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3 ,大小:1.53MB ,
资源ID:1521930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5219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WW T 0059-2014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丝织品类文物.pdf)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WW T 0059-2014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丝织品类文物.pdf

1、备案号:44968-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 WW/T 0059 2014 2014-04-24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发布 WW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丝织品类文物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ng disease of movable collection - Silk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丝织品类文物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ng disease of movable collection - Silk

2、WW/T 0059 20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主编 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E-mail: 北京鹏润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毫米1230毫米1/16 印张:1.25 2014年6月第1版2014年6月第1次印刷 统一书号:1150101830定价:12.00元 I WW/T 0059 2014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病害类型及性质 1 5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评估流程 2 5.1概述 2 5.2评估流程 2 6文物信息收集 2 6.1基本信息 2 6.2修复历史信息 2 6.

3、3保存环境信息 2 7病害识别 3 7.1总则 3 7.2直接观察 4 7.3仪器分析 4 7.4病害测量 5 8病害性质判定 6 8.1概述 6 8.2动物损害、残缺、粘连、水渍与印绘脱落 6 8.3破裂与皱褶 6 8.4微生物损害 6 8.5糟朽 6 8.6污染 6 8.7晕色与褪色 7 8.8不当修复 7 9文物病害评估 7 9.1综合评估 7 9.2保护修复建议 7 10评估报告 7 10.1概述 7 10.2报告封面 7 10.3正文 8 10.4附件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评估报告 9 II WW/T 0059 2014 附录B(资料性附录)显微镜分析方法 15

4、附录C(资料性附录)丝织品类文物样品要求 16 III WW/T 0059 2014 前 言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是系列标准,其中包括: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陶质文物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瓷器类文物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金属类文物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丝织品类文物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竹木漆器类文物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馆藏壁画类文物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石质文物 本标准为该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9)归口。

5、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安徽博物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德才、朱展云、柏小剑、杨弢、范文奇、郑龙亭。 IV WW/T 0059 2014 1 WW/T 0059 2014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丝织品类文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移动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评估程序、评估内容、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报告的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可移动丝织品类文物的病害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668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6、GB/T6040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 GB/T8424.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表面颜色的测定通则 GB/T8424.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色差计算 GB/T17359微束分析能谱法定量分析 FZ/T01057.3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第3部分:显微镜法 FZ/T01057.8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第8部分:红外光谱法 FZ/T01090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组织图与穿综、穿筘及提综图的表示方法 JB/T9400X射线衍射仪技术条件 JG/J89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Y/T009转靶多晶体X射线衍射方法通则 JY/T010分析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通则 WW/T0013馆藏丝织品病害与图示 WW/T0015馆

7、藏丝织品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 WW/T00162008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WW/T0013、WW/T001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病害类型及性质 根据不同病害发展趋势及其对丝织品类文物稳定性的影响,将病害活动性质划分为: a)稳定病害:病害已经产生或存在且不再继续发展和蔓延,不会对文物稳定性产生影响的病害类 型; b)活动病害:病害已经产生或存在且继续发展和蔓延,对文物稳定性产生影响的病害类型; c)可诱发病害:病害已经产生或存在且不再继续发展和蔓延,在外部条件(如保存环境改变)激 发下可能导致文物病害发展,引发其他病害产生的病害类型。 病害活动性质划分

8、见表1。 2 WW/T 0059 2014 表1丝织品类文物病害活动性质划分 序号 病害名称 病害类型 稳定病害 活动病害 可诱发病害 1 动物损害 2 微生物损害 3 残缺 4 破裂 5 糟朽 6 污染 7 粘连 8 皱褶 9 晕色 10 褪色 11 水渍 12 印绘脱落 13 不当修复 14 饱水 5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评估流程 5.1概述 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评估包括基本信息、修复历史信息和保存环境信息收集;通过直接观察和仪器 检测进行病害识别;病害活动性质判定;文物病害综合评估、保护修复建议;形成评估报告。 5.2评估流程 评估流程见图1。 6文物信息收集 6.1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包括:文物名

9、称、入藏时间、收藏单位、文物登录号、文物来源、文物年代、文物材 质、文物级别、文物尺寸和文物质量等。记录格式见附录A表A.1。 6.2修复历史信息 修复历史信息包括以往历次修复的时间、内容、技术、材料及后期效果评价。记录格式见表A.1。 6.3保存环境信息 保存环境信息包括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特征污染物,调查数据以完整的年度数据为宜。 保存环境信息采集,参照WW/T00162008。记录格式见表A.1。 3 WW/T 0059 2014 7病害识别 7.1总则 依据“不改变文物原状”与“最小干预”原则,优先采用直接观察法识别病害种类,对直接观察 无法判定的病害,视文物的具体情况,可进一步

