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8 ,大小:914.36KB ,
资源ID:1507221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5072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3305 T 129-2019 美丽县域建设指南.pdf)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3305 T 129-2019 美丽县域建设指南.pdf

1、ICS 03.080 B 00 DB3305 浙 江 省 湖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5/T 129 2019 美丽县域建设指南 2019 - 12 - 30发布 2020 -0 1 - 01实施 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3305/T 129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州市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安吉县美丽乡村标准 化 研究中心 、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 、湖州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 仝国栋 、 王有富、胡景琦、 华歆雨 、 张舒 、 邹新强 、 沈丹蔚 、应珊婷、 奚经龙 、刘 彦林、

2、姚晗珺 DB 3305/T 129 2019 1 美丽县域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丽县域的城乡建设、生态宜居、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美丽县域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 GB 18918-201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DB 33 593-2015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B 33

3、1066 村镇避灾场所建设技术规程 DB 33/T 837-2014 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规范 DB 33/T 88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DB 33/T 912-2019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DB 33/T 1166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DB 33/T 2091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 DB 33/T 2209-2019 四好农村路 DB 33/T 2219-2019乡村放心消费建设与管理规范 DB 33/T 3004-2019 农村厕所建设和服务规范 DB 3305/T 40 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DB 3305/T 46 美丽公路建设规范 DB 3305/T 47 美丽乡村民主法治

4、建设规范 DB 3305/T 57 幸福邻里中心建设与服务管理规范 DB 3305/T 60 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和运行规范 DB 3305/T 62 绿色融资企业评价规范 DB 3305/T 63 绿色融资项目评价规范 DB 3305/T 64 绿色银行评价规范 DB 3305/T 65 银行业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建设规范 DB 3305/T 66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南 DB 3305/T 8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通用指南 DB 3305/T 92 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DB 3305/T 129 2019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美丽县域 辖区内经济、政

5、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城乡融合、治理有效、充满活力、 全民幸福的县级行政区域 。 4 总则 4.1 全域实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因地制宜,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阶段性任务与长远性发展相 结合,做好顶层设计 。 4.2 以人为本,统筹推进经济、 政治 、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 4.3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 配置。 4.4 坚持新时代高质量赶超发展目标,突出绿色发展主线,满足生态文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保障 改善民生和社会治理创新需要 ,实现可持续发展 。 5 城乡建设 5.1 总体要求 5.1.

6、1 制定全域统一的规划, 完善 城乡一体的 规划体系,统筹城乡人口、土地空间、生态建设、社会 事业及公共服务等布局,形成县 (区) -镇 (街道) -村 (社区) 三级联动的发展模式。 5.1.2 构筑城乡统筹新优势,提升完善城乡协调发展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引导资金、劳动力等资源 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相互融合,开展城乡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5.1.3 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以 县域整体空间规划 为切入点,构建城镇、生态、农业三类 空间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路径。 5.1.4 开展空间管控。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 能

7、力监测预警机制,执行负面清单制度,保护生态资源,强化总量控制,治理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利用。 5.1.5 美丽城镇 5.1.5.1 推进 产镇融合、镇村联动,实现环境、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的互补互融。 5.1.5.2 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整治建设管理,基本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现代小城镇治 理体系,确保整治成果长期保持;完善小城镇边界区域治理,构筑城乡美丽格局。 5.1.5.3 依托自然禀赋、人文风貌、产业特色等,注重整治与造景相结合,建设具有特色的小城镇, 提升环境质量和整体品位 。 5.1.5.4 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进一步提升建筑使用功

8、能 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水平 。 5.1.6 美丽乡村 5.1.6.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 DB33T 912-2019和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条例的要求, 以生态、 绿色为发展道路, 打造全域覆盖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 DB 3305/T 129 2019 3 5.1.6.2 创新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与运营管理。 5.2 基础设施建设 5.2.1 道路交通 5.2.1.1 按照 DB3305/T 46的要求开展美丽公路建设,达标服务区比例 100%、出行信息覆盖率 100%, 构建美丽公路网络体系。 5.2.1.2 构建畅通便捷的道路框架,改善穿城对外交

