m 共 页 观测时间 回灌观测数据 回扬观测 备 注 月 日 时 分 累计 时间 min 流量表 读数 m3 瞬时 流量 m3/h 累计 流量 m3 水位 埋深 m 水位 变幅 m 回灌 水温 流量表 读数 m3 瞬时 流量 m3/h 累计 流量 m3 回灌 水温 记录: 审核: 日期: DB37/T 4243 2020 15 表 C.2 回灌试验降压孔观测原始数据表 井号: 井位: 坐标: X Y 井深: m 第 页 静水位埋深: m 液面温度: 测点距井口距离: m 地面标高: m 共 页 观测时间 观测数据 备注 月 日 时 分 累计时间 min 流量表读数 m3 涌水量 m3/h 水位埋深 m 水位降深 m 井口水温 气温 记录: 审核: 时间: DB37/T 4243 2020 16 D D 附 录 D (资料性) 地热井动态监测资料汇总表 表 D.1 地热井动态监测资料汇总表 井号: 井位: 坐标: X Y 井深: m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