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9 ,大小:2.50MB ,
资源ID:1521902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5219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WW T 0054-2014 古代陶瓷科技信息提取规范 化学组成分析方法.pdf)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WW T 0054-2014 古代陶瓷科技信息提取规范 化学组成分析方法.pdf

1、备案号:44963-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 WW/T 0054 2014 2014-04-24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发布 WW 古代陶瓷科技信息提取规范 化学组成分析方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nalyzing ancient ceramic -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 古代陶瓷科技信息提取规范化学组成分析方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nalyzing ancient ceramic - Chemical

2、 composition analysis WW/T 0054 20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主编 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E-mail: 北京鹏润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毫米1230毫米1/16 印张:2.25 2014年6月第1版2014年6月第1次印刷 统一书号:1150101825定价:22.00元 I WW/T 0054 2014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1 4化学组成分析方法选取原则 1 5化学组成检测方法与依据 1 5.1有损检测方法 1 5.2无损检测方法 2 附录A(

3、规范性附录)化学分析方法 3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5 附录C(规范性附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11 附录D(规范性附录)中子活化分析 16 附录E(规范性附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 26 附录F(规范性附录)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 29 II WW/T 0054 2014 III WW/T 0054 2014 前 言 古代陶瓷科技信息提取规范是系列标准,其中包括: 古代陶瓷科技信息提取规范方法与原则 古代陶瓷科技信息提取规范化学组成分析方法 古代陶瓷科技信息提取规范形貌结构分析方法 本标准为该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和GB/T20

4、001.4200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文物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卓尚军、孙伟嬿、鲁晓珂、倪邦发、承焕生、屈海云。 IV WW/T 0054 2014 1 WW/T 0054 2014 古代陶瓷科技信息提取规范化学组成分析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古代陶瓷化学组成分析方法的技术内容及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对古代陶瓷胎釉中主次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

5、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6399粘土化学分析方法 ASTME2330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玻璃样品中痕量元素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MethodforDeterminationofTraceElementsinGlassSamplesUsing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 Spectrometry) 3缩略语

6、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 PAN1-(2-吡啶偶氮)-2-萘酚PyridineAzoNaphthol 4化学组成分析方法选取原则 对古代陶瓷化学组成的测定能提供其原料、产地、工艺演变以及产品流通等方面的信息。实际工 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a)研究古代陶瓷原料和工艺特点,可采用化学分析、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等方法测量古代陶 瓷胎、釉的主次量元素含量; b)研究古代陶瓷产地和来源等问题,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质谱分析以及中子活化分析等方法测量古代陶瓷胎、釉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7、c)大样品室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及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可以满足无损检测要 求。 5化学组成检测方法与依据 5.1有损检测方法 古代陶瓷化学组成有损分析方法包括: a)化学分析方法,见附录A; b)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见附录B; c)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见附录C; d)中子活化分析,见附录D; 2 WW/T 0054 2014 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见ASTME2330。 5.2无损检测方法 古代陶瓷化学组成无损分析方法包括: a)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见附录E; b)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见附录F。 3 WW/T 0054 201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8、 化学分析方法 A.1范围 本方法主要规定了古代陶瓷含铅釉中二氧化硅和氧化铅的测定方法。在其他情况下,用化学分析 方法测定古代陶瓷的化学组成可参照GB/T16399。 A.2二氧化硅的测定 含铅釉中二氧化硅的测定参照GB/T 16399中氟硅酸钾容量法,但应将方法中试剂氯化钾改为硝酸 钾,其余部分无需变更。 A.3氧化铅的测定 A.3.1方法提要 将古代陶瓷样品制成粉末状试料,试样经氢氟酸硫酸分解,残渣用硫酸溶解并生产硫酸铅沉 淀,过滤分离,沉淀用乙酸铵溶解,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计算氧化铅的含量。 A.3.2试剂 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优级纯试剂。 A.3.2.1氢氟酸:密度1.13g/mL

