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报批稿 ) YD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通 信 行 业 标 准 YD/T 5141-202X 数 字 微 波 接 力 通 信 系 统 工 程 验 收 规 范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s for Digital Microwave Relay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202X-XX-XX 发布 202X-XX-XX 实施 中 华 人民 共 和国 工 业和 信 息化 部 发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通 信 行 业 标 准 数字微波 接力 通 信 系 统 工 程 验 收 规范 Acceptance Specif
2、ications for Digital Microwave Relay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YD/T 5141-202X (报批稿 ) 主管部门 :工业 和 信 息化部 信息通 信 发展司 批准部门 :中华 人 民共和国 工业和 信 息化部 施行日期 :202X 年XX 月XX 日 XXXX 出版社 202X 北 京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2016 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 通知 ( 工信厅科2016115 号) 的要求, 对原 YD/T 5141-2005 SDH 数字微波设备安装工 程验收规范进行修订
3、。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有: 总则、 术语和符号、 设 备安装、 设备功能检查及本机测试、 系统 性能测试及功能检查、竣工文件、工程验收等。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 内容有: 1 在原规范内容基础上,对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的验收要求进行补充和完善。 2 增加术语和缩略语。 3 增加分体式设备的验收要求。 4 增加以太网业务接口的测试要求。 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本规范在使用过程中, 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 请与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联系, 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信息通 信发展司(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 13 号,邮编 100804)。 本规范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工程建
4、设分会组织编制。 本规范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原主编单位:中国通信建设第二 工程局 修订主编单位:中国通信建设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侯兆瑞 余 祥 刘岁锋 王 瑞 修订参编单位: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参加人:吴炯翔 许 锐 叶长青 蔡承德 林药森 目 次 1 总 则 . 1 2 术语 和符 号 . 2 2.1 术语 . 2 2.2 符号 . 2 3 设备 安装 . 4 3.1 机房环境 . 4 3.2 铁架安装 . 4 3.3 微波通信设备 安装 . 5 3.4 线缆布放与成 端 . 6 3.5 天馈线系统安 装 . 7 3.6 网管
5、设备安装 . 9 4 设备 功能 检查及 本机测 试 . 9 4.1 电源及告警功 能检查 . 9 4.2 微波接收机测 试 . 11 4.3 微波发射机测 试 . 11 4.4 TDM 业务接口测试 . 12 4.5 以太网业务接 口性能 测 试 . 15 4.6 天馈线性能测 试 . 16 4.7 微波接力段测 试 . - 17 - 5 系统 性能 测试及 功能检 查 . 20 5.1 数字段传输性 能测试 . 20 5.2 网络管理系统 功能检 查 . 22 5.3 全电路数字通 道差错 性 能检验 . 26 6 竣工 文件 . 27 7 工程 验收 . 28 7.1 工程初步验收 .
