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04 DB3305 浙江省湖州市地方标准 DB 3305/T 1022019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s 2019 - 02 - 01 发布 2019 - 02 - 01 实施 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05/T 1022019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湖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标准由湖州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州市农业农村局、浙江省
2、标准化研究院、吴兴区农业农村局、湖州市农业科学 研究院、湖州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明丽、奚经龙、陆文渊、陈丽萍、任彤、臧聪、张萍、吴建荣、陈金丽、邹 新强、应珊婷、刘彦林、覃雅芳、姚晗珺、沈斌莉、仝国栋。 DB3305/T 1022019 1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管理规范的术语和定义、规划布局、产业融合、创业创新、绿色 生态、质量品牌、科技服务、体制机制、综合效益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
3、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2000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DB33/ 97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现代农业园区 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理念和生态循环为指导,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骨干,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 质装备为支撑,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农业示范区域。 3.2 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 以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可持续为目标,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通过技术创新、 技术集成、 模式探索, 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农业试验示范基
4、地。 3.3 星创天地 农业农村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 4 规划布局 建设总面积 30 000 亩( 667 m 2 )以上,其中核心区达到 20 000 亩( 667 m 2 )以上,至少规划建设 1 个 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且达到附录 A的要求;园区内村庄建设应符合 GB/T 32000的要求,至少建成 1 个 A 级景区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加工、物流、休闲体验、公共服务等功能区块完整。 DB3305/T 1022019 2 5 产业融合 5.1 主导产业 形成 1 个 2 个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并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其产值占比达到 50%以上。 5.2 全
5、产业链 建成至少一条以主导产业为基础的融生产、加工、营销等为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农产品电商、创 意农业等新业态发展成效明显。 5.3 休闲农业 加强农业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至少建 成 2 处休闲农业观光园。 休闲观光活动项目所需用地、 卫生、 安全等应符合有关要求, 其排污应符合 DB33/ 973的规定。 6 创业创新 6.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1.1 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培育,每个主导产业宜有不少于 1 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 1 个社会化服务组织。 6.1.
6、2 开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负责人宜取得初级 新型职业农民及以上资格证书。 6.2 创业主体 加强农业创业创新,建立孵化平台和服务机构,园区内建有市级星创天地 1 个以上或农创客 10 人以 上。 7 绿色生态 7.1 生态循环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立主体小循环和园区中循环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落实“一控二减四 基本”(“一控”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两减”指减少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四基本”指畜禽污染 处理、秸秆焚烧、地膜回收、土壤治理)措施,推广各类新型农作模式。 7.2 清洁生产 推行清洁化生产,主要农作物化肥的平均利用效率 40%以上;秸秆综
7、合利用率 95%以上;畜禽粪污 综合利用率 98%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与废弃农膜回收率 9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 100%;推广生态循环 养殖模式,水产养殖排放尾水生态化处理率 90%以上。发展节水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种植业面积 60%以上(林业 20%以上)。 7.3 清洁田园 DB3305/T 1022019 3 推进村庄保洁向农业区域延伸,园区内村庄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杆线、生产管理用房和大棚等 生产设施规范有序,田园整体面貌整洁美丽。 8 质量品牌 8.1 农产品质量安全 主要农产品有生产技术规程,农业标准化实施率 66%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措施落实,规模生 产主体农产品合格
8、证管理实现全覆盖,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可追溯率 90%以上,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 98.5%以上。 8.2 农产品品牌 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有 1 个以上主导产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9 科技服务 9.1 科技创新能力 产学研创体系完善,拥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园区内有不少于 2家市级以上的农业科技型企业。 推动现代种业、新型农机装备、智慧农业、大数据农业等在园区内发展。 9.2 科技服务体系 有市级以上农业研究院或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在园区内设立技术研发与服务机构,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 在园区内转化和应用。 10 体制机制 10.1 组织管理体制 设立实体化运行的现代农业园
9、区管委会,负责园区建设管理。 10.2 资金投入机制 宜建立或委托实体化运行的国有投资运营平台,集聚财政投入,并撬动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社会资 本、产业基金投入园区建设。 10.3 运行管理机制 宜建立公共服务中心,为园区提供日常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健全,各类财政 扶持资金使用规范、有效。 10.4 利益联结机制 推行土地集体流转,采用土地入股、“保底 +分红”等模式,实现共建共享。 11 综合效益 DB3305/T 1022019 4 11.1 经济效益 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市先进水平,比所在区县平均高 15%以上;湖羊、生猪、肉禽的出栏率及蛋禽 单产水平分别比所在区县平均高
10、2%以上和 5%以上。 11.2 社会效益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11.3 生态效益 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有 较大改善。 DB3305/T 1022019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建设要求 A.1 规划布局 A.1.1 按照产业与资源环境相匹配、生产与生活相协调要求,推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 环境保护等多规合一,优化示范园产业、空间、功能布局。 A.1.2 示范园种植业面积一般为平原3 000 亩(667 m 2 )以上、山地5 000 亩(66
11、7 m 2 )以上,水产养殖 业一般在1 000 亩(667 m 2 )以上,且区块集中连片,形成1 个2 个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A.1.3 加强美丽农业建设,并与周边村庄融为一体。 A.2 产业融合 A.2.1 依托自然环境和产业基础,拓展休闲、文化、养生、科普等多种功能,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 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A.2.2 加强农村农业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保护乡村历史和优良传统习俗。 A.3 创业创新 A.3.1 构建农业创业创新平台,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咨询、行政审批、项目申报、信贷保险等方面的 支持和便利,完善创业支持政策和服务体系。 A.
12、3.2 鼓励引导大学生、科技人员、工商业主、返乡农民、退伍军人等到示范园内创业发展,培育“农 创客” 、 “新农人”等新主体,园内应有10 名以上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农创客。 A.4 绿色生态 A.4.1 加强耕地资源有效保护,开展土壤污染防控和修复治理。 A.4.2 推广应用各类新型农作模式,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 系。 A.4.3 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规模生产主体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实现全覆盖,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 8%以上。 A.5 科技服务 A.5.1 整合科技资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相关企业、人才、载体、项目等创新要素向示范 园集聚,示范园内要拥
13、有不少于1家市级及以上农业科技型企业。 A.5.2 深化科技合作,市级以上农业科研机构要在示范园内设立技术研发与服务机构,或建立稳固的 合作机制。 A.5.3 健全农科教产学研联盟,探索“产业+团队+项目+基地”等新模式,园内至少有1 个科技特派员 领衔的示范基地。 DB3305/T 1022019 6 A.5.4 完善科技服务,在示范园内打造集科技示范、创业孵化、平台服务为一体的“星创天地” ,面向 科技特派员、家庭农场主、回乡农民工和大学生等创业创新主体提供成果转化、产业创意、产品创新、 人才培训等综合服务。 A.6 体制机制 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产销对接、订单合作等模式,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或其他产业化组织与农民建 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