9、。 A.3.2.2乙醇:95。 A.3.2.3硫酸:1+1。 A.3.2.4硫酸:1+99。 A.3.2.5盐酸:1+1。 A.3.2.6氨水:1+1。 A.3.2.7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将67.50g氯化铵溶于水中,加570.0mL氨水(密度0.90g/ mL),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A.3.2.8乙酸乙酸铵溶液:pH5.5。将30.00g乙酸铵溶于100.0mL水中,加入30.00mL冰乙酸,摇 匀。 A.3.2.9EDTA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2mol/L,配制、标定见GB/T601。 A.3.2.10硫酸铜标准滴定溶液:c(CuSO 4 )0.02mol

10、/L,配制:称取5.00g硫酸铜(CuSO 4 5H 2 O) 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加4滴5滴硫酸(A.3.2.3),用水稀释至1000mL,充分摇匀。待标定。 硫酸铜标准滴定溶液与E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比的测定:取10.00mLEDTA标准滴定溶液于250mL 烧杯中,加150.0mL水,加入5.00mL乙酸乙酸铵溶液(A.3.2.8),6滴PAN指示剂(A.3.2.12),用硫 酸铜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成稳定的亮紫色,近终点加入10.00mL乙醇(A.3.2.2)。硫酸铜 标准滴定溶液与E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比(K),按公式A.1计算,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K=10.00/V

11、(A.1) 式中: 4 WW/T 0054 2014 10.00移取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加入硫酸铜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A.3.2.11铬黑T指示剂:0.10g铬黑T与10.00g无水硫酸钠在玛瑙研钵中研磨混匀,避光保存。 A.3.2.12PAN指示剂:10g/L乙醇溶液。 A.3.3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约0.2000g,精确至0.1mg。置于铂皿中,少量水润湿,加入2.00mL硫酸(A.3.2.3)、 10.00mL氢氟酸(A.3.2.1),置于低温电炉上加热蒸干,继续加热蒸发至硫酸白烟冒尽。冷却后,再 加入2.00mL硫酸(A.

12、3.2.3),继续加热蒸发至硫酸白烟冒尽。冷却,加入2.00mL硫酸(A.3.2.3)、 15.00mL水,低温加热4h后,用慢速滤纸过滤,用硫酸(A.3.2.4)洗涤沉淀5次6次,再用水洗涤沉淀 3次4次。 沉淀移入250mL烧杯中。铂皿中加入20.00mL乙酸乙酸铵溶液(A.3.2.8),加热至残余沉淀溶 解,溶液移入放有沉淀的烧杯中,再加入10.00mL乙酸乙酸铵溶液(A.3.2.8),加热煮沸至溶液 清亮,冷却。加入过量的EDTA标准滴定溶液(A.3.2.9)(视氧化铅的含量而定,一般过量约3mL 5mL),6滴PAN指示剂(A.3.2.12),用硫酸铜标准滴定溶液(A.3.2.10)

13、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成稳定 的亮紫色,近终点加入10.00mL乙醇(A.3.2.2)。 A.3.4结果计算 氧化铅(PbO)的质量分数(PbO),数值以表示,按公式A.2计算: () () 100 1000 20.22321 = m KVVc PbO (A.2) 式中: c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 1 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试液所消耗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 2 回滴过量EDTA标准滴定溶液所消耗的硫酸铜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 (mL); K硫酸铜标准滴定溶液换算成EDTA标准溶液的系数; 223.20氧化铅的摩尔质量,单位

14、为克每摩尔(g/mol); m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位数。 A.3.5精密度 重复性限为0.30;再现性限为0.35。 A.4结果记录 应以书面方式记录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注明样品中各氧化物组分的百分比含量,小数点后一般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 WW/T 0054 2014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B.1范围 本方法主要规定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古代陶瓷化学组成的分析技术要求。 B.2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铜、氧化镍、二氧化钛、氧化锰、五氧化 二磷的测定 B.2.1方法提要 将古代陶