9、通、拥挤城市干道、断头路等问题道路,不同层 级道路之间有效连接,乡镇道路通达率、通畅率 100%。 5.2.1.3 按照 DB33/T 2209的要求开展四好农村路的建设, 构 建道路景观系统、精品观光示范带, 对 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进行绿色生态改造,县域干线公路绿化覆盖率 100%,农村公路绿化覆盖率 90%以上 , 实现“千里绿道” 。 5.2.1.4 构建以快速公交、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积极发展生态公交,推广节 能与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5.2.2 其他基础设施 5.2.2.1 坚持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推进规模化供水, 对大型集中厂站和主管网进行

10、改扩建,农村居 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一户一宅一表”、抄表收费到户服务,城乡供水实现“同网同价同服务”, 城乡供水一体化保证 95%以上。 5.2.2.2 采用雨污分流制, 对现有 排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新建、改建、 扩建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宜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 5.2.2.3 开展电网改造升级,配电网供电可靠率 99.83%以上,一户一表率 100%。 5.2.2.4 在主城区及用气需求较大、用气地点较集中、经济较发达的乡镇逐步推广管道燃气,天然气 气化率达到 44%以上。 5.2.2.5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有线电视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加强基础

11、设施信息共 享与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城市智能化、数字化管理。 5.2.2.6 建立由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垃圾分类收集点等组成的生活垃圾处理 系统,按照 DB3305/T 92的要求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 6 现代产业 6.1 总体要求 构建以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为一体的产业体系,保持产业结构多样化,随市场、政策调 整产业结构。 6.2 农业 6.2.1 基本要求 6.2.1.1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 产业 结构调整,构建生态高效安全优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6.2.1.2 着力提升粮油、蚕桑、水产、茶叶、水果、畜禽、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主导产业,形成生 产基地、龙

12、头企业、批发市场一体化建设,打造“良种推广 农业生产 精深加工 品牌销售”完整产 业链。 DB 3305/T 129 2019 4 6.2.1.3 打造“农业两区”升级版。发展休闲观光、电子商务等多功能农业综合体,促进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 6.2.1.4 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本地农技人员、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业科技水平。 6.2.2 产业发展 6.2.2.1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业集聚区,发展节约、循环、生态的现代农业,主要农产品中绿色、 有机食品认证比例 70%。 6.2.2.2 推广节能、节水、降耗、省工的农业物联网设施装备,设施农业面积比重 20%以上;推广间 作套作、水

13、旱轮作、粮经轮作、农牧结合、稻 -药轮作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推广高效环保农药、测土 配方施肥、新型肥料、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 95%以上,化 肥利用率 40%,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 40%以上。 6.2.2.3 引进培育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集群化发展,重 点推进产业集聚建设。 6.2.2.4 调整优化水产养殖布局,落实禁养区制度,控制湖库和近岸小网箱养殖规模。发展水产品精 深加工,加 快水产业转型升级。 6.2.2.5 建设数字田园,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数字化 ,打造智慧农业服 务平台。

14、6.2.2.6 开展农业品牌塑造培育、推介营销和社会宣传,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 、 有文化内涵的优势 特色农业品牌。 发展区域品牌,组建品牌建设利益共同体。 6.3 工业 6.3.1 以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构建工业产业体系。 6.3.2 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制造体系,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 值宜高于 80万元 /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40%以上。 全面发展绿色智造和清洁生产,推动新能源汽车、高 端装备、生物医药、绿色家居、通用航空 、地理信 息 等产业的发展。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6.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 1

15、0%以上。 6.4 服务业 6.4.1 基本要求 发展以健康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以及以绿色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 商贸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 6.4.2 休闲旅游 6.4.2.1 从新业态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服务提升、管理创新、现代旅游企业培育、品牌打造等方面, 推动旅游全域化发展。实现旅游产业、旅游平台、旅游环境、旅游服务全域化。 6.4.2.2 构建以乡村生活、城市休闲、主题娱乐为主的休闲旅游产业体系,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6.4.2.3 实施“旅游 +”行动,建设旅游度假区、旅游特色小镇、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生态集聚区、重 大旅游综合体等,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6.