10、采用无损分析或取样分析方法判定、识别病害种类, 重点确定具有活动性或可诱发性特点的病害。绘制病害图,记录病害分布位置,完成病害档案的记录 和病害评估报告的编写。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识别与检测方法见表2。 表2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识别与检测方法 病害名称 适用检测方法 动物损害、残缺、破裂、粘连、皱褶、水渍、印绘脱 落、饱水 直接观察法 图1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评估流程图 Ay (=C L (=+A +A +Bn ,)WC ZC ,y? # 0n+ C #|+ A+ xA 4A 4 WW/T 0059 2014 病害名称 适用检测方法 微生物损害 直接观察、紫外荧光法、台盼蓝染色法 糟朽 直接观察、扫描电子

11、显微镜法 污染 直接观察、X射线能谱法、茚三酮法、X射线衍射法、红 外光谱法 晕色、褪色 直接观察、色差法 不当修复 直接观察、显微镜法、红外光谱法、织物分析法、色差 法 7.2直接观察 将丝织品类文物置于适当的光线条件下进行目视检查,观察有无动物损害、微生物损害、残缺、 破裂、糟朽、污染、粘连、皱褶、晕色、褪色、水渍、印绘脱落、不当修复、饱水等病害现象,对病 害情况按照WW/T 0013和WW/T 0015中的要求进行记录。文物表面特征(颜色、尺寸、组织结构、附 着物形貌等),可进行显微镜观察、图像拍摄、测量和记录。 7.3仪器分析 7.3.1无损分析 根据文物特点和仪器类型,应优先选用无损

12、分析的方法对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进行识别。无损分析 可选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及其适用的病害见表3。 表3无损分析方法及其适用病害 病害名称 分析方法 依据 动物损害、微生物损害、残缺、破裂、糟朽、污染、粘 连、皱褶、晕色、褪色、水渍、印绘脱落、不当修复、饱 水 直接观察 3D扫描 紫外荧光分析 8.4.1 显微镜分析 附录B 织物分析 GB/T4668FZ/T01090 色差分析 GB/T8424.1GB/T8424.3 X射线衍射分析 JB/T9400JY/T009 红外光谱分析 GB/T6040 X射线能谱分析 GB/T17359 7.3.2取样分析 7.3.2.1总则 取样前明确取样目的,制定取

13、样分析计划,确定取样方法,取样原则与方法参见附录C。 文物取样应尽可能选用脱落的残片,对文物病害分析所需的取样应按照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审 批。取样应在尽可能避免损害文物价值的基础上确定取样点,满足病害评估需求。 7.3.2.2取样操作流程 表2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识别与检测方法 (续) 5 WW/T 0059 2014 拍摄文物整体照片,绘制线图,参照WW/T0015。 选定取样点后,用标签纸或纸条写明样品编号和简单描述置于取样点,拍摄取样前照片并在文物 整体照片及线图上标注。 填写取样文字记录,内容包括样品的编号、位置、颜色、形态、取样目的、拟采用的分析方法和 其他备注信息。 采用取样工具开始取

14、样,样品置于适当的容器之中,并在其上标明样品编号和简单描述。取得的 样品需妥善保存,避免受到污染或保存过程中发生变化。 取样过程也应拍照记录,需要时可辅之以录像。所有取样记录应备份保存。 取样分析方法及其适用的病害见表4。 表4取样分析方法及其适用病害 病害名称 分析方法 依据 微生物损害、糟朽、污染、不当修复 台盼蓝染色分析 8.4.2 茚三酮染色分析 8.6.1.2 显微镜分析 FZ/T01057.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JY/T010 X射线能谱分析 GB/T17359 红外光谱分析 GB/T6040FZ/T01057.8 X射线衍射分析 JB/T9400JY/T009 7.4病害测量

15、7.4.1总则 对文物所存在的各种病害进行识别后,需要进一步获取各种病害的面积或长度等,并详细记录病 害所分布的部位。 7.4.2测量项目 7.4.2.1概述 丝织品类文物病害所对应的测量项目见表5。 表5病害的测量项目 病害名称 测量项目 动物损害、微生物损害、残缺、糟朽、污染、粘连、晕色、褪色、水 渍、印绘脱落、不当修复、饱水 病害面积 破裂、皱褶 病害长度 7.4.2.2病害面积测量 动物损害、微生物损害、残缺、糟朽、污染、粘连、晕色、褪色、水渍、印绘脱落、不当修复、 饱水测量病害面积,若同种病害有多处,则测量该病害的总面积。 7.4.2.3病害长度测量 破裂、皱褶测量病害长度,若同种病

