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却旧曲JGJ 1582008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ol storage200808-05发布 200812一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ol storageairconditioning systemJGJ 1582008J 8122008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8年1 2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 告第74号关于发
2、布行业标准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F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582008,自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312、332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8月5日3前 言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四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6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术语;3设汁;4施工安装;5调试、
3、检测及验收;6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本规程参编单位:际高建业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4美国巴尔的摩空气盘管有限公司(BAC)特灵空调系统(江苏)有限公司约克(无锡)空调冷冻科技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
4、徐伟丛旭日邹瑜朱清宇陈凤君孙宗宇徐宏庆宋孝春赵庆珠吴喜平杨光周敏马友才王业纲王智超袁东立宋宏坤徐飞施敏琪施雯5目 次l总则l2术看23设计531一般规定532负荷计算633冷源系统设计734末端空调系统1l35系统监测与控制124施工安装1441一般规定1442设备安装1443控制系统的安装155调试、检测及验收1751一般规定1752设备调试1753控制系统的调试1754系统调试和验收186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20本规程用词说明22附:条文说明2361总 则1o1为使蓄冷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及运行管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o2本规程适用于
5、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蓄冷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及运行管理。本规程不适用于共晶盐蓄冷空调系统及季节性蓄冷空调系统。1o3蓄冷空调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及运行管理,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 语201 蓄冷空调系统 cool storage air_conditioning system将冷量以显热、潜热的形式蓄存在某种介质中,并能够在需要时释放出冷量的空调系统。202冰蓄冷系统ice thermal storage system通过制冰方式,以冰的相变潜热为主蓄存冷量的蓄冷系统。203载冷剂coolant在蓄冷系统中,用以传递制冷、蓄冷装
6、置冷量的中间介质。204蓄冷介质cool storage medium在蓄冷系统中,以显热、潜热形式储存制冷机所产生的冷量的介质。常用的蓄冷介质有水、冰等。205蓄冷方式manner of cool storage蓄存冷量的方式。包括水蓄冷、盘管式蓄冰(内融冰、外融冰)、封装式(冰球、冰板式)蓄冰、冰片滑落式蓄冰、冰晶式蓄冰等。206蓄冷装置cool storage device由蓄冷设备及附属阀门、配管、传感器等相关附件组成的蓄存冷量的装置。207水蓄冷系统chilled-water storage system利用水的显热蓄存冷量的蓄冷系统。208盘管式蓄冰系统(内融冰、外融冰)ice o