15、瓷样品制成粉末状试料,用碳酸钠和硼砂熔融分解制成溶液后,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炬 焰中激发,发射出所含元素的特征谱线,根据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强度计算元素的含量。 B.2.2试剂 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优级纯试剂。 B.2.2.1盐酸:1+1。 B.2.2.2硝酸:1+1。 B.2.2.3硫酸:1+1。 B.2.2.4氢氧化钠:固体。 B.2.2.5混合熔剂:无水碳酸钠与四硼酸钠等量研细,混匀。 B.2.2.6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各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可按照下述步骤配制而成,或直接使用有证标 准溶液。 B.2.2.7三氧化二铝标准储备溶液:称取0.5293g0.0001g金属铝(99.99%)于塑料烧杯

16、中,加入约 50.00mL水和5.00g10.00g氢氧化钠,使其溶解(必要时可在水浴上低温加热溶解)。加入硫酸至酸性 后再加约10.00mL,移入500mL烧杯中,加热煮沸使溶液透明冷却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 释至标线,摇匀。贮于塑料瓶中。此溶液三氧化二铝1.00mg/mL。 B.2.2.8三氧化二铝稀标准溶液:取10.00mL三氧化二铝标准储备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 线,摇匀。此溶液三氧化二铝0.10mg/mL。 B.2.2.9三氧化二铝工作曲线系列溶液:取三氧化二铝稀标准溶液(0.00、1.00、5.00、10.00、 20.00、30.00、40.00)mL分

17、别放入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g无水碳酸钠、1.00g四硼酸钠、 10.00mL盐酸,稀释至标线,摇匀。此系列溶液三氧化二铝的浓度为(0、1、5、10、20、30、40) g/ mL。供测定三氧化二铝用。 B.2.2.10氧化钙标准储备溶液:称取1.7848g0.0001g预先经105110干燥2h的高纯碳酸钙于 300mL烧杯中,加入50.00mL水,逐滴加入20.00mL盐酸,溶解后,加热至微沸,驱尽二氧化碳,冷 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贮于塑料瓶中。此溶液氧化钙1.00mg/mL。 B.2.2.11氧化镁标准储备溶液:称取1.0000g0.0001g预

18、先经950灼烧至恒重的高纯氧化镁于300mL 烧杯中,加入50.00mL水和20.00mL盐酸,加热溶解,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 匀。贮于塑料瓶中。此溶液氧化镁1.00mg/mL。 6 WW/T 0054 2014 B.2.2.12氧化钙和氧化镁混合标准溶液:取20.00mL氧化钙标准储备溶液和20.00mL氧化镁标准储 备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氧化钙的浓度为0.20mg/mL,氧化镁的浓度为 0.20mg/mL。 B.2.2.13氧化钙和氧化镁混合工作曲线系列溶液:取氧化钙和氧化镁混合标准溶液(0.00、1.00、 2.50、5.00、10

19、.00、15.00、20.00)mL分别放入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g无水碳酸钠、1.00g四 硼酸钠、10.00mL盐酸,稀释至标线,摇匀。此系列溶液氧化钙和氧化镁的浓度均分别为(0、2、5、 10、20、30、40) g/mL。供测定氧化钙和氧化镁用。 B.2.2.14三氧化二铁标准储备溶液:称取1.0000g0.0001g预先经400灼烧30min的光谱纯三氧化二 铁于300mL烧杯中,加入100.00mL水、40.00mL盐酸和2.00mL硝酸,加热溶解,冷却。移入1000mL容量 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贮于塑料瓶中。此溶液三氧化二铁浓度为1.00mg/mL。 B.2.2

