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5170.563 水利水电技术标准 咨询服务中心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信息更多、服务更快 销售分类:水资源/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 S L / T 7 9 3 2 0 2 0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D座 1 0 0 0 3 8 ) 网址: w w w . w a t e r p u b . c o m . c n E m a i l : s a l e s w a t e r p u b . c o m . c n 电话: ( 0 1 0 ) 6 8 3 6 7 6 5 8 (营销中心) 北京科水图书销售中心(零售) 电
2、话: ( 0 1 0 ) 8 8 3 8 3 9 9 4 、 6 3 2 0 2 6 4 3 、 6 8 5 4 5 8 7 4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和相关出版物销售网点经售 清淞永业(天津)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 2 1 0 m m 2 9 7 m m 1 6开本 2 . 7 5印张 8 5千字 2 0 2 0年9月第1版 2 0 2 0年9月第1次印刷 * 书号1 5 5 1 7 0 5 6 3 定价38.00元 凡购买我社规程,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的, 本社营销中心负责调换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 等5项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 0 2 0年第
3、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 ( S L / T 2 1 2 2 0 2 0 )等5项为水利行业标 准,现予以公布。 序号标 准 名 称标准编号替代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S L / T 2 1 2 2 0 2 0 S L 2 1 2 2 0 1 2 S L 4 6 9 4 2 0 2 0 . 6 . 5 2 0 2 0 . 9 . 5 2水利系统通信业务技术导则S L / T 2 9 2 2 0 2 0 S L 2 9 2 2 0 0 4 S L 3 0 5 2 0 0 4 S L 3 0 6 2 0 0 4 2 0 2 0 . 6 . 5 2
4、 0 2 0 . 9 . 5 3水利行业反恐怖防范要求S L / T 7 7 2 2 0 2 0 2 0 2 0 . 6 . 5 2 0 2 0 . 9 . 5 4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S L / T 7 9 3 2 0 2 0 2 0 2 0 . 6 . 5 2 0 2 0 . 9 . 5 5小型水电站下游河道减脱水防治技术导则S L / T 7 9 6 2 0 2 0 2 0 2 0 . 6 . 5 2 0 2 0 . 9 . 5 水利部 2 0 2 0年6月5日 目 次 前言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1 4 评估原则2 4 . 1 科学性原则2 4 . 2 目的性原则2
5、4 . 3 实用性原则2 5 工作流程2 5 . 1 技术准备2 5 . 2 调查监测2 5 . 3 报告编制2 5 . 4 工作流程2 6 评估指标2 7 分级标准4 8 指标评估方法与赋分标准4 8 . 1 水文完整性4 8 . 1 .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4 8 . 1 . 2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5 8 . 1 . 3 入湖流量变异程度5 8 . 1 . 4 生态流量满足程度6 8 . 1 . 5 最低生态水位满足程度6 8 . 1 . 6 下泄生态基流满足程度6 8 . 2 化学完整性7 8 . 2 . 1 水质优劣程度7 8 . 2 . 2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状况7 8 . 2 .
