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3 ,大小:1,017.81KB ,
资源ID:1542962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5429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22 T 3604-2023 甘薯地方种质资源普查、评价及离体保存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22 T 3604-2023 甘薯地方种质资源普查、评价及离体保存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 CCS B 05 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 36042023 甘薯地方种质资源普查、评价及 离体保存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investigation,evaluation and in vitro conservation of local sweetpotato germplasm resources 2023-12-28 发布2024-02-01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 布 DB22/T 3604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

2、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飞、张胜利、韩忠才、孙静、邱博妍、王中原、张倩、马艺荞、李天亮。DB22/T 36042023 1 甘薯地方种质资源普查、评价及 离体保存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甘薯地方种质资源普查、评价及离体保存技术流程,规定了普查准备、普查实施、鉴定评价、离体保存的操作指示,描述数据库建立、记录与档案的追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甘薯地方种质资源普查、评价及离体保存。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

3、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9557.32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甘薯 NY/T 402 脱毒甘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 NY/T 1320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 甘薯 NY/T 2176 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 甘薯 NY/T 2939 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甘薯地方种质资源普查、评价及离体保存流程 甘薯地方种质资源普查、评价及

4、离体保存由普查准备、普查实施、鉴定评价、离体保存和数据库建立及档案管理 5 个阶段构成,其中普查准备分为 3 个步骤,普查实施分为 4 个步骤,鉴定评价分为 2 个步骤,离体保存分为 9 个步骤,数据库建立及档案管理分为 2 个步骤。程序流程见图 1。DB22/T 36042023 2 图1 甘薯地方种质资源普查、评价及离体保存流程图 5 普查准备 5.1 普查对象 普查对象为行政区域内甘薯地方种质资源:a)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并经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形成的世代相传种植的具有不同特点的群体;b)对本地区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抵抗力和忍耐能力好的甘薯地方种质资源;c)优先普查特异的甘薯地方种质资源。5

5、.2 普查内容 5.2.1 普查区域内甘薯地方种质资源的种类、来源、数量(栽植面积)、分布、保存状况等,记录分布地点的生态环境,采集样本。5.2.2 普查区域内甘薯地方种质资源的生长情况、生物学性状、抗逆性等。5.3 普查方法 5.3.1 资料查阅 资料查阅包括不限于:a)行政区划图、地形图、气候、地理、土壤和社会经济等资料;b)农业年鉴、农业管理部门记录、地方志、县志、技术报告、论文、专著等;c)地方及国家种质库(圃)资料。5.3.2 知情人访谈(走访)DB22/T 36042023 3 知情人访谈(走访)包括不限于:a)通过会议、访谈或走访等形式,召集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熟悉情况的村民代表进

6、行座谈,以此了解、询问和调查区域内的甘薯地方种质资源;b)确定重点普查线路和重点普查区域。5.3.3 征集甘薯地方种质资源 征集未入地方及国家种质库(圃)保存的甘薯地方种质资源。6 普查实施 6.1 实地普查 6.1.1 在资料查询、访谈、征集的基础上,确定普查地点、普查路线,进行实地普查。6.1.2 普查小组由专业技术人员、当地向导人员等 2 人4 人组成。6.1.3 根据普查表内容开展普查,记录调查结果(见表 A.1 和表 B.1)和普查报告。依据 GB/T 19557.32、NY/T 1320、NY/T 2176 和 NY/T 2939 调查甘薯地方种质资源的生物学性状。6.2 样本收集

7、 6.2.1 收集地点 收集地点主要为田间、贮藏窖和农贸市场等。6.2.2 收集方法 按混合群体方式收集,即按群体内不同类型的比例取样。6.2.3 收集数量 从不同植株上收集 10 个15 个薯块(薯苗)。6.2.4 样本命名 6.2.4.1 有名称的种质资源应采用原名称。6.2.4.2 无名称的种质资源可按县(市、区)名加某一特征或加作物名命名,如长白黄瓤甘薯。6.2.4.3 同一地区同一作物相同名称的不同种质材料,在名称后加符号“”和数字(1、2、3 等)进行区别,如长白黄瓤甘薯1、长白黄瓤甘薯2。6.2.4.4 不同地区同一作物相同名称的不同种质材料,在名称前冠以县(市、区)名进行区别,

