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3 ,大小:555.19KB ,
资源ID:1542913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5429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22 T 3557-2023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中医诊疗规范.pdf)为本站会员(towelfact2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22 T 3557-2023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中医诊疗规范.pdf

1、ICS 11.020 CCS C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5572023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 中医诊疗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anxiety depression state in the elderly 2023-09-28 发布 2023-11-16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35572023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

2、起草。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出。本文件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贾秋颖、史方舟、李燚绯、周晓玲、夏燃、张博、仕丽、田宇丹、李秀玲、石惠晶、崔美玉、康晨、杨冬祺、王思萍、师婉婷、王学文、李瑾、沙昕宇 DB22/T 35572023 1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中医诊疗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的诊断、辨证论治、非药物疗法和预防调护。本文件适用于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诊断和防治。2 规范性引用

3、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诊断 4.1 中医诊断 胃脘部痞塞,胸膈满闷不舒,触之无形,按之柔软,但满不痛。可伴有食少纳呆、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胃中嘈杂、善太息、胸闷、身重困倦、大便稀溏或排便不爽。起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在2 个月以上。4.2 西医诊断 4.2.1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 4.2.1.1 符合以下标准中的一项或多项: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4.2.1.2 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等),必须满足餐后不适或上腹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且明确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 个月,近

4、 3 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4.2.2 焦虑抑郁状态诊断 4.2.2.1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4.2.2.2 符合上述症状并持续 2 周,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见附录 A,评分不低于 7 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见附录 B,评分不低于 8 分,确诊焦虑抑郁状态。5 辨证论治 DB22/T 35572023 2 5.1 实证 5.1.1 饮食停滞证 5.1.1.1 证候 胸脘满闷,痞塞不舒,按之尤

5、甚,嗳腐吞酸,不思饮食,或恶心欲吐,呕吐物为胃中宿食积滞,大便干稀不调。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或实。5.1.1.2 治法 消食导滞,解郁和胃降逆。5.1.1.3 方药 保和丸或枳术丸加减:焦神曲、焦山楂、陈皮、连翘、茯苓、莱菔子、半夏、枳实、白术。5.1.2 邪热内结证 5.1.2.1 证候 心下痞满,胸膈满闷,按之濡软不痛,烦躁,口渴欲饮,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5.1.2.2 治法 清热消痞,破结除满。5.1.2.3 方药 泻心汤加减。大黄、黄芩、黄连。5.1.3 脾胃湿热证 5.1.3.1 证候 脘腹痞满,食少纳呆,胃脘灼热,嘈杂不适,口干不欲饮,口苦或口中粘滞,身体困重倦

6、怠,或恶心呕吐,小便黄而短赤,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5.1.3.2 治法 清热化湿,理气和中。5.1.3.3 方药 黄连温胆汤、连朴饮或三仁汤加减。黄连、茯苓、半夏、枳实、竹茹、陈皮、厚朴、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通草、竹叶、石菖蒲、栀子、豆豉、滑石、芦根。5.1.4 痰湿内阻证 5.1.4.1 证候 胸脘痞塞,满闷不舒,呕恶,纳呆,痰多或咳出不爽,口淡不渴或泛吐清涎,头重如裹,身重困倦,小便不利。舌质淡,体胖大,苔浊厚腻,脉濡或沉滑。DB22/T 35572023 3 5.1.4.2 治法 化湿祛痰,理气和胃。5.1.4.3 方药 二陈汤、平胃散加减。半夏、陈皮、茯苓、厚朴、

7、苍术、甘草、生姜。5.1.5 肝胃不和证 5.1.5.1 证候 胸脘痞塞,胁腹胀闷不舒,攻窜作痛,痛连两胁,郁郁寡欢或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常因情绪刺激而加重。嗳气,恶心,纳差,大便不爽。舌质红,苔薄白,脉弦。5.1.5.2 治法 疏肝解郁,和胃降逆。5.1.5.3 方药 柴胡舒肝散、四逆散、越鞠丸、小柴胡汤加减。柴胡、枳实、白芍、半夏、川芎、陈皮、香附、栀子、神曲、甘草、苍术、生姜。5.2 虚证 5.2.1 脾胃虚弱证 5.2.1.1 证候 胸脘痞塞不舒,病情时轻时重,食少,饥不欲食,倦怠乏力,胃脘部喜温喜按,少气懒言,气短,大便稀溏。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细或虚大无力。5.2.1.2 治