6、3 湖(库)营养状态7 8 . 2 . 4 底泥污染状况8 8 . 2 . 5 水功能区达标率8 8 . 3 形态结构完整性8 8 . 3 . 1 河流纵向连通指数8 8 . 3 . 2 湖泊连通指数8 8 . 3 . 3 湖泊面积萎缩比例9 8 . 3 . 4 库容淤积损失率9 8 . 3 . 5 河湖(库)岸稳定性9 8 . 3 . 6 河湖(库)岸带植被覆盖度1 0 8 . 3 . 7 排污口布局合理程度1 1 8 . 3 . 8 河湖(库)岸带人工干扰程度1 1 SL/T7932020 8 . 4 生物完整性1 2 8 . 4 . 1 浮游植物密度1 2 8 . 4 . 2 浮游动物生
7、物损失指数1 3 8 . 4 . 3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1 3 8 . 4 . 4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1 4 8 . 4 . 5 鱼类保有指数1 4 8 . 5 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1 4 8 . 5 . 1 公众满意度1 4 8 . 5 . 2 防洪指标1 4 8 . 5 . 3 供水指标1 5 8 . 6 自选指标评估标准建立1 5 9 河湖健康调查监测1 6 9 . 1 河湖(库)岸带范围与分区1 6 9 . 1 . 1 河湖(库)岸带范围1 6 9 . 1 . 2 河湖(库)岸带分区1 6 9 . 2 河流分段与监测点位1 7 9 . 2 . 1 河流分段与监测点位设置要
8、求1 7 9 . 2 . 2 评估河段1 7 9 . 2 . 3 监测点位1 7 9 . 2 . 4 监测河段1 8 9 . 2 . 5 监测断面1 8 9 . 2 . 6 河流健康评估指标取样调查位置或范围1 9 9 . 3 湖库分区与监测点位1 9 9 . 4 调查监测时期2 1 9 . 5 河湖健康评估调查与监测2 2 9 . 5 . 1 技术准备要求2 2 9 . 5 . 2 专项勘察2 2 9 . 5 . 3 专项调查2 2 9 . 5 . 4 专项监测2 2 9 . 6 评估河段及评估湖(库)代表值确定2 4 1 0 赋分评估2 4 1 1 河湖(库)健康报告编制2 6 附录A (
9、规范性附录)参考点确定方法2 8 A . 1 参考点2 8 A . 2 参考点的确定方法2 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2 9 B . 1 参考点和受损点2 9 B . 2 备选参数2 9 B . 3 评估参数选择2 9 B . 4 评估参数分值计算3 0 附录C (资料性附录)河湖(库)健康评估公众调查表样3 1 附录D (资料性附录)河湖健康评估赋分表3 2 SL/T7932020 图1 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流程图3 图2 河流横向分区示意图1 6 图3 湖(库)岸带分区示意图1 7 图4 河流分段与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1 7 图5 小河监测河段的监测断面布置示意图
10、1 8 图6 大河监测河段的监测断面布置示意图1 8 图7 湖(库)监测点位布置示意图2 0 图8 小河河岸带调查样方区范围示意图2 3 图9 大河河岸带调查样方区范围示意图2 3 图1 0 河湖健康评估成果图样式2 6 表1 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表3 表2 河湖健康评估分级表4 表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赋分标准表5 表4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赋分标准表5 表5 入湖流量变异程度赋分标准表6 表6 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赋分标准表6 表7 最低生态水位满足程度赋分标准表6 表8 下泄生态基流满足程度赋分标准表7 表9 水质优劣程度赋分标准表7 表1 0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状况赋分标准表7 表1 1 湖(
11、库)营养状态赋分标准表7 表1 2 底泥污染状况赋分标准表8 表1 3 河流纵向连通指数赋分标准表8 表1 4 环湖河流连通性赋分标准表9 表1 5 湖泊面积萎缩比例赋分标准表9 表1 6 库容淤积损失率赋分标准表9 表1 7 河湖(库)岸稳定性评估要素赋分标准表1 0 表1 8 河湖(库)岸带植被覆盖度赋分标准表(参考点比对赋分法) 1 1 表1 9 河湖(库)岸带植被覆盖度赋分标准表(直接评判赋分法) 1 1 表2 0 排污口布局合理程度赋分标准表1 2 表2 1 河湖(库)岸带人工干扰程度赋分标准表1 2 表2 2 湖(库)浮游植物密度赋分标准表(参考点倍数法) 1 3 表2 3 湖(库
12、)浮游植物密度赋分标准表(直接评判赋分法) 1 3 表2 4 浮游动物生物损失指数赋分标准表1 3 表2 5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赋分标准表(参考点比对赋分法) 1 3 表2 6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赋分标准表(直接评判赋分法) 1 3 表2 7 鱼类保有指数赋分标准表1 4 表2 8 河湖防洪指标赋分标准表1 5 表2 9 水库防洪指标赋分标准表1 5 表3 0 供水指标赋分标准表1 5 表3 1 河流健康评估指标取样调查位置或范围表1 9 表3 2 湖(库)健康评估指标取样调查位置或范围表2 0 SL/T7932020 表3 3 河湖健康评估目标层及准则层赋分权重表2 4 表A . 1 参考点
