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6 ,大小:2.75MB ,
资源ID:1546176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5461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43 T 140-2023 造林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43 T 140-2023 造林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40 CCS B60 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 43/T 1402023 代替DB43/T 1402014 造林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forestation 2023-04-10 发布 2023-07-10 实施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43/T 1402023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3 5 造林作业设计.4 6 造林树种.4 7 种子和苗木.6 8 造林密度.8 9 造林方法.9 10 未成林抚育管护.13 11 四旁植树.14 12 更新造林.15 13 造

2、林地生境保护.16 14 造林质量与成效评价.18 15 档案管理.20 附录 A(资料性)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适宜生境及特性.22 附录 B(资料性)湖南省特殊生境主要造林树种推荐.35 附录 C(资料性)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大苗造林适宜初植密度.36 DB 43/T 1402023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代替DB43/T 1402014造林技术规程,与DB43/T 1402014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修订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3、,2014年版的第3章);修订了总则(见第4章,2014年版的第4章);修订了造林作业设计,修改了作业设计依据和造林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删除了作业设计对象和作业设计审批(见第5章,2014年版的第5章);修订了树种选择原则、树种配置、薪炭林等内容(见第6章,2014年版的8.1.1、8.1.3);修订了种子和苗木,增加种苗处理(见第7章,2014年版的第7章);修订了造林密度,增加了确定密度因素和确定要求(见第8章,2014年版的8.1.4);修订了造林方法适用条件、造林整地、施肥、播种和栽植等内容,并增加难利用地整地等内容(见第9章,2014年版的第6章、8.3、8.4、8.5);修订了抚育

4、管护与保护(见第10章,2014年版的第9章);删除了“林冠下造林”一章(见2014年版的第10章);增加了“四旁植树”一章(见第11章);增加了“更新造林”一章(见第12章);增加了“造林地生境保护”一章(见第13章);修订了检查验收(见第14章,2014年版的第11章);修订了造林技术档案(见第15章,2014年版的第12章);删除了“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分区选择表”(见2014年版的附录A);增加了“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适宜生境及特性”(见附录A);增加了“湖南省特殊生境主要造林树种推荐”(见附录B);修订了“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造林密度表”(见附录C,2014年版的附录B)。本文件由湖南省林

5、业局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湖南省林业事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黎明、龙维、谢沛源、黄拥华、李琪媛、陈熙、朱赛、陈光辉、向剑锋、李志华。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43/T 1401999;DB43/T 1402014。DB 43/T 1402023 1 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造林技术的总则、造林作业设计、造林树种、种子和苗木、造林密度、造林方法、未成林抚育管护、四旁植树、更新造林、造林地生境保护、造林质量与成效评价和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全省范围适宜造林地的人工造林、四旁植树及更新造林。2 规

6、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4175 林木引种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26907 油茶苗木质量分级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880 木本植物种子催芽技术 LY/T 2647 通道绿化技术规程 DB43/T 09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GB/

7、T 1577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造林 forestation 在适宜造林的疏林地、迹地、灌木林地和规划用于造林绿化的其他土地上,营建或恢复森林的过程。3.1.1 人工造林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在适宜造林的疏林地、灌木林地和规划用于造林绿化的其他土地上,通过人工措施营建森林的过程。3.1.2 更新造林 reforestation 在迹地上,或在林木采伐利用前的林冠下通过人工措施重新营建或恢复森林的过程。3.1.2.1 伐前更新造林 reforestation before harvesting 在天然更新等级不良或更新树种不符合培育目的,且郁闭度

8、在0.7(含)以下的近成过熟林中,在主伐或更新采伐前通过人工植苗、播种等措施营建或恢复森林的过程。DB 43/T 1402023 2 3.1.2.2 迹地更新造林 reforestation in cutover land or burned area 在采伐、火烧迹地上通过人工措施重新营建或恢复森林的过程。3.1.3 四旁植树 planting trees around villages,houses,roads and creeks 在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栽植连续面积不超过400 m2苗木的过程。造林方法 forestation method 采用不同种植材料营建、恢复森林的途径。3.2

9、.1 播种造林 forestation by sowing 利用林木种子作为种植材料人工直接播种的方法。3.2.1.1 穴播 seeding in hole 按一定的行间距挖穴(坑)播种的方法。3.2.1.2 条播 seeding in line 按一定的行距进行条带状播种的方法。3.2.2 植苗造林 seedling planting 利用苗木作为种植材料直接栽植的方法。3.2.3 分殖造林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如枝、干、根、地下茎等)作为种植材料直接造林的方法。3.2.3.1 扦插造林 planting of slip 利用树木的一段树干