6、28 7.2 工程试运行 . 32 7.3 竣工验收 . 32 附录A 本规 范用词 说明. 33 附录B 试运 行观察 指标. 34 附录C 测试 记录样 表 . 40 引 用标 准名录 . 51 条 文说 明 . 52 修 订、 补充内 容一 览表 . 60 1 1 总 则 1.0.1 为统一数字微波 接力通信系统工程施工 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 竣工验收等工 作的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的验收。 1.0.3 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质量应符合本规范要求。 建设单位应通 过工程随工代表 或工程监理人员加强工程的随工质量检查。 1.0.4 工程中应选
7、用出具合格检验报告、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要求的设备和材料。 1.0.5 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 7 度及以上地区进 行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建设时应满 足抗震设防的要求,使 用的数字微波通信设备 应符合 YD 5195数字 微波通信设备 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 的规定。 1.0.6 数字微波接力通 信系统工程的竣工验收 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 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相 矛盾时,应按国家标准 的相关规定执 行。 2 2 术 语 和 符号 2.1 术语 2.1.1 TDM 数字微波(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Digital Microwave ) 基于
8、TDM 传输模式的数 字微波,其中 PDH 和 SDH 微波的TDM 业务直 接映射到微 波帧。 2.1.2 分组数字微波(Packet Digital Microwave ) 基于IP 传输模式的数 字微波, TDM 和IP 业务 通过统一分组处理后映射到微波帧。 2.1.3 全室内型设备(All-indoor Equipment) 该类型设备除天馈线系统在室外,其他的射频、中频和处理单元均在室内。 2.1.4 分体式设备(Distributed Equipment ) 该 类 型 设备 天 馈线 和 射频 单 元 部分 在 室外 , 中频 和 处 理单 元 部分 在 室内 或 室 外 封闭
9、式机柜内。 2.1.5 全室外一体化设备(Full Integrated Outdoor Equipment ) 该类型设备天馈线和射频、中频、处理单元均在室外构成一体。 2.1.6 射频电缆 射频电缆是传输频率范围从 300kHz300GHz 之间电磁波的同轴电缆。 2.1.7 馈线 是指连接微波收发 信设备与天线的微波传 输线 。微波通信系统中 的馈线可分为 同轴电缆型和波导型两 种。其中, 波导型馈线 又分为圆波导馈线 、矩 形波导馈线 及 椭圆波导馈线 ,相对椭 圆波导馈线具有一定的 可弯曲性,圆波导馈线 及矩形波导馈 线又称为硬波导馈线。 2.2 符号 英文缩写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10、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自动增益控制 ALS Automatic Laser Shutdown 激光器自动关闭 3 ATPC Automatic Transmit Power Control 自动发射功率控制 BER Bit Error Ratio 比特误码率 BIS Bringing-into-service 投入业务 DADE Differential Absolute Delay Equalization 差分绝对时延均衡 ES Errored Seconds 差错秒 ESR Errored Seconds Ratio 差错秒比 GUI Graphical
11、User Interface 图形 用户接口 HRP Hypothetical Reference Path 假想参考通道 IDU Indoor Unit 室内单元 IG International Gateway 国际 接口局 IP Internet Protocol 因特网协议 ISM In Service Monitoring 运行中监测 ITU-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国际电信联盟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电信标准化部门 LOF Loss of Frame 帧丢失 LOS