20、.15氧化钴标准储备溶液:称取1.0712g0.0001g预先经110干燥2h的光谱纯四氧化三钴于 300mL烧杯中,加入20.00mL水和25.00mL盐酸,加热溶解。如溶解缓慢又蒸发近干,可适量补加盐 酸。完全溶解后再将溶液蒸发近干,加 10.00mL盐酸和少量水,加热溶解,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 中,稀释至标线,摇匀。贮于塑料瓶中。此溶液氧化钴浓度为1.00mg/mL。 B.2.2.16氧化铜标准储备溶液:称取1.0000g0.0001g预先经110干燥2h的光谱纯氧化铜于300mL 烧 杯中,加入100.00mL水、30.00mL盐酸和5.00mL硝酸,加热溶解,冷却。移入100

21、0mL容量瓶中,稀释 至标线,摇匀。贮于塑料瓶中。此溶液氧化铜浓度为1.00mg/mL。 B.2.2.17氧化镍标准储备溶液:称取1.0000g0.0001g预先经110干燥2h的光谱纯氧化镍于300mL烧 杯中,加入100.00mL水、30.00mL盐酸和5.00mL硝酸,加热溶解,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 至标线,摇匀。贮于塑料瓶中。此溶液氧化镍浓度为1.00mg/mL。 B.2.2.18三氧化二铁、氧化钴、氧化铜和氧化镍混合标准溶液:分别移取20.00mL三氧化二铁、氧化 钴、氧化铜和氧化镍标准储备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三氧化二铁、氧化 钴、氧化铜

22、和氧化镍的浓度均为0.20mg/mL。 B.2.2.19三氧化二铁、氧化钴、氧化铜和氧化镍混合工作曲线系列溶液:取三氧化二铁、氧化钴、 氧化铜和氧化镍混合标准溶液(0.00、1.00、2.50、5.00、10.00、15.00、20.00)mL分别放入一组 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g无水碳酸钠、1.00g四硼酸钠、10.00mL盐酸,稀释至标线,摇匀。此系列 溶液三氧化二铁、氧化钴、氧化铜和氧化镍的浓度均分别为(0、2、5、10、20、30、40) g/mL。供 测定三氧化二铁、氧化钴、氧化铜和氧化镍用。 B.2.2.20二氧化钛标准储备溶液:称取0.2500g0.0001g预先经95

23、0灼烧1h的光谱纯二氧化钛,置于 铂坩埚中,加入5.00g焦硫酸钾,喷灯上小火熔融至清,冷却。熔融物用150.00mL硫酸加热溶解,冷至 室温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硫酸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二氧化钛浓度为1.00mg/mL。 B.2.2.21二氧化钛稀标准溶液:取20.00mL二氧化钛标准储备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0mL硫 酸,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二氧化钛浓度为0.20mg/mL。 B.2.2.22氧化锰标准储备溶液:称取0.2390g0.0001g基准硫酸锰(MnSO 4 H 2 O)溶于水,移入 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贮于塑料瓶中。此溶液氧化锰浓

24、度为0.10mg/mL。 B.2.2.23五氧化二磷标准储备溶液:称取0.1918g0.0001g预先经10511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磷 酸二氢钾(KH 2 PO 4 ),溶于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贮于塑料瓶中。此溶液五 氧化二磷浓度为0.10mg/mL。 7 WW/T 0054 2014 B.2.2.24二氧化钛、氧化锰和五氧化二磷混合工作曲线系列溶液:分别移取二氧化钛稀标准溶液 (0.00、0.50、1.00、2.50、5.00、10.00、15.00)mL、氧化锰标准储备溶液和五氧化二磷标准储备溶 液(0.00、1.00、2.00、5.00、10.00、20.00

25、、30.00)mL,分别放入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g无 水碳酸钠、1.00g四硼酸钠、10.00mL盐酸,稀释至标线,摇匀。此系列溶液二氧化钛、氧化锰和五氧 化二磷的浓度均分别为(0、1、2、5、10、20、30) g/mL。供测定二氧化钛、氧化锰和五氧化二磷 用。 B.2.3分析步骤 称取0.2000g试料,精确至0.0001g,置于已预先加入2.00g混合熔剂(B.2.2.5)的铂坩埚中,混匀, 再加入2.00g混合熔剂覆在上面,在低温加热至混合物恰好熔化,然后在1000继续加热熔融30min 后,冷却。加入20.00mL水,室温浸泡至疏松后,将熔块转移至250mL烧杯中,用