10、,或树木、苗木的一段枝条做插穗,直接插植于造林地的方法。包括插条造林和插干造林。3.2.3.2 地下茎造林 afforestation by rhizome 利用竹类等的地下茎进行造林的方法。幼苗 seedling 由种子的胚发育而来的籽苗,或通过营养繁殖、组织培养所形成的幼小植株。幼树 small sapling 对于天然林,通常为与主林层不属于同一林木世代,其胸径多在起测径阶以下,或高度不及主林层一半的林木;对于人工林,则通常为年龄在3年以上、胸径在起测径阶以下且生长稳定的林木。纯林 pure stand 小班中由一个造林树种组成,或虽由两个以上造林树种(包括所有乔灌木树种)组成,但主要造

11、林树种的株数占全部树种总株数的比例在80%(不含)以上。DB 43/T 1402023 3 混交林 mixed stand 小班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造林树种组成,其中单个造林树种的株数占全部树种总株数的比例在80%(含)以下。混交方式有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等。3.6.1 株间混交 mixed by single tress 在同一种植行内隔株或隔数株种植两种以上树种的混交方法。3.6.2 行间混交 mixed by rows 一种树种的单行和其他树种的单行依次栽植的混交方法。3.6.3 带状混交 mixed by strips 一个树种连续种植2行以上构成的“带”,与其他树种构

12、成的“带”依次种植的混交方法。3.6.4 块状混交 mixed by group 将一个树种栽成一小块,与另一栽成一小块的树种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块的面积应小于小班面积的三分之二。造林模式 afforestation model 在某一造林区域,分别不同立地类型和培育目标,明确造林树种、种植材料、造林密度、配置方式、整地、栽植和未成林地抚育管护,以及成林后的生长预估等造林要素的设计。造林密度 planting density 单位面积造林地上的栽植(播种)点(穴)数。又称造林初植密度或栽植密度。林地清理 forest land cleaning 造林前清理有碍于苗木生长的杂草杂灌、地被物或采伐

13、剩余物、火烧剩余物的作业过程。整地 site preparation 对造林地采取耕翻土壤和准备栽植穴的作业过程。树种配置 arrangement of tree species 营造混交林时混交树种的比例及混交方式。种植点配置 distribution of planting point 播种点或栽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方式。4 总则 生态优先 造林活动不应对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不可逆的不利影响,应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充分保护造林地上已有的原生植被、珍稀植物、古树、野生动物栖息地。DB 43/T 1402023 4 因地制宜 造林前应根据造林地块的地形、土壤、植被等立地因子,划分立地类型,

14、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以此作为适地适绿的基础,提高造林效果。良种良法 优先使用林木良种及其生产的优质苗木,实现人工林的遗传控制,保证人工林的生产力,提高抗逆性。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实行多树种混交,避免大面积集中连片营造纯林,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促进森林的健康稳定。节俭造林 造林苗木规格、整地规格等应与立地条件、造林目标相适应,提高造林投资效率。积极引进和推广成熟的先进技术、新成果、新材料,充分遵循森林的自然演替规律,并辅以科学的人工调控措施,节俭务实、量力而行开展造林活动。规范实施 造林活动应顶层谋划、规划引领,根据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造林绿化相关政策要求,明确造林目的,合理布局造林空间

15、,并将相关数据录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中。科学编制造林绿化相关规划与作业设计,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开展造林绿化活动。5 造林作业设计 设计依据 批复的造林绿化规划和年度任务等应作为造林作业设计依据。主要内容 在对造林地调查和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行小班区划与调查和造林模式设计,以小班为单位计算造林用工、苗木、肥料和费用等,合理配置林道、灌溉、管护和防火等配套设施,科学安排施工顺序和造林进度,提出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对策或措施。具体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编制。6 造林树种 树种选择 6.1.1 基本要求 树种选择遵循定向、优质、高效、多功能等要求;适地适树,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和优

16、良品种,慎用外来树种,需要引进外来树种时,应选择经引种试验并符合GB/T 14175规定的树种;对容易引起地力衰退的速生树种,种植1轮2轮后,应更换其他适宜造林树种。6.1.2 选择要点 6.1.2.1 防护林 防护林树种选择要点如下:DB 43/T 1402023 5 a)根据防护对象选择适宜树种,应具有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寿命长、生长稳定等优良性状;b)营造农田、经济林、苗圃和草(牧)场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应具有树体高大、树冠适宜、深根性等特点,经济林、苗圃周围的防护林树种应具有隔离防护作用且与经济林、苗圃树种无共同病虫害或非中间寄主;c)水湿地区的树种应具有耐水湿的特性;d)在水土流失严重