12、 Loss of Signal 信号丢失 ODU Outdoor Unit 室外单元 PDH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准同步数字系列 PEP Path End Point 通道终点 PO Performance Objective 性能指标 Rx Receiver 接收机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系列 SES Severely Errored Second 严重差错秒 SESR Severely Errored Second Ratio 严重差错秒比 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
13、exing 时分复用 TP Test Period 测试周期 Tx Transmitter 发射机 4 3 设备安装 3.1 机房 环境 3.1.1 数字微波设备机房环境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房及有关走廊等区 域的土建工程已全部竣 工,房屋环境应满足工 程设计要 求。 2 机房照明、插座的数量和容量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3 机房空调设备性能良好,室 内温度、湿度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4 机房建筑防雷保护接地系统 完好,接地电阻值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5 铺设活动地板的房间,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及接地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6 机房内不得存放易燃 、易爆等危险物品,孔 洞应采用满足工程设计 要
14、求的材 料封堵。 7 机房的消防设施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3.1.2 当机房需要做地槽时,地槽的走向路由 、规格应满足工程设计 要求,地槽盖 板应坚固严密,地槽不得渗水。 3.1.3 安装微波天线的近区场地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 3.2 铁架安装 3.2.1 铁架安装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3.2.2 走线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偏差不得超过 5mm。 3.2.3 列走线架应成一 条直线,水平偏差不得 超过每米 2mm,高度满 足工程设计要 求。 3.2.4 垂直走线架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偏差不得超过每米 1mm。 3.2.5 连固件连接应牢固、平直、无明显弯曲。 3.2.6 走线架
15、穿过楼孔 或墙洞的地方,线缆敷 设完毕后,应用盖板封 住孔洞,盖板 应采用阻燃材料,并与周围环境色调保持一致。 3.2.7 安装沿墙走线架, 在墙上埋设的支撑物 应牢固可靠, 沿水平方 向的间距均匀,5 安装完成的走线架应整齐一致。 3.2.8 铁件的漆面应完整无损,如需补漆,其颜色与原漆色应基本一致。 3.2.9 走线架与室内接地保护排的连接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3.3 微波通信设 备安装 3.3.1 微波通信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的安装位置及加固方式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 设备上各种零部件不 得脱落,漆面若有脱落 应予补漆,各种文字和 符号标志 应正确、清晰、齐全。 3 设备
16、所接电源的熔丝或空气开关规格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3.3.2 全室内型设备机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一列机架应机面平 齐,在同一平面内,无 凹凸现象,相邻机 架紧 密靠拢, 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 机列间隙及前后允许偏差在 3 mm 范围内。 2 机架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机架高度的 1。 3 机房内所有通信设备 不得通过安装的加固螺 栓等紧固件与建筑钢筋 形成电气 连通。 4 机架应做保护接地,保护接地线应引至室内接地汇集排。 5 机架配置各种电路板数量、规格及安装位置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6 微波信号射频出口应连接良好不得泄漏。 3.3.3 全室内型设备分路系统安装工艺应符合