26、水吹洗坩埚内壁及 盖,洗液并入烧杯中,加入25.00mL盐酸(B.2.2.1),煮沸至溶液清亮,冷至室温,移入250mL容量瓶 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待测。 仪器预热稳定后,于灵敏波长或次灵敏波长(推荐)处(见表B.1),先测定混合工作曲线系列溶 液的发射光强度,绘制工作曲线,再测定空白和试液的发射光强度。 表B.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各元素的推荐波长 单位为纳米 元素 Al Ca Mg Fe Ti 波长 396.152,308.215 396.847,317.933 279.553,280.270 238.204,259.940 334.941,336.122 元素 Co C

27、u Ni Mn P 波长 238.892,230.786 324.754,213.598 231.604,216.555 257.610,259.372 213.618,177.434 B.2.4结果计算 各待测元素分别以其质量分数 x 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B.1计算: 46 1010 100 = = m vc m Vc w xx x (B.1) 式中: c x 减去空白试验后的试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 g/mL); V试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B.2.5精密度 精密度见表B.2。 表B.2电感耦合等

28、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 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铜、氧化镍、二氧化钛、氧化锰、五氧化二磷的精密度 氧化物 含量范围/%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 氧化物 含量范围/%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 Al 2 O 3 0.5 0.03 0.04 CaO 0.5 0.04 0.06 0.52 0.08 0.10 0.51 0.10 0.15 24 0.15 0.20 14 0.15 0.20 8 WW/T 0054 2014 氧化物 含量范围/%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 氧化物 含量范围/%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 MgO 0.5 0.03 0.05 Fe 2 O

29、 3 0.5 0.03 0.05 0.51 0.08 0.10 0.52 0.08 0.10 14 0.15 0.20 24 0.15 0.20 氧化物 含量范围/%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 氧化物 含量范围/%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 Co 2 O 3 0.2 0.02 0.03 CuO 0.2 0.02 0.03 0.20.5 0.03 0.05 0.20.5 0.03 0.05 0.51 0.08 0.12 0.51 0.08 0.12 氧化物 含量范围/%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 氧化物 含量范围/%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 NiO 0.2 0.02 0.03 TiO

30、2 0.3 0.02 0.03 0.20.5 0.03 0.05 0.31 0.06 0.10 0.51 0.08 0.12 13 0.15 0.20 氧化物 含量范围/%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 氧化物 含量范围/%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 MnO 0.1 0.02 0.03 P 2 O 5 0.2 0.03 0.05 0.10.5 0.03 0.05 0.21 0.06 0.10 0.51 0.08 0.12 13 0.12 0.15 B.3氧化钠和氧化钾的测定 B.3.1方法提要 将古代陶瓷样品制成粉末状试料,经高氯酸和氢氟酸分解制成溶液后,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炬焰 中激发,发射出

31、所含元素的特征谱线,根据钠、钾特征谱线的强度分别测定氧化钠和氧化钾的含量。 B.3.2试剂 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优级纯试剂。 B.3.2.1盐酸:1+1。 B.3.2.2高氯酸:70%。 B.3.2.3氢氟酸:40%。 B.3.2.4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各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可按照下述步骤配制而成,或直接使用有证标 准溶液。 B.3.2.5氧化钠标准储备溶液:称取1.8859g0.0001g预先经500600灼烧30min的高纯氯化钠溶 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贮于塑料瓶中。此溶液氧化钠1.00mg/mL。 B.3.2.6氧化钾标准储备溶液:称取1.5829g0.000