16、4.2.4 发展文化体验、民宿休闲、影视休闲等参与性强、体验性强的旅游业态。开发农事体验型、 景区依托型、生态度假型、文化创意型等乡村旅游模式。 按照 DB33/T 2219-2019的要求开展农村放心消费的建设与管理。 DB 3305/T 129 2019 5 6.4.3 农业社会化服务 6.4.3.1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 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 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服务合作社、专业服务队等经营性 服务组织 。 6.4.3.2 采用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模式,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粮食烘 干、

17、动物诊疗和产品营销等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6.4.3.3 推广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开展农产品溯源、农资信息监管 平台、农技 110、农业电子政务等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建设。 6.4.4 绿色金融 6.4.4.1 按照 DB3305/T 62、 DB3305/T 63、 DB3305/T 64、 DB3305/T 65的要求开展绿色金融建设。 构建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为主 的绿色金融体系 。 6.4.4.2 以资源环境市场化为突破口,发展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构建绿色金 融政策体系,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6.4.4.3 增

18、强金融要素保障功能,以“产业链整合”、产业基金为重点,引进产业资本,提供相应的 金融配套服务;结合特色金融服务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6.4.5 科技 信息服务 6.4.5.1 坚持产学研结合,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重点企业中建设一批研发(技术)中心、 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规上企业研发中心占比超过 25%,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收入比重超过 1.5%。 6.4.5.2 构建以电子商务、智慧城市、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 、云平台为主的信息服务产业体系。 7 生态宜居 7.1 总体要求 7.1.1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7.1.2 建立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和监控体系,加强跨区污染

19、防控合作、联防联控。推进乡镇(街道) PM2.5 和臭氧自动监测设施建设。空气优良率 超过全省乡镇平均值 。 7.1.3 县控地表水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 GB 3838-2002 中 III类水质比例 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 7.1.4 县域土壤、噪声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环境功能区要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 72%以上。 7.2 生态保护 7.2.1 自然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7.2.1.1 加强能源、水、土地等资源管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应低于 0.4 吨标煤 /万元,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单位地区

20、生产 总值用水量降低达到当年要求; 划定并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DB 3305/T 129 2019 6 7.2.1.2 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应符合省市下达指标。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 制。 7.2.1.3 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环境实施动态监 管。 7.2.2 自然生态保护 7.2.2.1 县域森林覆盖率不少于 48%。发展林 下经济,加强旅游景区保护。实施“县 乡 村”三级 林长制,保护森林资源。 7.2.2.2 推进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对县域内森林、湿地、水流

21、、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 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逐步实施生态保护补偿。 7.2.2.3 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及自然环境。抵御外来物种入侵。 7.2.2.4 加强退化湿地的恢复和治理,开展湿地污染整治、湿地功能恢复、湿地公园建设,维护湿地 系统的自然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 7.2.2.5 按照 DB3305/T 66的要求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7.2.2.6 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殡葬方法。 。 7.2.3 生态修复 7.2.3.1 实施重点水利工程、中小流域整治工程和农村河道治理工程 。推进小流域、坡耕地及林地水 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开展河道

22、生态系统修复,实施“河(湖、湾)长制”,完善“智 慧河道”信息化管理,河湖长效保洁全覆盖。 7.2.3.2 开展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大中型水库周边等重点区域山体生态修复。加强以精品观光带 为重点的县域沿路、沿线、沿河区域的绿化、彩化、美化。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 45%以上。 7.2.3.3 按照 DB3305/T 40的要求,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干 道可视范围内矿山开采点全部完成治理,绿色矿山 建成率 100%。 7.2.3.4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对退化、污染、损毁农田进行改良和修复。 7.2.3.5 加快灾害调查评估、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等防灾减灾

23、体系建设。 7.3 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 7.3.1 农业污染防治 7.3.1.1 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DB33/ 593 的要求,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长效管理 机制 。 畜禽 规模 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98%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率 100%。水产养殖废水应达标排 放。 7.3.1.2 精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现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化肥使用量稳中有降。 7.3.1.3 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 ,秸秆综合利用率 95%以上。 7.3.1.4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 90%以上,回收包装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加强废旧膜的回收和 再加工利用。 7.3.2 生活污染

24、防治 DB 3305/T 129 2019 7 7.3.2.1 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 95%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达到 GB 18918 A 级以上标准,建立和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长效运营机制,城镇污水厂监督性监测达标率 100%。农村生 活污水处理行政村全覆盖。建立“县 乡镇(街道) 村 农户 运维单位”的“五位一体”农村生活 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体系。农家乐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7.3.2.2 健全城乡垃圾收运网络,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为 100%。 按照 DB 33/T 1166 的要求 对城镇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城镇 生活 垃圾分类率 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户