13、确定的主要依据表2 8 表B . 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备选参数表2 9 表C . 1 河湖(库)健康评估公众调查表3 1 表D . 1 评估河段健康赋分表3 2 表D . 2 河流健康赋分表3 2 表D . 3 湖泊分区健康赋分表3 3 表D . 4 湖泊健康赋分表3 4 表D . 5 水库分区健康赋分表3 4 表D . 6 水库健康赋分表3 5 SL/T7932020 前 言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G B / T 1 . 1 2 0 0 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 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1 1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河湖健康评估
14、原则与工作流程; 河湖健康评估的指标、分级标准与评估方法; 河湖健康调查监测; 赋分评估与报告编制。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资源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资源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文启 石秋池 渠晓东 张鸿星 杜 霞 张海萍 吴文强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董哲仁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于爱华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水利部 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邮政编码: 1 0 0 0 5 3
15、 ;电话: 0 1 0 6 3 2 0 4 5 3 3 ;电子邮箱: b z h m w r . g o v . c n )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SL/T7932020 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河湖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河流(不包括入海河口) 、湖泊及水库简称河湖(库) 的健康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 B 1 5 6 1 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 B 5 0
16、 2 0 1 防洪标准 S L 2 1 9 水环境监测规范 S L 3 9 5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3 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河湖健康 riverandlakehealth 河湖生态状况良好,且具有可持续的社会服务功能。河湖生态状况包括河湖物理、化学和生物状 况,用完整性表述良好状况;可持续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指河湖在具有良好的生态状况基础上,具有可 持续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 3.2 河湖健康评估 riverandlakehealthassessment 对河湖生态系统状况与社会服务功能以及二者相互协调性的评估。 3.3 河湖(库)岸带 riparianzone
17、 直接影响河湖(库)水域或受到河湖(库)水域影响的河湖(库)水域毗连地带,是河湖(库) 水域与相邻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 3.4 大型水生植物 macrophytes 目测可见的大型维管束植物和大型藻类,主要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以及漂浮 植物。 3.5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benthicmacroinvertebrate 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且不能通过5 0 0 m孔径网筛的无脊椎动物,主要 由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组成。 3.6 河湖社会服务功能 socialservicefunctionofriverandlake 河湖生态系
18、统提供的满足和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效用。 1 SL/T7932020 4 评估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应客观、可靠地描述河湖健康状况: a )评估指标应清晰地指示河湖健康-环境压力的响应关系,可识别河湖健康状况并揭示受损成因。 b )应根据完整描述河湖健康状况的要求,选择代表性指标与代表性水域及其断面进行评估。 c )取样监测应采用统一、标准化方法,能够准确反映河湖健康状况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趋势。 4.2 目的性原则 应为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与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支撑: a )结合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及水生态保护修复等要求开展评估,为河湖保护治理有效性评估 提供支持。 b )体现