32、1g预先经500600灼烧30min的高纯氯化钾溶 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贮于塑料瓶中。此溶液氧化钾1.00mg/mL。 B.3.2.7氧化钠和氧化钾混合标准溶液:取20.00mL氧化钠标准储备溶液和20.00mL氧化钾标准储备溶 表B.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 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铜、氧化镍、二氧化钛、氧化锰、五氧化二磷的精密度 (续) 9 WW/T 0054 2014 液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氧化钠的浓度为0.20mg/mL,氧化钾的浓度为0.20mg/ mL。 B.3.2.8氧化钠和氧化钾混合工作

33、曲线系列溶液:取氧化钠和氧化钾混合标准溶液(0.00、1.00、 2.00、5.00、10.00、15.00、20.00)mL分别放入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0mL盐酸,稀释至标 线,摇匀。此系列溶液氧化钠和氧化钾的浓度均分别为(0、2、4、10、20、30、40) g/mL。供测定 氧化钠和氧化钾用。 B.3.3分析步骤 称取0.1000g0.2000g试料,精确至0.0001g,置于铂坩埚中,用水润湿,加入2.00mL高氯酸 (B.3.2.2)和10mL氢氟酸(B.3.2.3),盖上坩埚盖,置低温电炉上加热分解。打开坩埚盖,用水吹 洗坩埚内壁及盖(洗液并入坩埚内),升高电炉温度

34、继续蒸发,直至高氯酸白烟冒尽,冷却。加入 10.00mL盐酸(B.3.2.1),用水吹洗坩埚壁,加热至盐类完全溶解、溶液澄清,冷却至室温,移入 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仪器预热稳定后,分别于钠灵敏波长589.592nm或次灵敏波长588.995nm(推荐)和钾灵敏波长 766.491nm或次灵敏波长769.897nm(推荐)处,先测定混合工作曲线系列溶液的发射光强度,绘制工 作曲线,再测定空白和试液的发射光强度。 注:若试液中氧化钠和氧化钾浓度超出绘制工作曲线范围,则应将样品分解后所得试液定容至250mL,重复后续 分析步骤。 B.3.4结果计算 氧化钠(Na 2 O)和氧

35、化钾(K 2 O)分别以其质量分数 (Na 2 O)和 (K 2 O)计,数值以%表 示,按公式B.2计算: 46 22 1010 100 )()( = = m cV m cV OKwONaw (B.2) 式中: c减去空白试验后的试液中氧化钠或氧化钾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 g/mL); V试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位数。 B.3.5精密度 精密度见表B.3。 表B.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氧化钾和氧化钠的精密度 含量范围/%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 0.5 0.03 0.05 0.51 0.06 0.10

36、 15 0.15 0.20 51022keV,ann.511.0 64 Zn(n,p), 67 Ga(n,) 66 Cu 5.10m 1039.2 66 Zn(n,p), 69 Ga(n,) Zn 65 Zn 244.0d 1115.5 46 Sc(83.82d,1120.5) 69m Zn 13.76h 438.6 69 Ga(n,p),72Ge(n,) Ga 72 Ga 14.1h 834 54 Mn(312.5d,834.8) 72 Ge(n,p) Ge 77 Ge 11.3h 264.6 75 Se(119.77d,264.7) As 76 As 26.32h 559.1 114m I

37、n(49.51d,558.4) 79 Br(n,) Se 75 Se 119.77d 264.7 182 Ta(114.43d,264.1) 77m Se 17.5s 161.8 179m Hf(18.7s,160.7) Br 80 Br 17.68m 616.3 82 Br 35.3h 554.3 85 Rb(n,) 776.5 99 Mo(66.02h,777.9) 152 Eu(13.3y,778.9) Rb 86 Rb 18.68d 1076.6 86 Sr(n,p) Sr 85 Sr 84.84d 514 E 1022keV,ann.511.0 87m Sr 2.805h 388.4