17、、干旱瘠薄的地区,应选用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的树种。6.1.2.2 用材林 应具有主干通直、生长快、产量高、抗病虫害等性状,以及符合用材目的、适应特定工艺要求等经济特性,优先选用乡土珍贵用材树种。6.1.2.3 经济林 经济林树种选择要点如下:a)应具有优质、丰产、稳产、高效等性状;b)重点选择当地品质好、生产潜力大、收益期长和市场前景好的名、特、优、新品种。6.1.2.4 能源林 能源林树种选择要点如下:a)木质燃料林应选择具有适应性和萌芽再生力强,生长快、生物量高、热值高、燃烧性能好等特性的树种;b)油料林树种应具有结实早、产量高、出油率高等特性。6.1.2.5 特种用途林 营造国防林、实

18、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等,树种应具备特种用途所要求的性状。6.1.3 主要造林树种 主要造林树种及适宜生境、适用情况等详见附录A,石灰岩、紫色岩等难利用地,以及农田防护林网、生物防火林带等特殊造林区域适宜树种详见附录B。树种配置 6.2.1 基本要求 树种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树立生态优先的近自然经营理念,严格限制营造纯林,选择多树种营造混交林;b)遵循森林演替的自然规律,为达到最佳造林效果,可考虑栽植前期辅助树种,短周期利用,使目标树种形成良好干形,亚热带顶极群落、高价值树种宜作为长期经营的目标树种;c)更新造林时,应尽量保留能与更新树种共生的幼树,使之形成混交林;d)优化空间配

19、置,相邻地块宜采用有互助作用、无相互感染病虫害的不同树种。6.2.2 混交林 6.2.2.1 适用条件 下列情况应营造混交林:a)以防护为目的;DB 43/T 1402023 6 b)以培育大径材为目的、需要长周期培育的;c)生物学特性宜混交、伴生的树种;d)营造季相变化多样、复层群落结构的生态景观林;e)单一树种栽培易引发病虫害、火灾等灾害的;f)造林地上有培育前途的天然幼苗、幼树较多的。6.2.2.2 配置要求 混交林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a)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应性、抗逆性和种间相协调的树种混交,宜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固氮树种与非固氮树种、深根性树种与浅

20、根性树种等混交;b)每个造林小班(地块)组成树种宜 3 种(含)以上,每个小班(地块)至少配置 1 个高价值顶极群落树种(栽植 150 株/hm2300 株/hm2);c)混交比例可结合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速度和种间竞争潜力等因素确定,生长快、冠幅大、竞争性强的树种,混交比例宜小;生长缓慢、冠幅小、竞争性弱的阴性树种作为伴生树种,混交比例可大些;d)立地条件差的地段,选用有固氮能力的树种进行混交搭配;e)根据立地条件、培育目标和种间关系等因素选择株间、行间、带状、块状等适宜混交方式。前期辅助树种可密植,高价值目标树种可稀植。6.2.3 纯林 6.2.3.1 适用条件 下列情况可营造纯林:

21、a)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的;b)以景观营造、科学研究、种子园与母树林营建等为目的需要单一树种栽培的。6.2.3.2 配置要求 原则上纯林配置需要满足以下要求:a)同一树种或同一造林模式集中连片面积不宜超过 100 hm2;b)同一树种或同一造林模式在同一造林年度集中连片面积不宜超过 20 hm2;c)两片同一树种或品系造林地块间应有其他树种、天然植被或非林地形成缓冲,缓冲区间不少于50 m。7 种子和苗木 基本要求 采用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种苗质量合格证、植物检疫证和种苗标签的种子、苗木以及其他优良种植材料,并遵循以下要求:a)优先采用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优良单株、优良

22、林分等生产的优良种质材料;b)优先采用优良种质材料培育的优质壮苗;c)优先使用本地繁育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d)主要造林树种宜使用经国家或湖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良种;e)禁止使用来源不清、未经检验检疫、未经引种试验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DB 43/T 1402023 7 f)营造阔叶树种乔木林宜采用地径不小于1.5 cm、苗高不小于150 cm的全冠苗木;g)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宜使用胸径小于5 cm的苗木。种子 造林种子应满足以下要求:a)播种造林种子质量应按照GB 7908的规定执行,达到级或以上质量标准的种子才能使用;b)提倡采用包衣种子播种造林;c