19、普适性与区域差异性特点,为不同地区和类型的河湖健康评估互相参考比较提供支持。 c )形成兼顾专业与公众需求的评估成果表述,为河湖监管与社会监督提供支持。 4.3 实用性原则 调查监测方法应具备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a )根据评估要求利用现有资料和成果。 b )根据人力、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选择效率高、成本适宜的调查监测方法。 5 工作流程 5.1 技术准备 开展资料、数据收集与踏勘,根据本标准确定河湖健康评估指标,自选指标还应研究制定评估标 准,提出评估指标专项调查监测方案与技术细则,形成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大纲。 5.2 调查监测 组织开展河湖健康评估调查与专项监测。 5.3 报告编制 系统整理
20、各类型调查与监测数据,根据本标准计算河湖健康评估指标的赋分,计算评估准则层赋 分,计算评估河湖健康状况赋分,编制河湖健康评估报告。 5.4 工作流程 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流程可按图1确定。 6 评估指标 6.1 河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 6.2 指标类型中基本指标为必选指标,备选指标可结合实际选择。 6.3 各流域或地区可在基本指标及备选指标基础上,根据河湖特点与管理要求增加自选指标。自选 指标设置原则如下: a )科学认知要求:基于现有的科学认知,可基本判断评估指标变化的驱动因素。 b )数据获得要求:评估数据可在现有监测统计成果基础上进行收集整理,或根据时间和经费情 2 SL/T7932
21、020 况,采用合理的补充监测手段可以获取。 #!B#! A44 A # NB N-# 5 -# WS 河湖(库)流域地表水供水量,万m 3 ; WR 河湖(库)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万m 3 。 8.1.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赋分标准见表3 。北方包括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 区和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南方包括长江区、东南诸河区、珠江区和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 一级区。 4 SL/T7932020 表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赋分标准表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 % 南方 2 0 3 0 4 0 5 0 6 0 北方 4 0 5 0 6 7 7 5 9 0 赋分1 0 0 8 0
22、5 0 2 0 0 8.1.2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 河流流量过程变异程度计算评估年实测月径流量与天然月径流量的平均偏离程度,按照公式( 2 ) 和公式( 3 )计算,赋分标准见表4 。 FDI= 1 2 m=1 qm-Qm Q 2 ( 2 ) Q=11 2 1 2 m=1 Qm( 3 ) 式中: FDI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 qm 评估年第m月实测月径流量, m 3 / s ; Qm 评估年第m月天然月径流量, m 3 / s ; Q 评估年天然月径流量年均值, m 3 / s ; m 评估年内月份的序号。 表4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赋分标准表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 0 . 0 5 0 . 1 0 . 3
23、 1 . 5 3 . 5 5 赋分1 0 0 7 5 5 0 2 5 1 0 0 8.1.3 入湖流量变异程度 8.1.3.1 入湖流量变异程度统计环湖河流的入湖实测月径流量与天然月径流量的平均偏离程度,按 照公式( 4 ) 公式( 7 )计算。 FLI= 1 2 m=1 rm-Rm R 2 ( 4 ) rm= N n=1 rn( 5 ) Rm= N n=1 Rn( 6 ) R=11 2 1 2 m=1 Rm( 7 ) 式中: FLI 入湖流量变异程度; rm 所有入湖河流第m月实测月径流量, m 3 / s ; Rm 所有入湖河流第m月天然月径流量, m 3 / s ; R 所有入湖河流天然
24、月径流量年均值, m 3 / s ; rn 第n条入湖河流实测月径流量, m 3 / s ; 5 SL/T7932020 Rn 第n条入湖河流天然月径流量, m 3 / s ; N 所有入湖河流数量; m 评估年内月份的序号。 8.1.3.2 入湖流量变异程度赋分标准见表5 。 表5 入湖流量变异程度赋分标准表 入湖流量变异程度 0 . 0 5 0 . 1 0 . 3 1 . 5 3 . 5 5 赋分1 0 0 7 5 5 0 2 5 1 0 0 8.1.4 生态流量满足程度 8.1.4.1 分别计算4 9月及1 0月至次年3月最小日均流量占相应时段多年平均流量的百分比,赋 分标准见表6 ,取