25、集、村收、镇中转、县运 输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 按照 DB 33/T 2091的要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实行垃圾收运分类 化、容器化、密闭化和机械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行政村覆盖率 100%。 7.3.2.3 按照 DB33/T 3004的要求开展农村厕所改造, 普及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100%。 全面实施厕所粪污同步治理、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积极建设生态公厕。 7.3.2.4 推广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7.3.3 工业 污染防治 7.3.3.1 引导工业企业入园。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打造美丽园区,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 7.3.3.2 形成

26、完善的固体废物闭环管理体系,各类固体废物实现源头减量化、分类资源化、处置无害 化。 7.3.3.3 开展涉水行业整治、提升,实施制革、印染、造纸和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加强工业 废气污染防治,实施工业废气清洁化排放。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达标率 100%。 7.4 街道整治 7.4.1 县域主要街道建筑风貌协调统一,城镇已建道路及公共场所照明普及率达到 80%。 7.4.2 街道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主要街道按照 70米左右服务半径配置垃圾箱(桶),垃圾箱(桶) 摆放有序。 7.4.3 建立专人定期巡查机制,取缔违规占道经营、乱设摊点违章行为,整治游商游贩,规范整治散 乱集贸市场。 7.4.4

27、 道路沿线(人行道、车行道上)无占道停放的机动车、非机动车。 7.4.5 货运车辆无随意占道卸货或卸货不影响正常交通秩序。 7.4.6 规范户外缆线架设,无乱接乱牵、乱拉乱挂现象。 7.4.7 开展危旧房排查,对老旧小区进行提档整治,对镇中村、镇郊村和棚户区进行改造,对 农村 危 房、城中村和“四无”企业等违建开展拆建 。 7.5 绿色生活 7.5.1 绿色消费 7.5.1.1 引导公众文明节俭就餐,引导餐饮企业实施餐厨垃圾分类收集。 7.5.1.2 推广环境友好型服装材料、燃料、助剂、洗涤剂及干洗剂。 7.5.1.3 推广节能环保汽车、节能省地型住宅,完善节水器具、节电灯具、节能家电等产品的

28、推广机 7.5.1.4 制,引导公众优先购买生态设计、节能认证、环境标志认证等产品,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 7.5.1.5 引导企业采用环保包装材料,适度包装,包装减量化、无害化。 7.5.2 绿色出行 DB 3305/T 129 2019 8 7.5.2.1 推广节能与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7.5.2.2 推广应用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推进码头、车站节能节水改造。 7.5.2.3 引导公众文明交通出行,提高绿色出行比例,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 75%。 7.5.2.4 公交、环卫行业和行政机关单位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共汽车中新能源 7.5.2.5 汽

29、车的比例达到 30%以上,在用营运公交车每年完成新能源改造 10%左右。 7.5.3 绿色建筑 7.5.3.1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建设工程全面推广使用新 7.5.3.2 型墙材、节能保温及绿色材料的应用,城镇地区新建建筑应符合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要 求。城镇 7.5.3.3 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 25%以上。 7.5.3.4 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活动,制定实施机关资源使用定额管理和效能标准,健全激励 7.5.3.5 和约束制度,加强政府办公场所、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管理,推动街道和楼宇能源智能化管理。 7.5.4 绿色办公 7.5.4.1 严格执行节能环

30、保产品采购制度,提高政府采购 中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比重。 7.5.4.2 实施减纸化行动,推行电子政务和多媒体会议方式,强化纸张节约和回收利用。 7.6 未来社区 积极开展未来社区试点 申报 创建工作, 打造 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的新型城市功能 单元 。 8 民生保障 8.1 总体要求 8.1.1 建立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8.1.2 基本公共服务预算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逐步提高。 8.1.3 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弱势群体倾斜。 8.2 教育发展 8.2.1 优化学前教育机构布局,完善“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一个乡镇(街道