23、)宜使用同一种子区的种子,跨种子区调拨种子应当按照GB/T 14175标准通过试验。苗木 7.3.1 容器苗 优先采用2年生以上轻基质容器苗造林。营造油茶林,执行GB/T 26907的规定,其他执行LY/T 1000的规定。7.3.2 土球苗 大苗造林宜带土球,挖掘带土球苗木时,土球直径为苗木地径的7倍8倍,土球高度为土球直径的三分之二,土球应包括大部分的根系在内。7.3.3 裸根苗 造林易于成活的树种可用裸根苗造林。裸根苗应满足以下要求:a)应使用 GB 6000、DB43/T 094 规定的、级苗木,优先使用优良种源、良种基地的种子培育的苗木以及优良无性系苗木;b)GB 6000、DB43

24、/T 094 没有规定的树种,应选用品种优良、根系发达、生长发育良好、植株健壮的苗木,且符合造林作业设计或苗木采购合同对种苗质量的要求。种条 7.4.1 插条 插条应满足以下要求:a)宜选用管理规范、质量可信的采穗圃、苗圃培育的插条;b)宜从优良母树萌发的幼化枝条上选取插条;c)根部容易萌生不定芽的树种,可从发育健壮的母树根部挖取。7.4.2 插干 可进行插干造林的树种,宜选用1年3年生枝干或苗干。7.4.3 竹蔸和竹鞭 竹蔸为带蔸并截去竹尾的母竹。竹蔸宜多带宿土,用稻草等材料包扎好;留46盘枝叶,砍去梢部,切口如马耳状,平滑不裂,将切口处用塑料薄膜包扎好;留来鞭长15 cm20 cm,去鞭长

25、20 cm25 cm。竹鞭为竹子的地下茎,宜选择鞭芽饱满的竹鞭。种苗处理 7.5.1 种子处理 DB 43/T 1402023 8 7.5.1.1 种子消毒 按照GB/T 6001的规定执行。7.5.1.2 种子催芽 按照LY/T 1880的规定执行。7.5.2 苗木处理 7.5.2.1 容器苗 容器苗宜采用可降解容器,栽植时应对枝、叶进行修剪。不易降解的容器,在栽植时应进行脱袋处理,容器袋集中无害处理。7.5.2.2 土球苗 土球采用草绳或可降解材料捆扎,大根切口整齐,避免表皮受伤。栽植时应对枝、叶进行修剪,暂不造林的苗木宜就近假植,覆盖稻草或薄膜,保持土球湿润。7.5.2.3 裸根苗 裸根

26、苗可采用以下处理措施:a)受伤的根系、发育不正常的偏根,可进行适当的修剪,截短过长主根和侧根;b)容易失水的苗木,栽植前可用清水或流水浸泡;c)在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的地段造林,可采用化学药剂蘸根;d)栽植后恢复期较长树种的苗木,或不易生根的种植材料,可在栽植前将苗木根系蘸上掺和生根粉的稀稠适当的泥浆;e)可采用药剂或抗蒸腾剂进行喷洒处理;f)暂不造林的苗木宜采用假植、冷藏等措施保持根系湿润。8 造林密度 确定密度因素 8.1.1 树种特性 造林密度主要根据树种特性确定:a)慢生、耐荫、树冠狭窄、根系紧凑、耐干旱瘠薄的树种可适当密植;b)速生、喜光、树冠开阔的树种可适当稀植。8.1.2 培育目

27、的 造林密度应根据培育目的进行调整:a)防护林可适当稀植,其中护路林可以林木完全舒展的最大树冠为间距;b)培育大径材且不进行间伐的用材林可适当稀植,培育中小径材的用材林和短轮伐期的工业原料林可适当密植;c)乔木型经济林可适当稀植,灌木和矮化型经济林等可适当密植;d)木质能源林可适当密植,油料能源林可适当稀植;e)特种用途林按特殊要求确定。DB 43/T 1402023 9 8.1.3 立地条件 造林密度应根据立地条件进行适当调整:a)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可适当稀植;b)立地条件差的造林地,可适当密植。8.1.4 经营水平 造林密度应根据经营水平调整:a)林区作业道路密度高、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