17、下列规定: 1 波导型分路系统的工作频段及信号运行方向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 分路系统与微波设备连接时,应自然吻合,安装时不得产生附加外力,定位 销钉安装应正确,螺栓应顺畅穿入,螺栓配套齐全,螺帽紧固。 3 同轴型分路系统应安装在设备顶部,安装应平稳、牢固。 3.3.4 分体式设备室内单元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单元安装应平稳牢固,固定螺丝齐全。 2 电源线极性安装正确,供电电压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3 接地线连接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电气接触良好。 6 3.3.5 分体式设备室外单元与全室外一体化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单元安装位置和频段范围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 安装在天
18、线上的室 外单元应按设备说明书组装, 极化方向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3 独立安装的室外单元应与抱杆加固紧密,并使用双螺母紧固。连接天线馈源 的矩形软波导应接触紧密,密封圈放置平整。 4 室外单元射频电缆及信号线接口应向下设置。 5 室外单元保护地线应与接地体紧密连接,接地点应进行防锈和防水处理。 6 安装调试完成后,室外单元检测口 端帽应拧紧,射频电缆及信号线接口处应 做防水处理。 3.4 线缆布放与 成端 3.4.1 线缆布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线缆的规格程式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 线缆的布放路由、走向应满足 工程设计要求。 3 交流电力电缆与直流电力电缆应分开布放,电力电缆与信号电缆及光
19、 尾纤应 分开布放。 4 电缆两端应贴有标签, 标签粘贴应整齐一致, 标识应清晰、 准确、 文字规范。 3.4.2 通信信号电缆的布放和成端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电缆在槽道内或走线架上布放应顺直,绑扎牢固,松紧适度,无明显扭绞。 2 电缆开剥尺寸应与缆线插头 (座) 的对应部 分相适合, 成端完毕的插头 (座) 尾端不应露铜。 3 芯线焊接应端正、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光滑饱满、无虚焊。 4 五类对绞线成端时, 每对双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 扭绞松开长度不应大于 13 mm。 5 屏蔽双绞电缆的屏蔽层与 插接件成端处屏蔽罩应可靠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 于10 mm。 6 组装好的电缆插头(座)应配
20、件齐全、装配牢固、插接位置正确。 3.4.3 光尾纤连接线布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7 1 光尾纤连接线宜布放在 光尾纤护槽内, 应保持光 尾纤顺直。 无光尾纤护槽时, 光尾 纤连接线应加穿保护管,保护管应顺直绑扎在电缆槽道内或走线架上 。 2 光尾纤连接线从护槽引出宜用螺纹保护管保护。 光尾纤宜用芯线绑扎或自粘 式扎带绑扎,绑扎松紧适度。 3 光尾纤连接线活接头处应留一定的余量,余长应依据接头位置等情况确定, 一般 不宜超过2m。光尾纤连接线余长部分应整齐盘放,曲率半径不应小于 30mm。 3.4.4 电力电缆/线布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力电缆应采用整段线料,电缆中间不得有接头。 2 电力电
21、缆在走线架上布放应顺直平整,绑扎牢固,线扣间距均匀。 3 电力电缆接线端子的材质与规格应与电力电缆一致,剥露的铜线长度适宜, 不得损伤和剪切电缆芯 线,接线端子与电力电 缆芯线应接触良好、压 接牢固 ,且不 得露铜 。 4 安装在铜排上的接线端子应牢靠端正,应采用匹配的螺栓连接,并安装齐备 平垫圈和弹簧垫圈。接 线端子压接管外侧应采 用绝缘材料保护, 正极 宜用红色、负 极宜用蓝色。 5 电力电缆芯线与地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3.5 天馈线系统 安装 3.5.1 微波天线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微波天线的安装位置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应安装在避雷针保护范围以内, 天线 方位角及
22、俯仰角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 微波天线的安装加固方式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加固应稳定、牢固,天线与 座架(或挂架)间不应 有相对摆动。水平支撑 杆的安装角度应满足工 程设计要求, 水平面与天线中心轴线 的夹角不 应大于25 ,垂直面与天线中心轴 线的夹角不应 大于 5,加固螺栓应由上往下 穿。 3 组装式天线主反射面各 分瓣应按设备出厂说明书相应顺序拼装,并使天线主 反射面接缝平齐、均匀、光滑。 4 主反射器口面的保护罩应按设备出厂说明书技术要求正确安装,各加固点受8 力均匀。 5 馈源极化方向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天线馈源安装应满足设备出厂说明书的 技术要求,与馈线连接的接口面应清洁干净,电气