38、 71m Zn(3.92h,386.3) Y 90m Y 3.19h 202.5 Zr 95 Zr 64.03d 756.7 154 Eu(8.561y,756.9) 235 U(n,f) Nb 94m Nb 6.26m 871 Mo 99 Mo 66.02h 140.5 59 Fe(44.63d,142.7) 235 U(n,f) Ru 103 Ru 39.26d 497.1 131 Ba(11.8d,496.3) 235 U(n,f) Rh 104m Rh 4.34m 555.8 Pd 109 Pd 13.7h 88 160 Tb(72.1d,86.8) Ag 110m Ag 249.76

39、d 657.8 76 As(26.32h,657.1) 884.7 46 Sc(83.82d,889.3) Cd 115 Cd 53.46h 527.9 128 I(24.99m,526.6) 115 In 4.36h 336.2 238 Np(2.355d,334.3) In 114m In 49.51d 190.3 59 Fe(44.63d,192.3) 116m In 54.15m 1293.5 41 Ar, 59 Fe Sn 113 Sn 115.09d 391.7 160 Tb(72.1d,392.5) 117m Sn 13.61d 158.5 47 Sc(3.35d,159.4),

40、 199 Au(3.15d,158.3) Sb 122 Sb 2.70d 564.1 134 Cs(2.062y,563.2) 124 Sb 60.2d 1691 23 WW/T 0054 2014 表D.2反应堆中子活化分析的相关核参数 (续) 元素 核素 半衰期 能量keV 干扰核素(半衰期,能量) 一般核反应干扰 I 128 I 24.99m 442.9 149 Nd(1.73h,443.5), 233 Th(22.3m,441.0) Cs 134 Cs 2.062y 604.7 124 Sb(60.2d,602.7) 795.8 152 Eu(13.3y,794.7) Ba 131 B

41、a 11.8d 496.3 103 Ru(39.26d,497.1) La 140 La 40.22h 1596.5 154 Eu(8.561y,1596.7) 140 Ce(n,p), 235 U(n,f) Ce 141 Ce 32.501d 145.4 175 Yb(4.19d,141.9) 141 Pr(n,p), 235 U(n,f) Pr 142 Pr 19.12h 1575.6 142 Nd(n,p), 235 U(n,f) Nd 147 Nd 10.98d 531 150 Sm(n,), 235 U(n,f) 91.1 131 Ba(11.8d,92.3) Sm 153 Sm 4

42、6.7h 103.2 239 Np(2.355d,103.7) 153 Eu(n,p) Eu 152 Eu 13.3y 1408 152 Gd(n,p) Gd 153 Gd 246.1d 97.4 233 Pa(27.0d,98.4) Tb 160 Tb 72.1d 879.4 46 Sc(83.82d,889.3) 160 Dy(n,p) 1178 Dy 165 Dy 2.334h 94.7 233 Pa(27.0d,94.6) 165 Ho(n,p) Ho 166 Ho 26.8h 80.6 197 Hg(64.1h,80.2) 166 Er(n,p) Er 171 Er 7.52h 30

43、8.3 169 Yb(32.0d,307.7) 174 Yd(n,) Tm 170 Tm 128.6d 84.3 182 Ta(114.43d,84.7) 170 Yb(n,p) Yb 175 Yb 4.19d 396.3 147 Nd(10.98d,398.2) 175 Lu(n,p) Lu 177 Lu 6.71d 208.4 239 Np(2.355d,209.8) Hf 181 Hf 42.39d 482.2 192 Ir(74.2d,484.5) Ta 182 Ta 114.43d 1221.3 W 187 W 23.9h 685.7 147 Nd(10.98d,685.9), 11