28、丰富、经营水平较高的,可适当密植;b)采伐年龄长与采伐年龄短的树种混交的,可适当密植;c)未成林郁闭前需进行农林间作的,可适当稀植;d)长期进行机械作业造林的,可适当稀植。8.1.5 造林前地类植被状况 造林密度应以小班为单位,综合考虑树种特性、培育目的、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等因素确定。测算单位面积造林地上的栽植点或播种点(穴)数时,同时考虑下列因素:a)石质山地、有岩石裸露的造林地,应按实际情况扣除不能造林的面积后确定造林密度;b)造林地上已有的具备培育前途或有价值的幼苗、幼树和林木,可视其数量、分布以及混交特点予以保留,部分或全部纳入造林密度;c)造林地上已有的幼苗、幼树和林木纳入造林密度计

29、算的,应参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计算。确定密度要求 确定造林密度应符合以下要求:a)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的大苗造林适宜初植密度见附录 C,各地可参照附录 C,结合培育目标、苗木规格、经营措施、造林前地类植被状况等,科学确定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宜初植密度;b)考虑到四旁植树以零星、单株散生栽植为主,树冠开阔,各地可在参照本文件相关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适当降低栽植密度。9 造林方法 造林适用条件及技术 9.1.1 播种造林 9.1.1.1 适用条件 适用于大粒种子,或者发芽迅速、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的中小粒种子,且种子资源丰富的树种。一般用于裸露地,或因项目建设等被扰动的地表恢复森林时采

30、用,以及土壤湿润疏松、立地条件较好、鸟兽害较轻区域的造林地。9.1.1.2 造林技术 9.1.1.2.1 穴播 在种植穴中均匀地播入种子,然后覆土填压。9.1.1.2.2 条播 DB 43/T 1402023 10 在播种带上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播种入土或播后覆土填压。9.1.1.3 造林季节 播种造林季节主要为雨季和秋季。雨季适宜于小粒种子播种造林。秋季适用于大粒、硬壳、休眠期长、不耐贮藏的种子播种造林。9.1.2 植苗造林 9.1.2.1 适用条件 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以及可以人工培育苗木的树种。9.1.2.2 造林技术 9.1.2.2.1 容器苗造林 将容器苗放入栽植穴内,然后在

31、容器苗周围填土踏实。植穴应略大于容器规格。9.1.2.2.2 土球苗造林 带土球苗栽植尽量保持其在原生长地的方位,土球苗入穴定位后,拆除草绳等包装材料;若土球较松软,可在土球放入栽植穴后,剪碎包装材料,并尽量取出。放入土球后,扶正苗木,将土球与穴壁间隙用土填满并打实,注意保护土球,最后填上一层松土。9.1.2.2.3 裸根苗造林 采用裸根苗造林应做到及时栽植,运输过程注意保湿,栽植时将苗木栽于穴的中央,栽植深度以苗木原土痕埋入土中2 cm3 cm为宜,做到根舒、苗正、土实。若土壤较干燥,应浇足定根水。覆土要分层踩紧压实,并培成龟背状。9.1.2.3 造林季节 植苗造林季节主要为春季、雨季和秋季

32、,宜选择阴天、雨后初晴或小雨天气栽植。9.1.3 分殖造林 9.1.3.1 适用条件 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易于获取分殖材料,能够迅速产生大量不定根、地下茎的树种;b)造林地水分、土壤条件较好。9.1.3.2 造林技术 9.1.3.2.1 插条造林 扦插宜用直插。对于落叶阔叶树种,插穗可露出地面3 cm5 cm;对于常绿针叶树种,插植深度可为插穗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9.1.3.2.2 插干造林 每穴直插插干1株,插植深度不小于30 cm。DB 43/T 1402023 11 9.1.3.2.3 地下茎造林 竹类地下茎造林技术如下。a)移栽母竹:选择 1 年2 年生,以及枝叶茂盛、竹节正

33、常、无病虫害的健壮立竹。栽植时注意使鞭根舒展,分层填土踏实,覆以厚层杂草。b)移栽竹鞭:竹鞭可在造林前 1 个月挖出,尽量多带宿土,截成约 1 m 长,平埋在挖好的沟内,覆土约 10 cm,使之略高于地面,并踩实。c)分蔸造林:将挖出的母竹竹竿自地表以上 20 cm30 cm 处截断,栽植竹蔸,利用竹蔸上的芽发育成笋。9.1.3.3 造林季节 插条和插干造林季节与裸根苗造林季节基本一致,可在春季、秋季造林。常绿树种可随采随插,落叶树种可随采随插或采条后经贮藏再插。地下茎造林,除寒冷以及酷热天气外,其他时间均可以进行小规模造林。大面积栽植时,单轴型竹类可在生长缓慢的冬季和早春进行,合轴型竹类可在