16、害有多处,则测量该病害的总长度。 6 WW/T 0059 2014 8病害性质判定 8.1概述 具体病害类型的评估按照8.28.8的要求进行,并结合分析检测数据对其活动性质作出判定。 8.2动物损害、残缺、粘连、水渍与印绘脱落 对动物损害、残缺、粘连、水渍与印绘脱落面积进行测量统计。 8.3破裂与皱褶 对破裂与皱褶长度进行测量统计。 8.4微生物损害 8.4.1紫外荧光检测 在暗室环境中,打开紫外分析仪(波长365nm,功率10W30W),待运行稳定后,对丝织品类文 物照射不超过10s(防止紫外线对丝织品类文物造成损害),观察其上是否出现荧光。若出现荧光,则 表示该处可能存在微生物损害。 8.

17、4.2微生物活性检测 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微生物活性。分析步骤如下: a)用无菌取样棒在丝织品类文物有微生物损害的部位轻轻蘸取; b)在载玻片中央滴加1滴0.9%的氯化钠注射液,用无菌取样棒将蘸取的样品与液滴充分混匀,涂 成极薄的液膜,涂布面积约1cm 2 ; c)将载玻片置于玻片搁架上,加适量(以盖满液膜为度)0.4%的台盼蓝染液(配制方法:称取4g 台盼蓝,加少量蒸馏水研磨,加双蒸水至100mL,用滤纸过滤,4保存;使用时,用0.9%的 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0.4%)于液膜部位,染色3min5min; d)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 e)将已染色的样品放置于生物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合

18、适的放大倍数和光圈大小进行观察,使 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真菌细胞,根据细胞颜色区分死细胞(蓝色)和活细胞(无色),判断所取 样品中是否有真菌存活; f)重复取样、染色、镜检13次,记录在镜检中是否发现真菌存活。 8.4.3病害面积测量 对微生物损害面积进行测量统计。 8.5糟朽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仪器需经过定期检定)观察纤维形貌。在丝织品类文物糟朽处取几根纱 线,用无水乙醇洗涤样品2遍、晾干,以去除样品表面或样品中夹带的油脂、蜡质、尘土或其他杂质, 在扫描电镜5004500倍条件下观察其形貌。具体操作方法见JY/T 010的规定。根据丝纤维表面剥落、 开裂及原纤化程度,确定其糟朽程度。 8.6污

19、染 8.6.1污染物分析 8.6.1.1盐类污染物与脂肪类污染物分析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法(仪器需经过定期检定)鉴别盐类污染物与脂肪类污染物。分析步骤 如下: a)用显微镜观察丝织品类文物,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提取污染物样品; 7 WW/T 0059 2014 b)对取下的污染物样品做X射线能谱分析,具体操作方法见GB/T17359的规定; c)根据其元素含量谱图鉴别盐类与脂肪类污染物,若含有大量金属元素则为盐类污染物,若以C 元素为主则为脂肪类污染物。 8.6.1.2蛋白质类污染物分析 采用茚三酮法鉴定蛋白质类污染物。分析步骤如下: a)在丝织品类文物疑似蛋白质类污染物处正反面各铺1层滤纸,

20、在滤纸的外层各铺1层脱脂棉,在 污染处滴加0.5%的柠檬酸溶液,使污染物完全浸润; b)5min后,在污染处滴加相同浓度的柠檬酸溶液,将污染物提取到滤纸上; c)取样结束后,用蒸馏水清洗丝织品类文物2遍,防止柠檬酸对丝织品类文物造成损伤; d)取出滤纸,待半干时,向其滴加茚三酮溶液,在相同大小的空白滤纸上也滴等量的茚三酮溶液 (配制方法:取茚三酮2g,加无水乙醇溶解,定容至100mL); e)在沸腾的水浴上放置干净的载玻片,将上述滤纸同时放置到载玻片上,加热5min后,观察滤纸 的颜色。若滤纸上污染物处显蓝紫色,则为蛋白质类污染物。 8.6.2病害面积测量 对污染面积进行测量统计。 8.7晕色

21、与褪色 8.7.1色差测定 测定病害处与无病害处的色差。具体操作方法见GB/T 8424.1和GB/T 8424.3的规定。对于晕色,测 定晕色处与其周围未沾染深色物质处的色差;对于褪色,因其最初的色度不可知,而丝织品类文物内 层一般褪色程度很轻,故测定褪色处与其内层的色差作参考对比。 8.7.2病害面积测量 对晕色与褪色面积进行测量统计。 8.8不当修复 丝织品类文物修复材料的纤维类型、纱线密度和织物组织及颜色与文物相差不宜过大,若相差过 大则存在不当修复。 9文物病害评估 9.1综合评估 根据病害识别与检测数据,区分并记录病害类型。按照WW/T 0013和WW/T 0015的要求,绘制文