8、如长白黄瓤甘薯、靖宇黄瓤甘薯。6.2.5 样本编号 6.2.5.1 1 份种质材料应给予 1 个唯一的编号。6.2.5.2 样本编号由字母 P 和 9 位数字组成:P+县(市、区)代码 6 位+顺序号 3 位。6.2.5.3 地区代码按 GB/T 2260 执行。6.2.6 图像收集 6.2.6.1 样本应及时拍照或录像,详细记录样本的编号、拍摄时间、地点、画面内容和拍摄人等。DB22/T 36042023 4 6.2.6.2 每份种质图像资料应包括薯块或薯苗、完整植株、生境等的照片或录像,应反映种质材料的典型特征特性。6.2.6.3 图片格式为“.jpg”,像素大小至少为 10243648

9、或 600 dpi。6.2.6.4 照片和录像的文件名应按样本编号加内容命名,同一份样本的照片和录像放在同一个文件夹内,文件夹用样本编号命名。6.3 样本整理与处理 6.3.1 整理 6.3.1.1 收集的样本形成 1 份清单,逐份核对查看收集的样本、编号、图像、调查表是否完整。6.3.1.2 对缺失的样本应及时重新收集,对缺项或不一致的信息及时补充修订。6.3.1.3 为确保收集的种质资源可长期保存利用,将样本分成 2 份,1 份用于鉴定评价,1 份由具有相应条件的薯类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利用。6.3.2 处理 薯块样品存放于阴凉通风处,温度在 9 以上;薯苗可在阴凉保湿处短时存放,应尽快假植

10、或定植。6.4 撰写与整理工作日志 6.4.1 工作日志包括:普查时间、地点、经度、纬度、海拔、参加人员、行程路线、收集样本种类和数量等情况;经验、体会、存在问题等。6.4.2 装订成册,保留原始记录;提炼数据,录入甘薯种质资源数据库。7 鉴定评价 7.1 育苗、定植及田间管理 采用田间种植方式鉴定评价种质资源。育苗、定植及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7.2 鉴定与评价 7.2.1 对每份种质进行基本的生物学性状鉴定评价并记录结果,填写表 B.1。7.2.2 如有特殊性状,进行特殊性状鉴定。7.2.3 鉴定应连续 2 个生长周期。7.2.4 需种植对照品种。8 离体保存 8.1 培养基制备、灭菌与存放

11、 8.1.1 制备 8.1.1.1 组织培养中的基础培养基为 MS 培养基,其成分及配方见表 C.1;固体基础培养基为:MS+30 g/L 蔗糖+8 g/L 琼脂或 6 g/L 卡拉胶。8.1.1.2 配置培养基时,培养基 pH 应为 5.86.0。pH 过高或过低时可用 HCl 或 NaOH 进行调节。DB22/T 36042023 5 8.1.2 灭菌与存放 分装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高压灭菌,灭菌条件为 121,15 min20 min。灭菌后的培养基自然冷却,常温存放。8.2 外植体预处理 8.2.1 薯块 选择完好、无病害的薯块在流水下用刷子清洗薯皮表面,去除泥土杂质。干净的薯块在 28

12、 30 培养箱中催芽发苗。8.2.2 薯苗 将薯苗进行除杂、清洗,除去不需要的部分,剪取 1 cm3 cm 顶芽,用 1%洗衣粉溶液浸泡 5 min,流水冲洗 30 min。8.3 消毒 冲洗好的顶芽,在超净工作台中用 75%乙醇浸泡 30 s,无菌水漂洗 2 次3 次。用添加 1%吐温80 的 2%NaClO 溶液浸泡 10 min15 min,无菌水漂洗 2 次3 次。8.4 茎尖剥离 无菌滤纸吸干顶芽表面水分,在 40 倍解剖镜下,用解剖针、手术刀切取带 1 个2 个叶原基的茎尖组织 0.2 mm0.4 mm。8.5 诱导培养 8.5.1 将剥离的茎尖组织接种到诱导培养基 MS+1.0