34、1月3月进行。种植点配置 9.2.1 种植行走向 种植行的走向应按以下原则确定:a)在平地造林时,种植行宜南北走向;b)在山地造林时,种植行宜选择沿等高线走向;c)在风害严重地区造林,种植行宜与主风向垂直;d)营造混交林时,主伐年龄不同的种植行宜选择垂直等高线走向。9.2.2 配置方式 9.2.2.1 矩形配置 种植点位于矩形的四个角点。适用于平地造林以及机械化造林。9.2.2.2 品字形配置 相邻两行的各株相对位置错开排列成品字形或三角形,种植点位于三角形的顶点。适用于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9.2.2.3 群状配置 植株在造林地上多以3株20株形成相对独立的群丛状分布,群之间距离显著大于群

35、内植株间的距离。适用于次生林改造或立地条件较差的造林地营造防护林。9.2.2.4 自然配置 自然配置适用条件如下:a)在造林地上随机配置种植点,适用于防护林;b)依据造林地土壤分布情况配置种植点,适用于石质山地。林地清理 DB 43/T 1402023 12 9.3.1 方法 根据造林地杂草生长状况或采伐剩余物的数量、分布等条件选择带状清理、块状清理或全面清理等方式。根据造林地地形、植被现状、造林方式、经营条件等选择人工割灌、机械割除等方法。9.3.2 基本要求 林地清理应符合以下要求:a)禁止炼山,注重环境保护;b)限制全面清理,杂草杂灌丛生、采伐剩余物堆积、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严重的造林地可以

36、进行全面清理;c)在造林地内因非目的树种、杂草杂灌及藤本影响造林施工时可对其进行砍伐;砍青完成后进行耙带,即将剩余物沿等高线方向自上而下水平堆放成带,平铺在种植带间;根据需要保留有培育前途或有价值的幼苗、幼树和林木。整地 9.4.1 基本要求 根据立地条件、林种、树种、造林方法等选择整地方式和整地规格,并遵循以下要求:a)在上年秋、冬季,或造林前一个月进行整地,采用集水、保土、保肥等整地方式;b)保护已有植被,禁止采用全面整地等破坏已有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整地方式;c)利用已有植被,创造有利于造林苗木健康生长发育和森林形成的生境;d)采用小规格、低成本的整地方式,减少地表的破土面积,兼顾经济

37、可行性。9.4.2 整地方式 9.4.2.1 穴状整地 适用于各类林种、树种和立地条件,尤其山地陡坡地带的造林地整地。穴状整地采用圆形或方形坑穴,先以种植点为中心,挖除50 cm100 cm范围内的杂灌木蔸,然后挖种植穴,种植穴大小因林种、苗木规格和立地条件而异。9.4.2.2 带状整地 适用于山地缓坡、丘陵及各林种的造林地整地。根据地形、植被及水土流失的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等整地方式。带状整地应沿等高线进行,带宽宜80 cm以下,带长因地形而异。带状整地后再按种植点进行穴状整地。9.4.2.3 鱼鳞坑整地 适用于水土流失严重以及需要蓄水保土的石质山地的造林地整地。鱼鳞坑

38、为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外高内低,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展开,短径略小于长径。9.4.3 难利用地整地 以石灰岩和紫色岩为母岩或母质、土壤发育不完全、立地条件差的难利用地,整地时以尽量不破坏原生植被、不造成水土流失为原则,并通过以下方法改善立地条件:DB 43/T 1402023 13 a)采取灵活多样的整地方法,在山体下部、土壤覆盖度高、缓坡或谷地的规则地段采用穴状整地,在山体中坡、上坡、陡坡的非规则地段采用穴状整地和鱼鳞坑整地结合的方式;整地时要充分利用石缝、石沟、石坑、石槽等小生境;b)对于土壤较少,无法栽苗的地块,应在造林地表覆盖客土,客土厚度根据造林树种的主根系分布状况确定;c)局部积水或季节

39、性积水地带,应根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设置导流沟等排水设施。造林辅助措施 9.5.1 施肥 9.5.1.1 基本要求 肥料施用基本要求如下:a)应根据培育目标和土壤营养条件,采用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或采用有关施肥试验结果施肥,做到适时、适度、适量;b)在水源地、水体周边等生态区位特殊地段,尤其在坡地,需施肥时应施有机肥。9.5.1.2 施基肥 宜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栽植前结合整地施于穴底,并与土壤充分拌匀。9.5.1.3 施追肥 宜采用复合肥和专用肥。追肥宜在栽植后1年3年施用。9.5.2 使用防护材料 防护材料主要包括网围栏、支撑材料、增熵越冬材料、防虫材料等,其用途如下:a)网围栏主要用于