22、物病害图。根据文物病害图计算病害长度和面积。结合上述结果,对丝织品类文物的病害现状做出评 估,完成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评估意见应包括识别出的病害种类及活动性质。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 记录格式见附录A表A.4。 9.2保护修复建议 根据9.1的综合评估结果,给出文物保护修复建议。 10评估报告 10.1概述 评估应有规范的评估报告,报告应由报告封面、正文和附件组成。 10.2报告封面 8 WW/T 0059 2014 评估报告的封面见附录A图A.1。 10.3正文 正文应包括以下内容: a)文物基本信息表(见附录A表A.1) b)文物病害信息表(见附录A表A.2) c)文物病害识别记录表(见附录A

23、表A.3) d)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见附录A表A.4) 10.4附件 附件应含有与正文有关的数据、图片和检测报告等内容,记录格式见附录A表A.5。 9 WW/T 0059 201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评估报告 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评估报告封面的格式见图A.1。 报告编号: 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评估报告 文物名称: 委托单位: (公章) 评估负责人: 评估审核人: 评估单位: (公章) 评估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制 图A.1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评估报告封面 10 WW/T 0059 2014 丝织品类文物基本信息表的格式见表A.1。 表A.1文物基本信息表 文物名称 入藏时间

24、 收藏单位 文物登录号 文物来源 文物时代 文物材质 文物级别 文物尺寸 文物质量 修复历史信息 保存环境信息 备注 11 WW/T 0059 2014 丝织品类文物病害信息表的格式见表A.2。 表A.2文物病害信息表 文物名称 文物登录号 病害描述 (300字以内) 文 物 病 害 图 备注 12 WW/T 0059 2014 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识别记录表的格式见表A.3。 表A.3文物病害识别记录表 文物名称 文物登录号 病害名称 病害描述(病害检测结果) 13 WW/T 0059 2014 丝织品类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的格式见表A.4。 表A.4文物病害综合评估表 病害名称 病害活动性质 评

25、估意见: 保护修复建议: 签章: 日期: 审核意见: 签章: 日期: 14 WW/T 0059 2014 丝织品类文物病害评估报告附件的格式见表A.5。 表A.5附件格式 附件 检测报告 15 WW/T 0059 2014 A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显微镜分析方法 B.1总则 借助显微镜观察丝织品类文物肉眼不易观察的病害信息。可进行三维观测、数码放大,同时还能 通过计算机进行图像拍摄、处理及对病害进行记录和测量等。 B.2仪器或设备 体视显微镜或视频显微镜。 B.3分析步骤 B.3.1打开显微镜,调试好光学系统及微机软件。 B.3.2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将待检测的文物轻放于显微镜附近空旷的、稳

26、定的台面上。 B.3.3利用显微镜所带镜头(或光导纤维镜头)按照显微镜操作说明对器物病害部位进行小心、细致 的观察分析。 B.3.4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同时记录测试条件。 B.3.5根据病害特征判断病害种类。 B.4注意事项 B.4.1根据丝织品类文物安全要求,进行文物病害的评估。 B.4.2显微镜观察文物时注意不要碰触文物表面,以免对文物造成损伤。 B.4.3如观测难度大,则把文物的安全放在首位,或尝试其他分析方法。 16 WW/T 0059 2014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丝织品类文物样品要求 C.1丝绸样品 丝绸样品用于纤维形貌及分子结构分析,以确定丝织品类文物糟朽状况。丝绸样品一般采

27、用牛角 刀、棉签和镊子取样,样品量依据所采用的分析测试方法确定。 C.2污染物样品 污染物样品用于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推断污染物附着机理,判断其是否有害,为病害评估确立依 据。根据污染物的致密程度,可用牛角刀、棉签和镊子取样,样品应包含不同颜色、形态的污染物, 样品量依据所采用的分析测试方法确定。 C.3环境样品 丝织品类文物出土前的老化过程通常发生在土壤埋藏环境之中,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其老化 过程。出土过程中采取土壤样品,所选样品点以靠近文物能代表文物所在土壤环境为宜,原状土取样 参见JG/J 89,原状土样应密封,小心搬运,妥善存放,试验前不应开启。扰动土一般采用土钻或小铲 采取土样,土样根据检测内容进行制备。文物上附着的土壤样品使用牛角刀刮取。水样和气体样品的 采集则应根据检测目的和分析仪器的具体要求进行。 C.4其他残留物样品 附着于丝织品类文物之上的其他残留物揭示了一定的考古信息,取样时应避免样品污染以及对考 古信息的损害。 统一书号:1150101830 定价:12.00元 WW/T 0059 2014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