7、n coil system(internal and external melt)由浸没在充满水的蓄冰槽内的金属或塑料盘管作为蓄冷介质与载冷剂的换热面,通过载冷剂在盘管内的流动使盘管外表面结冰,以蓄存冷量的蓄冷系统。因融冰方式不同分为外融冰和内融冰。2o9封装式(冰球、冰板式)蓄冰系统 encapsulated icesystem将封装蓄冷介质的蓄冷容器密集地放置在蓄冰装置中,由低温载冷剂流经蓄冰装置,使蓄冷容器内的蓄冷介质结冰来蓄存冷量的蓄冷系统。2010冰片滑落式蓄冰系统ice harvesting system在制冷机的板式蒸发器表面上不断冻结薄冰片,然后滑落至蓄冰槽内蓄存冷量的蓄冷系统
8、,又称收冰式或片冰式蓄冰系统。2011冰晶式蓄冰系统slurry system将低浓度载冷剂冷却至o以下,产生细小而均匀的冰晶,与载冷剂形成冰浆状的物质蓄存在蓄冷槽内的蓄冷系统。2012蓄冷一释冷周期period of charge and discharge蓄冷空调系统经一个蓄冷一释冷循环所运行的时间。2013全负荷蓄冷full cool storage蓄冷装置承担设计周期内平、峰段的全部空调负荷。2014部分负荷蓄冷partial cool storage蓄冷装置只承担设计周期内平、峰段的部分空调负荷。2015双工况制冷机refrigerating unit with dual duty能
9、在制冷工况和制冰工况下稳定运行,并均能达到较高能效比的制冷机。2o16基载负荷baseload在蓄冷一释冷周期内冷负荷中较为恒定的部分。2017基载制冷机refrigerating unit for base load用于满足基载负荷需求而设置的制冷机。2o18蓄冷温度charge temperature蓄冷工况时,载冷剂进入蓄冷装置中的温度。2019释冷温度discharge temperature释冷工况时,载冷剂流出蓄冷装置的温度。2020蓄冷速率instantaneous storage capacity蓄冷工况时,蓄冷装置瞬时的单位时间蓄冷量的大小。32021释冷速率instanta
10、neous discharge capacity释冷工况时,蓄冷装置瞬时的单位时间释冷量的大小。2022低温送风cold air distribution送风温度不高于10的空调送风方式。2023运行模式operating mode蓄冷空调系统本身所能实现的各种运行工况。2024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y根据控制指令和监控参数的变化,采用一定的控制逻辑和算法,设置制冷机、蓄冷装置、水泵、阀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以达到某种控制目标的方法。3设 计31一般规定311蓄冷空调系统设计前,应对建筑物的冷负荷、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特点,以及当地电力供应相关政策和分时电价情况进行调查。31
11、2以电力制冷的空调工程,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经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宜设置蓄冷空调系统:1执行峰谷电价,且差价较大的地区;2空调冷负荷高峰与电网高峰时段重合,且在电网低谷时段空调负荷较小的空调工程;3逐时负荷的峰谷悬殊,使用常规空调系统会导致装机容量过大,且大部分时间处于部分负荷下运行的空调工程;4电力容量或电力供应受到限制的空调工程;5要求部分时段备用制冷量的空调工程;6要求提供低温冷水,或要求采用低温送风的空调工程;7区域性集中供冷的空调工程。313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空调冷负荷计算;2确定蓄冷方式和蓄冷介质;3确定系统流程、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4计算制冷设备、蓄冷装置的容量
12、;5确定其他辅助设备的形式和容量;6编制蓄冷释冷负荷逐时分配表;7计算蓄冷释冷周期内的移峰电量、减少的电力负荷以及总能效比。314应根据蓄冷一释冷周期内冷负荷曲线、电网峰谷时段及5电价、建筑物能够提供的设置蓄冷设备的空间等因素,经综合比较后确定采用全负荷蓄冷或部分负荷蓄冷。315根据工程需要经技术经济比较后,蓄冷装置可采用下列类型:1水蓄冷装置;2盘管式蓄冰(内融冰、外融冰)装置;3封装式蓄冰装置;4冰片滑落式蓄冰装置;5冰晶式蓄冰装置。316蓄冷空调系统设计宜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和能耗分析。317对于改、扩建的蓄冷空调系统,应根据设备重量对放置部位的结构进行校核。32负荷计算321应对蓄冷空