40、人、畜活动频繁处,防止人、畜随意进入造林地,损毁苗木;b)支撑材料主要为木(竹)杆等杆形材料,用于定植后固定苗木,防止苗木风倒;c)增熵越冬材料主要为秸杆、草、塑料布等材料,用于包扎苗木,或铺于造林地,起防寒保水作用;d)防虫材料主要为各种袋形、管形材料,套用于苗木基干部,可起到防虫、防兽、抗旱等作用。10 未成林抚育管护 未成林抚育 10.1.1 浇水 在难利用地造林时应浇透定根水。集约经营的经济林可根据建设条件建设水池、水渠、喷灌、滴灌等灌溉设施,采用节水灌溉技术。10.1.2 间苗定株与补植 各造林方式的主要间苗定株与补植措施如下:a)播种造林,在苗木出土后一个生长季或一年,可进行 1

41、次2 次间苗,在未成林期末完成定株;b)植苗造林,对造林成活率没有达到合格标准,或虽达到合格标准但分布极不均匀的造林区域,应在造林季节及时进行补植;DB 43/T 1402023 14 c)对萌芽能力较强的树种,应根据需要适时进行除萌;d)因干旱、冻害、机械损伤以及病虫兽危害造成生长不良的,应及时平茬复壮;宜在休眠季节,离地面 3 cm5 cm 处进行截干,要求切面倾斜。10.1.3 松土 松土应在苗木周围20 cm50 cm范围内进行,并做到内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5 cm15 cm,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和培蔸。10.1.4 除草、除杂 应及时割除影响幼树生长的杂灌杂草,可与扶苗、除

42、蔓等结合进行。10.1.5 以耕代抚 适用于在平坡、缓坡上集约经营的新造经济林地。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通过间种农作物、中药材或牧草等,促进苗木生长、防止水土流失,林木郁闭后应停止间作。间作作物以矮杆植物为宜,不宜种植高杆或藤蔓等不利于林木生长的植物。10.1.6 抚育次数 根据未成林地苗木生长发育状况、立地条件、天气状况等确定抚育时间、抚育措施和抚育次数。用材林、经济林抚育次数可根据经营管理强度确定,一般连续进行3年,每年1次3次。对于实行林农间作的,可以结合间作作业进行抚育。未成林管护 未成林管护可采取以下措施:a)可对新造林地实行封禁保护,除有计划地进行未成林抚育和林农间作外,可采取工程措

43、施建设封禁设施,严禁进入林地放牧、樵采、挖药、采石等非林业生产活动;直播造林后至种子发芽出土前要预防鸟兽危害;b)按照造林、防火等相关规划和设计的要求维护和建设生物防火林带、防火线和护林防火设施,加强生物防火措施;c)开展造林地及周边林地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贯穿于营造林全过程,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法,提高森林抗御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d)容易遭受风倒、雪压、冰冻等自然灾害的林木,应采取相应的预防、保护措施;在洪涝灾害易发地段可设置排水沟。11 四旁植树 树种选择 根据栽植目的、四旁空间状况、当地乡风民俗特色等选择树种:a)宜选择抗性强、适应性好、无污染、无毒性、病虫害少的

44、乡土树种;b)村旁和宅旁绿地优先选择经济树种、珍贵树种、长寿命树种,用材树种宜选择材质优良、可成大材的树种,经济林树种宜选择产量高、质量好、效益高的树种;c)路旁绿化宜选择树型优美、主干明显、冠幅大、材质坚韧、抗风、抗冰雪能力强的树种;DB 43/T 1402023 15 d)水旁绿化宜选择具有深根性、耐水湿、固岸等特性的树种,洞庭湖区农田林网骨干树种宜选择高大挺拔、树干通直、抗风能力强的树种。树种配置 以乔木为主,注重乔、灌、草合理搭配,利用其不同生活型,形成栽植地上部乔木、下部灌木和地被草本植物的立体配置,构建近自然的复层植物群落。合理控制不同植物类型的比例,速生与慢生树种、常绿与落叶树种