44、0m Ag(249.76d,687.0) Re 186 Re 90.64h 137.2 75 Se(119.77d,136.0) Os 191 Os 15.4d 129.4 169 Yb(32.0d,130.5) Ir 192 Ir 74.2d 468.1 Pt 199 Au 3.15d 158.4 47 Sc(3.35d,159.4), 117m Sn(13.61d,158.5) 197 Au(2n,) Au 198 Au 2.695d 411.8 152 Eu(13.3y,411.0) Hg 197 Hg 64.1h 68.8 153 Sm(46.7h,69.7) 203 Hg 46.61

45、2d 279.2 75 Se(119.77d,279.5) Th 233 Pa 27.0d 312 42 K(12.36h,313.0) U 239 Np 2.355d 277.6 75 Se(119.77d,279.5), 203 Hg(46.612d,279.2) 24 WW/T 0054 2014 D.10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 活化分析的不确定度包括统计不确定度和非统计不确定度。统计不确定度包括标准、样品测量计 数的不确定度(活化分析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样品称重不确定度,其次还有样品不均匀性,中子 通量,测量几何等等。非统计不确定度包括那些不能从统计方法计算的不确定度,如参数和设备系统

46、等带来的。在K 0 法中,还包括K 0 值、F、探测效率等的不确定度。通常由公式D.9表示: 222 BtAtt SSS += (D.9) 式中: S t 分析不确定度; S At 统计类的总不确定度; S Bt 非统计类的总不确定度。 D.11探测极限 D.11.1判断极限(L C ) 在中子活化分析中,判断极限(L C )由公式D.10表示: Bc CL 33.2= (D.10) 式中: C B 待测元素特征伽玛射线峰面积的本底计数; L C 计数判断极限,当一个峰面积的净计数C n L C ,则可判断(以95的置信度)该峰为真 峰。也可以转化为核素重量或浓度的判断极限。最大判断极限可把L

47、 C 当成峰面积计算。 D.11.2探测极限(L D ) 在中子活化分析中,探测极限(L D )由公式D.11表示: BD CL 65.471.2 += (D.11) 式中: L D 探测计数极限,待测元素的分析峰净计数C n 至少等于L D ,该元素才可以被探测到(以95% 的置信度)。可以转化为元素重量的探测极限,最大探测极限被认为是峰面积。对于未探 测到的元素,分析报告中给出L D( m) 。 D.11.3测量极限(L Q ) 在中子活化分析中,测量极限(L Q )由公式D.12表示: )2/)/81(1( 2122 QBQQ KCKL += (D.12) 式中: L Q 物理意义是待测

48、元素分析峰面积至少等于L Q ,该元素才可以在1/ K Q 的相对标准偏差内被测 定; K Q 预定的相对不确定度。 D.12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D.12.1定义 D.12.1.1质量保证 中子活化分析的质量保证是指中子活化分析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计划和步骤都能够满足分析 25 WW/T 0054 2014 质量要求,并做好详细记录。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D.12.1.2质量控制 中子活化分析的质量控制是使用标准物质参与中子活化分析的全部过程,监视和控制质量环上所 有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 D.12.1.3质量评价 中子活化分析的质量评价是对中子活化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标准、技术方

49、法和质量控制措施、实 验记录进行分析,确定中子活化分析产生的数据结果的可靠程度。 D.12.2内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步骤如下: a)用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进行分析结果确认; b)用同一种核素的不同伽玛射线对分析结果进行确认; c)通过多次测量对分析结果进行确认; d)同一条伽玛射线峰用不同的拟合方式进行确认; e)用标准化相对比较法和K 0 法结果进行确认; f)通过改变照射和计数条件进行确认。 D.12.3标准物质分析 标准物质是指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正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 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这里指元素浓度)。 将标准物质和待分析样品在相同的辐照和分析测量条件下进行分析,并将标准物质的分析值与 标准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通常如果标准物质的分析值与标准值在不确定度范围以 内,认为分析结果可靠。 有时标准物质的标准值也可能出现问题,为了证明质量控制分析的准确性,通常使用两个或以上 合适的标准物质同时进行分析,将标准物质的分析值与标准值分别进行比较,进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