25、二者的最低赋分值为河流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赋分。 表6 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赋分标准表 1 0月至次年3月 最小日均流量占比/ % 3 0 2 0 1 0 5 5 赋分1 0 0 8 0 4 0 2 0 0 4 9月 最小日均流量占比/ % 5 0 4 0 3 0 1 0 1 0 赋分1 0 0 8 0 4 0 2 0 0 8.1.4.2 河流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评估断面应选择有明确要求、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或重要敏感物 种的水域或行政区界断面。 8.1.5 最低生态水位满足程度 湖泊最低生态水位宜选择规划或管理文件确定的限值,或采用天然水位资料法、湖泊形态法、生 物空间最小需求法等确定。湖泊最低生态水位
26、满足程度赋分标准见表7 。 表7 最低生态水位满足程度赋分标准表 最低生态水位满足程度赋分 年内日均水位均高于最低生态水位1 0 0 日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但3 d滑动平均水位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7 5 3 d滑动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但7 d滑动平均水位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5 0 7 d滑动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3 0 1 4 d滑动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2 0 3 0 d滑动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1 0 6 0 d滑动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0 8.1.6 下泄生态基流满足程度 采用水库下泄生态基流满足天数占评估年总天数的百分比表示,按照公式( 8 )计算。赋分标准 见表8 。南
27、方、北方的界定参照8 . 1 . 1 . 3中的规定。 EBFI=DmD1 0 0 ( 8 ) 式中: EBFI 下泄生态基流满足程度, % ; 6 SL/T7932020 Dm 评估年水库下泄生态基流满足天数, d ; D 评估年总天数, d 。 表8 下泄生态基流满足程度赋分标准表 下泄生态基流满足程度/ % 南方1 0 0 9 8 9 0 8 0 7 5 北方 9 5 8 0 7 0 6 0 5 0 赋分1 0 0 8 0 4 0 2 0 0 8.2 化学完整性 8.2.1 水质优劣程度 按河湖(库)水质类别比例赋分。水质类别比例应根据S L 3 9 5进行评估。其中,河流按照河长 统计
28、,湖泊按照湖泊水面面积统计,水库按照蓄水量统计。赋分标准见表9 。 表9 水质优劣程度赋分标准表 水质优劣 程度 类 水质比例 9 0 % 7 5 % 类 水质比例 9 0 % 类水质 比例 7 5 % , 且劣类水质 比例 2 0 % 类水质 比例 7 5 % , 且2 0 % 劣类 水质比例 3 0 % 类水质 比例 7 5 % , 且3 0 % 劣类 水质比例 5 0 % 劣类 水质比例 5 0 % 赋分1 0 0 8 0 6 0 4 0 2 0 0 8.2.2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状况 按公式( 9 )计算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指标赋分标准见表1 0 。 SWR=WDBWSP
29、1 0 0 ( 9 ) 式中: SWR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 % ; WDB 评估年满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的供水量,万m 3 ; WSP 评估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总量,万m 3 。 表10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状况赋分标准表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达标比例/ % 1 0 0 9 5 8 0 7 0 6 0 5 0 赋分1 0 0 8 0 6 0 4 0 2 0 0 8.2.3 湖(库)营养状态 应按照S L 3 9 5的规定评估湖(库)营养状态指数。根据湖(库)营养状态指数值确定湖(库) 营养状态赋分,赋分标准见表1 1 。 表11 湖(库)营养状态赋分标准表 湖(库)营养状态指
30、数 1 0 4 2 4 5 5 0 6 0 6 2 . 5 6 5 7 0 湖(库)营养状态赋分1 0 0 8 0 7 0 6 0 5 0 3 0 1 0 0 7 SL/T7932020 8.2.4 底泥污染状况 采用底泥污染指数即底泥中每一项污染物浓度占对应标准值的百分比进行评估。底泥污染指数赋 分时选用超标浓度最高的污染物倍数值。赋分标准见表1 2 。污染物浓度标准值参考G B 1 5 6 1 8 。 表12 底泥污染状况赋分标准表 底泥污染指数 5 赋分1 0 0 8 0 6 0 4 0 2 0 0 8.2.5 水功能区达标率 采用达标水功能区个数占评估水功能区个数的百分比进行评估。水质
31、达标率按全因子评估。评估 标准与方法遵循S L 3 9 5相关规定。水功能区达标率赋分按照公式( 1 0 )计算。 WFZS=WFZR1 0 0 ( 1 0 ) 式中: WFZS 水功能区达标率指标赋分; WFZR 水功能区达标率。 8.3 形态结构完整性 8.3.1 河流纵向连通指数 根据单位河长内影响河流连通性的建筑物或设施数量评估,有过鱼设施的不在统计范围内。赋分 标准见表1 3 。 表13 河流纵向连通指数赋分标准表 河流纵向连通指数 / (个/ 1 0 0 k m ) 0 0 . 2 0 . 2 5 0 . 5 1 1 . 2 赋分1 0 0 8 0 6 0 4 0 2 0 0 8.