45、的比例应适宜,营建四季景观明显的森林。注重植物配置的空间变化,结合地形营造高低错落、起伏变化的林冠线。种植点配置 宜采取见缝插针、自然或不规则配置方式,种植点之间的距离应充分考虑树木成林后的树冠舒展空间。苗木 宜采用多年生、规格适度的苗木。应全冠栽植,注意修枝高度,禁止移植古树、非苗圃培育的大树。整地 宜采用大规格的穴状整地方式,穴的规格略大于苗木根系的伸展范围或带土树蔸的规格。土壤条件差的栽植地,可采用客土并施基肥。栽植 主要栽植措施如下:a)宜采用穴植;b)栽植时应使苗木根系充分伸展,苗干垂直于地表;c)回填时宜先回填表土,再回心土和底土,分层将土壤压实,栽植的深度以覆土略高于苗木原土痕为

46、宜;d)栽植后应浇透定根水,以后根据土壤干湿程度及时浇水;e)对于大规格、易风倒的苗木,可采用木竿等材料固定苗木;f)造林季节以春季为宜。抚育管护 对于孤植或列植、空间充足的四旁树,主干性好的树种,前期应及时修枝,促进主干形成,自然生长难以形成良好主干的树种,前期可采用高杆绑扶,使之形成良好主干。对于栽植成片的四旁树,可依照山区、丘陵造林方式,设计好目标树种和辅助树种,促进目标树种迅速长高、长直,自然整枝,待目标树种生长至理想高度后,逐步清除辅助树种。苗木栽植后应及时除草、施追肥,并剪除病虫害枝条、枯枝等。12 更新造林 伐前更新造林 12.1.1 适用条件 DB 43/T 1402023 1

47、6 适用于天然更新等级不良或更新树种不符合培育目的,且郁闭度在0.7(含)以下的近、成、过熟林,于伐前3年5年进行更新造林。12.1.2 造林方式 宜以植苗造林为主、播种造林为辅。12.1.3 树种选择 除了应按照本文件第6章的规定选择树种外,还应选择幼龄耐庇荫的树种,能够在林冠下正常生长发育,并与林地上已有的幼苗、幼树共生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12.1.4 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参照本文件第8章的规定,根据天然更新幼苗、幼树数量和分布状况综合确定。12.1.5 种植点配置 应根据林地上的幼苗、幼树和林木的分布情况进行种植点配置。同时,宜预留集材通道,防止林木采伐对苗木的大面积损害。12.1.6

48、 整地 宜采用穴状整地,穴深度、宽度宜小于50 cm。在穴状整地前可在穴的周边适当清理林地。12.1.7 栽植 植苗造林方法采用穴植或缝植,栽植季节执行本文件9.1.2.3的规定。迹地更新造林 12.2.1 适用条件 适用于火烧迹地、采伐迹地。12.2.2 林地清理 应将迹地上的采伐剩余物、火烧木清理后运出,或平铺在种植行中间。已感染林业有害生物的采伐剩余物、火烧木应按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规定处理。12.2.3 造林技术 造林方式、树种选择、种子和苗木、栽植密度、种植点配置、整地、栽植、未成林抚育管护等,参照人工造林,分别按照本文件第6、7、8、9、10章的有关规定执行。13 造林地生境保护

49、基本要求 为保护自然生境,避免造林活动破坏生境,应遵循以下要求:a)对造林地实行全方位生境保护,保持生境的原真性和完整性;b)生境保护理念和要求应贯穿于作业设计、施工、管护等造林全过程的各个环节;c)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保护与恢复相结合,因地制宜采取造林措施恢复森林生态系统。DB 43/T 1402023 17 缓冲带管理 为保护自然生境,应在造林作业区周边设置缓冲带。缓冲带设置原则和主要措施为:a)在湖泊、水库周边及河流溪沟两侧、山脊线或临近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栖息地、人文保留地、科研实验地等地带,应留出一定宽度的缓冲带;b)缓冲带内应以封山育林、自然恢复森林植被为主;c)缓冲带自然恢复植

50、被困难的,可采取人工造林措施促进恢复,但不宜采用高强度整地。造林作业保护措施 为减少造林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应采取造林作业保护措施:a)林地清理、整地、施肥等应按照本文件第 9 章的规定执行;陡坡地段应限制清理,减少整地作业面积,并将割除的杂草藤本沿等高线铺垫或在穴周围覆盖,避免土壤裸露;b)山地挖穴时,穴面宜与等高线持平或稍向坡内倾斜,以便更好地蓄水保土;表土应回填,对于换填客土的,被替换的、未填完的土壤应妥善处理;c)不宜在雨季整地,缩短整地与栽植间隔期;对于整地后暂不造林的,整地后应采用杂草覆盖挖出的表土;d)在山地,未成林抚育过程中的松土、扩穴、施肥应在种植穴周边进行;e)施追肥时,施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