13、调系统一个蓄冷释冷周期的冷负荷进行逐时计算。蓄冷释冷周期应根据空调系统冷负荷的特点、电网峰谷时段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22负荷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的有关规定;并应提供蓄冷释冷周期内逐时负荷和总负荷。323蓄冷释冷周期内逐时负荷中,应计入水泵的发热量以及蓄冷槽和冷水管路的得热量。当采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时,应根据室内外参数计算是否产生附加的潜热冷负荷。324间歇运行的蓄冷空调系统负荷计算时,应计算初始降温冷负荷。325对于改建、扩建工程,蓄冷空调负荷宜采用实测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得出。326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冷负荷系数法或平均法对逐
14、时冷负荷进行估算。33冷源系统设计331在设计阶段,应根据经济技术分析和冷负荷曲线,确定蓄冷一释冷周期内系统的逐时运行模式,以及对应的制冷机和蓄冷装置的状态。332全部负荷蓄冷时的总蓄冷量,应按在设计工况下平、峰段的逐时空调冷负荷的叠加值确定。333部分负荷蓄冷时的总蓄冷量,应根据工程的冷负荷曲线、电力峰谷时段划分、用电初装费、设备初投资费及其回收周期和设备占地面积等因素,通过经济技术分析确定。334蓄冷时段仍需供冷时,宜设置直接向空调系统供冷的基载制冷机;蓄冷时段所需冷量较少时,也可不设基载制冷机,由蓄冷系统同时蓄冷和供冷。335制冷机、蓄冷装置的容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制冷机、蓄冷装置的容
15、量应保证在设计蓄冷时段内完成全部预定蓄冷量的储存;2蓄冰空调系统的制冷机应能适应制冷和制冰两种工况,其制冷量应根据生产厂商提供的性能资料,对不同工况分别计算;3基载制冷机容量应保证蓄冷时段空调系统需要的供冷量。336冷源系统设计时,制冷机应根据蓄冷方式和蓄冷温度合理选择。对于双工况制冷机,应按制冰工况的制冷量选型,同时应满足按制冷工况运行时的要求。337当地电力部门有其他限电政策时,所选蓄冷装置的最大小时释冷量应满足限电时段的最大小时冷负荷的要求。338冷源系统设计时,应对不同运行模式下蓄冷装置与制冷机的进、出介质温度进行校核。蓄冷时,应保证在蓄冷时段内储存充足的冷量;释冷时,应保证能取出足够
16、的冷量,且释冷速率应能满足蓄冷空调系统的用冷需求。339制冷机的逐时制冷量宜根据白天和夜间的室外温、湿度选用不同的冷凝器人口温度进行计算。3310蓄冷空调系统的蓄冷方式应根据建筑物蓄冷周期和负荷曲线、蓄冷系统规模、蓄冷装置的蓄冷和释冷特性以及现场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蓄冷装置的蓄冷和释冷特性应满足蓄冷空调系统的需求。3311水蓄冷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中具有可利用的消防水池时,应尽可能考虑其兼做蓄冷水池;2蓄冷混凝土水池不宜小于lOOm3;3确定蓄冷混凝土水池深度时,应考虑到水池中冷热掺混热损失,在条件允许时宜尽可能加深;4 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7,蓄冷容积不宜大于004
17、8ra3kWh;5水蓄冷蓄水温度在47时,宜采用常规制冷机组;6蓄冷水槽宜采用温度分层法,也可采用多水槽法、隔膜法或迷宫与折流法;7采用分层法的蓄冷水槽,应合理设计水流分配器,使供回水于蓄冷和释冷循环中在槽内形成重力流,并保持一个合理稳定的斜温层;8蓄冷时,蓄冷水槽的进水温度应保持恒定;9水路设计时,应采用防止系统中水倒灌的措施;10蓄冷水槽宜远离振动设备,当与振源较近时,应对振源采取相应的减、隔振措施。3312水蓄冷系统的蓄冷、蓄热共用水池不应与消防水池合用。3313盘管式蓄冰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各蓄冰单元内的冰层厚度或蓄冰量进行监控;2外融冰蓄冰槽应采用合理的蓄冷温度和控制措施,
18、防止管簇间形成冰桥;对内融冰蓄冰槽,应防止膨胀容积部分形成冰帽;83当设置空气泵时,应设置除油过滤器,以避免压缩空气中的油液进人冰槽;空气泵的发热量应计人蓄冰槽的冷量损失;并应对钢制蓄冰槽和钢制盘管采取必要的防腐保护措施;4外融冰蓄冰槽的数量大于2个时,水侧宜采用并联连接。3314封装式蓄冰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闭式蓄冰装置,膨胀水箱应能容纳冰水相变及载冷剂温度变化引起的体积膨胀量;当采用开式蓄冰装置时,应采取防止载冷剂溢流的措施;2封装冰容器配置应保证其膨胀和收缩不产生短路循环;3当配置矩形封装冰容器时,宜在槽内中间高度加装折流板。加装折流板的蓄冰槽,其进出口压差不应过大;4当配置