32、3.2 湖泊连通指数 8.3.2.1 根据环湖主要入湖河流和出湖河流与湖泊之间的水流畅通程度评估。按照公式( 1 1 )计算。 CIS= Ns n=1 CISnQn Ns n=1 Qn ( 1 1 ) 式中: CIS 湖泊连通指数赋分; Ns 环湖主要河流数量,条; CISn 评估年第n条环湖河流连通性赋分; Qn 评估年第n条河流实测的出(入)湖泊水量,万m 3 / a 。 8.3.2.2 环湖河流连通性确定时,应根据主要环湖河流的闸坝建设及调控状况(按断流阻隔月数计, 对于自然月不是所有天数都处于阻隔状态的情况,可将阻隔天数折算为以月为单位后进行统计) 、主 要环湖河流年出(入)湖水量与出
33、(入)湖河流多年平均实测年径流量的比例,分别确定顺畅状况, 8 SL/T7932020 取其中的最差状况确定每条环湖河流连通性赋分。每条环湖河流连通性赋分标准见表1 4 。 表14 环湖河流连通性赋分标准表 连通性阻隔时间/月年出(入)湖水量占出(入)湖河流多年平均实测年径流量比例/ % 赋 分 顺畅0 7 0 1 0 0 较顺畅1 6 0 7 0 阻隔2 4 0 4 0 严重阻隔4 1 0 2 0 完全阻隔1 2 0 0 8.3.3 湖泊面积萎缩比例 采用评估年湖泊水面萎缩面积与历史参考年湖泊水面面积的比例表示,按照公式( 1 2 )计算。历 史参考年宜选择2 0世纪5 0年代与评估年水文频
34、率相近年份。赋分标准见表1 5 。 ASI=1-ACAR 1 0 0 ( 1 2 ) 式中: ASI 湖泊面积萎缩比例, % ; AC 评估年湖泊水面面积, k m 2 ; AR 历史参考年湖泊水面面积, k m 2 。 表15 湖泊面积萎缩比例赋分标准表 湖泊面积萎缩比例/ % 5 1 0 2 0 3 0 4 0 赋分1 0 0 6 0 3 0 1 0 0 8.3.4 库容淤积损失率 采用截至评估年总淤积损失库容占总库容的百分比表示,按照公式( 1 3 )计算。赋分标准见 表1 6 。 VSI=SLCTCR1 0 0 ( 1 3 ) 式中: VSI 库容淤积损失率, % ; SLC 截至评估
35、年总淤积损失库容,万m 3 ; TCR 总库容,万m 3 。 表16 库容淤积损失率赋分标准表 库容淤积损失率/ % 1 0 1 5 2 0 3 0 4 0 5 0 赋分1 0 0 8 0 6 0 4 0 2 0 0 8.3.5 河湖(库)岸稳定性 8.3.5.1 根据河湖(库)岸已经发生或潜在发生的侵蚀状况进行评估,按照公式( 1 4 )计算。 BKSS=SAS+SCS+SHS+SMS+STS5 ( 1 4 ) 9 SL/T7932020 式中: BKSS 河湖(库)岸稳定性指标赋分; SAS 岸坡倾角分值; SCS 岸坡植被覆盖度分值; SHS 岸坡高度分值; SMS 基质类别分值; ST
36、S 坡脚冲刷强度分值。 8.3.5.2 河湖(库)岸稳定性评估要素赋分标准见表1 7 。 表17 河湖(库)岸稳定性评估要素赋分标准表 河湖(库)岸特征稳定基本稳定次不稳定不稳定 分值1 0 0 7 5 2 5 0 岸坡倾角/ ( ) 1 5 3 0 4 5 6 0 岸坡植被覆盖度/ % 7 5 5 0 2 5 0 岸坡高度/ m 1 2 3 5 基质(类别)基岩岩土黏土非黏土 坡脚冲刷强度无冲刷迹象轻度冲刷中度冲刷重度冲刷 总体特征描述 近期内河湖(库) 岸不会发生变形破坏, 无水土流失现象 河湖(库)岸结构 有松动发育迹象,有 水土流失迹象,但近 期不会发生变形和 破坏 河湖(库)岸松动
37、裂痕发育趋势明显, 一定条件下可导致变 形和破坏,中度水土 流失 河湖(库) 岸水土流失严 重,随时可能 发生大的变形 和破坏,或已 经发生破坏 8.3.6 河湖(库)岸带植被覆盖度 8.3.6.1 评估河湖(库)岸带自然和人工植被垂直投影面积占河湖(库)岸带面积比例。重点评估 河湖(库)岸带陆向范围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覆盖状况。河湖(库)岸带植被覆盖度评估可采用 参考点比对赋分法或直接评判赋分法。 8.3.6.2 参考点比对赋分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根据所在生态分区参考点调查数据,确定评估河湖(库)岸带乔木、灌木及草本植被覆盖度 参考值。参考点的选定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b )乔木、灌
38、木及草本植被覆盖度变异状况按照公式( 1 5 ) 公式( 1 7 )计算: TVCI=TVCR-TVCTVCR1 0 0 ( 1 5 ) SVCI=SVCR-SVCSVCR1 0 0 ( 1 6 ) HVCI=HVCR-HVCHVCR1 0 0 ( 1 7 ) 式中: TVCI 乔木层植被覆盖度变化百分比, % ; TVCR 所在生态分区参考点的乔木层植被覆盖度, % ; TVC 乔木层植被覆盖度, % ; SVCI 灌木层植被覆盖度变化百分比, % ; 01 SL/T7932020 SVCR 所在生态分区参考点的灌木层植被覆盖度, % ; SVC 灌木层植被覆盖度, % ; HVCI 草本层