31、)一个中心幼儿 园, 600 户以上 的村 1所农村规范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园率 9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 85%以上, 等级幼儿园覆盖面 98%以上,二级以上幼儿园比例 60%以上。 8.2.2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理规划与布局中小学学校,县域内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 例超过 95%,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实行就近入学政策和零择校制度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100%。 8.2.3 特殊教育向学前三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延伸,三类残疾学生学前三年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 分别达到 90%和 85%以上,全面实现残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 15 年免费教育。 8.2.4

32、广泛开展 城乡社区教育,积极构建全覆盖的终身教育网络。 8.2.5 实施“智慧校园”计划,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重视发挥互联网作用,提高远程教育、数字图 书馆的服务水平。 DB 3305/T 129 2019 9 8.2.6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面向企业职工、新型农民、退役士兵等群 体开展 相关 职业教育和培训 。 8.3 全民健康 8.3.1 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推进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级服务站三级网络建设,实现 20 分钟医疗服务圈全覆盖,每千人口执业 (助理 )医师数 3.2 人,县域内就诊率 90%以上 ,人均期望寿命 81 岁以上 。 8.3.

33、2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率 90%以上, 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化率 85%以上。 目标人群规范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 50%。 8.3.3 拥有当地卫生机构提供的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老年人保健等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 8.3.4 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推广“互联网 +”健康服务新模式。 8.4 社会保障 8.4.1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应保尽保。 45周岁(不 含)以上户籍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 95%。 8.4.2 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补贴政策,全面推进残

34、疾人参加大病保险,完善重度残疾人医疗 保障制度。 8.4.3 统一城乡救助标准,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 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城乡一体社会救助体系 。 8.4.4 健全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各项福利保障政策,残疾人全面小康实现程 度 97%以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 100%。 8.4.5 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不少于 50张,其中机构床 位数不少于 40 张。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应符合 DB33/T 837的要求。 8.4.6 建立县 (区

35、) 、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社会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 8.4.7 从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安置房和人才房等方面,构建覆盖城乡的住房保障新体系,城镇保障 性住房 符合条件的 常住人口 覆盖率 25%以上。 8.5 公共安全 8.5.1 建立健全以行政村协管员、村民小组信息员为主的责任网络,构建地方政府属地管理、监管部 门各司其职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8.5.2 建立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细化各级党委政府的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亿 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小于 0.097 。 8.5.3 全面推进平安建设,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立体治安防控体

36、系,实现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 覆盖;建立健全治安形势播报预警机制;加强全县(区)“扫黑除恶”网格化建设,群众对治安环境安 全感满意度大于 96%。 8.5.4 建立县、镇(街道)、村(社区)、机关部门、重点单位、村民小组六级防灾减灾网络,气象 灾害监测率大于 90%,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 95%以上 。 8.5.5 建立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自然灾害应急 体系 。 应急预案响应机制健全,村级避灾 场所的建设符合 DB33 1066 的要求,按 GB 50445 的要求开展防洪及内涝整治及避灾疏散整治,按 DB33/T 881 的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时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

37、。 DB 3305/T 129 2019 10 9 文化建设 9.1 公共文体 9.1.1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城区以 15 分钟为服务半径,农村 20 分钟为服务半径,统筹设置公共文体设施。 9.1.2 建立覆盖县(区)、镇 (街道 )、村 (社区 )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标 准应符合建标 160。 9.1.3 建成城乡一体、功能健全、服务规范、优质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县级公共图书 馆人均藏书量大于 1 册或总藏书量大于 50 万册,村级图书室 (农家书屋 )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9.1.4 落实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

38、、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制度,公益培训 (讲座 )、艺术 普及、阅读欣赏、展示展览等基本服务项目健全。 9.1.5 形成区县、乡镇、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行政村和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场所全 覆盖,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 100%,提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水平。 9.2 文化保护与利用 9.2.1 挖掘、保护、管理、传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 DB3305/T 85的要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保护,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继承人,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 力。 9.2.2 注重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培育地方特色文化,严格保

39、护历史文化村落、古建筑等文化遗产。 加强文化创意,村庄设计、农产品设计、旅游吸引物设计等应与乡村文化相结合。 9.3 文化产业 9.3.1 构建以文化休闲旅游、影视文化、数字动漫、创意设计、教育培训、现代传媒、文化会展为主 的产业体系。 9.3.2 创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 推进文化产品交易 平台、文化资本市场、文化产权市场建设 。 9.3.3 推进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积极培育乡土文化 。 9.4 文化宣传 9.4.1 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法 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传统美德