19、球形封装冰容器时,可采用冰球隔网保护措施;其蓄冰槽的进出口应设集管或分配器;5蓄冷槽宜采用外保温;6出水温度控制宜采用旁通法,应设置三通阀门或联动的两通阀门进行控制。3315冰片滑落式蓄冰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合理设置制冰与脱冰循环周期;2蓄冰槽宜采用外保温;3应采取措施减少蓄冰槽内空穴的形成;4出水集管宜在槽底贴外壁设置,当其立管位于槽体内部时,应采取防止冰片划伤管道的遮护措施;5冷却塔应满足蒸发温度较高时制冷机的排热量。3316蓄冷装置保冷层的表面温度不应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保冷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 15586
20、及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T 8175的规定。3317现场制作开式蓄冷槽时,材料可采用钢板、混凝土或玻璃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蓄冷槽必须满足系统承压要求,埋地蓄冷槽还应能承受9土壤等荷载;2蓄冷槽应严密、无渗漏;3蓄冷槽及内部部件应做耐腐蚀处理;4蓄冷槽应进行槽体结构和保温结构的设计。3318当开式系统的最高点高于蓄冷槽水位时,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水泵停止时管路中发生倒空。3319空调水系统规模较小、工作压力较低时,可采用载冷剂作为冷媒直接进入空凋系统供冷;否则宜采用问接连接的蓄冷空调系统。3320采用间接连接的冰蓄冷系统中,换热器二次水侧应采取以下防冻保护措施:1载冷剂侧应设置关断阀和旁通阀
21、;2当载冷剂侧温度低于2时,应开启二次侧水泵。3321冰蓄冷系统设计中,应明确所使用的载冷剂种类及浓度。载冷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载冷剂的凝固点应低于制冷机制冰时的蒸发温度,沸点应高于系统最高温度;2载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稳定;3载冷剂应比热大、密度小、黏度低、导热好;4载冷剂应无公害;5载冷剂中应添加防腐剂和防泡沫剂。3322当采用乙烯乙二醇水溶液作为冰蓄冷系统的载冷剂时,应选用专门配方的工业级缓蚀性乙烯乙二醇水溶液,其配比浓度应根据蓄冰系统工作温度范围确定。3323载冷剂管路系统的水力计算应根据选用的载冷剂物理特性进行;双工况制冷机的制冷量和换热器的传热量应根据选用的载冷剂的传热特性进
22、行修正。3324载冷剂管路系统应设置存液箱、补液泵、膨胀箱等设备。膨胀箱宜采用闭式,溢流管应与溶液收集箱连接。3325乙烯乙二醇的载冷剂管路系统不应选用内壁镀锌的管材j0及配件。3326载冷剂管路循环泵宜采用机械密封型。3327载冷剂系统设计时,应使循环泵的性能参数与不同工况对应的需求相适应。3328应根据运行模式、控制策略合理设计系统配置和流程,蓄冷空调系统的基本流程应包括:1蓄冷装置与制冷机并联布置;2蓄冷装置与制冷机串联布置,制冷机位于上游;3蓄冷装置与制冷机串联布置,制冷机位于下游。3329多台蓄冰装置并联时,宜采用同程式配管;当采用异程式配管时,每个蓄冰槽进液管宜设平衡阀。34末端空
23、调系统341 蓄冷空调系统宜使用大温差供水及低温送风空调系统。342蓄冷空调系统的末端表冷器出风干球温度与冷媒进口温度之间的温差不宜小于3。C,出风温度宜采用410X2。343采用大温差低温供水的风机盘管机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风机盘管机组GBT 19232的规定,并应满足设计低温运行工况下的性能要求。344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机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式空调机组GBT 14294的规定,并应满足设计低温运行工况下的性能要求。345低温送风空调系统送风管道的保冷构造应有可靠的隔汽措施,送风管道的法兰、阀门及其他连接附件也应采取保冷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24、 50019的相关规定。346低温送风空调系统采用的风管,其漏风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C,J 141的相关规定。347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在空调房间送冷风的初期应采取逐渐降低送风温度的控制策略。I!348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应使送风口表面温度高于室内露点温度l2。35系统监测与控制351蓄冷空调系统应配置自动控制系统,并宜实现下列控制内容:1参数监测与设备状态显示;2载冷剂及空调供回水温度的控制;3空调负荷的预测、记忆;4各运行模式的控制和转换;5用电量、冷量的计量与管理;6自动保护与报警。352蓄冷空调系统中,宜对下列参数和设备状态进行监测:1制冷机的进、出口温度和流量;2蓄冷装置的