39、植被覆盖度变化百分比, % ; HVCR 所在生态分区参考点的草本层植被覆盖度, % ; HVC 草本层植被覆盖度, % 。 c )根据表1 8对乔木、灌木及草本植被覆盖度进行赋分。对乔木、灌木及草本植被覆盖度变化状 况计算各自赋分值,按照公式( 1 8 )计算河湖(库)岸带植被覆盖度指标赋分值。 RVSS=TCS+SCS+HCS3 ( 1 8 ) 式中: RVSS 河湖(库)岸带植被覆盖度赋分; TCS 乔木层植被覆盖度赋分; SCS 灌木层植被覆盖度赋分; HCS 草本层植被覆盖度赋分。 表18 河湖(库)岸带植被覆盖度赋分标准表(参考点比对赋分法) 乔木层植被覆盖度变化 百分比,TVCI
40、/ % 灌木层植被覆盖度变化 百分比,SVCI/ % 草本层植被覆盖度变化 百分比,HVCI/ %赋分说 明 5 5 5 1 0 0接近参考点状况 1 0 1 0 1 0 7 5与参考点状况有较小差异 2 5 2 5 2 5 5 0与参考点状况有中度差异 5 0 5 0 5 0 2 5与参考点状况有较大差异 7 5 7 5 7 5 0与参考点状况有显著差异 8.3.6.3 直接评判赋分法。根据调查所得到的河湖(库)岸带自然和人工植被总覆盖度进行赋分, 赋分标准见表1 9 。 表19 河湖(库)岸带植被覆盖度赋分标准表(直接评判赋分法) 河湖(库)岸带植被覆盖度/ %说 明赋 分 7 5极重度覆
41、盖7 5 1 0 0 4 0 7 5重度覆盖5 0 7 5 1 0 4 0中度覆盖2 5 5 0 0 1 0植被稀疏0 2 5 0无植被0 8.3.7 排污口布局合理程度 入河湖(库)排污口布局合理程度评估入河湖(库)排污口合规性及其混合区规模,赋分标准见 表2 0 。取其中最差状况确定最终得分。 8.3.8 河湖(库)岸带人工干扰程度 调查是否存在表2 1中所列的河湖(库)岸线“四乱”状况。无“四乱”状况的调查区域,赋分 为1 0 0分;每出现一项扣除其对应分值,直到扣完为止。赋分标准见表2 1 。 11 SL/T7932020 表20 排污口布局合理程度赋分标准表 入河湖(库)排污口设置情
42、况赋分 河湖(库)水域无入河湖(库)排污口8 0 1 0 0 1 )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均无入河湖(库)排污口; 2 )仅排污控制区有入河湖(库)排污口,且不影响邻近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其他水功能区无入河 湖(库)排污口 6 0 8 0 1 )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均无入河湖(库)排污口; 2 )河流:取水口上游1 k m内无排污口;排污口形成的污水带(混合区)长度小于1 k m ,或宽度小 于1 / 4河宽; 3 )湖(库) :单个或多个排污口形成的污水带(混合区)面积总和占水域面积的1 % 5 % 4 0 6 0 1 )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存在入河湖(库)排污口; 2 )河流:取水
43、口上游1 k m内有排污口;排污口形成的污水带(混合区)长度大于1 k m ,或宽度为 1 / 4 1 / 2河宽; 3 )湖(库) :单个或多个排污口形成的污水带(混合区)面积总和占水域面积的5 % 1 0 % 2 0 4 0 1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存在入河湖(库)排污口; 2 )河流:取水口上游5 0 0 m内有排污口;排污口形成的污水带(混合区)长度大于2 k m ,或宽度 大于1 / 2河宽; 3 )湖(库) :单个或多个排污口形成的污水带(混合区)面积总和超过水域面积的1 0 % 0 2 0 表21 河湖(库)岸带人工干扰程度赋分标准表 序号类型“四乱”内容河湖(库)岸线管理范围
44、出现以下内容每处扣分 1 2 乱采 采砂- 1 0 0 取土- 1 0 0 3 4 5 乱占 围垦湖泊- 1 0 0 非法侵占水域、滩地- 1 0 0 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 2 5 6 7 8 乱堆 乱扔乱堆垃圾- 2 5 倾倒、填埋、贮存、堆放固体废物- 2 5 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 2 5 9 1 0 1 1 乱建 河湖水域岸线长期占而不用、多占少用、滥占滥用- 5 0 违法违规建设涉河项目- 1 0 0 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阻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 1 0 0 8.4 生物完整性 8.4.1 浮游植物密度 浮游植物密度指标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下列方法: a )参考点倍数法