40、。 9.4.2 开展生态保护知识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等活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和体制改革的良好氛围,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9.5 文明风尚 9.5.1 宣传引导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 ,鼓励、倡导文明行为 ,禁止不文明行为。 9.5.2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健全长效的创建工作机制,让广 大群众共建共享文明。 9.5.3 培育树立最美人物、最美家庭、最美班组和最美窗口等先进典型,健全完善道德模范评选关爱 机制;深化文明村镇、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DB 3305/T 129 2019 11 9.5.4 按照 DB3305/T 94

41、的要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0 社会治理 10.1 营商环境 10.1.1 全面梳理公布部门间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推进改革集成化、数字化。 80的部门间办事 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部门间高频办事事项 100实现“最多跑一次”。 10.1.2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 减证便民”行动,打造“无证明城市”。 10.1.3 重点公共服务领域和公共场所基本实现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 10.1.4 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建成线上线下一体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审批服务体系。 10.2 基层治理 10.2.1 健全完善基层工作责任体系、基层工作组织体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基层联系服务体系、基

42、层工作制度体系、基层基础保障体系,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10.2.2 创新城乡管理方式,推进城乡管理网格化、信息化、法治化、社会化,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实 现全覆盖 。 10.2.3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农村社区治理示 范区建设。 10.2.4 把健全城乡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作为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的重要途径,打造“乡贤参事会”等 协商民主平台,着力实现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10.2.5 推广村(居)务公开栏、手机短信、“三资管理平台”、电子触摸屏、村务电视点播系统等村(居) 务公开形式,基本实现“阳光村务”信息进村入户全覆盖

43、,开展“阳光村务指数”评价工作。 10.2.6 构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搭建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幸福邻里 中心等联动平台,实现社区服务 水平、社会组织功能、社工实务能力“三提升”。 10.2.7 按照 DB3305/T 57的要求开展进幸福邻里中心建设,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水平。 10.2.8 按照 DB3305/T 60的要求开展党群服务中心建设。 10.3 综合治理 10.3.1 建设县区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推进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两网融合。 10.3.2 推动 “最多跑一次” 改革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建立 “四级联动、

44、同城通办” 机制,实现乡镇(街道)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覆盖 10.3.3 提升乡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实现县域内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 便民服务等 四个平台全覆盖。 10.3.4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 10.4 法治建设 10.4.1 完善法律服务供给机制,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 10.4.2 建立健全县级法律援助中心、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公共法律服务点三级网络,乡镇公 共法律服务站覆盖率 100%,法律顾问驻点驻村 。 按照 DB3305/T 47要求开展乡村的民主法治建设工作。 10.4.3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

45、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DB 3305/T 129 2019 12 10.4.4 加强智能化法律网络平台建设和专业化热线平台打造,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网络。 10.5 信用体系建设 10.5.1 加快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浙江政务服务网平台对接 ,实现 跨部门、 跨层级信用信息的汇聚与对比应用,实现区域信用信息联动 。 10.5.2 推进政务、商务、社会、司法 等 领域的信用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政策制度体系,着力提升全社 会诚信意识和信用

46、水平、改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 10.5.3 健全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完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加强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应用,构建 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 10.6 长效管理 10.6.1 重要民生决策事项,通过公示、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 和诉求 。 10.6.2 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手机信息等形式,向公众展示美丽县域建设动态、成效等信息,引导 公众参与并监督美丽县域建设 。 10.6.3 鼓励开展第三方满意度调查,并及时公开调查结果。 DB 3305/T 129 2019 13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7、的意见 2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 4 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5 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 6 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7 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8 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2016-2020 年) 9 浙江省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 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2018 2020 年) 10 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 11 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2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三五

48、”规划、 13 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2016 2020 年) 、 14 浙江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5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6 浙江省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17 浙江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 18 浙江省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19 浙江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 20 新时代 美丽乡村建设 规范 ( DB/T 33 912-2019) 21 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22 湖州市区城乡公共交通均等化发展情况报告 23 湖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4 湖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25 加快数字湖州建设打造现代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 2019 2021 年) 26 湖州市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7 湖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 2017 2020 年) 28 湖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9 湖州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30 湖州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 _ DB 3305/T 129 2019 14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