25、进、出口温度和流量,蓄冷量和释冷量;3空调系统供、回水温度和流量;4各电动阀门的阀位;5变频泵的频率;6其他必须监测的设备状态参数;7室外空气温湿度。353运行模式为制冷机蓄冷时,蓄冷工况的结束宜按下列方式确定:1依据设定的制冷机进口或出口温度或温度差,当低于该设定值时蓄冷工况结束;2依据监测的蓄冷装置蓄冷量;3依据设定的时间。354运行模式为制冷机蓄冷同时供冷时,可通过控制载冷剂侧三通调节阀或两个联动的两通调节阀,调节进入板式换热器载冷剂的流量,来保证空调水侧供水温度的恒定。355运行模式为制冷机单独供冷时,可根据设定的制冷机出12口水温调整单台制冷机的制冷量,同时根据负荷变化进行制冷机启停
26、台数控制。356运行模式为蓄冷装置单独供冷时,应根据空调水侧供水温度,控制载冷剂侧三通调节阀或两个联动的两通调节阀,调节蓄冷装置的释冷量。357运行模式为制冷机与蓄冷装置联合供冷时,宜根据系统效率、运行费用及系统流程,采用下列控制方式:1制冷机优先:设定制冷机出口温度,使其满负荷运行或限定制冷量运行;当空调系统的负荷超出制冷机的制冷量时,调节蓄冷装置的流量,以实现供水温度的恒定。2蓄冷装置优先:设定蓄冷装置的迸、出水流量,使其满负荷运行或限定释冷量运行;当空调系统的负荷超出释冷量时,按设定的出口温度开启并运行制冷机,以实现供水温度的恒定。3比例控制:根据蓄冷装置的剩余冷量和融冰率,按单位时段调
27、节制冷机与蓄冷装置的投入比例,投入比例可以通过调节限定制冷机制冷量,或调节限定的蓄冷装置释冷量。358蓄冷一释冷周期内运行策略应根据周期内空调负荷与电价制定;全年运行策略应根据全年负荷、电价及运行费用变化情况进行相应调整。4施工安装41一般规定411蓄冷空调工程施工前应有完备的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以及较完善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并已完成技术交底。412所有进场材料、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产品合格证标志应清晰,外观检查应合格,并应按有关要求进行抽样检测。413设备及管道系统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28、范GB 50243以及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的规定。42设备安装421重大设备运输及吊装时,应制定安装方案并采取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422制冷机、蓄冷设备及其他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l机组安装前应进行设备基础验收;2设备到场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生产厂家应联合进行设备开箱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3设备如暂时不能安装需临时存放时,应做好防潮、防磕碰等措施;制冷机组还应避免在高温、低温环境下存放时间过长;4设备安装应符合说明书及安装手册要求。423蓄冷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741盘管式蓄冷设备在运输及安装时,应保持水平;2封装式蓄冷设
29、备安装时,冰球装罐时应防止冰球与钢铁、混凝土等物体相碰击或冰球之间的互相撞击,安装时严禁杂物进入罐内;3整装蓄冷设备在临时存放及运输过程中,与设备底面的接触面应平整;4整装蓄冷设备的基础应平整,倾斜度不应大于0001;5设备安装应采用加垫片的方式进行找平;6整装蓄冷设备底部与基础之间应加设绝热保温措施;7系统冲洗时,不应经过蓄冷设备;8蓄冷装置安装完毕应做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424现场制作开式蓄冷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部应预留检修口;2槽内宜做集水坑;3排水泵可采用固定安装或移动安装方式;4应安装注水管,最低处应设置排污管,并在排污管上加设阀门。425闭式蓄冰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