8、法 益气健脾,温中和胃。5.2.1.3 方药 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炙甘草、白术、当归、陈皮、黄芪、升麻、柴胡、茯苓、枳壳、麦芽、生姜、大枣、砂仁。5.2.2 胃阴不足证 5.2.2.1 证候 胃脘痞闷,胃中灼热嘈杂,呃逆,嗳气,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或光红无苔少津,脉沉细数。5.2.2.2 治法 养阴益胃。5.2.2.3 方药 DB22/T 35572023 4 益胃汤。沙参、麦冬、生地、玉竹。5.3 寒热错杂证 5.3.1 证候 心下痞满,但满,按之不痛,呕恶欲吐,心烦口渴,肠鸣腹胀,下利。舌质淡红,苔白或黄腻,脉沉弦。5.3.2 治法 辛开苦降,和中消痞。5

9、.3.3 方药 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党参、大枣、炙甘草。6 非药物疗法 6.1 针刺 取穴参见附录C。6.2 揿针 6.2.1 取穴 外关、足三里、中脘、内关。可辨证加穴 6.2.2 操作方法 嘱患者放松坐下,医生进行常规局部消毒,采用0.30 mm40 mm的针灸针针刺。以右手持针,以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状如持毛笔样,将针刺入相应的穴位,并根据虚实证型进行补泻手法。6.3 穴位埋线治疗 6.3.1 取穴 取穴应符合以下要求:a)主穴:中脘、天枢、三焦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关元、肝俞、阿是穴等。b)配穴:脾胃虚弱证加阴陵泉、气海;c)肝胃不和证加肝俞、期门;

10、d)痰湿内阻证加丰隆、阴陵泉;e)脾胃湿热证加丰隆、三焦俞;f)胃络瘀血证加脾俞、膈俞、血海;g)胃阴不足证加三阴交。6.3.2 操作方法 6.3.2.1 先将埋线部位严格消毒,在埋线穴位处作好标记,然后用 2.5%的碘酒消毒,75%的酒精脱碘。6.3.2.2 在标记处用利多卡因做皮内麻醉。DB22/T 35572023 5 6.3.2.3 镊取一段约 0.8 cm1 cm 己消毒好的羊肠线,放置于腰椎穿刺针套管的前端,从针尾插入尖端己磨平的针芯。6.3.2.4 医者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快速穿入皮肤,腰部及背部穴位在局部下方向上平刺,下肢穴位直刺,刺到所需深度,6.3.

11、2.5 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于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内,线头不得外露,消毒针孔,外敷无菌敷料,胶布固定 24 h。6.4 推拿治疗 6.4.1 指压法 6.4.1.1 取穴 取穴应符合以下要求:a)主穴: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内关、章门,双侧同取。b)配穴:伴恶心者加内关;伴腹胀配天枢、腹结。6.4.1.2 操作方法 嘱患者取平卧位,完全放松,调整呼吸。用大拇指指腹或肘尖点按穴位,并逐渐加压,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并作均匀回旋揉动。6.5 灸法 6.5.1 取穴 足三里、中脘、气海、关元。6.5.2 操作方法 施灸前在拟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便于艾柱粘附。然后将大小适

12、宜的艾柱置于腧穴上,从上端点燃施灸,当艾柱燃烧剩余三分之一左右,患者感到微微灼痛时,用镊子将艾柱夹去,易柱再灸,直至拟灸壮数灸完为止。也可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加生姜片以隔姜灸。6.6 穴位贴敷 6.6.1 药物制备 厚朴、柴胡、白芍、香附、陈皮中药研磨成粉状,以姜汁或黄酒调成丸状。6.6.2 取穴 中脘、内关、肝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局部阿是穴等。6.6.3 操作方法 先对腧穴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操作前先将药丸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操作时将药丸对准穴位进行黏贴。6.7 耳穴压豆法 6.7.1 取穴 DB22/T 35572023 6 取肝、脾、胃、肾、贲门、小肠、大肠、腹胀区、交感、