13、mg/L 6-BA+0.2 mg/L NAA+30 g/L 蔗糖+8 g/L 琼脂或 6 g/L 卡拉胶,pH 5.86.0 上诱导培养,获得试管苗。8.5.2 培养条件:23 2、光强 2000 lx3000 lx、光照时间 12 h/d16 h/d。8.5.3 注明品种(编号)、茎尖号、接种日期等信息。8.6 转接培养 诱导培养 20 d30 d 后,将诱导出的茎尖苗转接到 MS 基础培养基上培养,获得试管苗。其他条件同 8.5。8.7 株系扩繁 将单株茎尖苗剪切为带有 1 叶2 叶的茎段,转接到 MS 培养基上培养。其他条件同 8.5。8.8 病毒检测 株系苗达到苗高 10 cm 时,按

14、照 NY/T 402 方法进行病毒检测。检测后销毁病毒阳性株系,保留脱毒株系。8.9 继代保存 经检测确定不带病毒的脱毒苗用 MS 基础培养基继代保存。每份株系保存 3 瓶、每瓶 3 株。其他条件同 8.5。视不同种质的生长速度,每 2 个3 个月继代 1 次。DB22/T 36042023 6 9 数据库建立及档案管理 9.1 数据库建立 将普查的数据、图像、报告等录入计算机,建立电子数据库。9.2 档案管理 原始记录存档,由专人管理,记录档案保存至少 3 年,做到可追溯。DB22/T 36042023 7 A A 附录A (资料性)基本信息登记 基本信息登记表见表 A.1。表A.1 基本信

15、息登记表 样本编号 日期 年 月 日 普查单位 普 查 人 姓名:联系电话:提 供 人 姓名:联系电话:地 点 市 乡(镇)村 经 度 纬 度 海 拔 名 称 种质来源 播 种 期 收 获 期 主要特性 高产 优质 抗病 抗虫 耐盐碱 抗旱 广适 耐寒 耐热 耐涝 耐贫瘠 其他 品种类型 淀粉型 食用型 高花青甙型 高胡萝卜素型 叶菜用型 观赏型 其他 地 形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土壤类型 黑土 黑钙土 盐碱土 红壤 黄壤 棕壤 褐土 栗钙土 沼泽土 其他 采集方式 农户搜集 田间采集 贮藏窖采集 市场购买 其他 采集部位 薯苗 薯块 样本数量 个或 株或 千克 是否采集标本 是 否 备

16、注 DB22/T 36042023 8 B B 附录B (资料性)甘薯性状调查 甘薯性状调查表见表 B.1。表B.1 甘薯性状调查表 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选项 1*植株:生长习性 20 VG 直立 半直立 匍甸 2*茎:顶端茸毛 20 VG 无或疏 中 密 3 茎:顶芽相对位置 20 VG 凹 平 凸 4*茎:顶芽花青甙显色强度 20 VG 无或弱 中 强 5 茎:节间花青甙显色强度 20 VG 无或弱 中 强 6 茎:节花青甙显色强度 20 VG 无或弱 中 强 7 茎:长度 30 MS/VG 极短 极短到短 短 短到中等 中等 中等到长 长 长到极长 极长 8 茎:节间长度 30

17、 MS/VG 极短 极短到短 短 短到中等 中等 中等到长 长 长到极长 极长 9 茎:粗度 30 MS 极细 极细到细 细 细到中等 中等 中等到粗 粗 粗到极粗 极粗 10 叶片:大小 20 VG 极小 极小到小 小 小到中等 中等 中等到大 大 大到极大 极大 11*叶:裂片 20 VG 无裂片 三裂片 五裂片 七裂片 12*叶:形状(无裂片品种)20 VG 心形 三角形 肾形 圆形 13 叶:缺刻深度(有裂片品种)20 VG 极浅 极浅到浅 浅 浅到中等 中等 中等到深 深 深到极深 极深 14 叶:颜色 20 VG 黄色 黄绿色 浅绿色 中等绿色 深绿色 紫色 15 叶:正面花青甙显