30、容器GB150的规定。426冰片滑落式蓄冷系统的散装机组现场安装时,布水器水平度误差不应大于0001,蒸发板垂直误差不应大于0001,各管道应按设备说明书连接。427大温差低温供水的风机盘管,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风机盘管机组GBT 19232在相应低温工况下逐项检验合格。428安装于低温送风系统的风管和风口,均应具有可以证明在设计送风温度下表面不会发生结露的检验报告。43控制系统的安装431承担蓄冷控制系统安装的承包方应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5设计文件进行控制系统的深化设计,并应在系统安装前提供深化设计图纸。432蓄冷系统低温液体管路控制设备安装时,应防止传感器使用时结露,并做好测量电路和外部的隔
31、离保温措施。5调试、检测及验收51般规定511蓄冷空调系统调试及检测应在设备、管道、保温、配套电气等施工全部完成后进行。512蓄冷空调系统调试及检测宜在夏季进行,联合调试宜在最热月或与设计室外参数相近的条件下进行。513施工单位应负责系统调试,并提供书面报告。514蓄冷空调系统的调试、检测及验收除按本规程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及设计文件的要求。515检测、调试所采用的测试仪器仪表,应经国家技术质量监督部门标定,并提供相应测量范围、精度的标定证明。52设备调试521蓄冷空调系统调试前,应进行制冷机、水泵、蓄冷装置、换热器、末端空调系统等单体设备的试运行和调试。522首次启动制冰循
32、环前,应符合下列规定:1蓄冷空调系统使用载冷剂的性质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所有循环水泵试运行完毕;3所有操作和安全控制器的接线正确;4有足够的负荷消耗冰槽内所蓄的冰;5混凝土蓄冷槽在初次使用时,应使槽内水温逐渐降到设计工况。53控制系统的调试531控制系统的调试应在满足下列条件后进行:1蓄冷系统的设备全部安装完毕,线路敷设和接线均应符】7合设计图纸要求;2蓄冷系统的受控设备、子系统单体及自身系统的调试结束,设备或子系统的测试数据应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3系统的调试环境和工业卫生条件(温度、湿度、防静电、电磁干扰等)应符合设备的要求。532控制系统设备的单体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的外观和安装
33、状况应符合要求;2按照控制器的要求应已进行过运行可靠性测试;3控制器、输入输出组件和监控点元件的硬件、接线的位置与软件的地址、型号、状态等应完全一致;4应使用计算机或现场测试仪器,对控制器和现场控制设备以手动控制方式,按照设计要求对模拟量、数字量输入输出进行测试,并作记录。533蓄冷控制系统通过调试宜具备下列功能:1应具备与其他子系统进行通信的能力;2对蓄冷系统内各类设备的控制应安全、可靠;3应具备实时采集、记录和保存设备、关键点的运行数据的能力。54系统调试和验收541载冷剂兑制时,水的总硬度值应低于lOOmgL,氯化物和硫酸盐的含量宜分别小于25mgI。542载冷剂的充灌应在系统冲洗和试压
34、完毕后进行,充灌前应保证管路及设备中的水及冲洗液排净,泄水阀应关闭,排气阀应开启。543载冷剂的浓度检测及调整时,应开启载冷剂循环泵,从不同的泄水点取液进行相对密度检测,并应根据浓度进行补液调整,系统中载冷剂的浓度应达到设计要求。544盘管式蓄冰槽应保证其蓄冰量为零时的水量,应检查液位量符合设备要求。545蓄冷空调系统联合调试前,应对设计文件要求的各运行模式进行试运转。试运转一个蓄冷一释冷周期结束后,应做不少于两个蓄冷一释冷周期的工况测试。546蓄冷一释冷周期的工况检测和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1系统的运行模式;2制冷机、蓄冷装置、水泵、阀门等各设备的运行状态;3载冷剂及空调供、回水温度;4制冷机
35、、水泵等设备的耗电量。547制冷机单独供冷工况调试和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系统连续运行应正常、平稳,水泵压力及电流不应出现大幅波动,系统运行噪声应符合设计要求;2冷冻水及冷却水系统压力、温度、流量应满足设计要求;3多台制冷机及冷却塔并联运行时,各制冷机及冷却塔的水流量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应大于10。548制冷机蓄冷及蓄冷装置单独供冷运行模式的调试和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系统载冷剂的流量、压力、温度应与设计参数相符;2系统实际蓄冷量和释冷量应达到设计要求;3系统的蓄冷速率和释冷速率应满足设计要求;4系统在蓄冷、释冷过程中应运行正常、平稳,水泵压力及电流不应出现大幅波动,系统运行噪声应符合设计要求。