13、神门、消化系统皮质下、身心穴。6.7.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所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用镊子夹取一块耳穴贴贴于所选的穴位上轻轻按压1 min。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每日按压5 次,隔2 天更换1 次。两耳交替进行治疗。撤贴时用镊子夹下耳穴贴,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7 预防调护 7.1 每日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食辛辣、热烫、油腻及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7.2 保持心情愉悦舒畅,避免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寻求专业治疗。加

14、强对功能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疏导。7.3 避免长期过度劳累;适度锻炼,避免餐后立刻运动。DB22/T 35572023 7 A A 附 录 A(规范性)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姓名:性别:年龄:病室:研究编号:评定日期:第 次评价 评定员:注意:0 无症状,1 轻微,2 中等,3 较重,4 严重。总分7 分为无焦虑,7 分为可能有焦虑,14 分为重度焦虑,24分为重度焦虑。打出最适合病人的分数 项目 分数 1 焦虑心境:担心、担忧、易激惹、感到坏事要发生 2 紧张感:紧张、易疲劳、情绪反应、易哭、颤抖、感到不安 3 害怕:害怕黑暗、陌生人、动物、单独乘车或旅游、去人多的地方 4 失眠:难以入睡

15、、易醒、多梦、夜惊、醒后疲劳感 5 认识功能:记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 6 抑郁心境:丧失兴趣、对以往爱好缺乏快感、抑郁、早醒、昼轻夜重 7 躯体性焦虑(肌肉系统):肌肉酸痛、活动不灵活、肌肉抽动、肢体抽动、牙齿打战、声音发抖 8 躯休性焦虑(感觉系统):视物模糊、发冷发热、软弱无力感、浑身刺痛 9 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动过速、心悸、胸痛、血管跳动感、昏倒感、心搏脱落 10 呼吸系统症状:胸闷、窒息感、叹息、呼吸困难 11 胃肠道症状:吞咽困难、嗳气、消化不良、肠鸣、胸泻、便秘、休重减轻 12 生殖泌尿系症状:尿频、尿急、性冷淡、早泻、阳痿 13 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口干、潮红、苍白、出汗、毛

16、发竖起、起鸡皮疙瘩 14 会谈时行为表现:一般表现,如紧张、忐忑不安、紧握拳、皱眉、表情僵硬、肌张力高、叹气样呼吸、而色苍白。生理表现,如吞咽、呃逆、安静时心率快、呼吸快、腱反射亢进、瞳孔放大、易汗出、眼球突出 总分 DB22/T 35572023 8 B B 附 录 B(规范性)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姓名:性别:年龄:病室:研究编号:评定日期:第 次评价 评定员:注意:0 无症状,1 轻微,2 中等,3 较重,4 严重。总分8 分为无抑郁,8 分为轻度抑郁,17 分为中度抑郁,24 分为重度抑郁。打出最适合病人的分数 项目 分数 1 抑郁情绪 2 有罪感 3 自杀 4 入睡困难 5 睡眠

17、不深 6 早醒 7 工作和兴趣 8 迟缓 9 激越 10 神经性焦虑 11 躯体性焦虑 12 胃肠道症状 13 全身症状 14 性症状 15 疑病 16 体重减轻 17 自知力 18 人格或现实解体 19 偏执症状 20 能力减退感 21 绝望感 22 自卑感 总分:DB22/T 35572023 9 附 录 C(资料性)针刺穴位 C.1 针刺穴位 C.1.1 主穴 足三里、中脘、内关。C.1.2 根据辨证分型,可酌情增加以下穴位 C.1.2.1 饮食停滞证 天枢、梁门。C.1.2.2 邪热内结证 期门、内庭。C.1.2.3 脾胃湿热证 阴陵泉、内庭。C.1.2.4 痰湿内阻证 脾俞、丰隆、阴陵泉。C.1.2.5 肝胃不和证 太冲、肝俞。C.1.2.6 脾胃虚弱证 脾俞、气海,加灸神阙。C.1.2.7 胃阴不足证 脾俞、肝俞。C.1.2.8 寒热错杂证 内庭。C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