23、接触良好。 3.5.2 微波馈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馈线路由走向、安装加固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 馈线出入机房时 ,应在馈线洞口处按工程设计要求加固并采取防水措施。 3 馈线应按工程设计要求接好地线,并做 好防腐处理。 4 馈线与天线馈源、馈线与设备的 连接面应能自然吻合,连接处不得承受馈线 的拉力、压力、弯曲等附加外力。 5 天馈线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做密封试验, 馈线内气压保持时间应符合工程设计 要求。 6 馈线两端应粘贴标识。 3.5.3 硬波导馈线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安装的硬波导馈线要求横平竖直。 2 安装的硬波导馈线应 稳定、牢固、受力均匀 ,加固间距不应大于 2 m ,邻
24、近 软波导、分路系统的加固点与软波导、分路系统的间距不应大于 0.2 m。 3 同一方向的两条及两条以上的硬波导馈线应互相平行。 3.5.4 椭圆波导馈线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安装的椭圆波导馈线的弯曲半径和扭转角度应符合产品出厂技术标准要求。 2 安装的椭圆波导馈线 两端 椭矩变换处应使用 矩形波导卡子加固,以 便椭圆波 导馈线平直地与天线馈 源、设备连接,达到自 然吻合。椭圆波导馈线 应用专用波导 卡子加固,水平或垂直敷设时相邻两个加固点的距离应控制在 1m1.5m 的范围内, 拐弯处应设置加固点。 3.5.5 分体式微波设备射频电缆布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射频电缆路由走向应符合工程设
25、计要求,室外 单元侧宜预留 2 米左 右,盘绕 固定在抱杆上。 2 射频电缆加固点间隔应控 制在1m1.5m 的范围内, 弯曲半径满足工程设计要 求。射频电缆在进入机 房前应制作滴水弯,与 室外单元接头处及电缆 孔洞应做密封 防水处理。防水要求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9 3 射频电缆在室外单元 及进入机房前应进行防 雷接地。当 两处接地点 间距大于 60m 时,应在中间增加 1 处接地。接地点电气接触良好,应做好防水、防锈处理。 4 射频电缆两侧电缆头 制作完成后,应进行内 导体通断检查及内外导 体绝缘检 查,射频电缆两端应粘贴标识。 5 射频电缆与室外单元 及室内单元连接处应留 有余量,射频电
26、缆与室 外单元及 室内单元的连接处不应承受射频电缆 的拉力、压力等附加外力。 6 进入室内的射频电缆应布放平直,加固点间距不应大于 1m。 7 射频电缆应与电源线分开布放,不得与电源线绑扎在一起。 3.6 网管设备安装 3.6.1 网管设备安装位置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3.6.2 网管设备的操作终端和显示器应摆放平稳、整齐。 3.6.3 网管设备供电方式和电源保护方式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4 设 备 功 能检 查及 本 机 测 试 4.1 电源及告警 功能检查 4.1.1 设备供电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供电电源电压范围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 列柜及电源柜的熔丝或空气开关容 量应满足工程设
27、计要求。 3 设备主用和备用电源盘之间的倒换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4.1.2 按表4.1.2 检查设备告警功能,告警状态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表4.1.2 告警 功能 检查 序号 告警功 能检 查项 目 1 电源故 障 2 机盘失 效 3 机盘缺 失 4 参考时 钟失 效 5 信号丢 失(LOS ) 10 6 激光器 自动 关闭 (ALS ) 4.1.3 外围动力环境监控设备的功能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机房温度上升到高于 机房指定温度上限或降 温到低于机房温度指定 的下限应 发出告警。 2 机房内出现危害性烟雾及火情时 应能自动 发出告警。 3 塔灯应能自动开、关,其灵敏度可设定。 4 机房门