45、。以湖(库)水质及形态重大变化前的历史参考时段的监测数据为基点,宜采 用2 0世纪8 0年代或以前监测数据。评估年浮游植物密度除以该历史基点计算其倍数,浮游 植物密度赋分标准见表2 2 。 21 SL/T7932020 表22 湖(库)浮游植物密度赋分标准表(参考点倍数法) 浮游植物密度倍数 1 3 1 0 5 0 1 0 0 1 5 0 赋分1 0 0 8 0 6 0 4 0 2 0 0 b )直接评判赋分法。无参考点时,浮游植物密度赋分标准见表2 3 。 表23 湖(库)浮游植物密度赋分标准表(直接评判赋分法) 浮游植物密度/ (万个/ L ) 4 0 1 0 0 2 0 0 5 0 0
46、1 0 0 0 2 5 0 0 5 0 0 0 赋分1 0 0 7 5 6 0 4 0 3 0 1 0 0 8.4.2 浮游动物生物损失指数 浮游动物生物损失指数按照公式( 1 9 )计算,赋分标准见表2 4 。 ZOEI=1-ZOZE 1 0 0 ( 1 9 ) 式中: ZOEI 浮游动物生物损失指数, % ; ZO 评估湖泊调查获得的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剔除外来物种) ,种; ZE 2 0世纪8 0年代或以前评估湖泊浮游动物种类数量,种。 表24 浮游动物生物损失指数赋分标准表 浮游动物生物损失指数/ % 0 1 5 2 5 4 0 5 0 7 5 1 0 0 赋分1 0 0 8 0 6 0
47、 4 0 3 0 1 0 0 8.4.3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评估湖岸带湖向水域内的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类植 物中非外来物种的总覆盖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下列方法: a )参考点比对赋分法。以同一生态分区或湖泊地理分区中湖泊类型相近、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或 影响轻微的湖泊,或选择评估湖泊在湖泊形态及水体水质重大改变前的某一历史时段,作为 参考点,确定评估湖泊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评估标准;以评估年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除以该 参考点标准计算其百分比,赋分标准见表2 5 。 表25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赋分标准表(参考点比对赋分法)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 变化比例/ % 5
48、 1 0 2 5 5 0 7 5 说明接近参考点状况与参考点状况有较小差异与参考点状况有中度差异与参考点状况有较大差异与参考点状况有显著差异 赋分1 0 0 7 5 5 0 2 5 0 b )直接评判赋分法。湖泊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赋分标准见表2 6 。 表26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赋分标准表(直接评判赋分法)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 % 7 5 4 0 7 5 1 0 4 0 0 1 0 0 说明极重度覆盖重度覆盖中度覆盖植被稀疏无该类植被 赋分7 5 1 0 0 5 0 7 5 2 5 5 0 0 2 5 0 31 SL/T7932020 8.4.4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 8.4.4
49、.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 B I B I )通过对比参考点和受损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 物状况进行评估, B I B I计算过程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8.4.4.2 基于备选参数选取评估参数,对评估河湖(库)底栖动物调查数据按照评估参数分值计算 方法,计算B I B I指数监测值,根据河湖(库)所在水生态分区B I B I最佳期望值,按照公式( 2 0 )计 算B I B I指标赋分。 BIBIS=BIBIOBIBIE1 0 0 ( 2 0 ) 式中: BIBIS 评估河湖(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赋分; BIBIO 评估河湖(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监测值; BIBIE 评估河湖(库)所在水生态分区大型底栖无脊椎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