36、549蓄冷空调系统联合调试和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体设备及主要部件联动应符合设计要求,动作协调、正确,无异常;2各运行模式下系统运行应正常、平稳,所有运行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各运行模式转换时应动作灵敏、正确;3系统运行过程中管路不应有泄漏以及产生凝结水等现象;4系统各项保护措施应反应灵敏、动作可靠;5各自控计量检测元件及执行机构应工作正常,对系统各项参数的反馈及动作应正确、及时。196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601蓄冷空调系统应经调试验收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6o2运行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并应按规定取得相应级别的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运行操作应按照安装单位和产品制造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操作规
37、程以及设计文件的规定进行。603使用单位应根据冷负荷特点、系统特性及电力供应状况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制定合理的全年运行策略,并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在日常运行中,应根据日冷负荷变化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运行模式。6o4蓄冷空调系统应优先利用电网的低谷时段电力蓄冷,优化平价时段的运行方式。605在设有基载制冷机的蓄冷空调系统中,在用电低谷段时应优先利用基载制冷机直接供冷。在用电高峰时段,宜少开或停止制冷机的直接供冷。6o6应定期检修、保养制冷机,提高其制冷性能系数(COP)。6o7应定期检查和维修水、空气输送系统。6o8蓄冷装置的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定期检查蓄冷装置内外紧固件是否牢固,槽体构架
38、和支撑架是否腐蚀;2应定期检查蓄冷装置内部管束是否结垢和腐蚀,是否有微生物滋生等;3应定期对设置的高低液位报警装置进行检查、维护;4每个供冷季前应对蓄冷装置水位进行校准。6o9表冷器、板式换热器、风机盘管机组、冷却塔、水过滤器及空气过滤器等应定期检查、清洗。206010蓄冷空调系统的载冷剂应每年进行一次抽样测试分析,其浓度和碱度应满足要求。6011盘管式蓄冰槽应保证无冰时的水量,液位应符合产品要求。检查液位量时,应将冰槽中的冰完全融化,检查视管中的液位,根据需要对冰槽进行加水或放水。6012应定期检查和改善蓄冷装置等其他设备及各类输送管道的保温性能,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
39、评价GBT 8174执行。6013冷冻水和冷却水应定期进行处理,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执行。601,4 自动控制设备及监测计量仪表应定期维修、校核。6015应建立运行管理、维修等规章制度,以及运行日志和设备的技术档案。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
40、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IG,1 1582008条文说明前 言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JGJ 1582008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8月5日以第74号公告批准、发布。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标准规范室(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
41、3;E-mail:ktscabrcomon)。24l23456目 次总则26术语27殳计2831一般规定2832负荷计算2933冷源系统设计323 4末端空调系统3835系统监测与控制39施工安装4l42设备安装4l43控制系统的安装41调试、检测及验收4351一般规定4352设备调试4353控制系统的调试4354系统调试和验收44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451总 则101近年来,虽然电力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国电力紧张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的缓和,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电网负荷率低,高峰电力严重不足,低谷电力不能充分利用。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用电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负荷比例日益增加。为