28、打开时应自动发出告警。 5 市电断电时应自动 发出告警。 6 机房温度低于或高于设定值时,应能自动启闭加热设备或降温设备 。 11 4.2 微波 接收机 测试 4.2.1 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范围测试,按图 4.2.1 配置连接,测试 结果应满足工程 设计指标要求。 4.2.2 接收机中频输出电平测试,按图 4.2.2 配置连接,测试结果应满足工程设计 指标要求。 4.3 微波发射机 测试 4.3.1 最大输出功率测试,按图 4.3.1 配置连 接,测试结果应满足工程设计指标要 求。 4.3.2 发射频率容限测试,按图 4.3.2 配置连 接,测试结果应满足工程设计指标要 求。 4.3.3 三阶
29、交调 (IM3) 测试, 按图 4.3.3-1 配置连接, 发信机工作在额定发射功率, 微波链路 测试仪向发信 机中频输入接口送出的 信号由两个中频信号组 成,两个信号 的频率间隔按工程设计要求确定。 频谱分析仪显示的图形如图 4.3.3-2 所示。 测试结 图4.2.1 接收 机自 动增 益 控制范 围测 试连 接示 意图 射频 信号源 可调衰减器 被测接收机 中频电平 测试仪 图 4.2.2 接收 机中 频输 出 电平测 试连 接示 意图 被测接收机 中频电平 测试仪 图 4.3.1 输出 功率 测试 连 接示意 图 被测发射机 功率计 衰减器 图4.3.2 发 射频 率容 限测 试连接
30、示意 图 被测 发射机 频率计 衰减器 12 果应符合工程设计指标要求。 4.4 TDM 业务接口测试 4.4.1 平均发送光功率(S 点)测试,按图 4.4.1 配置连接,在 S 点 测量平均发送 光功率,测试 结果应满足工程设计指标要求。 4.4.2 光接收灵敏度测试,按图 4.4.2 配置连 接,当 BER110 10 时,在 R 点处 测得的 最小光功率值即为输入口光接收灵敏度, 测试结果应满足工程设计指标要求。 4.4.3 过载光功率测试,按图 4.4.2 配置连接,在 R 点测得的最大可接收 光功率应 满足 工程设计指标要求。 4.4.4 PDH 支路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测试,
31、按图 4.4.4 配置连 接,测得的最 图 4.3.3-1 三 阶交 调测 试 连接示 意图 微波链路 测试仪 被测 发射机 衰减器 频谱仪 图 4.4.1 平均 发送 光功 率 测试连 接示 意图 S 测试信号 光发送单元 光功率计 R 数字传输分析 仪(发送) 可变 光衰减器 被测设备 (光单元) 数字传输分析 仪(接收) 图 4.4.2 光接 收灵 敏度 及 过载光 功率 测试 连接 示意 图 IM3 图 4.3.3-2 频 谱分 析仪 显 示的图 形 f f f 2f2-f1 f1 f2 2f1-f2 13 大允许输出 抖动值应满足表 4.4.4 的指标要求。 表4.4.4 PDH 支
32、路 输出 口 最大容 许输 出抖 动 速率 (kbit/s) 网络接 口限 值 UIp-p 测量滤 波器 参数 B1 B2 f1 (Hz ) f3 (kHz ) f4 (kHz ) f1 f4 f3 f4 2048 1.5 0.2 20 18 100 34368 1.5 0.15 100 10 800 139264 1.5 0.075 200 10 3500 4.4.5 PDH 支路输入抖动容限测试,按图 4.4.4 配置连接,测得的输入抖动容限值 应满 足图4.4.5 及表4.4.5 的指标要求。 待 测 设 备 传 输 分 析 仪 图4.4.4 抖动 性能 测试 连 接示意 图 A 4 A
33、 3 A 1 f 0 A 2 f 10 F 9 f 4 抖动幅度 斜率 20dB/10 倍频程 抖动频率 F 8 f 1 f 2 f 3 图4.4.5 PDH 支 路输 入口 的抖动 容限 14 表 4.4.5 支 路输 入口 抖 动容限 速率 (kbit/s ) 抖动幅度 UIp-p 频率 A0 A1 A2 A3 f0 f10 f9 f8 f1 f2 f3 f4 2048 36.9 (18 s) 1.5 0.2 18 1.2Hz 4.88mHz 0.01Hz 1.667Hz 20Hz 2.4kHz 18kHz 100kHz 34368 618.6 (18 s) 1.5 0.15 * * *
34、* * 100Hz 1kHz 10kHz 800kHz 139264 2506.8 (18 s) 1.5 0.075 * * * * * 200Hz 500kHz 10kHz 3.5MHz * 表示 具体 数值 待定 。 4.4.6 SDH 设备 PDH 支 路的映射抖动和结合抖动测试,按图 4.4.6 配 置连接, 测试 时间不小于60s,测得的映射抖动及结合抖动值应满足工程设计指标要求。 4.4.7 SDH 设备输出口最大允许抖动测试,按图 4.4.4 配置连接,测 试时间不小于 60s ,测得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值应满足表 4.4.7 的指标要求。 表4.4.7 SDH 网络 接口 的 最
