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640.48KB ,
资源ID:1531963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5319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1304 T 369-2021 玉米抗炭疽病鉴定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1304 T 369-2021 玉米抗炭疽病鉴定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 B 44 邯 郸 玉米抗炭疽病鉴定技术规程 2021 - 11 - 1 5发布 邯郸市 DB13 市 地 方 DB 玉米抗炭疽病鉴定技术规程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DB1304 标 准 DB 1304/T3692021 玉米抗炭疽病鉴定技术规程 2021 - 12- 0 1 实施 发 布 I DB 1304/T369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朋朋、赵曙良、李生辉、韩改英、崔美香。 DB 1304/T3692021 1 玉米抗炭

2、疽病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玉米抗炭疽病鉴定技术方法和抗性评价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玉米品种(系)和种质资源对炭疽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 禾谷类 DB11/T 084-2009 夏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玉米炭疽病 由禾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引起的玉米病害,主要危害玉米

3、叶片,病斑圆形、椭 圆形,中央淡褐色,边缘深褐色,上密生小黑点,病斑连片,叶片干枯。 4 玉米炭疽病菌接种体制备 4.1 病原物分离和保存 以常规组织分离法或单孢分离法从发病叶片的典型病斑上分离炭疽病病原物。 分离物经形态学和分 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禾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后,进行分离物纯化,经致病性测定后, 病原菌于斜面上4保存备用。 4.2 接种体繁殖 在接种前需进行接种体的繁殖。 常规繁殖方法是将PDA平板培养的病菌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高粱粒 上(高粱粒培养基制备方法:高粱粒煮30-35 min,装入三角瓶中于121灭菌1 h,泠却后备用),25 黑

4、暗培养5-7 d后,菌丝布满高粱粒。用灭菌水洗去高粱粒表面的菌丝体,然后将其摊铺于洁净瓷盘中, 保持高湿度,在室温和黑暗条件下培养。镜检确认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后,直接用灭菌水淘洗高粱粒,配 置接种悬浮液。悬浮液中分生孢子浓度调至110 6 个/mL。若暂时不接种,将产孢高粱粒逐渐阴干,在DB 1304/T3692021 2 干燥条件下保存或冷藏保存。在接种前去除保存的高粱粒保湿,促使病菌产孢。带菌高粱粒应在当年使 用。 5 田间抗病性鉴定 5.1 鉴定圃设置 鉴定圃应设置于玉米炭疽病适发区,选择具有良好的自然发病条件、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土壤肥 沃的地块,该鉴定圃应为玉米抗炭疽病鉴定专用。 5.

5、2 鉴定设计 鉴定材料随机排列或顺序排列,每50-100份鉴定材料设1组已知抗病、感病和高感对照材料。 5.3 种植要求 鉴定材料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播种时间相同或适当调整, 以使植株接种期和发病期能够与适宜的气 候条件(温度和湿度)相遇。 鉴定小区行长4 m-5 m,行距0.7 m,每行留苗25-30株,株距略小于大田生产。鉴定资源时,每份鉴 定材料种植1行;鉴定品种时,没份材料重复2次。土壤肥力水平和耕作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 6 接种 6.1 接种时间 接种时期为玉米大喇叭口期。 6.2 接种方法 接种采用喷雾法。在经过过滤并调好浓度的菌悬液中加入0.01%吐温(v/v)。喷雾接种植株叶片,

6、 接种量控制在5 mL/株-10 mL/株。 6.3 接种前后的田间管理 鉴定接种前应先进行田间浇灌或雨后进行接种,接种后若遇持续干旱,应及时进行田间浇灌,保证 病害发生所需条件。 7 病情调查 7.1 调查时间 DB 1304/T3692021 3 在玉米乳熟期进行调查。 7.2 调查方法 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情况。根据病害症状描述,对每份材料记载病情级别。 病情分级: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表1 玉米抗炭疽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 病情级别 症状描述 0 玉米植株健康,叶片无病斑 1 穗位下部叶片上有零星病斑,病斑占叶面积小于或等于5% 3 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

7、积6%-10%,穗位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 5 穗位下部叶片上病斑较多,占叶面积11%-30%,穗位上部叶片有少量病斑 7 穗位下部叶片或穗位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31%-70% 9 全部叶片基本被病斑覆盖,叶片枯死 8 抗性评价 8.1 鉴定有效性判别 当设置的感病或高感对照材料达到其对应感病程度(7级或9级),该批次鉴定视为有效。 8.2 抗性评价标准 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 表2 玉米对炭疽病抗性的评价标准 病情级别 抗性 1 高抗High resistant(HR) 3 抗 Resistant(R) 5 中抗Moderately resistant(MR) 7 感Susceptible(S) 9 高感Highly susceptible(HS) 8.3 重复鉴定 DB 1304/T3692021 4 资源材料若初次鉴定表现为高抗、抗、中抗,次年进行重复鉴定。 8.4 抗性评价 根据重复抗性鉴定结果对鉴定材料进行抗病性评价,抗性以记载的最高病情级别为准。 9 鉴定记载表格 玉米抗炭疽病鉴定结果记载表格见表3。 表3 _年玉米抗炭疽病鉴定结果记载表 编号 品种/种质名称 来源 病情级别 抗性评价 注1:鉴定地点 注2:接种病原菌分离物编号 注3:接种日期 调查日期 鉴定技术负责人(签字):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