42、充分利用现有电力资源,鼓励夜间使用低谷电,国家和各地区电力部门制定了峰谷电价差政策。蓄冷空调系统对转移电力高峰、平衡电网负荷,有积极作用,因此,近年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标准规范的约束,蓄冷空调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的盲目性。为了规范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和运行管理,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特制定本规程。102共晶盐蓄冷是利用相变温度为58的无机盐溶液作为载冷剂的一种蓄冷方式。季节性蓄冷是指利用冬季时蓄存的冰、雪等天然冷源作为夏季冷源的空调方式。这两种方法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少,所以暂不合在本规程范围内。103根据国家主管部门有关编制和修订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等的统
43、一规定,为了精简规程内容,已有的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等明确规定的内容,除确有必要明确说明的部分外,本规程均不再另设条文。本条文的目的是强调在执行本规程的同时,还应注意贯彻执行相关标准、规范等的有关规定。262术 语203冰蓄冷系统中,一般是指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防冻剂溶液。208外融冰方式是由温度较高的空调回水直接进入盘管外的蓄冰槽内流动,由外向内融化盘管外表面的冰层。内融冰方式是由温度较高的载冷剂在盘管内流动,由内向外融化盘管外表面的冰层。2015各种双工况制冷机COP值参见表2。2022本规程定义送风温度不高于10是低温送风。2023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主要包括:1制冷机蓄冷;2制冷机单
44、独供冷;3蓄冷装置单独供冷;4制冷机同时蓄冷和供冷;5制冷机与蓄冷装置联合供冷。2024包括以下两个层次的控制内容:1在某种运行模式下,定义各控制回路如何作用,各被控变量的设定值如何根据负荷和系统状态变化,以满足该运行模式的系统要求。2定义蓄冷空调系统的总体控制方法,包括在不同时期不同时段选择何种运行模式,以及选择何种控制手段实现各运行模式的控制,以使蓄冷空调系统能够经济、安全地运行。3设 计31一般规定311本条所列内容是蓄冷空调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蓄冷空调系统技术经济性比较的依据。312当空调系统的一次能源为除电以外的其他能源时,由于不存在电力需求与电量的费用,一般不宜采用蓄冷系统。除非制
45、冷机等设备的容量能够有效地减小,达到合理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如采用大温差的低温水区域供冷时。在对蓄冷空调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对空调系统初投资的影响:1增加蓄冷装置、相应自动控制系统及其他设备(蓄冰空调系统主要有换热器和载冷剂)所增加的一次投资;2制冷机、水泵等设备及输配系统容量变化所带来的投资变化;3采用低温送风系统时所节省的空调送风系统的一次投资;4空调系统电力容量减小对一次投资的影响;5考虑当地蓄冷空调电力优惠政策对一次投资的影响。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对运行费用的影响:1峰谷电价差对运行费用的影响;2夜间蓄冷时制冷机的冷凝温度降低,制冷机COP提高对运行费用的影响;3夜间蓄冷和间接系统制冷机供冷时的蒸发温度降低,制冷机COP降低对运行费用的影响;4蓄冷空调系统的冷量损失增加对运行费用的影响;5水系统和风系统输配能耗减小对运行费用的影响;6蓄冷系统额外的维护。28313本条列出了蓄冷空调系统不同于其他空调系统的一些设计内容。由于每一个具体的工程设计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工程设计所包括的内容也必将各有差异。本条列出的只是蓄冷空调系统设计中通常包括的内容。第7款的“移峰电量”是指蓄冷释冷周期内转移的电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