35、大容 许输 出抖 动 参数 STM N 等级 网络接 口限 值UIp-p 测量滤 波器 参数 B1 B2 f1 (Hz ) f3 (kHz ) f4 (MHz ) STM1 (电 ) 1.5(0.75) 0.075 500 65 1.3 STM1 (光 ) 1.5(0.75) 0.15 500 65 1.3 STM4 (光 ) 1.5(0.75) 0.15 1000 250 5 注:括 号内 为数 字段 的指 标。 4.4.8 SDH 设备输入抖动容限测试,按图 4.4.4 配置连接,测得的输入抖动容限值 应满足图4.4.8 及表4.4.8 的指标要求。 图4.4.6 SDH 设备 PDH 接
36、 口的映 射/ 结合 抖动 测试 示 意图 P D H 支路 抖 动 测 试 仪 SDH 分 析 仪 被 测 设 备 STM-N 15 表 4.4.8 SDH 设备 输入 抖 动和漂 移容 限的 参数 STM 等级 抖动幅度(UIp-p ) 频 率 A A A A A f f f f f f f f f f STM-1 (电) 2800 311 3 9 1.5 0.075 12Hz 178 Hz 1.6 mHz 15.6mHz 0.125Hz 19.3Hz 500Hz 3.25kHz 65kHz 1.3MHz STM-1 ( 光) 2800 311 3 9 1.5 0.15 12Hz 1 7
37、8 Hz 1.6mHz 15.6mHz 0.125Hz 19.3Hz 500Hz 6.5kHz 65kHz 1.3MHz STM-4 11200 1244 156 1.5 0.15 12Hz 1 7 8 Hz 1.6mHz 15.6mHz 0.125Hz 9.65Hz 1000Hz 25kHz 250kHz 5MHz 4.5 以太网业务 接口性能 测试 4.5.1 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按图 4.5.1 配置连接,在 S 点测量平均发送光功率 , 测试结果应满足工程设计指标要求。 4.5.2 接收灵敏度测试,按图 4.5.2 配置连接 。测试流量为吞吐量的 90% 时,在设 备不丢包的情况下,设
38、 备接收到的平均光功率 电平的最小值应满足工 程设计指标要 S 测试信号 光发送单元 光功率计 图4.5.1 平均 发送 光功 率 测试连 接示 意图 f 0 A 4 A 0 A 1 A 2 A 3 f 12 f 11 f 10 f 9 f 8 f 1 f 2 斜率 20dB/10 倍 频程 图4.4.8 SDH 设 备输 入抖 动和漂 移容 限 抖动和 漂移 幅度(UIp-p) 抖动频 率 f 4 f 3 f 0 A 4 A 0 A 1 A 2 A 3 f 12 f 11 f 10 f 9 f 8 f 1 f 2 16 求。 4.5.3 过载光功率测试,按图 4.5.2 配置连接 。测试流量
39、为吞吐量的 90% 时,在设 备不丢包的情况下,设 备接收到的平均光功率 电平的最大值应满足工 程设计指标要 求。 4.5.4 吞吐量测试, 按图 4.5.4 配置连接。 在丢包率为 0%, 分辨率为0.1%的状态下, 采用64、128、256、512 、1024、1280、1581 字节 7 个典型包长, 测试时长为 10s, 测试设备吞吐量的结果应满足 工程设计指标要求。 4.5.5 时延测试,按图 4.5.4 配置连接。设 备工作在标称吞吐量 90%的状态下,采 用 64、128、256、512 、1024、1280、1581 字节 7 个典型包长,测 试时长为 10s, 测试设备时延的
40、结果应满足 工程设计指标要求。 4.6 天馈线性能 测试 4.6.1 接收场强测试, 接收场强实测值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 4.6.2 本端站双极化天 线去耦度测试,向双极 化天线馈源的水平(垂 直)端口发 送 信号,在同一馈源的垂 直(水平)端口接收信 号,发送电平与接收电 平差值应满足 工程设计指标要求。 4.6.3 正交极化鉴别率 测试,当 本端站与对端 站天线方位调整完毕, 接收电平满足 设计指标要求后,两站 天线相同极化端口与正 交极化端口接收电平差 值应满足工程 设计指标要求。 图4.5.2 接收 灵敏 度和 过 载光功 率测 试连 接示 意图 R 数据分析仪 (发送) 可变 光衰
41、减器 被测设备 数据分析仪 (接收) 图4.5.4 以太 网性 能测 试 连接示 意 图 待 测 设 备 数 据 分 析 仪 图4.5.4 以太 网性 能测 试 连接示 意 图 待 测 设 备 数 据 分 析 仪 17 4.6.4 馈线衰耗测试, 测试结果应符合产品出 厂技术标准要求,每条 馈线实测 衰耗 值与计算 值允许偏差为 0.2dB。 4.6.5 天馈线系统驻波比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工程设计指标要求。 4.6.6 分路系统衰减值 测试,用信号源在分路 系统输入口发送信号, 在输出 口测试 信号电平,输入与输出 信号电平差值即为分路 系统衰耗值,其结果应 满足工程设计 指标要求。 4.7 微波 接力段 测试 4.7.1 接 收 机 输 入 电 平 测 试 , 对 端 站 发 射 机 输 出 额 定 功 率 时 , 在 本 站 接 收 机 射 频 输入端的接收电平值应符合工程设计指标要求。 4.7.2 正交极化鉴别率测试, 对于同频正交极化微波波道, 在接收机输入口测试, 测得的正交极化鉴别率应满足工程设计指标要求。 4.7.3 中频幅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