18、色强度 20 VG 无或弱 中 强 16 叶:背面叶脉花青甙显色强度 20 VG 无或极弱 弱 强 17 叶:背面叶脉基部花青甙显色强度 20 VG 无或极弱 弱 强 18*叶柄:花青甙显色强度 30 VG 无或极弱 极弱到弱 弱 弱到中等 中等 中等到强 强 强到极强 极强 19 叶柄:长度 30 MS 极短 极短到短 短 短到中等 中等 中等到长 长 长到极长 极长 20*薯块:形状 40 VG 下膨纺锤形 纺锤形 球形 上膨纺锤形 柱形 不规则形 DB22/T 36042023 9 表B.1 甘薯性状调查表(续)序号 性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选项 21*薯块:表皮颜色 40 VG 白色

19、浅黄色 中等黄色 深黄色 橙红色 深橙红色 浅红色 中等红色 紫红色 紫色 深紫色 棕色 22*薯块:薯肉主要颜色 40 VG 白色 浅黄色 中等黄色 深黄色 浅橙红色 中等橙红色 深橙红色 浅紫色 中等紫色 深紫色 23 薯块:薯肉次要颜色 40 VG 白色 黄色 橘红色 紫色 24 薯块:薯皮厚度 40 VG 薄 中 厚 25 薯块:萌芽一致性 10 MG 不一致 中等 一致 26 薯块:萌芽数量 10 VG 少 中 多 27 叶:叶耳 20 VG 无 有 28 叶:边缘紫色 20 VG 无 有 29 薯蒂:长度 40 VG 短 中 长 30 植株:结薯习性 40 VG 松散 较集中 集中

20、 31 薯块:表面缺陷 40 VG 无 星点状 纵浅沟 纵深沟 横浅沟 横深沟 32 薯块:裂皮 40 MG 无或极少 少 中 多 注1:*为必填项 注2:MS(个体测量):每个小区植株取样数量不少于 20 个,在观测植株的器官或部位时,每个植株取样数量为 1 个。注3:VG(群体目测)、MG(群体测量):需观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混合样本。注4:代码:10 出苗期,50%出苗;20 蔓薯并长期,移栽后 60 d 左右;30 薯块盛长期,移栽 90 d 左右;40 收获期。DB22/T 36042023 10 C C 附录C (资料性)MS 培养基成分 MS 培养基成分见表 C.1。表C.1

21、MS 培养基成分表 成分 分子量 使用浓度 mg/L 大量元素 硝酸钾 KNO3 101.21 1900 硝酸铵 NH4NO3 80.04 1650 磷酸二氢钾 KH2PO4 136.09 170 硫酸镁 MgSO47H2O 246.47 370 氯化钙 CaCl22H2O 147.02 440 微量元素 碘化钾 KI 166.01 0.83 硼酸 H3BO3 61.83 6.2 硫酸锰 MnSO44H2O 223.01 22.3 硫酸锌 ZnSO47H2O 287.54 8.6 钼酸钠 Na2MoO42H2O 241.95 0.25 硫酸铜 CuSO45H2O 249.68 0.025 氯化

22、钴 CoCl26H2O 237.93 0.025 铁盐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Na2.EDTA 372.25 37.25 硫酸亚铁 FeSO47H2O 278.03 27.85 有机成分 肌醇 Inositol 100 甘氨酸 Glycine 2 盐酸硫胺素 VB1 0.1 盐酸吡哆醇 VB6 0.5 烟酸 VB5 或 VPP 0.5 蔗糖 sucrose 342.31 30 g/L 凝固剂:琼脂 agar 8 g/L 或卡拉胶 carrageenan 6 g/L 酸碱度:pH 5.86.0(用 NaOH 或 HCl 调节)DB22/T 36042023 11 参考文献 1 NY/T 37572020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技术规范.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